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台阶]教学实录

八年级《台阶》教学实录

八年级《台阶》教学实录

师:上课!

(班长喊“起立!”)

生:老师好!

师: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充满感情地朗读一下大屏幕上的这几行字?

生(举手):我愿意。

(老师示意其可以开始朗读)

生(深情地):有这样一位父亲,他是如此的清贫,清贫得让他的儿女不愿在别人面前将他提起;他是如此的平凡,平凡得以致于让我们无法从人群中将他分辨出来;他是如此的卑微,他一生的追求在很多人看来却是不值一提。

师:对,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却带给我们很多深沉的感动。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走近这位父亲。

(老师书写课题以及作者。)

师:同学们之前听说过李森祥其人么?(稍作停顿,看同学们的反应)知道、了解这位作家的同学确实不多,在浩瀚的文学长河里,李森祥目前来说还是寂寂无名之士,可是同学们如果愿意和我一起走进他的《台阶》的世界中去,走近他笔下的父亲,就能领略到一道独特的风景,就能收获一份别样的感动,李森祥其人也会在你的心里鲜活起来,而不再只是一个陌生、遥远的名字。首先请大家看大屏幕上对李森祥先生的简介。

大屏幕上出示以下内容:

李森祥,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现任浙江省嘉兴市作协主席,浙江理工大学兼职教授。他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也曾参军入伍。其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代表作有小说《小学老师》、《抒情时代》、《传世之鼓》等。

教师朗读出以上内容,在读的时候,强调“农村生活经验”、“农民”这几

个字眼。读完后切换幻灯片到下一张,展示内容如下:

李森祥如是说:“乡土永远是我创作的源泉,也是我情感的源泉,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我都不会忘记我来自农村,我有责任把中国农民最本真的情感表达出来。”

师:大家来齐声朗读一下李森祥先生的这句话,体味一下其中的情感。

(学生齐读)

师:李森祥从乡土走来,对农村、农民有着特殊深厚的情感,通过学习《台阶》,我想同学们应该能够给李森祥先生一个公允的评定,说一说他是否将中国农民最本真的情感表达了出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第八课《台阶》。

(同学们将课本翻到第八课)

师:请同学们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快速默读全文,并依据大屏幕上出示的阅读提示尝试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理清文章脉络。

大屏幕上的提示如下: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师:那位同学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复述一下这篇小说的情节?

生:这篇小说写了一个父亲,他造台阶。

师:嗯,抓住了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核心事件是“造台阶”,不错,不过似乎有些关键情节没有概括进去,显得不够完整,哪位同学能依据阅读提示再进行一些补充呢?

生: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就立志要建起高高的台阶,经过多年的省吃俭用和艰苦奋斗,终于建造起了崭新的九级台阶,父亲十分高兴。

师:补充得不错,老师看到了同学们更多的智慧,只是老师对其中一点——父亲十分高兴——持怀疑态度,新台阶建成后,父亲内心确实有一种喜悦之情,只是这位同学似乎忽略了一点:父亲身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我知道,在小说的结尾写到“父亲老了”,而且倒数第三自然段写到父亲的头发“灰白而失去了生机”,父亲多了一份沧桑,父亲苍老了。

师:对!这位同学的目光很敏锐,说得也很恰切。好,那我们现在一起来抓住小说的关键情节将这个故事完整、清晰地复述出来。

老师一边和同学们一起说,一边对同学们有疏漏的地方进行点拨和补充,复述如下: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下定决心,开始了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无法形容。但是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师:整个小说写的就是一个造台阶的故事,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父亲为何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是由于一时冲动么?

生:因为“我们家的台阶低”,这几个字在第一个第六自然段都出现了,这应该就是原因。

师:仅仅因为台阶低就一定要新造高台阶么?低就低了,无所谓啊,没什么关系啊。也不是台阶低这个屋子就没法居住了啊,何苦花那么大力气将台阶建高呢?

