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圆的面积]听课记录表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表

课 题 听课人 圆的面识 执教者 听课时间 教 学 过 程 课前谈话: 1、组织学生整理学具。 2、 老师喜欢同学们眼睛看着我。 很好, 都看着我啦。 还记得我吗?记得我什么? 来介绍一下自己?“五一小学”这个校名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3、老师有个习惯,每堂课前都讲个小故事,叫做“小故事,大智慧” 。上课之前, 讲个小故事。曹冲称象的故事知道吗?本来是想知道大象的重量,结果去称石头 的重量, 这是为什么呀?干嘛不直接称大象啊?大象的重量在当时的条件下很难 称得出来,所以曹冲通过称同样重量的石头,就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了。„„ 班 级 科 目 点 评 用小故事的形式,课前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 法,为后面学生的探究 提供了思维基础。如果 说《圆的面积》一课, 探索“圆的面积”相关 知识是课堂的一条明 线,那么体验、反思、 改进、 “转化”这一思想 方法便是一条贯穿整课 的暗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识圆面积。 1、出示圆形纸片,这是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 2、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圆的面积? 请生上台指出来。揭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二、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一)引导学生寻找推导圆的面积的方法(启) 1、启发思考:怎么求圆的面积,在大脑中检索一下,咱以前要研究一种什么新 的东西,都用的是哪些方法?(把它变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以三角形转化为 平行四边形为例说明) 2、那么圆形能不能转变成其它图形?小组合作商量商量,试试看。 小组合作(估计每一小组发到的学具有:8 开铅画纸一张、蓝色圆形纸片 若干、剪刀一把、双面胶一个、直尺等) 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方法: (1)组 1:我们把圆平均分成 4 个扇形。这样,其中一个扇形的面积乘以 4,就 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评:开门见山,直奔主 题,简洁清晰。 这种方法在以往《圆的 面积》的教学设计中很 少出现,后面的环节中 经过学生的探索,也能 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 式, 而且比较容易理解。 学生在面对解决圆的面 积这个问题时,脑子里 不是一片空白的,有些 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把 圆片进行对折(这是儿 童生活经验作用下的原 发思维) 发现和三角形 , 类似。看来,要想克服 我们教学设计中的一些 盲点,一方面要提升自 己的数学素养,另一方 面也要走近学生,尊重 学生的一些原发的思 维。 没注意到老师有否引导 学生关注——面积是否 发生变化。转化的前提 条件是问题的本质没有

师:有什么问题? 生 1:扇形面积不会算。 生

2:看成三角形。 师:行不行?为什么?但是还是比较接近的,对不对?

(2)组 2:我们把圆平均分成 4 个扇形,再剪下来,拼成一个类似于平行四边

形的图形。 师:怎么样?为什么说是类似于平行四边形?还是有点接近的噢! 4、回顾小结: 两种方法,一种折一折,折成三角形的方法;一种是剪一剪拼一拼,把图形变 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有什么共同特点啊?(都是把圆形变成了其它的图形。 ) (二)根据找到的圆面积推导的方法,小组操作、讨论继续研究(承) 1、这两种方法变化后的图形尽管目前还不能直接看作学过的图形,不过还是很 有价值的。我们继续研究下去看看。 2、小组合作选择上面的其中一种方法继续研究下去。 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研究成果: (1)组 1:我们用第一种方法继续折,折成 16 份,每份就更像三角形啦。 师:为什么要折成 16 份? 组 1:折得的份数越多,就越像三角形了。 师:那么怎么样折会更像三角形呢? 生:再折下去 师:好折吗?那老师就用电脑帮大家折吧。 课件演示 16 等分、32 等分,并不断问:分——像三角形吗?能更像吗?—— 再分 从视觉上看, 就更像三角形了。 把眼睛闭上, 想像分的份数 128 份、 份, 256 就„„ 能想像到吗? 师又重复演示从四等分到 32 等分的过程。 引导观察:这个三角形的底是——这条圆弧。高是——圆的半径。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会求吗?(底*高/2)那么这个圆的面积能求吗?

发生变化。如果没有提 到,那么为什么不在这 里点出。

操作、演示、追问、想 像、贯通,层次分明。 不过,为什么会越来越 像三角形?看着 32 等 分的扇形,学生能理解 为什么最后可以把得到 的这个扇形看作三角形 吗?要知道这时候的圆 弧弧度还是比较明显 的。我想,第一要引导 学生注意随着等分的份 数增加,得到的扇形的 圆弧,逐渐在变直,所 谓化曲为直;第二要点 出,当等分的份数无限 的多下去,那么最后得 到的扇形也就无限地接 近三角形。

