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 六年级阅读赏析

风中麻雀

金曾豪

造物主在创造生灵的时候,一定是注意搭配和平衡的。羽毛美的鸟一般就配上了比较差的嗓音,而好听的嗓音就配给了羽毛不好看的鸟。麻雀的毛色和嗓音都不好,是造物主不小心亏待它们了。麻雀倒不在乎,蹦蹦跳跳、叽叽喳喳,一天到晚乐得没心没肺。

麻雀虽小,可它们追求自由的决心却是很大的。继鹦鹉咿呀学舌,八哥也让人类修剪了舌头。雄孔雀在人类的花衣裳面前不知羞耻地勃起它的花翎,而暴烈狂野的鹰隼(sun)也有十分之一的可能被人类熬成打猎的帮手。

就是没见过被人驯服的麻雀。农人说:麻雀“气性大”,养不活。

被单独囚禁的麻雀会很快“气死”,脾气好的不吃不喝,一两天后也绝食而亡。如果把两只以上的麻雀囚在一起,过一个晚上,它们的肚子都会被啄破,死得更是惨烈。它们互相协助对方流血,属于变相的自杀。把黄口小麻雀囚禁,它们的父母在认定营救无望后,怕无知的孩子被人驯服,会叼来毒虫或毒果把儿女毒死。“不自由,毋宁死”是它们的“鸟生观”,挺爷们儿。

麻雀的这些惨烈的事迹都是听来的,我都信,因为我也亲历过几起关于麻雀的事件。 幼时,我家就在粮库附近,我和麻雀一样喜欢去粮库转悠。一次,我们几个小男孩去粮库新建的仓房玩,把一只麻雀堵在了空仓房里。仓房高大,又是向晚,我们一时奈何麻雀不得,便关严了门,约定明天早晨带皮弓来比赛打活靶子。第二天早上,麻雀已经死在了墙脚。仓房的门窗都是木板的,并没有玻璃引诱麻雀去莽撞,猜想麻雀是因为突围无望而气死在黑暗中的。这只麻雀毛色新鲜,还年轻,仰着米色的肚皮,两只精致的小爪子攥成拳,整个儿是一个愤怒而决绝的姿态。

镇上大礼堂顶棚上有两排采光的天窗,时间长了,窗玻璃已经残缺不全,礼堂里的横梁上就成了许多麻雀的宿处。礼堂里不住人,麻雀们很喜欢这个能避风雨的宽敞营地。如果礼堂有演出或放电影,麻雀们就在礼堂旁边的小树林里暂栖,就像等待收拾房间的酒店旅客。那片树林的树高大,也算个安全之所。一天晚上,礼堂放电影,战争片,枪林弹雨,杀声震天,麻雀们赶紧避到了树林里。夏天,闷热,突然来了一场雷阵雨,狂风大作,雨点始终如烂杨梅那般大。电影结束时,风雨突然停了,散出的观众惊奇地发现湿地上、草丛里有许多狼狈的“落汤雀”。大家欢叫着来逮麻雀,有人脱下汗衫来包了一大包活的湿麻雀。一阵兵荒马乱,数百只麻雀几乎全军覆没,不是被抓就是被踩死。我亲历了这场麻雀的浩劫。那些湿淋淋的小鸟不顾一切地向四处挥翅乱窜,因为视力太差,漫无目的,噼里啪啦地撞死在墙上

或者树干上。有一只麻雀撞在我小腿上,那力量真不小,我的感觉是被人狠狠地击打了一锤子。回家一看,小腿上竟有一朵浅红的印痕,没法想象这是被一只小小的麻雀撞出来的。为了争取自由,这小小的鸟儿竟能作这样舍身的争取呢!

两只麻雀

文/鲁芒

我观察它们许多天了。

两只麻雀,先在对面楼房的瓦脊上轻松地跳跃几下,然后,其中的一只会在你不注意的刹那,箭一样飞抵我所居住的楼前那棵芙蓉树上,再东张西望一番,最后警觉地飞到我的书房外墙的空调机上,趁它左顾右盼的间隙,我匆匆地打量了一眼这个幼小的精灵,我发现,它的嘴里叼着一尾柔软的羽毛,就在我眨眼的工夫,它却悄无声息地钻到空调后面那个小小的管道孔里,很快,它将羽毛放下,轻松地飞上了对面楼房的瓦脊。这时,另一只还在瓦脊上踱步的麻雀便“嗖”地一声直接飞到我的空调机上,嘴里衔着草梗,机灵地稍做张望后便直接钻进管道孔里。我是透过书房的窗帘隔着窗玻璃看到这一幕的。我知道,两只麻雀之所以分步着陆我家的空调外机,明显出于障人眼目,目的就在于隐蔽自己正在建设的家园。

我有些激动,因为与飞鸟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日子早已从我的记忆里淡去了,每日里陷身嘈杂的市声,满耳充溢着车水马龙的喧嚣,我是多么盼望像以前生活在乡下那样与鸟为邻,每日里倾听着大自然的心跳起居作息啊!现在,这两只不知来自何方的麻雀在我的窗外做巢了,真是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惊喜。

为了让两只麻雀放心筑巢,使之能够长久生活在我的窗前,我决定为它们营造一个安静的良好氛围。每当看见它们在对面楼顶上跳跃或者楼前芙蓉树上窥测,我总是静静地坐着不动,即使必须站起来,也尽量放轻脚步,蹑手蹑脚的样子,靠近空调机的那扇窗子我从此也很少打开。渐渐地,两只麻雀的胆子大起来,每日往来的次数明显增多了,一会儿衔根稻草,一会儿叼来羽毛,这样过了不几天,就不再见它们匆忙的身影了,我料想它们的房子“盖”起来了。果然,从此后我发现两只麻雀不再“夫妻双双”来来往往,更多的时候是一只麻雀匆忙地来去,我知道,另一只麻雀已经不能出门,专门待在巢里开始孵化自己的儿女了,我很高兴,像自己就要做爷爷似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欣慰和朦胧的感动。

大约又过了十多天的一个清晨,我刚刚走进书房,就隐约听见有幼鸟的“唧唧”声,嫩嫩的,像细小的水滴落在草叶上,那么轻却那么动人心弦。我知道,两只麻雀的儿女们出世了,我发现从这天开始,两只麻雀又开始了你来我往的忙碌,这次当然不再是口衔稻草或羽毛,它们嘴里含着自己舍不得下咽的菜青虫或者飞蛾,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听到空调机后面那个温暖的小家庭里发出“唧唧喳喳”的欢呼声,可以想象的出,那一窝嗷嗷待哺的儿女看到自己的父母归巢的那一瞬间是多么的激动啊!这天坐在书房的窗帘后面,我留心观察了两只老麻雀的样子,看得出它们明显地消瘦了,原本光滑的羽毛也有些凌乱,但它们为了子女健康生长,每日里依然顽强地风里来雨里去。其实,鸟类何尝不像人一样,父母将无限的

爱倾注到儿女身上,却从不苛求一点一滴的回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只麻雀来去的频率明显增加了,空调机后面那个家里“儿女们”唧唧喳喳的“说话”声也越来越大,每日天还不亮,我就被它们的鸣叫唤醒。每当这个时候,我的心里就感到一股润泽的温暖和诗意的满足,仿佛回到了生养我的那个小山村,每天清晨,总是在悦耳婉转的鸟鸣声里醒来,睁开眼就看见阳光明媚的院落里的绿树上鸟雀跳跃,三两只麻雀在枝桠间喋喋地讲着情话,那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实在是铭心刻骨。现在,有这么一家子麻雀来到我的窗前居住,给我沉闷的生活平添了一份惊喜和快乐,仿佛给我枯燥的生活注入了一支兴奋剂,每日里我总少不了美滋滋地遐想一番。我知道,鸟鸣本身也是一种语言,有心人可以听得出它们生命的情绪和性灵,从而在清寂的日子里,体味到一种禅意的幸福。

自此后,坐在书香缭绕的书房窗台前倾听鸟语成为我写作间隙最休闲、最享受的事,手握一卷诗书,感受着清脆的鸟鸣,世俗的劳顿早已涤荡的干干净净。真没想到两只麻雀在我窗前生儿育女的嘈杂却让我感到另一种宁静和舒适,这也算是我偏居于喧嚣闹市一隅的一种难觅的福气吧!

