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活动记录(七年级语文[童趣])

教科研活动记录(七年级语文《童趣》)

[活动主题]:加强预习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活动时间]:2014年5月14日

[地点]:多媒体教室

[学科]:语文

[年级]:七年级(1)班

[课题]:童趣

[主持人]:钟长江

[记录]:周新立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小黑板

[精彩片段记述]:

1、蚊群声响的情境描述。

2、关于癞蛤蟆的形象的描述。

[讨论交流问题]:

1、用自己的话描述“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个“宠然大物”的经过。

[建议和意见]:教师的角色尽量别让学生分担。

[失误或问题反馈]:1、重难点突破方面有待改进。

2、 对学困生的关注有待提高。

《童趣》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及作用

《童趣》是人教社义教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也是七年级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作者对于人生的体验和思考。本文生动地描述了作者童年的几件趣事,表达作者童年生活的无限乐趣。文章充满奇思妙想,意趣盎然,对刚步入中学的稚气未脱的孩子来说,阅读此文能较好地引起他们的共鸣,获得对人生有益的体验和启示。

、三维教学目标

新课标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语文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取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新课标主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学法指导,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 依照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具体学情,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 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2)学习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领悟作者用心观察事物、发挥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验生活,爱惜生命,感悟生活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诵读方法,理解并积累文言字词。

难点:感悟物外之趣。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1:创设情景法。

新课程重视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强调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去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从学生熟悉的游戏自然地导入课题,拉近学习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激发出学习的兴趣和思维的火花,也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教法2:导读法。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主导者。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品味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情趣,体现教师在教学的主导作用。

学法1:诵读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学本文时引导学生在反复默读,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感悟语文内容。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矫正自己在朗读上如语气,节奏,速度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学法2:合作探究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不我待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常识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对世界,他们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小时候,我们都玩过“过家家”游戏,几个小朋友在一起,有的当爸爸,有的当妈妈,有的当孩子。有句儿歌唱道(教师唱) :“小板凳啊摆一排,小朋友们坐上来啊坐上来。我当司机把车开啊,我当司机把车开。轰隆隆隆,轰隆隆隆,轰隆隆隆,呜一一。”看,小板凳排起来就成了火车了。多有趣!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中的趣事,可能会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或许还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2、幻灯片显示课题。

3、简介作品、作者:(学生交流收集到有关作者的信息。由此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文体导学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帮助我们了解历史,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

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用心领悟,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二)、诵读感知,疏通文意

1、朗读指导,初步感知

①、教师范读课文。并指导和点拨朗读方法:

A 、读准字音;B 、读清句子和停顿;C 、读出语气和感情。 ②、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给加点字的注音(幻灯片显示)。

③、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幻灯片显示)。 例: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讨论合作,解释词义(幻灯片显示)。例:

(1)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慢慢地 )

(2)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用鞭子抽打 )

(3)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3、讨论合作,翻译语句(幻灯片显示)。

例: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译: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我]为此高兴得[不断地]叫好。)

(以上为第一课时内容。)

4、依据提纲,创新复述

教师对学生的复述给予赏识和激励性评价。

5、点面结合,背诵课文

(三) 、赏读感悟,合作探究

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探究文章内容和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1、同学们,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 本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2、请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

明确:(1)把“夏蚊成雷”比作“群鹤舞于空中”。

(2)把草丛、虫蚁、土砾比作森林、野兽、丘壑。

(3)观“二虫斗草间”,惩治癞蛤蟆。

3、这篇课文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明确:由总到分。

4、你认为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明确: 是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

(四) 、体验反思 ,拓展延伸

1、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 试展示一下自己的创造力。

(鼓励同学们敞开述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中心畅谈体会,做好评价。)

2、讨论: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提示: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3、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提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富于联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识美。

4、“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处死?

