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测量方法综述

第31卷(2011年)第2期第35-38页

教育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Vol.31(2011

No.2P 35-P38

价值观测量方法综述

连福鑫2■贺荟中1,

摘要:当前,如何根据研究的需要采用恰当的价值观研究方法已成为制约价值观相关研究科学性的重要

因素。梳理国外关于价值观研究方法的研究文献,分析和思考价值观测量方法的理论基础、价值观的测量方法以及实施效度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为我国的价值观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价值观;直接测量;间接测量

中图分类号:G40-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1) 02-0035-04

响个体的价值观结构,使之改变并趋于稳定〔3〕。而持直接测量取向的学者认为,价值观是个体意识的核心内容,能够在意识层面上对个体的行为、情感等进行指引。如Rokeach 认为,认知在价值观重要性评价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个体只有意识到某些价值观类型优于其他价值观类型并赋予充分理由时,才能对不同价值观类型的重要性做出判断〔4〕;Schwartz 认为,价值观是个体意识层面上对事物进行评价的标准,而不是跨文化的群体潜意识标。准〔5〕

2. 横向或者纵向

持直接测量取向的学者在价值结构如何组织这个问题上也Rokeach 认为,价值观按重要性纵向存在于个体之中,存在分歧。

不同的价值观相互独立,在重要程度上存在竞争性,某一价值观重要性的提高必然会导致另一价值观重要性的下降。在现实生活中,个体正是通过对不同价值观的重要性进行评价后做出行。Schwartz 认为,不同的价值观具有同等重要性是存为选择的〔4〕

在的,人为地要求个体对同等重要的价值观做出重要性区分并不合理;同时,不同的价值观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既存在指向性相一致的价值观(如传统和安全,均指向保守性),也存在指向性相对立的价值观(如传统和刺激,前者指向保守,后者指向开放)。因此,价值观在人脑中不仅具有纵向联系,。也存在横向联系〔6〕

价值观自20世纪30年代由Allport 进行开创性研究以来,就成为社会学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国外研究者对价值观不同测量方法的研究,形成了两种测量取向———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直接测量是向个体呈现一系列的价值观,让其评价不同价值观的重要程度。间接测量倾向于为个体呈现一系列的行为选择,通过个体的行为选择来推断其价值观结构〔1〕。由于这两种测量取向所依赖的理论依据不同,因此各自所衍生出来的价值观研究方法的信效度及其适用范围也有所不同。如何根据研究需要采用恰当的价值观研究方法就成为制约价值观相关研究科学性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将梳理国外关于价值观研究不同测量方法方法的研究文献,从价值观测量方法的理论基础、实施及信效度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的价值观研究提供借鉴。

一、价值观测量方法的理论基础

价值观结构的差异是形成不同价值观测量方法的根源所在。从这个角度讲,价值观结构即价值观测量的理论基石。而个)价值观处于个体的体的价值观结构主要涉及两个基本问题:(1意识层面还是潜意识层面?(2)不同的价值观是纵向还是横向存在于个体之中?前者与直接测量取向和间接测量取向的区分相联系,而后者与各类直接测量方法的区分相关联。

1. 意识或者潜意识

持间接测量取向的学者认为,价值观处于个体的潜意识层面,以内隐的结构模糊存在于个体之中,是个体一系列经验的反映〔2〕;是个体在社会化、联想学习和观察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习得的并以真理的形式存在,而意识层面上的认知支持相对较为微弱。当要求个体对价值观进行认知层面的评价时,潜意识层面的价值观结构将被提升到意识层面,社会要求和理性思维将影

二、价值观测量的方法

1. 直接测量取向的方法

目前,直接测量方法是国际上主要的价值观研究方法。根据对价值观结构理解的不同,直接测量方法又可细分为排序法、比率法、两两比较法、主观偏好量表四种方法。

排序法是向个体呈现不同的价值观,让其按重要程度进行

作者简介:1. 贺荟中(1972-),女,山西人,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特殊人群认知与社会性发展、心理语言学、青少年社会能力发展研究;2. 连福鑫(1985-),男,福建人,南京特殊教育职业与技术学院特殊教育系助教、硕士,主要从事特殊儿童认知与社会性发展研究。

36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

排序。此方法立足于价值观的纵向存在结构,以Rokeach 提倡的二维价值观结构为典范。他将价值观区分为终极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两个维度,并以此为框架编订了《Rokeach Values Survey 》

〔4〕(以下简称RVS )。在测量过程中,RVS 要求个体分别对18种

〔14〕

应的影响〔13〕。

2. 间接测量取向的方法

价值观属于个体的潜意识层面是间接测量方法的前提条件。自由联想、投射技术、行为情境量表等都是测量价值观的间接方法,其中以行为情境量表最为常用,它通过一系列的行为情境,让个体对此情境的不同行为进行选择,以此来推断个体所持有的价值观结构。许多研究采用自编行为情境量表来测量价值

〔16〕观〔15〕。其中,Allport, Vernon &Lindzey 编订的《Study of Val-

终极性价值和18种工具性价值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排序法抓住了现实生活中价值观选择的真实性,却忽略了不同价值观具有在施测过程中,其对个体认知能力和注意同等重要性的可能性。力要求较高〔7〕。

