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她不是戏子,不是娼

然而,她不是戏子,不是娼

——评李安导演电影《色,戒》

第一次知道这片子是在初中,我看到一个介绍流行音乐的电视节目,上面王力宏说,他创作《落叶归根》的灵感来自于出演李安导演的《色,戒》,那是一部很有年代感的电影,后来,我才知道,王力宏演这部电影的意义就仅限于演完可以写一首好歌而已,其余的满是违和感。

也是那年,刚考完期末考试,妈妈带我去家附近的一家租碟的店子,我在店里的一面墙上看到了《色,戒》的盗版VCD封套,于是,兴奋地把它摘了下来,拿到柜台,老板看了一眼我,然后微笑地对妈妈说:“换一部吧,这片子不适合你儿子看。”那次我当然没看成这部片子,但是那老板却助长了一个少年人雄雄的好奇心。从那之后,到我真正第一次看那部片子之前,我一直记得那部片子,一直想着要通过什么方式看到那片子。

后来,我上了大学,没想到第一次接触《色,戒》,却是看的民国那娘们儿的小说,那个时候,网络也开始万能化和普及化,于是,在看完小说的两个月后,我和我的室友大雄怀着一半装文艺,一半看生活片的心态,把《色,戒》刷了第一遍„„之后又有了第二遍,第三遍„„

李安这部根据张爱玲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电影,尽其所能再现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绪与画面感,并且凭借电影媒介的视听手段,极大程度地还原了想象的可能。接下来简单地把电影文本和小说文本结合起来读这个故事本身。(以电影文本为主,辅以原作小说尝试理解。)

从叙事架构上来讲,电影文本与小说文本几乎一致。但小说因篇幅所限,将重心集中到一场戏上——珠宝店王佳芝放走易先生;而电影则补齐了小说中隐匿的

一大段前面的情节段落,将许多的“一句话带过”展开叙事,充满细节和动作。 电影以“麦太太”在上海偶遇“易太太”,在易太太家陪打麻将开始,因此观众一开始进入故事,认识的是“麦太太”这个角色。易先生出现,给王佳芝使了个眼色,王佳芝便找了借口离开牌桌,在街边咖啡馆等待易先生时,给邝裕民打了电话,对接了行动暗号。此为影片的开端。

接着,王佳芝坐在咖啡馆中,看着窗外。情节开始倒叙,陷入回忆。这整段戏可以看做是故事的发展,可将其划分为30场戏。①广州沦陷,岭大搬到香港。②王佳芝给带着弟弟去了英国的爸爸写信,祝贺他新婚;自己在电影院的黑暗中憋着气哭泣。③结交邝裕民,参加话剧社的首次公演;大获成功,话剧社成员一起吃宵夜庆祝;小说里是这样描写的:“下了台她兴奋的松弛不下来,大家吃了宵夜才散,她还不肯回去,与两个女同学乘双层电车游车河。楼上乘客稀少,车身摇摇晃晃在宽阔的街街心走,窗外黑暗中霓虹灯的广告,像酒后的凉风一样醉人。”影片中还原了这一场景,王佳芝、邝裕民等话剧社成员吃了宵夜、喝了酒,呼喊着上了电车上层,一群青年嘻嘻哈哈,互相传着一支烟抽,好像对未来有着无限希望;王佳芝在摇晃的电车上起身走到前排独自落座,摄影机拍摄王与邝两人的双人镜头,王羞涩地低头微微回应邝,45度角展现了两人的暧昧关系;小

