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作用

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作用 东周末期,战乱纷争,礼乐崩坏,一场思想领域的变革正在酝酿之中,这时,以孔子为代表提出的儒家思想逐渐在这场变革中脱颖而出,成为主流思想,儒家思想从此开始接受历史的雕琢,并逐步发展成型。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联系在一起,组成新儒学思想体系。他的新儒学中提出的“天人感应”和“大一统”学说,适应了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需要,使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在我国统一的国家政治中占据了统治地位,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从而奠定了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地位。

作为正统思想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稳定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⑴ 政治上,历朝的封建统治者们之所以愿意奉行儒学,原因只有一个——它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正如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是指在政权和国家上层建筑中完全使用儒家思想, 而儒家思想的主张既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又能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对巩固国家统一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其中的主张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严格等级关系,对待君主就要有君主“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忠心耿耿,千万不可越雷池半步;臣子就是天生的奴才,只有跪地磕头的命。

儒家思想中的“别尊卑,明贵贱”等级观念,在整个封建社会前前后后的万千大众从心中根深蒂固,也就是“奴性”的培养。而国人经过这一百年的进化(从封建社会结束到今天),能够自我认识到自身不该被奴役的原因在于,今天的我们从小就接受的先进的现代文明教育。封建统治者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作用,于是把有利于其“江山稳定”的儒家思想奉为正统,让他的臣民从骨子里来接受,让百姓甘心被奴役,甘心一辈子为他的独裁统治服务,甘心在潜意识里认定 “天不变道亦不变”。 或者,这也与我们的民族本性——中庸,即不大具有冒险精神、习惯于忍让并倾向于安于现状——有关吧,因为我国的百姓们总是认为,生活的稳定高于一切,也或者,我们也不能过分责怪历代封建统治者,说到底他们只是在历史的导演下扮演了这个角色。至于由儒家的忠君思想演变出来的“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观念,使得臣子们把忠君与爱国等同起来,更是导致出现了岳飞这种封建制度下的悲剧人物。儒学,稳定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统治秩序。这不是说,儒学统治能保证人们不造反,因受不了残暴统治而揭竿起义的事例一直推动着封建社会的延续。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之处在于,推翻旧的封建统治的的人们永远没从思想上认识到要去以一种新的、先进的社会意识形态支撑的社会制度来代替这一种“不合理”的封建社会制度,而是一心想着再去建立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君不见洪秀全建立的太平天

国,其封建等级之森严比清朝尤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坐的轿子不是4人抬轿,也不是8人大轿,他要摆新一代帝王的风范——64人抬大轿。当然,有些封建统治者们还是把面子工程做得很足,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就是说,身居高位的帝王要爱护好给自己尽忠的子民,以保证他们更好的向自己尽忠;孟老夫子不是也主张了“仁政”么,他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够体面的了;唐太宗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论断,让百姓偶尔也能庆幸地感叹一下“英明贤明的君主”。很明显,孔孟都是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利益。我若为帝王,想必也会为了减少自己专制下社会的杂音而变得“谦虚”,也要实行“德政”。这种上层政治的稳定对封建社会统治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君主拥有政治、经济、军事等全部的中央集权,所以,只有保证了君主生活得安心,才可能不会有战乱,经济才可能安定,社会才可能会稳定。虽然,这是建立在愚民御民的基础上的变态的社会稳定,甚至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君主的主观态度——隋炀帝的极富探险家精神使原本安定的国家苦不堪言——但,儒家思想仍然保证了百姓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生活过着相对稳定的生活。

⑵ 经济上, 儒家主张“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而封建社会的这个“本”就是务农,“士农工商”中,“农”排在第二位。为什么商人从商周时期存在到清朝这么多年,

