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分析
1、公文的定义
公文是党政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商洽和交流工作而制作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文件,属于机关应用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公文的特点
是特定的作者制定和发布的。
具有法定的现行执行效用。
具有规范的文体、结构和格式。
需要履行法定的程序。
文字必须庄重、朴实、准确、精炼。
公文的分类
按其行文方向,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按其时限要求,可分为特急公文、急办公文、常规公文。
按其时限要求,可分为绝密公文、机密公文、秘密公文、普通公文。
我国现行党和各级领导机关使用的文件有14个:
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
国家行政机关使用的公文种类有13个:
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上述文件共27个,其中9个是相同的,即:决定、意见、通知、通报、请示、报告、批复、函、会议纪要;
不同的有9个,其中属党的机关的有5个,即:公报、指示、决议、条例、规定;属国家行政机关有4个,即:命令(令)、议案、通告、公告。由于这18个文件是党和国家在公文管理法规中明确规定的,一般称为法定文种。 。
2.通告
(1)功能
? 适用于公布社会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3)分类
a. 法规性通告
b. 知照性通告
? 通告不写抬头,无主送单位。
? 通告与公告的区别
a. 内容重要性不同
b. 对发文机关限制性有较大不同
c. 发布范围有所不同
3.通知
(1) 功能
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
(2) 分类
a.发布指示的通知
b.颁发规章的通知 因在行政公文文种中没有条例、规定、办法、细则、方案等文种,所以在发布这类规章性文件时,都要用通知,也就是加一个文件头。
如 人事部关于印发《人事争议处理办案规则》和《人事争议仲裁员管理办法》的通知
被发布规章全文附在通知后,但不作附件处理。
c.批转、转发文件的通知
d.晓谕性通知
e.任免通知(人事任免用决定和通知的区别)
8、请示
(1)功能
运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2)应用范围
a、遇到问题无法解决,需要上级指示
b、处理较为重要的事件和问题,要上报批准
c、遇到问题,虽有解决方法,但没有权力或能力实施,需要上级帮
助
d、对有关方针、政策和上级发布指示有疑问,要上级解答
e、下级机关之间在重要问题上出现意见分岐,要上级仲裁
f、请上级领导参加活动,指导工作
(3)分类
a、请求指示的请示
b、请求批准的请示
? 主送机关只能有一个,如需同时送其他机关,应当用抄送的形式
? 只能主送上级机关,不能送领导者本人
? 不得越级
请示,必须由主要负责人签发,要留下联系人联系电话
? 常用结语(当否,请批示,妥否,请批复,以上请示,请予审批,特此请示,请予批复等)
以上两种为上行文
9.函
(1) 功能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合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2) 分类
a. 公函和便函 b. 发函和复函
函是平行文,写法特别要注意用语分寸。
10.会议纪要
(1)功能
适用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2)分类
a. 决策型
b. 交流型
c. 研讨型
1.公文格式的组成
? 公文格式的组成要素包括:
(1)发文机关标识(版头、红头) (2)公文份数序号
(3)密级 (4)发文字号
(5)签发人(主要用于请示) (6)标题
(7)主送机关(内发可省略) (8)正文
(9)附件 (10)发文机关署名
(11)成文日期 (12)印章
(13)附注(此件发至 XX级) (14)主题词
(15)抄送单位 (16)印刷机关和印刷时间
? 印刷用纸和技术要求:用A4型纸(297X210),正文用3号仿宋体,每页22行,每行28个字。
2.发文字号
? 编写发文字号原则:包括机关代字、年份、序号。
? 注意:年份不能省略,两边用六角括号;序号不编虚位,不加第。
3.公文标题
? 标准式:发文机关+发文事由+文种
凡是有红色版头的文件,因已表明发文机关, 故发文机关名称可省略。
? 特殊形式:
(1)发文机关+文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2)发文机关+转发文件名+文种,也称转文式标题,用于转发文件。
4.成文日期
? 成文日期确定原则:
(1)会议通过的决定、决议以会议通过日期为准。
(2)领导签发的,以签发日期为准。
(3)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的领导签发日期为准。
(4)法规性文件以文件批准日期为准。
(5)一般信函、电文以实际发出日期为准。
? 成文日期必须写年月日,且要用汉字。
5.主题词
? 《条例》和《方法》都明确规定:上报的文件应当按照上级的要求和《公文主题词表》标注主题词。
? 《上海
市人民政府公文主题词表》使用说明中规定:
(1)一份公文标引的主题词,除类别词外,最多不超过五个。
标引主题词的顺序为先标类别词,再标类属词。在标类属词时,先标反映公文内容的词,最后标反映公文形式的词。如《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本市农村扶贫工作的通知》,先标类别词“农业”,再标反映公文内容的类属词“扶贫”,最后标反映公文形式的类属词“通知”。
(2)一份公文有两个以上主题内容时,先集中对第一个主题内容标注,再对第二个主题内容进行标注,最后标文种。
(3)根据需要,可将不同类主题词进行组配标引。
(4)在《公文主题词表》中找不到准确反映公文内容的类属词时,可用类别词替代。
6.用印
一般的用印方法是:骑年压月,上大下小。
国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在落款处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成文时间。当印章下弧无文字时,仅以下弧压在成文时间上,当印章下弧有文字时,采用中套方式,即印章中心线压在成文时间上。
