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的严父慈母

宽严相济 张弛有度 做学生的“严父慈母”

王吉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班主任既承担教学任务,又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力量。班级是组成学校的“细胞”,细胞的优劣直接影响“机体”的健康与活力,关系到学校能否和谐有序地运转;班级又是学生的第二个“家”,这个家管得好坏,直接影响“家”庭成员的健康成长。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是学生的第二个“家长”,所以担当班主任工作就要扮演好双重角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工作计划的完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论的创新,教育对象的变化,传统的班主任工作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同时聚焦班主任工作,为班主任工作的发展提供契机的同时,也给各级各类学校的班主任增加了压力。我认为新时期的班主任要在自己的领域有所作为,应该把握当前学生的特点,了解新时期学生的个性,宽严相济、张弛有度,做学生的“严父慈母”,正确引导学生、教育学生、锻炼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从而培养班级健康向上的作风。真正而有效地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要管理好班级,首先务必从严。“严师出高徒”,古已有之,当然这里所讲的“严”并不能理所当然地理解为在教育中大兴“大棒政策”。随着形势的变迁,学生的独立意识加强,个性凸显,教育不再也不可能像过去的传统老式教育模式一样,一位先生、几篇文章,一把戒尺,“严刑拷打”出“高徒”。但我们绝不能由此否认教育从严的积极意义与重要性。相反,在我看来,当今我国教育中的家庭教育日渐“柔化”,尊重孩子演化为放纵孩子,娇惯孩子被误解为培养孩子,把孩子的任性妄为提升为个性的展现,把家长对孩子的应有严格理解为对孩子性格的扭曲,家庭教育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潜在危机,使得学校教育的难度日渐增大。因此我认为教育不仅有必要从严,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赋予“严”以新的含义。我认为“严”应该包括严格的制度,严明的纪律、严肃的行为规范,严密的学习计划和严谨的学习态度。还要求教师本身有“严父”般的爱。同时也要给学生起码的尊严。

从严治班,就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严格的班规,学生就有章可循,有纪可守。就能进一步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才能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按照学校的要求,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定出严明的纪律。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有纪律约束的。学生只有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要求,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才能有保证。有严明的纪律,才能端正班级作风,弘扬正气。严肃的行为规范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学生言语和谐,举止文雅,心态平稳,生活在行为规范严肃的集体,耳濡目染,互相尊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就会比较得体,这对于创建班级的良好风气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制定严密的学习计划这是“严”在促进学生智育发展方面的重要途径和举措。学生如果缺乏学习的计划性,犹如无头的苍蝇,在学习中就会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很难找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有了严密的学习计划,还须有严谨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把计划付诸实践。当然,从严治班,并不是班主任成天板着脸孔,对学生求全责备,今天指责这个,明天批评那个,而要讲究“从严治班”的方法和艺术,这也是从严的重点所在,也是“严”能产生高效的核心所在。

“严”应该建立在了解学生、热爱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的基础上,以严格的要求、严明的纪律、细心的爱护、恒心的坚持和做好学生的表率来管理班级。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掌握教育艺术的基本功,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必须具备这样的基本功。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学生,就有可能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有的放失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尤其是新班,如果班主任摸清了一个班几十个学生的学习、思想、性格和家庭等情况,做到对新任教的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心中有数,那么更便于确定对每个学生施行不同的教育方法,可以因材施“严”。在施“严”的过程中也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对于班规制度,出勤纪律这些最基本的要求,学生无一例外必须严格遵守,但在学习等有关技术、智力的方面来说,“严”就不可能一概而论了,我们不可能要求班上成绩最差的学生与最好的学生制定同样严密的学习计划,甚至具有同样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同样的高标准严要求来约束他们,而应该根据他们的自身条件和特点制定相应的严格要求,这些要求必须是他们通过不断努力能够做得到的,因为跳起来都摘不到的“葡萄”相反会制约他们的进步,甚至会在极大程度上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接班的第一天起,

