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学生计算错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六年级学生计算错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报告

彭城小学 杜伟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这对进一步学习和今后参加生活劳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计算差错多,准确率低,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严重干扰着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教师的正常教学,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错误归咎于学生“粗心”、“马虎”等,其实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对于小学生计算错误进行分类,分析其中错误的原因,以及制定、实施矫正的策略,对于小学生避免或减少计算错误,提升计算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课题设计

1、课题界定:

“计算错误”是指发生科学性错误的数学习题。

本研究就是将针对因计算原因发生的错误进行探索,帮助同学们总结错题,让学生对于自己产生的错误进行分析、判断、纠正、整理,然后选择性地配置与错误相匹配的练习试题,从而进一步起到自我反馈、自我矫正、自我提高的作用。总结计算问题的一般性步骤。

2、研究目标:

(1)找出影响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

(2)探索出提高小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方法。

3、研究内容:

(1)找出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成因.

(2)探索出提高计算正确率的策略。

4、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校六年级学生。

5、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低、中、高年级各选部分班级,在数学学科进行实验。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文献法。搜集利用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三、理论依据

1.元认知理论:元认知理论认为自由、独立、自主是人获得发展的前提,自由思考是学生获得能力的基石。要使得学生的数学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和发展,就必须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给予学生独立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有自由思考的空间,而不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数学学习是一个掌握规则、运用规则的学习过程。

2.认知心理学理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管理心理学强调:要实现人的潜力的最大发展,必须以人为中心,以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全面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有意义的学习。从心理学角度看,六年级生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从依赖走向独立,从他律走向自律,是独立性,自信心,自我监控和调节能力等心理品质的养成时期,可塑性强。因此,我们认为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个性学习心理品质的发展,利用学生身边最常见的错误——错题,进行分析和整理找出个体错误多发带,结合对个性心理品质的分析,学生自我反思,制定矫治策略,开展主动针对性的训练,是达到改善学生个性学习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馈、矫正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自我调整系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充分发展,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目的的有效方法。

四、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0年4—5月中旬)研究准备阶段。

搜集大量与错题相关的如《错题集如何建立更有效》等文献资料进行学习,并查阅了《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指导》、聆听了区科研部的培训等课题研究方面的资料,学习如何做课题研究的方法。依照在区培训的要求结合本课题的实际写出了《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随后确定了本校六年级四班为实验班,进行实践研究。

第二阶段(2010年5月下旬—2011年3月)研究实施阶段。

在2010年4月起针对学生作业、每次检测中发现的错误问题及时记录下来,然后进行整理、分析、归类,分析出错原因。根据收集到的调查材料显示,学生计算错误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两大类。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算理、概念、运算顺序的不理解,或者没有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导致的错误。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所导致的错误。

根据调查结果,我制定出了针对性地实施策略。如:加强估算练习,让学生养成用估算来验算的习惯;加强简便运算的训练,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加强学生读算式和读数的训练,防止出现抄错数的现象发生。经过近一年的训练和研究,我班计算正确率有了明显提高。

第三阶段(2011年4—5月)研究总结完善阶段。

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对过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对课题研究的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归纳,撰写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完成鉴定材料汇编。

五、研究成果

(一)找出了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错误类型并分析错误的成因

针对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类型、原因加以分析研究,才能矫正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但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所不同,计算错误也是不同的。根据收集到的调查材料显示,学生计算错误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两大类。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算理、概念、运算顺序的不理解,或者没有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导致的错误。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所导致的错误。例如:抄错或看错数或符号、抄错题目、横式写对,竖式写错等。

1、知识性错误

(1)口算错误

口算错误是指在运算的过程中出现基本计算上的失误,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计算失误。例如: 9+45=55 110-60=40

②口诀混乱。例如: 3×6=16 6×9=45

(2)方法错误

方法错误是指在计算过程中因方法不对而产生的计算错误。主要有以下六种情况:

①算理不清。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例如:63-28=45 。

原因分析:学生对退位减法算理不清,不明白个位不够减应从十位退一当十再加上个位上的数,然后再减,所以当个位不够减时就直接用减数来减被减数。

②对添括号和去括号算理不明确。例如: 82.36-(52.36-18.58)=82.36-52.36-18.58=31.42。

原因分析:学生在去小括号时没有减变加,不理解已知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用这个数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的算理。