比率法是指向个体呈现不同的价值观,让其分别进行重要提倡此方法的学者认为,价值观结构不仅具有程度的比率评分。

〔8〕

纵向联系,也存在横向联系,其典型代表是Schwartz 。Schwartz

(以下简称SOV )应用最为广泛。此量表共包括45个行为情ues 》

境。测量过程中,个体只需对行为情境中的行为选项进行比率评测题中又带有女性歧视性的表述,分。由于SOV 编订年份较早,

Kopelman 等学者又对此进行了修订,以使其符合当前的社会文化状况〔17〕。间接测量方法从潜意识层面对价值观进行了测量,能更加全面地测量个体的价值观结构。但编订适合不同文化的行为情境量表较为困难。

编订了《Schwartz Value Survey 》(以下简称SVS ),要求个体对不同的价值观分别进行重要程度的评价。该量表包括权利、成就、享乐主义、刺激、自我定向、普遍性、慈善、传统、遵从、安全10种价值观类型,采用9等级评分制,评分等级为最为重要(7)-重)-不重要(0)-与我所持价值观相反(-1)。与排序法相比,要(3

比率法允许个体将不同的价值观类型赋予同等重要的程度,同时也允许个体将价值观赋予负值,以表示自己对此类价值观的反对态度,这更符合现实生活中个体所持有的价值观结构。但在施测过程中,比率法操作简单,可能会导致大量一致性评价,出

〔10〕

。现被试反应类型效应〔9〕

三、不同价值观测量方法的效度

1. 直接测量法与间接测量法的效度分析

如前所述,直接测量法仅仅是从意识层面上测量个体的价值观,而间接测量方法既能测量个体意识层面的价值观,也能测量个体内隐的价值观。据此,相比直接测量方法,间接测量方法真实、效度更高。彭凯平等人从方法所测量的价值观更加全面、

学的角度对不同价值观研究方法的效度进行了验证〔18〕。他们采用排序法、比率法、主观偏好量表和行为情境量表四种方法对大被试先后完成了13种价值观的学生的价值观结构进行了测量。

比率评价、主观偏好量表测量、排序、行为情境量表测量。结果发现,排序法效度最低,比率法次之,二者与专家观点的聚敛程度都低于50%;主观偏好量表法效度稍好,但仅处于随机选择水平);行为情境量表的效度最高。他们认为,排序法和比率法(50%

采用了抽象的价值观类型,个体对其理解各不相同,容易造成误差。主观偏好量表无法避免参照效应和反应类型效应,所测量的行为和态度也无法真正反映个体的价值观。而行为情境量表避免了这些缺陷,能够很好地预测跨文化研究中的不同个体价值观结M umford 〔1〕和Kopelman 〔19〕的研究证明了此观点。M umford 的构。

研究发现,SVS 价值观结构下的个人价值观类型(如快乐主义、刺激)与行为情境量表的各类价值观相关性显著;而行为情境量表中,关于社会性价值观类型(如社会关系、社会准则、生命)与SVS 中的价值观类型相关性显著。Kopelman 发现,RVS 、SVS 方法所测得的不同专业毕业生的价值观结构基本相同,而SOV 能够很好地区分不同专业毕业生的价值观结构。

因此,间接测量方法所测量的是个体内隐的价值观结构,其测量的价值观类型更加广泛,更适合个体价值观结构的测量;而直接测量方法测量的是意识层面的群体价值观结构,其更适合群体价值观结构的研究。

2. 不同直接测量方法的效度分析(1)排序法与比率法的效度分析

排序法和比率法是价值观研究中最主要的方法,孰优孰劣

两两比较法由Oishi 于1998年提出。与采用比率法的学者相似,Oishi 也认为,个体价值观结构既存在横向联系也存在纵向联系,但价值观的重要程度只有通过两两比较才能突显出来。因此,两两比较法将所有的价值观类型进行两两配对,每次为个体呈现一对价值观对,让其判断不同价值观的相对重要性,并进《Pairwise Com-行比率评分。此方法的代表为Oishi 〔11〕编订的

parison Values Survey 》(以下简称PCVS )。该量表将Schwartz 划分的10种价值观进行两两配对,共形成45对价值观对。测量时,每呈现一对价值观对,个体首先要判断哪类价值观更为重要,然后进行-3至+3比率打分。其中-3代表左边的价值观类型更为重要,0代表两类价值观类型同等重要,+3代表右边价值观类型更为重要。与排序法和比率法相比,两两比较法对个体的认知能力要求较低,同时也可以避免被试反应类型效应。记忆、

主观偏好量表要求个体对某一现象或行为所持有的态度进行比率评分,以此来反映个体的价值观结构。有大量的价值观研

〔12〕

究采用了主观偏好量表。Schwartz 也以主观偏好量表为准则

对SVS 进行了修订,编制了《Portrait Values Questionnaire 》(以下简称PVQ )。此量表不再采用以往抽象的价值观类型,而是由能够反映价值观特征的不同态度项目构成。如“他掌控并告诉别人和“他喜欢其他人按他说的去做”都是“权利”价值观该怎么做”

的态度项目。测量过程中,个体根据这些项目所描述的目标、态度、行为与自身的相似程度进行1-6分制比率评分即可。由于主观偏好量表对价值观的阐述更加具体详细,因此便于对不同文化层次的个体进行测量。但又由于测量过程中个体的文化和参照标准不同,因此其结果也会受到被试反应类型效应和参照效

第2期贺荟中等:价值观测量方法综述

37

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坚持排序法优于比率法的观点认为,排序法能够反映真实情境中个体必须做出行为选择的情况,它迫使个体对重要性相近的价值观做出区别,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而比率法却无法避免反应类型效应,其所测得个体价值观结构。

