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练习提高理解能力

  摘要:本文介绍了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应该从基础着手,精心选择习题,拓展学生思路,提高学生思维素质,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的教学方法及体会。

  关键词:物理练习;习题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090-02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每当学习了一个新的定理、规律时,辅以适量的习题练习是必要的,因此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

  一、注重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基础知识之一,也是每节习题课前的知识准备。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一般要求学生先复习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尽量做到无一遗漏,让学生心里有个底。要避免学生盲目的套用公式,胡乱解题,反而搅乱了思路。其次,我们学习物理规律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再通过一些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并且对物理量的单位作统一的要求,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一般方法和过程,为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比如:在初二上学期,凸透镜成像规律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学生容易把成像的特点和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弄混,张冠李戴。所以在练习时,我让学生把成像规律先复习一下,甚至就把它写在黑板上。如果时间比较充裕的话,还可以把成像的光路图简单地画一下。这样一来,学生往往就比较有信心了,在练习时就比较容易了,

  二、认真钻研,精选习题,逐步提高

  在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我再精心挑选一些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广泛地分析和探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解题能力。

  1.理论结合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进行解释,列举一些身边的现象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复习物态变化的内容时,我们可以列举家里烧开水、空气清新剂、冰块降温等,使学生觉得身边处处有物理,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理解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如果没有合适的例题,我们还可以自己编一些。比如,在运用速度公式解题时,我曾经编了这样一道题目:老师从家到校的距离是2.4km,上午7∶30上课,如果老师骑车的平均速度是4m/s,请问老师7∶25从家动身会迟到吗?学生解题后发现老师迟到了。接着我提出,如果要想不迟到,老师应该怎么办?学生马上就开始思考了,有的认为老师可以骑车骑得快点,顺便就把骑车速度重新算出来了;有的认为老师可以提前出门,提前多久呢,学生也可以算出这个时间来。这样的习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能很好地接受和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会觉得物理知识是很有用的,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拓展思路,鼓励多种解题思路。在习题课中,一道题往往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一般情况下,我总是先找常规解法,这种办法大部分学生能想到,而且易于接受,再找找看有没有比较巧妙的办法,这可能只有少数同学能想到。这样,既肯定了大部分同学的努力,也鼓励了一些优秀同学的创新。所以在习题课上,我会寻找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既可以扩展学生思路,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又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浮力练习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题:把一个重为12N,体积为2 dm3的实心物体投入水中,当它静止时,所受浮力是多大?大部分学生先计算物体浸没时的浮力,再与重力进行比较,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来判断物体静止的位置,从而确定浮力的大小。这种办法是比较常规的,但是略微烦琐了点。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简化解题过程,我就启发学生,有没有简单一点的办法呢?我们能不能运用别的知识来试试看呢?马上就有同学想到了,先计算出物体的密度,进而比较物体和水的密度大小,发现物体的密度比水小,很容易就判断出物体是漂浮在水面上的,那么浮力就是12N,这样计算量就小很多了。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促进前后知识的联系,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注意一题多变,引导学生思考。在习题课中,还要做到“一题多变”,从不同角度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使知识进一步迁移,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体系。例如在初二阶段,凸透镜成像规律也是个难点。在实验中,蜡烛会慢慢变短,那么像也会慢慢的偏移,往哪偏呢?怎么调节呢?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一般是能回答的,第二个问题就有难度了。有的题中问的是怎么调节凸透镜,而有时也会问如何调节光屏,学生就搞糊涂了,这还有什么讲究吗?这时我们可以在黑板上画一张简单的光路图,尤其注意通过光心的那条光线,它是沿直线传播的,分析效果最好。当蜡烛变短了,光要通过凸透镜折射成像,势必向上偏,那么就导致像偏高了。如果要让像成在光屏中央,可以将光屏调高,去承接像,还可以调低凸透镜,使成像的光线下移,那么像也就下移了,正好出现在光屏上。通过这个习题,还可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实验前要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节到同一高度。通过这样的习题,既解决了当前的问题,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思考,顺便也复习了相关的内容,可谓一举数得。