③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错误。例如:42.9×6.2+42.9×3.8=42.9×42.9×(6.2+

3.8)。

原因分析: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不透彻,运用有误,没有掌握好计算方法。

④对0的占位作用认识不够。 例如: 618÷6=13 。

原因分析:学生对0的占位作用认识不够,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0占位这一知识点没有掌握好。对商的最高位确定后,不够商1的就商“0”理解不清。因此,出现跳位商和空位的错误。

⑤分数加减乘除计算法则错误。例如:5/12+2/3=7/15 ,

5/8-2/5=3/3=1 ,1×5/9=14/5 ,5/8÷5/9=8/5×5/9=8/9

原因分析:对分数加减乘除计算法则不清楚,乘法是分子乘分子作分子,分母乘分母作分母,误以为加减法就是分子加减分子作分子,分母加减分母作分母;因为对每一种计算法则掌握不好,导致加减乘除计算时混淆不清,出现错误。

⑥四则运算顺序错误。例如:32-24×1/8 4/11+5/11×11/9

=8×1/8 =9/11×11/9

=1 =1

原因分析:运算顺序混淆不清,没有明确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而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了。

2、非知识性错误

①抄错或看错数字。例如:6/5×11-6/5×10 87÷3

10) =78÷3

=5/6 =26

②畏难情绪,排斥心理。

当看到计算题数据较大,运算步骤过多时,学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失去解题信心,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没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甚至连题都不做。

③强信息干扰,思维定势的影响。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薄弱,感知试题时,总是受到容易计算部分、能简便计算、比较熟悉部分等强刺激因素的作用,以致于把运算法则、运算定律等知识忽略掉而造成干扰,对于相似的知识点往往难以区分。例如:25×4=100是一个强信息,很多学生再计算24×5时也等于100。125×8=1000也是一个强信 =5/6×(11-

息,当学生计算125×8÷125×8时,部分学生会不假思索地算成125×8÷125×8=1000÷1000=1,又如:8/9×1/3-1/3×5/9=8/9×(1/3-1/3)×5/9=0 。

原因分析:学生看到(1/3-1/3)=0,就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再如:40.7-0.7×(0.42+1.58)=40×2=80,错误原因是学生一眼就看出40.7-0.7,0.42+1.58均可以凑成整数,从而导致计算错误。

④短时记忆出错。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知识的储存、积累和更新都要依赖于记忆,无论是口算还是笔算或估算都需要良好的短时记忆力作保证。一些学生由于短时记忆力发展较差,直接造成计算错误。例如:退位减法,前一位退1,可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法时,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减的错误较多。计算小数乘除法时,漏点小数点。如22.4÷4=56。

⑤不良的学习习惯、态度造成错误。

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计算粗心,书写潦草,马马虎虎,做题不喜欢用草稿纸,再大的数也不想动笔算,而喜欢口算,做题时只求速度,不求质量,不注意审题、检查,态度不端正等这些不良习惯容易造成计算错误。

(二)探索出小学六年级数学计算错误矫正的对策。

不管何种原因造成的计算错误,教师们都要高度重视,找出问题的根本和关键,分析错误原因,加强练习。根据教师们的问卷调查分析,主要矫正策略如下:

1、加强口算与估算的训练。

口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组织口算训练,有利于提高笔算的速度和计算正确率。首先,口算练习要做到天天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能生巧。其次,要加强听算和估算练习。例如:在计算624÷6这道题时,如果先估算,判断出商是三位数,商中间的0就不容易漏掉了。再次,增强“内功”,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等基本口算是所有计算的基础,要求学生做到正确熟练、脱口而出。计算中的常用数据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如(1)乘法中特殊积5×2,25×4,25×8,125×8等;(2)常用的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值,例如:1/2=0.5=50%,1/4=0.25=25%,1/8=0.125=12.5%等,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通过坚持不懈口算训练,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技巧,达到正确、迅速、灵活的口算目的。

2、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

首先,适当开展一些计算竞赛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计算的兴趣,达到提高计算准确率的目的。其次,要求学生在计算时,

从审题、计算到书写,一气呵成,中途不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其三,应加强意志的锻炼,培养学生树立责任感、自信心,力争算一题,对一题。第四,不管再难再复杂的题,都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认真思考,从容应对。

