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具体在哪里?清军是如何进入山海关的

1644年5月27日,(顺治元年四月己卯)清军至山海关,吴三桂开关出迎,大军入关。1644年4月25日,大顺军攻入北京城。 5月15日,吴三桂据山海关袭击大顺军消息传至北京城。 5月18日,李自成、刘宗敏率领大顺军出兵京城,兵锋直指山海关。 5月26日,大顺军到达山海关,并形成了对吴三桂的包围,开始进攻山海关。5月27日,清兵赶至,于中午出击,大顺军溃败。6月3日,在北京城的李自成举行了称帝仪式,次日清晨离京。山海关一役,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相当重要,此役确认了是大顺还是大清来取得中国的统治地位,对中国历史有着深远影响。

首都沦陷、皇帝自杀,从而标志着明帝国的灭亡,大顺军控制了整个黄河流域和部分长江流域的广大疆域,统治区包括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西、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以及湖北、江苏、安徽部分地区。当时中国的四大势力为: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占据辽东之大清政权、拥有江淮以南的半壁江山之南明政权,以及正入蜀的张献忠之大西政权。就当时的形势看,大顺是最有可能统一全国的政权,庞大的军力足以威慑其他三大势力,从北京城接管过来的、完整的帝国中央政府官僚可以用来迅速稳定国内局势。然而,接踵而来的山海关战役,即清军和大顺军的第一次战役改变了大顺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从李自成入京到离京,短短四十几天内,大顺的优势迅速转化为大清的优势。

明末的山海关大战是一次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决战,尽管时间仅有两天,对中国的影响却持续了近三百年,正是这次大战,造成了满清鞑子得势,遗毒直到今天还没有消除。当时的形势是,李自成已经攻占了北京,吴三桂据守山海关,八旗兵在关外伺机而动,三股势力互相敌对,在这三股势力中,八旗兵最强,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次之,吴三桂最弱,但却是最关键的一方,因为山海关是入关的屏障,山海关的得失,将决定历史的天平向哪一方倾斜。崇祯吊死煤山以后,吴三桂选择了投靠李自成,在赶往北京的路上,惊闻自己的“梦中情人”陈圆圆被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抢去了,于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带兵返回山海关,改而投靠满清。李自成率领农民军追击,把山海关围了个风雨不透,一场大战就此引发,而诱因近乎可笑,竟是为了名妓陈圆圆!

战争进行得非常惨烈,双方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吴三桂的宁远铁骑号称明朝精锐,到底挡不住闯王军队的勇猛,呈现溃败之势,吴三桂急忙拼死突围,把满清鞑子接进了城内,几次哀求出兵,多尔衮就是不肯,等到闯王军队与宁远铁骑都伤亡过半,这才出来拣便宜,闯王军队猝不及防,尽管奋力拼杀,还是败了下来。李自成回到北京愤怒难消,抄斩了吴三桂父亲一家,弃城而走,而北京这座明王朝的都城,也被鞑子所窃据,残阳下的古都,屋瓦都似染了血色。山海关大战的结局,对中华民族而言是深重的灾难,反思这场大战,从这场大战中得到启示,无疑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李自成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是律下不严,有失民望,闯王军队在京时拷掠明朝官员财物,致使人心涣散,是一个重大失误,而刘宗敏强抢陈圆圆,更是逼反了吴三桂,闯王之败表面上看是败于军事,实际上是败于政治,闯王英勇善战世所公认,是位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但缺乏长远打算,不懂得笼络士族,这样的农民政权,必定不会长久。吴三桂降清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两个:一是陈圆圆被抢,二是他父亲被拷掠,从战场表现来看,“冲冠一怒为红颜”更为可靠,吴三桂早就将他父亲生死置之不理,自从吴三桂与李自成决裂那一刻起,他父亲已经死定了。吴三桂献关当然是卖国行为,但应看到,李自成政治失策是起因,如果闯王进京约束住部下,历史将会是另一个结局。