参考答案: A .珍惜生命。 B .处置有度。 C .不忍心。

(以上4题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回答,教师要给予鼓励。)

(五) 结语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童年时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天真烂漫的情趣,以及身处尘世时那种超然物外的闲情,认识到了童心的纯真,童趣的美妙。同学们,让我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永远保持一颗童心,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六) 、布置作业 (幻灯片显示)。

第一课时

1、背诵课文。

2、完成“研讨和练习”第二题。

3、写一个复述课文内容的提纲。

第二课时

以“童年记趣”为内容,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四、说板书设计

本文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方式给蚊子等自然景物赋予新的形象,从而获得物外之趣。主板书按这个思路设计,更直观指导学生整体感悟课文。

童 趣

沈 复

观蚊——(联想) ——鹤舞

物外之趣 (分) 草虫土砾——(想象) ——山林野兽 (总)

鞭打蛤蟆

《童趣》教学反思

清代文学家沈复的《闲情记趣》,是一篇带有抒情性的回忆录和记叙性的散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细腻的刻画,记述了作者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充满童真童心的童趣图,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稚气烂漫的情趣。主要体现在:

一、 忆写童趣,一线串珠。

这是一篇叙述童年趣事的美文,其核心就是凸现那令人没齿难忘的童真童趣,为此,文章以儿童眼中看世界所得“童趣”为主线,按照“总—分”结构组织全文,紧扣一个“趣”字来写。先总写童年时常有超乎尘

世之外的乐趣,其中“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为下文作张本。然后分说三件趣事:第一件趣事是观蚊如鹤之趣,视飞蚊为“群鹤舞空”,于蚊帐中玩蚊子,“我”感到极其愉快;第二件趣事是神游山林之趣,视小草为林木,虫蚊为走兽,土砾为丘壑,“我”神游其间,怡然自得;第三件趣事是观二虫相斗,视为“庞然大物”的蛤蟆吃掉了二虫,“我”生气,鞭而驱之。至此,几个分散的小故事就连缀成一个整体,取得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二、 观察细微,凸现童真。

童年趣事,均是琐事,但在孩子的眼中却是难忘的“大事”。文章在安排好线索的同时,以儿时观察事物的独特角度,精选了充满童趣的典型材料,生动细致地加以刻画。这样,整篇文章童趣横生,每个故事引人入胜,每个细节生动传神,字里行间凸现童真。请看一些典型例子:“冲烟飞鸣”中的“冲”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状;“定目细视”中的“定”,“观之正浓”中的“浓”凸观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特有情状和心态;“夏蚊成雷”,众人避之尚恐不及,年少的“我”却“拟作群鹤舞空”,观得津津有味,瞧得浮想联翩;“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足见其观察时间多长,兴致多浓;蛤蟆“拔山倒树而来”,初读似乎感到有违事理,细品则深感用语之妙,作者重在神似描写,且符合儿童的感知心理特征和“蹲其身”平视的错觉,生动而真实。

三、想像丰富,童心可爱。

鲁迅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这表明儿童的想像具有特殊的夸大性,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情节,从而产生丰富奇异的想像。本文正是通过大胆的想像,进行高度的夸张来极力张扬童趣。兼用夸张和比喻的“夏蚊成雷”,找到了蚊群嗡嗡与闷雷之间的声似,以鹤喻蚊,找准了二者体形的形似,“心之所向”,眼前果然就出现了群鹤飞舞的景观,进而创造性地“作青云白鹤观”;我蹲在草间,观二虫争斗,兴致正浓时,竟把癞蛤蟆的“偷袭”,说成是“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由实生虚,“虚”得鲜活生动神奇;把丛草当作森林,虫蚁视为野兽,土砾比作丘谷,同样是“我”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的产物,而这些联想和想象,又是以一颗天真的童心(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作为出发点的,因而显得形象逼真,情趣盎然,更使文章洋溢着新奇烂漫的童趣。

[议课记录]:

王敬杰:三分钟演讲以一、二人为宜,字词的预习用各种黑板展示,内容较单一,学生充当了教师的角色。

隋东华:字词处理方法较多,效果不得而知,小黑板的运用率高,听写效果较好,教师的角色尽量别让学生分担。小黑板给学生展示舞台,本课重难点突破方面有待改进,部分常用虚实词强调不到位。 王海洋:字词处理中小组长出现失误,生师均未纠正,本课教学重难点不突出,有些常见的语法、重点句要指导到位,课堂活跃,花样繁多。