3、加强概念及法则的理解与识记,在教学中让学生感知算理、算法的形成过程。

首先,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正确处理算理和算法关系,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比如:在学习小数乘法0.72×5时,先算72×5=360,再看因数中一共有两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往左边数两位点上小数点得3.6。此时,教师不能把教学停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算理,在算0.72×5时,实际是把因数0.72扩大到它的100倍,那么所得到的积360就要缩小100倍得到3.6。这样,把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的计算方法与新知的算理相结合,能够更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认知水平的发展。

其次,概念的不理解,法则的不熟练也直接导致计算错误。因此,要加强对计算法则的深刻理解,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教学法则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可以将某些法则编成顺口溜或儿歌,这样记忆就更深刻了,运用起来更方便。例如:在进行单位换算时,可以将换算方法编成顺口溜:“大化小,乘为好;小聚大,除一下”。

4、培养良好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与打草稿的习惯。有的学生书写潦草、不够认真,经常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从而造成计算错误;而有的学生出错的原因是不打草稿,用口算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求每个学生要有一本草稿本,打草稿时要求他们书写工整。我们还经常不定时检查学生的草稿本,表扬书写工整、准确认真的同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打草稿的习惯。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要细心,计算时先观察题目的特征,认真审题,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分析数据特点与运算之间关系。

(3)要有简算意识。学生不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才能省时、省力,提高计算的速度、计算的质量。例如:计算16×25=,可以把原式变为25×4×4=100×4=400,这样既容易算对又省时。因此,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简算意识,要求学生在面对具体计算任务时观察数的特征,算式特点,合理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自觉地进行简便计算,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提高计算能力。

(4)养成验算的习惯。养成自觉验算习惯,不仅可以看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是否正确,还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使学生养成仔细、严格、认真的良好习惯。检验时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如果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检验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估算法等。计算时力求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5、精心设计计算练习。

(1)针对性练习。针对本单元或是本课时所要掌握的计算进行练习,并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计算错误的根源。必要时,就学生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练习。

(2)对比性练习。当学生已经较好掌握了本阶段计算学习后,要把与本阶段相关的特别容易混淆的计算进行融合,让学生在混合计算中提高能力。

(3)应用性练习。小学数学学习的核心是解决问题,计算最终是解决问题的手段。通过熟练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水平。

6、重视错例分析,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平时批改作业中,将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分类记载下来。从中发现共性错误并找出典型错例,便于教学中“对症下药”,特别是找出算理不清、法则模糊、方法不对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剖析根源,找出“病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有目的地进行“治疗”。教师准备一本记录本,每次批作业后,把学生出现的各种典型错误记录下来,并从教师、学生两个方面分析原因,不仅要分析错误原因和种类,还要分析各种错误现象所占的比例,提出解决办法。每次记录抓住要点,既可以解决问题,也可以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学生也准备一本错题本,要求学生进行“错误整理”,把自己作业本、练习册、试卷里的错误及时记录在错题本里,用简单的话写出错误的原因,并及时订正、归类整理,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计算准确性会大大提高。

7、重视课堂练习的指导。

教学计算时,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好计算法则,而且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争取在课堂上多练习,完成一些课堂作业,特别对学生在计算中易出现的失误及时给予指导。我们要求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组织一些有趣的比赛环节。例如:开展“找朋友”、“夺红旗”、“计算接力赛”、“计算小能手”等多种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习活动中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计算的无穷奥妙。

六、研究成效

1、速度。

以口算为例。通过1年的实验,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口算的技巧,口算速度较实验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验前,多数学生5分钟最多能做20——30道简单口算题,有的学困生只能做10道左右。通过2——3个月的口算训练,多数学生能在5分钟内做完50道复杂口算题,学困生能基本上完成40道左右,经过一个学

期不间断的口算练习,学生的口算速度有了飞速的发展,全班学生都能在5分钟时间内,轻松完成50道各种类型的口算题。

2、正确率。

在口算速度加快和掌握大量简便方法的前提下,学生计算的优秀率、良好率和及格率也随之有很大的提高。我班经过训练的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也说明了我们的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基本养成。

