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良好的师生关系

  摘要: 本文从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学术氛围三个角度分析了如何重构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师生关系老师学生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安全感、愉悦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影响,主动钻研所学科目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启发积极思维。更重要的是它能唤醒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热情和责任感,从而促使教师更加认真努力地从事教育工作。      一、教师因素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Rosenthal)和雅各布森(L.F.Jachobson)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对所有学生进行智能测试,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说名单上的这些学生被鉴定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并再三嘱咐教师对此保密。其实,这份学生名单是随意拟定的,根本没有依据测验结果。但8个月后再次进行智能测验时却出现了奇迹:凡被列入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   我们姑且不论学生学习进步的幅度和后来的发展状况,但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结论:教师对这些学生的态度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概括来讲,教师是影响师生关系的第一因素,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在这层关系中显得极为重要。学生受教师的影响非常大,往往教师的一个眼神、一种表情可能就会对学生的情绪造成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应该爱自己的学生,做到“师徒如己,反己以教”,真正投入教育工作当中,努力营造一种充满关爱、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一般而言,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具备三种素质:知识渊博(专业扎实)、认真负责(敬岗敬业)、性格开朗(幽默风趣)。我国在编的教师基本符合前两个条件,但是性格却是各不相同。谁也不能强求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人突然变得爽朗活泼,但是教师必须以一颗仁爱的心对待学生,以一种平等的视界看待自己的学生是极为重要的。我国现代教育家夏�尊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宽容学生的过错,才能耐心地去培养每一位学生。   此外,教师应该主动向学生学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种教学相长的理论要求教师“教然后知困”,主动学习一些与时俱进的观念。只有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爱好特长、心理变化,教师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只有采取相关措施才算得上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不仅仅是指对文化知识的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多深入了解学生,在教学方法与形式也应当是因材施教。      二、学生因素      在我国,因儒家的中庸之道在人们的观念中根深蒂固,所以人们通常会忍让,委曲求全,而那些敢为自己的权利努力争取的人则被喻为“小人”,体现在教学当中就是一种“权威―专制”的师生关系。长期以来教师在学生眼中就是一种“王权”,是不可侵犯的,再加上中国“和合性文化”倡导人们隐藏个体自我,导致学生不敢主动接近教师,部分学生甚至认为老师看不起他们,以至于产生厌学情绪。当然这也与部分教师的素质和态度有关。   学生要明白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敲门砖的作用。从学生角度来讲,要在尊重老师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个人才能,知道“没有一个老师不喜欢表现优异的学生”。学生要主动努力改善自己与老师的关系,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合作者、共享者。学生完全可以在课后与老师主动交流,与师长分享自己生活和学习当中的快乐与烦恼(其实很多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够信任他,喜欢他,从而进行真正心与心的交流)。   学生应当形成一种主人翁的态度,明白教学相长的重点在于学,这种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过程,是一种全面学习的过程,学生需要向老师学习的不仅仅是科学文化,更要懂得学习老师的学习方法和社会经验。“师道,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道”,是指导人们必须普遍遵循的自然规律、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而教师就是这些自然规律、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传承者。因此,教师是文化的化身,是“道”的化身,“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师与“道”和文化一体。学生的责任不仅仅在于学习文化知识,更多的是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社会的人,把老师当作自己学习的榜样。学生如果真正把教师当作自己的学习楷模,就会主动与老师沟通,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还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学术氛围      学校的学术氛围也是严重影响师生关系的一个因素,一种自由的学术会使校园成为知识的殿堂,师生之间就会产生文化思想的交流碰撞,否则就会成为为考试而耳提面命的说教,而说教往往会使师生产生矛盾。我们应该倡导一种自由的学术,正如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所指出的:“当大学履行发展知识的义务时,学术自由是一种基本的价值前提。由于这种义务是大学的基本目标,因而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牺牲这种探究和表达的自由。”其实学术自由不仅针对高校,同样适用于中小学,不仅要使教者学术自由,而且要使学者学术自由。   基于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就需要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宽松的学术环境是学术自由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世界一流大学都具有一个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学者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无旁骛、潜心研究、自由交流,学生们也会在这种环境下受到老师的影响,课堂就不再是死气沉沉的说教,而是不同思想的交流碰撞,像欧洲中世纪的学者一样,在辩论争吵中把知识的顶峰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度。在这样的环境下,师生之间的学识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没有外界的控制与干扰,这样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气氛会使研究成果斐然,会使师生关系焕然一新。事实也可以论证这一点,由北大、清华、南开组成的西南联大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却保存了最完好的教育方式,人才辈出、学术成果累累,究其原因则是学术上的自由与管理上的民主及师生的和谐相处。   为创建自由的学术气氛以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我们应该遵循自中世纪大学诞生以来学术自由的原则,强化学术权力,实行民主管理。具体表现为“在高校内部,有关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学术问题应充分听取教师的意见,由学术性机构作出决策,而行政机构负责具体实施。校长等行政领导在参与学术事务时,不应以领导者身份出现,更不应采用行政命令的手段,而应以教师的身份和民主的方式参与其中”。相信在这种体制下,我们的学术和师生关系将会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李春苗,刘祖平.关于师生关系对中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J].教育探索,1998,(1).   [3]张释元.师生关系:一种社会文化的镜像[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2).   [4]邵晓枫.百年来中国师生关系思想史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08.   [5]张剑秋.西南联大的师资管理及历史启示[J].学术探索,2002,(2).