生:是因为“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一句话在第八自然段,这是他们那里的习俗。

师:对,这句话道出了父亲费尽心血造新台阶的真正缘由。可以说,整个故事的发生和发展都和这一句有密切的关联,这样一句话我们称之为全篇小说的“文眼”。 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往往能够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那我们在理清了脉络、把握了文眼之后,现在进入学习本篇小说的核心环节:品析人物形象,因为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的。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生(齐声回答):父亲!

师:对,就是父亲。接下来就是同学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各抒己见、各显其能的时候了,细致地阅读文本,从小说中找一下,文中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不妨做这样一个填空题:这是一位______的父亲,填空后用文中具体的语句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完全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即是王道“,有思考后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同学们开始读小说、思考,渐渐地教室里有了讨论甚至争论的声音,老师走下讲台,可以聆听一些同学的观点,适时地进行鼓励,也可以参与到某一组中去,巧妙地进行点拨和补充。

师:好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四五分钟,同学们的讨论很热烈,老师刚才也听到了一些精彩的观点,希望同学们能勇敢地将自己的观点讲给大家听一听,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能让

我们修正自己的同时启示他人。谁先说一说?

生:这是一位勤劳的父亲。因为第十一自然段写到父亲“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拣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他一年到头几乎没有闲过,都是在干活,为了盖新房子、新台阶而努力。

师:确实,这些都表明了这是一位勤劳的父亲,除了这一个自然段,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第十六自然段都是在写父亲付出的艰辛劳动,这是一个特别能干的农民的形象。我们由此可以提炼出一个词语“勤劳能干”,可是这样是不够的,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挖掘出父亲更深的精神内涵?文中有一句写父亲为了攒够盖新台阶的钱,“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是一分一分地攒钱啊,这样的一位父亲让我们不由得联想起古代一位很有名气的老人?想起来了么?

生:愚公。父亲就像移山的愚公一样有一种坚持不懈的伟大精神。

师:对,父亲作为一个朴实的农民,他勤劳能干,这一点我们能很容易领会到,可是想得更深入一点就会发现父亲已经超越了这些,更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气概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父亲的钱来得很不容易,是一分一厘积攒起来的,一种内在的精神支撑是难以坚持到底的。

生:父亲是一个很要强的农民。第十三自然段写到父亲一边抽烟,一边用很专注的目光看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着实羡慕别人家的高台阶,这时候应该是在心里暗下决心:将来的某一天,我也一定要建起一座这样的高台阶,甚至比你们的还高。父亲很有志气。

师:不错,这是一个很要强的父亲。除了这一处,在文章别的地方也可以鲜明地感受到这一点。同学们能找到么?

生:第一自然段: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还有第六自然段: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师:对,从这些语句都可以看出台阶在父亲的心目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在当地,台阶高低和屋主人地位的高低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父亲想要通过修高台阶来提高自己的地位,这样说来,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父亲。

师:我们将“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换成一个能够表述人物性格的词语,应该是什么?

生:自尊心强。

师:好,这样说是比较贴切的。我们在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的时候,要使得自己的用词专业、精准,比较凝练。同学们还有别的发现么?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自卑的父亲。

师:你能说说自己的依据么?

生:第二十七自然段写到父亲因为坐在高高的台阶上很不自在,竟然在回答别人一句日常问话的时候出错了,于是就一级一级地往下挪。建好了台阶,本来应该扬眉吐气,高高兴兴地坐在高高的台阶上,父亲因为自卑竟然不能享受那一份“荣耀”。

师:有道理。家里台阶原来很低,被人看不起,父亲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自卑心理,台阶高了,一下子难以消除这种根深蒂固的心理,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只是我想,“自卑”这个词语是个贬义色彩比较浓厚的一个词语,我们对这样一位父亲似乎不是很忍心用“自卑”来形容吧,有没有一个更恰切的词语既传达出我们要表达的意思,又能表示出对这样一位父亲的理解和尊重呢?