(2)组 2:我们用第二种方法,把圆片平均分成八份,剪下来拼在一起就像平 行四边形了。 另一组展示平均分成 16 分,更象了。 师:将学生作品一起展示在黑板上。问:如果要比它还接近平行四边形,怎 么办? 师:课件演示 32 等分,拼成平行四边形。64 份、128 份。 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来越像„„。按这样等分下去,会变成 长方形。

(三)引导发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合) 1、 我们已经把圆转化成了已经学过的图形,数学不仅仅只停留在操作上,你们 能不能在刚才的基础上,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 师提供给学生辅助用纸(纸上印有圆一个、转化后图形各一个) ,生尝试推导公 式。 2、 反馈: 生 1:讲述利用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圆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不知是听课时没注意, 还是老师没有点出。按 这样等分下去,最后还 是平行四边形, 只不过, 如果把其中的一份再等 分成两份,放在两头, 整个拼成的图形才会变 成长方形。其次,为什 么一定要变成长方形 呢?平行四边形不也挺 好的吗?高与圆半径的 对应也不会太难嘛。

师在其讲完后问: (1)长和圆的什么有关系? (2)宽呢?(3)面积怎么计算? 听明白了吗?再指生讲,原生配合在屏幕上指。 师:把圆转换成长方形,面积是相等的。这样求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求出了圆的 面积。 师再讲解圆的面积推导过程,板书过程,告诉学生面积的表示方法:S。 生 2:讲述折成三角形的方法,提出公式: (C÷32×r÷2)×32。 师:除以 32 是什么意思? 生 2:如果等分成 32 份,那么得到的三角形的底就是圆周长的 32 分之一。所以 用周长除以 32。 师:为什么除以 2? 生 2:求的是三角形的面积。 师:乘 32 又是怎么回事? 生 2:整个圆有 32 份。 师表扬鼓励之后,问:式子有点烦,能不能改进一下呢? 生 3:乘 32 除以 32 可以抵消。 生 4:C=2  r,乘 2 除 2 抵消。 师:也得到  r2。那么如果是等分 64 份呢?128 份呢? 生:也是会抵消掉,结果也是  r2 。 3、 看来, 不管是哪种方法, 不管是几等分, 圆的面积计算方法都是——  r2。 三、巩固练习 1、 那么求一个圆的面积得知道什么条件?告知学生黑板上的圆片半径是 10 厘 米,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计算。反馈校对。 2、如果知道圆的直径或周长,我们怎么计算面积呢?时间关系,留到下节课 去讨论。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思想方法,呼应课前谈话。 板书:

虽然这节课练习量不 够。但为什么要拘泥于 练习呢?学生通过本节 课在思维上的练习不是 最好的吗?

教学评价 及建议 (评语)

1、这堂课有新课堂所应具备的所有元素:教师组织者、引领者,不越位代替学生的思考,大 气洒脱;学生拥有充分的思维空间,自主探究、参与,数学之美、思维之美,体验得淋漓尽 致。特别深刻的是麻老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有步骤地探究,通过讨论怎么变——变得更 接近——怎么算的过程,经历提出设想——尝试——反思——再深入实践——沟通建构,对 培养学生的探究思想非常有益处。 2、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尺度。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的确非常有意义,相对于数学知识与技能而言,数学思想方法

在学生今 后的生活与工作中更具有普遍性。尤其是本节课中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非常有现实意义, 花再多的时间也不过份。但是也不是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适合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比方说 本课中的极限思想。老师处理本课时, “转化”是贯穿全课,并再三点出的,除了没告诉学生 “转化”这一术语。 “极限”只是适当地让学生想像一下。因此,渗透的尺度应是:根据小学 生思维水平与特点,择机点明,不搞模模糊糊一大片,也不做拔苗助长。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表

课 题 听课人 圆的面识 执教者 听课时间 教 学 过 程 课前谈话: 1、组织学生整理学具。 2、 老师喜欢同学们眼睛看着我。 很好, 都看着我啦。 还记得我吗?记得我什么? 来介绍一下自己?“五一小学”这个校名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3、老师有个习惯,每堂课前都讲个小故事,叫做“小故事,大智慧” 。上课之前, 讲个小故事。曹冲称象的故事知道吗?本来是想知道大象的重量,结果去称石头 的重量, 这是为什么呀?干嘛不直接称大象啊?大象的重量在当时的条件下很难 称得出来,所以曹冲通过称同样重量的石头,就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了。„„ 班 级 科 目 点 评 用小故事的形式,课前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 法,为后面学生的探究 提供了思维基础。如果 说《圆的面积》一课, 探索“圆的面积”相关 知识是课堂的一条明 线,那么体验、反思、 改进、 “转化”这一思想 方法便是一条贯穿整课 的暗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识圆面积。 1、出示圆形纸片,这是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 2、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圆的面积? 请生上台指出来。揭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二、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一)引导学生寻找推导圆的面积的方法(启) 1、启发思考:怎么求圆的面积,在大脑中检索一下,咱以前要研究一种什么新 的东西,都用的是哪些方法?(把它变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以三角形转化为 平行四边形为例说明) 2、那么圆形能不能转变成其它图形?小组合作商量商量,试试看。 小组合作(估计每一小组发到的学具有:8 开铅画纸一张、蓝色圆形纸片 若干、剪刀一把、双面胶一个、直尺等) 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方法: (1)组 1:我们把圆平均分成 4 个扇形。这样,其中一个扇形的面积乘以 4,就 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评:开门见山,直奔主 题,简洁清晰。 这种方法在以往《圆的 面积》的教学设计中很 少出现,后面的环节中 经过学生的探索,也能 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 式, 而且比较容易理解。 学生在面对解决圆的面 积这个问题时,脑子里 不是一片空白的,有些 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把 圆片进行对折(这是儿 童生活经验作用下的原 发思维) 发现和三角形 , 类似。看来,要想克服 我们教学设计中的一些 盲点,一方面要提升自 己的数学素养,另一方 面也要走近学生,尊重 学生的一些原发的思 维。 没注意到老师有否引导 学生关注——面积是否 发生变化。转化的前提 条件是问题的本质没有