  摘要: 本文从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学术氛围三个角度分析了如何重构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师生关系老师学生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安全感、愉悦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影响,主动钻研所学科目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启发积极思维。更重要的是它能唤醒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热情和责任感,从而促使教师更加认真努力地从事教育工作。      一、教师因素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Rosenthal)和雅各布森(L.F.Jachobson)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对所有学生进行智能测试,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说名单上的这些学生被鉴定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并再三嘱咐教师对此保密。其实,这份学生名单是随意拟定的,根本没有依据测验结果。但8个月后再次进行智能测验时却出现了奇迹:凡被列入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   我们姑且不论学生学习进步的幅度和后来的发展状况,但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结论:教师对这些学生的态度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概括来讲,教师是影响师生关系的第一因素,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在这层关系中显得极为重要。学生受教师的影响非常大,往往教师的一个眼神、一种表情可能就会对学生的情绪造成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应该爱自己的学生,做到“师徒如己,反己以教”,真正投入教育工作当中,努力营造一种充满关爱、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一般而言,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具备三种素质:知识渊博(专业扎实)、认真负责(敬岗敬业)、性格开朗(幽默风趣)。我国在编的教师基本符合前两个条件,但是性格却是各不相同。谁也不能强求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人突然变得爽朗活泼,但是教师必须以一颗仁爱的心对待学生,以一种平等的视界看待自己的学生是极为重要的。我国现代教育家夏�尊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宽容学生的过错,才能耐心地去培养每一位学生。   此外,教师应该主动向学生学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种教学相长的理论要求教师“教然后知困”,主动学习一些与时俱进的观念。只有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爱好特长、心理变化,教师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只有采取相关措施才算得上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不仅仅是指对文化知识的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多深入了解学生,在教学方法与形式也应当是因材施教。      二、学生因素      在我国,因儒家的中庸之道在人们的观念中根深蒂固,所以人们通常会忍让,委曲求全,而那些敢为自己的权利努力争取的人则被喻为“小人”,体现在教学当中就是一种“权威―专制”的师生关系。长期以来教师在学生眼中就是一种“王权”,是不可侵犯的,再加上中国“和合性文化”倡导人们隐藏个体自我,导致学生不敢主动接近教师,部分学生甚至认为老师看不起他们,以至于产生厌学情绪。当然这也与部分教师的素质和态度有关。   学生要明白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敲门砖的作用。从学生角度来讲,要在尊重老师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个人才能,知道“没有一个老师不喜欢表现优异的学生”。学生要主动努力改善自己与老师的关系,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合作者、共享者。学生完全可以在课后与老师主动交流,与师长分享自己生活和学习当中的快乐与烦恼(其实很多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够信任他,喜欢他,从而进行真正心与心的交流)。   学生应当形成一种主人翁的态度,明白教学相长的重点在于学,这种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过程,是一种全面学习的过程,学生需要向老师学习的不仅仅是科学文化,更要懂得学习老师的学习方法和社会经验。“师道,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道”,是指导人们必须普遍遵循的自然规律、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而教师就是这些自然规律、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传承者。因此,教师是文化的化身,是“道”的化身,“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师与“道”和文化一体。学生的责任不仅仅在于学习文化知识,更多的是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社会的人,把老师当作自己学习的榜样。学生如果真正把教师当作自己的学习楷模,就会主动与老师沟通,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还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学术氛围      学校的学术氛围也是严重影响师生关系的一个因素,一种自由的学术会使校园成为知识的殿堂,师生之间就会产生文化思想的交流碰撞,否则就会成为为考试而耳提面命的说教,而说教往往会使师生产生矛盾。我们应该倡导一种自由的学术,正如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所指出的:“当大学履行发展知识的义务时,学术自由是一种基本的价值前提。由于这种义务是大学的基本目标,因而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牺牲这种探究和表达的自由。”其实学术自由不仅针对高校,同样适用于中小学,不仅要使教者学术自由,而且要使学者学术自由。   基于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就需要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宽松的学术环境是学术自由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世界一流大学都具有一个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学者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无旁骛、潜心研究、自由交流,学生们也会在这种环境下受到老师的影响,课堂就不再是死气沉沉的说教,而是不同思想的交流碰撞,像欧洲中世纪的学者一样,在辩论争吵中把知识的顶峰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度。在这样的环境下,师生之间的学识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没有外界的控制与干扰,这样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气氛会使研究成果斐然,会使师生关系焕然一新。事实也可以论证这一点,由北大、清华、南开组成的西南联大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却保存了最完好的教育方式,人才辈出、学术成果累累,究其原因则是学术上的自由与管理上的民主及师生的和谐相处。   为创建自由的学术气氛以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我们应该遵循自中世纪大学诞生以来学术自由的原则,强化学术权力,实行民主管理。具体表现为“在高校内部,有关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学术问题应充分听取教师的意见,由学术性机构作出决策,而行政机构负责具体实施。校长等行政领导在参与学术事务时,不应以领导者身份出现,更不应采用行政命令的手段,而应以教师的身份和民主的方式参与其中”。相信在这种体制下,我们的学术和师生关系将会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李春苗,刘祖平.关于师生关系对中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J].教育探索,1998,(1).   [3]张释元.师生关系:一种社会文化的镜像[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2).   [4]邵晓枫.百年来中国师生关系思想史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08.   [5]张剑秋.西南联大的师资管理及历史启示[J].学术探索,2002,(2).