生:谦虚。

师:将“谦虚”和“自卑”组合起来怎样?(随即将“谦卑”这个词语进行板书)也许大家以前没有见过这个词,今天就让我们记住它。这个词语的意思简单来讲就是:谦虚,不自高自大,实际上它包含的意义很丰富,也很微妙,说它糅合了“谦虚”和“自卑”也许更合适。感兴趣的同学在课下多查一些资料,让自己的理解更深入一些。小说中有没有别的段落也表现了父亲谦卑这一特点?

生:第二十一自然段。这一段为了庆贺家里盖新房,放鞭炮,父亲“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这些描写很细腻,表现了父亲的谦卑心理。

师:找得很准确。这一段确实也很典型。同学们来齐读一下,加深对父亲的理解和体会。

(师生齐读)

师:本来应该将胸脯挺得高高的,父亲却反倒极其不自在了,父亲谦卑的特点明晰地展现了出来。到现在为止,我们对父亲形象的探究已经较为充分了,老师很欣慰能听到同学们这么多真知灼见。哪位同学能将刚才讨论的内容进行汇总和进一步提炼,总结一下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这是一位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愚公移山的精神的父亲,还是一位谦卑的父亲。

老师:嗯,提炼出了父亲两个性格特点,有哪位同学还有补充?

生:应该再加上“要强”和“淳朴、善良”这两点,另外我想更加具体、全面地说一说这位父亲的形象。

师:好,那你说说你的想法。

生:从立志造台阶这一点我们看出了这是一位要强、有志气的父亲;从父亲经过大半辈子的艰辛努力终于建起了九级新台阶我们看出了这是一位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愚公移

山的精神的父亲;从父亲建好台阶却不好意思做到台阶上去我们看到了一位谦卑、善良、朴实的父亲。总而言之,这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父亲。

(全班同学热烈地鼓掌)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大家的掌声也给予了他足够的肯定。同学们就是应该这样,要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总结、概括能力。现在大家看黑板。

(教师以大括号的形式板书父亲形象:要强、有志气;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愚公移山的精神;谦卑、善良、朴实)

师:从父亲立志造台阶,经过漫长的准备为造台阶积攒财富,我们读出了一个伟大的父亲,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己塑造的“父亲”形象有一种崇敬之情(板书:崇敬),可是细细读来,崇敬这种情感并没有贯穿本篇小说的始终,有没有哪位同学慧眼看出了小说的另一层感情色彩?

生: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也就是台阶之后的段落:26——32自然段,我读出了悲伤。觉得这位父亲很可怜。

师:对,我们在这些段落读出了另外一种情感,这种情感表达得很含蓄,却又是那么清晰地敲打着我们的心,让我们来齐读一下这些段落,体味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师生齐读)

师:哪位同学能用一两个词语说一说,从这些段落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笔下的父亲形象怀着一种怎样的情感?简单阐释一下自己的理由。

生:同情。父亲为了建新台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腰不行了,连水都挑不了了。

师:似乎是这样的。

生:怜悯。结尾的“父亲老了”让人感觉很凄凉,父亲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了,他成为了一个苍老衰颓的老头,让人心生怜悯。

师:这两名同学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而且他俩要表达的意思也基本相同,“怜悯”和“同情”是一对近义词,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当我们用“同情”“怜悯”这样的词语的时候,表明自己和“同情”、“怜悯”的对象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上,这里也许换成“悲悯”更合适,“悲”:指慈悲,对人间的苦难自己仿佛也一一遭受,悯:与同情相近,但是这里的同情不是可怜,指对人间处于苦难中的人并不是轻视甚至可怜,折射出一种博大的爱。文章后半部分处处流露这种悲悯之情,悲悯父亲花了大半辈子的时间只为了造一座有九级台阶的新屋,悲悯台阶造好了,父亲却花白了头发,却连一桶水都挑不了了。

师:有人认为父亲这么做一点都不值得,甚至认为这样做表明了父亲是一个爱慕虚荣、

可悲的人,你认同这种观点么?你怎样看待父亲的一生?

生:他就是爱慕虚荣,没必要一定要通过修高台阶来提高自家的地位,可以通过别的方式。

师:那你能否说一说比修台阶更好的方式具体是什么?

