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行政效率的简要分析

我国政府行政效率的简要分析

摘 要

在经济逐步走向全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形势下,我国正积极投身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之中。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必须是高效率、高速度的建设,为这种现代化建设的行政管理部门也必须是高效率的。本文通过对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意义加以论述,以图唤起各级行政机关对提高行政效率紧迫性的认识;通过对影响行政效率因素的,查找目前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成因;在分析的基础上联系我国行政管理的现状,对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途径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行政效率、行政成本、行政体制、财政预算、行政机构、政府职能

Enhances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speeds up the

modernization step of our country

【Abstract】Moves towards the globalization gradually in the economy, under the market competition day by day intense situation. Our country joins in positively into in during the socialism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socialism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must be the high efficiency, the high velocity construction, for this kind of modernization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also must be the high efficiency.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enhances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o elaborate, arouses all levels of administrative organ by the chart to enhance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pressing understanding; Through to affects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factor, search at present our country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low origin; relates our country administration in the analysis founda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to enhanced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the essential way to carry on initially searched.

【Key words】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the administrative cost, administrative system,administrative machinery, the government function

前 言

管理就是要以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福利,行政管理活动更是如此。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衡量行政管理活动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检验行政管理现代化、科学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任何管理活动都必须高度重视效率问题。同时,提高行政效率也是加快国家建设步伐,减轻人民负担,迅速实现国家富裕、强盛的重要条件。因此,行政机关在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实现行政目标时,力求以最小的消耗、最快的速度,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1.行政效率概述

1.1行政效率的基本概念

效率(efficiency)一词在英文中一般理解为“投入产出的比例关系”,一般也称为机械效率或技术效率。而所谓行政效率,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所取得的工作成果、社会效益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比率。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政府能力的集中表现,也是判定政府工作状况的综合指标。

1.2制约行政效率的三大要素

1.2.1经济要素——行政成本

行政成本是用于行政活动的成本,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政权获取并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消耗的行政资源。从其内容上看,它大致包括三个部分,行政设施成本、行政制度成本和行政人员成本。

一切对效率的追求,都应当遵循经济原则。那就是少花钱,多办事,在追求尽可能大的效益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从这个原则上讲,提高行政效率的主要途径自然是降低行政成本。

1.2.2时间要素——行政速度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句格言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是耳熟能详的,它同时也揭示了提高效率的一个重要决定方面,那就是速度。

但就行政效率而言,速度并非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速度。它所带来的提前不一定有积极意义,而延误则必有消极影响,这种合理的速度标准是指行政服务对象希望的“快”和可以接受的“慢”之间的结合。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越高,

组织越严密对时限的意义就越重要。

1.2.3.效益要素——行政行为的正确度

行政行为正确度是评价行政效率的基础,也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途径。行政行为的正确度由三个基本评定要素构成:合法性、合理性、满意度。

首先,我们要看行政活动的总方向和性质,即是否符合人民利益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其次,再看各项行政决策的质量,即是否符合科学规律和现实条件;很显然,只有当一项行政活动都符合了上诉的要求,我们才能够说,这项行政活动是正确的。

三个要素既是互相制约,又是互相促进的。对于当前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现实情况,无论采取何种措施,只有平衡好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努力压缩办事时间,同时提高行政行为的正确度,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才能使行政效率实现其真正的社会价值。

1.3提高行政效率的现实意义

行政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是检验行政改革成果的重要尺度,其作用的效果更是有效地保证了政治和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因此,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3.1提高行政效率是加速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包括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等领域的协调发展,而且包括国家行政管理的科学化与现代化。行政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各行各业管理活动的,制约着社会管理系统的整体效率,也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1.3.2提高行政效率是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迫切需要

当代政府权威的建立,最主要的是树立政府在公民和社会中的良好形象。高效的政府会赢得人民和社会的好评和极力拥护,有助于实现政府与社会和公民的良性互动,推动整个社会和谐发展和全方位的进步;同时有助于降低政策的执行成本,对政府目标的实施和推进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3提高行政效率是迎接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迫切需要

世界新技术革命使当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形势的异常迅猛,并导致全球化的经济竞争,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与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效率意味着能否把握住机遇,能否快速适应环境变化,能否实现信息的相互沟通和快速协调。我国如不抓住机遇,加快科技发展,提高管理水平以提高效率,就势必会在这种节奏快,竞争强的经

济发展中失败。

1.3.4提高行政效率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保证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它可以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保障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更快地提高。提高行政效率也是为实现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题中要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才能真正的做好人民的公仆。因此,没有高效率的行政管理,就不能很好地体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总之,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和支出是大势所趋,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代前进与发展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

2.我国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的现状分析

2.1行政效率低下的表现

政府是社会发展的必要保障,政府存在的必要性是无疑的。但同时我们必须要了解的是,政府具有内在的低效率倾向,其干预行为的结果不是十全十美的,它的副作用主要是产生浪费和无效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政府失灵”的情况。

当今,政府低效率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实践上看,我国行政管理的效率还是不尽人意的,其低效率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经费上,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缺乏成本概念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政府管理成本较高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行政机关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成本意识淡薄,缺乏经济理性,缺乏效益观念,缺少公共财政的理念,办什么事只管结果,不计办事成本,不讲究投入产出比例,总认为经费越多越好。

而以GDP为主要考核指标的机制,则导致一些地方政府不可遏制的投资冲动。为了获得骄人的政绩,千方百计地加速经济增长,推动投资。当前低行政效率下GDP的“注水”导致的GDP虚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健康、稳健发展的瓶颈。

2.1.2人力上,行政规模庞杂,人浮于事

机构设置是使行政权力得以运行的组织保证,也是综合地影响到行政效率的成本、时间、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机构庞大,副职多,闲职多,人浮于事,结果只好成天忙于请示报告,批转文件,无所事事;同时,由于机构臃肿,部门林立,层次多,往往因某些部门和环节互不衔接,相互矛盾,推拉扯皮,甚至造成对峙和混乱局面,致使这些部门和环节运转不灵。这与“精简、统一、效能”的办事原则差距甚远。

2.1.3在处理公务上,行政机关官僚习气严重

在处理公务上,有的行政机关官僚主义严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讲,事难办。公事不公办,走后门,拉关系。在贯彻执行上级决议时,往往也是几经周折,一拖再拖;合“胃口”的就执行,不合“口味”的就拖着不办,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方面妨碍了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导致行政审批事项无所不包,效率低下。

