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溶洞旅游的创新开发

浅谈溶洞旅游的创新开发

——以沂水县地下画廊为例

姓名:杜从文

学号:[1**********]9

【摘要】:近年来,国内旅游、国际旅游需求日益旺盛,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地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地政府也都大力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尽管沂水县近年来地下画廊的旅游开发卓有成效,但其资源的开发和景区管理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地下画廊景观旅游产品问题、景区管理与服务问题、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等。为此,本文笔者从延长旅客停留时间、创新开发、加强宣传、注重环保的路径出发,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加快推进地下画廊由4A 级景区向5A 级迈进的步伐;地下画廊的创新开发;整合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产品层次等开发建议,力图通过以“以人为本”为开发理念,注重资源环境保护,提高创新性,主题性,加快旅游产品的有效整合,推进产品升级,形成旅游产业链,采取多种方式广泛筹集资金,实现地下画廊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沂水;地下画廊;问题;创新开发

1 地下画廊景区现状简介

“天然地下画廊”位于沂蒙生态第一乡、“红嫂故里”——山东沂水县院院东头乡留虎峪。全长6600米,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包括百万年绘就的“天然地下画廊”溶洞;按三星级标准规划建设的度假村-“怡然居”;有“沂蒙第一生态谷”之称的生态山林。全国著名学者、国画大师范曾亲笔题写洞名,被众多专家誉为“江北第一溶洞”、“岩溶地质博物馆”等。溶洞外一派诗情画意:“崖壁石林、悬崖栈道、梯级瀑布接连雾松湖”;洞内钟乳遍布,石笋林立,108处主要景观形态各异,令人叹为观止。“北国风光”、“宇宙奇观”、“南国风情”、“海底世界”四幅各具特色的巨幅画卷,被洞内数道石门相隔,自然天成。

景区自2003年开发以来,先后荣获2006中国旅游行业影响力品牌、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山东十大最美的地方、畅游山东自驾游首选目的地、山东十大最具竞争力景区第一名等多项荣誉。经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总部的认证,被誉为中国最长的溶洞漂流项目。

2 地下画廊在开发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2.1旅游产品面临问题

2.1.1 产品的开发缺乏创意、缺乏竞争性

从发展旅游的可能性来说,沂水的劣势很明显,一是缺乏资源优势、二无区位优势,身处周围旅游品牌(如蒙山、淄博溶洞群、日照滨海旅游) 屏蔽中,而屏蔽效应会导致替代性。屏蔽效应认为.在同一区域内的同类旅游资源中,等级较低、开发较晚、交通不便的旅游资源会受到等级较高、开发较早、交通便利的旅游资源的“屏蔽”,处于它的“阴影”之内。旅游者的决策和游览行为遵循以最小花费获取最大体验的客观规律。大尺度和部分中尺度旅游的游客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景点,尽量采用环状路线。这导致同一地域溶洞之间往往产生替代性强的空间竞争。结果是区位好、资源价值高、知名度大的洞穴替代区位差、资源价值低、知名度小的洞穴。

同时,溶洞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具有遍在性、相似性、替代性三个典型特征。沂水县地下画廊在开发中,拘泥于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地下河等相对固定类型的内部景观类型,采取象形解说、走马观花等的大众开发方式。根据旅游生命周期理论,溶洞开放一段时间后会进人衰落期,受投入产出关系的制约,进行二次开发的溶洞所占比重

较小。两次开发的时间间隔较长、开发方式差别不大。这给游客留下“千洞一面”、“十年不变”的印象,导致游客对同一溶洞的重游率低,对其他溶洞类景区的游览意愿普遍不高。

2.1.2 旅游产品供给日益丰富、旅游需求升级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品供给日益丰富,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等类型的旅游产品层出不穷,旅游者选择的范围不断扩大。同时,游客旅游经验不断增多,旅游需求不断升级,出游能力和需求层次都在不断提高,从过去小尺度探奇览胜旅游到大中尺度、以观光为基础的休闲度假综合旅游转变,对于旅游形象的要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表现为对于过于表象的旅游形象已经没有什么兴趣,而相反抽象化的旅游形象却对客源市场产生较大的促动作用。这也是旅游形象发展的基本规律,即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形象将从对旅游现象学的提炼到逐渐抽象化,即具有一定的物质形象,又体现一定的抽象理念,才能适应了当前的需要,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1.3 旅游产品开发存在同源性冲突,极易导致恶性竞争

沂水目前喀斯特景观旅游产品最明显也是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县内的溶洞景点过多,而且数量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首先溶洞产品替代性较强,生命周期较短,在如此小区域内密集过多的溶洞势必会加剧彼此之间的同源性市场冲突,最终出现彼此之间竞相压价的恶性竞争局面,其结果将不仅会造成景点之间的双输,还将对沂水旅游整体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如旅游投资商、经营商在开发溶洞资源问题上,各自为战,互不通气,竞争手段不当,相互削弱、拆台,导致景区在开发方式、活动组织和规模上重复雷同,造成各景点之间的恶性竞争,如在地下画廊推出溶洞漂流项目后,与之紧邻的地下大峡谷等景区也成功经营暗河漂流,呈现出恶性竟争之势。这在旅游发展中是应该禁止的现象,如果放任其发展,势必影响到沂水的整体旅游形象。

2.2 景区管理水平与经营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近几年地下画廊开发迅猛,实现了从资源到产品的转变,这一阶段的开发和管理属“粗放型”快速膨胀,接下来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打造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大部分景区内相当一部分岗位都由缺乏管理旅游业的技能和素质不高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担任,管理比较混乱。很多乡村旅游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未受过正规的服务规范,对服务的要求知之甚少。反映在服务、管理观念、服务意识、管理水平、导游水平等方面都需要提高。如导游人员的解说水平较低,对客人提问的喀斯特问题解释不清楚,如对溶洞年龄和母岩年龄的混淆,回答不伦不类,普通话也不标准。从而使沂水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与较低素质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相矛盾,这样发展下去会使沂水旅游处于粗放经营中,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循环。

2.3 旅游设施建设问题

沂水地下画廊旅游的跨越式发展带来的设施不足问题日趋明显,尤其是旅游道路等级低,旅游快速交通系统不完善以及食宿、娱乐、购物不配套等问题,己经成为威胁其该旅游产业综合发育的又一重要制约因素。旅游设施不足的问题在黄金周表现最为突出,一到黄金周客流出现井喷,道路出现拥堵,宾馆爆满,一些客人不得不在周围沂南、营县等地住宿,造成了客人投诉和不满。这直接损坏了沂水旅游形象,不利于沂水旅游目的地的建设。

2.4 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

2.4.1景区环境容量不足

由于溶洞的洞体空间有限,加之有些溶洞设计不尽合理,一到旅游旺季,尤其是黄金周期间,溶洞外游客经常排起长队,旅游者只能等候,这使旅游者的满意度大打折扣。如溶洞漂流项目,因种种因素的限制,客流量大时,只能排队等候。有的入口面积狭窄,景观布局和停车场及相应服务设施建设都受限,作为省内较高档次的景观,市场范围大,游人多,用