生:„„

师:在那样的一个大环境中,父亲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似乎并无别的更好的选择。要想提高自己家的地位,就必须首先改变台阶的高度,将台阶修得更高、更气派。这让我想到了我们村修房子的情况。每家盖新房都是努力将房顶的高度建到与周围邻居家的持平或者更高一些,由于一家家都竞相修高,我们村的房子单层的高度是城市房子层高的将近两倍。这种现象和我们家乡的风俗——房子低于周围人家的,家中的运气就会走下坡路——有内在的密切的联系。大家知道紫禁城么?

生:知道,就是故宫,故宫里面的建筑都很雄伟。

师:建筑物无论大小,都具有人文性。大而至于紫禁城,处处显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紫禁城中一座很重要的建筑“太和殿”采用的是“九开间”的形式,为何呢?对,“九五至尊”,这象征着皇帝拥有最高的威严;小而至于民居建筑,“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想将台阶修得更高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对地位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这让人想起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略讲并点明尊重的要求是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果我们批评父亲: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去获取尊重,干吗一定要“不自量力”地修台阶?其实我们如此说是在苛责父亲。

生:老师,我明白了,也就是说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又处在那种特定的文化环境里,很难洒脱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们应该对父亲多一份理解。

师:理解得比较透彻,就是这样的。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一个普通人的内心如何能强大到以个人的力量抵挡世俗的力量?历史上有这样的人,但是数目很小,而极少数的敢于向世俗发起挑战的人往往是改革家、是领袖人物,并由此而名垂青史。父亲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民,这样的高度他达不到。所以我们说作者对笔下的父亲怀着很深厚的情感,一层是敬重,另外一层是悲悯(随即将这个词进行板书)。“悲悯”的情感从何而来?父亲为了建造有高台阶的新屋竟然花费了大半辈子的时间,这是因为父亲不够能干么?同学们看第十五自然段,一担柴值多少钱?父亲打一天柴能挣多少钱?

生:一元一担柴。父亲起早贪黑打柴,一天只能赚一元五角。

师:父亲其实是很能干的,之所以攒钱如此艰辛,应该归结于当时农村生产力的低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本篇小说在讴歌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的同时,还有另外一层主旨:呼唤先进生产力的到来。希望不久的将来,在生产力的带动下,像父亲一样的农民能够由贫穷走向富裕,由谦卑走向自尊,由被轻视走向被尊重。

(稍作停顿,让同学们品味、思考)

师:李森祥先生有没有将中国农民最本真的情感表现出来?

生:他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他塑造了这样一个动人的父亲的形象,让我们铭刻在心。

师:说得真好!希望我们大家以后更用心地体察自己的父亲,因为我们的父亲身上也定有许多动人之处。今天的作业在大屏幕上,请大家认真记下来。

大屏幕展示作业:

1、《台阶》中的详略安排很有艺术性,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2、搜集一些关于“建筑的人文性”的文字、图片资料;

3、预习《阿长与山海经》,写好三项预习作业。

(学生记作业)

(下课铃响起)

师:下课!

生:老师辛苦了!再见!

八年级《台阶》教学实录

八年级《台阶》教学实录

师:上课!

(班长喊“起立!”)

生:老师好!

师: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充满感情地朗读一下大屏幕上的这几行字?

生(举手):我愿意。

(老师示意其可以开始朗读)

生(深情地):有这样一位父亲,他是如此的清贫,清贫得让他的儿女不愿在别人面前将他提起;他是如此的平凡,平凡得以致于让我们无法从人群中将他分辨出来;他是如此的卑微,他一生的追求在很多人看来却是不值一提。

师:对,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却带给我们很多深沉的感动。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走近这位父亲。

(老师书写课题以及作者。)

师:同学们之前听说过李森祥其人么?(稍作停顿,看同学们的反应)知道、了解这位作家的同学确实不多,在浩瀚的文学长河里,李森祥目前来说还是寂寂无名之士,可是同学们如果愿意和我一起走进他的《台阶》的世界中去,走近他笔下的父亲,就能领略到一道独特的风景,就能收获一份别样的感动,李森祥其人也会在你的心里鲜活起来,而不再只是一个陌生、遥远的名字。首先请大家看大屏幕上对李森祥先生的简介。