先制订出非常严格的班规,在班会课上宣读、详细讲解,学生举手同意通过。当有学生第一个违反了班规时,我就严格地按照班规的具体条款,对违纪的学生进行奖罚分明的处理。处理了第一个学生后,班上的其他学生就会有一种共同的认识:班主任说话算数,讲到做到,并且奖罚分明。这样,对于一些平时纪律比较懒散的学生起到了一种阻吓作用,平时一些不太符合班规的行为也因此有所收敛,这对形成一个守纪律的班集体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之后,班上很快就形成守纪律光荣,违反纪律可耻的风气。在严格的纪律约束下,学生就会像部队一样有纪律观念,慢慢地会受到养成教育。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必须从严,坚决避免“一粒老鼠屎搞坏一锅粥”的现象。当然,“严”要严得有道理,严得有艺术,严得有度量,切不可由严生怨,由严生恨,而要因严生敬,因严生爱。

严字当头,严格要求,严加管理,并非严而不宽,否则班级就会成为一潭死水,没有生机。俗话说,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世纪之交,班主任面对的学生不再是一个等待灌水的空瓶子,而是一扇扇等待敲启的大门。班主任便是敲开这一扇扇待启大门的引路人。在学习生活中班主任要宽待每一位学生。改变传统的班主任一统天下、威威吓吓、面无表情的管理模式。所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便是宽严相济的最好诠释。宽严相济,张弛有度,要求班主任不仅要做学生的“严父”,还要成为学生心中的“慈母”。如对被处分的学生,过后应再找他(或她)谈心,并进行幽默的批评和说理教育,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使学生信服、听从、遵守。让他们心中明白:“严”才是真爱。对于“学困生”,应该逐一细选,重点突破。抓一个,转化一个,多辅导、多教育、多谈心、多关心、多鼓励。经过车轮般的战术,不断反复,班上的学习风气、纪律等才会很快好起来,形成特有的上进班风。通过宽,通过“慈母”般的爱,让大家都尝到“严”中有宽给他们带来的甜头,“严”宽结合给班上带来的效果。严中带宽的另一种做法就是在学生违纪违规时一定要进行严厉批评并责令其限期改正,就事论事进行严厉批评后班主任可以实事求是地表扬学生在其它方面的特长和优点,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鞭策和鼓励,树立班主任威信和学生改过的信心。要做到宽,还必须不断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支持学生。只有及时了解掌握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心理需求、思想动态,才能真正理解学生的举止行为,将心比心的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排忧解难,让学生时刻感受慈母般的爱。

当学生身体不适不能坚持上课时,哪怕说一句“不要担心功课,先养好身体”,学生也会体味到“严师”的慈爱,当学生碰上困难时,及时给与帮助,并轻松地告诉学生“困难只是暂时的,明天一定会好起来”,学生心里就会踏实。同学的一声咳嗽或天气变冷了的时候,班主任的一声叮嘱“要多穿衣,多运动”会让学生感到家人般的温暖;家境很贫寒的同学,班主任的委婉帮助,会让他们倍感生活的乐趣和无比的感激;后进生在一次考试中失误,班主任的一句“没关系,下次你一定行”会让他们感到我下次一定能行的上进决心。

“严”要求班主任有父亲般的严格风度,“宽”要求班主任有母亲般的温柔体贴。在班主任看来,批评是爱、严厉是爱、处罚也是爱。在学生看来、爱是尊重、爱是理解、爱是信任。对爱的不同理解常常造成班主任工作的被动。其实作为班主任大多是从“严”的角度来理解“爱”,而学生却是从“宽”的角度来理解“爱”的。而要做到宽严相济,张弛有度,班主任就必须从两种立场,两个方面来理解“爱”的含义。让学生明白“严”是真爱,真爱却不只是“严”字当头,还有关心与呵护。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基础上,更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和感召学生,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我必须这样做,也应该这样做,既达到制度管理的目的,又达到情感育人的效果。如在上课期间,有些学生动辄请假、迟到,随意编造头痛、肚子不舒服等种种理由,甚至为了早去食堂吃饭而早退,遇到这种情况,按照规定的制度该批评的批评,该处分的处分,决不姑息迁就。但又要兼顾特殊情况,做到以人为本。不能动辄处罚、以罚代教。而且批评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随意夸大事实,不要上纲上线,不要挖苦讽刺,乱扣帽子,否则学生容易产生抵制,抱怨情绪,不能心悦诚服。所以要注意宽严结合,严格时注意分寸,留有余地,以免造成严重对立;同时要用慈母般的宽容之心感化他们,使学生内心产生羞愧并转化为外在的服从和坚决改正的决心。

实践证明,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提出科学的合理的严格的行为要求,并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和训练,巧妙地运用形成规范的心理机制,就能够逐步形成训练有素的班风。真正做到宽严相济,张弛有度,学生就能“亲其师,信其道”。