  三、适当指导,发挥教师作用

  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大部分时间是学生活动,教师主要是适时、适度指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常会生搬硬套,抓到一个公式就用,这往往是对公式的不理解造成的。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找准症结,予以指导。例如,在练习压强的习题时,计算一盒粉笔放在桌面上的压强,学生一看到面积S就马上套用到公式上了,也不看这是桌面面积还是粉笔盒面积,反正是面积就行了,甚至有学生算了两个压强。发现了这个问题,我就及时地指导学生分析受力面积,从而正确把握压强公式的意思。

  四、把握难度,层层递进,增强学生的自信

  当我们学完一章的内容之后,经常会遇到一些综合性的题目,有时候题目的难度较大,学生一下子就懵了,很受打击。因此,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教师应多设置台阶,分解难度,引导学生正确思考。例如,在计算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可以编一个这样的题:“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滑轮组,人站在地面上向下拉绳子,用100N的力将重150N的物体提高了1米,求机械效率”。很多学生看完题目后,不知如何下手。这时我们就可以把题目改一下,增加几个问题①画出滑轮组示意图;②动滑轮上有几段绳子;③人将绳子自由端向下拉了多少米;④有用功;⑤总功。当学生依次解决这几个问题后,再求机械效率就轻而易举了。此外,在上习题课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教师可以在学生思考做题时,在教室里走走看看,可以了解学生的总体情况,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总之,习题课的教学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不仅要做到题型典型、多变,还应最大程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摘要:本文介绍了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应该从基础着手,精心选择习题,拓展学生思路,提高学生思维素质,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的教学方法及体会。

  关键词:物理练习;习题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090-02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每当学习了一个新的定理、规律时,辅以适量的习题练习是必要的,因此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

  一、注重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基础知识之一,也是每节习题课前的知识准备。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一般要求学生先复习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尽量做到无一遗漏,让学生心里有个底。要避免学生盲目的套用公式,胡乱解题,反而搅乱了思路。其次,我们学习物理规律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再通过一些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并且对物理量的单位作统一的要求,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一般方法和过程,为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比如:在初二上学期,凸透镜成像规律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学生容易把成像的特点和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弄混,张冠李戴。所以在练习时,我让学生把成像规律先复习一下,甚至就把它写在黑板上。如果时间比较充裕的话,还可以把成像的光路图简单地画一下。这样一来,学生往往就比较有信心了,在练习时就比较容易了,

  二、认真钻研,精选习题,逐步提高

  在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我再精心挑选一些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广泛地分析和探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解题能力。

  1.理论结合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进行解释,列举一些身边的现象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复习物态变化的内容时,我们可以列举家里烧开水、空气清新剂、冰块降温等,使学生觉得身边处处有物理,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理解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如果没有合适的例题,我们还可以自己编一些。比如,在运用速度公式解题时,我曾经编了这样一道题目:老师从家到校的距离是2.4km,上午7∶30上课,如果老师骑车的平均速度是4m/s,请问老师7∶25从家动身会迟到吗?学生解题后发现老师迟到了。接着我提出,如果要想不迟到,老师应该怎么办?学生马上就开始思考了,有的认为老师可以骑车骑得快点,顺便就把骑车速度重新算出来了;有的认为老师可以提前出门,提前多久呢,学生也可以算出这个时间来。这样的习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能很好地接受和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会觉得物理知识是很有用的,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拓展思路,鼓励多种解题思路。在习题课中,一道题往往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一般情况下,我总是先找常规解法,这种办法大部分学生能想到,而且易于接受,再找找看有没有比较巧妙的办法,这可能只有少数同学能想到。这样,既肯定了大部分同学的努力,也鼓励了一些优秀同学的创新。所以在习题课上,我会寻找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既可以扩展学生思路,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又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浮力练习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题:把一个重为12N,体积为2 dm3的实心物体投入水中,当它静止时,所受浮力是多大?大部分学生先计算物体浸没时的浮力,再与重力进行比较,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来判断物体静止的位置,从而确定浮力的大小。这种办法是比较常规的,但是略微烦琐了点。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简化解题过程,我就启发学生,有没有简单一点的办法呢?我们能不能运用别的知识来试试看呢?马上就有同学想到了,先计算出物体的密度,进而比较物体和水的密度大小,发现物体的密度比水小,很容易就判断出物体是漂浮在水面上的,那么浮力就是12N,这样计算量就小很多了。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促进前后知识的联系,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注意一题多变,引导学生思考。在习题课中,还要做到“一题多变”,从不同角度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使知识进一步迁移,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体系。例如在初二阶段,凸透镜成像规律也是个难点。在实验中,蜡烛会慢慢变短,那么像也会慢慢的偏移,往哪偏呢?怎么调节呢?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一般是能回答的,第二个问题就有难度了。有的题中问的是怎么调节凸透镜,而有时也会问如何调节光屏,学生就搞糊涂了,这还有什么讲究吗?这时我们可以在黑板上画一张简单的光路图,尤其注意通过光心的那条光线,它是沿直线传播的,分析效果最好。当蜡烛变短了,光要通过凸透镜折射成像,势必向上偏,那么就导致像偏高了。如果要让像成在光屏中央,可以将光屏调高,去承接像,还可以调低凸透镜,使成像的光线下移,那么像也就下移了,正好出现在光屏上。通过这个习题,还可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实验前要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节到同一高度。通过这样的习题,既解决了当前的问题,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思考,顺便也复习了相关的内容,可谓一举数得。