地面积不足,将成为该旅游区发展的瓶颈。有的景区及洞内游客超过了最大饱和量,造成了游客在景区及洞内的滞留,导致游客投诉。例如在五一黄金周期间就经常出现过这种情况。

2.4.2 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

沂水对地下画廊旅游资源的开发非常重视,试图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功能,开发主体也是急于收回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层面都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使得一些景观的原生环境和原始面貌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如为方便游客进入溶洞对部分狭窄空间的拓宽,增加了洞壁岩石的不稳定性;人为开凿的洞口改变了洞内的空气对流强度。以上诸种开发行为都破坏了溶洞的原生环境,引起了溶洞系统的震荡。大量旅游者呼出的二氧化碳和自身能量的散发,这些都加速了溶洞的次生沉积物的风化,使其颜色变暗甚至破碎或剥落。这在己经开发的溶洞中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还有一些溶洞的沉积物在开发前就被挖掘和破坏了。

3 开发路径分析

3.1 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高游客消费水平

旅游开发的目的是发展旅游经济,而最终决定旅游经济是否能够得到发展的关键,是游客是否能够较长时间地停留在旅游目的地,是游客是否能够理性消费,并形成规模消费。游客能否长时间停留,主要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一,是否有足够的旅游吸引力,是否能多方面满足游客的需求;其二,是否有成熟的旅游产业,有较好的旅游接待力和较好的城市旅游氛围;其三,是否有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水准和目的地人民的友善态度。促进游客消费水平仅仅靠门票收入、客房收入等钢性收入是不行的,必须要使游客的消费呈现在产业要素的各个环节,呈现在旅游目的地整个社会的旅游供给。靠不断提高价格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好思路。要注意不断扩大弹性收入的比重,特别是要扩大购物收入、娱乐收入、餐饮收入和休闲健身等收入。刺激消费形成旅游规模经济。

3.2 创意:地下画廊发展的“发动机”

审视溶洞旅游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第一.创意是溶洞旅游产生的重要推动力量:正是有了发现的眼光和创意的视角。沉睡多年的溶洞才重见天日并被作为旅游景观进行开发;第二,创意极大地影响着溶洞的旅游特色和经营状况:在后天因素中,创意是塑造溶洞景观差异、活动项目、服务特色、品牌价值的关键力量,是决定旅游人次和收入的最重要因素;根据创意经济的引信理论,如果把溶洞旅游比作一座重磅炸弹,那么创意就是引爆这颗炸弹的“引信”:只有找到了这个“引信”,炸弹的能量才能释放;只要找到了这个“引信”,炸弹的作用即可发挥。而创意的三个主要层次表现为景观、产品、品牌,三个基本方向为生态、文化、科技,三种思维方法为发散、联想、直觉。

3.3 宣传:地下画廊发展的“敲门砖”

进入市场要靠有力的促销行动,资源的价值既然是在市场中实现的,那么开拓市场就是旅游规划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没有有力的促销行动,是不可能打开市场之门的。何为有力的促销行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有足够的资金保证;二是要有针对性极强的市场目标,三是要有生动、鲜活的促销形式。促销形式要大量的注入文化内涵,使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文化内涵的植入相对来说是比较难的,主要是由于文化的选择容易产出和本区域、相邻区域文化现象的类同交叉。由于文化的选择容易产生以我为主的倾向,包括对本地的历史遗存、历史人物、民俗风情、节庆活动、宗教信仰、传说故事等的认识,常常自我感觉良好。不能从旅游者的需求出发,从而产生自我为是的结果,这种自以为是又影响到规划编制者。最终使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成为一个难点,成为影响规划实施的障碍。因此,对文化内涵的植入应取慎重态度,应放在更大区域内考虑,避免雷同。在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要考

虑现代文化对旅游者需求的影响。一旦确定了文化选择就应努力在文化表现力、文化感染力上下功夫。

3.4 保护:地下画廊发展的“保护膜”

地下画廊溶洞资源不能仅是开发利用,也应该更好地保护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无疑是为了开发利用,但如果没有保护,则开发利用的行为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破坏,甚至消失,那么开发利用则失去了对象,或者降低了开发利用的价值。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宝贵财富,不加以开发利用,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但乱开发利用就会破坏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所以保护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保护应该放在适当的位置。但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在开发利用中,有一些建设性的影响资源的原始性,我认为未尝不可,关键是要把握影响度,当影响度直接危胁到资源的完整性,特别是危胁到核心资源,又可称最有价值的资源时,开发利用就应该慎之又慎,此时保护则应上升为第一位。

3.5 延长地下画廊的生命周期

根据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结合沂水县的旅游空间布局,可知沂水地下画廊旅游区目前以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为主,该区的观光型产品处于成熟期。针对目前的情况,要延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一方面,在本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上要保持自己一贯的画廊旅游地形象,控制好旅游环境容量,尽量减少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本区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还处在起步阶段,今后,该区应重点向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转变,发挥旅游资源群体优势,加强各景点之间的合作,实现跨地区的资源组合,构筑资源共享、市场联动的旅游发展战略格局。打造一流的观光、休闲、度假、生态等旅游产品是本区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重点。通 过对地下画廊发展战略格局的重新构造和升级换代来延长地下画廊的生命周期。 4 景区开发对策

4.1开发改进原则

(l)创新结构优化原则

加强溶洞景观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突出特色、突出品位、突出精品。传统产品要改造,成熟产品也要不断翻新,使游客总对景区保持新鲜感。溶洞旅游产品是沂水旅游的拳头产品,要在溶洞观光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产品类型,如养生、度假等,通过合理分配产品结构,留住游客,提高旅游效益。“红色旅游”是沂水旅游的龙头产品,可通过参与性项目与喀斯特景区有效组合,捆绑开发,围绕“文化兴旅”战略,加大传统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

(2)产品的参与性原则

提高溶洞景观旅游产品的参与性,为游客更积极主动的认识和体验旅游产品提供可行性途径。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之间应该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以往的景观旅游产品开发中这种互动关系没有完全表现出来,游客只能通过旅游产品的静态展示,在导游人员的引导和讲解下被动地认识和体验旅游产品,游客的积极主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对溶洞景观旅游产品进行深度的开发研究,就是要找出并提供旅游产品与旅游者之间更为直接的联系方式,在这种联系方式下,游客能够主动地、心情愉快地获取旅游产品所包含的旅游价值。

(3)旅游资源保护原则

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更加强调对旅游产品“原汁文化”的挖掘和喀斯特原生态的保育。因为对溶洞景观旅游资源的直接开发,其深度和广度非常有限,再加上溶洞景观旅游资源本身的脆弱性,极易造成旅游资源的损坏、退化和衰竭。因此,必须通过对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改变以往以数量与规模的扩张为主要特征的旅游产品开发方式,对旅游产品进行精心设计,集约经营,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科学、技术含量,提高对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样也必然有利于旅游资源的保护。

