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与道家异同点

本质上:儒家思想主旨是仁义,舍生取义,以仁孝治国.

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无为治国.

(1)孔老比较。孔子孟子是儒家的宗师和代表,老子庄子是道家的宗师和代表。孔孟作为儒家的圣贤,给后世树立了道德(在伦理意义上)大师的形象,具有完善的道德人格,以救世安民为己任,富于理想,谆谆教人,死而后已。老庄作为道家的至人,给后世树立了智慧大师(老子)和艺术大师(庄子)的形象,具有高度的悟性相思维能力,以宁静淡泊为操守,冷淡世情,向往自得,其于外物,顺乎自然而已。

(2)人性论比较。儒家的人性论看到了人的社会属性,看到了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性,道家的人性论看到了人的生理与心理属性,觉察到虚伪而繁烦的宗法伦理对人性的桎梏相对个性的摧残,皆有所得,亦皆有所偏。

(3)人生论比较。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有强烈的关切和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图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透外物面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一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之情为最高目标,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5)治国论比较。儒家强调有为,道家主张无为。

儒道之间的统一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思想观点上的共同性。儒道皆认为天人是一体的,人类来源于自然,又以自然为生存的依托,两者息息相关连,人应当爱护自然环境和资源.不可破坏天人的合谐,

第二,学说内容上的互渗性。儒道两家皆以“我”为主,同时吸收改造对方若干成分,纳入自己体系之中。再看道家,先秦老庄之学排击儒学.然而老学之“爱民治国”,庄学之“安然顺命”,可以说,道家补充了儒学短于形而上本体之学的缺陷,儒学补足了道家漠视现实社会人生问题的偏失。

第三,文化全局上的共建性。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有三大精神支柱,即儒、释、道(道家和道教)。三者之中,儒学是主干,释、道是辅翼。中国传统文化暂时离开佛教道教,可以不失其本色,离开儒家或道家就不成其为中国传统文化。儒学在人生哲学、伦理道德规范、教育学等重要社会文化领域有第一位贡献,道家在宇宙论、美学、自然哲学、重要社会文化领域有第一位员献。缺少了道家,

中国传统文化就要失衡

中国封建社会能够长期稳定发展,从思想文化上说,固然有赖于儒家对纲常名教的扶树,同时也得益于道家对社会矛盾的调节,使得社会机体有较大的弹性和韧性,再加上佛教和道教,形成文化的多元结构相丰富多采,人们可以在因迟时有多种选择的人生之路,以宽容的氛围缓解专制主义淫威对矛盾的激化。

第四,修习信仰上的兼容性。儒曰存心养性,道曰修心炼性,佛曰明心见性,其义理是相通的

本质上:儒家思想主旨是仁义,舍生取义,以仁孝治国.

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无为治国.

(1)孔老比较。孔子孟子是儒家的宗师和代表,老子庄子是道家的宗师和代表。孔孟作为儒家的圣贤,给后世树立了道德(在伦理意义上)大师的形象,具有完善的道德人格,以救世安民为己任,富于理想,谆谆教人,死而后已。老庄作为道家的至人,给后世树立了智慧大师(老子)和艺术大师(庄子)的形象,具有高度的悟性相思维能力,以宁静淡泊为操守,冷淡世情,向往自得,其于外物,顺乎自然而已。

(2)人性论比较。儒家的人性论看到了人的社会属性,看到了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性,道家的人性论看到了人的生理与心理属性,觉察到虚伪而繁烦的宗法伦理对人性的桎梏相对个性的摧残,皆有所得,亦皆有所偏。

(3)人生论比较。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有强烈的关切和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图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透外物面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一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之情为最高目标,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5)治国论比较。儒家强调有为,道家主张无为。

儒道之间的统一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思想观点上的共同性。儒道皆认为天人是一体的,人类来源于自然,又以自然为生存的依托,两者息息相关连,人应当爱护自然环境和资源.不可破坏天人的合谐,

第二,学说内容上的互渗性。儒道两家皆以“我”为主,同时吸收改造对方若干成分,纳入自己体系之中。再看道家,先秦老庄之学排击儒学.然而老学之“爱民治国”,庄学之“安然顺命”,可以说,道家补充了儒学短于形而上本体之学的缺陷,儒学补足了道家漠视现实社会人生问题的偏失。

第三,文化全局上的共建性。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有三大精神支柱,即儒、释、道(道家和道教)。三者之中,儒学是主干,释、道是辅翼。中国传统文化暂时离开佛教道教,可以不失其本色,离开儒家或道家就不成其为中国传统文化。儒学在人生哲学、伦理道德规范、教育学等重要社会文化领域有第一位贡献,道家在宇宙论、美学、自然哲学、重要社会文化领域有第一位员献。缺少了道家,

中国传统文化就要失衡

中国封建社会能够长期稳定发展,从思想文化上说,固然有赖于儒家对纲常名教的扶树,同时也得益于道家对社会矛盾的调节,使得社会机体有较大的弹性和韧性,再加上佛教和道教,形成文化的多元结构相丰富多采,人们可以在因迟时有多种选择的人生之路,以宽容的氛围缓解专制主义淫威对矛盾的激化。

第四,修习信仰上的兼容性。儒曰存心养性,道曰修心炼性,佛曰明心见性,其义理是相通的


相关文章

  • 佛教.道教.儒教之异同
  • 佛教.道教.儒教之异同 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也为了方便工作,近几年陆续学习了佛教.道教.儒教的一些内容.最近和几个学友就佛教.道教.儒教的一些内容尤其是三教的异同进行了探讨,也对此进行了思考,现将自己的理解阐述如下,请教于行家,希望得 ...查看


  •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精品教案
  • 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高中部历史备课教案 [单元解读] 本单元主要系统阐述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第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第二自然段主要从各个历史阶段分 ...查看


  • 试析紫色在中日两国文化中象征意义的异同
  • 日语中的汉字词汇"山紫水明",用以形容山水景色绝佳,风光旖旎,相当于汉语中的"山清水秀"或"青山绿水".只是日本人用来作为山色秀丽的赞美词是"紫"字而非其他.日 ...查看


  •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课程标准和学习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 ...查看


  • 历史必修三 1
  • 历史必修三知识整理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背景: 根本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奴隶制的瓦解和 ...查看


  • 中国古代教育
  • 第一章 中国古代教育 一. 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一) 学校萌芽的传说 1,五帝时期 成均 庠 2,夏代学校 序 校 3,商代学校 大学 小学 庠 序 (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_____) (二) 西周的教育 ...查看


  • 老子和庄子的比较
  • 老子和庄子的比较 张京华(洛阳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副教授) 一.直觉认识论 道家与儒家二家在先秦时期即同显于世,汉魏以后又同在 道家以老庄并称,有益有害.益处是老子和庄子都是道家大师,有重要著述传世,在学说的许多方面都相一致,因而二人的学说可 ...查看


  • 孔子仁的思想主要内容包括成为
  • 孔子"仁"."养民"思想: 孔子仁的思想主要内容包括成为"圣人"和"仁人"的道德理想,认为"仁"具有最高的道德价值,君子之道.他重视道德修养 ...查看


  • 徐复观的庄子学研究
  • 关键词:庄子 自由 艺术 精神 虚静 摘 要:徐复观对庄子的研究独具特色.首先他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方法考证了<庄子>的作者以及老庄谁先谁后的问题,很有启发性.对庄子的解读更是发前人所未发,特别是对庄子自由精神和艺术精神的阐释上,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