  三、适当指导,发挥教师作用

  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大部分时间是学生活动,教师主要是适时、适度指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常会生搬硬套,抓到一个公式就用,这往往是对公式的不理解造成的。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找准症结,予以指导。例如,在练习压强的习题时,计算一盒粉笔放在桌面上的压强,学生一看到面积S就马上套用到公式上了,也不看这是桌面面积还是粉笔盒面积,反正是面积就行了,甚至有学生算了两个压强。发现了这个问题,我就及时地指导学生分析受力面积,从而正确把握压强公式的意思。

  四、把握难度,层层递进,增强学生的自信

  当我们学完一章的内容之后,经常会遇到一些综合性的题目,有时候题目的难度较大,学生一下子就懵了,很受打击。因此,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教师应多设置台阶,分解难度,引导学生正确思考。例如,在计算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可以编一个这样的题:“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滑轮组,人站在地面上向下拉绳子,用100N的力将重150N的物体提高了1米,求机械效率”。很多学生看完题目后,不知如何下手。这时我们就可以把题目改一下,增加几个问题①画出滑轮组示意图;②动滑轮上有几段绳子;③人将绳子自由端向下拉了多少米;④有用功;⑤总功。当学生依次解决这几个问题后,再求机械效率就轻而易举了。此外,在上习题课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教师可以在学生思考做题时,在教室里走走看看,可以了解学生的总体情况,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总之,习题课的教学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不仅要做到题型典型、多变,还应最大程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关文章

  • 小学生合理作业
  • 小学生合理作业量研究与探索 杜克大学的教育学专家哈里斯"库帕博士从1987年开始开展了一项针对家庭作业数量与教育质量的专题研究.经过长达16年.对60位受访对象的追踪访问,库帕博士得出了如下结论: 在小学教育中,家庭作业的数量与孩 ...查看


  • 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讲解与示范
  • 第二章 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讲解与示范 本章导读: ◎ 讲解与示范的关系和作用 ◎ 讲解与示范运用的时机.要求 ◎ 教师在运用示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讲解与示范是体育课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 在学校其它各学科教学工作中,教师主要 ...查看


  •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案
  •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 ...查看


  • [小学数学六年级学生计算错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报告
  • <小学数学六年级学生计算错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报告 彭城小学 杜伟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查看


  • 如何让小学生理解等式的移项变号问题
  • 如何让小学生理解等式的移项变号问题 摘 要 本文先简要概述了等式的移项变号问题,然后重点讨论了几种便于小学生理解的关于移项问题的教学方法,之后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讲述了等式的移项变号问题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学数学:理解:移项变 ...查看


  • 处理练习课的教学环节
  • 练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在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时,应处理好如下教学环节. 一.让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 在安排练习题时,要向学生说明为什么要练习这部分内容和 ...查看


  • 初中体育考试说明
  • 开县中小学教师新教材教法考试 初中体育考试说明 一.考试范围: 1. <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2. 人教版体育七--九年级教材教法. 3.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体育七--九年级教材的学科知识. 二.考试形式:闭卷笔答(开卷 ...查看


  • 2016六年级总复习 数与代数教案
  •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整数.小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68~70"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9题 教学目标: 1. 学生回顾整理整数与小数的相关知识,加深 ...查看


  •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
  •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能提高学生对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提高学生对运算和测量结果有概括性的认识. 新课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