(4)产品区域联动原则

地下画廊景区开发要以提高全县的旅游整体吸引为目标,要突破各区的行政划分,实现

与奇洞、名崮、秀水和乡村旅游的联动发展,这种区际间的产品互动,会给每个区域带来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2 开发改进措施

4.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促进服务标准化

一方面,加强交通、水电、餐饮、住宿、通讯等乡村公共设施与食宿设施的建设,注意旅游环境和接待设施卫生标准。另一方面,从本市和外省市引进管理人员,同时,实施人才“回归工程”,通过政策的倾斜和优惠力度,使优秀人才返回本土,成为沂水农村旅游发展中的中坚力量。

导游员讲解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旅游者对喀斯特景区的旅游满意度,也反映了景区的管理是精细的,还是粗放的。针对目前喀斯特景区导游讲解水平比较低的状况,迫切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景区导游员的讲解水平。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促进服务的程序化,规范化和人文化。

(1)对现职的导游员加大培训力度。

地下画廊景观属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科学、美学价值非常高,它不像其他人文旅游资源一样富有故事性、趣味性,易于理解和讲解,一般非专业人员不好理解它复杂的成因和多样的景观。对它的解说要求科学性高,所以显得比较专业,一般的导游员在讲解和回答旅游者问题时,由于知识储备不足,往往出现谬误,这使得导游服务质量大打折扣。因此,除要对导游员进行文化知识、导游技巧、服务意识、服务技能的常规培训外,要加大专业培训的力度。可以邀请专家进行培训,这样做的效果较好。

(2)直接引进专业人才

一方面是引进旅游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一方面引进地理地质方面的专业人才,经过培训他们更容易成为优秀的专业导游员。

(3)完善用人机制,使引进的人才进得来、用得住、留得下。

作为位处沂蒙山区的沂水县溶洞景区,要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必须完善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增强职位吸引力,使他们安于工作,乐于事业。

(4)完善导游服务质量监督机制。

通过精细化管理,对导游服务的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有效监督。一方面是现场监督,一方面是旅游者的满意度的反馈,结合这两个方面对导游员进行科学考评。

4.2.2 加快推进地下画廊由4A 级景区向5A 级迈进的步伐

5A 标准是国家旅游局2002 年修改GB/1775-1999《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在划分等级中增加的内容,是目前国家最高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代表着旅游景区的最高服务标准和管理要求。如果说,4A 景区代表国家级标准风景区的话,5A 景区则代表了世界 级的品质。因此,加快推进地下画廊景区由4A 级景区向5A 级迈进的步伐,一方面可以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也是对自身开发的优化提高。根据景区目前的发展现状,笔者提出如下推进思路:

4.2.2.1 硬件整治

虽然地下画廊已经是4A 景区,拥有重量的资源禀赋,具备升级5A 的先决条件。但是受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限制,地下画廊的硬件水平实际距离国际化的标准还有着相当大的距离,因此,地下画廊景区的5A 之路不仅是理念的提升,首要解决的应该是硬件的完善与达标:

(1)完善旅游交通设施

加强沟通与协调,做好景区公路的养护,公路沿线设立旅游专用交通标识,同时,交通部门做好公路沿线广告牌的清理, 进一步改善景区外部交通环境,增强旅游的可进入性;按照生态化停车场的标准, 科学设置停车分区、回车线和出入口,完成景区内停车场规范化和特色化建设;加强景区内旅游公路和游览步行道的维护,做好生态游道的建设;设立索道站

预约票设施,增设景区至市区旅游交通专线,为广大游客提供安全、畅通、舒适的交通环境。

(2)完善游览服务功能

要重点抓好游客中心建设,按照高标准、高起点、规范化的要求,加快推进院院东头乡游客中心建设,把它建成张家界对外窗口;按照国标要求,对景区内的公共信息图形等进行清理整治,在停车场、出入口、售票处、购物场所、厕所、餐饮等位置,合理设置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确保各类引导性标识牌达到国家规范标准;坚持与周围环境协调性的原则,增设部分游客公共休息设施和观景设施;科学设置特殊人群服务项目,建立语音导游系统和信息咨询系统。

(3)完善旅游安全保障

全面落实安全机制,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和监控管理,确保安全设施齐全完整,确保重点地段的防护设施安全有效,确保游客生命财产安全;按照景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善应急救助设施,并积极有效地开展紧急救援和医疗救助工作,切实打造全国“平安景区”品牌。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按照《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的要求,对景区的厕所进行改造和建设,并申报评定三星及以上等级;建立健全机制灵活的景区医务室,为游客、居民和职工提供医疗服务;要确保景区无“ 三乱” (乱堆、乱放、乱建)现象,垃圾处理及时到位;切实抓好景区食品安全工作,保证食品卫生符合国家规定。

(4)完善邮电服务设施

在景区重要入口和游客集散地,增设邮政服务和纪念服务;根据景区实际,完善电讯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景区通信服务网络。完善旅游购物功能:加大对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为游客提供丰富、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纪念品;加强旅游购物场所和经营从业人员管理,着重做好质量、价格、计量、位置和售后服务管理,景区城区旅游购物场所一律实行明码标价,禁止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和封建迷信、黄色物品,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

(5)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

加大景区环境监测工作,确保景区空气、噪声、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开展景区单体建筑物的维护和修缮工作,地埋管线,拆除有碍观瞻的构筑物,使建筑物及管线设置与环境、景观协调;加强景区绿化和美化,抓紧做好补植补绿工作,进一步美化景区环境。

4.2.2.2 软件提升

5A 景区在软件方面强调“ 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贯穿规划中,景区规划要体现人性化,以游客为中心来建设景区。由此,在其他建设提升的基础上强调以下两方面的发展:

(1)景区建设体现地方特色与地方文化

在5A 标准中尤其强调突出“特点”与“体现文化性”,就连厕所的建设也不例外。因此,达到国际标准的景区也是能够充分凸显其地方特色与地方文化气息的旅游目地,为此,要充分挖掘院东头乡乡村文化资源,建立完善乡村文化中心,提升整个景区文化氛围。

(2)加强综合治理管理工作

做好景区旅游总体规划的报批和实施;健全旅游投诉机制,整合管理力量,为广大游客提供规范、快捷的投诉处理服务;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建设,扩大服务范围;积极开展员工培训;健全景区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按客源地做好统计和分析,抓好市场开发;合理分流,有效解决景区旺季长时间排队的问题:严厉打击休闲娱乐场所设局敲诈、闲散人员追客赶客、购物场所高额回扣、景区景点削价竞争、占点强行照相以及各种损害游客利益的行为;充分发挥电视、报刊、网络媒体的宣传作用,提升地下画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等。

4.2.3 地下画廊的创新开发

对地下画廊溶洞的的开发,我们必须“跳出溶洞看溶洞”,从它所在的地区资源特色、文化背景,以及区域资源整合、游线串联和市场营销的角度,准确定位,将“溶洞”这一普遍性、区域性的普通资源,打造成特种旅游产品。