真的,我要感谢两只麻雀!

《麻雀》

我打猎回来,走在花园的林荫路上。狗在我面前奔跑。忽然它缩小了脚步,开始悄悄地走,好像嗅到了前面的野物。

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嘴角嫩黄,头顶上有些茸毛。它从窝里跌下来(风在猛烈摇着路边的白桦树) ,一动不动地坐着,无望地张开两只刚刚长出来的小翅膀。 我的狗正慢慢地向它走近,突然间,是近旁的一棵树上,一只黑胸脯的老麻雀像块石头一样一飞而下,落在狗鼻子尖的前面——全身羽毛竖起,完全变了形状,绝望又可怜地尖叫着,一连两次扑向那牙齿锐利的、张大的狗嘴。

这是冲下来救护的,它用身体掩护着自己的幼儿……然而它那整个小小的身体在恐惧中颤抖着,小小的叫声变得蛮勇而嘶哑,它兀立着不动,它在自我牺牲!

一只狗在它看来该是多么庞大的怪物啊! 尽管如此,它不能安栖在高高的、毫无危险的枝头……一种力量,比它的意志更强大的力量,把它从那上边催促下来。

我的特列索停住了,后退了……显然,连它也认识到了这种力量。

我急忙唤住惊惶的狗——肃然起敬地走开。

《麻雀》

冯骥才

这是群精明的家伙.

它们贼头贼脑, 似乎心眼儿极多, 北方人称它们“老家贼”.它们几千年来生活在人间, 精明成了它们必备的本领. 你看, 所有麻雀不都是这样吗? 春去秋来的候鸟黄莺儿, 每每经过城市就有一批成了人们晚间酒桌上的一碟新鲜的佳肴, 麻雀却在人间活下来.

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 长得细长精瘦, 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 目光却十分锐利. 由于时时提防人, 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 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 机警地左顾右盼. 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 不叫人接近它们, 哪怕那个人并没看见它, 它也赶忙逃掉. 它要在人间觅食, 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 诸如支起的箩筐, 挂在树上的铁夹子, 张在空间透明的网等等. 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 它也只能用饥渴的日光远远地盯着它, 却没有飞过去叼起米来的勇气. 它盯着、叫着, 然后腾身而去——这是因为它看见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动, 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

它们不像燕子那样, 在屋檐下搭窝, 而是筑巢在高楼的犄角;或者在光秃秃的山墙中间, 脱落掉了两块砖的洞眼里. 这些巢儿总是离地很远, 又高又险, 人手是摸不到的. 它们不仅仅机警多疑, 而且具有不可驯服性.

大多数鸟儿都习惯被人圈养在一方天地的笼中生活, 用一身招徕人喜欢的羽翼, 耍着花腔, 换得温饱. 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雨中, 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 它们可以飞来飞去, 可以直上云端, 可以掠过镜子一样的水面, 还可以站在钻满绿芽的春树枝头抖一抖疲乏的翅膀. 它们从来不肯在镀银的鸟架上稍息片刻. 如果捉它一只, 拴上绳子, 它就要朝着明亮的窗子, 一边叫, 一边胡乱扑飞, 飞累了, 就倒垂下来, 像一个秤砣, 还张着嘴喘气. 第二天早上, 它己经伸直腿, 闭上眼睛死掉了. 它没有任何可驯服性, 因此, 它不是家禽.

小麻雀

雨后,院里来了个麻雀,刚长全了羽毛。它在院里跳,有时飞一下,不过是由地上飞到花盆沿上,或由花盆上飞下来。看它这么飞了两三次,我看出来:它并不会飞得再高一些,它的左翅的几根长翎拧在一处,有一根特别的长,似乎要脱落下来。我试着往前凑,它跳一跳,可是又停住,看着我,小黑豆眼带出点要亲近我又不完全信任的神气。我想到了:这是个熟鸟,也许是自幼便养在笼中的。所以它不十分怕人。可是它的左翅也许是被养着它的或别个孩子给扯坏,所以它爱人,又不完全信任。想到这个,我忽然的很难过。一个飞禽失去翅膀是多么可怜。这个小鸟离了人恐怕不会活,可是人又那么狠心,伤了它的翎羽。它被人毁坏了,而还想依靠人,多么可怜!它的眼带出进退为难的神情,虽然只是那么个小而不美的小鸟,它的举动与表情可露出极大的委屈与为难。它是要保全它那点生命,而不晓得如何是好。对它自己与人都没有信心,而又愿找到些倚靠。它跳一跳,停一停,看着我,又不敢过来。我想拿几个饭粒诱它前来,又不敢离开,我怕小猫来扑它。可是小猫并没在院里,我很快的跑进厨房,抓来了几个饭粒。及至我回来,小鸟已不见了。我向外院跑去,小猫在影壁前的花盆旁蹲着呢。我忙去驱逐它,它只一扑,把小鸟擒住!被人养惯的小麻雀,连挣扎都不会,尾与爪在猫嘴旁搭拉着,和死去差不多。

瞧着小鸟,猫一头跑进厨房,又一头跑到西屋。我不敢紧迫,怕它更咬紧了可又不能不追。虽然看不见小鸟的头部,我还没忘了那个眼神。那个预知生命危险的眼神。那个眼神与我的好心中间隔着一只小白猫。来回跑了几次,我不追了。追上也没用了,我想,小鸟至少已半死了。猫又进了厨房,我楞了一会儿,赶紧的又追了去;那两个黑豆眼仿佛在我心内睁着呢。

进了厨房,猫在一条铁筒——冬天升火通烟用的,春天拆下来便放在厨房的墙角——旁蹲着呢。小鸟已不见了。铁筒的下端未完全扣在地上,开着一个不小的缝儿小猫用脚往里探。我的希望回来了,小鸟没死。小猫本来才四个来月大,还没捉住过老鼠,或者还不会杀生,只是叼着小鸟玩一玩。正在这么想,小鸟,忽然出来了,猫倒象吓了一跳,往后躲了躲。小鸟的样子,我一眼便看清了,登时使我要闭上了眼。小鸟几乎是蹲着,胸离地很近,象人害肚痛蹲在地上那样。它身上并没血。身子可似乎是蜷在一块,非常的短。头低着,小嘴指着地。那两个黑眼珠!非常的黑,非常的大,不看什么,就那么顶黑顶大的楞着。它只有那么一点活气,都在眼里,象是等着猫再扑它,它没力量反抗或逃避;又象是等着猫赦免了它,或是来个救星。生与死都在这俩眼里,而并不是清醒的。它是胡涂了,昏迷了;不然为什么 老舍

由铁筒中出来呢?可是,虽然昏迷,到底有那么一点说不清的,生命根源的,希望。这个希望使它注视着地上,等着,等着生或死。它怕得非常的忠诚,完全把自己交给了一线的希望,一点也不动。象把生命要从两眼中流出,它不叫也不动。

小猫没再扑它,只试着用小脚碰它。它随着击碰倾侧,头不动,眼不动,还呆呆的注视着地上。但求它能活着,它就决不反抗。可是并非全无勇气,它是在猫的面前不动!我轻轻的过去,把猫抓住。将猫放在门外,小鸟还没动。我双手把它捧起来。它确是没受了多大的伤,虽然胸上落了点毛。它看了我一眼!