其地位仍旧排在最后,而英国却早在12-13世纪就已经重视商业的发展了?孔孟的思想千方百计的告诉百姓,不要舍本逐末。即使人们明知道从商有赚头,明知有那么多的大富翁如范蠡、沈万山,有那么多的晋商、徽商,可是,儒家思想的浸染使得百姓们的骨子里轻视这个行业,让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那是不务正业,父母亲是要严格批评这样的人的,社会是要鄙视这样的人的,那是些浑身铜臭的商人,是些为富不仁的有钱人,即使各家各户比较贫穷,生活过得紧巴巴,可贫苦的农家后代好歹守住了祖上传下来的几亩薄地家产,没有败掉家。可是,封建专制统治者们才不在乎百姓的困窘,他们只要百姓安心的满足于现状,发展商业?不行,那个太不稳定,给他们的统治带来太多的变数,富可敌国的人物可是危险分子。有钱了,他会想着权力,会想着威望,在某些敏感时期就会伺机而动,招兵买马。你看那个吕不韦,靠着有几个钱硬是把秦昭王撑到了老大的位置。所以一定要严格把关,商鞅简直就是天才,他提出的“重农抑商”政策,以致几千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百姓们老老实实的做了几千年的安分得不行的农民。若不是某些帝王实在太不识相,把人民往绝路上逼,没人愿意去干造反这种“高风险、低成功率”的活儿,实在是官逼民反。至于民反以后,农民要干的是什么?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说过,农民两千年的起义只是为了一块土地。他们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与追求,只是想要过得

安稳一点(这个又要得益于愚民的教育体制了)。总的来说,封建的小农经济使社会的下层大众百姓稳定了,他们安分地种地,安心地把自己固定在田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⑶ 伦理道德上,比如说家庭关系、尊师重道方面,儒家是十分重视的,因为道德在人们的生活中拉起了一条无形的准绳,让大家潜意识的去遵从它。孔子就提出 “智、信、圣、仁、义、忠”六德与“孝、友、睦、姻、任,恤”六行,看中的就是道德的强大辅助作用。即使在今天我们这个社会主义社会,国家仍旧提出“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可见道德的力量从来都被国家统治者重视并牢牢把握着。“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西汉武帝时期就提出了“以孝治国”,家庭方面,社会就教导子女们“百善孝为先”,而且要求“父母在,不远游”,一旦家中有父母过世,子女就要守孝三年,即使你在朝为官或正计划要考进士,也必须放下手中一切事情(当然在国家迫切需要你时例外),立马回家守孝。这样,就可以从社会的每一个小的家庭单位来稳定国家秩序。不可否认,儒家的《孝经》是一本好的思想教导作品,因为“孝”本身就是人类精神文明史上的一朵灿烂的花,孝顺是大德。它要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仅孝顺自己家的长辈,还应该爱护他人。无疑,儒家思想看中了这朵万人接受的花,经过一番发扬,甚至在孝经里出现了父母死后" 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 来折磨自己的事。儒家还

要想,一个家庭不能只管孝道,还应有其它,比如说夫妻,比如说国家这个大家庭,于是有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特产“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其中又尤以对妇女的不公平为最明显,比如说“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比如说“夫为妻纲”。当然还是要涉及到与君主啊,于是又赶紧加一句“君为臣纲”。儒家提倡的这种伦理道德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上拉出了一根无形的准绳,通过稳定庞大社会的每一个小的家庭,从而稳定国家这个大的封建社会。

⑷ 教育和在为人处世上,为什么说是愚民的教育呢?请看,国家要自己有用的知识分子们学的是而且全部是儒家经典,这就好了,四书是大学、孟子、论语、中庸,五经是诗、书、礼、易和春秋,没有哪一本不是教导你怎样做一个安分的百姓,教你怎样修身养性,教你为人处世,当然这样的书不是不好,只是,全都是不顾基础方面如开发一下孩子们的智力、锻炼一下思维方式,反而要他们从小就学一些较高层次的问题,好比孩童本应是放开玩闹、嬉戏无忌的时代,你却突然制止他,说是要“君子喜怒不形于色”,他还不郁闷么。也许你要羡慕古时的那些才子们出口成诗句,其实那个并不很难,如果你也从小就每天只是学语文学做诗文,长大了你也能出口成诗句,但像李白那样的天才级人物还是不要没人都期盼的好,毕竟现代也没见到处是天才啊。“学而优则仕”,古代的教育其实就是要你学好了就去当官来替君主

