互联网学术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互联网学术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在我读大学时,老师们总是在有意无意地给我们灌输一种观点:要想做好学术,一定要多去图书馆。比如,有一位我非常尊敬的老师就曾说过类似这样的话:

在我们那个年代,学校里面最好学的就是我们系的学生,每天都待在图书馆,大年三十都会有我们系同学的身影;而现在不比以前,大家都不去图书馆了,这样的学生怎么能做好学术呢?

的确,除了考研大军之外,大部分人似乎都失去了去图书馆的习惯,而且,现在也不比以前,我们确实需要不断的去做一些别的事情,比如实习,来使自己在就业市场上更有优势。但同时,我也在想,不去图书馆真的无法搞学术吗?那些搞学术的人真的是因为不去图书馆就变成不学无术了吗?

也许「不学无术」四个字可以概括我的整个学术生涯,但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获取学术资料的主要途径早就不是图书馆了,而是互联网。在今天,哪个图书馆还敢说自己馆藏论文比互联网上的论文数据库还多?如果我在家里用电脑能获得更全面的资料,我为什么还非得去图书馆呢?别告诉我是因为你喜欢上了天天坐在419号桌的那个姑娘。

只是,在互联网上搜集和整理学术资料是一件需要学习的事情,并不是说一句「Hi,Google.Givemesomepapers.」就可以搞定的。我们得明白做学术工作尤其是写论文时,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搜集整理来解决,才能对症下药。

首先,论文写作之前要对所涉及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要了解一下最前沿的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做重复工作,额外的好处是可以开阔写作思路,学习写作技巧,并能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尽管有时候你会感慨容易做的研究都被别人抢先做了,也无怪乎爱默生要说「我所有最好的想法都被古人剽窃了」,而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对爱默生说这句话本身也是这个感觉。

要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的方法就是阅读文献。即便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懂得有效筛选资料的学者,写文章前的阅读任务也不会轻松。这样一来,无论以何种形式呈现,我们面前就出现了一大堆论文。

阅读论文的过程很难说是一种美妙的体验。论文本身的难度不说,读完还要有效的提取出论文的观点,做好批注和阅读笔记,不然你读完第二篇文章的时候,基本上第一篇文章讲了什么也就忘得差不多了,几十篇文章读过去,可能只记得最后一篇里面作者开了个玩笑说他的邻居的地里的南瓜变成了怪兽。可能有读者要说:那是你记性不好罢了。我不排除有一些天赋异禀的人,可以仅凭大脑不借助其他工具完成这个「资料收集」工作,但我想大多数人并没有这样的能力。我自认记忆不算很差,可是学术论文的写作方式决定了它并不适合快速记忆。我们都知道,人类比较擅长记忆形象具体的东西,比如有人给你讲了个故事,可能你不

科学理性备考,自如应对考试

需要复习,就可以记得大概的内容,可是如果有人给你一个数学或者物理学公式,你就可能需要反复念叨多遍才能记得。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具体形象的东西,听故事的你可能会产生画面感,可能会下意识地去理顺故事的前因后果,多感官刺激并辅之以逻辑可以让你不怎么费劲就记得故事的内容;而后者是抽象的东西,尽管有时候可以通过搞清楚推导过程利用逻辑来辅助记忆,但很多时候推导的过程并不容易获取,即便获取了也未必看得懂,或者说当我们把一个公式变得具体形象的时候,信息量可能已经超过了前面那个故事。学术论文多用后面这种抽象的写作方式,尤其是在寸土寸金的顶级期刊上发表的权威论文:也许你心理有无数个故事,但期刊编辑会建议你把这样的故事留给EQMM。

于是,在学术工作尤其是论文写作过程中,如下一些问题就会反复出现:

1.如何筛选优秀论文;

2.如何获取一篇特定的论文;

3.如何整理已有论文以及与之相关的批注及阅读笔记。

除了这些问题之外,学术论文对于非原创资料有严格引文规范。无论篇中引用,脚注,还是最后的参考文献列表,都有非常精细的格式要求。这样,编写引文尤其是编写参考文献列表就变成了一个简单,机械,而又烦人的工作。如果你导师是个强迫症,在你论文内容没问题的时候,出问题最多的地方就会是你的引文格式;当然更痛苦的是一些像我一样,自己本身就是强迫症的人。要知道,这些参考文献你最初肯定读了至少一遍,在写论文过程中涉及到相关内容时,又引用了一遍,最后你编参考文献还需要把它们的标题再挨个过一遍。无论是流程还是细节都充满了重复,而重复就意味着存在简化的可能性。