我没主意:把它放了吧,它准是死?养着它吧, 家中没有笼子。我捧着它好象世上一切生命都在我的掌中似的,我不知怎样好。小鸟不动,蜷着身,两眼还那么黑,等着!楞了好久,我把它捧到卧室里,放在桌子上,看着它,它又楞了半天,忽然头向左右歪了歪用它的黑眼睁了一下;又不动了,可是身子长出来一些,还低头看着,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麻雀

李文旺

这五年来,又能看见麻雀了————————五年前,从浙赣铁路边飞过来四只麻雀,停在我家窗台上,好像是有三角恋爱的纠纷,竟然打起来了。打过之后,透过玻璃窗,我看见剩下的两只麻雀在亲嘴。它们在热恋啊!亲嘴后又过了好一会儿,它们居然睡着了,我为这种祥和感到十分温馨。那时候,我常常为麻雀的回归叫好。没有想到,昨天,有三十多只麻雀就停在县委常委会议室的窗台上,此情此景,我觉得好笑,因为这个地方是一些公务员都觉得有些拘束的地方,这么多麻雀竟然肆无忌惮地在这里鸣叫。

麻雀的回归,是人类的大幸。

小时候,常常听人家说逮麻雀吃的故事。虽然我生长的地方麻雀很多,但是很少有人吃它们,毕竟有些不忍心。再说那么点大的小不点能吃什么呢?

据说五、六十年代麻雀最多,于是全国人民除四害,把麻雀作为敌人,以至于人们说,到了七十年代麻雀相对少了。我想,为了晒谷子,我常常拿着一根扎起塑料皮的竹竿赶麻雀,那时候还真的很讨厌这个小生灵,恨不得它们在世界上消失才好,哪里还管什么保护动物呢。我想,生产队那大大的晒场上,到处是漫天乱飞的麻雀,居然还有人说比以前少了,五、六十年代的麻雀是怎样的多啊!

天牛不会出声,螳螂不会出声,蚂蚱不会出声,蜻蜓也几乎不会出声,在有声的动物里,似乎只有鸽子、乌鸦、知了、蟋蟀和麻雀最活跃。蟋蟀本来就是很少的动物,再说躲在阴暗角落的蟋蟀怎能和麻雀比呢?而知了也只有夏天才现身,有时候,即使是在夏天也是偶然唱唱歌;鸽子都是家养,不要说现在,就是在七、八十年代,也是凤毛麟角啊;乌鸦呢,虽然声音很大,可是人们常常把它的叫声和不吉祥甚至厄运联系起来。所以,在动物界里,常常为人类的生活增加美妙声音的只有麻雀了。

小时候,我倒是也逮过麻雀,但是,麻雀的气性很大,它宁愿饿死也不呆在笼子里偷生,那种气节,那种不向任何势力低头,敢于维护自己尊严的顽强个性,让人类也叹为观止。小时候,自从看见一只宁死不屈的麻雀之后,我再也没有逮过它们了。也许是农药太多,后来,麻雀几乎绝迹。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甚至一直到五年前,麻雀已经渺无踪影了。乌鸦少了,人们没有感到多大的不详,麻雀少了,人们好像特别不舒服。也许是人们越来越感到麻雀的友好,它们可以捕捉害虫,还给人们带来天籁之音,所以,麻雀又再度回到人们生活中。 麻雀归来兮,给我们这个发达的时代带来多大的陪衬啊,给人们以多大的美的享受啊。 绿色的常春藤成了我小院中最生机勃勃的植物,它宛若大家手笔,覆盖着整整一面墙,微风许许,绿叶就犹如波浪起伏,使我忍不住地驻足观看。

忽然,常春藤上的一片叶子剧烈地摇摆起来,我先是大吃一惊,难道是传言中所说的那种喜欢在常春藤上寄生的蛇吗?待仔细看清楚了却是一只麻雀。

这是一只小麻雀,个头很小,用两只脚抓住藤蔓,很机警很恐慌地注视着我,我心中一乐,刚想上前,它拼命地扑扇翅膀,试图飞翔,可没有成功。我原地站了良久,它开始安静下来,接着蹦下地,腾腾地钻进一个石头缝里,我蹲下身,见它圆圆的眼睛也目不转睛地盯着我,不过没有了恐慌,只是有些不安地鸣叫。

我告诉了妻子,妻子殷勤地要抓住它送给邻居的小孩,被我断然拒绝。我去找了一把大米,撒在石头洞口,盼望着它能吃一些,它仍然充满了敌意,无动于衷。

它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为什麽会落在常春藤上呢?我对这个不期而至的小客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许是刚刚学会了飞翔,技艺不惊?也许是被顽皮的孩童击中落难于此?也许是两者兼有之吧,我满意于自己的推断,却更加同情这个可怜的小精灵了。麻雀喜欢穴居于屋檐,和我们同居一室,算得上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朋友,至少算得上是邻居了,在芸芸众生中,我们共同拥有这一片辽阔的天空;在茫茫的宇宙中,我们共同拥有这一颗蓝色的星球,谁也不是这无限时空的主人,我们都会曾经快乐地活在阳光下,也终究会化为灰烬,融于厚重的大地,生命原本平等和珍贵,对他类的伤害、排斥、自大,显得多余和不该。

第二天上班,刚到门口,又看见它蹦蹦跳跳地呆在那里,唧唧喳喳地冲我鸣叫,像是看见熟人打招呼一般,我惊喜不已,为它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我对它的友情高兴,善意的举动终于有了回报,我刚想靠近抚摩它,它又嗖一下窜进洞穴,我若有所悟,去抓了一把米,撒在洞口。

此后,心中就有了牵挂,抽空总要看看洞穴,看看我的这位朋友,它虽然总躲着我,可我知道,它清楚我对它是没有敌意的。大约两天后,小麻雀终于不见了踪迹,我有些怅然若失,担心它会遭其不测。可我更愿意相信,蓝天上飞翔的剪影中一定有我可爱的朋友,在树梢,在屋檐,在空中,我也迟早会发现那友善的目光。

麻雀

林清玄

住乡下的时候,后山有一片相思林,黄昏或清晨,我喜欢去那里散步。

相思林中住了许多麻雀,总也是黄昏和靖晨最热闹,一大群麻雀东蹦西跳、大呼小叫,好像一座拥挤热闹的市场,听到震耳的喧哗声,却没有一句听得清楚。

路过相思林时,我常浮起一个念头:这一群麻雀为什么不肯歇一歇呢?它们那样子无意义地蹦跳、无意义地呼喊喧哗。又是为什么呢?

