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

江苏省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数据库标准

(修订稿) (2010年11月)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

目 次

前 言 .............................................................................. I

引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 ............................................................ 2 5 定位基础 ............................................................................ 5 6 数据库结构定义和要素分层 ............................................................ 6 7 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 27 8 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 ................................................................. 29 9 元数据 ............................................................................. 29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 ...................................... 30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是在 《TD/T 1028-2010 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 本标准由江苏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负责解释。

引 言

为规范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

依据《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等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本标准。

江苏省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和市级、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中心城区规划

数据库的要素分类、要素编码、定位基础、数据结构、文件命名规则、数据交换格式和元数据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及市级和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中心城区规划图形数据的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0114 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 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6820 地图学术语

GB/T 17798-2007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 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TD/T 1014-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T 1016-2003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 TD/T 1016-2007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TD/T 1019-200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

TD/T 1020-2009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TD/T 1021-2009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TD/T 1022-2009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TD/T 1023-2010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TD/T 1024-2010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TD/T 1025-2010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要素 feature

现实世界现象的抽象。[GB/T 17798-2007 3.4 要素] 3.2

要素性质 feature attribute

要素的性质。[GB/T 17798-2007 3.5 要素性质]

3.3

类 class

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要素集合。

3.4

层layer

具有相同应用特性的类的集合。 3.5

对象 object

具有明确定义的边界和封闭状态与行为特征的实体。[GB/T 17798-2007 3.6 对象] 3.6

实体 entity

具有共同特性的对象类。[GB/T 17798-2007 3.7 实体] 3.7

实例对象 instance object

类的实现对象。 3.8

空间对象 spatial object

代表要素空间特征的对象。[GB/T 17798-2007 3.9 空间对象] 3.9

标识码 identification code

对实例对象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

3.10

矢量数据 vector data

用x ,y (或x, y, z )坐标表示地图图形或地理实体的位置和形状的数据。 [GB/T 16820-1997 5.18 矢量数据] 3.11

栅格数据 raster data

按照栅格单元的行和列排列的有不同“灰度值”的像片数据。[GB/T 16820-1997 5.19 栅格数据] 3.12

图形数据 graphic data

表示地理物体的位置、形态、大小和分布特征以及几何类型的数据。[GB/T 16820-1997 5.20图形数据] 3.13

属性数据 attribute data

描述地理实体质量和数量特征的数据。[GB/T 16820-1997 5.20 属性数据] 3.14

元数据 metadata

关于数据的数据,用于描述数据的内容、覆盖范围、质量、管理方式、数据的所有者、数据的提供方式等有关的信息。[TD/T 1016-2003 3.3 元数据] 4 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 4.1 数据库内容

包括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土地信息要素中的土地利用规划要素等。

4.2 要素分类与编码

要素分类大类采用面分类法,小类以下采用线分类法。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依次按大类、小类、

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四级类划分,分类代码采用十位数字层次码组成,其结构如下:

XX XX XX XX X X | | | | | | 大 小 一 二 三 四 类 类 级 级 级 级 码 码 类 类 类 类 要 要 要 要 素 素 素 素

码 码 码 码 其中:

a) 大类码为专业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基础地理专业为10,土地专业为20。 b) 小类码为业务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土地利用规划的业务代码为03。

c) 一至四级类码为要素分类代码,其中:一级类和二级类要素代码分别为二位数字码,三级类和

四级类要素代码分别为一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

d )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一级类码、二级类码、三级类码和四级类码引用GB/T 13923-2006中的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与代码。 数据库要素与代码见表1。

表1 数据库要素与代码表

表1 (续)

5 定位基础

5.1 高程基准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5.2 地图投影与分带

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或 6°分带。 5.3 平面坐标系

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6 数据库结构定义和要素分层 6.1 空间要素分层

空间要素采用分层的方法进行组织管理,图层描述见表2。

7

6.2 空间要素属性表结构 6.2.1 行政区属性表结构

6.2.2 行政区界线属性表结构

表4 行政区界线属性结构描述表 (属性表名:XZQJX )