的大量价值观类型重要性相似,无法有效区分个体的价值观结构。

〔20〕

如Krosnick &Alwin 〔7〕研究发现,排序法和比率法所测得的

统的价值观测量方法相比,两两比较法在个体价值观研究、不同群体价值观研究和跨文化价值观研究中具有更好的效度,但这些研究仅仅是从研究结果进行推断,并没有提供不同研究方法的聚合参数。

对主观偏好量表而言,其效度虽然不如两两比较法,却优于排序法和比率法。Schwartz 〔13〕对PVQ 和SVS 进行比较发现,PVQ 对价值观类型的描述更加具体,能够更好地测量不同文化

〔18〕

下的个体价值观。彭凯平在跨文化研究中也证实,与排序法和

个体价值观结构存在差异性,只有将倾向于选择中间比率的个体剔除后,二者所测得的价值观等级结构才一致。因此,排序法的效度优于比率法。但M iethe 〔21〕认为,排序法仅仅在测量学理论上优于比率法,他采用RVS 和100分制比率量表,从测量学角度对排序法和比率法的效度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排序法在区分能力、聚敛效度上都优于比率法,比率法无法区分不同价值观但是,排序法和比率法在测量价值观的性别差异上是的差异性。

一致的,即二者在测量个体价值观结构真实性上具有同等效度。

坚持比率法优于排序法的学者认为,现实生活中两种价值观是同等重要的,个体对价值观的重要性做出区分只有在两难情境中才会出现,且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有所不同〔22〕。因此,采用比率法所测得的个体价值观结构更符合真实的情况。M iao 等人〔23〕在总结Krosinck 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采用被试内设计研究比率法总体上能够更有效排序法和比率法的效度。结果发现,

地预测个体的态度与对道德行为的评价。虽然在高区分度的被试中,排序法与比率法具有同等的效度,但是在中等区分度和低区分度的被试中,比率法对态度和道德行为等级的预测好于排序法。

笔者对以上研究进行分析发现,M iao 等人的研究在价值观比率量表中采用了17等级评分,高于Krosinck 所采用的5分制比率量表,但低于M iethe 所采用的100分制比率量表。从这个角度看,以往的研究支持排序法优于比较法可能是由于比率量表所采用的比率评分制度不恰当造成的,评分范围过于狭窄或是过于宽泛都不利于个体对具有相似重要性的价值观进行合理区分。

(2)其他直接测量方法的效度分析

两两比较法本质上为排序法和比率法的结合。与比率法相比,其避免了被试反应类型效应,更适合进行个体价值优先性和不同群体之间价值优先性的测量。Oishi 〔11〕等人对SVS 和PCVS 的效度进行比较发现,PCVS 的效度优于SVS 。当剔除了SVS 中区分度比较低的被试后,两种不同的方法所测得的价值观性别差异一致。与主观偏好量表相比,两两比较法有利于避免被试反应类型效应和参照效应,更适合跨文化价值观研究。Oishi 等人〔24〕对两两比较法和主观偏好量表的效度进行了探讨。他们采用PCVS 和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Scale (ICS )研究了美日两国的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倾向。在ICS 测量结果中,美日两国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没有差异,且美国人的集体主义倾向高于日本人。但PCVS 所得结果却显示出日本人比美国人更加注重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倾向较弱,这与专家的观点相同,更加符合美日两国的文化现状和价值倾向。尽管这些研究能够证明,与传

比率法相比,主观偏好量表更有效度,但仍处于随机水平。

四、价值观测量方法研究对价值观研究的启示

首先,研究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来选择适合的价值观研究方法。价值观间接测量法更适合于研究者关注不同文化或不同群体的价值观是否存在差异;价值观直接测量法则更适合于群体所持有的共同价值观的研究。在直接测量方法中,如果考察两难情景中价值观对个体行为的指引作用可能更宜采用排序法。

其次,在选择价值观测量方法时,还须考虑所测个体的文化背景,如中国是一个高社会赞许性和社会认同性的国家,排序法和比率法测量得到的价值观将只是对社会规范的依从和认同,正是由于受到被试反应类型的影响,因此适宜采用情景性投射法进行测量〔25〕。

最后,不同的价值观测量方法各有优势,因此可以根据研究目的采取综合测量的方法开展研究。如直接测量方法和间接测量方法的结合能够从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层面更加全面地测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倡使用行为情境法量价值观的结构。当前,

和两两比较法,并呈现出将多种价值观研究方法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M ichael D. M ., M ary S. C., &Whitney B. H., et al. Alternative

Approach for M easuring Values:Direct and Indirect Assessments 〔J 〕.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in Performance Prediction 2002,(61):348-373.

〔2〕Shah J., &HigginsE . T . Expectancyand Values Effects :Regulatory

Focus as a Determinant of M agnitude and Direction 〔J 〕. Journal of (3):447-458.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7, 73

〔3〕M aio G. R., &Olson J. M . Values as Truisms:Evidence and

〔J 〕.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Implication

1998, 74(2):294-311.

〔4〕Rokeach M . 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 〔M 〕. New York:Free

Press, 1973.6.

〔5〕Schwartz S . H . Universals in the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Values:

Theoretical Advances and Empirical Tests in 20Countries 〔A 〕. In ZannaM . P. (Ed.) ,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C 〕. San Diego, CA:Academic Press,1992,(25):1-65. 〔6〕Schwartz S H, Bilsky W. Toward a Universal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of Human Values 〔J 〕.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38

Psychology, 1987,53(3):550-562.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

〔17〕Kopelman R. E., Rovenpor J. L., &Guan M . The Study of

Values :Construcion of the Fourth Edition 〔J 〕. Journal of Voca tional (62):203-220. Behavior, 2003,

〔18〕Peng K., Nisbett R. E., &Wong N. Y. C. Validity Problems

Comparing Values Across Cultures and Possible Solutions 〔J 〕. Psychological M ethods, 1997, 2(4):329-344.