提琴音乐丝丝滑滑感,如同“酒后的凉风”。④在排练场,邝裕民提出“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就干他一个汪精卫的走狗”,于是提出刺杀易先生的主意;虽然是多人场面,但镜头有意指地在王与邝二人之间切换。⑤主意已定,通过邝的同乡曹德禧,他们一帮人得以接近蛰居香港的易家人;布置王佳芝的“麦太太”身份与生活环境;王佳芝带领易夫人游香港、购物。⑥“麦太太”从易家周旋后回到租住之处,回到房间脱掉丝袜。⑦王佳芝陪易太太打麻将,通宵且输钱。⑧小团体第一次因为各种矛盾出现裂缝。⑨大风雨,王佳芝陪易太太打麻将,三缺一,易先生上桌;谈论西装事宜,王佳芝介绍裁缝给易先生、易太太;易先生故意送牌(七筒、八筒)给王佳芝赢牌;王佳芝匆忙地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哦,易先生表面动作为侧身吃小食,实际动作是记下王佳芝写下的电话号码。 ⑩易先生在王佳芝的介绍下做西服;“你看”“你决定”“穿着”三句简短有力的台词勾勒易先生的性格与对待王佳芝的态度——在自己可掌控范围内纵容、自己的决定不容反抗。⑪易先生和王佳芝共进晚餐,一边暧昧浪漫一边暗中试探。⑫易先生送王佳芝回家,在楼下却不上去,只是缠着。⑬王佳芝独自上楼,小团队第一次刺杀计划失败;小说里描写王佳芝这次引诱是“一次空前成功的演出,下了台还没下下装,自己都觉得顾盼间光艳照人”;又说只有梁闰生有经验,让他给她破处,小说里又说道王佳芝的心理活动,“今天晚上,浴在舞台照明的余辉里,连梁闰生都不十分讨厌了”。⑭然而一个电话打来,易先生和易太太回了上海,双方连别都没道。⑮杀了老曹。⑯王佳芝逃回上海,每日生活如同行尸走肉。⑰和邝裕民与地下工作者接上线,小说里讲王佳芝“义不容辞”。⑱于是王佳芝偶遇易太太,住在易家。⑲吃早饭,易先生问王佳芝和易太太的安排。

这里接下来的部分,是对小说的延展和扩充,就像《倚天屠龙记》里,杨逍本着赤裸裸的肉欲,强暴了与武当殷梨亭原有婚约的纪晓芙,然而这位接受过正统教育的峨眉女侠却没有含羞自尽,反而爱上了这个魔教的“淫贼”,还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孩,并取名“不悔”。故事开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不可逆转的方向——由性产生的爱。

①易先生和王佳芝第一次性爱,施虐与受虐关系。这种受虐关系可以减轻二人在道德上感受到的羞耻,从而产生羞愧的愉悦。高潮结束后未穿内裤蜷在床上的王佳芝竟然笑了,这不是算计的笑,也不是悲哀的笑,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轻松的笑,正表现小说中所描述的“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个热水澡,把积郁都冲掉了,因为一切都有了个目的”。因此,若简单的把王佳芝和易先生的关系当做“由性产生爱”也是不合适的,此刻王佳芝对易先生的感情不能简单的用爱、恨这种情感来概括。这场戏绝不可缺,它一下子就把王佳芝之前想象的、算计的、摆弄的情绪与伎俩用暴力的手段迅速撕得粉碎,强有力地颠覆了王佳芝设想的易先生形象;同时,身体的强烈感受又让王佳芝欲罢不能,一方面她厌弃这种感觉,一方面又让逐渐让她深陷而不能自拔;②王佳芝和易太太、马太太等人在一起听戏,易先生出现;两人的互动十分细微而有深意。虽然易先生是“假戏真情”的高手,但在他的无意识还是出卖了他,进门后不自觉地先靠向王佳芝的位置,然后落座后视线总是时不时飘过去;王佳芝则干脆不抬眼看他;这一切都被一旁的马太太看得一清二楚。小说里写:“他不是不注意她,不过不敢冒昧。她从十二三岁就有人追求,她有数。”短短两句话,不仅在电影里的打麻将片段中经常出现,也通过这一片段表现。③易先生家,王佳芝打听易先生的行程,仆人说他出差去南京,不知几天才回,王佳芝下意识地重复一下仆人说的话,然后怅然若失地走上楼梯。这一片段,其实如神来之笔,主要要表现的是外人对王佳芝的目光。

