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河南经乱

自河南经乱⑴,关内阻饥⑵,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⑶、於潜七兄⑷、乌江十五兄⑸,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⑹。

时难年荒世业空⑺,弟兄羁旅各西东⑻。

田园寥落干戈后⑼,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⑽,辞根散作九秋蓬⑾。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⑿。[1]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与李白、杜甫一起被后人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有《白氏长庆集》。[5] 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作品注释 ⑴河南:唐时河南道,辖今河南省大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部分地区。

⑵关内:关内道,辖今陕西大部及甘肃、宁夏、内蒙的部分地区。阻饥:遭受饥荒等困难。

⑶浮梁大兄:白居易的长兄白幼文,公元798至799年(贞元十四、五年)间任饶州浮梁(今属江西)主簿。

⑷於潜七兄:白居易叔父白季康的长子,时为於潜(今浙江临安县)县尉。

⑸乌江十五兄:白居易的从兄白逸,时任乌江(今安徽和县)主簿。

⑹符离:在今安徽宿县内。白居易的父亲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作官多年,就把家安置在符离。下邽:县名,治所在今陕西省渭南县。白氏祖居曾在此。

⑺时难年饥:指遭受战乱和灾荒。饥:一作“荒”。世业:祖传的产业。

⑻羁旅:漂泊流浪。

⑼寥落:荒芜零落。干戈:古代两种兵器,此代指战争。

⑽吊影:一个人孤身独处,形影相伴,没有伴侣。千里雁:比喻兄弟们相隔千里,皆如孤雁离群。

⑾辞根:草木离开根部,比喻兄弟们各自背井离乡。九秋蓬:深秋时节随风飘转的蓬草,古人用来比喻游子在异乡漂泊。九秋:秋天。

⑿乡心:思亲恋乡之心。五处:即诗题所言五处。[1-2] 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因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触,便随性写成诗一首来记录

感想,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在乌江的十五哥和在符离、下邽的弟弟妹妹们看。

家业在灾年中荡然一空,兄弟分散各自你西我东。

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骨肉逃散在异乡道路中。

吊影伤情好像离群孤雁,漂泊无踪如断根的秋蓬。

同看明月都该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韵译

时势艰难兵荒马乱,家业空空;

  兄弟逃难旅居异地,各自西东。

  战乱以后处处寥落,田园荒芜;

  骨肉分离漂泊流浪,失散途中。

  离群孤雁相隔千里,形影相吊;

  同根兄弟随风飞散,恰似秋蓬。

  天涯海角共看明月,无不垂泪;

  今夜思乡你我同心,五地相同。 创作背景 《望月有感》是白居易所作的七言律诗,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秋天。作者在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

此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接着诗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他想: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全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白居易的这首诗不用典故,不事藻绘,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人,堪称“用常得奇”的佳作。[3]

自河南经乱⑴,关内阻饥⑵,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⑶、於潜七兄⑷、乌江十五兄⑸,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⑹。

时难年荒世业空⑺,弟兄羁旅各西东⑻。

田园寥落干戈后⑼,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⑽,辞根散作九秋蓬⑾。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⑿。[1]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与李白、杜甫一起被后人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有《白氏长庆集》。[5] 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作品注释 ⑴河南:唐时河南道,辖今河南省大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部分地区。

⑵关内:关内道,辖今陕西大部及甘肃、宁夏、内蒙的部分地区。阻饥:遭受饥荒等困难。

⑶浮梁大兄:白居易的长兄白幼文,公元798至799年(贞元十四、五年)间任饶州浮梁(今属江西)主簿。

⑷於潜七兄:白居易叔父白季康的长子,时为於潜(今浙江临安县)县尉。

⑸乌江十五兄:白居易的从兄白逸,时任乌江(今安徽和县)主簿。

⑹符离:在今安徽宿县内。白居易的父亲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作官多年,就把家安置在符离。下邽:县名,治所在今陕西省渭南县。白氏祖居曾在此。

⑺时难年饥:指遭受战乱和灾荒。饥:一作“荒”。世业:祖传的产业。

⑻羁旅:漂泊流浪。

⑼寥落:荒芜零落。干戈:古代两种兵器,此代指战争。

⑽吊影:一个人孤身独处,形影相伴,没有伴侣。千里雁:比喻兄弟们相隔千里,皆如孤雁离群。

⑾辞根:草木离开根部,比喻兄弟们各自背井离乡。九秋蓬:深秋时节随风飘转的蓬草,古人用来比喻游子在异乡漂泊。九秋:秋天。

⑿乡心:思亲恋乡之心。五处:即诗题所言五处。[1-2] 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因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触,便随性写成诗一首来记录