管理好百姓,所谓“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就算学得不够好,从小就读圣贤书的读书人至少也是大大的良民。教育的力量不可小视啊,接受了什么的教育,就会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因为儒家教育从小时候抓起,人们才能一直坚守“克己复礼”的礼教,才能遵从“君权神授,君主万岁”,才能坚持以农业为本,才能深刻理解好“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当然,儒家教育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它给了贫苦子弟摆脱落后的机会,数千年的科举取士制度缓和了社会的上下等级矛盾;它教会人们孝顺、善良、宽容、守法……尤其是,它教给封建社会里人们的为人处世态度,影响了后世,成就了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国际美誉。孔子说如果要用一个字概括为人处世的话,那就是“恕”字,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说“君子和而不同”, 这一观点当今还被广泛应用到国际社会交往中。总之,没有儒家的教育,就没有人们在政治、经济及伦理道德上的稳定,也没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待人以礼。教化的作用,福泽千年,并将一直延续。

儒家思想能够历经数千年的封建社会而长盛不衰,正是因为它能从社会的以上各方面起到稳定封建专制社会的作用,各代帝王才让它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存在并发展了这么多年。

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作用 东周末期,战乱纷争,礼乐崩坏,一场思想领域的变革正在酝酿之中,这时,以孔子为代表提出的儒家思想逐渐在这场变革中脱颖而出,成为主流思想,儒家思想从此开始接受历史的雕琢,并逐步发展成型。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联系在一起,组成新儒学思想体系。他的新儒学中提出的“天人感应”和“大一统”学说,适应了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需要,使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在我国统一的国家政治中占据了统治地位,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从而奠定了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地位。

作为正统思想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稳定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⑴ 政治上,历朝的封建统治者们之所以愿意奉行儒学,原因只有一个——它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正如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是指在政权和国家上层建筑中完全使用儒家思想, 而儒家思想的主张既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又能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对巩固国家统一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其中的主张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严格等级关系,对待君主就要有君主“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忠心耿耿,千万不可越雷池半步;臣子就是天生的奴才,只有跪地磕头的命。

儒家思想中的“别尊卑,明贵贱”等级观念,在整个封建社会前前后后的万千大众从心中根深蒂固,也就是“奴性”的培养。而国人经过这一百年的进化(从封建社会结束到今天),能够自我认识到自身不该被奴役的原因在于,今天的我们从小就接受的先进的现代文明教育。封建统治者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作用,于是把有利于其“江山稳定”的儒家思想奉为正统,让他的臣民从骨子里来接受,让百姓甘心被奴役,甘心一辈子为他的独裁统治服务,甘心在潜意识里认定 “天不变道亦不变”。 或者,这也与我们的民族本性——中庸,即不大具有冒险精神、习惯于忍让并倾向于安于现状——有关吧,因为我国的百姓们总是认为,生活的稳定高于一切,也或者,我们也不能过分责怪历代封建统治者,说到底他们只是在历史的导演下扮演了这个角色。至于由儒家的忠君思想演变出来的“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观念,使得臣子们把忠君与爱国等同起来,更是导致出现了岳飞这种封建制度下的悲剧人物。儒学,稳定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统治秩序。这不是说,儒学统治能保证人们不造反,因受不了残暴统治而揭竿起义的事例一直推动着封建社会的延续。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之处在于,推翻旧的封建统治的的人们永远没从思想上认识到要去以一种新的、先进的社会意识形态支撑的社会制度来代替这一种“不合理”的封建社会制度,而是一心想着再去建立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君不见洪秀全建立的太平天

国,其封建等级之森严比清朝尤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坐的轿子不是4人抬轿,也不是8人大轿,他要摆新一代帝王的风范——64人抬大轿。当然,有些封建统治者们还是把面子工程做得很足,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就是说,身居高位的帝王要爱护好给自己尽忠的子民,以保证他们更好的向自己尽忠;孟老夫子不是也主张了“仁政”么,他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够体面的了;唐太宗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论断,让百姓偶尔也能庆幸地感叹一下“英明贤明的君主”。很明显,孔孟都是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利益。我若为帝王,想必也会为了减少自己专制下社会的杂音而变得“谦虚”,也要实行“德政”。这种上层政治的稳定对封建社会统治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君主拥有政治、经济、军事等全部的中央集权,所以,只有保证了君主生活得安心,才可能不会有战乱,经济才可能安定,社会才可能会稳定。虽然,这是建立在愚民御民的基础上的变态的社会稳定,甚至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君主的主观态度——隋炀帝的极富探险家精神使原本安定的国家苦不堪言——但,儒家思想仍然保证了百姓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生活过着相对稳定的生活。