师:有什么问题? 生 1:扇形面积不会算。 生

2:看成三角形。 师:行不行?为什么?但是还是比较接近的,对不对?

(2)组 2:我们把圆平均分成 4 个扇形,再剪下来,拼成一个类似于平行四边

形的图形。 师:怎么样?为什么说是类似于平行四边形?还是有点接近的噢! 4、回顾小结: 两种方法,一种折一折,折成三角形的方法;一种是剪一剪拼一拼,把图形变 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有什么共同特点啊?(都是把圆形变成了其它的图形。 ) (二)根据找到的圆面积推导的方法,小组操作、讨论继续研究(承) 1、这两种方法变化后的图形尽管目前还不能直接看作学过的图形,不过还是很 有价值的。我们继续研究下去看看。 2、小组合作选择上面的其中一种方法继续研究下去。 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研究成果: (1)组 1:我们用第一种方法继续折,折成 16 份,每份就更像三角形啦。 师:为什么要折成 16 份? 组 1:折得的份数越多,就越像三角形了。 师:那么怎么样折会更像三角形呢? 生:再折下去 师:好折吗?那老师就用电脑帮大家折吧。 课件演示 16 等分、32 等分,并不断问:分——像三角形吗?能更像吗?—— 再分 从视觉上看, 就更像三角形了。 把眼睛闭上, 想像分的份数 128 份、 份, 256 就„„ 能想像到吗? 师又重复演示从四等分到 32 等分的过程。 引导观察:这个三角形的底是——这条圆弧。高是——圆的半径。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会求吗?(底*高/2)那么这个圆的面积能求吗?

发生变化。如果没有提 到,那么为什么不在这 里点出。

操作、演示、追问、想 像、贯通,层次分明。 不过,为什么会越来越 像三角形?看着 32 等 分的扇形,学生能理解 为什么最后可以把得到 的这个扇形看作三角形 吗?要知道这时候的圆 弧弧度还是比较明显 的。我想,第一要引导 学生注意随着等分的份 数增加,得到的扇形的 圆弧,逐渐在变直,所 谓化曲为直;第二要点 出,当等分的份数无限 的多下去,那么最后得 到的扇形也就无限地接 近三角形。

(2)组 2:我们用第二种方法,把圆片平均分成八份,剪下来拼在一起就像平 行四边形了。 另一组展示平均分成 16 分,更象了。 师:将学生作品一起展示在黑板上。问:如果要比它还接近平行四边形,怎 么办? 师:课件演示 32 等分,拼成平行四边形。64 份、128 份。 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来越像„„。按这样等分下去,会变成 长方形。

(三)引导发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合) 1、 我们已经把圆转化成了已经学过的图形,数学不仅仅只停留在操作上,你们 能不能在刚才的基础上,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 师提供给学生辅助用纸(纸上印有圆一个、转化后图形各一个) ,生尝试推导公 式。 2、 反馈: 生 1:讲述利用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圆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不知是听课时没注意, 还是老师没有点出。按 这样等分下去,最后还 是平行四边形, 只不过, 如果把其中的一份再等 分成两份,放在两头, 整个拼成的图形才会变 成长方形。其次,为什 么一定要变成长方形 呢?平行四边形不也挺 好的吗?高与圆半径的 对应也不会太难嘛。

