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的事情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地上的事情

苇岸

①我观察过蚂蚁营巢的三种方式。小型蚁筑巢,将湿润的土粒吐在巢口,垒成酒盅状、灶台状、坟冢状、城堡状和疏松的蜂房状,高耸在地面;中型蚁的巢口,土粒散得均匀美观,围成喇叭口或泉心的形状,仿佛大地开放的一枝黑色花朵;大型蚁筑巢像北方人的举止,随便、粗略,不拘细节,它们将颗粒远远地衔到什么地方,任意一丢,就像大步奔走撒种的农夫。

②写《自然与人生》的日本作家德富芦花,观察过落日。他记录太阳由衔山到全然沉入地表需要三分钟。我观察过一次日出,日出比日落缓慢。观看落日,大有守待圣哲临终之感,观看日出,则像等待伟大英雄辉煌的诞生。太阳从露出一丝红线,到伸缩着跳上地表,用了约五分钟。

③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我看到一具熊蜂的尸体,它是自然死亡,因疾病或敌害而死,不得而知。它僵卧在那里,翅零落地散开,肢蜷曲在一起。它的尸身僵硬,很轻,最小的风都能将它推动。我见过胡蜂巢、土蜂巢、蜜蜂巢和别的蜂巢,但从没有见过熊蜂巢。熊蜂是穴居者,它们将巢藏在房屋的立柱、檩条、横梁、椽子或枯死的树干上。熊蜂从不集群活动,它们个个都是英雄,单枪匹马到处闯荡。熊蜂是昆虫世界当然的王,它们身着的黑黄斑纹,是大地上最怵目的图案,高贵而恐怖。老人告诉孩子,它们能蜇死牛马。

④麻雀在地面的时间比在树上的时间多。它们只是在吃足食物后,才飞到树上。它们将短硬的喙像北方农妇在缸沿砺刀那样,在枝上反复擦拭。麻雀蹲在枝上啼鸣,如孩子骑在父亲的肩上高声喊叫,这声音蕴含着依赖、信任、幸福和安全感。麻雀在树上就和孩子们在地上一样,它们的蹦跳就是孩子们的奔跑。树木伸展的愿望,是给鸟儿送来一个个广场。

⑤在山冈小径上,我看到一只蚂蚁在拖蜣螂的尸体。蜣螂可能被人踩过,尸体已经变形,渗出的体液粘着两粒石子,使它更加沉重。蚂蚁紧紧咬住蜣螂,它用力扭动身躯,想把蜣螂拖走。蜣螂微微摇晃,但丝毫没有向前移动。我看了很久,直到我离开时,这个可敬的勇士仍不懈地努力。没有其他蚂蚁来帮它,它似乎也没有回巢去请援军的想法。

⑥麦子是土地上最优美、最典雅、最令人动情的庄稼。麦田整整齐齐摆在辽阔大地上,仿佛一块块耀眼的黄金。麦田是5月最宝贵的财富,大地蓄积着精华。风吹麦田,麦田摇荡,麦浪把幸福送到外面的村庄。到了6月,农民抢在雷雨之前,把麦田搬走。

⑦下过雪许多天了,地表的阴面还残留着积雪。大地斑斑点点,仿佛一头在牧场垂首吃草的花斑母牛。积雪收缩,并非因为气温升高了,而是大地的体温在吸收它们。

⑧我时常忆起一个情景,它发生在午后时分,如大兵压境滚滚而来的黑云很快占据了整面天空。随后,闪电迸绽,雷霆轰鸣,豆大的雨点砸在地上,烟雾四起,骤雨是一个丧失理性的对人间复仇的巨人。在这万物偃息的时刻,我看到一只衔虫的麻雀从远处飞回,雷雨没能拦住它,它的儿女在雨幕后面的屋檐下。在它从空中降落飞进檐间的一瞬,它的姿势和蜂鸟在花丛前一样美丽。

⑨立春一到,便有冬天消逝、春天降临的迹象。整整过了一冬的北风已经从天涯返回。看着旷野,我有一种庄稼满地的幻觉。踩在松动的土地上,我感到肢体在伸张,血液在涌动。我想大声喊叫或疾速奔跑,想拿起锄头拼命劳动一场。爱默生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与这世界上的劳作保持着基本关系。劳动是上帝的教育,它使我们自己与泥土和大自然发生基本的联系。

