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关系的哲学阐释

2006年11月

第33卷第6期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Hubei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Nov.,2006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关系的哲学阐释

刘秀华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100871)

[摘要]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是相互联结、相互生成和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相伴而

行,个性化依赖于社会化,社会化是人的个性化的社会化;从个人的发展历史看,个性化与社会化处于相互促进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就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看,人的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人的个性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的过程。

[关键词]个人;社会;个性化;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799(2006)06-0681-05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统一的: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现实的、具体的、有生命的个人是社会的主体,是历史的前提和出发点;个人又依赖于社会,社会是个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为个人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现实的活动条件;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相一致,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必将成为具有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个人。因此,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也具有了这种相互联结、相互生成以及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

什么是人的个性?尽管不同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都将人的个性作为其研究的对象,但研究视野以及结论并非完全一致。心理学家通常把人的个性理解为个人心理面貌中与共性相对的个别性,即个人独

社会学家通常所说的有的心理特征,它包括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立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的个性是与群体相对应的个别性。哲学在人的个性概念上与心理学、社会学具有相同之处,都是指个人身上相对于共性而言的个别性、个人独有的特性;不同之处在于哲学所讲的人的个性是个人在处理与世界关系的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特的主体行为(内部和外部)特征,即主体性和差异性。因而,人的个性就是个人较为稳定的主体性和差异性的统一。

个人的主体性问题是关于作为人的个性首先就是个人的主体性,或者说是人的主体性的个体表现。

主体的个人在与客体的关系中个人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主体性的一般规定就是对作为主体的个人的本质规定。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个人的存在方式。所谓个人的主体性是指在实践活动中个人作为活动主体区别于活动客体的特性[1]603。马克思曾说:“我在劳动中肯定了自己的个人生命,从而也就肯定了我的个性特点”我在我的生产中物化了我的个性和我的个性的特点,因此……在对产品的直观中由于;“

[2]37在这里认识到我的个性是物质的、可以直观地感知的因而是毫无疑问的权力而感受到个人的乐趣。”

马克思把劳动及其产品看作人的主体性、本质力量的物化、对象化,同时也把劳动及其产品理解为人的个性的物化、对象化。个性是人的对象化活动这一类本质的具体显现。人必须追求和实现各种主体性,否则就会沦为动物、沦为工具,就根本谈不上什么个性。

个人的主体性表现为个人在作用于客体的对象性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个人的主体性首先是指作为活动主体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体现于在作用于客体的对象性活动中人是“能动的自

[收稿日期]2004-09-21

十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TJ05—ZX002[基金项目]天津市“

[作者简介]刘秀华(1964-),女,河北廊坊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2003级博士生,天津财经大学副教

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

682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3卷

[2]167然存在物”外部感。人在对象性活动中的目的是,人作为活动的主体能够控制和驾驭自己同自然界、

性世界的对象性关系,并且实现对自然界和外部感性世界的掌握和占有。但是,人在外部世界面前是受动的,因为自然界、外部感性世界不仅不会自动地满足人,而且还会反抗、抗拒人的活动,以至造成人在实现自己目的的活动过程中受到来自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的限制和制约。因此,人作为活动的主体,为了达到对自然界、外部感性世界掌握和占有的目的,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以消除或支配来自外部世界的各种反抗、抗拒的力量,克服达到目的的种种障碍。不是以纯粹自马克思指出:人作为主体,“

[3]113然的、自然形成的形式出现在生产过程中,而是作为支配一切自然力的活动出现在生产过程中”。马

克思在这里所说的作为主体支配一切自然力的活动,就是一种能动的活动。因此,从事活动、进行物质生产的人作为主体是在一定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的表现自己。

个人的自主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在对象性活动中对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个人在对象性活动中,是受动的,即对自然界、对外部感性世界具有依赖性,但是人并不是消极地片面地依赖于自然界、依赖于外部感性世界的恩赐,而是积极发挥其自主性,以实现对自然界、外部世界控制和支配的目的,保证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个人的自主性是个人在自觉地意识到自身对外部世界依赖性的前提下,使自己在同外部感性世界所发生的必然关系中处于主体地位,表现为个人按照自己的需要、力量、方式和方法自主地选择对象、设定活动的目的和通过活动实现目的,并按照自己目的的规定和对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去改造事物,掌握外部感性世界的对象,从而掌握自己的命运。

个人的创造性是指个人的活动及其结果的非重复性和价值性,即个人从事前人和同时代其他人没

外部世界的富有积有从事过的有助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活动,为人类提供有助于实现掌握和控制自然界、

极意义的成果。人作为主体所从事的能动的、自主的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创造出自然运动本身无法产生的事物。没有创造,就不会形成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属人世界。马克思说过:“劳动是积