实验前,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不会认真审题,提笔就算。在计算过程中,经常出现抄错数字、符号、等现象,书写草率,学习马马虎虎。通过实验,学生养成了做计算题时,认真读题,看清运算符号,分析计算数据,看有无简便方法,再确定运算顺序,最后再动笔演算的好的计算习惯。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能做到不急、不燥、冷静思考、耐心地计算,大部分学生的作业也做到了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就连演算也非常的认真、仔细。学生不仅养成了认真计算的好习惯,还养成了计算后认真检查演算的习惯,能把检验当作计算题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检验时做到了耐心细致,逐步检查,由于学生养成了良好地计算习惯,学生计算的正确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而形成了良好的计算习惯。

4、教师也有很大的提高

实验前,教师普遍存在对计算重视不够或者叫无能为力的现象。比如,在教学中,对能口算的式题,也让学生慢慢动笔算,觉得不管用多长时间能做对就行了,从而弱化了学生的口算能力,也失去了训练其思维敏捷性的机会,导致了学生对复杂的计算算不快,算不准。经过近1年的实验,教师的观念与行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师不仅认识到了计算教学的重要,而且掌握了比较可行的教学方法。

七、问题讨论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学计算是一种逻辑思维性很强的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第一,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前提。第二,加强练习和基本技能训练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关键。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

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比较漫长、耐心细致的过程,也是数学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只要我们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计算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从细处入手,正确引导,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计算教学课题研究实验

工作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小学数学六年级学生计算错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报告

彭城小学 杜伟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这对进一步学习和今后参加生活劳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计算差错多,准确率低,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严重干扰着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教师的正常教学,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错误归咎于学生“粗心”、“马虎”等,其实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对于小学生计算错误进行分类,分析其中错误的原因,以及制定、实施矫正的策略,对于小学生避免或减少计算错误,提升计算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课题设计

1、课题界定:

“计算错误”是指发生科学性错误的数学习题。

本研究就是将针对因计算原因发生的错误进行探索,帮助同学们总结错题,让学生对于自己产生的错误进行分析、判断、纠正、整理,然后选择性地配置与错误相匹配的练习试题,从而进一步起到自我反馈、自我矫正、自我提高的作用。总结计算问题的一般性步骤。

2、研究目标:

(1)找出影响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

(2)探索出提高小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方法。

3、研究内容:

(1)找出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成因.

(2)探索出提高计算正确率的策略。

4、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校六年级学生。

5、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低、中、高年级各选部分班级,在数学学科进行实验。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文献法。搜集利用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三、理论依据

1.元认知理论:元认知理论认为自由、独立、自主是人获得发展的前提,自由思考是学生获得能力的基石。要使得学生的数学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和发展,就必须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给予学生独立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有自由思考的空间,而不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数学学习是一个掌握规则、运用规则的学习过程。

2.认知心理学理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管理心理学强调:要实现人的潜力的最大发展,必须以人为中心,以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全面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有意义的学习。从心理学角度看,六年级生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从依赖走向独立,从他律走向自律,是独立性,自信心,自我监控和调节能力等心理品质的养成时期,可塑性强。因此,我们认为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个性学习心理品质的发展,利用学生身边最常见的错误——错题,进行分析和整理找出个体错误多发带,结合对个性心理品质的分析,学生自我反思,制定矫治策略,开展主动针对性的训练,是达到改善学生个性学习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馈、矫正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自我调整系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充分发展,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目的的有效方法。

四、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0年4—5月中旬)研究准备阶段。

搜集大量与错题相关的如《错题集如何建立更有效》等文献资料进行学习,并查阅了《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指导》、聆听了区科研部的培训等课题研究方面的资料,学习如何做课题研究的方法。依照在区培训的要求结合本课题的实际写出了《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随后确定了本校六年级四班为实验班,进行实践研究。

第二阶段(2010年5月下旬—2011年3月)研究实施阶段。

在2010年4月起针对学生作业、每次检测中发现的错误问题及时记录下来,然后进行整理、分析、归类,分析出错原因。根据收集到的调查材料显示,学生计算错误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两大类。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算理、概念、运算顺序的不理解,或者没有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导致的错误。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所导致的错误。

根据调查结果,我制定出了针对性地实施策略。如:加强估算练习,让学生养成用估算来验算的习惯;加强简便运算的训练,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加强学生读算式和读数的训练,防止出现抄错数的现象发生。经过近一年的训练和研究,我班计算正确率有了明显提高。

第三阶段(2011年4—5月)研究总结完善阶段。

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对过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对课题研究的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归纳,撰写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完成鉴定材料汇编。

