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 1

历史必修三知识整理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背景:

根本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

思想文化:私学兴起

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具体原因 政治:分封制遭到破坏

阶级关系: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直接原因 诸子百家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意义: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

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㈠ 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政治倾向是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至圣”

1思想主张 ⑴ 思想核心是“仁” ①仁就是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⑵ 礼,主张克己复礼

⑶ 教育思想 主张有教无类 影响: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⑷ 伦理观 主张性相近

评价 ①对当时:有进步意义,有利于生产和生活,有利于缓和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②对以后: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

㈡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 代表地主阶级

孟子:①主张实行“仁政” ②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③性善论

荀子:①主张“仁义”和“王道” ②提出“君舟民水” ③性恶论

评价:⑴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⑵ 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

的蔚然大宗

三、道家和法家

1、 道家: (1)春秋晚期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反应没落奴隶主贵族的愿望一种

倒退的消极思想

① 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② 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 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

①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

治理论。

②主张实行变革

③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 从“无为”到“有为”

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

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⑵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

⑶“三纲五常” 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三、儒学成为正统

政治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教育①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公元前136年,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

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②兴办太学

影响 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

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地方影响 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有利于加强中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第3课 宋明理学

一、三教合一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②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③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

有了新的发展。

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

社会现状 儒学的正统地位搜到挑战

主观努力 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特点 ⑴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⑵以理为核心

⑶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程颢、程颐的思想主张 核心思想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

有理而后有物。(客观唯物主义)

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③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朱熹的思想主张(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

① 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

的最高境界

②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③ 朱熹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

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影响 ⑴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

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⑵纲常名教几条绳索把人束缚得更紧了

⑶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⑷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

学派。

⑸注重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对塑造中华名族性格起

到了积极作用。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思想主张:①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

②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③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明中期以后背景 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⑵王阳明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

挽救统治

王阳明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思想主张 ①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的命题。

②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李贽离经叛道思想形成的背景:

⑴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⑵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⑶阶级关系: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⑷文化:道学家为了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扶天纲,立地纪”的神圣

3、 李贽的思想主张: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②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否子的

权威,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③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评价: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的色彩。

二、明清时期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⑴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

害。 《明夷待访录》

⑵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⑶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

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评价: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

4王夫之的唯物思想:①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

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②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的

③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启示 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本课意义 A 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

巨大影响。

B 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

C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成为中国早期的启蒙思想,有利于思想解放。

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人民为主

经济上:工商皆本

治学上:主张经世致用

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思想

三大进步思想家思想产生的背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政治上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经济上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阶级上 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思想文化上 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八股取士;宋明理学倡导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思想。 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的原因

政治上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经济上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思想文化上 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八股取士;宋明理学倡导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思想。 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⒈背景 公元前五世纪 ①经济 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②政治 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主要原因

③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④越来越关注周围社会

智者学派研究主题 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

思想主张 ①强调人的价值。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③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判断的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评价 积极意义 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西方人文

主义的本质,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消极意义 ①过于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容易导致主观随意性和

极端个人主义

②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个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

和社会公德

③忽视道德,追求功利,导致社会道德沦丧

二、美德即知识

背景 ⑴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⑵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目的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认识你自己” 意义 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著有《理想国》 “理念论”

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比较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异同

同 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的人的价值,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先驱

异 前者忽视道德,后者重视道德

比较 苏格拉底和孔子思想的异同

同 重视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强调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异 苏格拉底强调对知识和美德的追求和关注,人本身的作用和意义具有哲学理性。孔子

主张“仁礼”等关注社会的政治和秩序问题,具有实用性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 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文艺复兴的背景:

①经济 : 十四五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②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也追求现世享乐

③思想 :统治思想文化的教会要求人们听从上帝的安排

④意大利保留了古代希腊罗马丰厚的文化遗存和典籍

二、文艺复兴

⒈实质 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⒉内容 核心 以人为主

⑴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⑵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

⑶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

⑷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

①但丁《神曲》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②彼特拉克《歌集》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③薄伽丘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意义 :16世纪以后,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硕果累累,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的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美术三杰 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达•芬奇

三、宗教改革

实质 不仅使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更是资产阶级在宗教的外衣下发动的反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1、原因 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思想 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现实 天主教会压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

直接原因 1517年,罗马教皇出售赎罪券

2、宗教改革:开始的标志: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主张 ①因信称义

②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

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影响⑴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这些教派统称为新教。

⑵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相同点 都发生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时期

都是反封建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

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枷锁

不同点 斗争形式 文借助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矛头指向教会的神学世界观

宗借助圣经的权威,披着宗教的外衣,矛头指向天主教会

范围 文主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和知识分子中展开

宗更多表现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更广泛

作用 文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宗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第7课 启蒙运动