闯王军队与宁远铁骑是当时汉军最有战斗力的部队,闯王军队约有十万,宁远铁骑则有三万,如果联合起来,不仅可以守住山海关,即使与八旗兵决战,胜算也很大,可惜,为了钱财,美女,两支汉军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竟在关前以死相拼,把大好江山葬送,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内部还为了个人利益争斗,等待着这个民族的将会是非常悲惨的命运,如今,雄关依旧屹立,仿佛在提醒国人,不要忘记这一鲜血书写的历史!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1644年5月27日,(顺治元年四月己卯)清军至山海关,吴三桂开关出迎,大军入关。1644年4月25日,大顺军攻入北京城。 5月15日,吴三桂据山海关袭击大顺军消息传至北京城。 5月18日,李自成、刘宗敏率领大顺军出兵京城,兵锋直指山海关。 5月26日,大顺军到达山海关,并形成了对吴三桂的包围,开始进攻山海关。5月27日,清兵赶至,于中午出击,大顺军溃败。6月3日,在北京城的李自成举行了称帝仪式,次日清晨离京。山海关一役,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相当重要,此役确认了是大顺还是大清来取得中国的统治地位,对中国历史有着深远影响。

首都沦陷、皇帝自杀,从而标志着明帝国的灭亡,大顺军控制了整个黄河流域和部分长江流域的广大疆域,统治区包括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西、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以及湖北、江苏、安徽部分地区。当时中国的四大势力为: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占据辽东之大清政权、拥有江淮以南的半壁江山之南明政权,以及正入蜀的张献忠之大西政权。就当时的形势看,大顺是最有可能统一全国的政权,庞大的军力足以威慑其他三大势力,从北京城接管过来的、完整的帝国中央政府官僚可以用来迅速稳定国内局势。然而,接踵而来的山海关战役,即清军和大顺军的第一次战役改变了大顺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从李自成入京到离京,短短四十几天内,大顺的优势迅速转化为大清的优势。

明末的山海关大战是一次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决战,尽管时间仅有两天,对中国的影响却持续了近三百年,正是这次大战,造成了满清鞑子得势,遗毒直到今天还没有消除。当时的形势是,李自成已经攻占了北京,吴三桂据守山海关,八旗兵在关外伺机而动,三股势力互相敌对,在这三股势力中,八旗兵最强,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次之,吴三桂最弱,但却是最关键的一方,因为山海关是入关的屏障,山海关的得失,将决定历史的天平向哪一方倾斜。崇祯吊死煤山以后,吴三桂选择了投靠李自成,在赶往北京的路上,惊闻自己的“梦中情人”陈圆圆被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抢去了,于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带兵返回山海关,改而投靠满清。李自成率领农民军追击,把山海关围了个风雨不透,一场大战就此引发,而诱因近乎可笑,竟是为了名妓陈圆圆!

战争进行得非常惨烈,双方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吴三桂的宁远铁骑号称明朝精锐,到底挡不住闯王军队的勇猛,呈现溃败之势,吴三桂急忙拼死突围,把满清鞑子接进了城内,几次哀求出兵,多尔衮就是不肯,等到闯王军队与宁远铁骑都伤亡过半,这才出来拣便宜,闯王军队猝不及防,尽管奋力拼杀,还是败了下来。李自成回到北京愤怒难消,抄斩了吴三桂父亲一家,弃城而走,而北京这座明王朝的都城,也被鞑子所窃据,残阳下的古都,屋瓦都似染了血色。山海关大战的结局,对中华民族而言是深重的灾难,反思这场大战,从这场大战中得到启示,无疑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李自成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是律下不严,有失民望,闯王军队在京时拷掠明朝官员财物,致使人心涣散,是一个重大失误,而刘宗敏强抢陈圆圆,更是逼反了吴三桂,闯王之败表面上看是败于军事,实际上是败于政治,闯王英勇善战世所公认,是位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但缺乏长远打算,不懂得笼络士族,这样的农民政权,必定不会长久。吴三桂降清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两个:一是陈圆圆被抢,二是他父亲被拷掠,从战场表现来看,“冲冠一怒为红颜”更为可靠,吴三桂早就将他父亲生死置之不理,自从吴三桂与李自成决裂那一刻起,他父亲已经死定了。吴三桂献关当然是卖国行为,但应看到,李自成政治失策是起因,如果闯王进京约束住部下,历史将会是另一个结局。