〔19〕Kopelman R. E., Prottas D. J., &Tatum L. G. Comparison

of Four M easures of Values :Their Relative Usefulness in Graduate 〔J 〕.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 Education Advisement 2004, 6(2):205-218.

〔20〕Krosinck J. A., &Alwin D. F. A test of the Form-Resistant

Correlation Hypothesis Ratings , Rankings , and the M easurement 〔J 〕.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 1988,52(4):526-538. of Values

〔21〕M iethe T . D . The Validityand ReliabilityofValue M easurement 〔J 〕.

119(5):441-453.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85,

〔22〕Seligman C ., &Katz A . N . The Dynamics of Value Systems 〔A 〕.

In Seligman C., Olson J. M ., Zanna M . P. (Eds.) . Values:The 〔C 〕.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Ontario Symposium . Hillsdale ates, Inc. 1996.53-75.

〔23〕M aio G. R., Roese N. J., &Seligman C., et al. Rankings,

Ratings, and the M easurement of Values:Evidence for the 〔J 〕.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Superior validity of Ratings Psychology, 1996, 18(2):171-181.

〔24〕Oishi S., Hahn J., &Schimmack U., et al. The M easurement

A Pairwise comparison Approach 〔J 〕. of Values Across Cultures :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2005,(39):299-305. 〔25〕杨宜音. 社会心理领域的价值观研究述要〔J 〕. 中国社会科学,

1998,(2):82-93.

〔7〕Alwin D. F., &Krosinck J. A. The M easurement of Values

〔J 〕. Public in Surveys:A Comparison of Ratings and Rankings Opinion Quarterly, 1985, 49(4):535-552.

〔8〕Jackson D. J., &Alwin D. F. The Factor Analysis of Ipsative

〔J 〕. Sociological M ethods and Research ,1980,(9):M easures 218-238.

〔9〕Feather N. T . The M easurement of Values:Effects of Different

Assessment Procedures 〔J 〕. Australian of Journal Psychology, 1973,(25):221-231.

〔10〕Schwartz S. H., Verkasalo M ., &Antonovsky A., et al. Value

Priorities and Social Desirability :M uch Substance , Some Style 〔J 〕.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997,(36):3-18. 〔11〕Oishi S., Schimmack U., &Diener E, et al. The M easurement

of Values and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J 〕. Personality and 24(11):1177-1189.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1998,

〔12〕Schwartz S. H., M elech G., &LehmannA., et al. Extending

the Cross-Cultural Validity of the Theory of Basic Human Values with a Different M ethod of M easurements 〔J 〕. Journal of Cross-Culture Psychology, 2001,32(5):519-542.

〔13〕Hechter M. Values Research in the Social and Behavioral

〔A 〕. In Hechter M ., Nadel L., &M ichod R. E.(Eds.).Science

The Origin of Values 〔C 〕. New York:de Gruyter, 1993.1-28. 〔14〕Campbell D . T . Unresolved Issues in M easurement Validity :An

〔J 〕. Psychology Assessment, 1996,8Autobiographical Overview (4):363-368.

〔15〕Berndt T. J., &M iller K. E. Expectancies, Values and

〔J 〕. Journal of Education Achievement in Junior High School Psychology, 1990,(82):319-326.

〔16〕Judge T . A., &Bretz R. D. The Effect of Work Values or Job

Choice Decisions 〔J 〕.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 1992,(77):261-271.

作者单位:贺荟中上海

邮编

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与

200062;连福鑫

技术学院特殊教育系,江苏南京邮编210036

A Review of Value Measurement Method

HE Hui-zhong 1,LIAN Fu-xin 2

(1.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

2.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Nanjing Technical 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 )

Abstract:At present,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how to adopt appropriate values according to need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to restrict the values related to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references can be provided for China ’s research on values by sorting out the foreign research literatures about value research methods, by reflecting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value measurement method and the implemented validity of different measurement methods.

Key words:values; direct measurement; indirect measurement

第31卷(2011年)第2期第35-38页

教育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Vol.31(2011

No.2P 35-P38

价值观测量方法综述

连福鑫2■贺荟中1,

摘要:当前,如何根据研究的需要采用恰当的价值观研究方法已成为制约价值观相关研究科学性的重要

因素。梳理国外关于价值观研究方法的研究文献,分析和思考价值观测量方法的理论基础、价值观的测量方法以及实施效度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为我国的价值观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价值观;直接测量;间接测量

中图分类号:G40-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1) 02-0035-04

响个体的价值观结构,使之改变并趋于稳定〔3〕。而持直接测量取向的学者认为,价值观是个体意识的核心内容,能够在意识层面上对个体的行为、情感等进行指引。如Rokeach 认为,认知在价值观重要性评价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个体只有意识到某些价值观类型优于其他价值观类型并赋予充分理由时,才能对不同价值观类型的重要性做出判断〔4〕;Schwartz 认为,价值观是个体意识层面上对事物进行评价的标准,而不是跨文化的群体潜意识标。准〔5〕