之前在香港时,话剧社团里就有这样的异样眼光打量她,“看见那些人可憎的眼光打量着她,带着点会心的微笑,连邝裕民在内”“总觉得他们用好奇的异样的眼光看她”;回到上海,舅妈的牌友也是这样不加掩饰的目光大量她;现在,易家的仆人也是这熟悉的异样眼光。而易先生的眼光是绝然不同的,是欣赏、欲望、占有,目光强大、执着、有力量,王佳芝可以不在意别人的眼光,但绝不会忽视并无法忽视易先生的眼光;她收拾行李假装要走,对易先生说自己恨他,易先生却说相信她。这一次性爱段落的描写比上一次更加激烈,双方都借由彼此的身体证明自己还活着;若说上一次易先生还拥有90%的理智,这一次的易先生虽然还保持着绝大多数的理智,却也在逐渐卸下心防。④王佳芝在影院见邝裕民。⑤公寓,凌晨四点,王佳芝听到易先生的车回来,书房对话。⑥王佳芝在车上等易先生从工作地方出来,等得烦了,说可以让自己进去等,招易先生嗤笑。⑦第三段性爱描写,将近高潮时,用前景的手枪和视线顺接,表现王佳芝起了杀心,易先生差点起疑,王佳芝先是企图用枕头闷住易先生,随后放弃,这是最激烈的性爱片段描写,表现是人物的纠结、挣扎和动摇⑧王佳芝见邝裕民和老吴,声泪齐下地表达易先生对自己的影响,如“毒蛇”一样往身体里、更往心里钻。为党为领袖为国家?此处将这种人物动机的猜测狠狠地甩了几个响亮的耳光。⑨王佳芝来到易先生约定的虹口区日本会馆,为易先生唱“天涯歌女”,此处是“假戏真做”的高潮。一方面,此段落表现了易先生对自己前途命运的现实的思考,影片里他说,“在这里我比你更懂怎么做娼妓”,小说里描写,“他对战局并不乐观”;另一方面,王佳芝为他唱戏,算是把“麦太太”这个角色给做真了,有点“不疯魔不成活”的意思,此时王佳芝并不愿意走出她的角色和身份,“郞呀,咱们俩是一条心”,刚开始唱这句话时,易先生的反应是觉得好笑的,等王佳芝重复此句话,易先生的反应变得凝重,唱到“患难之交恩爱深”,易先生给自己倒了一杯酒,王佳芝把酒端到易先生面前,易先生的眼睛转动,细微地上下打量她;唱到“小妹妹似线郎似针,咱们两人不离分”并将手放到易先生受伤时,易先生用另一只手抹了抹眼泪。此时,不得不让人想到易太太曾说过的,“他呀,做戏呢”。只不过二人都是假戏真情罢了。一方面入戏太深,一方面十分清醒,这也是它的残酷之处。临别给了王佳芝一个信封,说这是二人的秘密。⑩王佳芝带着信封去见邝裕民、老吴,拆开后发现仅为其名片——易默成。⑪王佳芝前往易默成告诉她的地点——珠宝店,看到了6克拉粉色钻石,“鸽子蛋”。

从回忆转到现实,采用了“电话”这一元素,回忆之前王佳芝给邝裕民打电话,是从王佳芝的视角出发;这里,用邝裕民接电话的视点,也交代了现在的人物关系。

王佳芝接着在咖啡馆里等易先生,搽香水,等易先生到了,上车。小说里这样写王佳芝等待易先生:“等最难熬。男人还可以抽烟。虚飘飘空捞捞的,简直不知道身在何所。她打开手提袋,取出一瓶香水,玻璃瓶塞连着一根小玻璃棍子,蘸了香水在耳垂背后一抹。微凉有棱,一片空茫中只有这点接触。再抹那边耳朵底下,半晌才闻见短短一缕栀子花香。”搽香水这一动作,和脱丝袜、摘耳环等动作一起,塑造了王佳芝的人物形象。

影片的高潮段落开始——到珠宝店,王佳芝放走易先生。这一段落,小说的描写要精彩得多,它详细地刻画了王佳芝的心理转折,既是转变又是觉醒,层次感极强。首先,王佳芝跟随一先生进门后的动作为左顾右盼,情绪为紧张与焦躁不安,因为她知道这次要给易先生来个瓮中捉鳖,又害怕失败;易先生让王佳芝把戒指带上,就着她的手看戒指,此时王佳芝的动作是僵持着,情绪竟然不再紧张