(1)主题化,注入神奇故事

在明确了景区主题之后,我们根据地方民间传说、科考资料等编制野人的生活故事,通过情景化、立体化,声情并茂地打造,支撑起这一神秘主题,把溶洞变成一个会吟诗、会唱歌、会讲故事、能观光、能体验的洞,把景区变成一个耐人寻味的乐园,对市场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同时,延长游客的驻留时间。

(2)把握溶洞特点,成就“三个第一”

地下画廊的策划要较好地把握了画廊名称的主题特点;把握全洞的空间结构特点;把握洞中钟乳石生长及分布的特点,以及洞内温度、湿度、地下水和岩石构造的特点。利用钟乳石的人工再造技术和赋予石景灵魂的现代音像声光及控制技术,成就地下画廊的“三个第一”的美名,即第一个按主题要求打造的溶洞;第一个运用现代科技表现的溶洞;第一个以神秘吟诗为大品牌的溶洞。

4.2.4 整合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产品层次

首先,开发沂水喀斯特景观旅游资源首先要考虑的产品是地质旅游,地质旅游是指以游览或考察具有观赏及科研价值的地质景观为目的的旅游活动。沂水县喀斯特景观旅游资源丰富,并极具美学价值和科研价值。其次,沂水溶洞群是洞中有洞、洞上有洞、洞外有洞,各洞之间相互贯通、盘旋交错、曲折回环,有宽阔多姿的殿堂,有曲径通幽的迷宫,有流量丰富的暗河,岩溶景观纯真天然,洞体幽深莫测,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第三,地下画廊溶洞中的空气纯度高、湿度大,利用洞穴里的环境可以治疗呼吸道、皮肤病等多种疾病,因此可以在溶洞附近建立度假村或度假区。例如可建留虎峪洞度假区,高峪村境内的莲花湖,位于溶洞东南侧山谷中,面积虽然不大,但潭静水绿、环境幽谧,可以针对高端市场在此建设流水别墅度假区。第五,地下画廊,因其独特的地形构造,除有旅游观光价值外,还有较高的地质科研价值。游客在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时,还希望能够了解这些独特地貌形成的原因。第六,洞内环境良好,空气纯度高、湿度大,洞中微生物和尘埃极少,且恒温,温度常年保持在18度左右,这种环境对身体虚衰患者的康复、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关节病和皮肤病有治疗特效。所以,可以运用山洞内的低温进行养生这一大特色,推出洞内养生游。第七,地下画廊所在地区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又是“沂蒙红嫂”祖秀莲的故乡。该乡已利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开展“农家乐”旅游,吸引游客进农家门,干农家活,吃农家饭,察农家情,享农家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注入了极大的活力。

因此,要加快整合地质型旅游产品、观光型旅游产品、度假型旅游产品、教育科普旅游产品、养生型旅游产品、乡村旅游产品的有效整合,提升服务层次,形成规模效应,促进景区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5 小结

总之,地下画廊的开发,要以“以人为本”为开发理念,注重资源环境保护,提高创新性,主题性,加快旅游产品的有效整合,推进产品升级,形成旅游产业链,采取多种方式广泛筹集资金,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武传震. 论" 沂水旅游现象" 产生原因及启示.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32(4).

【2】刘忠秀,谢爱良. 喀斯特洞穴型旅游目的地开发研究——以山东沂水为例. 临沂师范学

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

【3】溶洞旅游的创新开发.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4】刘树花,李永文. 乡村旅游与城乡一体化互动研究——以沂水县院院东头乡为例. 鲁

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24(4).

【5】苏维词,朱文孝,李坡. 论贵州喀斯特地域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J].地域研究与

开发,2001,20(l):87—90.

【6】李亚,任敬,赵福祥. 云南喀斯特洞穴型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调控机制研究[J].云南地

理环境研究,2003,15(4):26—31.

【7】刘向民. 浅论山东省枣庄市抱犊崮山区旅游资源[J].山地研究,1994,12(l),57—63.

【8】李舒. 山东土门喀斯特洞穴的发育演化及其意义[J].中国岩溶,1986,8(3)175—182.

【9】赵建. 山东的喀斯特洞穴[J].中国岩溶,1991,10(4):335—343.

【10】赵建. 鲁中南地区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的初步评价[J].中国岩溶,1988,7(2):139—

146

【11】谢荣平. 沂水县喀斯特景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2】杨晓霞,向旭,袁道先,黎健斌. 喀斯特洞穴旅游研究综述[J].中国岩溶,2007,12(4),

370

【13】叶哗,陈静. 喀斯特景观开发研究评述[J].林业资源管理,2007,8(4)106.

【14】陈安泽. 中国喀斯特旅游资源类型划分及旅游价值初步研究[J].南方国土资源,2003,

11,19—22.

【15】宋林华,丁怀元. 喀斯特景观与洞穴旅游.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148—153.

【16】胡蒙育,俞锦标,章海生. 喀斯特景观与洞穴旅游. 洞穴旅游资源评估[C],北京:中国

环境科学出版社.

【17】保继刚. 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J].地理学报,1995,50(4):353—359.

【18】刘善军,冯克印,韩永东. 山东省鲁中南山区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C].中国

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第2专题: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2006,340—345.

【19】赵建. 山东喀斯特景观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中国岩溶,2003,22(4),324—331

【20】赵全科,申洪源. 山东喀斯特旅游资源及开发[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8(4)78

—81.

【21】耿庆明,丁长慎,耿升明. 山东沂水县水文地质条件与分区探讨[J].山东师范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 ,1990,(02),67—68.

【22】王霄. 旅游目的地的营销管理系统—“沂水旅游”是这样炼成的[J].财经界,2008,3.

【23】郭红艳. 浅谈旅游景区游客管理[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6,185

—187.

浅谈溶洞旅游的创新开发

——以沂水县地下画廊为例

姓名:杜从文

学号:[1**********]9

【摘要】:近年来,国内旅游、国际旅游需求日益旺盛,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地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地政府也都大力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尽管沂水县近年来地下画廊的旅游开发卓有成效,但其资源的开发和景区管理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地下画廊景观旅游产品问题、景区管理与服务问题、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等。为此,本文笔者从延长旅客停留时间、创新开发、加强宣传、注重环保的路径出发,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加快推进地下画廊由4A 级景区向5A 级迈进的步伐;地下画廊的创新开发;整合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产品层次等开发建议,力图通过以“以人为本”为开发理念,注重资源环境保护,提高创新性,主题性,加快旅游产品的有效整合,推进产品升级,形成旅游产业链,采取多种方式广泛筹集资金,实现地下画廊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沂水;地下画廊;问题;创新开发

1 地下画廊景区现状简介

“天然地下画廊”位于沂蒙生态第一乡、“红嫂故里”——山东沂水县院院东头乡留虎峪。全长6600米,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包括百万年绘就的“天然地下画廊”溶洞;按三星级标准规划建设的度假村-“怡然居”;有“沂蒙第一生态谷”之称的生态山林。全国著名学者、国画大师范曾亲笔题写洞名,被众多专家誉为“江北第一溶洞”、“岩溶地质博物馆”等。溶洞外一派诗情画意:“崖壁石林、悬崖栈道、梯级瀑布接连雾松湖”;洞内钟乳遍布,石笋林立,108处主要景观形态各异,令人叹为观止。“北国风光”、“宇宙奇观”、“南国风情”、“海底世界”四幅各具特色的巨幅画卷,被洞内数道石门相隔,自然天成。