⑩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有一部分人,一生从未踏上土地。

【注】苇岸(1960-1999),一个寂寞的作家。他短短的一生,无论生前身后都属于寂寞无闻的一类。然而时间会告诉我们他是伟大的,他的心灵深度与博大胸怀在当代显得鹤立鸡群,甚至像一个异类。

1.文章第三段首句写到:“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作者这样说有什么依据?把它放在第三段有什么作用。

答:                                  

2.作者在写麻雀时写到:“它们将短硬的喙像北方农妇在缸沿砺刀那样,在枝上反复擦试。”试析北方农妇砺刀与麻雀擦试硬喙有什么相似点?这一比喻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                                   

3.文章第①段与第⑤段都写到了蚂蚁,第④段与第⑧段也都写到了麻雀,作者分别对蚂蚁与麻雀的两次描写,其角度一样吗?试作简要分析。

答: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这篇散文从多个角度,描写了生活在大地上的蚂蚁、麻雀、熊蜂等生命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热爱和赞美这些勤劳勇敢、努力生活的精灵们的写作主旨。

B.全文选用材料看似散漫,但作者通过一条感情的线索把它们贯穿组合起来,从而集中地揭示了“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这一主题。

C.文章在描写不畏雷雨而为儿女衔食的麻雀时,赞美说:“它的姿势和蜂鸟在花丛前一样美丽。”这是因为鸟的羽毛不会被雨水淋湿而失去美丽的光泽。

D.冬去春来,面对旷野,作者说“我有一种庄稼满地的幻觉”,“想拿起锄头拼命劳动一场”。这种写,既表现了对劳动的渴望,又表达了对读者的呼唤。

E.文章最后写到“有一部分人,一生从未踏上土地”,这含蓄地表示,应用心去感受,热爱大地,以及大地上生生不息的生命,并努力为生活劳作。

阅读答案:

1.(1)这一结论是从日本作家对日落的观察与“我”对日落和观察中感悟出来的。

(2)放在第三段段首,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总结第二段的描述,引出第三段对勇敢但已经死云的熊峰的感慨。

2.(1)两者除了动作上的相似以外,更因为两者所磨砺的都是赖以生存的工具。

(2)作者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对大地上的生命为生存而作出的努力的肯定和赞美。

3.都不相同,第一次写蚂蚁是从蚂蚁精心用建造自己美观实用的生活家园角度写的;第二次是从蚂蚁觅食的角度写的;第一次写麻雀是写它们怡然自得的情状,第二次写出了麻雀为了抚育儿女风雨无阻的精神。

4.A项中“热爱和赞美这些勤劳勇敢、努力生活的精灵们”不是本文的主旨;B“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远胜于崛起”不是本文主旨,C项“美丽”不再是指外表美而指勇敢无畏充满爱心的内在美。答案:DE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地上的事情

苇岸

①我观察过蚂蚁营巢的三种方式。小型蚁筑巢,将湿润的土粒吐在巢口,垒成酒盅状、灶台状、坟冢状、城堡状和疏松的蜂房状,高耸在地面;中型蚁的巢口,土粒散得均匀美观,围成喇叭口或泉心的形状,仿佛大地开放的一枝黑色花朵;大型蚁筑巢像北方人的举止,随便、粗略,不拘细节,它们将颗粒远远地衔到什么地方,任意一丢,就像大步奔走撒种的农夫。

②写《自然与人生》的日本作家德富芦花,观察过落日。他记录太阳由衔山到全然沉入地表需要三分钟。我观察过一次日出,日出比日落缓慢。观看落日,大有守待圣哲临终之感,观看日出,则像等待伟大英雄辉煌的诞生。太阳从露出一丝红线,到伸缩着跳上地表,用了约五分钟。

③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我看到一具熊蜂的尸体,它是自然死亡,因疾病或敌害而死,不得而知。它僵卧在那里,翅零落地散开,肢蜷曲在一起。它的尸身僵硬,很轻,最小的风都能将它推动。我见过胡蜂巢、土蜂巢、蜜蜂巢和别的蜂巢,但从没有见过熊蜂巢。熊蜂是穴居者,它们将巢藏在房屋的立柱、檩条、横梁、椽子或枯死的树干上。熊蜂从不集群活动,它们个个都是英雄,单枪匹马到处闯荡。熊蜂是昆虫世界当然的王,它们身着的黑黄斑纹,是大地上最怵目的图案,高贵而恐怖。老人告诉孩子,它们能蜇死牛马。