2.2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的危害

2.2.1政府低效率将会产生政府财政危机

从效率公式,政府行政效率=政府行政产出/行政投入,我们可以看到最直观的解释。政效率低、数值小,就意味着在分子一定的情况下,分母偏大。即在维持一定行政产出的情况下,行政投入过大,而行政投入资金来源主要是税收。

2.2.2政府低效率还会导致政府信用缺失,引发政府信用危机

所谓政府信用缺失就是指政府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不能很好地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未能科学地、负责任地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自己应当承担的义务,从而导致政府信用的不断丧失、降低,逐渐失去公众的信任。

2.3效率低下的表象特征

现象,是浮在事物表面的东西,当我们要探究事物的本质的时候,就必须首先透过大量的现象,分析现象的特征,这个探究的过程就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对于我国行政管理活动中出现这些低效率的现象,我们可以从总体上概括出普遍性和持续性两个特点:

普遍性是指这些现象并不是局部的、个别的问题,而是存在于我国不同层级的政府和不同职能的部门的,其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而持续性则是指这些问题是已经存在相当长的时间,而且还是正在发生和发展的。

3.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原因

3.1根本原因

既然这些问题和现象带有普遍性和持续性的特征,那么我们就不难做出这样的判断:决定行政效率高低的根本原因不是人而是体制。也就是说,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是我国行政体制上出现的各种缺失和失范引起的。

3.2具体原因

基于上述观点可知,卓有成效的政府行政管理是我国当下正努力追求的目标。在探索的过程中,抓住了问题的根本原因,我们也就已经抓住了问题的重点和关键。

为达到高效率的目标,我们就要从根本原因出发,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可以在管理职能、管理领域、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等多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从有效地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调节矛盾、整合利益差异,顺应并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在此,我们就将具体原因划分为体制原因和非体制原因。

3.2.1体制原因

3.2.1.1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划分不科学

(1)按照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目标,到2010年我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必须大力推进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建国以来,我国以精简机构为主要内容的行政体制改革先后进行过5次,始终没能从根本上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未能从根本上触及政府的职能和效率等实质性问题。

当前,我国机构设置重叠、导致办事层级多,手续繁琐、拖拉延误。以一个地级市的办事层次为例,政府下设委、办、局,委、局下有二、三级单位。有的行业还设有中间层次。有的行业战线观念根深蒂固,如宣传战线、政法战线,战线不仅负责上传下达、情况综合,且有些战线还承担了部分干部管理职责。

(2)我国政府职能配置不科学表现为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行政职能范围过于广泛和庞杂,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本来应由市场自行调节来解决的问题,仍需要政府的包揽,而每一事项都需要财政的支撑,导致政府管理成本增加,造成了政府的“越位”; 另一方面又无暇或无法充分顾及全社会的宏观性事务,如农业、教育、科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政府又拿不出钱来解决,又造成政府的“缺位。资源配置难以合理。

3.2.1.2行政法规不健全,民主缺乏,人治严重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人治传统,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过多地强调中央集权民主法制进程极其缓慢,长期缺少严格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法规,行政监督流于形式,在国家力的行使中,必然要出现以人治代法治的现象,致使一些行政人员依法行政观念淡薄,蔑视法制,滥用权力,滋生腐败。腐败的形式之一就是有些官员利用延宕政策执行、拖延办事时间来进行敲诈勒索,所以腐败也能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低下。

在行政组织内,部分领导利用职务权利独断独行,不愿听取人民的建议,不

接受人民的监督,对于群众提出的反对意见有些领导却不予以考虑,而在民主选举中,有些人不正确对待民主,不问能力,只选举和自己关系密切的。这些有失民主的行为导致很多的行政工作不能正常运行,造成行政效率的低下。

而由于行政法规的不健全和不配套造成的行政效率低下也比比皆是。一方面,我国行政管理体系至今没有一套系统、完备的规范行政管理各个环节以及公务人员的行政法典。另一方面,虽有一些单一的法规制度,但都过于笼统、抽象,缺乏必要的实施细则,操作性不强。其三,行政管理的法规监督是有待完善的。

3.2.1.3人事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现行的人事管理制度还存在严重的缺陷,表现在选人、用人、培养人、激励人尤其是缺乏竞争机制方面。在干部选拔任用上未能有效施行选优用优,长期以来的人事激励机制不健全,奖惩不分明,造成干和不干一个样,多干和少干一个样,严重打击了公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降低了行政效率。

由于长期缺少有效的用人机制,造成行政人员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专业知识结构不科学现象较为严重,具有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人较少。各类行政人员素质正不断老化、弱化,任人为亲、论资排辈压抑了一些人的积极性与进取性,使各类人才难以合理流动。

同时,还造成机构和人员无限制的膨胀,以及事无巨细,往往无章可循,职责不清,政出多门,决定了的事情无人负责,政令不能统一,纪律松弛,当碰到责任则互相推诿,碰到权利却互相争夺,总有扯不完的皮。

3.2.1.4财政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行政成本无端耗费

我国目前的财政预算编制中存着诸多问题和弊端是造成行政成本无端浪费的重要因素。

(1)财政项目多,资金收付量大,管理责任繁重。公共财政越来越多地惠及社会发展的各层面,许多资金供给全面延伸到基层,直至城乡居民个人。面对成千上万的用户和每年大量的预算安排、财政转移支付及民生资金拨付,财政管理鞭长莫及,一些贪污腐化现象防不胜防。

(2)科学的编制标准尚未建立。首先是完整性差,从政府预算来看,还有些预算外收入游离预算之外。其次是专项资金编制较粗,编制低标准或无标准,不少是概念项目,一些不能直接支付的,还要在执行中往细里编,结果是,项目小而分散,影响了财政资金的规模效益,既浪费了时间,又影响效率的提高。

(3)对预算的监督不到位。由于财政体制的改革不到位,挪用财政资金的违纪违法问题时有发生。人大审议部门只能对预算进行总体性、一般性审查,最终流于形式上的程序性监督。一个由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和人大监督的网络尚未形成。

(4)没有建立对部门预算编制质量和项目绩效的考核机制。部门预算特别是项

目支出预算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考评、追踪问效机制,在具体编制过程中,由于项目缺乏可比性,可行性论证也不够充分,难以做到分清轻重缓急。