[3]116极的、创造性的活动。这种创造性不是意识内的创造性,而是一种外部直接现实性的创造。人通过”“

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人在自由的创造活动中,不仅创造了一个属人的外部现实世界,同时也创造了人自身。人的本质力量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得到确证和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创造性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因此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的灵魂,是主体性力量的充分展现,是个人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境界。总之,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个人的主体性的主要标志和特点,没有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就不可能有个人的主体性。

人的个性的另一层含义则是指个人在内在本质及外部存在方面的特异性,包括个人的唯一性、不可取代性和独特性。对个人独特性规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理解。1.个人的独特性首先表现为个人是

然而人特殊的存在物。人首先是类存在物,通过自由自觉的活动显示人的类特性,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

同时又是特殊的有个性的存在物。在自由自觉的活动中,每个个人都是具体的、完整的、自主的人,显示其独特的个性特征。个人的独特性是丰富的、多样化的,不仅表现为社会中的个人具有独特个性,而且还表现为不同的群体、组织和民族的个性具有独特性。2.个人的独特性还表现为个人作为社会关系的个别存在和表现方式。作为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和客体,社会的人总要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每个人总要通

合作和合群行为,来获得各种规定性,获得个人特殊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及过社会化,通过社会交际、

社会特征。但是,每个人的社会关系又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由此产生不同个性的个人存在。正确理解个人的独特性要坚持个性和共性相统一的观点。抽象的、共同的、普遍的人类共性总是存在于特殊的、具体的个性之中,并通过特殊的、具体的个人才能表现出来,即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无个性就无共性。同时,人的独特个性又总是反映和体现着人的共同性。基于此,必须反对那种把人的共性和个性割裂开来,把人性的抽象和具体对立起来的观点。

综上所述,人的个性是个人较为稳定的主体性和差异性的统一。这种统一表现为,一方面不体现主体性的差异性是无意义的差异性;另一方面,主体性的显现是以差异性为标志的。与此相关,个性的发展

第6期刘秀华: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关系的哲学阐释683就是个人主体性的发展和差异性的发展的统一。一方面,主体性的发展以差异性的发展为基础,个人之间的心理、行为的差异性得不到发展,只会产生盲从、被动和模仿等特性。另一方面,差异性的发展以主体性的发展为尺度,偏离主体性发展去发展差异性就会失去差异性的价值。

现实的个人是拥有个性即主体性和独特性的个人,是个性化的存在。而个性化的存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的个性化是个人和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前提个性化是现实的个人的重要特征。个性化是人的对象化活动这一类本质的具体显现。对象化是个人在其活动过程中把自己既有的能力、素质以及观念外化为现实的对象,表现为改变对象的活动结果,创造出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对象性世界。活

[4]341动的对象化,就是人的自我实现,“作为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肯定人的个性”,也就是人的个性化过

程。在对象化过程中,人充分培养和发挥个人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确证着人作为主体性的存在,将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区别开来。因而,个性化使现实的个人具有类特征,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同时由于人是社会存在物,在对象化活动中结成人与人的具体的社会关系,又将人与人区别开来。人不断的个性化,不仅确证着其作为主体性的存在,也确证着其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特征。人在

没有人的个性化,人就不能成对象性活动中,不断地追求和实现各种主体性,使人真正成为现实的个人。

为现实的个人,就会沦为动物、沦为工具。

个性化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前提。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离不开社会,但是社会也离不开现实的具有个性特征的个人。马克思明确指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物质关系形成他们的一切关系的基础。这些物质关系不过是他们

[5]320 ̄321的物质的和个体的活动所借以实现的必然形式罢了。”在马克思看来,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关系

是个体活动的必然结果。而个体活动过程就是个人在对象化活动中发挥其独特的主体性的过程,也就是个人的个性形成过程即个性化过程。因而,个性化是现实的个人在创造财富的社会物质生产活动中的表现形式,没有人的个性化,社会就失去其赖以存在的基础。因此社会通过不断的教育和训练塑造有个性的个人,才能存在下去。

其次,人的个性化及其个性化程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体尺度个性化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个人能力及其多样化的发展与社会分工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中。马克思十分强调“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作为生产力的构成因素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个人的劳动能力是最基本的生产力,无论是以工具为核心的劳动资料,还是以材料为中心的劳动对象,都是“主观生产力”的对象化,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个人能力及其发展是社会生产活动分工的结果。随着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社会分工的发展,社会生产活动所需要的个人的劳动能力是丰富多样的。同时个人能力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生产力只是为分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是个人具有从事分工带来的新的活动的能力。多样化的个性才会有多样化的能力,全面发展的个性才能充分发挥潜在的能力,才能既适应分工的需要,又促进分工的发展。历史证明,生产力的发展是随着分工的发展实现的,社会成员丰富多样的全面发展的个性是以分工为中介实现其对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的。马克思指出“……表现为生产和财富宏大基石的,既不是人本身完成的直接劳动,也不是人从事劳动的时间,而是对人本身的一般生产力的占有,是人对自然界的了解和通过人作为社会体的存在来对自然界的统治,

