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院前急救心扉复苏的意义25

河南理工大学公选课《常用急救技术》论文

题目: 大学生学习院前急救心扉复苏的意义

姓 名;卢启业

所在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专业班级 ;地质14-1

日 期 ;2015年 12月12 日

大学生学习院前急救心扉复苏的意义

摘要:心肺复苏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人们只有充分了解心肺复苏的知识并接受过此方面的训练后才可以为他人实施心肺复苏。这种急救管理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改变了过去只局限在狭隘的医院急诊科范围内被动地等候病人的局面,而是扩大到走出医院“围墙”,同时致力于院前急救。我们必须在指导思想上充分明确,院前急救并不仅仅是急救站的事,也不只是抢救危急病人时在场的人们的责任,因为医院急诊科的设备装备得再好,急诊科的技术人员配备得再多,如果不重视院前急救,如果没有院前急救的有效救治,致使病人失去了抢救时机,那么急诊科将是一事无成。因此,医院急诊科要根据本地院前急救的特点和情况,来确定本科任务、特点、内容和组织形式。现在,对院前急救的认识应提高到社会对急救工作的需要上来,提高到评价一个城市急救工作水平和能力高低上来。

关键字:院前急救;心肺复苏;大学生;意义

正文: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急救事业的发展,急诊医学中的院前急救部分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院前急救的成功率不仅取决于院前的医疗救护水平,还与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自救与互救能力密切相关。如果每个人都能掌握一些急救知识,在黄金抢救时间内立即伸出援手,在事发现场徒手进行胸外按压,为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模拟人,而不是盲目等待或送往医院,很多悲剧都是可避免的。

一、院前急救及心扉复苏

1、时间就是生命

心脏骤停的病人,如不及时地进行心肺复苏,病人将很快死亡。据有关资料统计,心脏骤停已经成为突发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其中以心源性猝死最多见,如心肌梗塞。心脏猝死病人,70%死于院外,40%死于发病后15分钟,30%死于发病后15分钟至2小时。心脏猝死大多是一时性严重心律失常,并非病变已发展到了致命的程度。只要抢救及时、正确、有效,30%。40%病人是可望救活的。大量实践表明,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者可有50%的人被救活;4~6分钟开始进行心肺复苏者,仅有10%可被救活;超过6分钟进行复苏者,存活率仅为4%;10分钟以上进行复苏者,几无存活可能。而在经常发生心脏骤停的场所,如家中、公共场所、运动场、旅途等地方,一般离医院较远,即使救护车开来,急救医生进行抢救,也已错过最佳抢救时间,甚至因抢救过晚,病人已经死亡。难怪有关专家介绍,有25%的病人死亡原因不是患有绝症或衰老,而是在意外事故、灾害造成的损伤中丧失了

现场抢救时机。

2、普及基本急救技术的必要性

通过上述的急救反应时间不难看出,专业性院前急救对于抢救猝死、大出血等急重病人已不能满足要求。即使是发达国家,从病人发病或受伤后,到能接受抢救仍有一段时间,而这几分钟对猝死病人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更大,难怪有人说在发展中国家发生猝死以后,等急救车来救,几乎就是等待死亡。如果能在民众中大力普及基本急救技术,特别是从小初中教育开始可以进行全面教育,提高非专业性的院前急救水平,在出现需要急救病人的现场,第一反应人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便可以立即进行急救,大大缩短无治疗时间,使急救成功率极大地提高。为使发生意外伤害的或急重病人及时得到救治,尽可能减少病人的无治疗期,除必须快速发展专业性院前急救外,加大发展非专业性院前急救的力度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当前群众对院前急救心扉复苏的认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急救医学的发展,人们对院前急救的重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从2001年美国的“9.11”恐怖袭击到2004年东南亚数国的海啸直至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以及各种疾病突然恶变或突发的伤害,这些都需要用院外急救知识和技能。有文献报道:急、危、重症患者死于原发病近10%,多由于抢救时机延误,并发症加重而死亡。

发达国家的现场急救知识普及率较高,日本驾校要求,凡欲取得车牌者,必须接受2天的急救训练。在抢救手法和技术上我国与美国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抢救成功率却相差甚远,这种差距在于我国的民众普遍不具备急救常识。加强当前群众对院前急救心扉复苏的认识刻不容缓。

三、加强大学生院前急救心扉复苏学习

大学生接受能力强, 是很好的急救知识传播载体, 通过在大学生中普及急救知识,可以更好地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普及。大学生是一群高知识、高素质的群体, 是否掌握意外灾害事件和院前急救的知识, 这关系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人道主义救助观念深入大学生, 减少灾害事件危害社会大众, 提高大学生对灾难的应急能力, 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但是目前大学生对于前急救心扉复苏认识还比较浅薄,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努力。