④麻雀在地面的时间比在树上的时间多。它们只是在吃足食物后,才飞到树上。它们将短硬的喙像北方农妇在缸沿砺刀那样,在枝上反复擦拭。麻雀蹲在枝上啼鸣,如孩子骑在父亲的肩上高声喊叫,这声音蕴含着依赖、信任、幸福和安全感。麻雀在树上就和孩子们在地上一样,它们的蹦跳就是孩子们的奔跑。树木伸展的愿望,是给鸟儿送来一个个广场。

⑤在山冈小径上,我看到一只蚂蚁在拖蜣螂的尸体。蜣螂可能被人踩过,尸体已经变形,渗出的体液粘着两粒石子,使它更加沉重。蚂蚁紧紧咬住蜣螂,它用力扭动身躯,想把蜣螂拖走。蜣螂微微摇晃,但丝毫没有向前移动。我看了很久,直到我离开时,这个可敬的勇士仍不懈地努力。没有其他蚂蚁来帮它,它似乎也没有回巢去请援军的想法。

⑥麦子是土地上最优美、最典雅、最令人动情的庄稼。麦田整整齐齐摆在辽阔大地上,仿佛一块块耀眼的黄金。麦田是5月最宝贵的财富,大地蓄积着精华。风吹麦田,麦田摇荡,麦浪把幸福送到外面的村庄。到了6月,农民抢在雷雨之前,把麦田搬走。

⑦下过雪许多天了,地表的阴面还残留着积雪。大地斑斑点点,仿佛一头在牧场垂首吃草的花斑母牛。积雪收缩,并非因为气温升高了,而是大地的体温在吸收它们。

⑧我时常忆起一个情景,它发生在午后时分,如大兵压境滚滚而来的黑云很快占据了整面天空。随后,闪电迸绽,雷霆轰鸣,豆大的雨点砸在地上,烟雾四起,骤雨是一个丧失理性的对人间复仇的巨人。在这万物偃息的时刻,我看到一只衔虫的麻雀从远处飞回,雷雨没能拦住它,它的儿女在雨幕后面的屋檐下。在它从空中降落飞进檐间的一瞬,它的姿势和蜂鸟在花丛前一样美丽。

⑨立春一到,便有冬天消逝、春天降临的迹象。整整过了一冬的北风已经从天涯返回。看着旷野,我有一种庄稼满地的幻觉。踩在松动的土地上,我感到肢体在伸张,血液在涌动。我想大声喊叫或疾速奔跑,想拿起锄头拼命劳动一场。爱默生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与这世界上的劳作保持着基本关系。劳动是上帝的教育,它使我们自己与泥土和大自然发生基本的联系。

⑩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有一部分人,一生从未踏上土地。

【注】苇岸(1960-1999),一个寂寞的作家。他短短的一生,无论生前身后都属于寂寞无闻的一类。然而时间会告诉我们他是伟大的,他的心灵深度与博大胸怀在当代显得鹤立鸡群,甚至像一个异类。

1.文章第三段首句写到:“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作者这样说有什么依据?把它放在第三段有什么作用。

答:                                  

2.作者在写麻雀时写到:“它们将短硬的喙像北方农妇在缸沿砺刀那样,在枝上反复擦试。”试析北方农妇砺刀与麻雀擦试硬喙有什么相似点?这一比喻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                                   

3.文章第①段与第⑤段都写到了蚂蚁,第④段与第⑧段也都写到了麻雀,作者分别对蚂蚁与麻雀的两次描写,其角度一样吗?试作简要分析。

答: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这篇散文从多个角度,描写了生活在大地上的蚂蚁、麻雀、熊蜂等生命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热爱和赞美这些勤劳勇敢、努力生活的精灵们的写作主旨。

B.全文选用材料看似散漫,但作者通过一条感情的线索把它们贯穿组合起来,从而集中地揭示了“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这一主题。