3.2.2非体制原因

3.2.2.1行政道德失范,党风、政风有待根本扭转

所谓行政道德失范,是指行政主体行为已经逾越了政府和社会所期望的道德规范。改革开放以来,正处在经济结构急剧变革的时期的中国,出现了各种社会问题,包括行政腐败和行政道德失范现象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若党风、政风不正,官僚主义、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循私枉法等行政腐败现象滋生蔓延,严重影响着行政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效率的提高,腐蚀着社会肌体,涣散了党心、民心,败坏了社会道德风气,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江泽民同志在第七届国际反贪大会开幕式的讲话中就曾指出:“权力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里,无论是在哪种社会制度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严重地危害着社会和人民。”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还要对之采取切实的措施加以治理。

3.2.2.2缺乏竞争压力的环境

改革开放之后,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口号作为标志,“效率”成为社会组织尤其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现在,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效率的企业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在缺乏竞争的环境下,与企业的垄断比较起来,政府的垄断度要高于任何垄断性企业。而且,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总体上是一种垄断性行为,公共服务社会化程度低,竞争力不足。

同时,政府高度垄断的行为,在排除外在竞争压力的同时,也消除了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内在动力,而行政人员也不会因为工作低效率而遭到解雇,所以他们也就没有压力去高效率地工作。

3.2.2.3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

有效的监督必须建立在监督者对被监督者信息的全面、有效掌握的基础上。然而,由于公共部门所处的垄断地位导致社会公众无法接触到其全面、真实、准确的信息,所以公众对公共部门的监督往往停留在表面而缺乏有效性。此外,相对于政府来说,众多的社会公众是分散的,社会公众要形成有效的集体行动是困难的。因此,在形成对公共管理活动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上,社会公众相对处于弱势。

3.2.2.4行政方法简单、技术手段落后

在现代的行政管理活动中,能否大幅度提高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管理活动中能否有效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当前我们的办公设备

还不够普遍,运用科学的决策技术方法不够,实际工作中现代化的信息传输技术及管理手段还未得到完全普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4.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民众对政府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集权的,大包大揽的政府已不再适合中国发展的要求。行政效率低下已经严重制约了社会系统的整体效率,成了我们前进的绊脚石。

与此同时,我们更加要看到,我们同发达国家之间依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行政效率直接关系到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能否占有重要一席之地,更关系到我国在世界上的发言权。

在强大的内外双重压力下,加强和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是一项艰巨复杂而又相当紧迫的任务。但我们必须勇敢地面对挑战,结合国情,坚持标本兼治、内外结合、多管齐下原则使我国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4.1更新观念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前提

随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种情景下,观念的更新尤为重要。

(1)要树立效率观念

把行政效率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各工作部门及公务员政绩的主要指标,在政府机关中形成人人讲效率、事事讲效率的良好风气,具体来说,就是要树立全局观念,从小生产者的私有观念,本位主义和狭隘性中解脱出来,自觉地服从大局需要,减少推诿扯皮。

(2)要树立人才观念

行政部门是政府的组成部门,又是人才聚集的机构,要切实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观,只有在选才上有了新的观念,才能把干部选得准、用得当,在所在的岗位上才能有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好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作用,工作起来才会讲效率,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3)要树立时间观念

现代的竞争实质上是时间的竞争,人们越来越强调“四维”空间,越来越感到时间就是财富。同时,行政管理活动中,有些内容本身应有很强的时效性,超越一定的时限就会失去实效,给政府造成损失,因此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必须把时间作为坐标,处处珍惜时间,事事讲求实效。

4.2强化行政体制改革是提高行政效率的根本

4.2.1合理设置政府机构,科学规范政府部门职能

(1)实现“政党、政企”分开

“政党分开”即党和行政机关及其它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的职能分开,明确各自不同的责任以及履行这些责任所需要的不同的领导体制、组织方式和工作手段,使之各司其职。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企业生产经验管理权力交换给企业。

(2)合理划分权限

要妥善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关系,改变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该下级办的事应该把决定权交给下级,使权责一致,界限分明。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充分发挥地方和基层行政组织的积极性。

(3)真正精兵简政,建立廉价政府

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必须实行精简的原则。”所谓精简,其一指机构数量要少、层次要简、机构人员要精,其二指政府职能要明确界定和优化配置。就政府组织本身而言,公务人员队伍建设、政府机构设置都要考虑成本。目前,我们还未用财政支出指标来判断政府规模。政府机构改革往往是精简政府人员规模,但是事业单位的人员和编制却相应增加了。政事分开,首先应从法律上明确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界限,避免行政成本的虚假精简。

4.2.2加强法制建设,科学约束政府权力

政府权力和职能的扩张是导致政府规模扩大的主要源泉,所以,合理界定并约束政府权力是防止政府规模无限增长的有效途径。

(1)首先加强成本监督控制,这是行政管理中浪费现象乃至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健全对行政成本的监督体制,需要改变传统的对下不对上的监督机制,建立横向的监督体系,使监察、审计等监督部门真正具有足够的权力,独立行使监督职能。

(2)其次要文明执法,杜绝长官意志和“瞎指挥”,消除目前政府机关中存在着的形形色色的不正之风,特别是买官、卖官、跑官和对有不同意见者动辄以辞退、解聘等手段进行打击报复以及官僚主义、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徇私枉法等腐败现象。

(3)最后还要强化立法,置政府行为于法律规范和监督之下。具体来说,一是依法设定政府的权力,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以减少随意性所带来的成本;二是依法运作政府行为,并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和程序运作,以降低政府运行成本;三是实现政府机构、职能、编制的法制化。国家机构审核委员会要对各级机构的数量及编制规模做出明确规定,并授权监督机关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其进行调查监

督,逐步实现政府机构、职能、编制的法制化,以防止机构反弹所增加的政府行政成本。

4.2.3健全财政预算机制,约束政府行政成本

行政成本降低必然要求通过完善财政预算体系,促使我国财政预算支出管理更加规范, 更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1)实现财政支出项目合理化、细明化。要细化到具体部门、具体单位、具体项目。加大编制部门综合预算力度,统一管理,确保综合财政预算的收入到位,从源头上杜绝随意开支的现象。预算一经确定,应保持其严肃性,坚决按预算办事,不得随意更改。与此同时,我们在进行项目的决策投资时,要和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政府行为创造的总收益形成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把每一分财政资金用到实实在在的刀刃上。