我的念头生起后就灭去了,没有特别去记挂,只是,每走过相思林,那念头就升起一次。 相思林的麻雀偶尔也会数只一群飞到窗前的庭院,跳来跳去,叫一叫,就呼啸过去了。 有一天,黄昏时从相思林散步回来,坐在窗前喝咖啡,突然看见六只麻雀飞来了。 我知道那是一只母麻雀带着五只小麻雀。长时期对麻雀的观察,使我知道,那身形较瘦、颜色较黑的是母麻雀,而羽毛较浅、身材篷松显得有些肥嘟嘟的是小麻雀。

它矍先停在草地上,在那里讨论什么事情似的,这时我听到母麻雀与小麻雀的声音竟不相同,大约低了两度左右,略为沙哑。

然后,我看见母麻雀一跃而起,向不远的开满管芒花的芒草地飞去,非常准确地停在一株芒草上,黄昏的秋风很强猛,使芒草摇来摇去,加上母麻雀的体重,晃得更厉害了,母麻雀啁啁地叫,小麻雀则吱吱喳喳笑成一团,显然是为母亲欢呼,只差没有鼓掌,有两只跳得快翻筋斗了。

母麻雀又啁啁地叫,接着五只小麻雀一拥而上,各自跳到不同的芒草叶上,一时之间,芒草堆中东倒西歪,小麻雀们没站好,都落到地上,母亲急切地叫了一阵,显然是给它们加油打气,小麻雀蹦蹦跳跳地回到原先的草地上,哗然而起,再飞去芒草堆里,站在秋风猛烈的芒草叶尖。

这样经过了好几次,五只小麻雀总算学会了站在芒草叶尖随风摇动的本事。母麻雀宽慰地说了几句,带大家飞回草地,再嘻嘻哈哈唱跳一阵,突然欢呼一声,往相思林的方向飞去。 看麻雀飞远,我才发现端在手中的咖啡早已凉了,在刚刚那令人惊奇的一幕里,我似乎听懂了麻雀的语言——不,或者不是语言,应该说我听懂了麻雀的心。

原来,麻雀们每天不能安歇地跳跃、叫个不停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只是我们从人的角度听来,不明其意罢了。

这样的发现使我忍不住动容,知悉如果我们有更体贴的心,就能更进人万物的内在,如果我们的心有如镜子明澈,我们就能照见众生平等、皆有佛性、遍及法界的真实了。

咬舌自尽的狗

林清玄

有一次,带家里的狗看医生,坐上一辆计程车。

由于狗咳嗽得很厉害,吸引了司机的注意,反身问我:

“狗感冒了吗?”

“是呀!从昨晚就咳个不停。”我说。

司机突然长叹一声:“唉!咳得和人一模一样呀!”

话匣子一打开,司机说了一个养狗的痛苦经验:很多年前,他养了一条大狼狗,长得太大了,食量非常惊人,加上吠声奇大,吵得人不能安宁,有一天觉得负担太重,不想养了。 他把狼狗放在布袋里,载出去放生,为了怕它跑回家,特地开车开了一百多公里,放到中部的深山。放了狗,他加速逃回家,狼狗在后面追了几公里就消失了。

经过一个星期,一天半夜听到有人用力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那只大狼狗回来了,形容枯槁,极为狼狈,显然是经过长时间的奔跑和寻找。

计程车司机虽然十分讶异,但是他二话不说,又从家里拿出布袋,把狼狗装入布袋,再次带去放生,这一次,他从北宜公路狂奔到宜兰,一路听到狼狗低声号哭的声音。

到宜兰山区,把布袋打开,发现满布袋都是血,血,还继续从狼狗的嘴角流溢出来。 他把狗嘴拉开,发现狼狗的舌头断成两截。

原来,狼狗咬舌自尽了。

司机说完这个故事,车里陷入极深的静默,我从照后镜里看到司机那通红的眼睛。 经过一会儿,他才说:“我每次看到别人的狗,都会想到我那一只咬舌自尽的狗,这件事会使我痛苦一辈子,我真不是人呀!我比一只狗还不如呀!”

听着司机的故事,我眼前浮现那只狼狗在原野、在高山、在城镇、在荒郊奔驰的景象,它为了回家寻找主人,奔跑百里,不知经历过多么大的痛苦,好不容易回到家门,主人不但不开门,连一句安慰的话也没有,立刻被送去抛弃,对一只有志气有感情的狗是多么大的打击呀!与其再度被无情无义的人抛弃,不如自求解脱。

司机说,他把狼狗厚葬,时常去烧香祭拜,也难以消除内心的愧悔,所以他发愿,要常对养狗的人讲这个故事,劝大家要爱家中的狗,希望这可以消去他的一些罪业…… 唉!在人世间有情有义的人受到无情的背弃不也是这样吗?

吹冷气的狗

林清玄

路过一家银行门口,发现银行前面蹲着五只狗 。

我立刻就感到迷惑了,狗应该去蹲在面摊呀,为什么一起蹲在银行的门口呢? 更令我迷惑的是,那五只狗的脸上都流露出非常幸福的表情。狗为什么会这么幸福呢?我想到要了解狗幸福的原因,就是去与狗蹲在一起。 于是,我跑去和那五只狗蹲在一起,五分钟以后,就知道它们幸福的原因了。 原来银行的门很大,进出的人很多,只要有人站在银行的自动门前,自动门就会打开,冷气就从里面喷出来。 呀! 在这么热的天气,能在银行门口吹冷气是多么幸福的事! 呀!原来在野狗的内心里,也有着对生命幸福的向往!

离开银行门口时,我感到有些怅惘,这些狗虽然知道追求生命的幸福,但它们自己不能做主,它们不能在家装冷气。我们作为一个人,能自主的追求更幸福的生活,是多么的幸运。 我回头看着那些狗幸福的表情,心里有某一些温柔的部分被触动,我们不只要珍惜自己的生活,也要珍惜每一个众生。 因为,我们的心就是众生的心,众生的渴望也就是我们的渴求。

风中麻雀

金曾豪

造物主在创造生灵的时候,一定是注意搭配和平衡的。羽毛美的鸟一般就配上了比较差的嗓音,而好听的嗓音就配给了羽毛不好看的鸟。麻雀的毛色和嗓音都不好,是造物主不小心亏待它们了。麻雀倒不在乎,蹦蹦跳跳、叽叽喳喳,一天到晚乐得没心没肺。

麻雀虽小,可它们追求自由的决心却是很大的。继鹦鹉咿呀学舌,八哥也让人类修剪了舌头。雄孔雀在人类的花衣裳面前不知羞耻地勃起它的花翎,而暴烈狂野的鹰隼(sun)也有十分之一的可能被人类熬成打猎的帮手。

就是没见过被人驯服的麻雀。农人说:麻雀“气性大”,养不活。

被单独囚禁的麻雀会很快“气死”,脾气好的不吃不喝,一两天后也绝食而亡。如果把两只以上的麻雀囚在一起,过一个晚上,它们的肚子都会被啄破,死得更是惨烈。它们互相协助对方流血,属于变相的自杀。把黄口小麻雀囚禁,它们的父母在认定营救无望后,怕无知的孩子被人驯服,会叼来毒虫或毒果把儿女毒死。“不自由,毋宁死”是它们的“鸟生观”,挺爷们儿。

