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对日本的交流

唐宋时期对日本的交流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同时,这时日本社会正处在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和巩固的阶段,对唐朝的昌盛极为赞赏,因此向唐朝派遣的使者、留学生和学问僧数量很多。

方式:遣唐使。631年(贞观五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到838年(开成三年)止,日本派出遣唐使共十三次,另有派到唐朝的“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共三次。唐初,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团一般不超过二百人,从8世纪初起,人数大增,如717年、733年和838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人数均在550人以上。遣唐使的主要目的是从事吸收唐朝优秀文化的活动,除了在各地参观考察孔庙、寺观等文化名胜外,他们还聘请儒者教授儒家经典,延聘各类人才前往日本,通过各种途径搜求唐朝典籍携回日本。介绍留学生和学问僧来唐朝学习,是遣唐使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政治上:640年,圣德太子派到中国留学30多年的高向玄理、留学僧南渊请安归国(此前僧旻已于632年归国),他们带回隋唐的封建统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并传授给皇室贵族,为日本的封建化提供了思想基础。之后产生了大化改新这一改革运动。大化改新,日本的社会政治变革运动,发生于646年,此年为大化元年。这一事件史称乙巳之变,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 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并诏书公布改新的内容,律令严格划分良贱的身份制。大化革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通过沿用和改进唐代律法,使得日本大化革新解放了部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革新之后,日本依照唐朝模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依照唐朝的三省(尚书、门下、中书)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一台(御史台)制,建立了二官(神祇官、太政官) 八省(中务省、式部省、治部省、民部省、兵部省、刑部省、大藏省、官内省)制,地方制度也仿照唐朝道、州、县制,设国、郡、里三级制度。在经济制度方面, 仿照唐朝均田制,制定了班田制,并实行了与唐朝租庸调法相近的税收制度。在教育制度上,仿照唐朝国子监制,在中央置大学寮,设明经、纪传、明法、书道、算 道、音道等六学,学习课程则以大经(《礼记》《左传》)、中经(《毛诗》《周礼》、《仪礼》)、小经(《易经》《尚书》《公羊传》《穀梁传》)等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

佛教:西元六世纪中叶,佛教自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佛教在日本流传后40年,为日本飞鸟时代的开始。圣德太子摄政,下诏传播佛教,贵族大臣竞造佛寺,从此佛教广传于日本。圣德太子死后25年,日本发生了“大化改新”,即模仿中国唐代文物制度,进行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完成了国家的统一。由于促进这个革新运动的中心人物,如被任命为国博的高向玄理、僧旻等,都是入唐留学僧,故使佛教进入一个新时期。奈良时代 (710~784)圣武天皇治世的天平年间,奈良佛教极盛,有五大寺。天平13年(741),又敕建东大寺,并于诸国建国分寺,以东大寺众总国分寺,统辖国分寺。东太寺是圣武天皇发愿,良辨僧都奠基,行基菩萨劝化,天竺婆罗门僧菩提仙那导师完成的。

他们被称为东大寺的四圣。中国唐代鉴真受请赴日传戒,天平宝字3年(759)于奈良建立唐招提寺。天平宝字8年,又于奈良之西建立西大寺,与东大寺相对。于是有了奈良七大寺。

鉴真东渡:在6次东渡日本中, 鉴真等人遇到许多挫折,第一次东渡前,将和鉴真同行的徒弟跟一个和尚开玩笑,结果那个和尚恼羞成怒,诬告鉴真一行造船是与海盗勾结。地方官员闻讯大惊,派 人拘禁了所有僧众,首次东渡因此未能成行。其后接连失败,第五次东渡最为悲壮。那一年鉴真已经60岁了,船队从扬州出发,刚过狼山(今江苏南通)附近,就遇到狂风巨浪,在一个小岛避风。一个月后再次起航,走到舟山群岛时,又遇大浪。第三次起航时,风浪更大,向南漂流了14天,靠吃生米、饮海水度日,最后抵达海南岛南部靠岸。归途中,鉴真因长途跋涉,过度操劳,不幸身染重病,双目失明。

鉴真最后一次东渡也并非一帆风顺。正当船队扬帆起航时,一只野鸡忽然落在一艘船的船头。鉴真认为江滩芦苇丛生,船队惊飞野鸡不足为怪,而日本遣唐使却认为不是吉兆,于是船队调头返回,第二天才重新起航,历尽艰险到达日本。 鉴真带去很多佛经和医书到日本。他主持重要佛教仪式,系统讲授佛经,成为日本佛学界的一代宗师。他指导日本医生鉴定药物,传播唐朝的建筑技术和雕塑艺术,设计和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