师在其讲完后问: (1)长和圆的什么有关系? (2)宽呢?(3)面积怎么计算? 听明白了吗?再指生讲,原生配合在屏幕上指。 师:把圆转换成长方形,面积是相等的。这样求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求出了圆的 面积。 师再讲解圆的面积推导过程,板书过程,告诉学生面积的表示方法:S。 生 2:讲述折成三角形的方法,提出公式: (C÷32×r÷2)×32。 师:除以 32 是什么意思? 生 2:如果等分成 32 份,那么得到的三角形的底就是圆周长的 32 分之一。所以 用周长除以 32。 师:为什么除以 2? 生 2:求的是三角形的面积。 师:乘 32 又是怎么回事? 生 2:整个圆有 32 份。 师表扬鼓励之后,问:式子有点烦,能不能改进一下呢? 生 3:乘 32 除以 32 可以抵消。 生 4:C=2  r,乘 2 除 2 抵消。 师:也得到  r2。那么如果是等分 64 份呢?128 份呢? 生:也是会抵消掉,结果也是  r2 。 3、 看来, 不管是哪种方法, 不管是几等分, 圆的面积计算方法都是——  r2。 三、巩固练习 1、 那么求一个圆的面积得知道什么条件?告知学生黑板上的圆片半径是 10 厘 米,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计算。反馈校对。 2、如果知道圆的直径或周长,我们怎么计算面积呢?时间关系,留到下节课 去讨论。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思想方法,呼应课前谈话。 板书:

虽然这节课练习量不 够。但为什么要拘泥于 练习呢?学生通过本节 课在思维上的练习不是 最好的吗?

教学评价 及建议 (评语)

1、这堂课有新课堂所应具备的所有元素:教师组织者、引领者,不越位代替学生的思考,大 气洒脱;学生拥有充分的思维空间,自主探究、参与,数学之美、思维之美,体验得淋漓尽 致。特别深刻的是麻老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有步骤地探究,通过讨论怎么变——变得更 接近——怎么算的过程,经历提出设想——尝试——反思——再深入实践——沟通建构,对 培养学生的探究思想非常有益处。 2、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尺度。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的确非常有意义,相对于数学知识与技能而言,数学思想方法

在学生今 后的生活与工作中更具有普遍性。尤其是本节课中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非常有现实意义, 花再多的时间也不过份。但是也不是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适合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比方说 本课中的极限思想。老师处理本课时, “转化”是贯穿全课,并再三点出的,除了没告诉学生 “转化”这一术语。 “极限”只是适当地让学生想像一下。因此,渗透的尺度应是:根据小学 生思维水平与特点,择机点明,不搞模模糊糊一大片,也不做拔苗助长。


相关文章

  • 小学数学教研组立项课题研究方案
  • 小学数学教研组立项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在信息社会中,价值的增长主要靠知识,靠科学技术的信息.而交流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因此学会交流是现代人必须具有的能力之一.数学既是模式的科学,又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交流形式.数学语言是以精 ...查看


  • 区域教研数学学科活动记录
  • 新集镇区域教研数学学科活动记录 时 间:2012年9月18日上午 地 点:三河市东营小学 参加人员:新集镇中心校任志强老师.新集镇六所小学相关领导及数学教师 研讨主题:如何评价一堂课 主 持 人:大罗村小学 赵立柏 活动过程: 一.作课: ...查看


  •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内容)
  • 刘集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 记 录 表 (内容) 教研组活动记录 中心议题 解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主持人 活动地点 参加人员 张伟欣 会议室 全体数学教师 中心发言人 时 间 李伟良 2012.9.5 刘总结 列席人员 具体活动 ...查看


  • XX小学调研报告
  • XX 小学调研报告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 XX 小学位于原XX 镇镇区--孙板村,始建于1949年.学校按标准配备了教室.功能室.运动场地等,设施完善.学校占地面积18118平方米,建筑面积3942平方米,绿化面积4538平方米,体育用地9 ...查看


  • 千课万人听课体会
  • "千课万人"听课体会 春意盎然的四月,我很荣幸获得去杭州参加"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教师"五力修炼"高峰论坛观摩活动的机会.当我看到,参会指南中介绍的是吴正宪.华应龙.徐长青 ...查看


  • 听课 评课的方法与技巧
  • 听课 评课的方法与技巧 玉峰小学 唐知明 (2009年9月13日) 第一部分 听评导课的重要作用 听课.评课.导课是学校教研工作的主要形式.我们常说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从这些观念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课堂教学的重 ...查看


  • 小学数学公开课说课.观课体会
  • 小学数学公开课说课.观课体会 (排名不分先后) 一.说课 1. 丁瑞青(马村镇中心小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几分之一>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分数中最基础的部分,它是在学生掌握了 ...查看


  • 春蕾实验小学教师积分制管理办法
  • 春蕾实验小学教师积分制实施办法 一.教师工作积分制管理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对教育.对教师建设提出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做合格人民教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 ...查看


  • 数学活动记录
  • 花宝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2013年9月8日 地点: 会议室 主题: 新学期工作安排 人员: 全体教师 内容: (一)校长讲话: 1.对本组上期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给本组教师提出希望和要求:勤奋务实.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做研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