大屏幕上出示以下内容:

李森祥,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现任浙江省嘉兴市作协主席,浙江理工大学兼职教授。他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也曾参军入伍。其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代表作有小说《小学老师》、《抒情时代》、《传世之鼓》等。

教师朗读出以上内容,在读的时候,强调“农村生活经验”、“农民”这几

个字眼。读完后切换幻灯片到下一张,展示内容如下:

李森祥如是说:“乡土永远是我创作的源泉,也是我情感的源泉,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我都不会忘记我来自农村,我有责任把中国农民最本真的情感表达出来。”

师:大家来齐声朗读一下李森祥先生的这句话,体味一下其中的情感。

(学生齐读)

师:李森祥从乡土走来,对农村、农民有着特殊深厚的情感,通过学习《台阶》,我想同学们应该能够给李森祥先生一个公允的评定,说一说他是否将中国农民最本真的情感表达了出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第八课《台阶》。

(同学们将课本翻到第八课)

师:请同学们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快速默读全文,并依据大屏幕上出示的阅读提示尝试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理清文章脉络。

大屏幕上的提示如下: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师:那位同学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复述一下这篇小说的情节?

生:这篇小说写了一个父亲,他造台阶。

师:嗯,抓住了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核心事件是“造台阶”,不错,不过似乎有些关键情节没有概括进去,显得不够完整,哪位同学能依据阅读提示再进行一些补充呢?

生: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就立志要建起高高的台阶,经过多年的省吃俭用和艰苦奋斗,终于建造起了崭新的九级台阶,父亲十分高兴。

师:补充得不错,老师看到了同学们更多的智慧,只是老师对其中一点——父亲十分高兴——持怀疑态度,新台阶建成后,父亲内心确实有一种喜悦之情,只是这位同学似乎忽略了一点:父亲身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我知道,在小说的结尾写到“父亲老了”,而且倒数第三自然段写到父亲的头发“灰白而失去了生机”,父亲多了一份沧桑,父亲苍老了。

师:对!这位同学的目光很敏锐,说得也很恰切。好,那我们现在一起来抓住小说的关键情节将这个故事完整、清晰地复述出来。

老师一边和同学们一起说,一边对同学们有疏漏的地方进行点拨和补充,复述如下: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下定决心,开始了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无法形容。但是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师:整个小说写的就是一个造台阶的故事,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父亲为何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是由于一时冲动么?

生:因为“我们家的台阶低”,这几个字在第一个第六自然段都出现了,这应该就是原因。

师:仅仅因为台阶低就一定要新造高台阶么?低就低了,无所谓啊,没什么关系啊。也不是台阶低这个屋子就没法居住了啊,何苦花那么大力气将台阶建高呢?

生:是因为“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一句话在第八自然段,这是他们那里的习俗。

师:对,这句话道出了父亲费尽心血造新台阶的真正缘由。可以说,整个故事的发生和发展都和这一句有密切的关联,这样一句话我们称之为全篇小说的“文眼”。 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往往能够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那我们在理清了脉络、把握了文眼之后,现在进入学习本篇小说的核心环节:品析人物形象,因为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的。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生(齐声回答):父亲!

师:对,就是父亲。接下来就是同学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各抒己见、各显其能的时候了,细致地阅读文本,从小说中找一下,文中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不妨做这样一个填空题:这是一位______的父亲,填空后用文中具体的语句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完全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即是王道“,有思考后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同学们开始读小说、思考,渐渐地教室里有了讨论甚至争论的声音,老师走下讲台,可以聆听一些同学的观点,适时地进行鼓励,也可以参与到某一组中去,巧妙地进行点拨和补充。

师:好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四五分钟,同学们的讨论很热烈,老师刚才也听到了一些精彩的观点,希望同学们能勇敢地将自己的观点讲给大家听一听,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能让

我们修正自己的同时启示他人。谁先说一说?