王丽平:小黑板的展示效果好,由学生主持的效果好,展示过程中的有些失误,纠正不到,有些知识教师应即时指导。授课内容过多,未能突破重点。

马文清:正音方面有的音教师未及时提示。

李春艳:从当堂抽查情况来看,有待加强对学困生的指导。

周新立:通过检查字词,正确率为75%,学生对字词掌握较好,对学困生没有起到关注。

[生成性成果]:

1、教学中要始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小黑板的展示效果好,利用率高。

3、整节课由学生主持,且效果较好。

4、古汉语教学要重点占拨关键性的语法句式,且能当堂巩固。

[全过程评估]:本节课是学习三所名校的一节尝试课,在让学生主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且效果良好。

[改进意见]:今后在教学研究活动中要关注学困生这个老大难问题

教科研活动记录(七年级语文《童趣》)

万宝镇中学

2014

教科研活动记录(七年级语文《童趣》)

[活动主题]:加强预习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活动时间]:2014年5月14日

[地点]:多媒体教室

[学科]:语文

[年级]:七年级(1)班

[课题]:童趣

[主持人]:钟长江

[记录]:周新立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小黑板

[精彩片段记述]:

1、蚊群声响的情境描述。

2、关于癞蛤蟆的形象的描述。

[讨论交流问题]:

1、用自己的话描述“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个“宠然大物”的经过。

[建议和意见]:教师的角色尽量别让学生分担。

[失误或问题反馈]:1、重难点突破方面有待改进。

2、 对学困生的关注有待提高。

《童趣》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及作用

《童趣》是人教社义教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也是七年级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作者对于人生的体验和思考。本文生动地描述了作者童年的几件趣事,表达作者童年生活的无限乐趣。文章充满奇思妙想,意趣盎然,对刚步入中学的稚气未脱的孩子来说,阅读此文能较好地引起他们的共鸣,获得对人生有益的体验和启示。

、三维教学目标

新课标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语文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取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新课标主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学法指导,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 依照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具体学情,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 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2)学习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领悟作者用心观察事物、发挥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验生活,爱惜生命,感悟生活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诵读方法,理解并积累文言字词。

难点:感悟物外之趣。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1:创设情景法。

新课程重视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强调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去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从学生熟悉的游戏自然地导入课题,拉近学习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激发出学习的兴趣和思维的火花,也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教法2:导读法。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主导者。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品味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情趣,体现教师在教学的主导作用。

学法1:诵读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学本文时引导学生在反复默读,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感悟语文内容。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矫正自己在朗读上如语气,节奏,速度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学法2:合作探究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不我待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常识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对世界,他们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小时候,我们都玩过“过家家”游戏,几个小朋友在一起,有的当爸爸,有的当妈妈,有的当孩子。有句儿歌唱道(教师唱) :“小板凳啊摆一排,小朋友们坐上来啊坐上来。我当司机把车开啊,我当司机把车开。轰隆隆隆,轰隆隆隆,轰隆隆隆,呜一一。”看,小板凳排起来就成了火车了。多有趣!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中的趣事,可能会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或许还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2、幻灯片显示课题。

3、简介作品、作者:(学生交流收集到有关作者的信息。由此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文体导学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帮助我们了解历史,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

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用心领悟,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二)、诵读感知,疏通文意

1、朗读指导,初步感知

①、教师范读课文。并指导和点拨朗读方法:

A 、读准字音;B 、读清句子和停顿;C 、读出语气和感情。 ②、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给加点字的注音(幻灯片显示)。

③、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幻灯片显示)。 例: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讨论合作,解释词义(幻灯片显示)。例:

(1)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慢慢地 )

(2)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用鞭子抽打 )

(3)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3、讨论合作,翻译语句(幻灯片显示)。

例: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译: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我]为此高兴得[不断地]叫好。)

(以上为第一课时内容。)

4、依据提纲,创新复述

教师对学生的复述给予赏识和激励性评价。

5、点面结合,背诵课文

(三) 、赏读感悟,合作探究

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探究文章内容和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1、同学们,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 本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2、请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

明确:(1)把“夏蚊成雷”比作“群鹤舞于空中”。

(2)把草丛、虫蚁、土砾比作森林、野兽、丘壑。

(3)观“二虫斗草间”,惩治癞蛤蟆。

3、这篇课文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明确:由总到分。

4、你认为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明确: 是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

(四) 、体验反思 ,拓展延伸

1、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 试展示一下自己的创造力。

(鼓励同学们敞开述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中心畅谈体会,做好评价。)

2、讨论: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提示: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3、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提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富于联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识美。

4、“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处死?

