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渡的遐思(熊召政)阅读答案

白塔渡的遐思 熊召政 从玉树的首府结古镇出发,沿着通天河谷迤逦前行,两岸的山峰连绵不断,青草

葳蕤。天空却是如此的蔚蓝。我之所以加上“如此”这两个字,是因为如果用蔚蓝形容这里

的天空,那么在黄河两岸的中原,在长江右岸的江南,那里的天空是没有资格用“蔚蓝”这

两个字的。 沿着通天河谷前行了两个多小时,远远的,我看到河边伸向波心的小山坡上,

矗立着一座耀眼的白塔。它傲岸而孤寂,仿佛一位活佛。当年文成公主就是从这里渡过通天

河,前往西藏拉萨。后人为了纪念她,在这里修建了一座白塔。这就是白塔渡口。 长安

通往西藏的唐蕃古道,从玉树穿过。文成公主便是沿着这条古道,用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从

长安走到拉萨。其间穿过多少湍急的河流与巍峨的雪山。一个冰清玉洁在皇宫长大的少女,

经历这么多的艰险,把自己的爱情与生命长久地留在青藏高原上。这样一个无可复制的传奇,

吸引了历代的作家与艺术家,向她献上真诚的颂歌。天荒地老的玉树,是唐蕃古道中最为艰

难的一段。文成公主在玉树境内差不多跋涉了半年多时间。因此,玉树境内留下了多处纪念

文成公主的建筑。最著名的,即是巴塘乡贝纳沟内的文成公主庙与眼前这座白塔渡口了。

在转塔的时候,常常会停下脚步,欣赏塔基上那些岩画与雕塑。在同一幅画面上,往往会看

到度母与公主同时沐浴着祥光。人一生下来,便会本能地抗拒一些东西,但不会抗拒美。西

藏的度母即是观音,是美与慈悲的化身,而文成公主则是藏汉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将文成

公主与度母供奉在一起,可见西藏同胞对文成公主的尊崇与爱戴。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危

险的,一个懂得感恩的民族是伟大的。从白塔上的岩画,我们看到了感恩与祝福。同时,也

为文成公主征服了一个民族的心灵而感到欣慰。 据说,文成公主走到这通天河渡口的时

候,所有陪送她的唐朝大臣就此回返,而松赞干布派来的使者在对岸迎接。我猜想,文成公

主当年在这河边徘徊的时候,一定是柔肠百结。她知道一旦踏上渡船,对于故土,将是永别;

对于西藏,将是开始。再坚强的人也有脆弱的时候,与送亲的人揖别,文成公主一定是热泪

盈眶。这情景让我想到那两句脍炙人口的唐诗:“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未语

泪先流的文成公主会报什么样的平安呢?她会告诉中原的父老,告诉白发苍苍的母亲:女儿

平安,西藏平安! 光阴荏苒,一千多年的渡口揖别已散作昆仑山脉的烟云。诚如陆游在

三峡吊屈原时所感叹:“一千五百年前事,惟有涛声似旧时!”通天河的涛声,在苍茫的雪山

之间袒露着,喷涌着,它诉说着历史,也诉说着今天。 沿着白塔,我缓缓地转了三圈。

然后,对着文成公主的画像,对着度母,我深深地鞠躬。历史并不渺茫,现实又如此热烈。

在这充满感恩与祝福的大地上,我的爱与直觉,正像高原上的鲜花一样缓缓开放。 (摘自2011年9月21日《人民日报》) 11.第①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 1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人一生下来,便会本能地

抗拒一些东西,但不会抗拒美。 (2)历史并不渺茫,现实又如此热烈。 13.作者认

为,藏族是个有信仰懂得感恩的民族。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有信仰”和“懂得感恩”具体

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14.对于文章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表达对文成公主的崇敬与怀

念,有人认为是颂扬藏汉两族源远流长的友谊。你是怎么认为的?试说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8分) 11.①通过对比,表现了藏族同胞生活环境的美好;②为下文文成公主的进

藏作铺垫;③衬托了有信仰值得感恩的藏族同胞,具有高洁而纯净的也灵。 (答

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5分) 12.(1)度母是藏族人民心目中善良、美的化身,文

成公主是藏汉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所以藏族人民同样热爱、尊崇、爱戴她。(3分) (2)

①文成公主的事迹和藏汉两族人民的传统友谊,都是可见可感可触摸的事实,所以“并不渺

茫”; ②随着政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减胞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蒸蒸日上。这是“如此热