2. 横向或者纵向

持直接测量取向的学者在价值结构如何组织这个问题上也Rokeach 认为,价值观按重要性纵向存在于个体之中,存在分歧。

不同的价值观相互独立,在重要程度上存在竞争性,某一价值观重要性的提高必然会导致另一价值观重要性的下降。在现实生活中,个体正是通过对不同价值观的重要性进行评价后做出行。Schwartz 认为,不同的价值观具有同等重要性是存为选择的〔4〕

在的,人为地要求个体对同等重要的价值观做出重要性区分并不合理;同时,不同的价值观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既存在指向性相一致的价值观(如传统和安全,均指向保守性),也存在指向性相对立的价值观(如传统和刺激,前者指向保守,后者指向开放)。因此,价值观在人脑中不仅具有纵向联系,。也存在横向联系〔6〕

价值观自20世纪30年代由Allport 进行开创性研究以来,就成为社会学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国外研究者对价值观不同测量方法的研究,形成了两种测量取向———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直接测量是向个体呈现一系列的价值观,让其评价不同价值观的重要程度。间接测量倾向于为个体呈现一系列的行为选择,通过个体的行为选择来推断其价值观结构〔1〕。由于这两种测量取向所依赖的理论依据不同,因此各自所衍生出来的价值观研究方法的信效度及其适用范围也有所不同。如何根据研究需要采用恰当的价值观研究方法就成为制约价值观相关研究科学性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将梳理国外关于价值观研究不同测量方法方法的研究文献,从价值观测量方法的理论基础、实施及信效度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的价值观研究提供借鉴。

一、价值观测量方法的理论基础

价值观结构的差异是形成不同价值观测量方法的根源所在。从这个角度讲,价值观结构即价值观测量的理论基石。而个)价值观处于个体的体的价值观结构主要涉及两个基本问题:(1意识层面还是潜意识层面?(2)不同的价值观是纵向还是横向存在于个体之中?前者与直接测量取向和间接测量取向的区分相联系,而后者与各类直接测量方法的区分相关联。

1. 意识或者潜意识

持间接测量取向的学者认为,价值观处于个体的潜意识层面,以内隐的结构模糊存在于个体之中,是个体一系列经验的反映〔2〕;是个体在社会化、联想学习和观察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习得的并以真理的形式存在,而意识层面上的认知支持相对较为微弱。当要求个体对价值观进行认知层面的评价时,潜意识层面的价值观结构将被提升到意识层面,社会要求和理性思维将影

二、价值观测量的方法

1. 直接测量取向的方法

目前,直接测量方法是国际上主要的价值观研究方法。根据对价值观结构理解的不同,直接测量方法又可细分为排序法、比率法、两两比较法、主观偏好量表四种方法。

排序法是向个体呈现不同的价值观,让其按重要程度进行

作者简介:1. 贺荟中(1972-),女,山西人,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特殊人群认知与社会性发展、心理语言学、青少年社会能力发展研究;2. 连福鑫(1985-),男,福建人,南京特殊教育职业与技术学院特殊教育系助教、硕士,主要从事特殊儿童认知与社会性发展研究。

36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

排序。此方法立足于价值观的纵向存在结构,以Rokeach 提倡的二维价值观结构为典范。他将价值观区分为终极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两个维度,并以此为框架编订了《Rokeach Values Survey 》

〔4〕(以下简称RVS )。在测量过程中,RVS 要求个体分别对18种

〔14〕

应的影响〔13〕。

2. 间接测量取向的方法

价值观属于个体的潜意识层面是间接测量方法的前提条件。自由联想、投射技术、行为情境量表等都是测量价值观的间接方法,其中以行为情境量表最为常用,它通过一系列的行为情境,让个体对此情境的不同行为进行选择,以此来推断个体所持有的价值观结构。许多研究采用自编行为情境量表来测量价值

〔16〕观〔15〕。其中,Allport, Vernon &Lindzey 编订的《Study of Val-

终极性价值和18种工具性价值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排序法抓住了现实生活中价值观选择的真实性,却忽略了不同价值观具有在施测过程中,其对个体认知能力和注意同等重要性的可能性。力要求较高〔7〕。

比率法是指向个体呈现不同的价值观,让其分别进行重要提倡此方法的学者认为,价值观结构不仅具有程度的比率评分。

〔8〕

纵向联系,也存在横向联系,其典型代表是Schwartz 。Schwartz

(以下简称SOV )应用最为广泛。此量表共包括45个行为情ues 》

境。测量过程中,个体只需对行为情境中的行为选项进行比率评测题中又带有女性歧视性的表述,分。由于SOV 编订年份较早,

Kopelman 等学者又对此进行了修订,以使其符合当前的社会文化状况〔17〕。间接测量方法从潜意识层面对价值观进行了测量,能更加全面地测量个体的价值观结构。但编订适合不同文化的行为情境量表较为困难。

编订了《Schwartz Value Survey 》(以下简称SVS ),要求个体对不同的价值观分别进行重要程度的评价。该量表包括权利、成就、享乐主义、刺激、自我定向、普遍性、慈善、传统、遵从、安全10种价值观类型,采用9等级评分制,评分等级为最为重要(7)-重)-不重要(0)-与我所持价值观相反(-1)。与排序法相比,要(3

比率法允许个体将不同的价值观类型赋予同等重要的程度,同时也允许个体将价值观赋予负值,以表示自己对此类价值观的反对态度,这更符合现实生活中个体所持有的价值观结构。但在施测过程中,比率法操作简单,可能会导致大量一致性评价,出

〔10〕

。现被试反应类型效应〔9〕

三、不同价值观测量方法的效度

1. 直接测量法与间接测量法的效度分析

如前所述,直接测量法仅仅是从意识层面上测量个体的价值观,而间接测量方法既能测量个体意识层面的价值观,也能测量个体内隐的价值观。据此,相比直接测量方法,间接测量方法真实、效度更高。彭凯平等人从方法所测量的价值观更加全面、