相关文章

  • 实施任务型教学 打造互动式平台
  • [内容提要]  根据实施创新教育的要求,我们要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根据任务型教学模式,本文提出构建互动式和谐课堂的教学方法,着力介绍了互动式教学法,提出了教学效果要从学生的组织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几个方面进 ...查看


  • [唤醒教育]课题申报范文
  • <唤醒教育>课题申报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体验分析.探究.实践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各学科课程标准 ...查看


  • 生命课堂的基本特征和建构路径_王定功
  • 生命课堂的基本特征和建构路径* 王定功 [摘 要]生命课堂就是"生命在场"的课堂,是课堂本来应有的面貌.生命课堂的 特征基本表现在课堂价值取向.课堂过程.师生关系上的"生命在场".生命课堂需要建立生命 ...查看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重构
  • 作者:马明亮 中国西部科技 2010年04期 一.我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教育专家.学者.基层的教育管理者先后提出各种不同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然而基层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仍然觉得很茫然,究其原因: ( ...查看


  • 体育生态课堂的基本特征与构建策略
  • 摘 要:教育生态学认为,课堂是一种独特的生态,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三部分组成了课堂生态系统,三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体育生态课堂就是要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生态因子,重构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实践范式,并以此为基点构建新型的课堂.它具 ...查看


  • 从医患关系现状谈重构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 摘 要 分析医患关系的现状,剖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通过沟通,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密切医.护.患关系来杜绝或避免纠纷的发生.增进互相间的信任和支持,取得最佳合作,医患之间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及义务,把社会道德观转化为自身的.内在的需要 ...查看


  • 新型师生关系中英语教师的课堂角色
  • [摘要]本文从人本主义的新型师生关系入手,在阐述其核心原则即"以学生为中心"的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承担的多重任务,指出英语教师作为"重要他人"角色在学生的课堂学习中发挥的作用. [ ...查看


  • 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
  • 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近年来,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在学校文化建设上,相当一部分学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有部分学校程度不同的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学校对学校文化的内涵和要求根本不甚 ...查看


  • 成长,教育的一种定义
  • 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 成长,教育的一种定义 李建成 教育定义很多,且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定义教育是为了能够完整的.准确的认识和把握教育的本质,更好地实现教育的价值.近年来,我们从未来社会需要.教育发展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