闯王军队与宁远铁骑是当时汉军最有战斗力的部队,闯王军队约有十万,宁远铁骑则有三万,如果联合起来,不仅可以守住山海关,即使与八旗兵决战,胜算也很大,可惜,为了钱财,美女,两支汉军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竟在关前以死相拼,把大好江山葬送,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内部还为了个人利益争斗,等待着这个民族的将会是非常悲惨的命运,如今,雄关依旧屹立,仿佛在提醒国人,不要忘记这一鲜血书写的历史!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相关文章

  • 第24课 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
  • 第24课 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 一.教学目标和重点 (一)教学目标 明王朝自中期以后逐渐衰败,进入晚明更面临着朝政腐败.满清崛起.矛盾激化的积重难返,江河日下,内外交困的局势.李自成起义推翻大明王朝,清军入关并逐渐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至此 ...查看


  • 2015什么是中国
  • 什么是中国?中国也曾血性过!(强烈荐读) 不错,中国是有过夏桀殷纣.赵高秦桧.酷吏来俊臣.阉竖魏忠贤:口蜜腹剑李林甫.焚书坑儒秦始皇:还有专食人肝赵思绾.屠尽四川张献忠,扶不起的刘阿斗,贪不完的清和坤,跳梁小丑袁世凯.虎头蛇尾汪精卫. 什么 ...查看


  • 二.机会与机遇
  • 刘亚洲时文选 二.机会与机遇 最不容易得到的而又最容易从指缝中溜走的,是机遇.机遇就像个小偷,来的时候无声无息,走的时候你却损失惨重.一个民族的生命固然漫长,要紧处也就那么一两步. 我个人理解,机会和机遇听起来相同,其实有区别.前者小,后者 ...查看


  • 偶然事件不能改变历史方向--驳:1644年历史发展中混沌的一页
  • 偶然事件不能改变历史方向--以1644年为例 文章作者:许平中 前几天,笔者在"学说连线"网站上看到青近军撰写的<封建社会的正常延续与资本主义的意外崛起>一文,立即产生一个疑问:"意外"是 ...查看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
  • 八国联军侵华 教学过程 [教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1894年中日间爆发了(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至此,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生活在 ...查看


  • 读书人做点事有多难?明末洪承畴降清是例子
  • 2010年09月12日 11:06 凤凰网历史 [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10条 核心提示:读书人肚子里的知识和才华,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展现出来,同样,只有把知识才华运用到具体实践上,读书人才能施展抱负.体现价值.而儒家学问是积极 ...查看


  • 明末农民战争史
  • <明末农民战争史>读后笔记 在本书的前言里,作者顾诚写道:"明末农民战争,是我国封建社会里规模 1而自己对明史又较为感最大的一次农民反抗地主阶级暴虐统治的武装斗争."○ 兴趣,所以选择这本书对明史后期的情况做 ...查看


  • 试析晚清政府聘用洋人的失误
  • [摘要]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聘请和使用洋人,兴办洋务事业,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举措对中国早期现代化产生过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外聘洋人出现重大失误,终未能实现"能用洋人而不被洋人所用"的目的. [ ...查看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_教案
  •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案 班级:八年级 授课人:温彩艳 授课时间: 学案编号:5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大致情况 2.识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时间和组成八国联军的八个国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