(2)制定合理的定员定额标准。以本级财政可用财力为基础,结合当地成本差异情况及部门之间业务量的差异情况确定。对于公用支出,要区分项目,进行合理的相关系数分析,不能简单地“一刀切”或一律按人均多少分档。对于一些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的或政策规定比较粗略的公用支出、少数人员支出,进行分类分档,并出台相应的标准和定额。

(3)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强化事前和事中监督,促进监督与管理的有机融合。一方面,人大的预算审查要在做深做细上下功夫,努力做到由程序性审查逐步变为实质性审查;另一方面,加强预算执行监管,建立重要财经情况报告备案制度和重大支出行为的审查批准制度,结合对预算执行的检查,落实对预算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

(4)实行绩效预算模式。制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将部门经费与绩效评估直接挂钩,把部门应达到的绩效指标与实现这一指标所需要支付的货币量联系起来,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在这种预算模式下,通过绩效评价实现了对资金的到位情况、项目的效益情况进行跟踪检查,那些无绩效或低绩效现象就凸显出来,这就为财政合理削减支出及政府机构和人员精简提供了依据,最终实现了预算资金的有效配置。

4.2.4健全人事制度,优化行政人力资源的素质和配置

我国公共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已成为困扰政府竞争力与政府效率的症结之一。人事制度的种种弊端,容易造成机构庞大,部门林立,冗官冗员多,干部老化,素质不高,思想僵化,纪律松弛,工作缺乏活力,效率低下。因此,要提高行政效率,就要优化行政人员结构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建立科学的人事治理体制。主要是制定和建立一整套适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严格的干部考核、录用、培训、奖惩、晋升和退休制度,以及按照“干部队

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要求,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的年轻干部进入国有行政机关,并鼓励他们平等竞争,激发工作热情,以提高行政效率。

(2)加强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自觉接受培训,政府部门也要建立起一套终身的教育和培训机制,不断提高行政人员的职业素质,同时,还应当有选择地借鉴公司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经验,在继续教育培训、竞争任用、激励奖惩等方面有所突破,以激活公务员的工作热情和内在潜能,提高行政效率。

(3)加大对行政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其爱国家、爱人民的良好情操,这是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服务意识的重要一环。建立和健全科学民主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机制。

4.3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关键

在现代社会,由于节奏加快,信息量激增,科学技术以日新月异的态势向前发展,行政管理如果依旧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来运行,显然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来武装行政管理,帮助提高行政效率。

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大力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特别是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建立“电子政府”,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行政效率。运用科学的现代决策方法,可以提高决策水平,更迅速、准确地选出最佳方案;实现办公信息化、自动化,可以大大提高政府运行效率;一般办公设备和其他行政活动技术设备装备的更新和改造,也对提高工作效率有积极作用。实现行政管理技术手段现代化,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高效快速发展。

4.4引入竞争机制是提高行政效率外在要求

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各种类型的竞争,以此打破长久以来的行政垄断,是振兴公共机构,防止政府规模无限增长的重大举措。具体地说:(1)是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使部分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社会化,改变过去一切社会事务由政府独家垄断的状况。(2)是在政府内部建立竞争机制,以便在市场竞争和私人承包都不可行的领域改进政府服务质量,提高政府效率。例如:实施分权化管理,推行竞争性人事制度,实行政务公开,推动公民参与管理以及舆论监督等等。

4.5加强与民互动,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催化剂

活力、效率、积极性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所追求的目标。积极性指的是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提高行政效率的极为重要

的问题。我们要在精简机构、下放权力、转变职能和行政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健全民主制度,保证各级行政管理人员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依法做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大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共同为实现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一一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总任务而奋斗。

尤其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完善群众监督机制,扩大公众知情权,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活动的透明度,发挥舆论压力,这样才能让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才能感受到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与工作的压力,才能变自发为自觉,积极主动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刘华富.行政经济学——政府行政的经济分析[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

2周志忍.行政效率的三个发展趋势[J].公共行政,2000,(3):48.

3章原.重塑政府[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8:53.

4夏书章.行政效率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戴大祝.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6张玲.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行政伦理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5).

7汪向东.行政效率低下的成因和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J].人文杂志,2002,(2).

8栾凤廷,尹鸿雁1新公共管理及其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J]1行政论坛. 2003. (5):20.

9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10孙柏瑛.公共行政的新思维.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

11 齐明山.公共行政的熵值效应——管理效率递减规律初探[J].行政学院学报1999(3):11-14

12焦建国.控制财政支出,降低行政成本[J].宏观经济管理,2003,(2):30. 13黄安心.略论行政成本问题[J].经济师,2003,(9):244.

14谭和义1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J]1湖北社会科学,2002

(9):67

15陈工.政府预算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6任晓.中国行政改革:目标与趋势.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

致谢

当我写完这篇论文的时候,感慨良多!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

指导老师冯奕强老师,此篇论文正是在冯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才能得以完成,感谢冯老师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抽身对我进行指导,并多次对此篇论文提出修改意见,使之得以进一步完善。

在此,我还要感谢各学科所有的授业恩师以及所有教导过和帮助过我的老师们,感谢你们对学生的悉心教导和关怀。

最后,感谢所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正是有了各位的帮助,才有了我大学四年的成长!

我国政府行政效率的简要分析

摘 要

在经济逐步走向全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形势下,我国正积极投身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之中。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必须是高效率、高速度的建设,为这种现代化建设的行政管理部门也必须是高效率的。本文通过对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意义加以论述,以图唤起各级行政机关对提高行政效率紧迫性的认识;通过对影响行政效率因素的,查找目前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成因;在分析的基础上联系我国行政管理的现状,对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途径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行政效率、行政成本、行政体制、财政预算、行政机构、政府职能

Enhances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speeds up the

modernization step of our country

【Abstract】Moves towards the globalization gradually in the economy, under the market competition day by day intense situation. Our country joins in positively into in during the socialism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socialism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must be the high efficiency, the high velocity construction, for this kind of modernization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also must be the high efficiency.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enhances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o elaborate, arouses all levels of administrative organ by the chart to enhance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pressing understanding; Through to affects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factor, search at present our country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low origin; relates our country administration in the analysis founda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to enhanced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the essential way to carry on initially searched.