焦躁,反而开始贪恋易先生身边的温暖,“他这安逸的小鹰巢值得留恋”;戴上戒指后,二人的动作是“细声谈笑”,情绪是放松的,“这一刹那间仿佛只有他们俩在一起”;接着,王佳芝开始犹豫、纠结,开始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想自己是不是爱上易先生了,假戏变得真做了,她无法斩钉截铁地否定自己的这一想法,于是便想要证实它,“又密切又拘束”“他不在看她,脸上的微笑有点悲哀”“他的侧影迎着台灯,目光下视,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颊上,在她看来是一种温柔怜惜的神气”,就在这一瞬间,王佳芝作出了决定:“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

结局中,故事转换了视点。从易先生的角度出发看待劫后余生的这一事件。他狠下心来签了包括王佳芝在内的这帮学生的判决书,有些魂不守舍又若无其事地样子回到家里,坐在王佳芝曾下榻的客房的床上,抚摸着她可能留下的余温。十点钟的钟声响起,易先生闭眼的样子如灵魂抽走一般。再睁眼时眼里含泪,走出房间回头望去,仿佛从未有人出现过哪间屋子里一样。

小说里有一段对易先生的心理描写:“得一知己,死而无憾。他觉得她的影子会永远依傍他,安慰他。虽然她恨他,她最后对他的感情强烈到是什么感情都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他们是原始的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最终极的占有。她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这种终极的人与人的关系才是影片想要真正表达的吧,不是性,不是爱,更不是什么婚姻、家庭这些人类社会发明出的附加之词,是在李安的个人艺术身份中“理智与情感”这一母题下,对人和人关系的一种更赤裸裸地极端地探索,好像一种非道德的”心灵相通“= =

然而这种感情太过炽烈,好像瞬间便能将人的灵魂燃尽。所以小说和影片最后的处理又十分精到,通过市井妇人闲聊般的无意义对话,把人又拉回被各种抽象规则束缚的真实世界中,让那种炽热的情感刻入骨髓又轻而易举地消散开去。一切大概都不过是虚无吧,雁过无痕。

再浓烈又如何,再虚伪又如何,一切都不会被改变,最后总会沦为极度的悲观主义。

女人最容易戏假情真,不够狠心,不够理智,就不要做戏。当真就输了。不当真的输的更甚。

世界上只有两种女人容易出戏,一种是婊子,一种是戏子,而她是王佳芝。

然而,她不是戏子,不是娼

——评李安导演电影《色,戒》

第一次知道这片子是在初中,我看到一个介绍流行音乐的电视节目,上面王力宏说,他创作《落叶归根》的灵感来自于出演李安导演的《色,戒》,那是一部很有年代感的电影,后来,我才知道,王力宏演这部电影的意义就仅限于演完可以写一首好歌而已,其余的满是违和感。

也是那年,刚考完期末考试,妈妈带我去家附近的一家租碟的店子,我在店里的一面墙上看到了《色,戒》的盗版VCD封套,于是,兴奋地把它摘了下来,拿到柜台,老板看了一眼我,然后微笑地对妈妈说:“换一部吧,这片子不适合你儿子看。”那次我当然没看成这部片子,但是那老板却助长了一个少年人雄雄的好奇心。从那之后,到我真正第一次看那部片子之前,我一直记得那部片子,一直想着要通过什么方式看到那片子。

后来,我上了大学,没想到第一次接触《色,戒》,却是看的民国那娘们儿的小说,那个时候,网络也开始万能化和普及化,于是,在看完小说的两个月后,我和我的室友大雄怀着一半装文艺,一半看生活片的心态,把《色,戒》刷了第一遍„„之后又有了第二遍,第三遍„„

李安这部根据张爱玲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电影,尽其所能再现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绪与画面感,并且凭借电影媒介的视听手段,极大程度地还原了想象的可能。接下来简单地把电影文本和小说文本结合起来读这个故事本身。(以电影文本为主,辅以原作小说尝试理解。)