参考答案: A .珍惜生命。 B .处置有度。 C .不忍心。

(以上4题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回答,教师要给予鼓励。)

(五) 结语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童年时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天真烂漫的情趣,以及身处尘世时那种超然物外的闲情,认识到了童心的纯真,童趣的美妙。同学们,让我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永远保持一颗童心,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六) 、布置作业 (幻灯片显示)。

第一课时

1、背诵课文。

2、完成“研讨和练习”第二题。

3、写一个复述课文内容的提纲。

第二课时

以“童年记趣”为内容,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四、说板书设计

本文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方式给蚊子等自然景物赋予新的形象,从而获得物外之趣。主板书按这个思路设计,更直观指导学生整体感悟课文。

童 趣

沈 复

观蚊——(联想) ——鹤舞

物外之趣 (分) 草虫土砾——(想象) ——山林野兽 (总)

鞭打蛤蟆

《童趣》教学反思

清代文学家沈复的《闲情记趣》,是一篇带有抒情性的回忆录和记叙性的散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细腻的刻画,记述了作者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充满童真童心的童趣图,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稚气烂漫的情趣。主要体现在:

一、 忆写童趣,一线串珠。

这是一篇叙述童年趣事的美文,其核心就是凸现那令人没齿难忘的童真童趣,为此,文章以儿童眼中看世界所得“童趣”为主线,按照“总—分”结构组织全文,紧扣一个“趣”字来写。先总写童年时常有超乎尘

世之外的乐趣,其中“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为下文作张本。然后分说三件趣事:第一件趣事是观蚊如鹤之趣,视飞蚊为“群鹤舞空”,于蚊帐中玩蚊子,“我”感到极其愉快;第二件趣事是神游山林之趣,视小草为林木,虫蚊为走兽,土砾为丘壑,“我”神游其间,怡然自得;第三件趣事是观二虫相斗,视为“庞然大物”的蛤蟆吃掉了二虫,“我”生气,鞭而驱之。至此,几个分散的小故事就连缀成一个整体,取得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二、 观察细微,凸现童真。

童年趣事,均是琐事,但在孩子的眼中却是难忘的“大事”。文章在安排好线索的同时,以儿时观察事物的独特角度,精选了充满童趣的典型材料,生动细致地加以刻画。这样,整篇文章童趣横生,每个故事引人入胜,每个细节生动传神,字里行间凸现童真。请看一些典型例子:“冲烟飞鸣”中的“冲”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状;“定目细视”中的“定”,“观之正浓”中的“浓”凸观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特有情状和心态;“夏蚊成雷”,众人避之尚恐不及,年少的“我”却“拟作群鹤舞空”,观得津津有味,瞧得浮想联翩;“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足见其观察时间多长,兴致多浓;蛤蟆“拔山倒树而来”,初读似乎感到有违事理,细品则深感用语之妙,作者重在神似描写,且符合儿童的感知心理特征和“蹲其身”平视的错觉,生动而真实。

三、想像丰富,童心可爱。

鲁迅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这表明儿童的想像具有特殊的夸大性,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情节,从而产生丰富奇异的想像。本文正是通过大胆的想像,进行高度的夸张来极力张扬童趣。兼用夸张和比喻的“夏蚊成雷”,找到了蚊群嗡嗡与闷雷之间的声似,以鹤喻蚊,找准了二者体形的形似,“心之所向”,眼前果然就出现了群鹤飞舞的景观,进而创造性地“作青云白鹤观”;我蹲在草间,观二虫争斗,兴致正浓时,竟把癞蛤蟆的“偷袭”,说成是“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由实生虚,“虚”得鲜活生动神奇;把丛草当作森林,虫蚁视为野兽,土砾比作丘谷,同样是“我”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的产物,而这些联想和想象,又是以一颗天真的童心(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作为出发点的,因而显得形象逼真,情趣盎然,更使文章洋溢着新奇烂漫的童趣。