而以上所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学术资料的搜集和整理问题。

对于问题1,最为直接的解决方案就是求助于导师(事实上大多数人也是这么做的)。一般来说,我们都会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去选择自己的导师,因此导师往往对这个领域非常熟悉。如果你和他非常熟悉的话,他(她)不仅仅会向你推荐该领域的优秀论文,甚至还会为你量身定制一个资料包,会根据对你的了解给出一些写作方向和建议。

当然,我们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除了老师推荐的文章,肯定还需要阅读一些其他的相关论文,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自行判断论文质量了。那么该如何判断呢?以下即为一些重要的参考指标:

1.是否为自己领域的顶级期刊?一般能够在顶级期刊上发表的正式论文都不会太差。

2.论文的影响因子是否在该领域名列前茅?影响因子高的论文一般不会太差。但影响因子切忌跨领域比较,因为影响因子本身和被引用次数有很强的正相关,与从事该专业的人数有很大关系。

3.被优秀的论文引用的论文是优秀论文的概率比较大。

当我们知道哪些是我们需要的优秀论文后,下一步就需要去找这篇论文。互联网刚刚兴起时,大部分做学术的朋友都会去一些论文期刊数据库(比如JSTOR,WebofScience,ScienceDirect等)里面搜索。这样做的问题是,有可能自己找的文章在某个数据库里没有,只好再换另一

科学理性备考,自如应对考试

个数据库,当你换到第三个的时候你就会想有没有什么搜索引擎能把这些数据库都整合到一起?

正当很多人这么想的时候,GoogleScholar出现了,把大部分学术数据库都整合到了这个单一的搜索引擎里,这样的话我们可以直接在GoogleScholar里找到自己要的东西,然后点击链接直接跳转的相关数据库里的相关论文。极大的简化了操作流程。顺便说一句,这些数据库的资源都是需要付费的,如果是个人用户,只需要一两篇文献可以考虑直接购买,但一般来说大学和研究机构会购买几个主要数据库的接入权限,这样的话,只要你先登录了校园网(通常是图书馆的网站)或者利用学校内网(不同学校的授权方式可能不太一样,比如我们学校只要登录了校园网就可以,而某些学校需要验证IP地址,如果不在校园内可能需要VPN支持)上这些数据库,就可以免费获取这些文献的全文,一般至少会有PDF版本。找到论文并下载之后,我们要着手处理的事情就剩下:阅读、批注(笔记)、整理、引用。这几件事情几乎以及成为了学术写作的固定流程,因此早就有非常好用的软件支持:

1.如果你用的是Mac,我强烈推荐一款付费的(在校学生提供证件会有折扣)文献管理软件Papers,甚至连开始的搜集工作都可以整合到软件中一并完成。哪怕你并不从事学术工作,Papers也是一款不可多得的个人知识库管理软件。

2.如果你用Windows系统或者不想付费,免费的Zotero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甚至有人说它是Windows上最强大的文献管理软件。它本身免费,可以配合许多插件完美解决阅读、批注(笔记)、整理、引用时可能存在的问题。

3.也可以试试有Word插件集成的EndNote。

4.……

有了上述这些软件的帮忙,相信你会逐渐适应(甚至喜欢)在电脑上撰写批注和笔记,而他们强大的管理系统让你再也不会把文献和笔记到处乱丢,最终,在写作的时候,方便的引文插入系统也会让你忘记APA,Chicago等引文格式所带来的困扰。相信我,没有人能比电脑更强迫症。

对了,记得备份,备份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科学理性备考,自如应对考试

互联网学术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在我读大学时,老师们总是在有意无意地给我们灌输一种观点:要想做好学术,一定要多去图书馆。比如,有一位我非常尊敬的老师就曾说过类似这样的话:

在我们那个年代,学校里面最好学的就是我们系的学生,每天都待在图书馆,大年三十都会有我们系同学的身影;而现在不比以前,大家都不去图书馆了,这样的学生怎么能做好学术呢?

的确,除了考研大军之外,大部分人似乎都失去了去图书馆的习惯,而且,现在也不比以前,我们确实需要不断的去做一些别的事情,比如实习,来使自己在就业市场上更有优势。但同时,我也在想,不去图书馆真的无法搞学术吗?那些搞学术的人真的是因为不去图书馆就变成不学无术了吗?