【Key words】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the administrative cost, administrative system,administrative machinery, the government function

前 言

管理就是要以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福利,行政管理活动更是如此。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衡量行政管理活动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检验行政管理现代化、科学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任何管理活动都必须高度重视效率问题。同时,提高行政效率也是加快国家建设步伐,减轻人民负担,迅速实现国家富裕、强盛的重要条件。因此,行政机关在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实现行政目标时,力求以最小的消耗、最快的速度,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1.行政效率概述

1.1行政效率的基本概念

效率(efficiency)一词在英文中一般理解为“投入产出的比例关系”,一般也称为机械效率或技术效率。而所谓行政效率,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所取得的工作成果、社会效益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比率。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政府能力的集中表现,也是判定政府工作状况的综合指标。

1.2制约行政效率的三大要素

1.2.1经济要素——行政成本

行政成本是用于行政活动的成本,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政权获取并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消耗的行政资源。从其内容上看,它大致包括三个部分,行政设施成本、行政制度成本和行政人员成本。

一切对效率的追求,都应当遵循经济原则。那就是少花钱,多办事,在追求尽可能大的效益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从这个原则上讲,提高行政效率的主要途径自然是降低行政成本。

1.2.2时间要素——行政速度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句格言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是耳熟能详的,它同时也揭示了提高效率的一个重要决定方面,那就是速度。

但就行政效率而言,速度并非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速度。它所带来的提前不一定有积极意义,而延误则必有消极影响,这种合理的速度标准是指行政服务对象希望的“快”和可以接受的“慢”之间的结合。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越高,

组织越严密对时限的意义就越重要。

1.2.3.效益要素——行政行为的正确度

行政行为正确度是评价行政效率的基础,也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途径。行政行为的正确度由三个基本评定要素构成:合法性、合理性、满意度。

首先,我们要看行政活动的总方向和性质,即是否符合人民利益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其次,再看各项行政决策的质量,即是否符合科学规律和现实条件;很显然,只有当一项行政活动都符合了上诉的要求,我们才能够说,这项行政活动是正确的。

三个要素既是互相制约,又是互相促进的。对于当前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现实情况,无论采取何种措施,只有平衡好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努力压缩办事时间,同时提高行政行为的正确度,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才能使行政效率实现其真正的社会价值。

1.3提高行政效率的现实意义

行政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是检验行政改革成果的重要尺度,其作用的效果更是有效地保证了政治和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因此,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3.1提高行政效率是加速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包括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等领域的协调发展,而且包括国家行政管理的科学化与现代化。行政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各行各业管理活动的,制约着社会管理系统的整体效率,也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1.3.2提高行政效率是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迫切需要

当代政府权威的建立,最主要的是树立政府在公民和社会中的良好形象。高效的政府会赢得人民和社会的好评和极力拥护,有助于实现政府与社会和公民的良性互动,推动整个社会和谐发展和全方位的进步;同时有助于降低政策的执行成本,对政府目标的实施和推进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3提高行政效率是迎接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迫切需要

世界新技术革命使当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形势的异常迅猛,并导致全球化的经济竞争,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与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效率意味着能否把握住机遇,能否快速适应环境变化,能否实现信息的相互沟通和快速协调。我国如不抓住机遇,加快科技发展,提高管理水平以提高效率,就势必会在这种节奏快,竞争强的经

济发展中失败。

1.3.4提高行政效率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保证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它可以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保障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更快地提高。提高行政效率也是为实现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题中要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才能真正的做好人民的公仆。因此,没有高效率的行政管理,就不能很好地体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总之,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和支出是大势所趋,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代前进与发展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

2.我国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的现状分析

2.1行政效率低下的表现

政府是社会发展的必要保障,政府存在的必要性是无疑的。但同时我们必须要了解的是,政府具有内在的低效率倾向,其干预行为的结果不是十全十美的,它的副作用主要是产生浪费和无效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政府失灵”的情况。

当今,政府低效率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实践上看,我国行政管理的效率还是不尽人意的,其低效率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经费上,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缺乏成本概念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政府管理成本较高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行政机关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成本意识淡薄,缺乏经济理性,缺乏效益观念,缺少公共财政的理念,办什么事只管结果,不计办事成本,不讲究投入产出比例,总认为经费越多越好。

而以GDP为主要考核指标的机制,则导致一些地方政府不可遏制的投资冲动。为了获得骄人的政绩,千方百计地加速经济增长,推动投资。当前低行政效率下GDP的“注水”导致的GDP虚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健康、稳健发展的瓶颈。

2.1.2人力上,行政规模庞杂,人浮于事

机构设置是使行政权力得以运行的组织保证,也是综合地影响到行政效率的成本、时间、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机构庞大,副职多,闲职多,人浮于事,结果只好成天忙于请示报告,批转文件,无所事事;同时,由于机构臃肿,部门林立,层次多,往往因某些部门和环节互不衔接,相互矛盾,推拉扯皮,甚至造成对峙和混乱局面,致使这些部门和环节运转不灵。这与“精简、统一、效能”的办事原则差距甚远。

2.1.3在处理公务上,行政机关官僚习气严重

在处理公务上,有的行政机关官僚主义严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讲,事难办。公事不公办,走后门,拉关系。在贯彻执行上级决议时,往往也是几经周折,一拖再拖;合“胃口”的就执行,不合“口味”的就拖着不办,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方面妨碍了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导致行政审批事项无所不包,效率低下。

2.2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的危害

2.2.1政府低效率将会产生政府财政危机

从效率公式,政府行政效率=政府行政产出/行政投入,我们可以看到最直观的解释。政效率低、数值小,就意味着在分子一定的情况下,分母偏大。即在维持一定行政产出的情况下,行政投入过大,而行政投入资金来源主要是税收。

2.2.2政府低效率还会导致政府信用缺失,引发政府信用危机

所谓政府信用缺失就是指政府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不能很好地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未能科学地、负责任地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自己应当承担的义务,从而导致政府信用的不断丧失、降低,逐渐失去公众的信任。

2.3效率低下的表象特征

现象,是浮在事物表面的东西,当我们要探究事物的本质的时候,就必须首先透过大量的现象,分析现象的特征,这个探究的过程就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对于我国行政管理活动中出现这些低效率的现象,我们可以从总体上概括出普遍性和持续性两个特点:

普遍性是指这些现象并不是局部的、个别的问题,而是存在于我国不同层级的政府和不同职能的部门的,其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而持续性则是指这些问题是已经存在相当长的时间,而且还是正在发生和发展的。