有这样一个故事:挪威人出海捕沙丁鱼,很少有人能把活的沙丁鱼顺利运进港口,致使鱼价下跌。然而,有一名渔夫却总能带着活鱼

回到港口,这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原来,这名渔夫采用了一个很简单的方法,他在载有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几条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因遇到陌生的环境而四处乱游,这样就带动了沙丁鱼的游动,使其不易窒息死亡。这一现象产生的效应,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鲶鱼效应”。这名渔夫之所以能够把沙丁鱼活着运进港口,是因为他在鱼槽里放进了鲶鱼这一“活跃分子”,才使得沙丁鱼这一群体有了活力。其实在严格的制度管理下,“宽”无疑就是放进“鱼槽”中的“活跃分子”,“严”使学生规范,谨慎,“宽”使学生不至于在规范谨慎中感到窒息。只要坚持宽严相济,张弛有度,做学生的严父慈母,班级管理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著名的药物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作为班主任,对待学生既要有严肃的面孔,又要有宽容的襟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宽严相济,班主任便能成为一个医学生“未病之病”之上医。及时诊断班级弊病,对症下药,真正管理好班级。

宽严相济 张弛有度 做学生的“严父慈母”

王吉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班主任既承担教学任务,又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力量。班级是组成学校的“细胞”,细胞的优劣直接影响“机体”的健康与活力,关系到学校能否和谐有序地运转;班级又是学生的第二个“家”,这个家管得好坏,直接影响“家”庭成员的健康成长。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是学生的第二个“家长”,所以担当班主任工作就要扮演好双重角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工作计划的完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论的创新,教育对象的变化,传统的班主任工作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同时聚焦班主任工作,为班主任工作的发展提供契机的同时,也给各级各类学校的班主任增加了压力。我认为新时期的班主任要在自己的领域有所作为,应该把握当前学生的特点,了解新时期学生的个性,宽严相济、张弛有度,做学生的“严父慈母”,正确引导学生、教育学生、锻炼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从而培养班级健康向上的作风。真正而有效地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要管理好班级,首先务必从严。“严师出高徒”,古已有之,当然这里所讲的“严”并不能理所当然地理解为在教育中大兴“大棒政策”。随着形势的变迁,学生的独立意识加强,个性凸显,教育不再也不可能像过去的传统老式教育模式一样,一位先生、几篇文章,一把戒尺,“严刑拷打”出“高徒”。但我们绝不能由此否认教育从严的积极意义与重要性。相反,在我看来,当今我国教育中的家庭教育日渐“柔化”,尊重孩子演化为放纵孩子,娇惯孩子被误解为培养孩子,把孩子的任性妄为提升为个性的展现,把家长对孩子的应有严格理解为对孩子性格的扭曲,家庭教育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潜在危机,使得学校教育的难度日渐增大。因此我认为教育不仅有必要从严,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赋予“严”以新的含义。我认为“严”应该包括严格的制度,严明的纪律、严肃的行为规范,严密的学习计划和严谨的学习态度。还要求教师本身有“严父”般的爱。同时也要给学生起码的尊严。

从严治班,就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严格的班规,学生就有章可循,有纪可守。就能进一步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才能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按照学校的要求,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定出严明的纪律。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有纪律约束的。学生只有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要求,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才能有保证。有严明的纪律,才能端正班级作风,弘扬正气。严肃的行为规范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学生言语和谐,举止文雅,心态平稳,生活在行为规范严肃的集体,耳濡目染,互相尊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就会比较得体,这对于创建班级的良好风气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制定严密的学习计划这是“严”在促进学生智育发展方面的重要途径和举措。学生如果缺乏学习的计划性,犹如无头的苍蝇,在学习中就会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很难找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有了严密的学习计划,还须有严谨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把计划付诸实践。当然,从严治班,并不是班主任成天板着脸孔,对学生求全责备,今天指责这个,明天批评那个,而要讲究“从严治班”的方法和艺术,这也是从严的重点所在,也是“严”能产生高效的核心所在。