生:这是一位勤劳的父亲。因为第十一自然段写到父亲“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拣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他一年到头几乎没有闲过,都是在干活,为了盖新房子、新台阶而努力。

师:确实,这些都表明了这是一位勤劳的父亲,除了这一个自然段,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第十六自然段都是在写父亲付出的艰辛劳动,这是一个特别能干的农民的形象。我们由此可以提炼出一个词语“勤劳能干”,可是这样是不够的,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挖掘出父亲更深的精神内涵?文中有一句写父亲为了攒够盖新台阶的钱,“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是一分一分地攒钱啊,这样的一位父亲让我们不由得联想起古代一位很有名气的老人?想起来了么?

生:愚公。父亲就像移山的愚公一样有一种坚持不懈的伟大精神。

师:对,父亲作为一个朴实的农民,他勤劳能干,这一点我们能很容易领会到,可是想得更深入一点就会发现父亲已经超越了这些,更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气概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父亲的钱来得很不容易,是一分一厘积攒起来的,一种内在的精神支撑是难以坚持到底的。

生:父亲是一个很要强的农民。第十三自然段写到父亲一边抽烟,一边用很专注的目光看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着实羡慕别人家的高台阶,这时候应该是在心里暗下决心:将来的某一天,我也一定要建起一座这样的高台阶,甚至比你们的还高。父亲很有志气。

师:不错,这是一个很要强的父亲。除了这一处,在文章别的地方也可以鲜明地感受到这一点。同学们能找到么?

生:第一自然段: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还有第六自然段: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师:对,从这些语句都可以看出台阶在父亲的心目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在当地,台阶高低和屋主人地位的高低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父亲想要通过修高台阶来提高自己的地位,这样说来,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父亲。

师:我们将“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换成一个能够表述人物性格的词语,应该是什么?

生:自尊心强。

师:好,这样说是比较贴切的。我们在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的时候,要使得自己的用词专业、精准,比较凝练。同学们还有别的发现么?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自卑的父亲。

师:你能说说自己的依据么?

生:第二十七自然段写到父亲因为坐在高高的台阶上很不自在,竟然在回答别人一句日常问话的时候出错了,于是就一级一级地往下挪。建好了台阶,本来应该扬眉吐气,高高兴兴地坐在高高的台阶上,父亲因为自卑竟然不能享受那一份“荣耀”。

师:有道理。家里台阶原来很低,被人看不起,父亲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自卑心理,台阶高了,一下子难以消除这种根深蒂固的心理,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只是我想,“自卑”这个词语是个贬义色彩比较浓厚的一个词语,我们对这样一位父亲似乎不是很忍心用“自卑”来形容吧,有没有一个更恰切的词语既传达出我们要表达的意思,又能表示出对这样一位父亲的理解和尊重呢?

生:谦虚。

师:将“谦虚”和“自卑”组合起来怎样?(随即将“谦卑”这个词语进行板书)也许大家以前没有见过这个词,今天就让我们记住它。这个词语的意思简单来讲就是:谦虚,不自高自大,实际上它包含的意义很丰富,也很微妙,说它糅合了“谦虚”和“自卑”也许更合适。感兴趣的同学在课下多查一些资料,让自己的理解更深入一些。小说中有没有别的段落也表现了父亲谦卑这一特点?

生:第二十一自然段。这一段为了庆贺家里盖新房,放鞭炮,父亲“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这些描写很细腻,表现了父亲的谦卑心理。

师:找得很准确。这一段确实也很典型。同学们来齐读一下,加深对父亲的理解和体会。

(师生齐读)

师:本来应该将胸脯挺得高高的,父亲却反倒极其不自在了,父亲谦卑的特点明晰地展现了出来。到现在为止,我们对父亲形象的探究已经较为充分了,老师很欣慰能听到同学们这么多真知灼见。哪位同学能将刚才讨论的内容进行汇总和进一步提炼,总结一下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这是一位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愚公移山的精神的父亲,还是一位谦卑的父亲。

老师:嗯,提炼出了父亲两个性格特点,有哪位同学还有补充?