3.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原因

3.1根本原因

既然这些问题和现象带有普遍性和持续性的特征,那么我们就不难做出这样的判断:决定行政效率高低的根本原因不是人而是体制。也就是说,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是我国行政体制上出现的各种缺失和失范引起的。

3.2具体原因

基于上述观点可知,卓有成效的政府行政管理是我国当下正努力追求的目标。在探索的过程中,抓住了问题的根本原因,我们也就已经抓住了问题的重点和关键。

为达到高效率的目标,我们就要从根本原因出发,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可以在管理职能、管理领域、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等多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从有效地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调节矛盾、整合利益差异,顺应并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在此,我们就将具体原因划分为体制原因和非体制原因。

3.2.1体制原因

3.2.1.1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划分不科学

(1)按照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目标,到2010年我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必须大力推进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建国以来,我国以精简机构为主要内容的行政体制改革先后进行过5次,始终没能从根本上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未能从根本上触及政府的职能和效率等实质性问题。

当前,我国机构设置重叠、导致办事层级多,手续繁琐、拖拉延误。以一个地级市的办事层次为例,政府下设委、办、局,委、局下有二、三级单位。有的行业还设有中间层次。有的行业战线观念根深蒂固,如宣传战线、政法战线,战线不仅负责上传下达、情况综合,且有些战线还承担了部分干部管理职责。

(2)我国政府职能配置不科学表现为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行政职能范围过于广泛和庞杂,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本来应由市场自行调节来解决的问题,仍需要政府的包揽,而每一事项都需要财政的支撑,导致政府管理成本增加,造成了政府的“越位”; 另一方面又无暇或无法充分顾及全社会的宏观性事务,如农业、教育、科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政府又拿不出钱来解决,又造成政府的“缺位。资源配置难以合理。

3.2.1.2行政法规不健全,民主缺乏,人治严重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人治传统,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过多地强调中央集权民主法制进程极其缓慢,长期缺少严格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法规,行政监督流于形式,在国家力的行使中,必然要出现以人治代法治的现象,致使一些行政人员依法行政观念淡薄,蔑视法制,滥用权力,滋生腐败。腐败的形式之一就是有些官员利用延宕政策执行、拖延办事时间来进行敲诈勒索,所以腐败也能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低下。

在行政组织内,部分领导利用职务权利独断独行,不愿听取人民的建议,不

接受人民的监督,对于群众提出的反对意见有些领导却不予以考虑,而在民主选举中,有些人不正确对待民主,不问能力,只选举和自己关系密切的。这些有失民主的行为导致很多的行政工作不能正常运行,造成行政效率的低下。

而由于行政法规的不健全和不配套造成的行政效率低下也比比皆是。一方面,我国行政管理体系至今没有一套系统、完备的规范行政管理各个环节以及公务人员的行政法典。另一方面,虽有一些单一的法规制度,但都过于笼统、抽象,缺乏必要的实施细则,操作性不强。其三,行政管理的法规监督是有待完善的。

3.2.1.3人事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现行的人事管理制度还存在严重的缺陷,表现在选人、用人、培养人、激励人尤其是缺乏竞争机制方面。在干部选拔任用上未能有效施行选优用优,长期以来的人事激励机制不健全,奖惩不分明,造成干和不干一个样,多干和少干一个样,严重打击了公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降低了行政效率。

由于长期缺少有效的用人机制,造成行政人员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专业知识结构不科学现象较为严重,具有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人较少。各类行政人员素质正不断老化、弱化,任人为亲、论资排辈压抑了一些人的积极性与进取性,使各类人才难以合理流动。

同时,还造成机构和人员无限制的膨胀,以及事无巨细,往往无章可循,职责不清,政出多门,决定了的事情无人负责,政令不能统一,纪律松弛,当碰到责任则互相推诿,碰到权利却互相争夺,总有扯不完的皮。

3.2.1.4财政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行政成本无端耗费

我国目前的财政预算编制中存着诸多问题和弊端是造成行政成本无端浪费的重要因素。

(1)财政项目多,资金收付量大,管理责任繁重。公共财政越来越多地惠及社会发展的各层面,许多资金供给全面延伸到基层,直至城乡居民个人。面对成千上万的用户和每年大量的预算安排、财政转移支付及民生资金拨付,财政管理鞭长莫及,一些贪污腐化现象防不胜防。

(2)科学的编制标准尚未建立。首先是完整性差,从政府预算来看,还有些预算外收入游离预算之外。其次是专项资金编制较粗,编制低标准或无标准,不少是概念项目,一些不能直接支付的,还要在执行中往细里编,结果是,项目小而分散,影响了财政资金的规模效益,既浪费了时间,又影响效率的提高。

(3)对预算的监督不到位。由于财政体制的改革不到位,挪用财政资金的违纪违法问题时有发生。人大审议部门只能对预算进行总体性、一般性审查,最终流于形式上的程序性监督。一个由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和人大监督的网络尚未形成。

(4)没有建立对部门预算编制质量和项目绩效的考核机制。部门预算特别是项

目支出预算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考评、追踪问效机制,在具体编制过程中,由于项目缺乏可比性,可行性论证也不够充分,难以做到分清轻重缓急。

3.2.2非体制原因

3.2.2.1行政道德失范,党风、政风有待根本扭转

所谓行政道德失范,是指行政主体行为已经逾越了政府和社会所期望的道德规范。改革开放以来,正处在经济结构急剧变革的时期的中国,出现了各种社会问题,包括行政腐败和行政道德失范现象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若党风、政风不正,官僚主义、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循私枉法等行政腐败现象滋生蔓延,严重影响着行政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效率的提高,腐蚀着社会肌体,涣散了党心、民心,败坏了社会道德风气,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江泽民同志在第七届国际反贪大会开幕式的讲话中就曾指出:“权力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里,无论是在哪种社会制度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严重地危害着社会和人民。”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还要对之采取切实的措施加以治理。

3.2.2.2缺乏竞争压力的环境

改革开放之后,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口号作为标志,“效率”成为社会组织尤其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现在,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效率的企业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在缺乏竞争的环境下,与企业的垄断比较起来,政府的垄断度要高于任何垄断性企业。而且,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总体上是一种垄断性行为,公共服务社会化程度低,竞争力不足。

同时,政府高度垄断的行为,在排除外在竞争压力的同时,也消除了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内在动力,而行政人员也不会因为工作低效率而遭到解雇,所以他们也就没有压力去高效率地工作。