烈”的“现实”。(3分) 13.有信仰:(1)信仰美与慈悲的化身度母;(2)笃信藏传佛

教。(3分) 懂得感恩:(1)为感激文成公主而建造白塔和其他的建筑;(2)把文成

公主与度母供奉存一起;(3)历代藏族的作家与艺术家,歌颂文成公主。(3分) 14.赞同第一种观点: (1)看到白塔,欣赏塔基上那些岩画与雕塑,听到的“据说”,这些都是以文成公主为中心的记述。 (2)由白塔引发的对文成公主的颂扬,对藏族同胞的崇敬与爱戴的做法的赞许,表达作者对文成公主的崇敬与怀念。(8分,言之成理即可) 赞同第二种观点: (1)文章虽以文成公主有关事迹为主,但也是在为颂扬藏汉两族人民的友好交往和传统友谊服务。 (2)对藏汉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的身份的讴歌,对有信仰懂得感恩的藏族同胞的颂扬,对文成公主画像和度母的鞠躬,无不是对藏汉两族友谊的颂扬。(8分,言之成理即可)

白塔渡的遐思 熊召政 从玉树的首府结古镇出发,沿着通天河谷迤逦前行,两岸的山峰连绵不断,青草

葳蕤。天空却是如此的蔚蓝。我之所以加上“如此”这两个字,是因为如果用蔚蓝形容这里

的天空,那么在黄河两岸的中原,在长江右岸的江南,那里的天空是没有资格用“蔚蓝”这

两个字的。 沿着通天河谷前行了两个多小时,远远的,我看到河边伸向波心的小山坡上,

矗立着一座耀眼的白塔。它傲岸而孤寂,仿佛一位活佛。当年文成公主就是从这里渡过通天

河,前往西藏拉萨。后人为了纪念她,在这里修建了一座白塔。这就是白塔渡口。 长安

通往西藏的唐蕃古道,从玉树穿过。文成公主便是沿着这条古道,用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从

长安走到拉萨。其间穿过多少湍急的河流与巍峨的雪山。一个冰清玉洁在皇宫长大的少女,

经历这么多的艰险,把自己的爱情与生命长久地留在青藏高原上。这样一个无可复制的传奇,

吸引了历代的作家与艺术家,向她献上真诚的颂歌。天荒地老的玉树,是唐蕃古道中最为艰

难的一段。文成公主在玉树境内差不多跋涉了半年多时间。因此,玉树境内留下了多处纪念

文成公主的建筑。最著名的,即是巴塘乡贝纳沟内的文成公主庙与眼前这座白塔渡口了。

在转塔的时候,常常会停下脚步,欣赏塔基上那些岩画与雕塑。在同一幅画面上,往往会看

到度母与公主同时沐浴着祥光。人一生下来,便会本能地抗拒一些东西,但不会抗拒美。西

藏的度母即是观音,是美与慈悲的化身,而文成公主则是藏汉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将文成

公主与度母供奉在一起,可见西藏同胞对文成公主的尊崇与爱戴。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危

险的,一个懂得感恩的民族是伟大的。从白塔上的岩画,我们看到了感恩与祝福。同时,也

为文成公主征服了一个民族的心灵而感到欣慰。 据说,文成公主走到这通天河渡口的时

候,所有陪送她的唐朝大臣就此回返,而松赞干布派来的使者在对岸迎接。我猜想,文成公

主当年在这河边徘徊的时候,一定是柔肠百结。她知道一旦踏上渡船,对于故土,将是永别;

对于西藏,将是开始。再坚强的人也有脆弱的时候,与送亲的人揖别,文成公主一定是热泪

盈眶。这情景让我想到那两句脍炙人口的唐诗:“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未语

泪先流的文成公主会报什么样的平安呢?她会告诉中原的父老,告诉白发苍苍的母亲:女儿

平安,西藏平安! 光阴荏苒,一千多年的渡口揖别已散作昆仑山脉的烟云。诚如陆游在

三峡吊屈原时所感叹:“一千五百年前事,惟有涛声似旧时!”通天河的涛声,在苍茫的雪山

之间袒露着,喷涌着,它诉说着历史,也诉说着今天。 沿着白塔,我缓缓地转了三圈。

然后,对着文成公主的画像,对着度母,我深深地鞠躬。历史并不渺茫,现实又如此热烈。

在这充满感恩与祝福的大地上,我的爱与直觉,正像高原上的鲜花一样缓缓开放。 (摘自2011年9月21日《人民日报》) 11.第①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 1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人一生下来,便会本能地

抗拒一些东西,但不会抗拒美。 (2)历史并不渺茫,现实又如此热烈。 13.作者认

为,藏族是个有信仰懂得感恩的民族。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有信仰”和“懂得感恩”具体

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14.对于文章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表达对文成公主的崇敬与怀

