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师与日本建筑的传统之路

日本建筑师与日本建筑的传统之路

作者 谭畅

[摘 要] 传统形式的建筑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对待传统,本文通过对日本建筑师成功继承传统的分析,将传统一分为二来讨论日本建筑师继承和发扬传统的问题。

[关 键 词] 传统 硬传统 软传统 日本建筑

一、引言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建筑文化。同样,不同的建筑文化也在用不同的方式塑造着各个民族。位于太平洋中的日本列岛自古以来就接受了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带有浓厚的东方色彩。同时日本又结合其自然环境和价值观,形成了与其他各国迥然不同的、有着自身独到特点的日本传统建筑文化,从而领先于东方其他各国。日本自从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仅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欧美发达国家需要几百年才走过的现代化的路程。而日本的建筑文化同样也是从学习中国、取法欧美而达到与先进国家并驾齐驱,甚至在一些领域跃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们所取得的尤其是战后几十年中所取得的进步与成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瞩目,这些进步与成就促使人们去探其原因,究其奥秘。

在继承传统的创作观的问题上,日本建筑师有着相当丰富的理论以及繁复多样的实践手法。他们的理论有着相当深刻的日本建筑文化内涵的,其手法逐渐由象形走向意象的发掘,直到精神空间的体现。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日本建筑师分别把自己所理解的“日本”纳人其建筑空间之中。“新陈代谢”理论的提出、“道”空间的探索、“灰”空间的研究、“奥”空间的挖掘、“间”空间的探求、到现今原广司的“宇宙牧场”,日本建筑师研究传统的角度不同,最后形成的作品对传统的表达也有着差异。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点,那就是都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点上寻找自己的位置。虽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相互间各行其事,但都是来源于日本传统,所以仍有交错、重叠之处。他们不断地利用新文化来发展和扩充旧传统,从而形成文化自身所衍生出的新文化型式,创作了许多充溢着明显日本传统气息的现代化的日本建筑,让人感受到东方建筑文化的魅力。

二、“硬传统”与“软传统”

传统,在现代汉语字典中有这样的解释:传统即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如:风俗、道德、思想、作风、艺术、制度等。目前的建筑创作大多和“传统”联系在一起,“传统”仿佛一直是我们建筑创作当中永恒不变的重要因素。那么传统在建筑创作领域中如何来定义和继承呢?有关问题在建筑业内讨论了很久,或许还将继续下去。这里为了便于讨论,我们把形式上表现的传统,称为硬传统;把思想文化上的传统,称为软传统。在建筑设计中前者指的是看得到的传统,如木架构、大屋顶;后者指的是意境上、精神上的传统,它是一个有内部结构的系统,包含着价值观念、思想模式、情感模式和行为模式,他是自然形成的一种风格、一种习惯,是人们对传统建筑的一种理解,包括对功能、对空间、甚至对细部、对色彩的理解。

三、日本建筑师和日本传统建筑的继承与发扬

一直以来,日本建筑在西方建筑师心目中是非常传统的。而日本建筑师重视的传统并非形

式(即硬传统),而是传统通过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而最终影响到他们的建筑设计(即软传统)。80年代后期,日本建筑师矶崎新、安藤忠雄和槙文彦等逐渐成为西方建筑界明星人物。日本城市的发展变化给了西方建筑师新的刺激。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日本建筑师的创作变得大胆自信,表情也日渐丰富。

黑川纪章

黑川纪章曾说:“今天的东京是用现代的材料和技术建造起来的,因此从外观上不能说东京继承了日本的传统。日本的传统以东京人的生活方式,东京人对自然的强烈感情,东京人的秩序感而深深的隐含在东京。软传统的继承使得东京永远不会成为北京或者洛杉机。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是一位善于运用建筑语言进行巧妙言说的建筑师,他的建筑由于充分挖掘和体现日本人独特的环境心理几日本建筑的内在精神而使人备感亲切,又因其对待环境所作出的匠心创意和对建筑要素的独到运用而新意迭出。安藤的建筑之所以有深度,因为它们有一定的观念、哲理和创造性思维作为依托,而不是那种仅靠镜面玻璃来体现“现代化”或单凭玻璃瓦来体现传统的粗浅之作,也不是凭空臆造,追求新奇的怪诞之作。安藤的建筑观和美学观都是以鲜明的人文价值取向作为基础的。安藤的设计哲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人与自然的不可分性;素混凝土材料作为建筑文化的表达和对纯粹空间的要求。不仅如此,安藤在许多作品创作中,还特别注重经由人身心体验的空间序列组织,注重由人们参与而获得的最终建筑品质的实现,而不是建筑本身的商业价值。安藤的建筑立足于三个基本原则:纯净的几何体;可信赖的混凝土材料;自然。