⑵ 经济上, 儒家主张“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而封建社会的这个“本”就是务农,“士农工商”中,“农”排在第二位。为什么商人从商周时期存在到清朝这么多年,

其地位仍旧排在最后,而英国却早在12-13世纪就已经重视商业的发展了?孔孟的思想千方百计的告诉百姓,不要舍本逐末。即使人们明知道从商有赚头,明知有那么多的大富翁如范蠡、沈万山,有那么多的晋商、徽商,可是,儒家思想的浸染使得百姓们的骨子里轻视这个行业,让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那是不务正业,父母亲是要严格批评这样的人的,社会是要鄙视这样的人的,那是些浑身铜臭的商人,是些为富不仁的有钱人,即使各家各户比较贫穷,生活过得紧巴巴,可贫苦的农家后代好歹守住了祖上传下来的几亩薄地家产,没有败掉家。可是,封建专制统治者们才不在乎百姓的困窘,他们只要百姓安心的满足于现状,发展商业?不行,那个太不稳定,给他们的统治带来太多的变数,富可敌国的人物可是危险分子。有钱了,他会想着权力,会想着威望,在某些敏感时期就会伺机而动,招兵买马。你看那个吕不韦,靠着有几个钱硬是把秦昭王撑到了老大的位置。所以一定要严格把关,商鞅简直就是天才,他提出的“重农抑商”政策,以致几千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百姓们老老实实的做了几千年的安分得不行的农民。若不是某些帝王实在太不识相,把人民往绝路上逼,没人愿意去干造反这种“高风险、低成功率”的活儿,实在是官逼民反。至于民反以后,农民要干的是什么?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说过,农民两千年的起义只是为了一块土地。他们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与追求,只是想要过得

安稳一点(这个又要得益于愚民的教育体制了)。总的来说,封建的小农经济使社会的下层大众百姓稳定了,他们安分地种地,安心地把自己固定在田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⑶ 伦理道德上,比如说家庭关系、尊师重道方面,儒家是十分重视的,因为道德在人们的生活中拉起了一条无形的准绳,让大家潜意识的去遵从它。孔子就提出 “智、信、圣、仁、义、忠”六德与“孝、友、睦、姻、任,恤”六行,看中的就是道德的强大辅助作用。即使在今天我们这个社会主义社会,国家仍旧提出“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可见道德的力量从来都被国家统治者重视并牢牢把握着。“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西汉武帝时期就提出了“以孝治国”,家庭方面,社会就教导子女们“百善孝为先”,而且要求“父母在,不远游”,一旦家中有父母过世,子女就要守孝三年,即使你在朝为官或正计划要考进士,也必须放下手中一切事情(当然在国家迫切需要你时例外),立马回家守孝。这样,就可以从社会的每一个小的家庭单位来稳定国家秩序。不可否认,儒家的《孝经》是一本好的思想教导作品,因为“孝”本身就是人类精神文明史上的一朵灿烂的花,孝顺是大德。它要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仅孝顺自己家的长辈,还应该爱护他人。无疑,儒家思想看中了这朵万人接受的花,经过一番发扬,甚至在孝经里出现了父母死后" 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 来折磨自己的事。儒家还

要想,一个家庭不能只管孝道,还应有其它,比如说夫妻,比如说国家这个大家庭,于是有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特产“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其中又尤以对妇女的不公平为最明显,比如说“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比如说“夫为妻纲”。当然还是要涉及到与君主啊,于是又赶紧加一句“君为臣纲”。儒家提倡的这种伦理道德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上拉出了一根无形的准绳,通过稳定庞大社会的每一个小的家庭,从而稳定国家这个大的封建社会。