1、提高高校对学生意外灾害和院前急救培训的重视程度

通过了解大学生对意外灾害的基本常识和院前急救常识认知水平不高。因此, 应引起高校教学管理层的重视, 注重学生素质教育, 提高院前急救意识, 加强院前急救培训, 有条件学校可邀请专家定期开设有关急救方面的讲座或开设急救必修课程。医学专业学生在意外灾害和院前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 因而医学院校更应当重视院前急救知识和技术的培训, 改进课程设置, 加强理论联系实践, 切实提高医学院校的急救技术水平, 实现学以致用。

2、高校开放共享, 充分利用资源

利用大学城区位整体优势, 加强校际间的联系, 整合力量, 互相补充, 充分发挥医学院校丰厚的教育资源, 开设急救培训课程, 并通过开设校际选修课程, 允许非医学专业学生选修。并且, 逐步实现大学城图书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医学院校图书馆、电子刊物和其它类型的电子资源, 让大学生有机会通过对相关书籍、电子刊物等资料的自学, 扩大大学生的知识面, 让更多大学生有机会接触意外灾害和院前急救知识。

3、加大宣传力度, 多方面、多渠道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 通过了解,现在很多学生喜欢通过书本、电视或网上或从生活中所见而获取知识, 因此面对学生多元化需要, 以多种形式普及院前急救知识, 可以通过校园宣传栏、急救知识宣传手册、书签等方式对急救各方面的知识进行宣传。建立或者推广相关急救知识网站, 通过对网站的访问, 加深同学对急救知识的重视, 同时让同学在学习生活的各个角落都能学习急救知识。通过社团组织, 鼓励大学生自行组织相关协会或青年志愿者, 多举办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定期播放有关急救方面的视频等方式,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急救知识的认知。

4、加强实践练习

高校可以通过与红十字会或消防部门合作, 在各大高校定期进行有关急救方面的演习, 加大院前急救知识培训, 并通过举

办学生活动, 采用舞台表演或游戏等方式, 在学生中开展急救知识竞赛或急救操作比赛, 使学生更深的体会和了解急救知识, 让大学生有机会现场演练, 加强学生院前急救能力的提高。

结语: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民对健康的需求, 必将对意外灾害和院前急救知识需求。大学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和获得生活、工作技能的场所, 在学生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 也应该得到为保持健康和避免严重健康问题所需的知识、态度、价值观及技能等服务。在高校进行意外灾害和院前急救知识的教育非常必要。因此, 进一步在大学生中推广有关意外灾害和院前急救知识, 从跨时间角度考虑, 向大学生普及意外灾害和急救知识, 可试图通过他们, 采取“滚雪球”的方式逐渐向社会推广, 则若干年后整个社会人群对意外灾害和院前急救知识的普及率必将会有大幅升高。参考文献:

【1】刘婷婕、吕旺盛;大学生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护士进修杂志》;2006年08期 ;

【2】费素定、黄金银;大学生急救技术选修课的实践;《护理学杂志》;2007年03期 ;

河南理工大学公选课《常用急救技术》论文

题目: 大学生学习院前急救心扉复苏的意义

姓 名;卢启业

所在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专业班级 ;地质14-1

日 期 ;2015年 12月12 日

大学生学习院前急救心扉复苏的意义

摘要:心肺复苏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人们只有充分了解心肺复苏的知识并接受过此方面的训练后才可以为他人实施心肺复苏。这种急救管理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改变了过去只局限在狭隘的医院急诊科范围内被动地等候病人的局面,而是扩大到走出医院“围墙”,同时致力于院前急救。我们必须在指导思想上充分明确,院前急救并不仅仅是急救站的事,也不只是抢救危急病人时在场的人们的责任,因为医院急诊科的设备装备得再好,急诊科的技术人员配备得再多,如果不重视院前急救,如果没有院前急救的有效救治,致使病人失去了抢救时机,那么急诊科将是一事无成。因此,医院急诊科要根据本地院前急救的特点和情况,来确定本科任务、特点、内容和组织形式。现在,对院前急救的认识应提高到社会对急救工作的需要上来,提高到评价一个城市急救工作水平和能力高低上来。