槙文彦

槙文彦在1979年论著的《日本的城市空间的奥》一文中,提出了“奥”是日本特有的空间概念。他认为日本有着有着与众不同的丰富的空间形态,其特点是通过一层层的“膜”,形成多层次的境界,从而少中见多,是较浅的空间取得深邃的感觉,这种深层的中心空间表示的就是“奥”的概念。因此空间的重层性的深层结构是日本空间的特征,他认为这一点对于构思日本未来城市是十分重要的。在这里,槙文彦用“奥”充当了文脉主义所需要的连接体的角色。“奥”意味着意念存在的深度感,而深度感则是空间相对的距离,由各种不同距离形成历史连续性的空间皱纹。日本城市中的“空间皱纹”不仅体现出具有奥性的城市表层质感,而且透射出日本人的心灵性的“奥”——即日本人的宇宙观。日本的建筑与城市空间所体现的多重构成形态,其潜在的空间意识都可以以“奥”的概念作出解释。25年中分六期建成的代官山集合住宅街区的建筑群体分为A、B、C、D、E、F、G六栋和丹麦驻日本大使馆,整体规划原则是线型道路、雁行形建筑加点形广场。六个点形广场:街角广场、复合广场、购物广场、庄园广场、阳光广场形成代官山集合住宅街区的核心序列,从而构成了这个街区的基本特征,形成了强烈的“地点感”。槙文彦是以人文尺度和自然尺度来研究这些广场的空间形态、气氛及相互关系的,他以人体验空间的不同感受所表现出的行为方式作为思考的重点,组成的建筑群既有山林野趣,又十分雅致,气氛明朗、尺度宜人,弥漫着人文主义气息。建筑群成为城市的一个“单元”,那些贯通的缝隙、不定性的空间很有层次,有很多层膜,恰是他提出的“奥”的体现。

四、结语

在继承传统的问题上,从日本当代建筑的创造可以看出,日本建筑师对传统的继承体现更

多的是软传统,建筑对传统形式的依赖越来越少,其中大都已不再留有传统符号的痕迹。对传统的追求也己不限于引用、形似,而是更进一步涉及到日本文化、哲学及日本人的精神因素。他们不再刻意追求传统,而是从更高的知识层次上来理解日本传统。对传统风格的体现是自然的流露,是发自设计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内涵。建筑师们对传统与现代的争论减少了,理论上成熟了,对传统的表达既不失现代生活的秩序,又没有产生传统与新材料、新技术之间的冲突,有些作品甚至能让人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他们使二者协调共存,这种结合的前提必须依赖于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依赖于更准确、更深层地把握日本建筑的灵魂。西方人很难对东方文化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因此这成为东方人独有的财富。

参考文献:

《大师作品分析——解读建筑》,王小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槙文彦空间形象》,张在元,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建筑与城市设计出版社(香港),1999

《日本建筑之道——民族性与时代性共生》,武云霞,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7

日本建筑师与日本建筑的传统之路

作者 谭畅

[摘 要] 传统形式的建筑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对待传统,本文通过对日本建筑师成功继承传统的分析,将传统一分为二来讨论日本建筑师继承和发扬传统的问题。

[关 键 词] 传统 硬传统 软传统 日本建筑

一、引言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建筑文化。同样,不同的建筑文化也在用不同的方式塑造着各个民族。位于太平洋中的日本列岛自古以来就接受了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带有浓厚的东方色彩。同时日本又结合其自然环境和价值观,形成了与其他各国迥然不同的、有着自身独到特点的日本传统建筑文化,从而领先于东方其他各国。日本自从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仅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欧美发达国家需要几百年才走过的现代化的路程。而日本的建筑文化同样也是从学习中国、取法欧美而达到与先进国家并驾齐驱,甚至在一些领域跃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们所取得的尤其是战后几十年中所取得的进步与成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瞩目,这些进步与成就促使人们去探其原因,究其奥秘。