从叙事架构上来讲,电影文本与小说文本几乎一致。但小说因篇幅所限,将重心集中到一场戏上——珠宝店王佳芝放走易先生;而电影则补齐了小说中隐匿的

一大段前面的情节段落,将许多的“一句话带过”展开叙事,充满细节和动作。 电影以“麦太太”在上海偶遇“易太太”,在易太太家陪打麻将开始,因此观众一开始进入故事,认识的是“麦太太”这个角色。易先生出现,给王佳芝使了个眼色,王佳芝便找了借口离开牌桌,在街边咖啡馆等待易先生时,给邝裕民打了电话,对接了行动暗号。此为影片的开端。

接着,王佳芝坐在咖啡馆中,看着窗外。情节开始倒叙,陷入回忆。这整段戏可以看做是故事的发展,可将其划分为30场戏。①广州沦陷,岭大搬到香港。②王佳芝给带着弟弟去了英国的爸爸写信,祝贺他新婚;自己在电影院的黑暗中憋着气哭泣。③结交邝裕民,参加话剧社的首次公演;大获成功,话剧社成员一起吃宵夜庆祝;小说里是这样描写的:“下了台她兴奋的松弛不下来,大家吃了宵夜才散,她还不肯回去,与两个女同学乘双层电车游车河。楼上乘客稀少,车身摇摇晃晃在宽阔的街街心走,窗外黑暗中霓虹灯的广告,像酒后的凉风一样醉人。”影片中还原了这一场景,王佳芝、邝裕民等话剧社成员吃了宵夜、喝了酒,呼喊着上了电车上层,一群青年嘻嘻哈哈,互相传着一支烟抽,好像对未来有着无限希望;王佳芝在摇晃的电车上起身走到前排独自落座,摄影机拍摄王与邝两人的双人镜头,王羞涩地低头微微回应邝,45度角展现了两人的暧昧关系;小

提琴音乐丝丝滑滑感,如同“酒后的凉风”。④在排练场,邝裕民提出“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就干他一个汪精卫的走狗”,于是提出刺杀易先生的主意;虽然是多人场面,但镜头有意指地在王与邝二人之间切换。⑤主意已定,通过邝的同乡曹德禧,他们一帮人得以接近蛰居香港的易家人;布置王佳芝的“麦太太”身份与生活环境;王佳芝带领易夫人游香港、购物。⑥“麦太太”从易家周旋后回到租住之处,回到房间脱掉丝袜。⑦王佳芝陪易太太打麻将,通宵且输钱。⑧小团体第一次因为各种矛盾出现裂缝。⑨大风雨,王佳芝陪易太太打麻将,三缺一,易先生上桌;谈论西装事宜,王佳芝介绍裁缝给易先生、易太太;易先生故意送牌(七筒、八筒)给王佳芝赢牌;王佳芝匆忙地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哦,易先生表面动作为侧身吃小食,实际动作是记下王佳芝写下的电话号码。 ⑩易先生在王佳芝的介绍下做西服;“你看”“你决定”“穿着”三句简短有力的台词勾勒易先生的性格与对待王佳芝的态度——在自己可掌控范围内纵容、自己的决定不容反抗。⑪易先生和王佳芝共进晚餐,一边暧昧浪漫一边暗中试探。⑫易先生送王佳芝回家,在楼下却不上去,只是缠着。⑬王佳芝独自上楼,小团队第一次刺杀计划失败;小说里描写王佳芝这次引诱是“一次空前成功的演出,下了台还没下下装,自己都觉得顾盼间光艳照人”;又说只有梁闰生有经验,让他给她破处,小说里又说道王佳芝的心理活动,“今天晚上,浴在舞台照明的余辉里,连梁闰生都不十分讨厌了”。⑭然而一个电话打来,易先生和易太太回了上海,双方连别都没道。⑮杀了老曹。⑯王佳芝逃回上海,每日生活如同行尸走肉。⑰和邝裕民与地下工作者接上线,小说里讲王佳芝“义不容辞”。⑱于是王佳芝偶遇易太太,住在易家。⑲吃早饭,易先生问王佳芝和易太太的安排。