⑷ 教育和在为人处世上,为什么说是愚民的教育呢?请看,国家要自己有用的知识分子们学的是而且全部是儒家经典,这就好了,四书是大学、孟子、论语、中庸,五经是诗、书、礼、易和春秋,没有哪一本不是教导你怎样做一个安分的百姓,教你怎样修身养性,教你为人处世,当然这样的书不是不好,只是,全都是不顾基础方面如开发一下孩子们的智力、锻炼一下思维方式,反而要他们从小就学一些较高层次的问题,好比孩童本应是放开玩闹、嬉戏无忌的时代,你却突然制止他,说是要“君子喜怒不形于色”,他还不郁闷么。也许你要羡慕古时的那些才子们出口成诗句,其实那个并不很难,如果你也从小就每天只是学语文学做诗文,长大了你也能出口成诗句,但像李白那样的天才级人物还是不要没人都期盼的好,毕竟现代也没见到处是天才啊。“学而优则仕”,古代的教育其实就是要你学好了就去当官来替君主

管理好百姓,所谓“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就算学得不够好,从小就读圣贤书的读书人至少也是大大的良民。教育的力量不可小视啊,接受了什么的教育,就会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因为儒家教育从小时候抓起,人们才能一直坚守“克己复礼”的礼教,才能遵从“君权神授,君主万岁”,才能坚持以农业为本,才能深刻理解好“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当然,儒家教育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它给了贫苦子弟摆脱落后的机会,数千年的科举取士制度缓和了社会的上下等级矛盾;它教会人们孝顺、善良、宽容、守法……尤其是,它教给封建社会里人们的为人处世态度,影响了后世,成就了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国际美誉。孔子说如果要用一个字概括为人处世的话,那就是“恕”字,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说“君子和而不同”, 这一观点当今还被广泛应用到国际社会交往中。总之,没有儒家的教育,就没有人们在政治、经济及伦理道德上的稳定,也没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待人以礼。教化的作用,福泽千年,并将一直延续。

儒家思想能够历经数千年的封建社会而长盛不衰,正是因为它能从社会的以上各方面起到稳定封建专制社会的作用,各代帝王才让它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存在并发展了这么多年。


相关文章

  •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班级:09自动化 姓名: 学号: 2011 6 25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摘要]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探讨传统思想文化与现代思想和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查看


  • [中国法律思想史]读后感
  • 读<中国法律思想史>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法律 摘 要: 通过阅读<中国法律思想史>,对中国法律史有了更系统的了解.从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此之后的各个朝代,都有所继承和发展.再到汉朝时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 ...查看


  • 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法制的影响
  • 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法制的影响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 时代的需要会导致思想产生,我国的儒家思想就是在尖锐的社会现实中应运而生,它对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社会有着重大的影响,其范围包括思想,文化,道德,宗教,政治,法律等. 儒家思想不仅在道德层面 ...查看


  • 略论儒家民本思想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及现代意义
  • 第10卷・第2期2007年4月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SuzhouEducationInstitute Vol.10,No.2Apr.2007 略论儒家民本思想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及现代意义 丁艳平 (襄攀学院 [摘 湖北襄樊・ ...查看


  • 浅析中国儒家教育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 [摘要]儒家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文化,儒家教育思想一直指导和影响着我国几千年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甚至在今天仍有其继续发挥应有作用的价值.因此,了解我国儒家教育思想的特点和影响,对于我们弘扬国学,实施当代教育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查看


  • 西周礼刑关系论
  • 西周礼刑关系论 摘要:礼刑结合是中华法系的一大特征."礼"与"刑"的关系密切, 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西周奴隶制法制的完整体系.著名法史学家瞿同祖先生发表了<中国法律之儒家化>的 ...查看


  • 浅谈儒家与法家思想合流的渊源及现实意义
  • 浅谈儒家与法家思想合流的渊源及现实意义 杨新年 (西南大学 法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 自春秋战国开始,儒家和发家就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法做出不同的阐释,他们之间的对立冲突与合流构成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发展历史,对中国传统法 ...查看


  • 中国儒家管理思想概述
  • 论中国儒家思想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其它类别的传统文化无法比拟的.儒家文化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而独领风骚,几乎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因此,要了解中国,要 ...查看


  •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
  •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 思想顺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我国的儒家思想就是在尖锐的社会现实中应运而生,它对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社会有着重大的影响,其范围包括思想,文化,道德,宗教,政治,法律等.道德与法律,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持手段,是所有文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