感想,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在乌江的十五哥和在符离、下邽的弟弟妹妹们看。

家业在灾年中荡然一空,兄弟分散各自你西我东。

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骨肉逃散在异乡道路中。

吊影伤情好像离群孤雁,漂泊无踪如断根的秋蓬。

同看明月都该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韵译

时势艰难兵荒马乱,家业空空;

  兄弟逃难旅居异地,各自西东。

  战乱以后处处寥落,田园荒芜;

  骨肉分离漂泊流浪,失散途中。

  离群孤雁相隔千里,形影相吊;

  同根兄弟随风飞散,恰似秋蓬。

  天涯海角共看明月,无不垂泪;

  今夜思乡你我同心,五地相同。 创作背景 《望月有感》是白居易所作的七言律诗,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秋天。作者在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

此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接着诗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他想: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全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白居易的这首诗不用典故,不事藻绘,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人,堪称“用常得奇”的佳作。[3]


相关文章

  • 2014年河南高考文科生成绩超二本线填报什么大学(参考)
  • 2013 年河南高考文科生成绩超二本线填报什么大学(今年可做参考) 2013 年河南高考文科生成绩: 465 分(二本线) 466 分 467 分 468 分 469 分 470 分 471 分 472 分 473 分 474 分 475 ...查看


  • 企事业单位
  • 长葛市吉源无机硅有限公司 许昌佳霖电气有限公司 鄢陵县兢克电子厂 鄢陵九天服饰有限公司 禹州市实佳面粉有限公司许昌分公司 禹州市永峰机械配件厂 禹州市诚和矿山机械销售有限公司 长葛市豫光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襄城县青叶食品有限公司 河南中天电气 ...查看


  • 2011二本河南理科平均分
  • 排序:默认 平均分升序 平均分降序 录取人数 录取年份 序号 1 院校名称 生源信息 年份 2011年 2011年 2011年 2011年 2011年 2011年 2011年 2011年 2011年 2011年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查看


  • 河南籍高官名录
  • 河南籍高官名录(71)(201401) 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10人) 6马晓天--(194908,河南巩义人,201210,上将)空军司令员 20王安顺--(195712,河南辉县人,201301)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 34王儒林--(1 ...查看


  • 河南曲剧经典视频全集
  • 河南曲剧,河南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省及湖北西北部地区,由曲艺"河南曲子"发展而成.唱腔轻柔婉转,以悲剧内容见长.剧目有<卷席筒>.<陈三两>.<花亭会>等. <河南曲剧经典视频 ...查看


  • (转)葬在河南的历史名人
  • 葬在河南的历史名人 河南地域广袤,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诞生了灿若星河的历史名人.河南各地至今有迹可寻的名人墓冢星罗棋布,这些人或祖籍河南,或生前主要活动区域在河南,或对河南有特殊的感情,愿意死后将灵魂托付给河南大地.古人迷信风水, ...查看


  • 河南历史名人
  • 黄帝-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军事家,中华民族的共同的祖先 仓颉-黄帝的史官,传说中的文字创立者,有"仓颉造字"之说 杜康-夏朝第五代国王 商汤-商朝开国帝王 姜子牙-周朝宰相,助周武王灭商,河南许昌人 老子-原名李耳,著有&l ...查看


  • 河南省名人
  • 河南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古至今孕育了众多的有各种影响力的名人,其中有思想家老子.列子.韩非等:军事家苏秦.司马懿等:文学家杜甫.韩愈.刘禹锡."诗鬼"李贺等. 而近代.当代也涌现了大量的爱国人士,革命志士 ...查看


  • ★2013河南高考满分作文
  • 2008年河南高考满分作文800字范文:大爱无言 2013-04-01 2008年河南高考满分作文范文:大爱无言 2013-04-01 2005年河南高考满分作文:"爱心永驻"三幕剧 2013-03-29 2005年河南 ...查看


  • 河南方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第25卷第3期Vol. 25No. 3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2008年5月May 2008 河南方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段亚广1,2 (1. 河南大学文学院, 河南开封47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