关键字:院前急救;心肺复苏;大学生;意义

正文: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急救事业的发展,急诊医学中的院前急救部分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院前急救的成功率不仅取决于院前的医疗救护水平,还与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自救与互救能力密切相关。如果每个人都能掌握一些急救知识,在黄金抢救时间内立即伸出援手,在事发现场徒手进行胸外按压,为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模拟人,而不是盲目等待或送往医院,很多悲剧都是可避免的。

一、院前急救及心扉复苏

1、时间就是生命

心脏骤停的病人,如不及时地进行心肺复苏,病人将很快死亡。据有关资料统计,心脏骤停已经成为突发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其中以心源性猝死最多见,如心肌梗塞。心脏猝死病人,70%死于院外,40%死于发病后15分钟,30%死于发病后15分钟至2小时。心脏猝死大多是一时性严重心律失常,并非病变已发展到了致命的程度。只要抢救及时、正确、有效,30%。40%病人是可望救活的。大量实践表明,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者可有50%的人被救活;4~6分钟开始进行心肺复苏者,仅有10%可被救活;超过6分钟进行复苏者,存活率仅为4%;10分钟以上进行复苏者,几无存活可能。而在经常发生心脏骤停的场所,如家中、公共场所、运动场、旅途等地方,一般离医院较远,即使救护车开来,急救医生进行抢救,也已错过最佳抢救时间,甚至因抢救过晚,病人已经死亡。难怪有关专家介绍,有25%的病人死亡原因不是患有绝症或衰老,而是在意外事故、灾害造成的损伤中丧失了

现场抢救时机。

2、普及基本急救技术的必要性

通过上述的急救反应时间不难看出,专业性院前急救对于抢救猝死、大出血等急重病人已不能满足要求。即使是发达国家,从病人发病或受伤后,到能接受抢救仍有一段时间,而这几分钟对猝死病人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更大,难怪有人说在发展中国家发生猝死以后,等急救车来救,几乎就是等待死亡。如果能在民众中大力普及基本急救技术,特别是从小初中教育开始可以进行全面教育,提高非专业性的院前急救水平,在出现需要急救病人的现场,第一反应人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便可以立即进行急救,大大缩短无治疗时间,使急救成功率极大地提高。为使发生意外伤害的或急重病人及时得到救治,尽可能减少病人的无治疗期,除必须快速发展专业性院前急救外,加大发展非专业性院前急救的力度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当前群众对院前急救心扉复苏的认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急救医学的发展,人们对院前急救的重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从2001年美国的“9.11”恐怖袭击到2004年东南亚数国的海啸直至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以及各种疾病突然恶变或突发的伤害,这些都需要用院外急救知识和技能。有文献报道:急、危、重症患者死于原发病近10%,多由于抢救时机延误,并发症加重而死亡。

发达国家的现场急救知识普及率较高,日本驾校要求,凡欲取得车牌者,必须接受2天的急救训练。在抢救手法和技术上我国与美国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抢救成功率却相差甚远,这种差距在于我国的民众普遍不具备急救常识。加强当前群众对院前急救心扉复苏的认识刻不容缓。

三、加强大学生院前急救心扉复苏学习

大学生接受能力强, 是很好的急救知识传播载体, 通过在大学生中普及急救知识,可以更好地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普及。大学生是一群高知识、高素质的群体, 是否掌握意外灾害事件和院前急救的知识, 这关系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人道主义救助观念深入大学生, 减少灾害事件危害社会大众, 提高大学生对灾难的应急能力, 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但是目前大学生对于前急救心扉复苏认识还比较浅薄,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努力。

1、提高高校对学生意外灾害和院前急救培训的重视程度

通过了解大学生对意外灾害的基本常识和院前急救常识认知水平不高。因此, 应引起高校教学管理层的重视, 注重学生素质教育, 提高院前急救意识, 加强院前急救培训, 有条件学校可邀请专家定期开设有关急救方面的讲座或开设急救必修课程。医学专业学生在意外灾害和院前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 因而医学院校更应当重视院前急救知识和技术的培训, 改进课程设置, 加强理论联系实践, 切实提高医学院校的急救技术水平, 实现学以致用。

2、高校开放共享, 充分利用资源

利用大学城区位整体优势, 加强校际间的联系, 整合力量, 互相补充, 充分发挥医学院校丰厚的教育资源, 开设急救培训课程, 并通过开设校际选修课程, 允许非医学专业学生选修。并且, 逐步实现大学城图书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医学院校图书馆、电子刊物和其它类型的电子资源, 让大学生有机会通过对相关书籍、电子刊物等资料的自学, 扩大大学生的知识面, 让更多大学生有机会接触意外灾害和院前急救知识。