[3]218总之,是社会个人的发展”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因而,个人的自由全面发,“

展就是最大的生产力。

第三,人的个性化发展也是生产关系变革的内在动力生产关系的变革从根本意义上说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实际是每一时代的“现实的个人”为追求更高的“自主活动”,对现有活动条件的改变的必然结果。这种追求活动就是“有个性的个人”的能动自主活动。每一时代个人自主活动的条件是与之相适应的交往形式及其社会关系,是由代表着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更先进的个人”最先进的个人”即“特殊,“

个体”创造的。生产力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在新发展起来的生产力中又会生长出新的“特殊个体”,它的利

684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3卷益只有在新的交往形式及其社会关系中才能实现。这时候,同旧的“特殊个体”的自主活动相适应的交往形式及其社会关系便成为新的“特殊个体”自主活动的桎梏。而新的“特殊个体”由于其利益在生产力发展的更高水平上表现出自己的力量和优越性,便会战胜旧的“特殊个体”而创造出新的自主活动条件。这种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特殊个体”对自主条件的创造活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

所谓人的然而人的个性化是不可能脱离开社会化单独进行的过程,它总是与社会化联系在一起的。

社会化就是指个体通过参与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社会团体的活动接触社会,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学习他将参与其中的各种具体社会(社会群体)的知识、规范、价值观念和生活技能,掌握社会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经验,获得和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

人必须要社会化,只有经过社会化,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能作为现实的人存在和发展。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出生是生物性的,更重要的是社会性的。一个人来到世间最初只是一个生物体,他表现出来的也只是生物性本能。靠这种孱弱的生物本能,并不能在自然和社会中生存,他必须参与社会群体生活,并通过社会群体来满足同时也发展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人之能够成为社会的人,乃是他进入社会后在人与人的关系中逐渐社会化的结果。成长着的个人总是越来越社会化。同时由于人类社会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的,而且其发展正呈现出不断加速的趋势,因此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继承人们在以往所创造的社会文化,并不断学习人们创造的新经验、新知识。总之,人的社会化是个人作为现实的人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个人的社会化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社会不是由自然的、生物性的人组成,而是由

同时也只有当每个社会成员一起行动,经过社会化的个人构成,事实上没有个人的社会化,就没有社会。

共同支持和维护社会的行为规范、主导价值观念的时候,这个社会才会生存下去。所以每个社会都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培养、塑造自己的社会成员,使其新加入的成员理解已有的文化遗产,认同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念,遵循社会的行为规范。人的社会化使社会的成员以有助于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方式进行活动,使个人成为社会机体的有效组成部分,使社会成为由有效的组成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没有那些具备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人,社会就不可能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正是无数个人的社会化形成社会继承的机制,才是社会整体存在和延续的保障。

个性化与社会化并不是毫无联系、相互割裂的两个单独进行的过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辩证发展过程,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是统一于人的对象化活动中的人的发展的两个侧面,既相反又相成。

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是相伴而行的。个性化依赖于社会化,个性化只有在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社会化是人的个性化的现实基础。现实的人的对象性活动,从本质上说是具有社会规定性的活动。现实的人作为人的活动的主体,并不单纯是肉体的自然性主体,在本质上是社会性主体。只有在社会中经过后天的塑造和训练,并经过具有社会规定性的活动的直接陶冶,才能使人作为社会性主体从事一切活动来获得各种规定性,获得个人特殊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及社会特征。

另一方面看,社会化是人的个性化的社会化,没有人的个性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社会化本身就是人们在对象化活动中,通过社会的教育和训练获得个性、发展个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使个人成为积极从事对象化活动的主体进行创造性活动,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在一个缺乏个性的社会成员组成的社会里,社会成员尽管从一定意义上说具有社会性,但其活动方式往往表现为纯粹自然的、自然形成的和刻板单一的形式,其活动从本质上更接近动物的本能活动;社会只能是一群动物的集合,不具有人类社会的性质。因为,人的对象化活动内含着人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又内含着人的社会关系,是人作为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与社会关系的统一。在对象化活动特别是生产活动中,人发挥作为主体的能动创造性创造出自然界所不具备的符合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对象性世界,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地展现。由此人们形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并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上形成全部的社会关系,因而将人的社会性与动物的社会性区别开来,将人的社会与动物的群体区别开来。因此人的对象化活动是人的个性的对象化过程,使人的个性化得到提升,从而创造人本身;同时也使人进一步远离动物界,使人的个性日益社会化。