景区自2003年开发以来,先后荣获2006中国旅游行业影响力品牌、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山东十大最美的地方、畅游山东自驾游首选目的地、山东十大最具竞争力景区第一名等多项荣誉。经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总部的认证,被誉为中国最长的溶洞漂流项目。

2 地下画廊在开发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2.1旅游产品面临问题

2.1.1 产品的开发缺乏创意、缺乏竞争性

从发展旅游的可能性来说,沂水的劣势很明显,一是缺乏资源优势、二无区位优势,身处周围旅游品牌(如蒙山、淄博溶洞群、日照滨海旅游) 屏蔽中,而屏蔽效应会导致替代性。屏蔽效应认为.在同一区域内的同类旅游资源中,等级较低、开发较晚、交通不便的旅游资源会受到等级较高、开发较早、交通便利的旅游资源的“屏蔽”,处于它的“阴影”之内。旅游者的决策和游览行为遵循以最小花费获取最大体验的客观规律。大尺度和部分中尺度旅游的游客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景点,尽量采用环状路线。这导致同一地域溶洞之间往往产生替代性强的空间竞争。结果是区位好、资源价值高、知名度大的洞穴替代区位差、资源价值低、知名度小的洞穴。

同时,溶洞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具有遍在性、相似性、替代性三个典型特征。沂水县地下画廊在开发中,拘泥于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地下河等相对固定类型的内部景观类型,采取象形解说、走马观花等的大众开发方式。根据旅游生命周期理论,溶洞开放一段时间后会进人衰落期,受投入产出关系的制约,进行二次开发的溶洞所占比重

较小。两次开发的时间间隔较长、开发方式差别不大。这给游客留下“千洞一面”、“十年不变”的印象,导致游客对同一溶洞的重游率低,对其他溶洞类景区的游览意愿普遍不高。

2.1.2 旅游产品供给日益丰富、旅游需求升级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品供给日益丰富,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等类型的旅游产品层出不穷,旅游者选择的范围不断扩大。同时,游客旅游经验不断增多,旅游需求不断升级,出游能力和需求层次都在不断提高,从过去小尺度探奇览胜旅游到大中尺度、以观光为基础的休闲度假综合旅游转变,对于旅游形象的要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表现为对于过于表象的旅游形象已经没有什么兴趣,而相反抽象化的旅游形象却对客源市场产生较大的促动作用。这也是旅游形象发展的基本规律,即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形象将从对旅游现象学的提炼到逐渐抽象化,即具有一定的物质形象,又体现一定的抽象理念,才能适应了当前的需要,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1.3 旅游产品开发存在同源性冲突,极易导致恶性竞争

沂水目前喀斯特景观旅游产品最明显也是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县内的溶洞景点过多,而且数量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首先溶洞产品替代性较强,生命周期较短,在如此小区域内密集过多的溶洞势必会加剧彼此之间的同源性市场冲突,最终出现彼此之间竞相压价的恶性竞争局面,其结果将不仅会造成景点之间的双输,还将对沂水旅游整体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如旅游投资商、经营商在开发溶洞资源问题上,各自为战,互不通气,竞争手段不当,相互削弱、拆台,导致景区在开发方式、活动组织和规模上重复雷同,造成各景点之间的恶性竞争,如在地下画廊推出溶洞漂流项目后,与之紧邻的地下大峡谷等景区也成功经营暗河漂流,呈现出恶性竟争之势。这在旅游发展中是应该禁止的现象,如果放任其发展,势必影响到沂水的整体旅游形象。

2.2 景区管理水平与经营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近几年地下画廊开发迅猛,实现了从资源到产品的转变,这一阶段的开发和管理属“粗放型”快速膨胀,接下来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打造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大部分景区内相当一部分岗位都由缺乏管理旅游业的技能和素质不高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担任,管理比较混乱。很多乡村旅游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未受过正规的服务规范,对服务的要求知之甚少。反映在服务、管理观念、服务意识、管理水平、导游水平等方面都需要提高。如导游人员的解说水平较低,对客人提问的喀斯特问题解释不清楚,如对溶洞年龄和母岩年龄的混淆,回答不伦不类,普通话也不标准。从而使沂水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与较低素质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相矛盾,这样发展下去会使沂水旅游处于粗放经营中,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循环。

2.3 旅游设施建设问题

沂水地下画廊旅游的跨越式发展带来的设施不足问题日趋明显,尤其是旅游道路等级低,旅游快速交通系统不完善以及食宿、娱乐、购物不配套等问题,己经成为威胁其该旅游产业综合发育的又一重要制约因素。旅游设施不足的问题在黄金周表现最为突出,一到黄金周客流出现井喷,道路出现拥堵,宾馆爆满,一些客人不得不在周围沂南、营县等地住宿,造成了客人投诉和不满。这直接损坏了沂水旅游形象,不利于沂水旅游目的地的建设。

2.4 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

2.4.1景区环境容量不足

由于溶洞的洞体空间有限,加之有些溶洞设计不尽合理,一到旅游旺季,尤其是黄金周期间,溶洞外游客经常排起长队,旅游者只能等候,这使旅游者的满意度大打折扣。如溶洞漂流项目,因种种因素的限制,客流量大时,只能排队等候。有的入口面积狭窄,景观布局和停车场及相应服务设施建设都受限,作为省内较高档次的景观,市场范围大,游人多,用

地面积不足,将成为该旅游区发展的瓶颈。有的景区及洞内游客超过了最大饱和量,造成了游客在景区及洞内的滞留,导致游客投诉。例如在五一黄金周期间就经常出现过这种情况。

2.4.2 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

沂水对地下画廊旅游资源的开发非常重视,试图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功能,开发主体也是急于收回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层面都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使得一些景观的原生环境和原始面貌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如为方便游客进入溶洞对部分狭窄空间的拓宽,增加了洞壁岩石的不稳定性;人为开凿的洞口改变了洞内的空气对流强度。以上诸种开发行为都破坏了溶洞的原生环境,引起了溶洞系统的震荡。大量旅游者呼出的二氧化碳和自身能量的散发,这些都加速了溶洞的次生沉积物的风化,使其颜色变暗甚至破碎或剥落。这在己经开发的溶洞中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还有一些溶洞的沉积物在开发前就被挖掘和破坏了。

3 开发路径分析

3.1 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高游客消费水平

旅游开发的目的是发展旅游经济,而最终决定旅游经济是否能够得到发展的关键,是游客是否能够较长时间地停留在旅游目的地,是游客是否能够理性消费,并形成规模消费。游客能否长时间停留,主要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一,是否有足够的旅游吸引力,是否能多方面满足游客的需求;其二,是否有成熟的旅游产业,有较好的旅游接待力和较好的城市旅游氛围;其三,是否有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水准和目的地人民的友善态度。促进游客消费水平仅仅靠门票收入、客房收入等钢性收入是不行的,必须要使游客的消费呈现在产业要素的各个环节,呈现在旅游目的地整个社会的旅游供给。靠不断提高价格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好思路。要注意不断扩大弹性收入的比重,特别是要扩大购物收入、娱乐收入、餐饮收入和休闲健身等收入。刺激消费形成旅游规模经济。