6.2.3 等高线属性表结构

6.2.4 高程注记点属性表结构

表6 高程注记点属性结构描述表 (属性表名:GCZJD )

8

6.2.5 规划基础信息类图层属性表结构

表7 风景旅游资源、面状基础设施、线状基础设施、点状基础设施、主要矿产储藏区、

蓄滞洪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属性结构描述表

6.2.6 基期地类图斑属性表结构

表8 基期地类图斑属性结构描述表 (属性表名:JQDLTB )

9

6.2.7 基期线状地物属性表结构

表9 基期线状地物属性结构描述表 (属性表名:JQXZDW )

6.2.8 基期零星地物属性表结构

表10 基期零星地物属性结构描述表 (属性表名:JQLXDW )

6.2.9 基期地类界线属性表结构

表11 基期地类界线属性结构描述表 (属性表名:JQDLJX )

10

6.2.10 土地用途区属性表结构

6.2.11 土地规划地类属性表结构

表13 土地规划地类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TDGHDL )

6.2.12 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属性表结构

表14 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GHJBNTBHQ )

11

6.2.13 规划基本农田保护片属性表结构

增表2 规划基本农田保护片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GHJBNTBHP )

6.2.14 基本农田保护块属性表结构

增表3 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块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GHJBNTBHK )

6.2.15 基本农田现状图斑属性表结构

增表4 基本农田现状图斑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JBNTXZTB )

12

6.2.16 基本农田规划图斑属性表结构

增表5 基本农田规划图斑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JBNTGHTB )

13

6.2.17 规划基本农田调整属性表结构

6.2.18 建设用地管制边界属性表结构

6.2.19 建设用地管制区属性表结构

6.2.20 面状、线状、点状重点建设项目属性表结构

表18 面状、线状、点状重点建设项目属性结构描述表

14

6.2.21 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属性表结构

表19 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TDZZZDQY )

6.2.22 村镇建设控制区属性表结构

表20 村镇建设控制区属性结构描述表 (属性表名:CZJSKZQ )

6.2.23 基本农田整备区属性表结构

15

6.2.24 面状、线状、点状土地整治重点项目属性表结构

表22 面状、线状、点状土地整治重点项目属性结构描述表 (属性表名:MZTDZZZDXM 、XZTDZZZDXM 、DZTDZZZDXM )

6.2.25 规划耕地属性结构

增表6 规划耕地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GHGD )

6.2.26 注记类图层属性表结构

表23 注记类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XZQZJ 、DLMCZJ 、GHJCXXZJ 、JQXZZJ 、 TDYTQZJ 、TDGHDLZJ 、GHJBNTBHQZJ 、GHJBNTTZZJ 、JSYDGZQZJ 、MZZDJSXMZJ 、XZZDJSXMZJ 、 DZZDJSXMZJ 、TDZZZDQYZJ 、CZJSKZQZJ 、JBNTZBQZJ 、MZTDZZZDXMZJ 、XZTDZZZDXMZJ 、DZTDZZZDXMZJ )

16

6.2.27 规划栅格图属性表结构

表24 规划栅格图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TDLYXZT 、

TDLYZTGHT 、JSYDGZHJBNTBHT 、TDZZGHT )

6.3 非空间要素分类 非空间要素分类见表25。

6.4 非空间要素属性表结构 6.4.1 规划文档要素属性结构

表26 规划文本、规划说明属性结构描述表

(属性表名:GHWB 、GHSM )

6.4.2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属性结构

表27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属性结构描述表(TDLYJGTZB )

6.4.3 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情况表属性结构

表28 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情况表属性结构描述表

(属性表名:GDBYLJBNTQKB )

6.4.4 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控制表属性结构

表29 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控制表属性结构描述表

(属性表名:XZJSYDZBKZB )

6.4.5 土地整治规划表属性结构

表30 土地整治规划表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TDZZGHB )

6.4.6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属性结构

表31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ZDJSXMYDGHB )

6.4.7 土地用途分区面积统计表属性结构

表32(续)

6.4.8 规划期间各类用地平衡表属性结构

6.4.9 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属性结构

表34 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JBNTTZFXB )