从人的发展历史看,个性化和社会化处于相互促进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实践活动是人们能动地掌握客观世界并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的过程。一方面,实践的改造活动丰富着人的本质力量,使每个活动者的

第6期刘秀华: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关系的哲学阐释685独特力量在人的手和头脑的创造物中实现和对象化,在实践中人们日益创造着丰富的个性。另一方面,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的,主体的活动也就是社会力量的实现和对象化,社会力量只有在人的社会活动中才能体现出来,主体才能不断的社会化。因此,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共同动力来自于人的实践活动,而人的对象化活动实质上是人的个性化与人的社会化相统一的过程。没有人的个性的发展,就没有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人的个性化程度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标志[6]。

就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看,人的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人的个性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从原始社会到现代,伴随着人的实践活动的发展,社会越来越向前发展,个人所处时代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也在更广阔的程度上发展着。因此,个性化和社会化随着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发展而呈现出动态的发展过程。马克思在《资本论》手稿里将人的发展历史分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以及“个人的全面发展”三个历史阶段。实际上,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在这三个历史阶段得到统一。马克思把最初社会形态里的个人称为具有“原始丰富”性的个人,“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单个人显得比

[3]109较全面”因为他还没有造成自己丰富的关系”,但这是原始的全面,“。在原始社会里,由于人们还没有

形成丰富的社会关系,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都显示出原始丰富性的特征。随着人的发展进入“物的依赖关系”的阶段,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以“物的依赖关系”为特征的第二阶段,由于商

[3]393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成员对自然界和社会联系本身的普遍占有”,一方面,在对自然的普遍占有,即

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的个性化得到发展;另一方面,对社会联系的普遍占有,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人的社会化程度得到加强。然而,由于人对物的依赖关系产生人的普遍异化,导致人的个性

全面”自由”的个性,畸形、片面地发展。只有在第三阶段,由于社会生产能力的全面提高,形成人的“、“

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才达到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最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4]E・弗洛姆.逃避自由[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6]科瓦廖夫.人的个性化是现代文明的大趋势[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6,(4).

[责任编辑:陈阳凤]

APhilosophicalExplanationoftheTiebetweenHuman’sPersonalizationandSocialization

LIUXiu-hua

(SchoolofHumanStudies,Tianjin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Tianjin300222,China)

Abstract:Thepersonalizationandsocializationofhumanbeingsareconnectedandmutuallyhelptopromoteeachother.Theyareinseperabledialectically.Personalizationandsocializationgetalongwitheachother.Personalizationdependsonsocial-ization.Socializationisthesocializationofindividualpersonality.Fromtheviewpointofpersonaldevelopmenthistory,personal-izationandsocializationareinadynamicallydevelopingprocessthatmutuallypromoteeachother.Fromtheviewpointofhumandevelopmenthistory,humandevelopmentistheprocessofincreasingdegreeofsocializationandalsoaprocessoftheenrichmentofindividualpersonality.

Keywords:Individual;Society;Personalization;Socialization

2006年11月

第33卷第6期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Hubei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Nov.,2006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关系的哲学阐释

刘秀华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100871)

[摘要]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是相互联结、相互生成和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相伴而

行,个性化依赖于社会化,社会化是人的个性化的社会化;从个人的发展历史看,个性化与社会化处于相互促进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就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看,人的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人的个性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的过程。

[关键词]个人;社会;个性化;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799(2006)06-0681-05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统一的: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现实的、具体的、有生命的个人是社会的主体,是历史的前提和出发点;个人又依赖于社会,社会是个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为个人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现实的活动条件;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相一致,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必将成为具有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个人。因此,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也具有了这种相互联结、相互生成以及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

什么是人的个性?尽管不同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都将人的个性作为其研究的对象,但研究视野以及结论并非完全一致。心理学家通常把人的个性理解为个人心理面貌中与共性相对的个别性,即个人独

社会学家通常所说的有的心理特征,它包括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立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的个性是与群体相对应的个别性。哲学在人的个性概念上与心理学、社会学具有相同之处,都是指个人身上相对于共性而言的个别性、个人独有的特性;不同之处在于哲学所讲的人的个性是个人在处理与世界关系的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特的主体行为(内部和外部)特征,即主体性和差异性。因而,人的个性就是个人较为稳定的主体性和差异性的统一。