这座以唐代结构佛殿为蓝本建造的寺庙是世界的一颗明珠,保存至今。鉴真死后,其弟子为他制作的坐像。至今仍供奉在寺中,被定为“国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也颇有人在。宋朝的经济文化发展与繁荣是规模空前的,农业,手工业,制瓷业,造船业等都十分繁荣。

北宋:日本是藤原时代,日本文化极为繁荣。因此,日本虽汲取了宋朝文化,但也想宋朝输出日本文化。此时的日本政府在对外关系方面推行消极保守的政策, 限制与宋朝的往来, 对僧侣赴宋求法则是允许的。当时宋朝的私人商船单方面携带一些书籍、商品去日本贸易, 一些日本僧侣乘商船去访问宋朝, 这种民间贸易和文化宗教活动是这一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主流。

南宋:南宋时期, 正值日本平安时代末期和镰仓时代的前半期。南宋

朝廷希望加强与日本的贸易、文化往来。1159年日本“ 平治之乱” 后, 中等贵族出身的平氏掌握了政权。平氏政权是古代天皇制向中世武士政权的过渡期。1192年日本最早的武士政权—镰仓幕府建立。平家政权和镰仓幕府极为重视和发展日宋贸易, 双方的商人、僧侣互相往来, 形成继唐朝之后中日文化交流的又一个高潮。

宋朝输入日本的商品除生活用品外, 还有书籍、文具、绘画等文化用品。中国的各种书籍源源不断地输入日本, 为日本吸取中国文化提供了方便。如《东坡指掌图》、《五代史记》、《唐书》等就是由宋朝商人先后带入日本的。尤其是宋船带往日本的《太平御览》, 平清胜将此书作为贵重礼物献给高仓天皇一直被日本当作百科全书而珍藏。

佛学:由于日宋贸易繁荣, 海上船舶往来便利,日本的禅僧入宋参学以及宋僧

往日本弘传

禅学的, 在这一时期非常频繁。宋僧去日本行化的, 最著名的有兰溪道隆。他应日僧的劝请, 于1246年去日本, 受到幕府和钠众的归依, 创立建长禅寺。其寺院的规模和寺内的清规戒律等方面均依宋制, 是日本最早的纯粹禅寺。他被宇多天皇谧为大觉禅师, 是最早的禅师称号。道隆在日本圆寂后, 日本幕府遣禅僧入宋, 迎请无学祖元到日本主持建长寺。祖元受到日本朝野和僧俗的一致欢迎,在建长寺大扬禅风, 并为镰仓圆觉寺的初助。建长寺和圆觉寺至今还在传播着宋朝禅宗的余风。

总之, 宋代文化对日本中世以来的美术、绘画、雕塑、建筑、印刷、书法、医学、生活习俗和政治、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由于这时的日本文化正在成熟和定型, 对宋代文化是有选择的吸收, 所以宋代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与唐代相比是更加普及、层次更高, 特别是宋学和禅宗强调人的自我修养、艰苦奋斗和从属关系、群体意识, 追求一种淡泊宁静、克己自励的精神世界。这种精神深得武士阶层和下层民众的崇尚, 直接影响着日本近世以来的社会变化。这种精神与日本固有文化融合后, 渗透到日本人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社会意识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甚至在某些方面发展成为现在的日本文化。

技术物理学院

05094021

徐洋溢

唐宋时期对日本的交流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同时,这时日本社会正处在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和巩固的阶段,对唐朝的昌盛极为赞赏,因此向唐朝派遣的使者、留学生和学问僧数量很多。

方式:遣唐使。631年(贞观五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到838年(开成三年)止,日本派出遣唐使共十三次,另有派到唐朝的“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共三次。唐初,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团一般不超过二百人,从8世纪初起,人数大增,如717年、733年和838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人数均在550人以上。遣唐使的主要目的是从事吸收唐朝优秀文化的活动,除了在各地参观考察孔庙、寺观等文化名胜外,他们还聘请儒者教授儒家经典,延聘各类人才前往日本,通过各种途径搜求唐朝典籍携回日本。介绍留学生和学问僧来唐朝学习,是遣唐使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政治上:640年,圣德太子派到中国留学30多年的高向玄理、留学僧南渊请安归国(此前僧旻已于632年归国),他们带回隋唐的封建统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并传授给皇室贵族,为日本的封建化提供了思想基础。之后产生了大化改新这一改革运动。大化改新,日本的社会政治变革运动,发生于646年,此年为大化元年。这一事件史称乙巳之变,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 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并诏书公布改新的内容,律令严格划分良贱的身份制。大化革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通过沿用和改进唐代律法,使得日本大化革新解放了部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革新之后,日本依照唐朝模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依照唐朝的三省(尚书、门下、中书)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一台(御史台)制,建立了二官(神祇官、太政官) 八省(中务省、式部省、治部省、民部省、兵部省、刑部省、大藏省、官内省)制,地方制度也仿照唐朝道、州、县制,设国、郡、里三级制度。在经济制度方面, 仿照唐朝均田制,制定了班田制,并实行了与唐朝租庸调法相近的税收制度。在教育制度上,仿照唐朝国子监制,在中央置大学寮,设明经、纪传、明法、书道、算 道、音道等六学,学习课程则以大经(《礼记》《左传》)、中经(《毛诗》《周礼》、《仪礼》)、小经(《易经》《尚书》《公羊传》《穀梁传》)等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