生:应该再加上“要强”和“淳朴、善良”这两点,另外我想更加具体、全面地说一说这位父亲的形象。

师:好,那你说说你的想法。

生:从立志造台阶这一点我们看出了这是一位要强、有志气的父亲;从父亲经过大半辈子的艰辛努力终于建起了九级新台阶我们看出了这是一位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愚公移

山的精神的父亲;从父亲建好台阶却不好意思做到台阶上去我们看到了一位谦卑、善良、朴实的父亲。总而言之,这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父亲。

(全班同学热烈地鼓掌)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大家的掌声也给予了他足够的肯定。同学们就是应该这样,要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总结、概括能力。现在大家看黑板。

(教师以大括号的形式板书父亲形象:要强、有志气;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愚公移山的精神;谦卑、善良、朴实)

师:从父亲立志造台阶,经过漫长的准备为造台阶积攒财富,我们读出了一个伟大的父亲,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己塑造的“父亲”形象有一种崇敬之情(板书:崇敬),可是细细读来,崇敬这种情感并没有贯穿本篇小说的始终,有没有哪位同学慧眼看出了小说的另一层感情色彩?

生: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也就是台阶之后的段落:26——32自然段,我读出了悲伤。觉得这位父亲很可怜。

师:对,我们在这些段落读出了另外一种情感,这种情感表达得很含蓄,却又是那么清晰地敲打着我们的心,让我们来齐读一下这些段落,体味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师生齐读)

师:哪位同学能用一两个词语说一说,从这些段落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笔下的父亲形象怀着一种怎样的情感?简单阐释一下自己的理由。

生:同情。父亲为了建新台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腰不行了,连水都挑不了了。

师:似乎是这样的。

生:怜悯。结尾的“父亲老了”让人感觉很凄凉,父亲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了,他成为了一个苍老衰颓的老头,让人心生怜悯。

师:这两名同学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而且他俩要表达的意思也基本相同,“怜悯”和“同情”是一对近义词,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当我们用“同情”“怜悯”这样的词语的时候,表明自己和“同情”、“怜悯”的对象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上,这里也许换成“悲悯”更合适,“悲”:指慈悲,对人间的苦难自己仿佛也一一遭受,悯:与同情相近,但是这里的同情不是可怜,指对人间处于苦难中的人并不是轻视甚至可怜,折射出一种博大的爱。文章后半部分处处流露这种悲悯之情,悲悯父亲花了大半辈子的时间只为了造一座有九级台阶的新屋,悲悯台阶造好了,父亲却花白了头发,却连一桶水都挑不了了。

师:有人认为父亲这么做一点都不值得,甚至认为这样做表明了父亲是一个爱慕虚荣、

可悲的人,你认同这种观点么?你怎样看待父亲的一生?

生:他就是爱慕虚荣,没必要一定要通过修高台阶来提高自家的地位,可以通过别的方式。

师:那你能否说一说比修台阶更好的方式具体是什么?

生:„„

师:在那样的一个大环境中,父亲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似乎并无别的更好的选择。要想提高自己家的地位,就必须首先改变台阶的高度,将台阶修得更高、更气派。这让我想到了我们村修房子的情况。每家盖新房都是努力将房顶的高度建到与周围邻居家的持平或者更高一些,由于一家家都竞相修高,我们村的房子单层的高度是城市房子层高的将近两倍。这种现象和我们家乡的风俗——房子低于周围人家的,家中的运气就会走下坡路——有内在的密切的联系。大家知道紫禁城么?