也许「不学无术」四个字可以概括我的整个学术生涯,但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获取学术资料的主要途径早就不是图书馆了,而是互联网。在今天,哪个图书馆还敢说自己馆藏论文比互联网上的论文数据库还多?如果我在家里用电脑能获得更全面的资料,我为什么还非得去图书馆呢?别告诉我是因为你喜欢上了天天坐在419号桌的那个姑娘。

只是,在互联网上搜集和整理学术资料是一件需要学习的事情,并不是说一句「Hi,Google.Givemesomepapers.」就可以搞定的。我们得明白做学术工作尤其是写论文时,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搜集整理来解决,才能对症下药。

首先,论文写作之前要对所涉及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要了解一下最前沿的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做重复工作,额外的好处是可以开阔写作思路,学习写作技巧,并能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尽管有时候你会感慨容易做的研究都被别人抢先做了,也无怪乎爱默生要说「我所有最好的想法都被古人剽窃了」,而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对爱默生说这句话本身也是这个感觉。

要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的方法就是阅读文献。即便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懂得有效筛选资料的学者,写文章前的阅读任务也不会轻松。这样一来,无论以何种形式呈现,我们面前就出现了一大堆论文。

阅读论文的过程很难说是一种美妙的体验。论文本身的难度不说,读完还要有效的提取出论文的观点,做好批注和阅读笔记,不然你读完第二篇文章的时候,基本上第一篇文章讲了什么也就忘得差不多了,几十篇文章读过去,可能只记得最后一篇里面作者开了个玩笑说他的邻居的地里的南瓜变成了怪兽。可能有读者要说:那是你记性不好罢了。我不排除有一些天赋异禀的人,可以仅凭大脑不借助其他工具完成这个「资料收集」工作,但我想大多数人并没有这样的能力。我自认记忆不算很差,可是学术论文的写作方式决定了它并不适合快速记忆。我们都知道,人类比较擅长记忆形象具体的东西,比如有人给你讲了个故事,可能你不

科学理性备考,自如应对考试

需要复习,就可以记得大概的内容,可是如果有人给你一个数学或者物理学公式,你就可能需要反复念叨多遍才能记得。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具体形象的东西,听故事的你可能会产生画面感,可能会下意识地去理顺故事的前因后果,多感官刺激并辅之以逻辑可以让你不怎么费劲就记得故事的内容;而后者是抽象的东西,尽管有时候可以通过搞清楚推导过程利用逻辑来辅助记忆,但很多时候推导的过程并不容易获取,即便获取了也未必看得懂,或者说当我们把一个公式变得具体形象的时候,信息量可能已经超过了前面那个故事。学术论文多用后面这种抽象的写作方式,尤其是在寸土寸金的顶级期刊上发表的权威论文:也许你心理有无数个故事,但期刊编辑会建议你把这样的故事留给EQMM。

于是,在学术工作尤其是论文写作过程中,如下一些问题就会反复出现:

1.如何筛选优秀论文;

2.如何获取一篇特定的论文;

3.如何整理已有论文以及与之相关的批注及阅读笔记。

除了这些问题之外,学术论文对于非原创资料有严格引文规范。无论篇中引用,脚注,还是最后的参考文献列表,都有非常精细的格式要求。这样,编写引文尤其是编写参考文献列表就变成了一个简单,机械,而又烦人的工作。如果你导师是个强迫症,在你论文内容没问题的时候,出问题最多的地方就会是你的引文格式;当然更痛苦的是一些像我一样,自己本身就是强迫症的人。要知道,这些参考文献你最初肯定读了至少一遍,在写论文过程中涉及到相关内容时,又引用了一遍,最后你编参考文献还需要把它们的标题再挨个过一遍。无论是流程还是细节都充满了重复,而重复就意味着存在简化的可能性。

而以上所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学术资料的搜集和整理问题。

对于问题1,最为直接的解决方案就是求助于导师(事实上大多数人也是这么做的)。一般来说,我们都会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去选择自己的导师,因此导师往往对这个领域非常熟悉。如果你和他非常熟悉的话,他(她)不仅仅会向你推荐该领域的优秀论文,甚至还会为你量身定制一个资料包,会根据对你的了解给出一些写作方向和建议。

当然,我们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除了老师推荐的文章,肯定还需要阅读一些其他的相关论文,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自行判断论文质量了。那么该如何判断呢?以下即为一些重要的参考指标:

1.是否为自己领域的顶级期刊?一般能够在顶级期刊上发表的正式论文都不会太差。

2.论文的影响因子是否在该领域名列前茅?影响因子高的论文一般不会太差。但影响因子切忌跨领域比较,因为影响因子本身和被引用次数有很强的正相关,与从事该专业的人数有很大关系。

3.被优秀的论文引用的论文是优秀论文的概率比较大。

当我们知道哪些是我们需要的优秀论文后,下一步就需要去找这篇论文。互联网刚刚兴起时,大部分做学术的朋友都会去一些论文期刊数据库(比如JSTOR,WebofScience,ScienceDirect等)里面搜索。这样做的问题是,有可能自己找的文章在某个数据库里没有,只好再换另一

科学理性备考,自如应对考试

个数据库,当你换到第三个的时候你就会想有没有什么搜索引擎能把这些数据库都整合到一起?