佛教:西元六世纪中叶,佛教自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佛教在日本流传后40年,为日本飞鸟时代的开始。圣德太子摄政,下诏传播佛教,贵族大臣竞造佛寺,从此佛教广传于日本。圣德太子死后25年,日本发生了“大化改新”,即模仿中国唐代文物制度,进行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完成了国家的统一。由于促进这个革新运动的中心人物,如被任命为国博的高向玄理、僧旻等,都是入唐留学僧,故使佛教进入一个新时期。奈良时代 (710~784)圣武天皇治世的天平年间,奈良佛教极盛,有五大寺。天平13年(741),又敕建东大寺,并于诸国建国分寺,以东大寺众总国分寺,统辖国分寺。东太寺是圣武天皇发愿,良辨僧都奠基,行基菩萨劝化,天竺婆罗门僧菩提仙那导师完成的。

他们被称为东大寺的四圣。中国唐代鉴真受请赴日传戒,天平宝字3年(759)于奈良建立唐招提寺。天平宝字8年,又于奈良之西建立西大寺,与东大寺相对。于是有了奈良七大寺。

鉴真东渡:在6次东渡日本中, 鉴真等人遇到许多挫折,第一次东渡前,将和鉴真同行的徒弟跟一个和尚开玩笑,结果那个和尚恼羞成怒,诬告鉴真一行造船是与海盗勾结。地方官员闻讯大惊,派 人拘禁了所有僧众,首次东渡因此未能成行。其后接连失败,第五次东渡最为悲壮。那一年鉴真已经60岁了,船队从扬州出发,刚过狼山(今江苏南通)附近,就遇到狂风巨浪,在一个小岛避风。一个月后再次起航,走到舟山群岛时,又遇大浪。第三次起航时,风浪更大,向南漂流了14天,靠吃生米、饮海水度日,最后抵达海南岛南部靠岸。归途中,鉴真因长途跋涉,过度操劳,不幸身染重病,双目失明。

鉴真最后一次东渡也并非一帆风顺。正当船队扬帆起航时,一只野鸡忽然落在一艘船的船头。鉴真认为江滩芦苇丛生,船队惊飞野鸡不足为怪,而日本遣唐使却认为不是吉兆,于是船队调头返回,第二天才重新起航,历尽艰险到达日本。 鉴真带去很多佛经和医书到日本。他主持重要佛教仪式,系统讲授佛经,成为日本佛学界的一代宗师。他指导日本医生鉴定药物,传播唐朝的建筑技术和雕塑艺术,设计和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

这座以唐代结构佛殿为蓝本建造的寺庙是世界的一颗明珠,保存至今。鉴真死后,其弟子为他制作的坐像。至今仍供奉在寺中,被定为“国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也颇有人在。宋朝的经济文化发展与繁荣是规模空前的,农业,手工业,制瓷业,造船业等都十分繁荣。

北宋:日本是藤原时代,日本文化极为繁荣。因此,日本虽汲取了宋朝文化,但也想宋朝输出日本文化。此时的日本政府在对外关系方面推行消极保守的政策, 限制与宋朝的往来, 对僧侣赴宋求法则是允许的。当时宋朝的私人商船单方面携带一些书籍、商品去日本贸易, 一些日本僧侣乘商船去访问宋朝, 这种民间贸易和文化宗教活动是这一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主流。

南宋:南宋时期, 正值日本平安时代末期和镰仓时代的前半期。南宋

朝廷希望加强与日本的贸易、文化往来。1159年日本“ 平治之乱” 后, 中等贵族出身的平氏掌握了政权。平氏政权是古代天皇制向中世武士政权的过渡期。1192年日本最早的武士政权—镰仓幕府建立。平家政权和镰仓幕府极为重视和发展日宋贸易, 双方的商人、僧侣互相往来, 形成继唐朝之后中日文化交流的又一个高潮。