一、 理性时代的到来

原因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资产阶级壮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

③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展。

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18世纪法国是启蒙运动的高潮

斗争矛头 封建专制统治和精神支柱天主教会

核心思想 理性

二、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代表作《哲学与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主张(1)猛烈抨击天主教会

(2)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3)提倡“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学说

(4)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孟德斯鸠 观点 ⑴ 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⑵ 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意义 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

3、卢梭 观点 ①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生而自由平等

《社会契约论》 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③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二、 启蒙运动的扩展

1、康德: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

主张 ①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②强调的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③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

④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

⑤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启蒙运动的意义

⑴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

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⑵推动了法国大革命

⑶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⑷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

作用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①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人的彻底解放

②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 ③用理性取代专制和愚昧,建立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的理性王国即法治社会 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

天赋人权

生而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社会契约论

人民主权说

历史必修三知识整理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背景:

根本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

思想文化:私学兴起

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具体原因 政治:分封制遭到破坏

阶级关系: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直接原因 诸子百家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意义: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

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㈠ 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政治倾向是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至圣”

1思想主张 ⑴ 思想核心是“仁” ①仁就是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⑵ 礼,主张克己复礼

⑶ 教育思想 主张有教无类 影响: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⑷ 伦理观 主张性相近

评价 ①对当时:有进步意义,有利于生产和生活,有利于缓和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②对以后: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

㈡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 代表地主阶级

孟子:①主张实行“仁政” ②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③性善论

荀子:①主张“仁义”和“王道” ②提出“君舟民水” ③性恶论

评价:⑴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⑵ 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

的蔚然大宗

三、道家和法家

1、 道家: (1)春秋晚期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反应没落奴隶主贵族的愿望一种

倒退的消极思想

① 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② 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 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

①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

治理论。

②主张实行变革

③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 从“无为”到“有为”

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

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⑵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

⑶“三纲五常” 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三、儒学成为正统

政治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教育①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公元前136年,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

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②兴办太学

影响 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

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地方影响 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有利于加强中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第3课 宋明理学

一、三教合一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②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③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

有了新的发展。

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

社会现状 儒学的正统地位搜到挑战

主观努力 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特点 ⑴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⑵以理为核心

⑶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程颢、程颐的思想主张 核心思想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

有理而后有物。(客观唯物主义)

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③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朱熹的思想主张(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

① 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

的最高境界

②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③ 朱熹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

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影响 ⑴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

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⑵纲常名教几条绳索把人束缚得更紧了

⑶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⑷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

学派。

⑸注重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对塑造中华名族性格起

到了积极作用。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思想主张:①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

②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③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明中期以后背景 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⑵王阳明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

挽救统治

王阳明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思想主张 ①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的命题。

②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李贽离经叛道思想形成的背景:

⑴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⑵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⑶阶级关系: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⑷文化:道学家为了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扶天纲,立地纪”的神圣

3、 李贽的思想主张: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②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否子的

权威,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③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评价: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的色彩。

二、明清时期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⑴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

害。 《明夷待访录》

⑵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⑶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

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评价: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

4王夫之的唯物思想:①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

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②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的

③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启示 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本课意义 A 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

巨大影响。

B 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

C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成为中国早期的启蒙思想,有利于思想解放。

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人民为主

经济上:工商皆本

治学上:主张经世致用

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思想

三大进步思想家思想产生的背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政治上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经济上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阶级上 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思想文化上 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八股取士;宋明理学倡导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思想。 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的原因

政治上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经济上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思想文化上 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八股取士;宋明理学倡导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思想。 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⒈背景 公元前五世纪 ①经济 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②政治 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主要原因

③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④越来越关注周围社会

智者学派研究主题 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

思想主张 ①强调人的价值。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③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判断的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评价 积极意义 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西方人文

主义的本质,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消极意义 ①过于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容易导致主观随意性和

极端个人主义

②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个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

和社会公德

③忽视道德,追求功利,导致社会道德沦丧

二、美德即知识

背景 ⑴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⑵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目的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认识你自己” 意义 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著有《理想国》 “理念论”

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比较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异同

同 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的人的价值,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先驱

异 前者忽视道德,后者重视道德

比较 苏格拉底和孔子思想的异同

同 重视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强调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异 苏格拉底强调对知识和美德的追求和关注,人本身的作用和意义具有哲学理性。孔子

主张“仁礼”等关注社会的政治和秩序问题,具有实用性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 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文艺复兴的背景:

①经济 : 十四五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②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也追求现世享乐