这里接下来的部分,是对小说的延展和扩充,就像《倚天屠龙记》里,杨逍本着赤裸裸的肉欲,强暴了与武当殷梨亭原有婚约的纪晓芙,然而这位接受过正统教育的峨眉女侠却没有含羞自尽,反而爱上了这个魔教的“淫贼”,还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孩,并取名“不悔”。故事开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不可逆转的方向——由性产生的爱。

①易先生和王佳芝第一次性爱,施虐与受虐关系。这种受虐关系可以减轻二人在道德上感受到的羞耻,从而产生羞愧的愉悦。高潮结束后未穿内裤蜷在床上的王佳芝竟然笑了,这不是算计的笑,也不是悲哀的笑,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轻松的笑,正表现小说中所描述的“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个热水澡,把积郁都冲掉了,因为一切都有了个目的”。因此,若简单的把王佳芝和易先生的关系当做“由性产生爱”也是不合适的,此刻王佳芝对易先生的感情不能简单的用爱、恨这种情感来概括。这场戏绝不可缺,它一下子就把王佳芝之前想象的、算计的、摆弄的情绪与伎俩用暴力的手段迅速撕得粉碎,强有力地颠覆了王佳芝设想的易先生形象;同时,身体的强烈感受又让王佳芝欲罢不能,一方面她厌弃这种感觉,一方面又让逐渐让她深陷而不能自拔;②王佳芝和易太太、马太太等人在一起听戏,易先生出现;两人的互动十分细微而有深意。虽然易先生是“假戏真情”的高手,但在他的无意识还是出卖了他,进门后不自觉地先靠向王佳芝的位置,然后落座后视线总是时不时飘过去;王佳芝则干脆不抬眼看他;这一切都被一旁的马太太看得一清二楚。小说里写:“他不是不注意她,不过不敢冒昧。她从十二三岁就有人追求,她有数。”短短两句话,不仅在电影里的打麻将片段中经常出现,也通过这一片段表现。③易先生家,王佳芝打听易先生的行程,仆人说他出差去南京,不知几天才回,王佳芝下意识地重复一下仆人说的话,然后怅然若失地走上楼梯。这一片段,其实如神来之笔,主要要表现的是外人对王佳芝的目光。

之前在香港时,话剧社团里就有这样的异样眼光打量她,“看见那些人可憎的眼光打量着她,带着点会心的微笑,连邝裕民在内”“总觉得他们用好奇的异样的眼光看她”;回到上海,舅妈的牌友也是这样不加掩饰的目光大量她;现在,易家的仆人也是这熟悉的异样眼光。而易先生的眼光是绝然不同的,是欣赏、欲望、占有,目光强大、执着、有力量,王佳芝可以不在意别人的眼光,但绝不会忽视并无法忽视易先生的眼光;她收拾行李假装要走,对易先生说自己恨他,易先生却说相信她。这一次性爱段落的描写比上一次更加激烈,双方都借由彼此的身体证明自己还活着;若说上一次易先生还拥有90%的理智,这一次的易先生虽然还保持着绝大多数的理智,却也在逐渐卸下心防。④王佳芝在影院见邝裕民。⑤公寓,凌晨四点,王佳芝听到易先生的车回来,书房对话。⑥王佳芝在车上等易先生从工作地方出来,等得烦了,说可以让自己进去等,招易先生嗤笑。⑦第三段性爱描写,将近高潮时,用前景的手枪和视线顺接,表现王佳芝起了杀心,易先生差点起疑,王佳芝先是企图用枕头闷住易先生,随后放弃,这是最激烈的性爱片段描写,表现是人物的纠结、挣扎和动摇⑧王佳芝见邝裕民和老吴,声泪齐下地表达易先生对自己的影响,如“毒蛇”一样往身体里、更往心里钻。为党为领袖为国家?此处将这种人物动机的猜测狠狠地甩了几个响亮的耳光。⑨王佳芝来到易先生约定的虹口区日本会馆,为易先生唱“天涯歌女”,此处是“假戏真做”的高潮。一方面,此段落表现了易先生对自己前途命运的现实的思考,影片里他说,“在这里我比你更懂怎么做娼妓”,小说里描写,“他对战局并不乐观”;另一方面,王佳芝为他唱戏,算是把“麦太太”这个角色给做真了,有点“不疯魔不成活”的意思,此时王佳芝并不愿意走出她的角色和身份,“郞呀,咱们俩是一条心”,刚开始唱这句话时,易先生的反应是觉得好笑的,等王佳芝重复此句话,易先生的反应变得凝重,唱到“患难之交恩爱深”,易先生给自己倒了一杯酒,王佳芝把酒端到易先生面前,易先生的眼睛转动,细微地上下打量她;唱到“小妹妹似线郎似针,咱们两人不离分”并将手放到易先生受伤时,易先生用另一只手抹了抹眼泪。此时,不得不让人想到易太太曾说过的,“他呀,做戏呢”。只不过二人都是假戏真情罢了。一方面入戏太深,一方面十分清醒,这也是它的残酷之处。临别给了王佳芝一个信封,说这是二人的秘密。⑩王佳芝带着信封去见邝裕民、老吴,拆开后发现仅为其名片——易默成。⑪王佳芝前往易默成告诉她的地点——珠宝店,看到了6克拉粉色钻石,“鸽子蛋”。