学的角度对不同价值观研究方法的效度进行了验证〔18〕。他们采用排序法、比率法、主观偏好量表和行为情境量表四种方法对大被试先后完成了13种价值观的学生的价值观结构进行了测量。

比率评价、主观偏好量表测量、排序、行为情境量表测量。结果发现,排序法效度最低,比率法次之,二者与专家观点的聚敛程度都低于50%;主观偏好量表法效度稍好,但仅处于随机选择水平);行为情境量表的效度最高。他们认为,排序法和比率法(50%

采用了抽象的价值观类型,个体对其理解各不相同,容易造成误差。主观偏好量表无法避免参照效应和反应类型效应,所测量的行为和态度也无法真正反映个体的价值观。而行为情境量表避免了这些缺陷,能够很好地预测跨文化研究中的不同个体价值观结M umford 〔1〕和Kopelman 〔19〕的研究证明了此观点。M umford 的构。

研究发现,SVS 价值观结构下的个人价值观类型(如快乐主义、刺激)与行为情境量表的各类价值观相关性显著;而行为情境量表中,关于社会性价值观类型(如社会关系、社会准则、生命)与SVS 中的价值观类型相关性显著。Kopelman 发现,RVS 、SVS 方法所测得的不同专业毕业生的价值观结构基本相同,而SOV 能够很好地区分不同专业毕业生的价值观结构。

因此,间接测量方法所测量的是个体内隐的价值观结构,其测量的价值观类型更加广泛,更适合个体价值观结构的测量;而直接测量方法测量的是意识层面的群体价值观结构,其更适合群体价值观结构的研究。

2. 不同直接测量方法的效度分析(1)排序法与比率法的效度分析

排序法和比率法是价值观研究中最主要的方法,孰优孰劣

两两比较法由Oishi 于1998年提出。与采用比率法的学者相似,Oishi 也认为,个体价值观结构既存在横向联系也存在纵向联系,但价值观的重要程度只有通过两两比较才能突显出来。因此,两两比较法将所有的价值观类型进行两两配对,每次为个体呈现一对价值观对,让其判断不同价值观的相对重要性,并进《Pairwise Com-行比率评分。此方法的代表为Oishi 〔11〕编订的

parison Values Survey 》(以下简称PCVS )。该量表将Schwartz 划分的10种价值观进行两两配对,共形成45对价值观对。测量时,每呈现一对价值观对,个体首先要判断哪类价值观更为重要,然后进行-3至+3比率打分。其中-3代表左边的价值观类型更为重要,0代表两类价值观类型同等重要,+3代表右边价值观类型更为重要。与排序法和比率法相比,两两比较法对个体的认知能力要求较低,同时也可以避免被试反应类型效应。记忆、

主观偏好量表要求个体对某一现象或行为所持有的态度进行比率评分,以此来反映个体的价值观结构。有大量的价值观研

〔12〕

究采用了主观偏好量表。Schwartz 也以主观偏好量表为准则

对SVS 进行了修订,编制了《Portrait Values Questionnaire 》(以下简称PVQ )。此量表不再采用以往抽象的价值观类型,而是由能够反映价值观特征的不同态度项目构成。如“他掌控并告诉别人和“他喜欢其他人按他说的去做”都是“权利”价值观该怎么做”

的态度项目。测量过程中,个体根据这些项目所描述的目标、态度、行为与自身的相似程度进行1-6分制比率评分即可。由于主观偏好量表对价值观的阐述更加具体详细,因此便于对不同文化层次的个体进行测量。但又由于测量过程中个体的文化和参照标准不同,因此其结果也会受到被试反应类型效应和参照效

第2期贺荟中等:价值观测量方法综述

37

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坚持排序法优于比率法的观点认为,排序法能够反映真实情境中个体必须做出行为选择的情况,它迫使个体对重要性相近的价值观做出区别,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而比率法却无法避免反应类型效应,其所测得个体价值观结构。

的大量价值观类型重要性相似,无法有效区分个体的价值观结构。

〔20〕

如Krosnick &Alwin 〔7〕研究发现,排序法和比率法所测得的

统的价值观测量方法相比,两两比较法在个体价值观研究、不同群体价值观研究和跨文化价值观研究中具有更好的效度,但这些研究仅仅是从研究结果进行推断,并没有提供不同研究方法的聚合参数。

对主观偏好量表而言,其效度虽然不如两两比较法,却优于排序法和比率法。Schwartz 〔13〕对PVQ 和SVS 进行比较发现,PVQ 对价值观类型的描述更加具体,能够更好地测量不同文化

〔18〕

下的个体价值观。彭凯平在跨文化研究中也证实,与排序法和

个体价值观结构存在差异性,只有将倾向于选择中间比率的个体剔除后,二者所测得的价值观等级结构才一致。因此,排序法的效度优于比率法。但M iethe 〔21〕认为,排序法仅仅在测量学理论上优于比率法,他采用RVS 和100分制比率量表,从测量学角度对排序法和比率法的效度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排序法在区分能力、聚敛效度上都优于比率法,比率法无法区分不同价值观但是,排序法和比率法在测量价值观的性别差异上是的差异性。