个人的主体性问题是关于作为人的个性首先就是个人的主体性,或者说是人的主体性的个体表现。

主体的个人在与客体的关系中个人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主体性的一般规定就是对作为主体的个人的本质规定。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个人的存在方式。所谓个人的主体性是指在实践活动中个人作为活动主体区别于活动客体的特性[1]603。马克思曾说:“我在劳动中肯定了自己的个人生命,从而也就肯定了我的个性特点”我在我的生产中物化了我的个性和我的个性的特点,因此……在对产品的直观中由于;“

[2]37在这里认识到我的个性是物质的、可以直观地感知的因而是毫无疑问的权力而感受到个人的乐趣。”

马克思把劳动及其产品看作人的主体性、本质力量的物化、对象化,同时也把劳动及其产品理解为人的个性的物化、对象化。个性是人的对象化活动这一类本质的具体显现。人必须追求和实现各种主体性,否则就会沦为动物、沦为工具,就根本谈不上什么个性。

个人的主体性表现为个人在作用于客体的对象性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个人的主体性首先是指作为活动主体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体现于在作用于客体的对象性活动中人是“能动的自

[收稿日期]2004-09-21

十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TJ05—ZX002[基金项目]天津市“

[作者简介]刘秀华(1964-),女,河北廊坊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2003级博士生,天津财经大学副教

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

682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3卷

[2]167然存在物”外部感。人在对象性活动中的目的是,人作为活动的主体能够控制和驾驭自己同自然界、

性世界的对象性关系,并且实现对自然界和外部感性世界的掌握和占有。但是,人在外部世界面前是受动的,因为自然界、外部感性世界不仅不会自动地满足人,而且还会反抗、抗拒人的活动,以至造成人在实现自己目的的活动过程中受到来自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的限制和制约。因此,人作为活动的主体,为了达到对自然界、外部感性世界掌握和占有的目的,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以消除或支配来自外部世界的各种反抗、抗拒的力量,克服达到目的的种种障碍。不是以纯粹自马克思指出:人作为主体,“

[3]113然的、自然形成的形式出现在生产过程中,而是作为支配一切自然力的活动出现在生产过程中”。马

克思在这里所说的作为主体支配一切自然力的活动,就是一种能动的活动。因此,从事活动、进行物质生产的人作为主体是在一定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的表现自己。

个人的自主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在对象性活动中对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个人在对象性活动中,是受动的,即对自然界、对外部感性世界具有依赖性,但是人并不是消极地片面地依赖于自然界、依赖于外部感性世界的恩赐,而是积极发挥其自主性,以实现对自然界、外部世界控制和支配的目的,保证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个人的自主性是个人在自觉地意识到自身对外部世界依赖性的前提下,使自己在同外部感性世界所发生的必然关系中处于主体地位,表现为个人按照自己的需要、力量、方式和方法自主地选择对象、设定活动的目的和通过活动实现目的,并按照自己目的的规定和对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去改造事物,掌握外部感性世界的对象,从而掌握自己的命运。

个人的创造性是指个人的活动及其结果的非重复性和价值性,即个人从事前人和同时代其他人没

外部世界的富有积有从事过的有助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活动,为人类提供有助于实现掌握和控制自然界、

极意义的成果。人作为主体所从事的能动的、自主的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创造出自然运动本身无法产生的事物。没有创造,就不会形成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属人世界。马克思说过:“劳动是积

[3]116极的、创造性的活动。这种创造性不是意识内的创造性,而是一种外部直接现实性的创造。人通过”“

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人在自由的创造活动中,不仅创造了一个属人的外部现实世界,同时也创造了人自身。人的本质力量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得到确证和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创造性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因此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的灵魂,是主体性力量的充分展现,是个人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境界。总之,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个人的主体性的主要标志和特点,没有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就不可能有个人的主体性。

人的个性的另一层含义则是指个人在内在本质及外部存在方面的特异性,包括个人的唯一性、不可取代性和独特性。对个人独特性规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理解。1.个人的独特性首先表现为个人是

然而人特殊的存在物。人首先是类存在物,通过自由自觉的活动显示人的类特性,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

同时又是特殊的有个性的存在物。在自由自觉的活动中,每个个人都是具体的、完整的、自主的人,显示其独特的个性特征。个人的独特性是丰富的、多样化的,不仅表现为社会中的个人具有独特个性,而且还表现为不同的群体、组织和民族的个性具有独特性。2.个人的独特性还表现为个人作为社会关系的个别存在和表现方式。作为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和客体,社会的人总要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每个人总要通

合作和合群行为,来获得各种规定性,获得个人特殊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及过社会化,通过社会交际、