3.2 创意:地下画廊发展的“发动机”

审视溶洞旅游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第一.创意是溶洞旅游产生的重要推动力量:正是有了发现的眼光和创意的视角。沉睡多年的溶洞才重见天日并被作为旅游景观进行开发;第二,创意极大地影响着溶洞的旅游特色和经营状况:在后天因素中,创意是塑造溶洞景观差异、活动项目、服务特色、品牌价值的关键力量,是决定旅游人次和收入的最重要因素;根据创意经济的引信理论,如果把溶洞旅游比作一座重磅炸弹,那么创意就是引爆这颗炸弹的“引信”:只有找到了这个“引信”,炸弹的能量才能释放;只要找到了这个“引信”,炸弹的作用即可发挥。而创意的三个主要层次表现为景观、产品、品牌,三个基本方向为生态、文化、科技,三种思维方法为发散、联想、直觉。

3.3 宣传:地下画廊发展的“敲门砖”

进入市场要靠有力的促销行动,资源的价值既然是在市场中实现的,那么开拓市场就是旅游规划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没有有力的促销行动,是不可能打开市场之门的。何为有力的促销行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有足够的资金保证;二是要有针对性极强的市场目标,三是要有生动、鲜活的促销形式。促销形式要大量的注入文化内涵,使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文化内涵的植入相对来说是比较难的,主要是由于文化的选择容易产出和本区域、相邻区域文化现象的类同交叉。由于文化的选择容易产生以我为主的倾向,包括对本地的历史遗存、历史人物、民俗风情、节庆活动、宗教信仰、传说故事等的认识,常常自我感觉良好。不能从旅游者的需求出发,从而产生自我为是的结果,这种自以为是又影响到规划编制者。最终使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成为一个难点,成为影响规划实施的障碍。因此,对文化内涵的植入应取慎重态度,应放在更大区域内考虑,避免雷同。在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要考

虑现代文化对旅游者需求的影响。一旦确定了文化选择就应努力在文化表现力、文化感染力上下功夫。

3.4 保护:地下画廊发展的“保护膜”

地下画廊溶洞资源不能仅是开发利用,也应该更好地保护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无疑是为了开发利用,但如果没有保护,则开发利用的行为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破坏,甚至消失,那么开发利用则失去了对象,或者降低了开发利用的价值。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宝贵财富,不加以开发利用,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但乱开发利用就会破坏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所以保护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保护应该放在适当的位置。但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在开发利用中,有一些建设性的影响资源的原始性,我认为未尝不可,关键是要把握影响度,当影响度直接危胁到资源的完整性,特别是危胁到核心资源,又可称最有价值的资源时,开发利用就应该慎之又慎,此时保护则应上升为第一位。

3.5 延长地下画廊的生命周期

根据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结合沂水县的旅游空间布局,可知沂水地下画廊旅游区目前以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为主,该区的观光型产品处于成熟期。针对目前的情况,要延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一方面,在本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上要保持自己一贯的画廊旅游地形象,控制好旅游环境容量,尽量减少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本区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还处在起步阶段,今后,该区应重点向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转变,发挥旅游资源群体优势,加强各景点之间的合作,实现跨地区的资源组合,构筑资源共享、市场联动的旅游发展战略格局。打造一流的观光、休闲、度假、生态等旅游产品是本区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重点。通 过对地下画廊发展战略格局的重新构造和升级换代来延长地下画廊的生命周期。 4 景区开发对策

4.1开发改进原则

(l)创新结构优化原则

加强溶洞景观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突出特色、突出品位、突出精品。传统产品要改造,成熟产品也要不断翻新,使游客总对景区保持新鲜感。溶洞旅游产品是沂水旅游的拳头产品,要在溶洞观光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产品类型,如养生、度假等,通过合理分配产品结构,留住游客,提高旅游效益。“红色旅游”是沂水旅游的龙头产品,可通过参与性项目与喀斯特景区有效组合,捆绑开发,围绕“文化兴旅”战略,加大传统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

(2)产品的参与性原则

提高溶洞景观旅游产品的参与性,为游客更积极主动的认识和体验旅游产品提供可行性途径。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之间应该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以往的景观旅游产品开发中这种互动关系没有完全表现出来,游客只能通过旅游产品的静态展示,在导游人员的引导和讲解下被动地认识和体验旅游产品,游客的积极主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对溶洞景观旅游产品进行深度的开发研究,就是要找出并提供旅游产品与旅游者之间更为直接的联系方式,在这种联系方式下,游客能够主动地、心情愉快地获取旅游产品所包含的旅游价值。

(3)旅游资源保护原则

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更加强调对旅游产品“原汁文化”的挖掘和喀斯特原生态的保育。因为对溶洞景观旅游资源的直接开发,其深度和广度非常有限,再加上溶洞景观旅游资源本身的脆弱性,极易造成旅游资源的损坏、退化和衰竭。因此,必须通过对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改变以往以数量与规模的扩张为主要特征的旅游产品开发方式,对旅游产品进行精心设计,集约经营,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科学、技术含量,提高对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样也必然有利于旅游资源的保护。

(4)产品区域联动原则

地下画廊景区开发要以提高全县的旅游整体吸引为目标,要突破各区的行政划分,实现

与奇洞、名崮、秀水和乡村旅游的联动发展,这种区际间的产品互动,会给每个区域带来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2 开发改进措施

4.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促进服务标准化

一方面,加强交通、水电、餐饮、住宿、通讯等乡村公共设施与食宿设施的建设,注意旅游环境和接待设施卫生标准。另一方面,从本市和外省市引进管理人员,同时,实施人才“回归工程”,通过政策的倾斜和优惠力度,使优秀人才返回本土,成为沂水农村旅游发展中的中坚力量。

导游员讲解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旅游者对喀斯特景区的旅游满意度,也反映了景区的管理是精细的,还是粗放的。针对目前喀斯特景区导游讲解水平比较低的状况,迫切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景区导游员的讲解水平。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促进服务的程序化,规范化和人文化。

(1)对现职的导游员加大培训力度。

地下画廊景观属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科学、美学价值非常高,它不像其他人文旅游资源一样富有故事性、趣味性,易于理解和讲解,一般非专业人员不好理解它复杂的成因和多样的景观。对它的解说要求科学性高,所以显得比较专业,一般的导游员在讲解和回答旅游者问题时,由于知识储备不足,往往出现谬误,这使得导游服务质量大打折扣。因此,除要对导游员进行文化知识、导游技巧、服务意识、服务技能的常规培训外,要加大专业培训的力度。可以邀请专家进行培训,这样做的效果较好。

(2)直接引进专业人才

一方面是引进旅游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一方面引进地理地质方面的专业人才,经过培训他们更容易成为优秀的专业导游员。