从回忆转到现实,采用了“电话”这一元素,回忆之前王佳芝给邝裕民打电话,是从王佳芝的视角出发;这里,用邝裕民接电话的视点,也交代了现在的人物关系。

王佳芝接着在咖啡馆里等易先生,搽香水,等易先生到了,上车。小说里这样写王佳芝等待易先生:“等最难熬。男人还可以抽烟。虚飘飘空捞捞的,简直不知道身在何所。她打开手提袋,取出一瓶香水,玻璃瓶塞连着一根小玻璃棍子,蘸了香水在耳垂背后一抹。微凉有棱,一片空茫中只有这点接触。再抹那边耳朵底下,半晌才闻见短短一缕栀子花香。”搽香水这一动作,和脱丝袜、摘耳环等动作一起,塑造了王佳芝的人物形象。

影片的高潮段落开始——到珠宝店,王佳芝放走易先生。这一段落,小说的描写要精彩得多,它详细地刻画了王佳芝的心理转折,既是转变又是觉醒,层次感极强。首先,王佳芝跟随一先生进门后的动作为左顾右盼,情绪为紧张与焦躁不安,因为她知道这次要给易先生来个瓮中捉鳖,又害怕失败;易先生让王佳芝把戒指带上,就着她的手看戒指,此时王佳芝的动作是僵持着,情绪竟然不再紧张

焦躁,反而开始贪恋易先生身边的温暖,“他这安逸的小鹰巢值得留恋”;戴上戒指后,二人的动作是“细声谈笑”,情绪是放松的,“这一刹那间仿佛只有他们俩在一起”;接着,王佳芝开始犹豫、纠结,开始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想自己是不是爱上易先生了,假戏变得真做了,她无法斩钉截铁地否定自己的这一想法,于是便想要证实它,“又密切又拘束”“他不在看她,脸上的微笑有点悲哀”“他的侧影迎着台灯,目光下视,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颊上,在她看来是一种温柔怜惜的神气”,就在这一瞬间,王佳芝作出了决定:“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

结局中,故事转换了视点。从易先生的角度出发看待劫后余生的这一事件。他狠下心来签了包括王佳芝在内的这帮学生的判决书,有些魂不守舍又若无其事地样子回到家里,坐在王佳芝曾下榻的客房的床上,抚摸着她可能留下的余温。十点钟的钟声响起,易先生闭眼的样子如灵魂抽走一般。再睁眼时眼里含泪,走出房间回头望去,仿佛从未有人出现过哪间屋子里一样。

小说里有一段对易先生的心理描写:“得一知己,死而无憾。他觉得她的影子会永远依傍他,安慰他。虽然她恨他,她最后对他的感情强烈到是什么感情都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他们是原始的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最终极的占有。她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这种终极的人与人的关系才是影片想要真正表达的吧,不是性,不是爱,更不是什么婚姻、家庭这些人类社会发明出的附加之词,是在李安的个人艺术身份中“理智与情感”这一母题下,对人和人关系的一种更赤裸裸地极端地探索,好像一种非道德的”心灵相通“= =