社会特征。但是,每个人的社会关系又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由此产生不同个性的个人存在。正确理解个人的独特性要坚持个性和共性相统一的观点。抽象的、共同的、普遍的人类共性总是存在于特殊的、具体的个性之中,并通过特殊的、具体的个人才能表现出来,即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无个性就无共性。同时,人的独特个性又总是反映和体现着人的共同性。基于此,必须反对那种把人的共性和个性割裂开来,把人性的抽象和具体对立起来的观点。

综上所述,人的个性是个人较为稳定的主体性和差异性的统一。这种统一表现为,一方面不体现主体性的差异性是无意义的差异性;另一方面,主体性的显现是以差异性为标志的。与此相关,个性的发展

第6期刘秀华: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关系的哲学阐释683就是个人主体性的发展和差异性的发展的统一。一方面,主体性的发展以差异性的发展为基础,个人之间的心理、行为的差异性得不到发展,只会产生盲从、被动和模仿等特性。另一方面,差异性的发展以主体性的发展为尺度,偏离主体性发展去发展差异性就会失去差异性的价值。

现实的个人是拥有个性即主体性和独特性的个人,是个性化的存在。而个性化的存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的个性化是个人和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前提个性化是现实的个人的重要特征。个性化是人的对象化活动这一类本质的具体显现。对象化是个人在其活动过程中把自己既有的能力、素质以及观念外化为现实的对象,表现为改变对象的活动结果,创造出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对象性世界。活

[4]341动的对象化,就是人的自我实现,“作为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肯定人的个性”,也就是人的个性化过

程。在对象化过程中,人充分培养和发挥个人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确证着人作为主体性的存在,将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区别开来。因而,个性化使现实的个人具有类特征,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同时由于人是社会存在物,在对象化活动中结成人与人的具体的社会关系,又将人与人区别开来。人不断的个性化,不仅确证着其作为主体性的存在,也确证着其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特征。人在

没有人的个性化,人就不能成对象性活动中,不断地追求和实现各种主体性,使人真正成为现实的个人。

为现实的个人,就会沦为动物、沦为工具。

个性化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前提。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离不开社会,但是社会也离不开现实的具有个性特征的个人。马克思明确指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物质关系形成他们的一切关系的基础。这些物质关系不过是他们

[5]320 ̄321的物质的和个体的活动所借以实现的必然形式罢了。”在马克思看来,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关系

是个体活动的必然结果。而个体活动过程就是个人在对象化活动中发挥其独特的主体性的过程,也就是个人的个性形成过程即个性化过程。因而,个性化是现实的个人在创造财富的社会物质生产活动中的表现形式,没有人的个性化,社会就失去其赖以存在的基础。因此社会通过不断的教育和训练塑造有个性的个人,才能存在下去。

其次,人的个性化及其个性化程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体尺度个性化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个人能力及其多样化的发展与社会分工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中。马克思十分强调“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作为生产力的构成因素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个人的劳动能力是最基本的生产力,无论是以工具为核心的劳动资料,还是以材料为中心的劳动对象,都是“主观生产力”的对象化,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个人能力及其发展是社会生产活动分工的结果。随着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社会分工的发展,社会生产活动所需要的个人的劳动能力是丰富多样的。同时个人能力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生产力只是为分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是个人具有从事分工带来的新的活动的能力。多样化的个性才会有多样化的能力,全面发展的个性才能充分发挥潜在的能力,才能既适应分工的需要,又促进分工的发展。历史证明,生产力的发展是随着分工的发展实现的,社会成员丰富多样的全面发展的个性是以分工为中介实现其对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的。马克思指出“……表现为生产和财富宏大基石的,既不是人本身完成的直接劳动,也不是人从事劳动的时间,而是对人本身的一般生产力的占有,是人对自然界的了解和通过人作为社会体的存在来对自然界的统治,

[3]218总之,是社会个人的发展”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因而,个人的自由全面发,“

展就是最大的生产力。

第三,人的个性化发展也是生产关系变革的内在动力生产关系的变革从根本意义上说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实际是每一时代的“现实的个人”为追求更高的“自主活动”,对现有活动条件的改变的必然结果。这种追求活动就是“有个性的个人”的能动自主活动。每一时代个人自主活动的条件是与之相适应的交往形式及其社会关系,是由代表着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更先进的个人”最先进的个人”即“特殊,“

个体”创造的。生产力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在新发展起来的生产力中又会生长出新的“特殊个体”,它的利

684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3卷益只有在新的交往形式及其社会关系中才能实现。这时候,同旧的“特殊个体”的自主活动相适应的交往形式及其社会关系便成为新的“特殊个体”自主活动的桎梏。而新的“特殊个体”由于其利益在生产力发展的更高水平上表现出自己的力量和优越性,便会战胜旧的“特殊个体”而创造出新的自主活动条件。这种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特殊个体”对自主条件的创造活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