麻雀的这些惨烈的事迹都是听来的,我都信,因为我也亲历过几起关于麻雀的事件。 幼时,我家就在粮库附近,我和麻雀一样喜欢去粮库转悠。一次,我们几个小男孩去粮库新建的仓房玩,把一只麻雀堵在了空仓房里。仓房高大,又是向晚,我们一时奈何麻雀不得,便关严了门,约定明天早晨带皮弓来比赛打活靶子。第二天早上,麻雀已经死在了墙脚。仓房的门窗都是木板的,并没有玻璃引诱麻雀去莽撞,猜想麻雀是因为突围无望而气死在黑暗中的。这只麻雀毛色新鲜,还年轻,仰着米色的肚皮,两只精致的小爪子攥成拳,整个儿是一个愤怒而决绝的姿态。

镇上大礼堂顶棚上有两排采光的天窗,时间长了,窗玻璃已经残缺不全,礼堂里的横梁上就成了许多麻雀的宿处。礼堂里不住人,麻雀们很喜欢这个能避风雨的宽敞营地。如果礼堂有演出或放电影,麻雀们就在礼堂旁边的小树林里暂栖,就像等待收拾房间的酒店旅客。那片树林的树高大,也算个安全之所。一天晚上,礼堂放电影,战争片,枪林弹雨,杀声震天,麻雀们赶紧避到了树林里。夏天,闷热,突然来了一场雷阵雨,狂风大作,雨点始终如烂杨梅那般大。电影结束时,风雨突然停了,散出的观众惊奇地发现湿地上、草丛里有许多狼狈的“落汤雀”。大家欢叫着来逮麻雀,有人脱下汗衫来包了一大包活的湿麻雀。一阵兵荒马乱,数百只麻雀几乎全军覆没,不是被抓就是被踩死。我亲历了这场麻雀的浩劫。那些湿淋淋的小鸟不顾一切地向四处挥翅乱窜,因为视力太差,漫无目的,噼里啪啦地撞死在墙上

或者树干上。有一只麻雀撞在我小腿上,那力量真不小,我的感觉是被人狠狠地击打了一锤子。回家一看,小腿上竟有一朵浅红的印痕,没法想象这是被一只小小的麻雀撞出来的。为了争取自由,这小小的鸟儿竟能作这样舍身的争取呢!

两只麻雀

文/鲁芒

我观察它们许多天了。

两只麻雀,先在对面楼房的瓦脊上轻松地跳跃几下,然后,其中的一只会在你不注意的刹那,箭一样飞抵我所居住的楼前那棵芙蓉树上,再东张西望一番,最后警觉地飞到我的书房外墙的空调机上,趁它左顾右盼的间隙,我匆匆地打量了一眼这个幼小的精灵,我发现,它的嘴里叼着一尾柔软的羽毛,就在我眨眼的工夫,它却悄无声息地钻到空调后面那个小小的管道孔里,很快,它将羽毛放下,轻松地飞上了对面楼房的瓦脊。这时,另一只还在瓦脊上踱步的麻雀便“嗖”地一声直接飞到我的空调机上,嘴里衔着草梗,机灵地稍做张望后便直接钻进管道孔里。我是透过书房的窗帘隔着窗玻璃看到这一幕的。我知道,两只麻雀之所以分步着陆我家的空调外机,明显出于障人眼目,目的就在于隐蔽自己正在建设的家园。

我有些激动,因为与飞鸟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日子早已从我的记忆里淡去了,每日里陷身嘈杂的市声,满耳充溢着车水马龙的喧嚣,我是多么盼望像以前生活在乡下那样与鸟为邻,每日里倾听着大自然的心跳起居作息啊!现在,这两只不知来自何方的麻雀在我的窗外做巢了,真是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惊喜。

为了让两只麻雀放心筑巢,使之能够长久生活在我的窗前,我决定为它们营造一个安静的良好氛围。每当看见它们在对面楼顶上跳跃或者楼前芙蓉树上窥测,我总是静静地坐着不动,即使必须站起来,也尽量放轻脚步,蹑手蹑脚的样子,靠近空调机的那扇窗子我从此也很少打开。渐渐地,两只麻雀的胆子大起来,每日往来的次数明显增多了,一会儿衔根稻草,一会儿叼来羽毛,这样过了不几天,就不再见它们匆忙的身影了,我料想它们的房子“盖”起来了。果然,从此后我发现两只麻雀不再“夫妻双双”来来往往,更多的时候是一只麻雀匆忙地来去,我知道,另一只麻雀已经不能出门,专门待在巢里开始孵化自己的儿女了,我很高兴,像自己就要做爷爷似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欣慰和朦胧的感动。

大约又过了十多天的一个清晨,我刚刚走进书房,就隐约听见有幼鸟的“唧唧”声,嫩嫩的,像细小的水滴落在草叶上,那么轻却那么动人心弦。我知道,两只麻雀的儿女们出世了,我发现从这天开始,两只麻雀又开始了你来我往的忙碌,这次当然不再是口衔稻草或羽毛,它们嘴里含着自己舍不得下咽的菜青虫或者飞蛾,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听到空调机后面那个温暖的小家庭里发出“唧唧喳喳”的欢呼声,可以想象的出,那一窝嗷嗷待哺的儿女看到自己的父母归巢的那一瞬间是多么的激动啊!这天坐在书房的窗帘后面,我留心观察了两只老麻雀的样子,看得出它们明显地消瘦了,原本光滑的羽毛也有些凌乱,但它们为了子女健康生长,每日里依然顽强地风里来雨里去。其实,鸟类何尝不像人一样,父母将无限的

爱倾注到儿女身上,却从不苛求一点一滴的回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只麻雀来去的频率明显增加了,空调机后面那个家里“儿女们”唧唧喳喳的“说话”声也越来越大,每日天还不亮,我就被它们的鸣叫唤醒。每当这个时候,我的心里就感到一股润泽的温暖和诗意的满足,仿佛回到了生养我的那个小山村,每天清晨,总是在悦耳婉转的鸟鸣声里醒来,睁开眼就看见阳光明媚的院落里的绿树上鸟雀跳跃,三两只麻雀在枝桠间喋喋地讲着情话,那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实在是铭心刻骨。现在,有这么一家子麻雀来到我的窗前居住,给我沉闷的生活平添了一份惊喜和快乐,仿佛给我枯燥的生活注入了一支兴奋剂,每日里我总少不了美滋滋地遐想一番。我知道,鸟鸣本身也是一种语言,有心人可以听得出它们生命的情绪和性灵,从而在清寂的日子里,体味到一种禅意的幸福。

自此后,坐在书香缭绕的书房窗台前倾听鸟语成为我写作间隙最休闲、最享受的事,手握一卷诗书,感受着清脆的鸟鸣,世俗的劳顿早已涤荡的干干净净。真没想到两只麻雀在我窗前生儿育女的嘈杂却让我感到另一种宁静和舒适,这也算是我偏居于喧嚣闹市一隅的一种难觅的福气吧!

真的,我要感谢两只麻雀!