念,有人认为是颂扬藏汉两族源远流长的友谊。你是怎么认为的?试说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8分) 11.①通过对比,表现了藏族同胞生活环境的美好;②为下文文成公主的进

藏作铺垫;③衬托了有信仰值得感恩的藏族同胞,具有高洁而纯净的也灵。 (答

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5分) 12.(1)度母是藏族人民心目中善良、美的化身,文

成公主是藏汉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所以藏族人民同样热爱、尊崇、爱戴她。(3分) (2)

①文成公主的事迹和藏汉两族人民的传统友谊,都是可见可感可触摸的事实,所以“并不渺

茫”; ②随着政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减胞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蒸蒸日上。这是“如此热

烈”的“现实”。(3分) 13.有信仰:(1)信仰美与慈悲的化身度母;(2)笃信藏传佛

教。(3分) 懂得感恩:(1)为感激文成公主而建造白塔和其他的建筑;(2)把文成

公主与度母供奉存一起;(3)历代藏族的作家与艺术家,歌颂文成公主。(3分) 14.赞同第一种观点: (1)看到白塔,欣赏塔基上那些岩画与雕塑,听到的“据说”,这些都是以文成公主为中心的记述。 (2)由白塔引发的对文成公主的颂扬,对藏族同胞的崇敬与爱戴的做法的赞许,表达作者对文成公主的崇敬与怀念。(8分,言之成理即可) 赞同第二种观点: (1)文章虽以文成公主有关事迹为主,但也是在为颂扬藏汉两族人民的友好交往和传统友谊服务。 (2)对藏汉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的身份的讴歌,对有信仰懂得感恩的藏族同胞的颂扬,对文成公主画像和度母的鞠躬,无不是对藏汉两族友谊的颂扬。(8分,言之成理即可)


相关文章

  • 枯竹阅读题及答案
  • 语文小编整理了"枯竹阅读题及答案",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这篇枯竹阅读题及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 ...查看


  • 枯竹阅读答案
  • 枯竹 ①我在北风呼呼的野外,遇见了它--一株枯竹,静静地斜卧在清翠的众竹前,像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显得那么另类. ②竹仿佛是邻家的小哥哥,一直在我的童年里俊朗地挺立着,伴我走过懵懂无忧的童年. ③犹记得,小时候,雨后的春日里,我在竹林里咔嚓 ...查看


  • [枯竹]阅读答案 1
  • 枯        竹 ①我在北风呼呼的野外,遇见了它--一株枯竹,静静地斜卧在清翠的众竹前,像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显得那么另类. ②竹仿佛是邻家的小哥哥,一直在我的童年里俊朗地挺立着,伴我走过懵懂无忧的童年. ③犹记得,小时候,雨后的春日里 ...查看


  • 地图的魔术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地图的魔术克莱·摩根(美国) 我一向喜爱地图--爱它们美丽.实用.引人遐思:有了地图,我们自以为可以仿制世界,自命对世界了如指掌.我们人类需要有安身立足之所,需要知道自己身在何方--我们在地球上的地址,而地图恰好把 ...查看


  • 瘦西湖公园阅读答案
  • 阅读<瘦西湖公园>,完成小题.(15分) ①瘦西湖公园位于古城扬州的西北部,总面积103.7公顷,其中水面面积 49.9公顷.瘦西湖原名炮山河,一名保障河.清乾隆时,因其绕长春岭(即小金山),又称长春湖.六朝以来,即为风景胜地. ...查看


  • 露珠阅读答案朱守文
  • 篇一:露珠阅读答案朱守文 晨曦,荷塘边. 我依栏观望,莲花池内生机盎然,仿佛一夜之间所有的莲花都钻出来了. 往前凑凑,看清了,好多露珠依附在荷叶上,身披霞光,似大自然的眸子,那么明亮圣洁,那么晶莹无瑕,那么玲珑剔透,那么浑圆优雅,那么璀璨祥 ...查看


  • 郭枫[坐对一山青]阅读答案
  • 坐对一山青 郭枫 我真愿永远这样静静地坐着.静静地.静静地,坐对一山青. 坐对一山青,把心灵开放,向着一个绝俗的世界,真美.采集风景的人们到哪儿去了?竟把这一片宁静的山水,独留给我.这样最好,在冥坐中,我才能摄得两眼青青的山色!我,愿望只有 ...查看


  • 2013成人高考试卷与答案
  • 2013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共24分,每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B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A.攀缘 陌路 万马齐喑 B.嘉许 徒劳 扑朔 ...查看


  • 雨王蒙阅读理解答案
  • 篇一:雨王蒙阅读理解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 > 王蒙<雨>阅读练习及答案 感谢 3lian12 的投递 时间:2015-09-19 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 22题.雨王蒙 ①我喜欢雨,从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