“严”应该建立在了解学生、热爱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的基础上,以严格的要求、严明的纪律、细心的爱护、恒心的坚持和做好学生的表率来管理班级。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掌握教育艺术的基本功,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必须具备这样的基本功。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学生,就有可能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有的放失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尤其是新班,如果班主任摸清了一个班几十个学生的学习、思想、性格和家庭等情况,做到对新任教的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心中有数,那么更便于确定对每个学生施行不同的教育方法,可以因材施“严”。在施“严”的过程中也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对于班规制度,出勤纪律这些最基本的要求,学生无一例外必须严格遵守,但在学习等有关技术、智力的方面来说,“严”就不可能一概而论了,我们不可能要求班上成绩最差的学生与最好的学生制定同样严密的学习计划,甚至具有同样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同样的高标准严要求来约束他们,而应该根据他们的自身条件和特点制定相应的严格要求,这些要求必须是他们通过不断努力能够做得到的,因为跳起来都摘不到的“葡萄”相反会制约他们的进步,甚至会在极大程度上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接班的第一天起,

先制订出非常严格的班规,在班会课上宣读、详细讲解,学生举手同意通过。当有学生第一个违反了班规时,我就严格地按照班规的具体条款,对违纪的学生进行奖罚分明的处理。处理了第一个学生后,班上的其他学生就会有一种共同的认识:班主任说话算数,讲到做到,并且奖罚分明。这样,对于一些平时纪律比较懒散的学生起到了一种阻吓作用,平时一些不太符合班规的行为也因此有所收敛,这对形成一个守纪律的班集体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之后,班上很快就形成守纪律光荣,违反纪律可耻的风气。在严格的纪律约束下,学生就会像部队一样有纪律观念,慢慢地会受到养成教育。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必须从严,坚决避免“一粒老鼠屎搞坏一锅粥”的现象。当然,“严”要严得有道理,严得有艺术,严得有度量,切不可由严生怨,由严生恨,而要因严生敬,因严生爱。

严字当头,严格要求,严加管理,并非严而不宽,否则班级就会成为一潭死水,没有生机。俗话说,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世纪之交,班主任面对的学生不再是一个等待灌水的空瓶子,而是一扇扇等待敲启的大门。班主任便是敲开这一扇扇待启大门的引路人。在学习生活中班主任要宽待每一位学生。改变传统的班主任一统天下、威威吓吓、面无表情的管理模式。所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便是宽严相济的最好诠释。宽严相济,张弛有度,要求班主任不仅要做学生的“严父”,还要成为学生心中的“慈母”。如对被处分的学生,过后应再找他(或她)谈心,并进行幽默的批评和说理教育,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使学生信服、听从、遵守。让他们心中明白:“严”才是真爱。对于“学困生”,应该逐一细选,重点突破。抓一个,转化一个,多辅导、多教育、多谈心、多关心、多鼓励。经过车轮般的战术,不断反复,班上的学习风气、纪律等才会很快好起来,形成特有的上进班风。通过宽,通过“慈母”般的爱,让大家都尝到“严”中有宽给他们带来的甜头,“严”宽结合给班上带来的效果。严中带宽的另一种做法就是在学生违纪违规时一定要进行严厉批评并责令其限期改正,就事论事进行严厉批评后班主任可以实事求是地表扬学生在其它方面的特长和优点,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鞭策和鼓励,树立班主任威信和学生改过的信心。要做到宽,还必须不断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支持学生。只有及时了解掌握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心理需求、思想动态,才能真正理解学生的举止行为,将心比心的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排忧解难,让学生时刻感受慈母般的爱。

当学生身体不适不能坚持上课时,哪怕说一句“不要担心功课,先养好身体”,学生也会体味到“严师”的慈爱,当学生碰上困难时,及时给与帮助,并轻松地告诉学生“困难只是暂时的,明天一定会好起来”,学生心里就会踏实。同学的一声咳嗽或天气变冷了的时候,班主任的一声叮嘱“要多穿衣,多运动”会让学生感到家人般的温暖;家境很贫寒的同学,班主任的委婉帮助,会让他们倍感生活的乐趣和无比的感激;后进生在一次考试中失误,班主任的一句“没关系,下次你一定行”会让他们感到我下次一定能行的上进决心。