C.文章在描写不畏雷雨而为儿女衔食的麻雀时,赞美说:“它的姿势和蜂鸟在花丛前一样美丽。”这是因为鸟的羽毛不会被雨水淋湿而失去美丽的光泽。

D.冬去春来,面对旷野,作者说“我有一种庄稼满地的幻觉”,“想拿起锄头拼命劳动一场”。这种写,既表现了对劳动的渴望,又表达了对读者的呼唤。

E.文章最后写到“有一部分人,一生从未踏上土地”,这含蓄地表示,应用心去感受,热爱大地,以及大地上生生不息的生命,并努力为生活劳作。

阅读答案:

1.(1)这一结论是从日本作家对日落的观察与“我”对日落和观察中感悟出来的。

(2)放在第三段段首,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总结第二段的描述,引出第三段对勇敢但已经死云的熊峰的感慨。

2.(1)两者除了动作上的相似以外,更因为两者所磨砺的都是赖以生存的工具。

(2)作者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对大地上的生命为生存而作出的努力的肯定和赞美。

3.都不相同,第一次写蚂蚁是从蚂蚁精心用建造自己美观实用的生活家园角度写的;第二次是从蚂蚁觅食的角度写的;第一次写麻雀是写它们怡然自得的情状,第二次写出了麻雀为了抚育儿女风雨无阻的精神。

4.A项中“热爱和赞美这些勤劳勇敢、努力生活的精灵们”不是本文的主旨;B“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远胜于崛起”不是本文主旨,C项“美丽”不再是指外表美而指勇敢无畏充满爱心的内在美。答案:DE


相关文章

  • 敦煌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敦煌 学群 大地苍凉而贫瘠,宕泉河已经干涸,只剩时间和风在河床上流淌.一段最鲜活的历史就住在着贫瘠的表皮下-- 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 我,越过历史上那些小脚婆姨的时代,越过阉割了的宦官的时代,走进地层,走进吨黄 ...查看


  • 大自然是生命的基石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自然是生命的基石 高维生 他身背画架,提着装满了画笔.调色板和油彩的画箱,又一次出发了.在俄罗斯的大地上,他感到坚实和幸福.他的作品不仅表达了大自然的风情,更多的是热爱. 19世纪的伊萨克·列维坦,被称为& ...查看


  • 大自然是生命的基石高维生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8分) 大自然是生命的基石     高维生 他身背画架,提着装满了画笔.调色板和油彩的画箱,又一次出发了.在俄罗斯的大地上,他感到坚实和幸福.他的作品不仅表达了大自然的风情,更多的是热爱. 19世纪的伊萨克 ...查看


  • 小草六年级的阅读答案
  • 篇一:小草六年级的阅读答案 六年级阅读<我爱小草>及答案我爱生机勃勃的春天,尤其喜爱春天里那绿油油的小草.我家门前有一片草坪,上面生长着小草,它们是那样富有生机,春天一到,一下子就铺开一片绿色的大地.细看它们,嫩绿色的,水灵灵的 ...查看


  •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评试卷及答案
  •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评试卷及答案 一. 看拼音写词语. quán suō zhēnɡ rónɡ hán hu fěi cuì zhǎn lǎn ( ) ( ) ( ) ( ) ( ) chōu yē wán qiánɡ dàn shē ...查看


  • 巨木之死阅读答案
  •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巨木之死 ①不久以前,在温哥华岛舍间附近,有个人用锯机向一株参天蔽日的花旗松树下手,把这株长了好几百年的大树伐倒了.我在树墩上细数它的年轮,数到七百零三时,这些圈圈--也就是最近时代的记录,已经细得肉眼辨别不出.那人说 ...查看


  • [那树]课后阅读练习答案
  • <那树>研讨与练习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那树具有怎样的价值和品格,最后遭遇怎样的命运;对那树,作者和交通专家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你是怎么看的?请就此展开讨论. 本题要求通过有 ...查看


  • 六年级上册课内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 3.文中划线的句子是(反问)句,请将它变为陈述句. 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好朋友. 4.文段中的人称有什么变化,这样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采用了第二.三人称,使情感表达的更充分,能更好的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 我脚下 ...查看


  • [盼雪]阅读答案
  • (1)一个无雪的冬天,会令人感到尴尬.该冷的时候不冷,四季不再分明,大自然也写出了荒诞的一笔. (2)下雪吧,让洁白的绒毯铺盖大地,以这个节令独有的方式去温润人心.安定人心. (3)雪可以擦洗世界,所以你总是能够在雪后看到一方更加碧蓝的天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