五、研究成果

(一)找出了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错误类型并分析错误的成因

针对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类型、原因加以分析研究,才能矫正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但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所不同,计算错误也是不同的。根据收集到的调查材料显示,学生计算错误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两大类。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算理、概念、运算顺序的不理解,或者没有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导致的错误。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所导致的错误。例如:抄错或看错数或符号、抄错题目、横式写对,竖式写错等。

1、知识性错误

(1)口算错误

口算错误是指在运算的过程中出现基本计算上的失误,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计算失误。例如: 9+45=55 110-60=40

②口诀混乱。例如: 3×6=16 6×9=45

(2)方法错误

方法错误是指在计算过程中因方法不对而产生的计算错误。主要有以下六种情况:

①算理不清。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例如:63-28=45 。

原因分析:学生对退位减法算理不清,不明白个位不够减应从十位退一当十再加上个位上的数,然后再减,所以当个位不够减时就直接用减数来减被减数。

②对添括号和去括号算理不明确。例如: 82.36-(52.36-18.58)=82.36-52.36-18.58=31.42。

原因分析:学生在去小括号时没有减变加,不理解已知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用这个数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的算理。

③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错误。例如:42.9×6.2+42.9×3.8=42.9×42.9×(6.2+

3.8)。

原因分析: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不透彻,运用有误,没有掌握好计算方法。

④对0的占位作用认识不够。 例如: 618÷6=13 。

原因分析:学生对0的占位作用认识不够,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0占位这一知识点没有掌握好。对商的最高位确定后,不够商1的就商“0”理解不清。因此,出现跳位商和空位的错误。

⑤分数加减乘除计算法则错误。例如:5/12+2/3=7/15 ,

5/8-2/5=3/3=1 ,1×5/9=14/5 ,5/8÷5/9=8/5×5/9=8/9

原因分析:对分数加减乘除计算法则不清楚,乘法是分子乘分子作分子,分母乘分母作分母,误以为加减法就是分子加减分子作分子,分母加减分母作分母;因为对每一种计算法则掌握不好,导致加减乘除计算时混淆不清,出现错误。

⑥四则运算顺序错误。例如:32-24×1/8 4/11+5/11×11/9

=8×1/8 =9/11×11/9

=1 =1

原因分析:运算顺序混淆不清,没有明确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而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了。

2、非知识性错误

①抄错或看错数字。例如:6/5×11-6/5×10 87÷3

10) =78÷3

=5/6 =26

②畏难情绪,排斥心理。

当看到计算题数据较大,运算步骤过多时,学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失去解题信心,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没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甚至连题都不做。

③强信息干扰,思维定势的影响。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薄弱,感知试题时,总是受到容易计算部分、能简便计算、比较熟悉部分等强刺激因素的作用,以致于把运算法则、运算定律等知识忽略掉而造成干扰,对于相似的知识点往往难以区分。例如:25×4=100是一个强信息,很多学生再计算24×5时也等于100。125×8=1000也是一个强信 =5/6×(11-

息,当学生计算125×8÷125×8时,部分学生会不假思索地算成125×8÷125×8=1000÷1000=1,又如:8/9×1/3-1/3×5/9=8/9×(1/3-1/3)×5/9=0 。

原因分析:学生看到(1/3-1/3)=0,就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再如:40.7-0.7×(0.42+1.58)=40×2=80,错误原因是学生一眼就看出40.7-0.7,0.42+1.58均可以凑成整数,从而导致计算错误。

④短时记忆出错。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知识的储存、积累和更新都要依赖于记忆,无论是口算还是笔算或估算都需要良好的短时记忆力作保证。一些学生由于短时记忆力发展较差,直接造成计算错误。例如:退位减法,前一位退1,可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法时,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减的错误较多。计算小数乘除法时,漏点小数点。如22.4÷4=56。

⑤不良的学习习惯、态度造成错误。

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计算粗心,书写潦草,马马虎虎,做题不喜欢用草稿纸,再大的数也不想动笔算,而喜欢口算,做题时只求速度,不求质量,不注意审题、检查,态度不端正等这些不良习惯容易造成计算错误。

(二)探索出小学六年级数学计算错误矫正的对策。

不管何种原因造成的计算错误,教师们都要高度重视,找出问题的根本和关键,分析错误原因,加强练习。根据教师们的问卷调查分析,主要矫正策略如下:

1、加强口算与估算的训练。

口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组织口算训练,有利于提高笔算的速度和计算正确率。首先,口算练习要做到天天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能生巧。其次,要加强听算和估算练习。例如:在计算624÷6这道题时,如果先估算,判断出商是三位数,商中间的0就不容易漏掉了。再次,增强“内功”,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等基本口算是所有计算的基础,要求学生做到正确熟练、脱口而出。计算中的常用数据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如(1)乘法中特殊积5×2,25×4,25×8,125×8等;(2)常用的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值,例如:1/2=0.5=50%,1/4=0.25=25%,1/8=0.125=12.5%等,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通过坚持不懈口算训练,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技巧,达到正确、迅速、灵活的口算目的。

2、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

首先,适当开展一些计算竞赛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计算的兴趣,达到提高计算准确率的目的。其次,要求学生在计算时,

从审题、计算到书写,一气呵成,中途不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其三,应加强意志的锻炼,培养学生树立责任感、自信心,力争算一题,对一题。第四,不管再难再复杂的题,都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认真思考,从容应对。

3、加强概念及法则的理解与识记,在教学中让学生感知算理、算法的形成过程。

首先,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正确处理算理和算法关系,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比如:在学习小数乘法0.72×5时,先算72×5=360,再看因数中一共有两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往左边数两位点上小数点得3.6。此时,教师不能把教学停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算理,在算0.72×5时,实际是把因数0.72扩大到它的100倍,那么所得到的积360就要缩小100倍得到3.6。这样,把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的计算方法与新知的算理相结合,能够更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认知水平的发展。

其次,概念的不理解,法则的不熟练也直接导致计算错误。因此,要加强对计算法则的深刻理解,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教学法则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可以将某些法则编成顺口溜或儿歌,这样记忆就更深刻了,运用起来更方便。例如:在进行单位换算时,可以将换算方法编成顺口溜:“大化小,乘为好;小聚大,除一下”。

4、培养良好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与打草稿的习惯。有的学生书写潦草、不够认真,经常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从而造成计算错误;而有的学生出错的原因是不打草稿,用口算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求每个学生要有一本草稿本,打草稿时要求他们书写工整。我们还经常不定时检查学生的草稿本,表扬书写工整、准确认真的同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打草稿的习惯。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要细心,计算时先观察题目的特征,认真审题,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分析数据特点与运算之间关系。

(3)要有简算意识。学生不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才能省时、省力,提高计算的速度、计算的质量。例如:计算16×25=,可以把原式变为25×4×4=100×4=400,这样既容易算对又省时。因此,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简算意识,要求学生在面对具体计算任务时观察数的特征,算式特点,合理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自觉地进行简便计算,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提高计算能力。

(4)养成验算的习惯。养成自觉验算习惯,不仅可以看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是否正确,还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使学生养成仔细、严格、认真的良好习惯。检验时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如果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检验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估算法等。计算时力求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5、精心设计计算练习。

(1)针对性练习。针对本单元或是本课时所要掌握的计算进行练习,并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计算错误的根源。必要时,就学生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练习。

(2)对比性练习。当学生已经较好掌握了本阶段计算学习后,要把与本阶段相关的特别容易混淆的计算进行融合,让学生在混合计算中提高能力。

(3)应用性练习。小学数学学习的核心是解决问题,计算最终是解决问题的手段。通过熟练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水平。

6、重视错例分析,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平时批改作业中,将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分类记载下来。从中发现共性错误并找出典型错例,便于教学中“对症下药”,特别是找出算理不清、法则模糊、方法不对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剖析根源,找出“病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有目的地进行“治疗”。教师准备一本记录本,每次批作业后,把学生出现的各种典型错误记录下来,并从教师、学生两个方面分析原因,不仅要分析错误原因和种类,还要分析各种错误现象所占的比例,提出解决办法。每次记录抓住要点,既可以解决问题,也可以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学生也准备一本错题本,要求学生进行“错误整理”,把自己作业本、练习册、试卷里的错误及时记录在错题本里,用简单的话写出错误的原因,并及时订正、归类整理,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计算准确性会大大提高。