《麻雀》

我打猎回来,走在花园的林荫路上。狗在我面前奔跑。忽然它缩小了脚步,开始悄悄地走,好像嗅到了前面的野物。

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嘴角嫩黄,头顶上有些茸毛。它从窝里跌下来(风在猛烈摇着路边的白桦树) ,一动不动地坐着,无望地张开两只刚刚长出来的小翅膀。 我的狗正慢慢地向它走近,突然间,是近旁的一棵树上,一只黑胸脯的老麻雀像块石头一样一飞而下,落在狗鼻子尖的前面——全身羽毛竖起,完全变了形状,绝望又可怜地尖叫着,一连两次扑向那牙齿锐利的、张大的狗嘴。

这是冲下来救护的,它用身体掩护着自己的幼儿……然而它那整个小小的身体在恐惧中颤抖着,小小的叫声变得蛮勇而嘶哑,它兀立着不动,它在自我牺牲!

一只狗在它看来该是多么庞大的怪物啊! 尽管如此,它不能安栖在高高的、毫无危险的枝头……一种力量,比它的意志更强大的力量,把它从那上边催促下来。

我的特列索停住了,后退了……显然,连它也认识到了这种力量。

我急忙唤住惊惶的狗——肃然起敬地走开。

《麻雀》

冯骥才

这是群精明的家伙.

它们贼头贼脑, 似乎心眼儿极多, 北方人称它们“老家贼”.它们几千年来生活在人间, 精明成了它们必备的本领. 你看, 所有麻雀不都是这样吗? 春去秋来的候鸟黄莺儿, 每每经过城市就有一批成了人们晚间酒桌上的一碟新鲜的佳肴, 麻雀却在人间活下来.

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 长得细长精瘦, 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 目光却十分锐利. 由于时时提防人, 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 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 机警地左顾右盼. 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 不叫人接近它们, 哪怕那个人并没看见它, 它也赶忙逃掉. 它要在人间觅食, 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 诸如支起的箩筐, 挂在树上的铁夹子, 张在空间透明的网等等. 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 它也只能用饥渴的日光远远地盯着它, 却没有飞过去叼起米来的勇气. 它盯着、叫着, 然后腾身而去——这是因为它看见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动, 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

它们不像燕子那样, 在屋檐下搭窝, 而是筑巢在高楼的犄角;或者在光秃秃的山墙中间, 脱落掉了两块砖的洞眼里. 这些巢儿总是离地很远, 又高又险, 人手是摸不到的. 它们不仅仅机警多疑, 而且具有不可驯服性.

大多数鸟儿都习惯被人圈养在一方天地的笼中生活, 用一身招徕人喜欢的羽翼, 耍着花腔, 换得温饱. 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雨中, 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 它们可以飞来飞去, 可以直上云端, 可以掠过镜子一样的水面, 还可以站在钻满绿芽的春树枝头抖一抖疲乏的翅膀. 它们从来不肯在镀银的鸟架上稍息片刻. 如果捉它一只, 拴上绳子, 它就要朝着明亮的窗子, 一边叫, 一边胡乱扑飞, 飞累了, 就倒垂下来, 像一个秤砣, 还张着嘴喘气. 第二天早上, 它己经伸直腿, 闭上眼睛死掉了. 它没有任何可驯服性, 因此, 它不是家禽.

小麻雀

雨后,院里来了个麻雀,刚长全了羽毛。它在院里跳,有时飞一下,不过是由地上飞到花盆沿上,或由花盆上飞下来。看它这么飞了两三次,我看出来:它并不会飞得再高一些,它的左翅的几根长翎拧在一处,有一根特别的长,似乎要脱落下来。我试着往前凑,它跳一跳,可是又停住,看着我,小黑豆眼带出点要亲近我又不完全信任的神气。我想到了:这是个熟鸟,也许是自幼便养在笼中的。所以它不十分怕人。可是它的左翅也许是被养着它的或别个孩子给扯坏,所以它爱人,又不完全信任。想到这个,我忽然的很难过。一个飞禽失去翅膀是多么可怜。这个小鸟离了人恐怕不会活,可是人又那么狠心,伤了它的翎羽。它被人毁坏了,而还想依靠人,多么可怜!它的眼带出进退为难的神情,虽然只是那么个小而不美的小鸟,它的举动与表情可露出极大的委屈与为难。它是要保全它那点生命,而不晓得如何是好。对它自己与人都没有信心,而又愿找到些倚靠。它跳一跳,停一停,看着我,又不敢过来。我想拿几个饭粒诱它前来,又不敢离开,我怕小猫来扑它。可是小猫并没在院里,我很快的跑进厨房,抓来了几个饭粒。及至我回来,小鸟已不见了。我向外院跑去,小猫在影壁前的花盆旁蹲着呢。我忙去驱逐它,它只一扑,把小鸟擒住!被人养惯的小麻雀,连挣扎都不会,尾与爪在猫嘴旁搭拉着,和死去差不多。

瞧着小鸟,猫一头跑进厨房,又一头跑到西屋。我不敢紧迫,怕它更咬紧了可又不能不追。虽然看不见小鸟的头部,我还没忘了那个眼神。那个预知生命危险的眼神。那个眼神与我的好心中间隔着一只小白猫。来回跑了几次,我不追了。追上也没用了,我想,小鸟至少已半死了。猫又进了厨房,我楞了一会儿,赶紧的又追了去;那两个黑豆眼仿佛在我心内睁着呢。

进了厨房,猫在一条铁筒——冬天升火通烟用的,春天拆下来便放在厨房的墙角——旁蹲着呢。小鸟已不见了。铁筒的下端未完全扣在地上,开着一个不小的缝儿小猫用脚往里探。我的希望回来了,小鸟没死。小猫本来才四个来月大,还没捉住过老鼠,或者还不会杀生,只是叼着小鸟玩一玩。正在这么想,小鸟,忽然出来了,猫倒象吓了一跳,往后躲了躲。小鸟的样子,我一眼便看清了,登时使我要闭上了眼。小鸟几乎是蹲着,胸离地很近,象人害肚痛蹲在地上那样。它身上并没血。身子可似乎是蜷在一块,非常的短。头低着,小嘴指着地。那两个黑眼珠!非常的黑,非常的大,不看什么,就那么顶黑顶大的楞着。它只有那么一点活气,都在眼里,象是等着猫再扑它,它没力量反抗或逃避;又象是等着猫赦免了它,或是来个救星。生与死都在这俩眼里,而并不是清醒的。它是胡涂了,昏迷了;不然为什么 老舍

由铁筒中出来呢?可是,虽然昏迷,到底有那么一点说不清的,生命根源的,希望。这个希望使它注视着地上,等着,等着生或死。它怕得非常的忠诚,完全把自己交给了一线的希望,一点也不动。象把生命要从两眼中流出,它不叫也不动。

小猫没再扑它,只试着用小脚碰它。它随着击碰倾侧,头不动,眼不动,还呆呆的注视着地上。但求它能活着,它就决不反抗。可是并非全无勇气,它是在猫的面前不动!我轻轻的过去,把猫抓住。将猫放在门外,小鸟还没动。我双手把它捧起来。它确是没受了多大的伤,虽然胸上落了点毛。它看了我一眼!