6.5 属性值代码 6.5.1 界线类型代码

表35 界线类型代码表

6.5.2 界线性质代码

表36 界线性质代码表

6.5.3 等高线类型代码

6.5.4 地类备注取值代码

6.5.5 土地用途区类型代码

6.5.6 农用地等别代码

表40 农用地等别代码表

6.5.7 基本农田调整类型代码

6.5.8 建设用地管制边界类型代码

6.5.9 建设用地管制区类型代码

6.5.10

重点建设项目类型代码

6.5.11 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性质代码

表45 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性质代码表

6.5.12 土地整治类型代码

表46 土地整治类型代码表

6.5.13 耕地保护控制指标期限类型代码

6.5.14 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类型代码

表48 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类型代码表

6.5.15 规划期间各类用地平衡地类代码

6.5.16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代码

6.5.17 规划耕地来源类型代码

7 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7.1 标准图幅土地利用规划空间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以标准图幅为基础的土地利用规划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如下:

XX |

XX |

X |

XXXX |

XXXX |

X |

XX |

XXX |

XXX |

XXX |

. XXX |

专 业 代 码

业 务 代 码

比 例 尺 代 码 基 期 年

目 标 年

1:100 1:100 万 万 图 图 幅 幅 行 列 号 号

幅 行 号 图 幅 列 号

特 征 码

扩 展 文 件 名

命名规则说明:

a ) 主文件名采用25位字母数字型代码,行列号位数不足者前面补零,扩展文件名因文件格式不

同而不同;

b ) 比例尺代码见表50。

表50 比例尺代码表

c ) 行列编号计算公式(引用《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89))

1) 1:1 000 000图幅行、列号的计算:

a = [φ/4°]+1„„„„„„„„„„„„„„„„„„(1)

b = [λ/6°]+31„„„„„„„„„„„„„„„„„„(2)

式中:

a ——1:1 000 000地形图图幅所在纬度带数字码所对应的数字码;

[ ] ——商取整;

φ ——图幅内某点的纬度或图幅西南廓点的纬度; b ——1:1 000 000地形图图幅所在经度带的数字码; λ ——图幅内某点的经度或图幅西南廓点的经度; 2) 相应比例尺的图幅行、列号的计算:

c =4°/Δφ-[(φ/4°) /Δφ]„„„„„„„„„„„„„„(3) d = [(λ/6°) /Δλ]+1„„„„„„„„„„„„„„„„„(4)

式中:

c ——所求比例尺图幅的行号;

Δφ——所求比例尺图幅的纬差(1:1万图幅纬差2’30”); [ ]——商取整;

φ——图幅的某点的纬度或图幅西南图廓点的纬度; d ——所求比例尺图幅的列号; ( )——商取余;

λ——图幅内某点的经度或图幅西南图廓点的经度;

Δλ——所求比例尺图幅的经差(1:1万图幅经差3’45”);

d ) 特征码为十进制三位顺序码,统一设定为000,留待以后扩展。

7.2 以行政区为基础的土地利用规划空间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以行政区为基础的土地利用规划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如下:

XX

XX

X

XXXX

XXXX

XXXXXX

XXX

XXX

. XXX

| | | | | | | | |

专 业 代 码 业 务 代 码

比 例 尺 代 码

基 期 年

目 标 年

县 以 上 行 政 区 划 代 码

乡 行 政 区 划 代 码

特 征 码

扩 展 文 件 名

命名规则说明:

a ) 主文件名采用25位字母数字型代码,行列号位数不足者前面补零,扩展文件名因文件格式不

同而不同:矢量数据为VCT ,数字正射影像图为IMG ,数字栅格地图为RAS ,数字高程模型为DEM ,元数据为XML ,附加信息文件和头文件为TXT ; b ) 专业代码采用二位数字码,土地专业码为20; c ) 业务代码采用二位数字码,土地规划业务为03; d ) 比例尺代码采用一位字符码,比例尺代码表见表50; e ) 基期年代码、目标年代码均采用四位数字码;

f ) 县(市)行政区划代码采用六位数字型代码,由GB/T 2260标准查取;

g ) 乡(镇)级行政区划代码采用十进制三位顺序码,在县(市)行政区范围内,按照乡(镇)名

称的顺序从001至999 编码;

h ) 特征码可以表示村的次序号,为十进制三位顺序码。 7.3 规划文档、指标等资料命名规则

土地利用规划资料命名规则如下:

XXXXXX

XXX

XXX

. XXX

| | | |

县 以 上 行 政 区 划 代 码

乡 行 政 区 划 代 码

特 征 码

扩 展 文 件 名

命名规则说明:

a ) 县级(含)以上行政区划代码采用六位数字型代码,由GB/T 2260标准查取;

b ) 乡(镇)级行政区划代码采用十进制三位顺序码,在县级行政区范围内,按照乡(镇)名称的

顺序从001至999 编码;

c ) 特征码表示资料类型,扩展文件名表示文件类型,命名规则如表51所示:

表51 资料类型与特征码命名规则

8 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

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参见附录(略) 。 9 元数据

元数据依据《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T 1016-2003)。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见下表A.1。

表A.1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

表A.1 (续)

表 A.1 (续)

江苏省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数据库标准

(修订稿) (2010年11月)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

目 次

前 言 .............................................................................. I

引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 ............................................................ 2 5 定位基础 ............................................................................ 5 6 数据库结构定义和要素分层 ............................................................ 6 7 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 27 8 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 ................................................................. 29 9 元数据 ............................................................................. 29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 ...................................... 30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是在 《TD/T 1028-2010 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 本标准由江苏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负责解释。

引 言

为规范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

依据《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等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本标准。

江苏省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和市级、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中心城区规划

数据库的要素分类、要素编码、定位基础、数据结构、文件命名规则、数据交换格式和元数据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及市级和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中心城区规划图形数据的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0114 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 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6820 地图学术语

GB/T 17798-2007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 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TD/T 1014-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T 1016-2003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 TD/T 1016-2007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TD/T 1019-200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

TD/T 1020-2009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TD/T 1021-2009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TD/T 1022-2009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TD/T 1023-2010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TD/T 1024-2010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TD/T 1025-2010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要素 feature

现实世界现象的抽象。[GB/T 17798-2007 3.4 要素] 3.2

要素性质 feature attribute

要素的性质。[GB/T 17798-2007 3.5 要素性质]

3.3

类 class

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要素集合。

3.4

层layer

具有相同应用特性的类的集合。 3.5

对象 object

具有明确定义的边界和封闭状态与行为特征的实体。[GB/T 17798-2007 3.6 对象] 3.6

实体 entity

具有共同特性的对象类。[GB/T 17798-2007 3.7 实体] 3.7

实例对象 instance object

类的实现对象。 3.8

空间对象 spatial object

代表要素空间特征的对象。[GB/T 17798-2007 3.9 空间对象] 3.9

标识码 identification code

对实例对象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

3.10

矢量数据 vector data

用x ,y (或x, y, z )坐标表示地图图形或地理实体的位置和形状的数据。 [GB/T 16820-1997 5.18 矢量数据] 3.11

栅格数据 raster data

按照栅格单元的行和列排列的有不同“灰度值”的像片数据。[GB/T 16820-1997 5.19 栅格数据] 3.12

图形数据 graphic data

表示地理物体的位置、形态、大小和分布特征以及几何类型的数据。[GB/T 16820-1997 5.20图形数据] 3.13

属性数据 attribute data

描述地理实体质量和数量特征的数据。[GB/T 16820-1997 5.20 属性数据] 3.14

元数据 metadata

关于数据的数据,用于描述数据的内容、覆盖范围、质量、管理方式、数据的所有者、数据的提供方式等有关的信息。[TD/T 1016-2003 3.3 元数据] 4 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 4.1 数据库内容

包括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土地信息要素中的土地利用规划要素等。

4.2 要素分类与编码

要素分类大类采用面分类法,小类以下采用线分类法。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依次按大类、小类、

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四级类划分,分类代码采用十位数字层次码组成,其结构如下:

XX XX XX XX X X | | | | | | 大 小 一 二 三 四 类 类 级 级 级 级 码 码 类 类 类 类 要 要 要 要 素 素 素 素

码 码 码 码 其中:

a) 大类码为专业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基础地理专业为10,土地专业为20。 b) 小类码为业务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土地利用规划的业务代码为03。

c) 一至四级类码为要素分类代码,其中:一级类和二级类要素代码分别为二位数字码,三级类和

四级类要素代码分别为一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

d )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一级类码、二级类码、三级类码和四级类码引用GB/T 13923-2006中的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与代码。 数据库要素与代码见表1。

表1 数据库要素与代码表

表1 (续)

5 定位基础

5.1 高程基准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5.2 地图投影与分带

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或 6°分带。 5.3 平面坐标系

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6 数据库结构定义和要素分层 6.1 空间要素分层

空间要素采用分层的方法进行组织管理,图层描述见表2。

7

6.2 空间要素属性表结构 6.2.1 行政区属性表结构

6.2.2 行政区界线属性表结构

表4 行政区界线属性结构描述表 (属性表名:XZQJX )

6.2.3 等高线属性表结构

6.2.4 高程注记点属性表结构

表6 高程注记点属性结构描述表 (属性表名:GCZJD )

8

6.2.5 规划基础信息类图层属性表结构

表7 风景旅游资源、面状基础设施、线状基础设施、点状基础设施、主要矿产储藏区、

蓄滞洪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属性结构描述表

6.2.6 基期地类图斑属性表结构

表8 基期地类图斑属性结构描述表 (属性表名:JQDLTB )

9

6.2.7 基期线状地物属性表结构

表9 基期线状地物属性结构描述表 (属性表名:JQXZDW )

6.2.8 基期零星地物属性表结构

表10 基期零星地物属性结构描述表 (属性表名:JQLXDW )

6.2.9 基期地类界线属性表结构

表11 基期地类界线属性结构描述表 (属性表名:JQDLJX )

10

6.2.10 土地用途区属性表结构

6.2.11 土地规划地类属性表结构

表13 土地规划地类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TDGHDL )

6.2.12 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属性表结构

表14 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GHJBNTBHQ )

11

6.2.13 规划基本农田保护片属性表结构

增表2 规划基本农田保护片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GHJBNTBHP )

6.2.14 基本农田保护块属性表结构

增表3 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块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GHJBNTBHK )

6.2.15 基本农田现状图斑属性表结构

增表4 基本农田现状图斑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JBNTXZTB )

12

6.2.16 基本农田规划图斑属性表结构

增表5 基本农田规划图斑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JBNTGHTB )

13

6.2.17 规划基本农田调整属性表结构

6.2.18 建设用地管制边界属性表结构

6.2.19 建设用地管制区属性表结构

6.2.20 面状、线状、点状重点建设项目属性表结构

表18 面状、线状、点状重点建设项目属性结构描述表

14

6.2.21 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属性表结构

表19 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TDZZZDQY )

6.2.22 村镇建设控制区属性表结构

表20 村镇建设控制区属性结构描述表 (属性表名:CZJSKZQ )

6.2.23 基本农田整备区属性表结构

15

6.2.24 面状、线状、点状土地整治重点项目属性表结构

表22 面状、线状、点状土地整治重点项目属性结构描述表 (属性表名:MZTDZZZDXM 、XZTDZZZDXM 、DZTDZZZDXM )

6.2.25 规划耕地属性结构

增表6 规划耕地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GHGD )

6.2.26 注记类图层属性表结构

表23 注记类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XZQZJ 、DLMCZJ 、GHJCXXZJ 、JQXZZJ 、 TDYTQZJ 、TDGHDLZJ 、GHJBNTBHQZJ 、GHJBNTTZZJ 、JSYDGZQZJ 、MZZDJSXMZJ 、XZZDJSXMZJ 、 DZZDJSXMZJ 、TDZZZDQYZJ 、CZJSKZQZJ 、JBNTZBQZJ 、MZTDZZZDXMZJ 、XZTDZZZDXMZJ 、DZTDZZZDXMZJ )

16

6.2.27 规划栅格图属性表结构

表24 规划栅格图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TDLYXZT 、

TDLYZTGHT 、JSYDGZHJBNTBHT 、TDZZGHT )