一致的,即二者在测量个体价值观结构真实性上具有同等效度。

坚持比率法优于排序法的学者认为,现实生活中两种价值观是同等重要的,个体对价值观的重要性做出区分只有在两难情境中才会出现,且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有所不同〔22〕。因此,采用比率法所测得的个体价值观结构更符合真实的情况。M iao 等人〔23〕在总结Krosinck 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采用被试内设计研究比率法总体上能够更有效排序法和比率法的效度。结果发现,

地预测个体的态度与对道德行为的评价。虽然在高区分度的被试中,排序法与比率法具有同等的效度,但是在中等区分度和低区分度的被试中,比率法对态度和道德行为等级的预测好于排序法。

笔者对以上研究进行分析发现,M iao 等人的研究在价值观比率量表中采用了17等级评分,高于Krosinck 所采用的5分制比率量表,但低于M iethe 所采用的100分制比率量表。从这个角度看,以往的研究支持排序法优于比较法可能是由于比率量表所采用的比率评分制度不恰当造成的,评分范围过于狭窄或是过于宽泛都不利于个体对具有相似重要性的价值观进行合理区分。

(2)其他直接测量方法的效度分析

两两比较法本质上为排序法和比率法的结合。与比率法相比,其避免了被试反应类型效应,更适合进行个体价值优先性和不同群体之间价值优先性的测量。Oishi 〔11〕等人对SVS 和PCVS 的效度进行比较发现,PCVS 的效度优于SVS 。当剔除了SVS 中区分度比较低的被试后,两种不同的方法所测得的价值观性别差异一致。与主观偏好量表相比,两两比较法有利于避免被试反应类型效应和参照效应,更适合跨文化价值观研究。Oishi 等人〔24〕对两两比较法和主观偏好量表的效度进行了探讨。他们采用PCVS 和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Scale (ICS )研究了美日两国的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倾向。在ICS 测量结果中,美日两国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没有差异,且美国人的集体主义倾向高于日本人。但PCVS 所得结果却显示出日本人比美国人更加注重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倾向较弱,这与专家的观点相同,更加符合美日两国的文化现状和价值倾向。尽管这些研究能够证明,与传

比率法相比,主观偏好量表更有效度,但仍处于随机水平。

四、价值观测量方法研究对价值观研究的启示

首先,研究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来选择适合的价值观研究方法。价值观间接测量法更适合于研究者关注不同文化或不同群体的价值观是否存在差异;价值观直接测量法则更适合于群体所持有的共同价值观的研究。在直接测量方法中,如果考察两难情景中价值观对个体行为的指引作用可能更宜采用排序法。

其次,在选择价值观测量方法时,还须考虑所测个体的文化背景,如中国是一个高社会赞许性和社会认同性的国家,排序法和比率法测量得到的价值观将只是对社会规范的依从和认同,正是由于受到被试反应类型的影响,因此适宜采用情景性投射法进行测量〔25〕。

最后,不同的价值观测量方法各有优势,因此可以根据研究目的采取综合测量的方法开展研究。如直接测量方法和间接测量方法的结合能够从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层面更加全面地测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倡使用行为情境法量价值观的结构。当前,

和两两比较法,并呈现出将多种价值观研究方法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M ichael D. M ., M ary S. C., &Whitney B. H., et al. Alternative

Approach for M easuring Values:Direct and Indirect Assessments 〔J 〕.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in Performance Prediction 2002,(61):348-373.

〔2〕Shah J., &HigginsE . T . Expectancyand Values Effects :Regulatory

Focus as a Determinant of M agnitude and Direction 〔J 〕. Journal of (3):447-458.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7, 73

〔3〕M aio G. R., &Olson J. M . Values as Truisms:Evidence and

〔J 〕.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Implication

1998, 74(2):294-311.

〔4〕Rokeach M . 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 〔M 〕. New York:Free

Press, 1973.6.

〔5〕Schwartz S . H . Universals in the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Values:

Theoretical Advances and Empirical Tests in 20Countries 〔A 〕. In ZannaM . P. (Ed.) ,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C 〕. San Diego, CA:Academic Press,1992,(25):1-65. 〔6〕Schwartz S H, Bilsky W. Toward a Universal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of Human Values 〔J 〕.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38

Psychology, 1987,53(3):550-562.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

〔17〕Kopelman R. E., Rovenpor J. L., &Guan M . The Study of

Values :Construcion of the Fourth Edition 〔J 〕. Journal of Voca tional (62):203-220. Behavior, 2003,

〔18〕Peng K., Nisbett R. E., &Wong N. Y. C. Validity Problems

Comparing Values Across Cultures and Possible Solutions 〔J 〕. Psychological M ethods, 1997, 2(4):329-344.

〔19〕Kopelman R. E., Prottas D. J., &Tatum L. G. Comparison

of Four M easures of Values :Their Relative Usefulness in Graduate 〔J 〕.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 Education Advisement 2004, 6(2):205-218.

〔20〕Krosinck J. A., &Alwin D. F. A test of the Form-Resistant

Correlation Hypothesis Ratings , Rankings , and the M easurement 〔J 〕.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 1988,52(4):526-538. of Values

〔21〕M iethe T . D . The Validityand ReliabilityofValue M easurement 〔J 〕.

119(5):441-453.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85,

〔22〕Seligman C ., &Katz A . N . The Dynamics of Value Systems 〔A 〕.

In Seligman C., Olson J. M ., Zanna M . P. (Eds.) . Values:The 〔C 〕.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Ontario Symposium . Hillsdale ates, Inc. 1996.53-75.

〔23〕M aio G. R., Roese N. J., &Seligman C., et al. Rankings,

Ratings, and the M easurement of Values:Evidence for the 〔J 〕.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Superior validity of Ratings Psychology, 1996, 18(2):171-181.