宋朝输入日本的商品除生活用品外, 还有书籍、文具、绘画等文化用品。中国的各种书籍源源不断地输入日本, 为日本吸取中国文化提供了方便。如《东坡指掌图》、《五代史记》、《唐书》等就是由宋朝商人先后带入日本的。尤其是宋船带往日本的《太平御览》, 平清胜将此书作为贵重礼物献给高仓天皇一直被日本当作百科全书而珍藏。

佛学:由于日宋贸易繁荣, 海上船舶往来便利,日本的禅僧入宋参学以及宋僧

往日本弘传

禅学的, 在这一时期非常频繁。宋僧去日本行化的, 最著名的有兰溪道隆。他应日僧的劝请, 于1246年去日本, 受到幕府和钠众的归依, 创立建长禅寺。其寺院的规模和寺内的清规戒律等方面均依宋制, 是日本最早的纯粹禅寺。他被宇多天皇谧为大觉禅师, 是最早的禅师称号。道隆在日本圆寂后, 日本幕府遣禅僧入宋, 迎请无学祖元到日本主持建长寺。祖元受到日本朝野和僧俗的一致欢迎,在建长寺大扬禅风, 并为镰仓圆觉寺的初助。建长寺和圆觉寺至今还在传播着宋朝禅宗的余风。

总之, 宋代文化对日本中世以来的美术、绘画、雕塑、建筑、印刷、书法、医学、生活习俗和政治、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由于这时的日本文化正在成熟和定型, 对宋代文化是有选择的吸收, 所以宋代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与唐代相比是更加普及、层次更高, 特别是宋学和禅宗强调人的自我修养、艰苦奋斗和从属关系、群体意识, 追求一种淡泊宁静、克己自励的精神世界。这种精神深得武士阶层和下层民众的崇尚, 直接影响着日本近世以来的社会变化。这种精神与日本固有文化融合后, 渗透到日本人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社会意识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甚至在某些方面发展成为现在的日本文化。

技术物理学院

05094021

徐洋溢


相关文章

  • 唐宋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 唐宋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不曾间断的文明史可谓妇孺皆知.中华文明是世界公认的四大古文明之一,这个可以从两方面来论证:首先,简接的资料,即尚需进一步研究的考古发现.其次,是可考证的历史文献资料. 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 ...查看


  • 唐宋变革论体系的演化
  • 眈, 单子事斗技大学学报(社科版.j,,.』::≯72,008年(第10卷)'1i,第5期:』:7黝瑟为鬃蹴锄 JournalofUESTC(SocialSciences Edition)Oct.2008,V01.10,No.5 唐宋变革论 ...查看


  • 论_唐宋变革_的时代特征
  • 笔谈 唐宋变革笔谈 编者按:关于唐宋变革问题,中外学者历来纷争颇多.近年来,唐.宋史学界都逐渐认识到,打通唐宋断代界限是提高唐宋史研究的重要途径,而要打通唐宋研究,在20世纪颇有影响的"唐宋变革论"则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话 ...查看


  • 七年级苏教版历史学习方法
  • 118.邱濬的哪一部书系统论述治国平天下之道?<大学衍义补> 119.哪位明朝皇帝曾经亲征,亲自手刃数位蒙古人?明武宗 正德 120.<明史>称"自军兴来称战功第一"的大捷是?王江泾大捷 总指挥是 ...查看


  • 海峡两岸闽南方言的形成和异同
  • 海峡两岸闽南方言的形成和异同 陈嘉莉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福建 福州 350012) 摘 要:闽南语是古汉语的"活化石",是全国八大方言之一.对于闽南语的研究,需要全面而系统地对两岸闽南方言的形成和异同进行梳理,从而达到 ...查看


  • 试论唐宋文化的差异
  • 试论唐宋文化的差异 [摘要]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时代不同,文化也不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唐宋时期的文化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当时社会的发展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两个朝代在时间 ...查看


  • 日本的中国陶瓷
  • 日本的中国陶瓷研究 20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为世瞩目.无论是埋藏于地下的考古遗存,还是流传于世的瓷器.书画,均取得了相当的研究成果.这其中除欧美学者外,日本学者作出的贡献相当大.在中国古陶瓷研究领域,日本学者的探究精神更是令世界陶瓷 ...查看


  • 行测人文历史常识
  • 行测人文历史常识 戏曲戏剧 一.古代文化常识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称"弱冠") ...查看


  • 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特点及规律
  • 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特点及规律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既包括国家间的政治交往和人员往来,还包括文化.经济.思想.科技等方面的交流.由于国家经济.军事.文化及统治者施政方针的影响,历朝历代所奉行的对外政策都别具特色.借史以明鉴,探索中国古代对外交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