我没主意:把它放了吧,它准是死?养着它吧, 家中没有笼子。我捧着它好象世上一切生命都在我的掌中似的,我不知怎样好。小鸟不动,蜷着身,两眼还那么黑,等着!楞了好久,我把它捧到卧室里,放在桌子上,看着它,它又楞了半天,忽然头向左右歪了歪用它的黑眼睁了一下;又不动了,可是身子长出来一些,还低头看着,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麻雀

李文旺

这五年来,又能看见麻雀了————————五年前,从浙赣铁路边飞过来四只麻雀,停在我家窗台上,好像是有三角恋爱的纠纷,竟然打起来了。打过之后,透过玻璃窗,我看见剩下的两只麻雀在亲嘴。它们在热恋啊!亲嘴后又过了好一会儿,它们居然睡着了,我为这种祥和感到十分温馨。那时候,我常常为麻雀的回归叫好。没有想到,昨天,有三十多只麻雀就停在县委常委会议室的窗台上,此情此景,我觉得好笑,因为这个地方是一些公务员都觉得有些拘束的地方,这么多麻雀竟然肆无忌惮地在这里鸣叫。

麻雀的回归,是人类的大幸。

小时候,常常听人家说逮麻雀吃的故事。虽然我生长的地方麻雀很多,但是很少有人吃它们,毕竟有些不忍心。再说那么点大的小不点能吃什么呢?

据说五、六十年代麻雀最多,于是全国人民除四害,把麻雀作为敌人,以至于人们说,到了七十年代麻雀相对少了。我想,为了晒谷子,我常常拿着一根扎起塑料皮的竹竿赶麻雀,那时候还真的很讨厌这个小生灵,恨不得它们在世界上消失才好,哪里还管什么保护动物呢。我想,生产队那大大的晒场上,到处是漫天乱飞的麻雀,居然还有人说比以前少了,五、六十年代的麻雀是怎样的多啊!

天牛不会出声,螳螂不会出声,蚂蚱不会出声,蜻蜓也几乎不会出声,在有声的动物里,似乎只有鸽子、乌鸦、知了、蟋蟀和麻雀最活跃。蟋蟀本来就是很少的动物,再说躲在阴暗角落的蟋蟀怎能和麻雀比呢?而知了也只有夏天才现身,有时候,即使是在夏天也是偶然唱唱歌;鸽子都是家养,不要说现在,就是在七、八十年代,也是凤毛麟角啊;乌鸦呢,虽然声音很大,可是人们常常把它的叫声和不吉祥甚至厄运联系起来。所以,在动物界里,常常为人类的生活增加美妙声音的只有麻雀了。

小时候,我倒是也逮过麻雀,但是,麻雀的气性很大,它宁愿饿死也不呆在笼子里偷生,那种气节,那种不向任何势力低头,敢于维护自己尊严的顽强个性,让人类也叹为观止。小时候,自从看见一只宁死不屈的麻雀之后,我再也没有逮过它们了。也许是农药太多,后来,麻雀几乎绝迹。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甚至一直到五年前,麻雀已经渺无踪影了。乌鸦少了,人们没有感到多大的不详,麻雀少了,人们好像特别不舒服。也许是人们越来越感到麻雀的友好,它们可以捕捉害虫,还给人们带来天籁之音,所以,麻雀又再度回到人们生活中。 麻雀归来兮,给我们这个发达的时代带来多大的陪衬啊,给人们以多大的美的享受啊。 绿色的常春藤成了我小院中最生机勃勃的植物,它宛若大家手笔,覆盖着整整一面墙,微风许许,绿叶就犹如波浪起伏,使我忍不住地驻足观看。

忽然,常春藤上的一片叶子剧烈地摇摆起来,我先是大吃一惊,难道是传言中所说的那种喜欢在常春藤上寄生的蛇吗?待仔细看清楚了却是一只麻雀。

这是一只小麻雀,个头很小,用两只脚抓住藤蔓,很机警很恐慌地注视着我,我心中一乐,刚想上前,它拼命地扑扇翅膀,试图飞翔,可没有成功。我原地站了良久,它开始安静下来,接着蹦下地,腾腾地钻进一个石头缝里,我蹲下身,见它圆圆的眼睛也目不转睛地盯着我,不过没有了恐慌,只是有些不安地鸣叫。

我告诉了妻子,妻子殷勤地要抓住它送给邻居的小孩,被我断然拒绝。我去找了一把大米,撒在石头洞口,盼望着它能吃一些,它仍然充满了敌意,无动于衷。

它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为什麽会落在常春藤上呢?我对这个不期而至的小客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许是刚刚学会了飞翔,技艺不惊?也许是被顽皮的孩童击中落难于此?也许是两者兼有之吧,我满意于自己的推断,却更加同情这个可怜的小精灵了。麻雀喜欢穴居于屋檐,和我们同居一室,算得上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朋友,至少算得上是邻居了,在芸芸众生中,我们共同拥有这一片辽阔的天空;在茫茫的宇宙中,我们共同拥有这一颗蓝色的星球,谁也不是这无限时空的主人,我们都会曾经快乐地活在阳光下,也终究会化为灰烬,融于厚重的大地,生命原本平等和珍贵,对他类的伤害、排斥、自大,显得多余和不该。

第二天上班,刚到门口,又看见它蹦蹦跳跳地呆在那里,唧唧喳喳地冲我鸣叫,像是看见熟人打招呼一般,我惊喜不已,为它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我对它的友情高兴,善意的举动终于有了回报,我刚想靠近抚摩它,它又嗖一下窜进洞穴,我若有所悟,去抓了一把米,撒在洞口。

此后,心中就有了牵挂,抽空总要看看洞穴,看看我的这位朋友,它虽然总躲着我,可我知道,它清楚我对它是没有敌意的。大约两天后,小麻雀终于不见了踪迹,我有些怅然若失,担心它会遭其不测。可我更愿意相信,蓝天上飞翔的剪影中一定有我可爱的朋友,在树梢,在屋檐,在空中,我也迟早会发现那友善的目光。

麻雀

林清玄

住乡下的时候,后山有一片相思林,黄昏或清晨,我喜欢去那里散步。

相思林中住了许多麻雀,总也是黄昏和靖晨最热闹,一大群麻雀东蹦西跳、大呼小叫,好像一座拥挤热闹的市场,听到震耳的喧哗声,却没有一句听得清楚。

路过相思林时,我常浮起一个念头:这一群麻雀为什么不肯歇一歇呢?它们那样子无意义地蹦跳、无意义地呼喊喧哗。又是为什么呢?

我的念头生起后就灭去了,没有特别去记挂,只是,每走过相思林,那念头就升起一次。 相思林的麻雀偶尔也会数只一群飞到窗前的庭院,跳来跳去,叫一叫,就呼啸过去了。 有一天,黄昏时从相思林散步回来,坐在窗前喝咖啡,突然看见六只麻雀飞来了。 我知道那是一只母麻雀带着五只小麻雀。长时期对麻雀的观察,使我知道,那身形较瘦、颜色较黑的是母麻雀,而羽毛较浅、身材篷松显得有些肥嘟嘟的是小麻雀。

它矍先停在草地上,在那里讨论什么事情似的,这时我听到母麻雀与小麻雀的声音竟不相同,大约低了两度左右,略为沙哑。

然后,我看见母麻雀一跃而起,向不远的开满管芒花的芒草地飞去,非常准确地停在一株芒草上,黄昏的秋风很强猛,使芒草摇来摇去,加上母麻雀的体重,晃得更厉害了,母麻雀啁啁地叫,小麻雀则吱吱喳喳笑成一团,显然是为母亲欢呼,只差没有鼓掌,有两只跳得快翻筋斗了。

母麻雀又啁啁地叫,接着五只小麻雀一拥而上,各自跳到不同的芒草叶上,一时之间,芒草堆中东倒西歪,小麻雀们没站好,都落到地上,母亲急切地叫了一阵,显然是给它们加油打气,小麻雀蹦蹦跳跳地回到原先的草地上,哗然而起,再飞去芒草堆里,站在秋风猛烈的芒草叶尖。