“严”要求班主任有父亲般的严格风度,“宽”要求班主任有母亲般的温柔体贴。在班主任看来,批评是爱、严厉是爱、处罚也是爱。在学生看来、爱是尊重、爱是理解、爱是信任。对爱的不同理解常常造成班主任工作的被动。其实作为班主任大多是从“严”的角度来理解“爱”,而学生却是从“宽”的角度来理解“爱”的。而要做到宽严相济,张弛有度,班主任就必须从两种立场,两个方面来理解“爱”的含义。让学生明白“严”是真爱,真爱却不只是“严”字当头,还有关心与呵护。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基础上,更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和感召学生,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我必须这样做,也应该这样做,既达到制度管理的目的,又达到情感育人的效果。如在上课期间,有些学生动辄请假、迟到,随意编造头痛、肚子不舒服等种种理由,甚至为了早去食堂吃饭而早退,遇到这种情况,按照规定的制度该批评的批评,该处分的处分,决不姑息迁就。但又要兼顾特殊情况,做到以人为本。不能动辄处罚、以罚代教。而且批评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随意夸大事实,不要上纲上线,不要挖苦讽刺,乱扣帽子,否则学生容易产生抵制,抱怨情绪,不能心悦诚服。所以要注意宽严结合,严格时注意分寸,留有余地,以免造成严重对立;同时要用慈母般的宽容之心感化他们,使学生内心产生羞愧并转化为外在的服从和坚决改正的决心。

实践证明,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提出科学的合理的严格的行为要求,并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和训练,巧妙地运用形成规范的心理机制,就能够逐步形成训练有素的班风。真正做到宽严相济,张弛有度,学生就能“亲其师,信其道”。

有这样一个故事:挪威人出海捕沙丁鱼,很少有人能把活的沙丁鱼顺利运进港口,致使鱼价下跌。然而,有一名渔夫却总能带着活鱼

回到港口,这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原来,这名渔夫采用了一个很简单的方法,他在载有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几条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因遇到陌生的环境而四处乱游,这样就带动了沙丁鱼的游动,使其不易窒息死亡。这一现象产生的效应,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鲶鱼效应”。这名渔夫之所以能够把沙丁鱼活着运进港口,是因为他在鱼槽里放进了鲶鱼这一“活跃分子”,才使得沙丁鱼这一群体有了活力。其实在严格的制度管理下,“宽”无疑就是放进“鱼槽”中的“活跃分子”,“严”使学生规范,谨慎,“宽”使学生不至于在规范谨慎中感到窒息。只要坚持宽严相济,张弛有度,做学生的严父慈母,班级管理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著名的药物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作为班主任,对待学生既要有严肃的面孔,又要有宽容的襟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宽严相济,班主任便能成为一个医学生“未病之病”之上医。及时诊断班级弊病,对症下药,真正管理好班级。


相关文章

  • 严父型教育的辩论 (1)
  • 严父型的老师更能帮助学生成长 正方观点: 严父型的老师更能帮助学生成长 立论: (一辨)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对方辩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也有幸在此与对方辩友探讨关于"严父型的老师是否更能帮助学生成长"的问题.那么,什么 ...查看


  • [慈母情深]评课稿
  • <慈母情深>心得体会 ---计海侠 <慈母情深>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表现了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qu ...查看


  • [慈母情深]导学案
  • 校级公开课<慈母情深>导学案 课题 主备 18*.慈母情深 兰晓莉 执教 兰晓莉 课时安排 授课时间 一课时 2013 年 10 月 日 1.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自主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 导学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 ...查看


  • [慈母情深]评课稿 1
  • <慈母情深>评课稿 <慈母情深>是梁晓声的小说<母亲>里的一片段,是一篇歌颂母亲的美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 ...查看


  • 慈母情深课堂实录及评析
  • <慈母情深>课堂实录及教学评析 执教:银川市第二十一小学 李春梅 评析:银川市第二十一小学 杨宝元 一.谈话引入,初步阅读,扫清障碍. 师:同学们,从小到大母亲一直陪伴着我们,你能说说日常生活中妈妈为我们做的一些小事吗? 生:妈 ...查看


  • 18课慈母情深
  • 18*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陷"等3个生字.理解"龟裂.失魂落魄.疲惫"等词语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好词好句.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 ...查看


  •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梁晓声.课文讲述的是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的故事.课文简洁明了,但字里行间透露着母亲对孩子的深 ...查看


  •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教学日期:2015年11月16日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语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 ...查看


  • 儿女敬母亲挽联
  • 妈妈,您走了,我们知道,您离开我们去找寻爸爸了,我们来给您送行. 登上这并不平坦的路,只有崎岖.愿脚下的流萤能够照亮您远行的路程.当黎明来临的时候,我们相信,您已经静静地在爸爸的身旁安息. 您太累了,您用柔弱的肩膀支撑着整个家庭,您用瘦弱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