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教岗前培训教育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通识教育:指高校全体学生所应接受的非专业性的教育,旨在养成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富有社会责任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广泛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

2、人文教育:以熏陶与启悟的方式,使学生的本性、尊严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

2、人才: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能以其创造性劳动对社会某领域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人。人才可以分为三类:合格人才、专门人才和杰出人才。 (二)未来社会需要人才的特征

2、大众教育:基于普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以智力开发与人格养成为中心,旨在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各行业的普通建设者的教育。

2、大学职能: 指大学应当承担的社会职责和履行这种职责的能力的统一体。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具体体现。

3、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3、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为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高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学科——它涉及研究并阐述高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及发展趋势等诸方面的理论问题。

3、 高等教育的功能:高等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其实体-高等学校的职能来实现的。它的三大职能是教书育人,科研,服务社会。 3、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及组合方式,它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系统.大致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微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指高等学校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组合构成状态,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3、高等教育形式结构:指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各种教育类型和教育形式的横向结构。 3、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教育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3、 高等教育科类结构:指不同科学领域的构成状态,是对高等教育机构所培养人才的知识与才能性质不同进行的一种分析。 3、高等教育分布结构(地区结构):是高等教育机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我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东部大学、中部大学和西部大学。 3、 高等教育体制:是高等教育组织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规定的总称。

3、高等教育制度:根据国家的性质而制定的教育目的,方针和设施的总称。

3、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等。

3、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3、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 指高等学校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授高等学校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高等学校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3、高等学校专业: 是高等学校以社会职业分工和学科分类为依据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这一理解包括三方面的基本内涵,第一,高等学校专业必须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两方面的结合来划分,第二,高等学校专业是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服务的,第三,专业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单位.由此可见,高等学校的专业是社会分式,学科知识和教育结构三位一体的组织形态其中,社会分式是专业存在的基础,学科知识是专业的内核,教育结构是专业表现形式.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

3、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 是指不同学科领域的构成状态,是对高等教育机构所培养人才的知识与才能性质不同进行的一种分析。它反映的是社会分工在横向层面上对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配置及其比例要求。

3、高等教育质量:就是指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实现自身功能的过程中对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体现程度.这种程度既包括高等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现程度,也包括高等教育适应并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体现程度.

3、高等学校教师:受过专门训练,在高等学校中对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负有职业责任的人。

3、高等学校学生学习:广义;指高等学校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发展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狭义:指高等学校的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并发展智能的过程。 4、科学教育:通过演示科学方法,教会学生辨认客观事实,发现客观规律,进而形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的教育。 5、教育效率:指国家和社会的教育投入,教育资源经过一定方式的配置,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作用和贡献的大小。

5、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a,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b,教育的培养目标,c,实施的途径

5、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5、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

这种目的观的主要观点强调高等教育价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

5、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人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服务。

6、教学大纲: 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6、教学计划===高等学校专业教学计划:高等学校根据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6、教学评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

6、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间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 6、教学风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艺术的长期追求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它是教学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是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富于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

6、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6、教学原则: 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它具有历史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三个特点。

6、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教师与学校相结合, 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测定,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冻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做出有效的安排.

6、教材: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7、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就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准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性的反应。

8、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8、品牌专业:是指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的专业。

作为品牌专业,在教学大纲,课程体系,教学质量,实践教学,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名师培养都要具有亮点和特色. 品牌专业一般分为高等学校级,省级和国家级三个级别,品牌专业不等于热门专业,它是具有生命力的,发展稳定,市场前景广阔的专业,同时更重要的是其本身必须有一定的基础,它往往由沉淀而成,专业力量较强,故品牌专业的建设需8、专业培养目标:是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在不同专门化领域和不同类别高等教育的具体化,具体规定了各专业所要培养的人才应达到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规格。

9、精品课程: 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五个一流”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9、 高等学校课程:指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全部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和分量、进程的总和 。

9、课程结构:是指课程的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一般指课程类型,各类型课程所占比例及各类型课程怎样构成整体.一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具有内在的有机的联系,,组成一定的课程结构,课程结构是教学计划的核心。

9、狭义课程: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9、广义的课程:则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

10、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10、学分制: 是以学分作为学生学习量的计算单位,以选课制为核心,以取得一定量的学分作为毕业条件的一种课程组织形式,其基本特点是“自主选择、因材施教、灵活培养”

10、学科: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按学科体系设置专业使培养的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11、广义文化P17: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11、狭义文化P17: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在此“文化”一词从狭义的角度使用。

名词解释:

1、通识教育:指高校全体学生所应接受的非专业性的教育,旨在养成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富有社会责任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广泛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

2、人文教育:以熏陶与启悟的方式,使学生的本性、尊严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

2、人才: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能以其创造性劳动对社会某领域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人。人才可以分为三类:合格人才、专门人才和杰出人才。 (二)未来社会需要人才的特征

2、大众教育:基于普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以智力开发与人格养成为中心,旨在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各行业的普通建设者的教育。

2、大学职能: 指大学应当承担的社会职责和履行这种职责的能力的统一体。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具体体现。

3、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3、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为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高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学科——它涉及研究并阐述高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及发展趋势等诸方面的理论问题。

3、 高等教育的功能:高等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其实体-高等学校的职能来实现的。它的三大职能是教书育人,科研,服务社会。 3、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及组合方式,它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系统.大致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微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指高等学校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组合构成状态,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3、高等教育形式结构:指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各种教育类型和教育形式的横向结构。 3、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教育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3、 高等教育科类结构:指不同科学领域的构成状态,是对高等教育机构所培养人才的知识与才能性质不同进行的一种分析。 3、高等教育分布结构(地区结构):是高等教育机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我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东部大学、中部大学和西部大学。 3、 高等教育体制:是高等教育组织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规定的总称。