(3)完善用人机制,使引进的人才进得来、用得住、留得下。

作为位处沂蒙山区的沂水县溶洞景区,要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必须完善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增强职位吸引力,使他们安于工作,乐于事业。

(4)完善导游服务质量监督机制。

通过精细化管理,对导游服务的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有效监督。一方面是现场监督,一方面是旅游者的满意度的反馈,结合这两个方面对导游员进行科学考评。

4.2.2 加快推进地下画廊由4A 级景区向5A 级迈进的步伐

5A 标准是国家旅游局2002 年修改GB/1775-1999《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在划分等级中增加的内容,是目前国家最高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代表着旅游景区的最高服务标准和管理要求。如果说,4A 景区代表国家级标准风景区的话,5A 景区则代表了世界 级的品质。因此,加快推进地下画廊景区由4A 级景区向5A 级迈进的步伐,一方面可以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也是对自身开发的优化提高。根据景区目前的发展现状,笔者提出如下推进思路:

4.2.2.1 硬件整治

虽然地下画廊已经是4A 景区,拥有重量的资源禀赋,具备升级5A 的先决条件。但是受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限制,地下画廊的硬件水平实际距离国际化的标准还有着相当大的距离,因此,地下画廊景区的5A 之路不仅是理念的提升,首要解决的应该是硬件的完善与达标:

(1)完善旅游交通设施

加强沟通与协调,做好景区公路的养护,公路沿线设立旅游专用交通标识,同时,交通部门做好公路沿线广告牌的清理, 进一步改善景区外部交通环境,增强旅游的可进入性;按照生态化停车场的标准, 科学设置停车分区、回车线和出入口,完成景区内停车场规范化和特色化建设;加强景区内旅游公路和游览步行道的维护,做好生态游道的建设;设立索道站

预约票设施,增设景区至市区旅游交通专线,为广大游客提供安全、畅通、舒适的交通环境。

(2)完善游览服务功能

要重点抓好游客中心建设,按照高标准、高起点、规范化的要求,加快推进院院东头乡游客中心建设,把它建成张家界对外窗口;按照国标要求,对景区内的公共信息图形等进行清理整治,在停车场、出入口、售票处、购物场所、厕所、餐饮等位置,合理设置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确保各类引导性标识牌达到国家规范标准;坚持与周围环境协调性的原则,增设部分游客公共休息设施和观景设施;科学设置特殊人群服务项目,建立语音导游系统和信息咨询系统。

(3)完善旅游安全保障

全面落实安全机制,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和监控管理,确保安全设施齐全完整,确保重点地段的防护设施安全有效,确保游客生命财产安全;按照景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善应急救助设施,并积极有效地开展紧急救援和医疗救助工作,切实打造全国“平安景区”品牌。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按照《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的要求,对景区的厕所进行改造和建设,并申报评定三星及以上等级;建立健全机制灵活的景区医务室,为游客、居民和职工提供医疗服务;要确保景区无“ 三乱” (乱堆、乱放、乱建)现象,垃圾处理及时到位;切实抓好景区食品安全工作,保证食品卫生符合国家规定。

(4)完善邮电服务设施

在景区重要入口和游客集散地,增设邮政服务和纪念服务;根据景区实际,完善电讯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景区通信服务网络。完善旅游购物功能:加大对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为游客提供丰富、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纪念品;加强旅游购物场所和经营从业人员管理,着重做好质量、价格、计量、位置和售后服务管理,景区城区旅游购物场所一律实行明码标价,禁止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和封建迷信、黄色物品,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

(5)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

加大景区环境监测工作,确保景区空气、噪声、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开展景区单体建筑物的维护和修缮工作,地埋管线,拆除有碍观瞻的构筑物,使建筑物及管线设置与环境、景观协调;加强景区绿化和美化,抓紧做好补植补绿工作,进一步美化景区环境。

4.2.2.2 软件提升

5A 景区在软件方面强调“ 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贯穿规划中,景区规划要体现人性化,以游客为中心来建设景区。由此,在其他建设提升的基础上强调以下两方面的发展:

(1)景区建设体现地方特色与地方文化

在5A 标准中尤其强调突出“特点”与“体现文化性”,就连厕所的建设也不例外。因此,达到国际标准的景区也是能够充分凸显其地方特色与地方文化气息的旅游目地,为此,要充分挖掘院东头乡乡村文化资源,建立完善乡村文化中心,提升整个景区文化氛围。

(2)加强综合治理管理工作

做好景区旅游总体规划的报批和实施;健全旅游投诉机制,整合管理力量,为广大游客提供规范、快捷的投诉处理服务;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建设,扩大服务范围;积极开展员工培训;健全景区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按客源地做好统计和分析,抓好市场开发;合理分流,有效解决景区旺季长时间排队的问题:严厉打击休闲娱乐场所设局敲诈、闲散人员追客赶客、购物场所高额回扣、景区景点削价竞争、占点强行照相以及各种损害游客利益的行为;充分发挥电视、报刊、网络媒体的宣传作用,提升地下画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等。

4.2.3 地下画廊的创新开发

对地下画廊溶洞的的开发,我们必须“跳出溶洞看溶洞”,从它所在的地区资源特色、文化背景,以及区域资源整合、游线串联和市场营销的角度,准确定位,将“溶洞”这一普遍性、区域性的普通资源,打造成特种旅游产品。

(1)主题化,注入神奇故事

在明确了景区主题之后,我们根据地方民间传说、科考资料等编制野人的生活故事,通过情景化、立体化,声情并茂地打造,支撑起这一神秘主题,把溶洞变成一个会吟诗、会唱歌、会讲故事、能观光、能体验的洞,把景区变成一个耐人寻味的乐园,对市场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同时,延长游客的驻留时间。

(2)把握溶洞特点,成就“三个第一”

地下画廊的策划要较好地把握了画廊名称的主题特点;把握全洞的空间结构特点;把握洞中钟乳石生长及分布的特点,以及洞内温度、湿度、地下水和岩石构造的特点。利用钟乳石的人工再造技术和赋予石景灵魂的现代音像声光及控制技术,成就地下画廊的“三个第一”的美名,即第一个按主题要求打造的溶洞;第一个运用现代科技表现的溶洞;第一个以神秘吟诗为大品牌的溶洞。