在继承传统的创作观的问题上,日本建筑师有着相当丰富的理论以及繁复多样的实践手法。他们的理论有着相当深刻的日本建筑文化内涵的,其手法逐渐由象形走向意象的发掘,直到精神空间的体现。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日本建筑师分别把自己所理解的“日本”纳人其建筑空间之中。“新陈代谢”理论的提出、“道”空间的探索、“灰”空间的研究、“奥”空间的挖掘、“间”空间的探求、到现今原广司的“宇宙牧场”,日本建筑师研究传统的角度不同,最后形成的作品对传统的表达也有着差异。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点,那就是都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点上寻找自己的位置。虽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相互间各行其事,但都是来源于日本传统,所以仍有交错、重叠之处。他们不断地利用新文化来发展和扩充旧传统,从而形成文化自身所衍生出的新文化型式,创作了许多充溢着明显日本传统气息的现代化的日本建筑,让人感受到东方建筑文化的魅力。

二、“硬传统”与“软传统”

传统,在现代汉语字典中有这样的解释:传统即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如:风俗、道德、思想、作风、艺术、制度等。目前的建筑创作大多和“传统”联系在一起,“传统”仿佛一直是我们建筑创作当中永恒不变的重要因素。那么传统在建筑创作领域中如何来定义和继承呢?有关问题在建筑业内讨论了很久,或许还将继续下去。这里为了便于讨论,我们把形式上表现的传统,称为硬传统;把思想文化上的传统,称为软传统。在建筑设计中前者指的是看得到的传统,如木架构、大屋顶;后者指的是意境上、精神上的传统,它是一个有内部结构的系统,包含着价值观念、思想模式、情感模式和行为模式,他是自然形成的一种风格、一种习惯,是人们对传统建筑的一种理解,包括对功能、对空间、甚至对细部、对色彩的理解。

三、日本建筑师和日本传统建筑的继承与发扬

一直以来,日本建筑在西方建筑师心目中是非常传统的。而日本建筑师重视的传统并非形

式(即硬传统),而是传统通过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而最终影响到他们的建筑设计(即软传统)。80年代后期,日本建筑师矶崎新、安藤忠雄和槙文彦等逐渐成为西方建筑界明星人物。日本城市的发展变化给了西方建筑师新的刺激。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日本建筑师的创作变得大胆自信,表情也日渐丰富。

黑川纪章

黑川纪章曾说:“今天的东京是用现代的材料和技术建造起来的,因此从外观上不能说东京继承了日本的传统。日本的传统以东京人的生活方式,东京人对自然的强烈感情,东京人的秩序感而深深的隐含在东京。软传统的继承使得东京永远不会成为北京或者洛杉机。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是一位善于运用建筑语言进行巧妙言说的建筑师,他的建筑由于充分挖掘和体现日本人独特的环境心理几日本建筑的内在精神而使人备感亲切,又因其对待环境所作出的匠心创意和对建筑要素的独到运用而新意迭出。安藤的建筑之所以有深度,因为它们有一定的观念、哲理和创造性思维作为依托,而不是那种仅靠镜面玻璃来体现“现代化”或单凭玻璃瓦来体现传统的粗浅之作,也不是凭空臆造,追求新奇的怪诞之作。安藤的建筑观和美学观都是以鲜明的人文价值取向作为基础的。安藤的设计哲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人与自然的不可分性;素混凝土材料作为建筑文化的表达和对纯粹空间的要求。不仅如此,安藤在许多作品创作中,还特别注重经由人身心体验的空间序列组织,注重由人们参与而获得的最终建筑品质的实现,而不是建筑本身的商业价值。安藤的建筑立足于三个基本原则:纯净的几何体;可信赖的混凝土材料;自然。

槙文彦

槙文彦在1979年论著的《日本的城市空间的奥》一文中,提出了“奥”是日本特有的空间概念。他认为日本有着有着与众不同的丰富的空间形态,其特点是通过一层层的“膜”,形成多层次的境界,从而少中见多,是较浅的空间取得深邃的感觉,这种深层的中心空间表示的就是“奥”的概念。因此空间的重层性的深层结构是日本空间的特征,他认为这一点对于构思日本未来城市是十分重要的。在这里,槙文彦用“奥”充当了文脉主义所需要的连接体的角色。“奥”意味着意念存在的深度感,而深度感则是空间相对的距离,由各种不同距离形成历史连续性的空间皱纹。日本城市中的“空间皱纹”不仅体现出具有奥性的城市表层质感,而且透射出日本人的心灵性的“奥”——即日本人的宇宙观。日本的建筑与城市空间所体现的多重构成形态,其潜在的空间意识都可以以“奥”的概念作出解释。25年中分六期建成的代官山集合住宅街区的建筑群体分为A、B、C、D、E、F、G六栋和丹麦驻日本大使馆,整体规划原则是线型道路、雁行形建筑加点形广场。六个点形广场:街角广场、复合广场、购物广场、庄园广场、阳光广场形成代官山集合住宅街区的核心序列,从而构成了这个街区的基本特征,形成了强烈的“地点感”。槙文彦是以人文尺度和自然尺度来研究这些广场的空间形态、气氛及相互关系的,他以人体验空间的不同感受所表现出的行为方式作为思考的重点,组成的建筑群既有山林野趣,又十分雅致,气氛明朗、尺度宜人,弥漫着人文主义气息。建筑群成为城市的一个“单元”,那些贯通的缝隙、不定性的空间很有层次,有很多层膜,恰是他提出的“奥”的体现。