所谓人的然而人的个性化是不可能脱离开社会化单独进行的过程,它总是与社会化联系在一起的。

社会化就是指个体通过参与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社会团体的活动接触社会,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学习他将参与其中的各种具体社会(社会群体)的知识、规范、价值观念和生活技能,掌握社会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经验,获得和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

人必须要社会化,只有经过社会化,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能作为现实的人存在和发展。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出生是生物性的,更重要的是社会性的。一个人来到世间最初只是一个生物体,他表现出来的也只是生物性本能。靠这种孱弱的生物本能,并不能在自然和社会中生存,他必须参与社会群体生活,并通过社会群体来满足同时也发展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人之能够成为社会的人,乃是他进入社会后在人与人的关系中逐渐社会化的结果。成长着的个人总是越来越社会化。同时由于人类社会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的,而且其发展正呈现出不断加速的趋势,因此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继承人们在以往所创造的社会文化,并不断学习人们创造的新经验、新知识。总之,人的社会化是个人作为现实的人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个人的社会化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社会不是由自然的、生物性的人组成,而是由

同时也只有当每个社会成员一起行动,经过社会化的个人构成,事实上没有个人的社会化,就没有社会。

共同支持和维护社会的行为规范、主导价值观念的时候,这个社会才会生存下去。所以每个社会都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培养、塑造自己的社会成员,使其新加入的成员理解已有的文化遗产,认同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念,遵循社会的行为规范。人的社会化使社会的成员以有助于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方式进行活动,使个人成为社会机体的有效组成部分,使社会成为由有效的组成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没有那些具备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人,社会就不可能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正是无数个人的社会化形成社会继承的机制,才是社会整体存在和延续的保障。

个性化与社会化并不是毫无联系、相互割裂的两个单独进行的过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辩证发展过程,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是统一于人的对象化活动中的人的发展的两个侧面,既相反又相成。

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是相伴而行的。个性化依赖于社会化,个性化只有在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社会化是人的个性化的现实基础。现实的人的对象性活动,从本质上说是具有社会规定性的活动。现实的人作为人的活动的主体,并不单纯是肉体的自然性主体,在本质上是社会性主体。只有在社会中经过后天的塑造和训练,并经过具有社会规定性的活动的直接陶冶,才能使人作为社会性主体从事一切活动来获得各种规定性,获得个人特殊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及社会特征。

另一方面看,社会化是人的个性化的社会化,没有人的个性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社会化本身就是人们在对象化活动中,通过社会的教育和训练获得个性、发展个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使个人成为积极从事对象化活动的主体进行创造性活动,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在一个缺乏个性的社会成员组成的社会里,社会成员尽管从一定意义上说具有社会性,但其活动方式往往表现为纯粹自然的、自然形成的和刻板单一的形式,其活动从本质上更接近动物的本能活动;社会只能是一群动物的集合,不具有人类社会的性质。因为,人的对象化活动内含着人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又内含着人的社会关系,是人作为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与社会关系的统一。在对象化活动特别是生产活动中,人发挥作为主体的能动创造性创造出自然界所不具备的符合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对象性世界,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地展现。由此人们形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并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上形成全部的社会关系,因而将人的社会性与动物的社会性区别开来,将人的社会与动物的群体区别开来。因此人的对象化活动是人的个性的对象化过程,使人的个性化得到提升,从而创造人本身;同时也使人进一步远离动物界,使人的个性日益社会化。

从人的发展历史看,个性化和社会化处于相互促进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实践活动是人们能动地掌握客观世界并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的过程。一方面,实践的改造活动丰富着人的本质力量,使每个活动者的

第6期刘秀华: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关系的哲学阐释685独特力量在人的手和头脑的创造物中实现和对象化,在实践中人们日益创造着丰富的个性。另一方面,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的,主体的活动也就是社会力量的实现和对象化,社会力量只有在人的社会活动中才能体现出来,主体才能不断的社会化。因此,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共同动力来自于人的实践活动,而人的对象化活动实质上是人的个性化与人的社会化相统一的过程。没有人的个性的发展,就没有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人的个性化程度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标志[6]。

就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看,人的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人的个性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从原始社会到现代,伴随着人的实践活动的发展,社会越来越向前发展,个人所处时代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也在更广阔的程度上发展着。因此,个性化和社会化随着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发展而呈现出动态的发展过程。马克思在《资本论》手稿里将人的发展历史分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以及“个人的全面发展”三个历史阶段。实际上,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在这三个历史阶段得到统一。马克思把最初社会形态里的个人称为具有“原始丰富”性的个人,“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单个人显得比