6.3 非空间要素分类 非空间要素分类见表25。

6.4 非空间要素属性表结构 6.4.1 规划文档要素属性结构

表26 规划文本、规划说明属性结构描述表

(属性表名:GHWB 、GHSM )

6.4.2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属性结构

表27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属性结构描述表(TDLYJGTZB )

6.4.3 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情况表属性结构

表28 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情况表属性结构描述表

(属性表名:GDBYLJBNTQKB )

6.4.4 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控制表属性结构

表29 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控制表属性结构描述表

(属性表名:XZJSYDZBKZB )

6.4.5 土地整治规划表属性结构

表30 土地整治规划表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TDZZGHB )

6.4.6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属性结构

表31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ZDJSXMYDGHB )

6.4.7 土地用途分区面积统计表属性结构

表32(续)

6.4.8 规划期间各类用地平衡表属性结构

6.4.9 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属性结构

表34 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JBNTTZFXB )

6.5 属性值代码 6.5.1 界线类型代码

表35 界线类型代码表

6.5.2 界线性质代码

表36 界线性质代码表

6.5.3 等高线类型代码

6.5.4 地类备注取值代码

6.5.5 土地用途区类型代码

6.5.6 农用地等别代码

表40 农用地等别代码表

6.5.7 基本农田调整类型代码

6.5.8 建设用地管制边界类型代码

6.5.9 建设用地管制区类型代码

6.5.10

重点建设项目类型代码

6.5.11 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性质代码

表45 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性质代码表

6.5.12 土地整治类型代码

表46 土地整治类型代码表

6.5.13 耕地保护控制指标期限类型代码

6.5.14 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类型代码

表48 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类型代码表

6.5.15 规划期间各类用地平衡地类代码

6.5.16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代码

6.5.17 规划耕地来源类型代码

7 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7.1 标准图幅土地利用规划空间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以标准图幅为基础的土地利用规划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如下:

XX |

XX |

X |

XXXX |

XXXX |

X |

XX |

XXX |

XXX |

XXX |

. XXX |

专 业 代 码

业 务 代 码

比 例 尺 代 码 基 期 年

目 标 年

1:100 1:100 万 万 图 图 幅 幅 行 列 号 号

幅 行 号 图 幅 列 号

特 征 码

扩 展 文 件 名

命名规则说明:

a ) 主文件名采用25位字母数字型代码,行列号位数不足者前面补零,扩展文件名因文件格式不

同而不同;

b ) 比例尺代码见表50。

表50 比例尺代码表

c ) 行列编号计算公式(引用《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89))

1) 1:1 000 000图幅行、列号的计算:

a = [φ/4°]+1„„„„„„„„„„„„„„„„„„(1)

b = [λ/6°]+31„„„„„„„„„„„„„„„„„„(2)

式中:

a ——1:1 000 000地形图图幅所在纬度带数字码所对应的数字码;

[ ] ——商取整;

φ ——图幅内某点的纬度或图幅西南廓点的纬度; b ——1:1 000 000地形图图幅所在经度带的数字码; λ ——图幅内某点的经度或图幅西南廓点的经度; 2) 相应比例尺的图幅行、列号的计算:

c =4°/Δφ-[(φ/4°) /Δφ]„„„„„„„„„„„„„„(3) d = [(λ/6°) /Δλ]+1„„„„„„„„„„„„„„„„„(4)

式中:

c ——所求比例尺图幅的行号;

Δφ——所求比例尺图幅的纬差(1:1万图幅纬差2’30”); [ ]——商取整;

φ——图幅的某点的纬度或图幅西南图廓点的纬度; d ——所求比例尺图幅的列号; ( )——商取余;

λ——图幅内某点的经度或图幅西南图廓点的经度;

Δλ——所求比例尺图幅的经差(1:1万图幅经差3’45”);

d ) 特征码为十进制三位顺序码,统一设定为000,留待以后扩展。

7.2 以行政区为基础的土地利用规划空间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以行政区为基础的土地利用规划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如下:

XX

XX

X

XXXX

XXXX

XXXXXX

XXX

XXX

. XXX

| | | | | | | | |

专 业 代 码 业 务 代 码

比 例 尺 代 码

基 期 年

目 标 年

县 以 上 行 政 区 划 代 码

乡 行 政 区 划 代 码

特 征 码

扩 展 文 件 名

命名规则说明:

a ) 主文件名采用25位字母数字型代码,行列号位数不足者前面补零,扩展文件名因文件格式不

同而不同:矢量数据为VCT ,数字正射影像图为IMG ,数字栅格地图为RAS ,数字高程模型为DEM ,元数据为XML ,附加信息文件和头文件为TXT ; b ) 专业代码采用二位数字码,土地专业码为20; c ) 业务代码采用二位数字码,土地规划业务为03; d ) 比例尺代码采用一位字符码,比例尺代码表见表50; e ) 基期年代码、目标年代码均采用四位数字码;

f ) 县(市)行政区划代码采用六位数字型代码,由GB/T 2260标准查取;

g ) 乡(镇)级行政区划代码采用十进制三位顺序码,在县(市)行政区范围内,按照乡(镇)名

称的顺序从001至999 编码;

h ) 特征码可以表示村的次序号,为十进制三位顺序码。 7.3 规划文档、指标等资料命名规则

土地利用规划资料命名规则如下:

XXXXXX

XXX

XXX

. XXX

| | | |

县 以 上 行 政 区 划 代 码

乡 行 政 区 划 代 码

特 征 码

扩 展 文 件 名

命名规则说明:

a ) 县级(含)以上行政区划代码采用六位数字型代码,由GB/T 2260标准查取;

b ) 乡(镇)级行政区划代码采用十进制三位顺序码,在县级行政区范围内,按照乡(镇)名称的

顺序从001至999 编码;

c ) 特征码表示资料类型,扩展文件名表示文件类型,命名规则如表51所示:

表51 资料类型与特征码命名规则

8 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

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参见附录(略) 。 9 元数据

元数据依据《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T 1016-2003)。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见下表A.1。

表A.1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

表A.1 (续)

表 A.1 (续)


相关文章

  • 农村土地征用法律法规
  • 泗阳县村镇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暂行办法 为了加强全县村镇房屋拆迁管理,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促进村镇建设的发展,根据<江苏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宿迁市市区村镇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暂行办法>及 ...查看


  • 江苏省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
  •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 (第51号) <江苏省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已于2008年11月25日经省人民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罗志军 二○○八年十二月三日 江苏省经济适用住房管理 ...查看


  • 节约集约用地范文
  • 江阴市节约集约用地十八法 发布日期:2011-10-25 17:19:34 浏览数: 242 字号:[大 中 小] 一个钟灵毓秀的江南小城,书写着波澜壮阔的宏伟长卷. 江苏江阴,一个面积仅有988平方公里县级市,2009年却完成1710亿元 ...查看


  •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指挥部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目 录 1规划概述.......................................................... ...查看


  • 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地区差异分析_钱忠好
  • 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经济学研究 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地区差异分析 钱忠好 牟 燕 内容提要本文利用2003-2008年23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运用变异系数和泰尔指 数分析土地市场化水平地区差异产生的原因,寻求促进区域土地市场发展 ...查看


  • 江苏省[土地管理法]办法
  • 江苏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 (1987年6月26日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 1989年6月30日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正 1994年2月22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 总 ...查看


  • 最新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全文
  • 最新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全文 目录 ∙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环境监督管理 第三章 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四章 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根据1997年7月31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 ...查看


  • 最新最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 附件 2011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一等奖 1.城乡统筹发展路径创新研究-"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探索与实践 主要完成单位:江苏省土地学会.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 主要完成 ...查看


  • 闲置地处置妙方
  • 正如对生活中的铺张浪费现象深恶痛绝一样,闲置土地的大量存在一直为人们所诟病.一方面土地供应紧张,大量农地被征转为建设用地,18亿亩耕地红线岌岌可危:另一方面,建设用地供应后,总有一部分处于不开工或半开工状态,被闲置.撂荒.昔日的良田,如今只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