③思想 :统治思想文化的教会要求人们听从上帝的安排

④意大利保留了古代希腊罗马丰厚的文化遗存和典籍

二、文艺复兴

⒈实质 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⒉内容 核心 以人为主

⑴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⑵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

⑶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

⑷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

①但丁《神曲》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②彼特拉克《歌集》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③薄伽丘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意义 :16世纪以后,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硕果累累,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的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美术三杰 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达•芬奇

三、宗教改革

实质 不仅使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更是资产阶级在宗教的外衣下发动的反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1、原因 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思想 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现实 天主教会压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

直接原因 1517年,罗马教皇出售赎罪券

2、宗教改革:开始的标志: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主张 ①因信称义

②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

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影响⑴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这些教派统称为新教。

⑵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相同点 都发生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时期

都是反封建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

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枷锁

不同点 斗争形式 文借助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矛头指向教会的神学世界观

宗借助圣经的权威,披着宗教的外衣,矛头指向天主教会

范围 文主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和知识分子中展开

宗更多表现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更广泛

作用 文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宗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第7课 启蒙运动

一、 理性时代的到来

原因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资产阶级壮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

③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展。

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18世纪法国是启蒙运动的高潮

斗争矛头 封建专制统治和精神支柱天主教会

核心思想 理性

二、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代表作《哲学与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主张(1)猛烈抨击天主教会

(2)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3)提倡“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学说

(4)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孟德斯鸠 观点 ⑴ 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⑵ 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意义 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

3、卢梭 观点 ①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生而自由平等

《社会契约论》 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③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二、 启蒙运动的扩展

1、康德: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

主张 ①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②强调的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③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

④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

⑤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启蒙运动的意义

⑴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

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⑵推动了法国大革命

⑶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⑷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

作用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①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人的彻底解放

②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 ③用理性取代专制和愚昧,建立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的理性王国即法治社会 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

天赋人权

生而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社会契约论

人民主权说


相关文章

  • 近3年新课标全国卷1.2历史考点分析
  • 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卷ⅠⅡ文综历史试题分析 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杨俊民 2016年全国文综考试已尘埃落定,就历史试题的评析而言,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全国文综Ⅰ(乙)卷.Ⅱ(甲)卷考点分布.试题设置.能力要求等方面而言,保持了极大的稳定 ...查看


  • 中外历史基本线索框架
  • 中外历史基本线索框架 一.总体了解中国古代史进程: 1.原始社会:距今约170年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 2.奴隶社会: 夏朝(建立) 商朝(发展) 西周(强盛) 春秋(衰亡) 前2070年 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 ...查看


  • 新高一历史视频总汇
  • 新高一历史视频总汇 1. 2. 3. 4. [新课标]必修一 [新课标]必修一 [新课标]必修一 [新课标]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练习] 第四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第三课 中央集权与地 ...查看


  • 广东省梅州市用什么版本的教材?(手机版)
  •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人民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沪科版 鲁科版 城市列表 电子课本网 > 切换城市 > 广东省梅州市教材版本 广 ...查看


  • 高中全套课本清单-20140912
  • 高中全套课本清单 首先,高中有以下课程: 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高考科目,都有学分) 体育,美术(或音乐),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学分科目) 心理,自习,班会 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九门课共有课本(必修和选修)共111本,清单如下 书名 价 ...查看


  •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归纳
  •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归纳 中国史:必修①第一单元:1.商周政治制度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3.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4. 政治史 : 世界史:必修①第二单元: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中国史:必修②第一单元:1.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 ...查看


  • 人教版新课程:高一历史(2015)
  • 人教版新课程:高一历史(2015)在线播放地址列表: 特级教师指导学习高一历史1-1 特级教师指导学习高一历史1-2 特级教师指导学习高一历史2-1 特级教师指导学习高一历史2-2 特级教师指导学习高一历史2-3 特级教师指导学习高一历史3 ...查看


  • 高中学生学籍档案填写样表
  • 内蒙古自治区普通中学 高中学生学籍档案填写样表 学 学习 领域 科目 语文 英语 语 言 与 文 学 语文 英语 分 修 习 学 时 72 72 72 72 (第一学年) 考核方式 学业水平评价 学业水平评价 学业水平评价 学业水平评价 成 ...查看


  • 历史必修二与必修三部分重点复习问题
  • 必修二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 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了哪些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的施行时间.内容.作用和影 响? 2. 理解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殊含义: 3. 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为什么没有马上终止&q ...查看


  • 2015年高三历史高考备考策略
  • 2015级历史高考备考方略 一.近三年高考历史试题走向分析 近三年<历史考试说明>明确表示,高考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由此命题专家进一步指出:材料第一,论从史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