[3]109较全面”因为他还没有造成自己丰富的关系”,但这是原始的全面,“。在原始社会里,由于人们还没有

形成丰富的社会关系,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都显示出原始丰富性的特征。随着人的发展进入“物的依赖关系”的阶段,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以“物的依赖关系”为特征的第二阶段,由于商

[3]393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成员对自然界和社会联系本身的普遍占有”,一方面,在对自然的普遍占有,即

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的个性化得到发展;另一方面,对社会联系的普遍占有,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人的社会化程度得到加强。然而,由于人对物的依赖关系产生人的普遍异化,导致人的个性

全面”自由”的个性,畸形、片面地发展。只有在第三阶段,由于社会生产能力的全面提高,形成人的“、“

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才达到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最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4]E・弗洛姆.逃避自由[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6]科瓦廖夫.人的个性化是现代文明的大趋势[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6,(4).

[责任编辑:陈阳凤]

APhilosophicalExplanationoftheTiebetweenHuman’sPersonalizationandSocialization

LIUXiu-hua

(SchoolofHumanStudies,Tianjin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Tianjin300222,China)

Abstract:Thepersonalizationandsocializationofhumanbeingsareconnectedandmutuallyhelptopromoteeachother.Theyareinseperabledialectically.Personalizationandsocializationgetalongwitheachother.Personalizationdependsonsocial-ization.Socializationisthesocializationofindividualpersonality.Fromtheviewpointofpersonaldevelopmenthistory,personal-izationandsocializationareinadynamicallydevelopingprocessthatmutuallypromoteeachother.Fromtheviewpointofhumandevelopmenthistory,humandevelopmentistheprocessofincreasingdegreeofsocializationandalsoaprocessoftheenrichmentofindividualpersonality.

Keywords:Individual;Society;Personalization;Socialization


相关文章

  • 高考作文中的20种哲学关系
  • 高考作文中的20种哲学关系 一.过程与结果 思想1: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 阐释:凡事有个过程,做事必须按事物发展的规律一步一步地来,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好高骛远."揠苗助长"中的古人为了追求" ...查看


  • 精校WORD版--二十种常见的哲学关系在高考作文中的应用
  • 二十种常见的哲学关系在高考作文中的应用 二十种常见的哲学关系在高考作文中的应用 By: 张广祥 ] 推荐 一.过程与结果 思想1: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 阐释:凡事有个过程,做事必须按事物发展的规律一步一步地来,不能急于求 ...查看


  • 作文素材--哲学在写作中的应用
  • 哲学在写作中的应用 一.过程与结果 思想1: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 阐释:凡事有个过程,做事必须按事物发展的规律一步一步地来,不能急于成,不能好高鹜远. "揠苗助长"中的古人为了追求"禾苗快快 ...查看


  • 从反思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看普遍性范畴的意义
  • 作者:张兴国 哲学研究 2014年06期 普遍性作为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具有丰富的世界观内涵和广泛的方法论意义.但长期以来,对普遍性范畴的阐释,主要是把它与特殊性范畴对应并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成对范畴放在一起,且只是在"辩证法&qu ...查看


  • 华师在线 人文科学概论
  • 作 业 1.第9题 <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文本>是( )的著作. A. 美国后殖民理论家萨义德 B. 英国文学理论家伊格尔顿 C. 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 D. 中国学者闻一多 E. 美国新历史学家海登·怀特 答案:E 标准答 ...查看


  • 矛盾:中国人眼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 矛盾:中国人眼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摘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制胜的法宝.结合中国实际,运用独特的文化传统来阐释和解读唯物辩证法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浓厚的中国色彩,不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的功能,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 ...查看


  • 文学的意义和"意义剩余"
  • 作者:杨春时 文史哲 2003年07期 中图分类号:I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1-4721(2003)03-0047-06 文本的阐释,以获得意义为目的,传统的文学阐释也往往如此.但文学的内涵并不能仅仅归结为意义,因为在意义之 ...查看


  • 国外建筑史
  • 第6章 • • • • 6.1 6.2 6.3 6.4 当代西方建筑思潮 当代西方建筑--综合性的艺术 后现代主义建筑 解构主义建筑 个性化的建筑走向-- "主义"的衰落 6.1 当代西方建筑 - -综合性的艺术 • 从 ...查看


  • 论作为劳动哲学的马克思哲学
  • 摘要:劳动哲学是对人类劳动活动.劳动关系和劳动方式的哲学反思和价值追问,是一种以劳动为存在论基础的哲学世界观.马克思哲学中包含丰富的劳动哲学思想:在本体论上,劳动是现实生活世界的基础:在辩证法上,劳动是主客体辩证转化的中介:在认识论上,劳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