〔24〕Oishi S., Hahn J., &Schimmack U., et al. The M easurement

A Pairwise comparison Approach 〔J 〕. of Values Across Cultures :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2005,(39):299-305. 〔25〕杨宜音. 社会心理领域的价值观研究述要〔J 〕. 中国社会科学,

1998,(2):82-93.

〔7〕Alwin D. F., &Krosinck J. A. The M easurement of Values

〔J 〕. Public in Surveys:A Comparison of Ratings and Rankings Opinion Quarterly, 1985, 49(4):535-552.

〔8〕Jackson D. J., &Alwin D. F. The Factor Analysis of Ipsative

〔J 〕. Sociological M ethods and Research ,1980,(9):M easures 218-238.

〔9〕Feather N. T . The M easurement of Values:Effects of Different

Assessment Procedures 〔J 〕. Australian of Journal Psychology, 1973,(25):221-231.

〔10〕Schwartz S. H., Verkasalo M ., &Antonovsky A., et al. Value

Priorities and Social Desirability :M uch Substance , Some Style 〔J 〕.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997,(36):3-18. 〔11〕Oishi S., Schimmack U., &Diener E, et al. The M easurement

of Values and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J 〕. Personality and 24(11):1177-1189.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1998,

〔12〕Schwartz S. H., M elech G., &LehmannA., et al. Extending

the Cross-Cultural Validity of the Theory of Basic Human Values with a Different M ethod of M easurements 〔J 〕. Journal of Cross-Culture Psychology, 2001,32(5):519-542.

〔13〕Hechter M. Values Research in the Social and Behavioral

〔A 〕. In Hechter M ., Nadel L., &M ichod R. E.(Eds.).Science

The Origin of Values 〔C 〕. New York:de Gruyter, 1993.1-28. 〔14〕Campbell D . T . Unresolved Issues in M easurement Validity :An

〔J 〕. Psychology Assessment, 1996,8Autobiographical Overview (4):363-368.

〔15〕Berndt T. J., &M iller K. E. Expectancies, Values and

〔J 〕. Journal of Education Achievement in Junior High School Psychology, 1990,(82):319-326.

〔16〕Judge T . A., &Bretz R. D. The Effect of Work Values or Job

Choice Decisions 〔J 〕.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 1992,(77):261-271.

作者单位:贺荟中上海

邮编

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与

200062;连福鑫

技术学院特殊教育系,江苏南京邮编210036

A Review of Value Measurement Method

HE Hui-zhong 1,LIAN Fu-xin 2

(1.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

2.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Nanjing Technical 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 )

Abstract:At present,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how to adopt appropriate values according to need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to restrict the values related to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references can be provided for China ’s research on values by sorting out the foreign research literatures about value research methods, by reflecting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value measurement method and the implemented validity of different measurement methods.

Key words:values; direct measurement; indirect measurement


相关文章

  • 如何测量社会资本_一个经验研究综述
  • 如何测量社会资本:一个经验研究综述 如何测量社会资本:一个经验研究综述 赵延东 罗家德 提 要 本文根据对国内外有关社会资本的经验研究的综述,对社会资本的层次及相应的测量方法进行了总结.社会资本的层次可分为 个体 微观 和 集体/宏观 两种 ...查看


  • 超声波测距技术综述
  • 文献综述 题 目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 号 院 (系)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超声波测距技术综述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2014 年06月01日 超声波测距技术综述 摘 要 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查看


  • 企业创新内容及创新研究方法综述
  • 2007年2月 学 术 交 流 Feb. , 2007总第155期 第2期 A cade m ic Exchange Ser i a lNo . 155 No . 2 #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 企业创新内容及创新研究方法综述 孙利平, 凌文辁 ...查看


  •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 第一章 教育研究概述 一. 教育研究的界说 1. 教育研究的含义 2. 教育研究的意义 (背诵) (1) 改善教育实践 (2) 推进理论建设 (3) 提高教师素质 3. 教育研究的类型 (选择) (1) 按照教育目的:基础研究/纯研究/理论 ...查看


  • 社会网络分析法在人际关系中应用的研究综述
  • 摘要:社会网络分析法属于舶来品,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研究范式,在我国心理学研究中运用较晚.介绍了社会网络分析法的相关概念,从结构性.关联性.因素性三个方面综述了社会网络分析法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概况,最后指出现有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展望,以期 ...查看


  •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的设计文献综述
  • 毕业设计(论文)附录 课 题 名 称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的设计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系.年级专业 电气工程系测控技术与仪器 指 导 教 师 2013年12 月26日 文献综述 摘要 本文是以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设计为研究内容.首先 ...查看


  • 顾客满意度发展及模型综述_余峻峰
  • 2009年5月总第457期第9期 经济论坛EconomicForum May.2009Gen.457No.9 顾客满意度发展及模型综述 文/余峻峰 [摘 要]本文首先从微观层面介绍顾客满意度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接着重点介绍顾客满意 ...查看


  • 三维重建综述
  • 三维重建综述 刘海英李贻斌田新诚宋瑞 (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061) 摘要:计算机视觉的研究目标是使计算机具有通过二雏图像认知三维环境信 息的能力,使机器感知三雏环境中物体的几何信息,包括其形状.位置.姿态.运 动等.所 ...查看


  • 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文献综述
  •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院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0级测绘工程年级专业: 姓 学名:号:余有军1020022123 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研究及精度分析题目名称:指导老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研究及精度分析文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