3、加大宣传力度, 多方面、多渠道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 通过了解,现在很多学生喜欢通过书本、电视或网上或从生活中所见而获取知识, 因此面对学生多元化需要, 以多种形式普及院前急救知识, 可以通过校园宣传栏、急救知识宣传手册、书签等方式对急救各方面的知识进行宣传。建立或者推广相关急救知识网站, 通过对网站的访问, 加深同学对急救知识的重视, 同时让同学在学习生活的各个角落都能学习急救知识。通过社团组织, 鼓励大学生自行组织相关协会或青年志愿者, 多举办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定期播放有关急救方面的视频等方式,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急救知识的认知。

4、加强实践练习

高校可以通过与红十字会或消防部门合作, 在各大高校定期进行有关急救方面的演习, 加大院前急救知识培训, 并通过举

办学生活动, 采用舞台表演或游戏等方式, 在学生中开展急救知识竞赛或急救操作比赛, 使学生更深的体会和了解急救知识, 让大学生有机会现场演练, 加强学生院前急救能力的提高。

结语: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民对健康的需求, 必将对意外灾害和院前急救知识需求。大学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和获得生活、工作技能的场所, 在学生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 也应该得到为保持健康和避免严重健康问题所需的知识、态度、价值观及技能等服务。在高校进行意外灾害和院前急救知识的教育非常必要。因此, 进一步在大学生中推广有关意外灾害和院前急救知识, 从跨时间角度考虑, 向大学生普及意外灾害和急救知识, 可试图通过他们, 采取“滚雪球”的方式逐渐向社会推广, 则若干年后整个社会人群对意外灾害和院前急救知识的普及率必将会有大幅升高。参考文献:

【1】刘婷婕、吕旺盛;大学生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护士进修杂志》;2006年08期 ;

【2】费素定、黄金银;大学生急救技术选修课的实践;《护理学杂志》;2007年03期 ;


相关文章

  • 常用急救技术结课论文
  • 河南理工大学公选课<常用急救技术>论文 题目: 大学校园急救知识的普及及存 在的问题> < 学 号: [1**********]3 专业班级: 车辆12-1班 所在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日 期:2014 年12月 ...查看


  • 英国的院前急救模式与现状
  • 员被救出后送到郑州煤炭集团总医院.一些患者为严重的爆炸冲击复合伤.河南省卫生厅调 集省应急医学专家赶到现场和郑州矿务局总医院,及时会诊,手术和各种治疗.根据专家组 会诊意见,所需药品和设备及时调配,采用最好的救治措施,使从矿井中救出的32例 ...查看


  • 院前急救的护理工作体会
  • 院前急救的护理工作体会 董 静,陈佩娟,徐雯雯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急诊科,广东 广州 510515) 摘要:通过100例院前急救的护理,在现场与医生的急救配合,途中的转运护理, 圆满完成院前急救这一重要而宝贵的环节.经过探讨.总结得出 ...查看


  • 德国院前急救系统
  • 中国急救医学2007年12月第27卷第12期 Ch in J C rit Care M ed , Dec 2007, Vo l 27, No 12 ∋1139∋ 院前急救 德国院前急救系统 钱 巍, 张传汉 作者单位:430030 武汉, ...查看


  • 急诊科的规范设置和管理规定[1]
  • 医院急诊科的规范设置和管理规定 指导思想: 急诊医学是一门对于急性的伤或病提供立即的评估.处置.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或死亡的专门学问,不单指危重病人,只要是突然发生的事件.事情,都是急诊医学的服务范畴,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 ...查看


  • 小容量液体在院前急救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应用
  • 摘要:目的 通过比较应用 7.5%NaCl(高渗盐水组)与0.9%NaCl(等渗盐水组)对 49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黄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院前急救的49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高渗盐水组与等渗盐水组,高渗盐水组:给予7 ...查看


  • 2016年急诊科护理工作计划
  • 2016年急诊科护理工作计划 1.医院急诊科2016年度护理工作计划 在医院"创二甲"的主旋律中,新的一年如期而至,这一年我们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凝聚人心,认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增强急诊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加强急诊管理 ...查看


  • 急诊抢救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的原因分析
  • 急诊抢救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的原因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影响院前及急诊抢救室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间723例心肺复苏病例.将病例组分为成功组(117例)和失败组(606例),用t 检验和卡方检验,lo ...查看


  •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分析
  • [摘要] 目的:探讨对脑血管意外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急救中心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126例脑血管意外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取同时期的126例由家属或他人送入笔者所在医院急救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