[议课记录]:

王敬杰:三分钟演讲以一、二人为宜,字词的预习用各种黑板展示,内容较单一,学生充当了教师的角色。

隋东华:字词处理方法较多,效果不得而知,小黑板的运用率高,听写效果较好,教师的角色尽量别让学生分担。小黑板给学生展示舞台,本课重难点突破方面有待改进,部分常用虚实词强调不到位。 王海洋:字词处理中小组长出现失误,生师均未纠正,本课教学重难点不突出,有些常见的语法、重点句要指导到位,课堂活跃,花样繁多。

王丽平:小黑板的展示效果好,由学生主持的效果好,展示过程中的有些失误,纠正不到,有些知识教师应即时指导。授课内容过多,未能突破重点。

马文清:正音方面有的音教师未及时提示。

李春艳:从当堂抽查情况来看,有待加强对学困生的指导。

周新立:通过检查字词,正确率为75%,学生对字词掌握较好,对学困生没有起到关注。

[生成性成果]:

1、教学中要始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小黑板的展示效果好,利用率高。

3、整节课由学生主持,且效果较好。

4、古汉语教学要重点占拨关键性的语法句式,且能当堂巩固。

[全过程评估]:本节课是学习三所名校的一节尝试课,在让学生主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且效果良好。

[改进意见]:今后在教学研究活动中要关注学困生这个老大难问题

教科研活动记录(七年级语文《童趣》)

万宝镇中学

2014


相关文章

  • 10风筝(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 <风筝>说课稿 <风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一篇文章.说课的内容主要是第二课时.下面就从教材.学情.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理念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风筝> ...查看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说教材说课标演讲稿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研说的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册教材.我的研说流程是说课标:课程总目标.本册书的内容标准:说教材:教材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教材比较.知识整合:说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 ...查看


  • 童心写童趣
  • 摘 要:小学低段是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基础.如何让学生喜欢写话呢?首先亲近阅读,多读书,读好书,才能有话可写.其次,要引导学生多练笔,读读写写,看看写写,画画写写,想想写写,以童心描绘童年趣事.最后,多元的评价也能让学 ...查看


  • 怎样让三年级的作文指导变轻松
  • 怎样让三年级的作文指导变轻松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习作成了我们的一大难题,也成了学生担心害怕的科目.怎样让学生写好作文,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教师根据自己学校和学生特点确立了语文科研的主题&qu ...查看


  •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 二下语文教学计划 黄荀 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三个学期的深入接触,我对班级的孩子有了较深的了解.我班有44人,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是因此使我们班级充满了人文气息.从期末检测成绩上看,我班孩子的课堂学业水平不错,但在写 ...查看


  • 培智一年级第一学期生活语文教学计划
  • 培智一年级第一学期生活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1.新编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试用本)<语文>第一册是根据<全日制弱智学校(班)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编写的,供全日制培智学校(班)一年级教学使用. 基于轻度弱 ...查看


  • 浅谈低段日常小练笔
  • 浅谈低段日常小练笔 实验小学东山校区 叶微静 电话[1**********] 邮箱[email protected]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在低年级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低段写话教学大致可分为 ...查看


  • 语文一年级教材研说教材
  • 小学语文一年级研课标说教材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研说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全册.我从课标.教材.建议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说课标 课程标准对一年级教材的基本要求: (一)汉语拼音: 上册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查看


  • 故纸温情_民国语文教材热背后的思考_王艳
  • 故纸温情:民国语文教材热背后的思考 文/ 王 艳 董倩倩 * [摘 要] 近年来民国语文教材重新出版,广受学生和家长们的欢迎.这既是大众文化领域国民怀旧风 的延伸,也体现出老教材自身充溢着人文关怀.贴近儿童的性灵文字等魅力.民国语文教材热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