生:知道,就是故宫,故宫里面的建筑都很雄伟。

师:建筑物无论大小,都具有人文性。大而至于紫禁城,处处显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紫禁城中一座很重要的建筑“太和殿”采用的是“九开间”的形式,为何呢?对,“九五至尊”,这象征着皇帝拥有最高的威严;小而至于民居建筑,“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想将台阶修得更高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对地位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这让人想起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略讲并点明尊重的要求是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果我们批评父亲: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去获取尊重,干吗一定要“不自量力”地修台阶?其实我们如此说是在苛责父亲。

生:老师,我明白了,也就是说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又处在那种特定的文化环境里,很难洒脱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们应该对父亲多一份理解。

师:理解得比较透彻,就是这样的。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一个普通人的内心如何能强大到以个人的力量抵挡世俗的力量?历史上有这样的人,但是数目很小,而极少数的敢于向世俗发起挑战的人往往是改革家、是领袖人物,并由此而名垂青史。父亲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民,这样的高度他达不到。所以我们说作者对笔下的父亲怀着很深厚的情感,一层是敬重,另外一层是悲悯(随即将这个词进行板书)。“悲悯”的情感从何而来?父亲为了建造有高台阶的新屋竟然花费了大半辈子的时间,这是因为父亲不够能干么?同学们看第十五自然段,一担柴值多少钱?父亲打一天柴能挣多少钱?

生:一元一担柴。父亲起早贪黑打柴,一天只能赚一元五角。

师:父亲其实是很能干的,之所以攒钱如此艰辛,应该归结于当时农村生产力的低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本篇小说在讴歌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的同时,还有另外一层主旨:呼唤先进生产力的到来。希望不久的将来,在生产力的带动下,像父亲一样的农民能够由贫穷走向富裕,由谦卑走向自尊,由被轻视走向被尊重。

(稍作停顿,让同学们品味、思考)

师:李森祥先生有没有将中国农民最本真的情感表现出来?

生:他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他塑造了这样一个动人的父亲的形象,让我们铭刻在心。

师:说得真好!希望我们大家以后更用心地体察自己的父亲,因为我们的父亲身上也定有许多动人之处。今天的作业在大屏幕上,请大家认真记下来。

大屏幕展示作业:

1、《台阶》中的详略安排很有艺术性,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2、搜集一些关于“建筑的人文性”的文字、图片资料;

3、预习《阿长与山海经》,写好三项预习作业。

(学生记作业)

(下课铃响起)

师:下课!

生:老师辛苦了!再见!


相关文章

  • 五年级科学下册撬棍的学问1课堂实录课堂实录冀教版
  •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课堂实录 第一单元 巧妙的用力 2.撬棍的学问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学生能自主探究出斜坡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愿意合作.能意识到证据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知识目标:知道斜面的省力的作用,解决斜面在生产生活中 ...查看


  • 给予是快乐的课堂实录
  •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当我们认识一个新朋友的时候是快乐的,得到一件礼物时是快乐,受到表扬时是快乐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板书完成课题:给予是快乐的)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给予是快乐的 ...查看


  • [台阶]教学实录与评点
  • <台阶>教学实录与评点 时间:2013年9月11日. 地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克昭中学.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小说,一篇讲父亲的小说.大家先把作者简介读一读.(屏显): 李森祥,浙江人.当代作家,浙江 ...查看


  • [台阶]教学实录与评点 1
  • 执教:余映潮 评点:苏 丽 时间:2013年9月11日. 地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克昭中学.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小说,一篇讲父亲的小说.大家先把作者简介读一读.(屏显): 李森祥,浙江人.当代作家,浙江省作协的 ...查看


  • 市一小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汇报材料
  • 义马市一小 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汇报材料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学校教情.学情,现谈一下我校在构建高效课堂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基本思路 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为基本理念,通 ...查看


  • 个人研修报告
  • 个人研修计划 教师这个职业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校本培训"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为广大教师打开了方便之门,锻炼了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 ...查看


  • 一课一名师操作说明
  • 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操作说明 参加活动的教师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平台上"晒课",基本操作流程如下: 1第一步:登录活动页面 登录"武汉教育资 ...查看


  • 一师一优课晒课流程
  • 校本培训4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教师"晒课"流程 一.账号注册 参加"晒课"的教师,均需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注册账号,已有空间账号的教师,可直接使用原有账号登录 ...查看


  • 2013年度教师个人校本培训总结(1)
  • 2013年度教师校本培训总结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是教授者,更是学习者, 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不进则退,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学业务能力,也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质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