四、结语

在继承传统的问题上,从日本当代建筑的创造可以看出,日本建筑师对传统的继承体现更

多的是软传统,建筑对传统形式的依赖越来越少,其中大都已不再留有传统符号的痕迹。对传统的追求也己不限于引用、形似,而是更进一步涉及到日本文化、哲学及日本人的精神因素。他们不再刻意追求传统,而是从更高的知识层次上来理解日本传统。对传统风格的体现是自然的流露,是发自设计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内涵。建筑师们对传统与现代的争论减少了,理论上成熟了,对传统的表达既不失现代生活的秩序,又没有产生传统与新材料、新技术之间的冲突,有些作品甚至能让人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他们使二者协调共存,这种结合的前提必须依赖于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依赖于更准确、更深层地把握日本建筑的灵魂。西方人很难对东方文化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因此这成为东方人独有的财富。

参考文献:

《大师作品分析——解读建筑》,王小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槙文彦空间形象》,张在元,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建筑与城市设计出版社(香港),1999

《日本建筑之道——民族性与时代性共生》,武云霞,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7


相关文章

  • 日本现代建筑发展三段式
  • 第15卷第4期 2000年12月江南学院学报JOURNALOFJIANGNANCOLLEGEVol.15No.4Dec,2000文章编号:1008-8547(2000)04-0083-03 日本现代建筑发展三段式 孙政军 (1.江南学院建筑 ...查看


  • 从传统中蜕变_日本现代园林的转型启示
  • 从传统中蜕变--日本现代园林的转型启示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Tradition--Tak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Japa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or ...查看


  • "丝绸之路"再续辉煌 --"一带一路"基金投资策略
  • "一带一路"的提出 2013年9 月,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 月,习近平在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 ...查看


  • 禅宗思想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 三江学院 课程设计(论文) 课程名称: 建筑概论 题 目:禅宗思想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院 (系) : 建筑学院 专业班级: 姓 名:学 号: 2016年12月24日 禅宗思想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摘要:禅宗推崇深远的美学意境,崇尚"抽象 ...查看


  • 沈阳近代奉系军阀官邸建筑及建筑风格研究
  • 沈阳近代奉系军阀官邸建筑及建筑风格研究 摘 要:在殖民势力和本土势力的共同影响下,近代的沈阳社会体现着半封建半殖民的特殊性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使沈阳建筑也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奉系军阀大量官邸作为沈阳近代的代表性建筑,具有重要的 ...查看


  • 伊东丰雄:建筑不是目的 是确认生活的手段
  • 摘要:2013年北京时间3月18日凌晨,72岁的伊东丰雄获得普利兹克奖,他立即成为建筑界最热门的话题.转眼一年过去,伊东丰雄依旧是众多设计师赞扬的建筑师. 对于2013年普利兹克奖,方振宁表示:"我十几年前就认识伊东丰雄,也采访过 ...查看


  •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1
  • 四年级下册 传统文化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等十个单元,本学期将继续学习六--十单元.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 ...查看


  • 日本现代建筑
  • 日本现代建筑 09中美服设(1)班 赵瀛 Z09401123 目录 一.日本现代建筑出现前的历史状况 二.表现派与后期表现派 三..日本的初期现代主义 四.走向盛期现代主义(1945-1964) 五.晚期现代主义(1964-1970) 六. ...查看


  • [贝聿铭谈贝聿铭]--让建筑与自然融合
  • 江心无痕 2006-08-02, 23:20 转一篇访谈."来源:中国建筑艺术网" [贝聿铭谈贝聿铭]--让建筑与自然融合 波姆(以下简称波):在日本,您设计了京都附近信乐山脉的美秀博物馆(MIHO ),这个作品在这美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