正当很多人这么想的时候,GoogleScholar出现了,把大部分学术数据库都整合到了这个单一的搜索引擎里,这样的话我们可以直接在GoogleScholar里找到自己要的东西,然后点击链接直接跳转的相关数据库里的相关论文。极大的简化了操作流程。顺便说一句,这些数据库的资源都是需要付费的,如果是个人用户,只需要一两篇文献可以考虑直接购买,但一般来说大学和研究机构会购买几个主要数据库的接入权限,这样的话,只要你先登录了校园网(通常是图书馆的网站)或者利用学校内网(不同学校的授权方式可能不太一样,比如我们学校只要登录了校园网就可以,而某些学校需要验证IP地址,如果不在校园内可能需要VPN支持)上这些数据库,就可以免费获取这些文献的全文,一般至少会有PDF版本。找到论文并下载之后,我们要着手处理的事情就剩下:阅读、批注(笔记)、整理、引用。这几件事情几乎以及成为了学术写作的固定流程,因此早就有非常好用的软件支持:

1.如果你用的是Mac,我强烈推荐一款付费的(在校学生提供证件会有折扣)文献管理软件Papers,甚至连开始的搜集工作都可以整合到软件中一并完成。哪怕你并不从事学术工作,Papers也是一款不可多得的个人知识库管理软件。

2.如果你用Windows系统或者不想付费,免费的Zotero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甚至有人说它是Windows上最强大的文献管理软件。它本身免费,可以配合许多插件完美解决阅读、批注(笔记)、整理、引用时可能存在的问题。

3.也可以试试有Word插件集成的EndNote。

4.……

有了上述这些软件的帮忙,相信你会逐渐适应(甚至喜欢)在电脑上撰写批注和笔记,而他们强大的管理系统让你再也不会把文献和笔记到处乱丢,最终,在写作的时候,方便的引文插入系统也会让你忘记APA,Chicago等引文格式所带来的困扰。相信我,没有人能比电脑更强迫症。

对了,记得备份,备份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科学理性备考,自如应对考试


相关文章

  • 综合实践活动[寻找名人的足迹]活动方案
  • 活动分析: 这是一次整合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多项语言实践方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目的在于进一步围绕第五单元学习内容的重点,拓展了解对中华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人物,通过搜集.整理.展示名人资料等活动形式,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动脑.动手 ...查看


  • [经典好文]行业研究方法与案例
  • 文章来源 | 创投岛 引言 本文对初入行业研究的初学者提供一些研究思路与框架,本文介绍行业研究的基本概况,以及行业研究的流程做详细介绍,内容包括包括行业研究的认识.目的.原则和方法等,并详细梳理了研究报告框架,详细介绍了各部分研究内容,为初 ...查看


  • 投资技能:行业研究方法与案例
  • 投资技能:行业研究方法与案例 2014-09-15 信泽金智库 "信泽金智库"(jinrongzhiku )天天金融资管干货,您的移动"金融私塾"! 一.行业研究认识 1.行业研究引题 本人自从事工作 ...查看


  • 行业研究的方法分享
  • 资料来源:股权投资论坛微信号,作者:吕顺辉 一.行业研究认识 1.行业研究引题 本人自从事工作来,基本都于研究打交道,尤其是行业研究,在此,把这几年如何做行业研究的一些体会和经验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初入行业研究的初学者能提供一些浅显提示,避免 ...查看


  • 大牛们怎样搜集资料的?
  • 知乎每日精选 新闻记者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扒资料,其重要性堪比"人肉" 我先说我的经验吧.我是一个有收藏癖以及分类癖的人.evernote和花瓣只是针对碎片的信息.而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对网络信息的整理上.不多说了,直接上我 ...查看


  • 中国茶学科技文献的搜集_整理与分析_朱永兴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9(6): 689-693,2003 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Agric.&LifeSci.) 文章编号:1008-9209(2003)06-0689-05 中国茶 ...查看


  • [走进童话]综合实践活动
  • <走进童话>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设计理念] : 第三单元是以中外童话故事为主题的一组教学内容,综合性学习也是内容之 一.中外童话是一座巨大的知识文学宝库,为了引导学生由走进文本--到感受文本--体验文本--走出文本--感受快乐- ...查看


  • 律师的基本功:查找资料.搜集资料
  • 律师的基本功:查找.搜集资料 一.查找资料的重要性(意义) 1.学习.研究.解决法律问题的基础 (1) 网上有很多相关领域的专家通过自己研究分析整理出来的智慧结晶,有助于快速 的掌握拟研究的该问题: (2) 法律法规能提供解决问题的坚实支持 ...查看


  • 简述网络问卷调查工作原则及工作方法
  • 简述网络问卷调查工作原则及工作方法 网络问卷调查是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而发展起来的新型调查形式,主要应用于网上调查,其优点是快捷.高效.针对性强,节约调查员的大量走访时间,避免调查员在调查过程中因语言.语气给受访者带来误导.同时,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