3.2.2.3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

有效的监督必须建立在监督者对被监督者信息的全面、有效掌握的基础上。然而,由于公共部门所处的垄断地位导致社会公众无法接触到其全面、真实、准确的信息,所以公众对公共部门的监督往往停留在表面而缺乏有效性。此外,相对于政府来说,众多的社会公众是分散的,社会公众要形成有效的集体行动是困难的。因此,在形成对公共管理活动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上,社会公众相对处于弱势。

3.2.2.4行政方法简单、技术手段落后

在现代的行政管理活动中,能否大幅度提高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管理活动中能否有效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当前我们的办公设备

还不够普遍,运用科学的决策技术方法不够,实际工作中现代化的信息传输技术及管理手段还未得到完全普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4.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民众对政府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集权的,大包大揽的政府已不再适合中国发展的要求。行政效率低下已经严重制约了社会系统的整体效率,成了我们前进的绊脚石。

与此同时,我们更加要看到,我们同发达国家之间依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行政效率直接关系到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能否占有重要一席之地,更关系到我国在世界上的发言权。

在强大的内外双重压力下,加强和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是一项艰巨复杂而又相当紧迫的任务。但我们必须勇敢地面对挑战,结合国情,坚持标本兼治、内外结合、多管齐下原则使我国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4.1更新观念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前提

随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种情景下,观念的更新尤为重要。

(1)要树立效率观念

把行政效率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各工作部门及公务员政绩的主要指标,在政府机关中形成人人讲效率、事事讲效率的良好风气,具体来说,就是要树立全局观念,从小生产者的私有观念,本位主义和狭隘性中解脱出来,自觉地服从大局需要,减少推诿扯皮。

(2)要树立人才观念

行政部门是政府的组成部门,又是人才聚集的机构,要切实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观,只有在选才上有了新的观念,才能把干部选得准、用得当,在所在的岗位上才能有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好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作用,工作起来才会讲效率,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3)要树立时间观念

现代的竞争实质上是时间的竞争,人们越来越强调“四维”空间,越来越感到时间就是财富。同时,行政管理活动中,有些内容本身应有很强的时效性,超越一定的时限就会失去实效,给政府造成损失,因此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必须把时间作为坐标,处处珍惜时间,事事讲求实效。

4.2强化行政体制改革是提高行政效率的根本

4.2.1合理设置政府机构,科学规范政府部门职能

(1)实现“政党、政企”分开

“政党分开”即党和行政机关及其它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的职能分开,明确各自不同的责任以及履行这些责任所需要的不同的领导体制、组织方式和工作手段,使之各司其职。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企业生产经验管理权力交换给企业。

(2)合理划分权限

要妥善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关系,改变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该下级办的事应该把决定权交给下级,使权责一致,界限分明。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充分发挥地方和基层行政组织的积极性。

(3)真正精兵简政,建立廉价政府

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必须实行精简的原则。”所谓精简,其一指机构数量要少、层次要简、机构人员要精,其二指政府职能要明确界定和优化配置。就政府组织本身而言,公务人员队伍建设、政府机构设置都要考虑成本。目前,我们还未用财政支出指标来判断政府规模。政府机构改革往往是精简政府人员规模,但是事业单位的人员和编制却相应增加了。政事分开,首先应从法律上明确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界限,避免行政成本的虚假精简。

4.2.2加强法制建设,科学约束政府权力

政府权力和职能的扩张是导致政府规模扩大的主要源泉,所以,合理界定并约束政府权力是防止政府规模无限增长的有效途径。

(1)首先加强成本监督控制,这是行政管理中浪费现象乃至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健全对行政成本的监督体制,需要改变传统的对下不对上的监督机制,建立横向的监督体系,使监察、审计等监督部门真正具有足够的权力,独立行使监督职能。

(2)其次要文明执法,杜绝长官意志和“瞎指挥”,消除目前政府机关中存在着的形形色色的不正之风,特别是买官、卖官、跑官和对有不同意见者动辄以辞退、解聘等手段进行打击报复以及官僚主义、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徇私枉法等腐败现象。

(3)最后还要强化立法,置政府行为于法律规范和监督之下。具体来说,一是依法设定政府的权力,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以减少随意性所带来的成本;二是依法运作政府行为,并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和程序运作,以降低政府运行成本;三是实现政府机构、职能、编制的法制化。国家机构审核委员会要对各级机构的数量及编制规模做出明确规定,并授权监督机关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其进行调查监

督,逐步实现政府机构、职能、编制的法制化,以防止机构反弹所增加的政府行政成本。

4.2.3健全财政预算机制,约束政府行政成本

行政成本降低必然要求通过完善财政预算体系,促使我国财政预算支出管理更加规范, 更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1)实现财政支出项目合理化、细明化。要细化到具体部门、具体单位、具体项目。加大编制部门综合预算力度,统一管理,确保综合财政预算的收入到位,从源头上杜绝随意开支的现象。预算一经确定,应保持其严肃性,坚决按预算办事,不得随意更改。与此同时,我们在进行项目的决策投资时,要和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政府行为创造的总收益形成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把每一分财政资金用到实实在在的刀刃上。

(2)制定合理的定员定额标准。以本级财政可用财力为基础,结合当地成本差异情况及部门之间业务量的差异情况确定。对于公用支出,要区分项目,进行合理的相关系数分析,不能简单地“一刀切”或一律按人均多少分档。对于一些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的或政策规定比较粗略的公用支出、少数人员支出,进行分类分档,并出台相应的标准和定额。

(3)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强化事前和事中监督,促进监督与管理的有机融合。一方面,人大的预算审查要在做深做细上下功夫,努力做到由程序性审查逐步变为实质性审查;另一方面,加强预算执行监管,建立重要财经情况报告备案制度和重大支出行为的审查批准制度,结合对预算执行的检查,落实对预算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

(4)实行绩效预算模式。制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将部门经费与绩效评估直接挂钩,把部门应达到的绩效指标与实现这一指标所需要支付的货币量联系起来,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在这种预算模式下,通过绩效评价实现了对资金的到位情况、项目的效益情况进行跟踪检查,那些无绩效或低绩效现象就凸显出来,这就为财政合理削减支出及政府机构和人员精简提供了依据,最终实现了预算资金的有效配置。