7、重视课堂练习的指导。

教学计算时,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好计算法则,而且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争取在课堂上多练习,完成一些课堂作业,特别对学生在计算中易出现的失误及时给予指导。我们要求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组织一些有趣的比赛环节。例如:开展“找朋友”、“夺红旗”、“计算接力赛”、“计算小能手”等多种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习活动中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计算的无穷奥妙。

六、研究成效

1、速度。

以口算为例。通过1年的实验,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口算的技巧,口算速度较实验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验前,多数学生5分钟最多能做20——30道简单口算题,有的学困生只能做10道左右。通过2——3个月的口算训练,多数学生能在5分钟内做完50道复杂口算题,学困生能基本上完成40道左右,经过一个学

期不间断的口算练习,学生的口算速度有了飞速的发展,全班学生都能在5分钟时间内,轻松完成50道各种类型的口算题。

2、正确率。

在口算速度加快和掌握大量简便方法的前提下,学生计算的优秀率、良好率和及格率也随之有很大的提高。我班经过训练的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也说明了我们的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基本养成。

实验前,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不会认真审题,提笔就算。在计算过程中,经常出现抄错数字、符号、等现象,书写草率,学习马马虎虎。通过实验,学生养成了做计算题时,认真读题,看清运算符号,分析计算数据,看有无简便方法,再确定运算顺序,最后再动笔演算的好的计算习惯。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能做到不急、不燥、冷静思考、耐心地计算,大部分学生的作业也做到了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就连演算也非常的认真、仔细。学生不仅养成了认真计算的好习惯,还养成了计算后认真检查演算的习惯,能把检验当作计算题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检验时做到了耐心细致,逐步检查,由于学生养成了良好地计算习惯,学生计算的正确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而形成了良好的计算习惯。

4、教师也有很大的提高

实验前,教师普遍存在对计算重视不够或者叫无能为力的现象。比如,在教学中,对能口算的式题,也让学生慢慢动笔算,觉得不管用多长时间能做对就行了,从而弱化了学生的口算能力,也失去了训练其思维敏捷性的机会,导致了学生对复杂的计算算不快,算不准。经过近1年的实验,教师的观念与行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师不仅认识到了计算教学的重要,而且掌握了比较可行的教学方法。

七、问题讨论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学计算是一种逻辑思维性很强的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第一,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前提。第二,加强练习和基本技能训练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关键。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

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比较漫长、耐心细致的过程,也是数学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只要我们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计算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从细处入手,正确引导,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计算教学课题研究实验

工作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关文章

  • 数学小课题 (1)
  • 小学四年级简便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问题的描述: 但凡教过四年级简便计算的教师,或多或少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能根据教师讲解的方法利用运算定律或性质很好地进行计算,表面看上去好象融会贯通了简便计算的精髓.可为什么课后在作 ...查看


  • 教育研究课题选题参考20110929
  • 教育研究课题选题参考(一) 一.德育研究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 后进生转化的个案研究. 学生道德学习研究. "家校共育"的个案研究.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对策. 学业较差学生的行为形成原因研究 学业优秀学生的行为 ...查看


  • 中学生数学焦虑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 第17卷第3期 数学教育学报 V01.17.No.32008年6月 JOURNALoFMATHEMATICSEDUCATION Jun..2008 中学生数学焦虑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熊建华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江苏南京210 ...查看


  • 关于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
  • 关于小学生学习数学两极分化的 成因与对策 李晓燕 在新课改中,我们深深得感受到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浓了,同时也由于新课程中增加了一些新的较难的内容,由于数学题目强调与生活的联系及开放性,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性等原因,这就加具与提早 ...查看


  •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选题参考题目
  •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选题参考题目 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研究 1.什么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数学教学中学习起点有哪些不同的类型? 2.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3.对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技能或或问题解决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案研究. ...查看


  •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 实 施 方 案 梁山县徐集镇教办课题组 2012年11月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 实 施 方 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 ...查看


  • 张华 朱占红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题研究计划
  •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课题研究计划 二年级数学 张华 朱占红 一.课题研究背景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 ...查看


  • 岚山区中小学小课题研究参考题目
  • 岚山区中小学小课题研究参考题目 总题目 1. 怎样让语文课"响亮"起来 2. XX年级关于初中XX学科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3. XX学科XX年级关于预习的策略研究 4. XX学科教学中使用"学 ...查看


  •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教学策略和对策
  •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教学策略和对策 梁纯菊 [文章摘要]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学习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本人从加强计算教学透彻理解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