4.2.4 整合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产品层次

首先,开发沂水喀斯特景观旅游资源首先要考虑的产品是地质旅游,地质旅游是指以游览或考察具有观赏及科研价值的地质景观为目的的旅游活动。沂水县喀斯特景观旅游资源丰富,并极具美学价值和科研价值。其次,沂水溶洞群是洞中有洞、洞上有洞、洞外有洞,各洞之间相互贯通、盘旋交错、曲折回环,有宽阔多姿的殿堂,有曲径通幽的迷宫,有流量丰富的暗河,岩溶景观纯真天然,洞体幽深莫测,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第三,地下画廊溶洞中的空气纯度高、湿度大,利用洞穴里的环境可以治疗呼吸道、皮肤病等多种疾病,因此可以在溶洞附近建立度假村或度假区。例如可建留虎峪洞度假区,高峪村境内的莲花湖,位于溶洞东南侧山谷中,面积虽然不大,但潭静水绿、环境幽谧,可以针对高端市场在此建设流水别墅度假区。第五,地下画廊,因其独特的地形构造,除有旅游观光价值外,还有较高的地质科研价值。游客在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时,还希望能够了解这些独特地貌形成的原因。第六,洞内环境良好,空气纯度高、湿度大,洞中微生物和尘埃极少,且恒温,温度常年保持在18度左右,这种环境对身体虚衰患者的康复、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关节病和皮肤病有治疗特效。所以,可以运用山洞内的低温进行养生这一大特色,推出洞内养生游。第七,地下画廊所在地区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又是“沂蒙红嫂”祖秀莲的故乡。该乡已利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开展“农家乐”旅游,吸引游客进农家门,干农家活,吃农家饭,察农家情,享农家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注入了极大的活力。

因此,要加快整合地质型旅游产品、观光型旅游产品、度假型旅游产品、教育科普旅游产品、养生型旅游产品、乡村旅游产品的有效整合,提升服务层次,形成规模效应,促进景区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5 小结

总之,地下画廊的开发,要以“以人为本”为开发理念,注重资源环境保护,提高创新性,主题性,加快旅游产品的有效整合,推进产品升级,形成旅游产业链,采取多种方式广泛筹集资金,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武传震. 论" 沂水旅游现象" 产生原因及启示.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32(4).

【2】刘忠秀,谢爱良. 喀斯特洞穴型旅游目的地开发研究——以山东沂水为例. 临沂师范学

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

【3】溶洞旅游的创新开发.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4】刘树花,李永文. 乡村旅游与城乡一体化互动研究——以沂水县院院东头乡为例. 鲁

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24(4).

【5】苏维词,朱文孝,李坡. 论贵州喀斯特地域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J].地域研究与

开发,2001,20(l):87—90.

【6】李亚,任敬,赵福祥. 云南喀斯特洞穴型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调控机制研究[J].云南地

理环境研究,2003,15(4):26—31.

【7】刘向民. 浅论山东省枣庄市抱犊崮山区旅游资源[J].山地研究,1994,12(l),57—63.

【8】李舒. 山东土门喀斯特洞穴的发育演化及其意义[J].中国岩溶,1986,8(3)175—182.

【9】赵建. 山东的喀斯特洞穴[J].中国岩溶,1991,10(4):335—343.

【10】赵建. 鲁中南地区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的初步评价[J].中国岩溶,1988,7(2):139—

146

【11】谢荣平. 沂水县喀斯特景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2】杨晓霞,向旭,袁道先,黎健斌. 喀斯特洞穴旅游研究综述[J].中国岩溶,2007,12(4),

370

【13】叶哗,陈静. 喀斯特景观开发研究评述[J].林业资源管理,2007,8(4)106.

【14】陈安泽. 中国喀斯特旅游资源类型划分及旅游价值初步研究[J].南方国土资源,2003,

11,19—22.

【15】宋林华,丁怀元. 喀斯特景观与洞穴旅游.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148—153.

【16】胡蒙育,俞锦标,章海生. 喀斯特景观与洞穴旅游. 洞穴旅游资源评估[C],北京:中国

环境科学出版社.

【17】保继刚. 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J].地理学报,1995,50(4):353—359.

【18】刘善军,冯克印,韩永东. 山东省鲁中南山区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C].中国

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第2专题: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2006,340—345.

【19】赵建. 山东喀斯特景观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中国岩溶,2003,22(4),324—331

【20】赵全科,申洪源. 山东喀斯特旅游资源及开发[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8(4)78

—81.

【21】耿庆明,丁长慎,耿升明. 山东沂水县水文地质条件与分区探讨[J].山东师范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 ,1990,(02),67—68.

【22】王霄. 旅游目的地的营销管理系统—“沂水旅游”是这样炼成的[J].财经界,2008,3.

【23】郭红艳. 浅谈旅游景区游客管理[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6,185

—187.


相关文章

  • 沂水地下大峡谷旅游营销模式研究
  • 摘要 营销模式对于我国进一步发展旅游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可以提高景区的知名度,而且可以吸引大力的游客的到来.本文以沂水地下大峡谷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沂水地下大峡谷基本概况进行了全面的介绍,通过分析对沂水地下大峡谷进行SWOT分析,找出 ...查看


  • 旅游开发加盟合同书
  • 旅游开发加盟合同书 甲方:*****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乙方:****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甲方将总开发项目<******旅游开发项目>之<溶洞开发及配套设施建设>分项目交由乙方投资开发和经营.甲.乙双 ...查看


  • 旅游策划经典案例:从四门洞到地下荧光湖
  • 旅游策划经典案例:从四门洞到地下荧光湖 国内无数著名旅游地崛起的事实雄辩地说明,旅游发展始于策划.越来越多的旅游规划.设计.策划.创意机构为旅游就业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户.策划能力成为新时期旅游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如何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策划 ...查看


  • 福建省生态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与空间分布
  • 第!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卷第#期>(-?!"!2(?#!!!!!!!!!!年月!"!$$%&:6?'()*+,-(./0,(+0+(*3,-4+056*708,8)*,-:; ...查看


  • 浅谈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及营销策略分析
  • 浅谈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及营销策略分析 经济管理系1002班 高健 2010110210 浅谈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及营销策略 分析 摘 要:本文在传统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相关知识, 着重分析了五种有代表性的特 ...查看


  • 蒙阴地质遗迹资料
  • 蒙阴县杏山溶洞地质遗迹保护点 (一)基本情况 1.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 杏山溶洞位于临沂市蒙阴县桃墟镇杏山村东南角.地理坐标:3943000,2058665.沂蒙公路于其西侧南北贯通,从沂蒙公路至杏山溶洞为经过修整的乡村山路,一般车辆可直达洞 ...查看


  • 绥阳宽阔水原始森林
  • 绥阳宽阔水原始森林 介 绍 宽阔水位于绥阳县境内中北部偏西,距县城60公里,是贵州省大娄山脉东段惟一残存下来的一片原生性较强的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由于芙蓉江及其干流清溪河.羊岩河.赤尾溪等河流河谷深切,两岸山峰耸立,喀斯特地貌尤为显露,形 ...查看


  • 贵州旅游景点1
  • 多彩贵州之旅游景点 黔域五千年."黄果树瀑布,位于中国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是珠江水系打邦河的支流白水河九级瀑布群中规模最大的一级瀑 布,因当地一种常见的植物"黄果树"而得名,瀑布高度为77.8米, ...查看


  • 文化主题酒店
  • 西康大酒店----茶文化酒店 世界茶文化圣山蒙顶山所在地--雅安,堪称天然氧吧,秀水之都,茶源之城,是大熊猫的发现地,茶马 古道驿站.西康大酒店正是凭借着这特有的茶文化历史,于2004年世界茶博会召开之际,将茶与酒店文化 融于一体,从而打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