常见问题分析
1、公文的定义
公文是党政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商洽和交流工作而制作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文件,属于机关应用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公文的特点
是特定的作者制定和发布的。
具有法定的现行执行效用。
具有规范的文体、结构和格式。
需要履行法定的程序。
文字必须庄重、朴实、准确、精炼。
公文的分类
按其行文方向,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按其时限要求,可分为特急公文、急办公文、常规公文。
按其时限要求,可分为绝密公文、机密公文、秘密公文、普通公文。
我国现行党和各级领导机关使用的文件有14个:
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
国家行政机关使用的公文种类有13个:
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上述文件共27个,其中9个是相同的,即:决定、意见、通知、通报、请示、报告、批复、函、会议纪要;
不同的有9个,其中属党的机关的有5个,即:公报、指示、决议、条例、规定;属国家行政机关有4个,即:命令(令)、议案、通告、公告。由于这18个文件是党和国家在公文管理法规中明确规定的,一般称为法定文种。 。
2.通告
(1)功能
? 适用于公布社会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3)分类
a. 法规性通告
b. 知照性通告
? 通告不写抬头,无主送单位。
? 通告与公告的区别
a. 内容重要性不同
b. 对发文机关限制性有较大不同
c. 发布范围有所不同
3.通知
(1) 功能
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
(2) 分类
a.发布指示的通知
b.颁发规章的通知 因在行政公文文种中没有条例、规定、办法、细则、方案等文种,所以在发布这类规章性文件时,都要用通知,也就是加一个文件头。
如 人事部关于印发《人事争议处理办案规则》和《人事争议仲裁员管理办法》的通知
被发布规章全文附在通知后,但不作附件处理。
c.批转、转发文件的通知
d.晓谕性通知
e.任免通知(人事任免用决定和通知的区别)
8、请示
(1)功能
运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2)应用范围
a、遇到问题无法解决,需要上级指示
b、处理较为重要的事件和问题,要上报批准
c、遇到问题,虽有解决方法,但没有权力或能力实施,需要上级帮
助
d、对有关方针、政策和上级发布指示有疑问,要上级解答
e、下级机关之间在重要问题上出现意见分岐,要上级仲裁
f、请上级领导参加活动,指导工作
(3)分类
a、请求指示的请示
b、请求批准的请示
? 主送机关只能有一个,如需同时送其他机关,应当用抄送的形式
? 只能主送上级机关,不能送领导者本人
? 不得越级
请示,必须由主要负责人签发,要留下联系人联系电话
? 常用结语(当否,请批示,妥否,请批复,以上请示,请予审批,特此请示,请予批复等)
以上两种为上行文
9.函
(1) 功能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合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2) 分类
a. 公函和便函 b. 发函和复函
函是平行文,写法特别要注意用语分寸。
10.会议纪要
(1)功能
适用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2)分类
a. 决策型
b. 交流型
c. 研讨型
1.公文格式的组成
? 公文格式的组成要素包括:
(1)发文机关标识(版头、红头) (2)公文份数序号
(3)密级 (4)发文字号
(5)签发人(主要用于请示) (6)标题
(7)主送机关(内发可省略) (8)正文
(9)附件 (10)发文机关署名
(11)成文日期 (12)印章
(13)附注(此件发至 XX级) (14)主题词
(15)抄送单位 (16)印刷机关和印刷时间
? 印刷用纸和技术要求:用A4型纸(297X210),正文用3号仿宋体,每页22行,每行28个字。
2.发文字号
? 编写发文字号原则:包括机关代字、年份、序号。
? 注意:年份不能省略,两边用六角括号;序号不编虚位,不加第。
3.公文标题
? 标准式:发文机关+发文事由+文种
凡是有红色版头的文件,因已表明发文机关, 故发文机关名称可省略。
? 特殊形式:
(1)发文机关+文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2)发文机关+转发文件名+文种,也称转文式标题,用于转发文件。
4.成文日期
? 成文日期确定原则:
(1)会议通过的决定、决议以会议通过日期为准。
(2)领导签发的,以签发日期为准。
(3)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的领导签发日期为准。
(4)法规性文件以文件批准日期为准。
(5)一般信函、电文以实际发出日期为准。
? 成文日期必须写年月日,且要用汉字。
5.主题词
? 《条例》和《方法》都明确规定:上报的文件应当按照上级的要求和《公文主题词表》标注主题词。
? 《上海
市人民政府公文主题词表》使用说明中规定:
(1)一份公文标引的主题词,除类别词外,最多不超过五个。
标引主题词的顺序为先标类别词,再标类属词。在标类属词时,先标反映公文内容的词,最后标反映公文形式的词。如《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本市农村扶贫工作的通知》,先标类别词“农业”,再标反映公文内容的类属词“扶贫”,最后标反映公文形式的类属词“通知”。
(2)一份公文有两个以上主题内容时,先集中对第一个主题内容标注,再对第二个主题内容进行标注,最后标文种。
(3)根据需要,可将不同类主题词进行组配标引。
(4)在《公文主题词表》中找不到准确反映公文内容的类属词时,可用类别词替代。
6.用印
一般的用印方法是:骑年压月,上大下小。
国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在落款处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成文时间。当印章下弧无文字时,仅以下弧压在成文时间上,当印章下弧有文字时,采用中套方式,即印章中心线压在成文时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