3、高等教育制度:根据国家的性质而制定的教育目的,方针和设施的总称。

3、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等。

3、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3、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 指高等学校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授高等学校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高等学校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3、高等学校专业: 是高等学校以社会职业分工和学科分类为依据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这一理解包括三方面的基本内涵,第一,高等学校专业必须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两方面的结合来划分,第二,高等学校专业是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服务的,第三,专业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单位.由此可见,高等学校的专业是社会分式,学科知识和教育结构三位一体的组织形态其中,社会分式是专业存在的基础,学科知识是专业的内核,教育结构是专业表现形式.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

3、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 是指不同学科领域的构成状态,是对高等教育机构所培养人才的知识与才能性质不同进行的一种分析。它反映的是社会分工在横向层面上对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配置及其比例要求。

3、高等教育质量:就是指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实现自身功能的过程中对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体现程度.这种程度既包括高等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现程度,也包括高等教育适应并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体现程度.

3、高等学校教师:受过专门训练,在高等学校中对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负有职业责任的人。

3、高等学校学生学习:广义;指高等学校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发展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狭义:指高等学校的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并发展智能的过程。 4、科学教育:通过演示科学方法,教会学生辨认客观事实,发现客观规律,进而形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的教育。 5、教育效率:指国家和社会的教育投入,教育资源经过一定方式的配置,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作用和贡献的大小。

5、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a,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b,教育的培养目标,c,实施的途径

5、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5、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

这种目的观的主要观点强调高等教育价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

5、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人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服务。

6、教学大纲: 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6、教学计划===高等学校专业教学计划:高等学校根据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6、教学评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

6、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间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 6、教学风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艺术的长期追求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它是教学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是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富于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

6、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6、教学原则: 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它具有历史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三个特点。

6、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教师与学校相结合, 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测定,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冻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做出有效的安排.

6、教材: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7、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就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准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性的反应。

8、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8、品牌专业:是指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的专业。

作为品牌专业,在教学大纲,课程体系,教学质量,实践教学,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名师培养都要具有亮点和特色. 品牌专业一般分为高等学校级,省级和国家级三个级别,品牌专业不等于热门专业,它是具有生命力的,发展稳定,市场前景广阔的专业,同时更重要的是其本身必须有一定的基础,它往往由沉淀而成,专业力量较强,故品牌专业的建设需8、专业培养目标:是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在不同专门化领域和不同类别高等教育的具体化,具体规定了各专业所要培养的人才应达到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规格。

9、精品课程: 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五个一流”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9、 高等学校课程:指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全部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和分量、进程的总和 。

9、课程结构:是指课程的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一般指课程类型,各类型课程所占比例及各类型课程怎样构成整体.一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具有内在的有机的联系,,组成一定的课程结构,课程结构是教学计划的核心。

9、狭义课程: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9、广义的课程:则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

10、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10、学分制: 是以学分作为学生学习量的计算单位,以选课制为核心,以取得一定量的学分作为毕业条件的一种课程组织形式,其基本特点是“自主选择、因材施教、灵活培养”

10、学科: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按学科体系设置专业使培养的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11、广义文化P17: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11、狭义文化P17: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在此“文化”一词从狭义的角度使用。


相关文章

  • 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 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序 期刊名称 号 1 教育研究 2 教育评论 3 教育理论与实践 4 教育研究与实验 5 外国教育研究 6 比较教育研究 7 教育与经济 8 外国教育资料 9 中国教育学刊 10 上海教育科研 11 人民教育 12 ...查看


  • 教育学期刊
  • 教育学类认定期刊 教育学类认定期刊 2009-03-23 11:31 教育学类认定期刊 特级 中国社会科学 一A级 教育研究 一B级 高等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比较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教育科学中国电化 ...查看


  • 教育学术期刊
  • 教育学术期刊 1刊名: 比较教育研究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3-7667 CN: 11-2878/G ...查看


  • 李均,李鸿:建设"教育学一级学科"背景下高等教育学科的困境与出路
  • ▲李均 作者简介:李均,深圳大学高教所副所长.教授: 李鸿,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 来源:<大学教育科学>2016年第2期 摘 要:近年来,受建设"教育学一级学科"改革的影响,高等教育学科出现独立地位动摇. ...查看


  • 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特点
  • 2010年7月高教发展与评估 HigherEducationDevelopmentandEvaluationJuly,2010No.4,V01.26第26卷第4期 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特点 胡松年 (铜陵学院公共管理系,安徽铜陵244 ...查看


  • 最新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4年版)北大核心目录(第七版)
  •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4 年版)北大核心目录(第七版) 作者:北京大学图书馆来源:北京大学图书馆时间:2015-08-25 序号中文刊名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 中国社会科学 2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3 学术月刊 4 北京大学学报 ...查看


  • 12014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4年版) 北大核心目录(第七版) 发布时间:2015-08-25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北京十几所高校图书馆众多期刊工作者及相关单位专家参加的研究项目,项目研究成果以印刷型图书形式出 ...查看


  • 论文投稿网站
  •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email protected] 2.<教育发展研究>(上海) [email protected] 3.<中国高等教育>(北京) [email protected] 4. ...查看


  • 西南大学2015招生简章
  • 西南大学2015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攻读硕士学位招生简章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民委.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事部五部委<关于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意见>(教民[2004]5号)和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印发的通知&g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