4.2.4健全人事制度,优化行政人力资源的素质和配置

我国公共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已成为困扰政府竞争力与政府效率的症结之一。人事制度的种种弊端,容易造成机构庞大,部门林立,冗官冗员多,干部老化,素质不高,思想僵化,纪律松弛,工作缺乏活力,效率低下。因此,要提高行政效率,就要优化行政人员结构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建立科学的人事治理体制。主要是制定和建立一整套适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严格的干部考核、录用、培训、奖惩、晋升和退休制度,以及按照“干部队

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要求,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的年轻干部进入国有行政机关,并鼓励他们平等竞争,激发工作热情,以提高行政效率。

(2)加强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自觉接受培训,政府部门也要建立起一套终身的教育和培训机制,不断提高行政人员的职业素质,同时,还应当有选择地借鉴公司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经验,在继续教育培训、竞争任用、激励奖惩等方面有所突破,以激活公务员的工作热情和内在潜能,提高行政效率。

(3)加大对行政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其爱国家、爱人民的良好情操,这是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服务意识的重要一环。建立和健全科学民主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机制。

4.3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关键

在现代社会,由于节奏加快,信息量激增,科学技术以日新月异的态势向前发展,行政管理如果依旧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来运行,显然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来武装行政管理,帮助提高行政效率。

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大力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特别是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建立“电子政府”,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行政效率。运用科学的现代决策方法,可以提高决策水平,更迅速、准确地选出最佳方案;实现办公信息化、自动化,可以大大提高政府运行效率;一般办公设备和其他行政活动技术设备装备的更新和改造,也对提高工作效率有积极作用。实现行政管理技术手段现代化,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高效快速发展。

4.4引入竞争机制是提高行政效率外在要求

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各种类型的竞争,以此打破长久以来的行政垄断,是振兴公共机构,防止政府规模无限增长的重大举措。具体地说:(1)是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使部分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社会化,改变过去一切社会事务由政府独家垄断的状况。(2)是在政府内部建立竞争机制,以便在市场竞争和私人承包都不可行的领域改进政府服务质量,提高政府效率。例如:实施分权化管理,推行竞争性人事制度,实行政务公开,推动公民参与管理以及舆论监督等等。

4.5加强与民互动,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催化剂

活力、效率、积极性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所追求的目标。积极性指的是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提高行政效率的极为重要

的问题。我们要在精简机构、下放权力、转变职能和行政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健全民主制度,保证各级行政管理人员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依法做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大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共同为实现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一一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总任务而奋斗。

尤其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完善群众监督机制,扩大公众知情权,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活动的透明度,发挥舆论压力,这样才能让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才能感受到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与工作的压力,才能变自发为自觉,积极主动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刘华富.行政经济学——政府行政的经济分析[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

2周志忍.行政效率的三个发展趋势[J].公共行政,2000,(3):48.

3章原.重塑政府[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8:53.

4夏书章.行政效率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戴大祝.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6张玲.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行政伦理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5).

7汪向东.行政效率低下的成因和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J].人文杂志,2002,(2).

8栾凤廷,尹鸿雁1新公共管理及其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J]1行政论坛. 2003. (5):20.

9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10孙柏瑛.公共行政的新思维.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

11 齐明山.公共行政的熵值效应——管理效率递减规律初探[J].行政学院学报1999(3):11-14

12焦建国.控制财政支出,降低行政成本[J].宏观经济管理,2003,(2):30. 13黄安心.略论行政成本问题[J].经济师,2003,(9):244.

14谭和义1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J]1湖北社会科学,2002

(9):67

15陈工.政府预算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6任晓.中国行政改革:目标与趋势.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

致谢

当我写完这篇论文的时候,感慨良多!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

指导老师冯奕强老师,此篇论文正是在冯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才能得以完成,感谢冯老师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抽身对我进行指导,并多次对此篇论文提出修改意见,使之得以进一步完善。

在此,我还要感谢各学科所有的授业恩师以及所有教导过和帮助过我的老师们,感谢你们对学生的悉心教导和关怀。

最后,感谢所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正是有了各位的帮助,才有了我大学四年的成长!


相关文章

  • 金太军_公共行政管理学新编简要笔记
  • 行政学 导论 一.行政的概念 西方 1. 狭义行政说:行政是指除国家立法.司法机构以外的政府部门的政务活动.魏劳毕.三权分立.优.缺 2. 中义行政说:行政是指一种与政治相分离的.实现国家目的的执行活动.古诺德.意义.缺点 3. 广义行政说 ...查看


  • 浅论行政强制措施
  • 浅论行政强制执行 前言 行政强制执行实行政权行使的最后阶段,也是行政权得以体现权威的保障,没有行政强制执行制度,行政决定最终将是一句空话.当代法治社会中,为保障国家政权的有效统治,维护正常的行政管理秩序,不同法系的国家对于行政强制执行采取了 ...查看


  • [公共行政学]第一章讲义(张国庆第三版)
  • <公共行政学>讲义 第一章 绪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公共行政学概述 第二节 公共行政学的演进 第三节 国家公共行政管理体制 第一节 公共行政学概述  公共行政学的涵义  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目的  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 ...查看


  • 公共管理学小抄
  • 公共管理学小抄 作者:jullin 2010-09-04 16:26 星期六 晴 公共管理学 1.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2.公共管理学是在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经济学.政 ...查看


  • _新公共管理_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 2004年6月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June.2004 第2卷第2期 JournalofInnerMongoliaFinanceandEconomicsCollege Vol.2No.2 "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 ...查看


  • 论我国行政复议调解制度的目标定位
  • [摘要]2007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正式确立了行政复议调解制度.行政复议调解制度应有六大目标选择:平等参与.意思自治.合意抉择. 法律 规范.提高效率.减缓冲突.根据湖北.天津等九地的实践调研情况, ...查看


  • 同等学力人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复习
  • 全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复习提纲(第3版) 公共基础部分: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 绪论 1.公共管理的含义:P15 公共管理---- 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并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 ...查看


  • 我国行政程序法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 我国行政程序法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陈启超 内容提要 行政程序法治是依法行政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我国行政程序法治中存在着:顽固的传统观念严重影响.制约着我国行政程序法治的健康发展:行政程序立法问题颇多,至今尚没有统一的行政程序立法:司法审查范围 ...查看


  • 北大经济法硕士试题
  • 1 北京大学经济法专业 北京大学经济法专业 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2003─2005) (2003─2005) 2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2003 年经济法专业试题 年经济法专业试题 1.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及其研究价值.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