这样经过了好几次,五只小麻雀总算学会了站在芒草叶尖随风摇动的本事。母麻雀宽慰地说了几句,带大家飞回草地,再嘻嘻哈哈唱跳一阵,突然欢呼一声,往相思林的方向飞去。 看麻雀飞远,我才发现端在手中的咖啡早已凉了,在刚刚那令人惊奇的一幕里,我似乎听懂了麻雀的语言——不,或者不是语言,应该说我听懂了麻雀的心。

原来,麻雀们每天不能安歇地跳跃、叫个不停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只是我们从人的角度听来,不明其意罢了。

这样的发现使我忍不住动容,知悉如果我们有更体贴的心,就能更进人万物的内在,如果我们的心有如镜子明澈,我们就能照见众生平等、皆有佛性、遍及法界的真实了。

咬舌自尽的狗

林清玄

有一次,带家里的狗看医生,坐上一辆计程车。

由于狗咳嗽得很厉害,吸引了司机的注意,反身问我:

“狗感冒了吗?”

“是呀!从昨晚就咳个不停。”我说。

司机突然长叹一声:“唉!咳得和人一模一样呀!”

话匣子一打开,司机说了一个养狗的痛苦经验:很多年前,他养了一条大狼狗,长得太大了,食量非常惊人,加上吠声奇大,吵得人不能安宁,有一天觉得负担太重,不想养了。 他把狼狗放在布袋里,载出去放生,为了怕它跑回家,特地开车开了一百多公里,放到中部的深山。放了狗,他加速逃回家,狼狗在后面追了几公里就消失了。

经过一个星期,一天半夜听到有人用力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那只大狼狗回来了,形容枯槁,极为狼狈,显然是经过长时间的奔跑和寻找。

计程车司机虽然十分讶异,但是他二话不说,又从家里拿出布袋,把狼狗装入布袋,再次带去放生,这一次,他从北宜公路狂奔到宜兰,一路听到狼狗低声号哭的声音。

到宜兰山区,把布袋打开,发现满布袋都是血,血,还继续从狼狗的嘴角流溢出来。 他把狗嘴拉开,发现狼狗的舌头断成两截。

原来,狼狗咬舌自尽了。

司机说完这个故事,车里陷入极深的静默,我从照后镜里看到司机那通红的眼睛。 经过一会儿,他才说:“我每次看到别人的狗,都会想到我那一只咬舌自尽的狗,这件事会使我痛苦一辈子,我真不是人呀!我比一只狗还不如呀!”

听着司机的故事,我眼前浮现那只狼狗在原野、在高山、在城镇、在荒郊奔驰的景象,它为了回家寻找主人,奔跑百里,不知经历过多么大的痛苦,好不容易回到家门,主人不但不开门,连一句安慰的话也没有,立刻被送去抛弃,对一只有志气有感情的狗是多么大的打击呀!与其再度被无情无义的人抛弃,不如自求解脱。

司机说,他把狼狗厚葬,时常去烧香祭拜,也难以消除内心的愧悔,所以他发愿,要常对养狗的人讲这个故事,劝大家要爱家中的狗,希望这可以消去他的一些罪业…… 唉!在人世间有情有义的人受到无情的背弃不也是这样吗?

吹冷气的狗

林清玄

路过一家银行门口,发现银行前面蹲着五只狗 。

我立刻就感到迷惑了,狗应该去蹲在面摊呀,为什么一起蹲在银行的门口呢? 更令我迷惑的是,那五只狗的脸上都流露出非常幸福的表情。狗为什么会这么幸福呢?我想到要了解狗幸福的原因,就是去与狗蹲在一起。 于是,我跑去和那五只狗蹲在一起,五分钟以后,就知道它们幸福的原因了。 原来银行的门很大,进出的人很多,只要有人站在银行的自动门前,自动门就会打开,冷气就从里面喷出来。 呀! 在这么热的天气,能在银行门口吹冷气是多么幸福的事! 呀!原来在野狗的内心里,也有着对生命幸福的向往!

离开银行门口时,我感到有些怅惘,这些狗虽然知道追求生命的幸福,但它们自己不能做主,它们不能在家装冷气。我们作为一个人,能自主的追求更幸福的生活,是多么的幸运。 我回头看着那些狗幸福的表情,心里有某一些温柔的部分被触动,我们不只要珍惜自己的生活,也要珍惜每一个众生。 因为,我们的心就是众生的心,众生的渴望也就是我们的渴求。


相关文章

  • 9.2014静安语文一模
  • 静安区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质量检测2014.01 语文学科试卷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 ...查看


  • 导学案小圣施威降大圣
  • 日期: 2014.12 年级: 七年级 主编: 贾雯 编审: 七年级语文组全体教师 组长: 教研室主任: 学生姓名 : 组别: <小圣施威降大圣>导学案 古往今来,渺渺历史长河中,有多少人走了又回,来来回回躲不开的是命运的纠缠. ...查看


  •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一二单元语文单元检测题
  •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一二单元语文单元检测题 () (测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基础(40分) 1. 写字测试.请工整.美观地抄写下面的句子.(3分)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 读拼音,写词语.(5分) y ...查看


  • 八年级上语文试题期中考试及其答案
  • 八年级上语文试题期中考试及其答案 (120分 120分钟) 温馨提示: 1.不要在本试题卷上答题,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 2.考试开始前,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纸密封栏相应的位置:考试结束,应将答题纸交回. 一.(24分)积累与运用 ...查看


  • 孔子心和庄子气阅读答案
  • 阅读<孔子心和庄子气>,完成下面题目.(15分) 孔子心和庄子气 一场冷雨下过,天色已近黄昏. 邻居家的老榆树上,数只麻雀正梳理着翅膀下和尾巴上有些潮湿的羽毛,神情悠然而专注,还不时惬意地叽喳几声,像极了庄子眼中和笔下的风景. ...查看


  • 优秀作文赏析 2
  • 优秀作文赏析 1.妈妈嫁给老外就好了(一年级) 舅妈生小宝宝了.一天,妈妈带着我去探望舅妈. 路上,我问妈妈:"舅舅是北京人,舅妈是云南人,他们的孩子长大以后说 什么话呀? " 妈妈随口说:"当然会说北京话,也 ...查看


  • 大地上的事情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地上的事情 苇岸 ①我观察过蚂蚁营巢的三种方式.小型蚁筑巢,将湿润的土粒吐在巢口,垒成酒盅状.灶台状.坟冢状.城堡状和疏松的蜂房状,高耸在地面:中型蚁的巢口,土粒散得均匀美观,围成喇叭口或泉心的形状,仿佛大 ...查看


  • 2015年南京市中考卷
  • [标题]2015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学段]初中 [学科]语文 [说明]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大题]积累与运用 [问答题] [题干]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对联.(4分) 一片湖光比西子 千秋乐府唱南朝 (清·李 ...查看


  • 四年级语文下阅读与作文训练十
  • 四年级语文下阅读与作文训练十 学校:姓名: 一.拼音写字我最棒. liú chàng hú xiàn zhân hàn zāo tà 二. 辨别组词. k B 1 . c o m 径( ) 珍( ) 弧( ) 撼( ) 优( ) 经(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