然而这种感情太过炽烈,好像瞬间便能将人的灵魂燃尽。所以小说和影片最后的处理又十分精到,通过市井妇人闲聊般的无意义对话,把人又拉回被各种抽象规则束缚的真实世界中,让那种炽热的情感刻入骨髓又轻而易举地消散开去。一切大概都不过是虚无吧,雁过无痕。

再浓烈又如何,再虚伪又如何,一切都不会被改变,最后总会沦为极度的悲观主义。

女人最容易戏假情真,不够狠心,不够理智,就不要做戏。当真就输了。不当真的输的更甚。

世界上只有两种女人容易出戏,一种是婊子,一种是戏子,而她是王佳芝。


相关文章

  • 描写戏子的句子
  • 描写戏子的句子 1. 戏子入画,一生天涯.路无归,霜满颜.暧昧散尽,笙歌婉转. 2. 梦回断桥,入戏来.人生如戏,戏人生. 3. 面具下,明明是心疼的神色,面具上,却是背叛的狂笑! 4. 面具下,明明是深沉的爱恋,面具上,却是淡漠如静水! ...查看


  • 刘烨厨子?戏子?痞子
  • 刘烨是怎样一个人?如果你只看过<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你会沉浸在他的忧伤中:如果你看了<蓝宇>.<巴尔扎克与小裁缝>,会以为他是个文艺青年:然而<血色浪漫>里的风发与张扬,<硬汉&g ...查看


  • 由电影[梅兰芳]看开来
  • 摘要:本文由电影<梅兰芳>引出,通过对电影的介绍分析,论述了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以及艺术中所表现出来真实和不真实的缘由,艺术中"真实"的真正意义. 关键词:梅兰芳: 生活真实:艺术真实: 又去看了陈凯歌执导的 ...查看


  • [霸王别姬]观后感
  • 一个人的寂寞--<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这部名剧,就是那电影的开始,真的映了,那首歌<当爱已成往事>.一切的一切都是往事,过去了就真的过去了,电影首尾相连的话,段小楼说错了,他也许想接受蝶衣的爱了吧,可 ...查看


  • 一生努力比不过戏子一场秀?别随意绑架别人的价值观!
  •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黄教主和AB结婚惊动了半个娱乐圈,居然有人能把这两件事扯到一起还义正言辞地抨击社会现状,实在让我蛋疼不已.最近看了几篇文章,核心思想大概是这样的:屠呦呦半生辛苦,潜心研究,大有现代神农的感觉,独自一人拯救了数百万生命 . ...查看


  • 经典阅读:读路遥[人生]有感
  • 读路遥<人生>有感 邓忠胜 这是我第二次读路遥的书,同平凡的世界一样看完之后,感悟良多.<人生>与<平凡的世界>一样皆从平常的天气开展出去,在我们的眼里无论是风雨飘摇或是白雪纷淋都只过是正常的天气情况,并 ...查看


  • 初一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 初一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出卷人:谢丽华 一|.文言文阅读(共25分) (一).默写(6) 1.------------,入云深处亦沾衣. 2.------------,病树前头万木春. 4.周公恐惧流言日, ...查看


  • 厨子戏子痞子完整版
  • 厨子戏子痞子完整版 <厨子戏子痞子>还未上映,就受到不少来杭州维多利医疗美容医院美容人士的关注.这是一部由内地青年导演管虎持导,集张涵予.刘烨.黄渤三位金马奖影帝主演,并联合担任影片出品人的新片,这种导演和演员自己投资出品电影模 ...查看


  • 新版红楼梦
  • 李少红版"新红"播出了,断断续续看了些,知道自己是没本事把它消受完了.虽然对这部剧恶评不少,但"新红"的辩解也算有道理:反正是"梦"嘛,梦里什么稀奇古怪没有呢!结果一看,奇怪---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