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风险管控机制研究

[提要] 中小企业作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主力与活力之源,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培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优质“土壤”,不仅是浙江金融业的理念,更是宏观调控背景下各类金融机构的具体实践。本文立足于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现状,构建金融服务的风险管理机制。

关键词: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风险管控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风险管控机制研究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2日

一、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现状

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在当前新的历史发展时刻,不断地整合社会资源、融合先进的管理模式、构建网络化的金融服务体系,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1、社会资源整合日益丰富。浙江省通过政府主导,针对中小企业强烈的发展诉求与资金需求,在充分调动金融业的主力军各类银行机构的主体功能基础上,全力整合风险投资机构、担保公司、基金等有效的社会资源。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集“政、银、网、担”为一体的全国首家中小企业网络融资担保服务平台。日均可受理1,000余家中小企业的融资申请业务,可替代全省所有金融机构一天申请量之和。通过举办“浙江成长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大会”,引入国内外的风险投资机构和融资服务机构与企业直接对接,并积极扶持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组建。与此同时,促进民间借贷规范化,指定加强民间融资管理的指导意见,开展规范民间融资试点,探索民间融资阳光化途径,加快新设一批小额贷款公司,帮助民间资本的高效流动。

2、管理模式融合与创新并进。针对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的现实诉求,不断融合先进的管理经验,并积极实施模式创新,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且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在充分考察调研国外小企业专门管理署、中小企业政策银行、中小企业财政专项基金、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风险投资、政府专项采购等多种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了政策引导模式、担保增信模式、专项贷款模式、债券融资模式、民资利用模式等多种方式为浙江中小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政策引导模式通过贷款风险补偿,充分发挥地方财政的放大效应和导向作用,积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信贷的支持力度。担保增信模式通过监管扶持,积极发挥融资性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增信作用。通过政银合作,建立中小企业贷款应急周转基金,防止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通过集合债、结合票据、集合信托等融资工具,募集中长期资金。

3、金融服务体系趋向网络化。结合浙江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局面着力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网络化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一方面以政府为主导,纵向延伸资金支持,设立风险补偿的财政资金、专项周转基金,鼓励各个层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横向拓展多项服务渠道,积极引入国外风险投资公司、成立担保公司、组建金融服务实体第三方服务机构。

二、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潜在问题

金融服务在立足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兼顾财政资金的有效回收与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尽管浙江金融服务运行和保障平稳,趋势向好,但仍无法回避在信贷数量爆炸式增长下的信息不对称、资金风险等系列问题。

1、财政资金支持低效率。为了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制定出台企业应急转贷资金管理办法,设立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对于经营困难的企业减免税费。但是,在宏观经济下行趋势明显与物价持续高位运行的“双重压力”,以及微观层面面临生产成本上升与要素保障困难加大的“双重压力”下,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外需减弱、成本上升、资金短缺等多重因素的困扰。在此种情形下,一些企业选择关停,一些企业选择铤而走险违规使用专项资金,最终亏损,导致财政资金与政策配置的低效率。

2、金融机构承担较大风险。在全力推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同时,中小企业群体性信用缺失,信用观念淡薄、逃废债数量大、财务信息失真严重、信息披露意识差等问题仍客观存在。尽管政府出台了小企业贷款的保障措施,并且在信贷实施过程严格执行“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贷款规定,做到实贷实付和受托支付,但是由于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识别能力弱的客观存在,仍无法完全避免贷款资金的挪用与外流,将实体经济的资金转向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导致金融机构的呆坏账率上升,经营效率欠佳,甚至一些初起步的小型金融机构缺乏经验,将要面临更大的生存风险。

3、信息不对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浙江每年都有不少小企业被淘汰,也有大量的中小企业注册诞生,平均寿命在3~5年之间。虽然全国已经出现了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中小企业担保协会、中小企业创业融资平台等社会组织,但是由于较高交易成本的存在,信息更新不够完整。因此,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较难准确获取中小企业的资产与信用数据,造成了资金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此外,企业出于增加融资金额与速度等多种动机,会刻意隐瞒并谎报财务数据、经营状况等信息,导致了信息的严重不对称。

三、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风险管控机制构建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严重存在以及浙江银行业金融机构中欠缺针对性强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已经十分必要。针对当前所突显的问题,应从充分调研与控制、加强风险计量、引入第三方风险缓释主体、定期问责资金流向等多个层面构建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风险管控机制。

1、定位直线式功能化管理。鉴于浙江中小企业对浙江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共享,从政府视角对于中小企业发展非常重视,并且不论是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专门的金融服务机构均已不同程度迈出对中小企业服务的步伐。从强化风险管控的视角,应当分级建立中小企业专门管理部门,从政府至总行与金融服务机构、总行至分行、分行至支行实现功能对接,共享并过滤的客户信息,在各级明确的功能模块上完成服务,政府发挥政策优势、总行发挥资金优势、分行与支行发挥区位优势,做到共同调研识别与防范风险,分层分级履行职责。将政府的资金风险下移,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同识别与管理风险。

2、构建风险识别与计量模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在于企业的管理模式与制度各具特色,尤其是一些成立时间不长的小企业,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与标准化的财务报表,因此无法直接获取企业的相关信息,加大了风险识别与防范的难度。为此,首先需要进行贷前充分的考察与评估,取得可资决策参考的类财务管理信息,支行可以发挥区位优势,做好风险的细节调研工作;其次逐步开发风险识别与计量模型,提取汇总中小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信息与管理者的相关信息,提高审批决策的效率,规避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

3、推进贷后追踪管理体系。在做好贷前充分的细节考察与调研及贷中严格审批与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对于贷后资金的动向以及企业的动向追踪,也是风险管控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为此,应当建立专人专管的定向问责体系,定期整理汇总授信客户的经营数据、实地考察企业运作、走访授信客户的关联企业与交易往来企业;对于“异常”情况及时向上汇报,并做到快速干预。与此同时,密切关注与授课客户项目相关的宏观经济环境的信息,适时修正各项风险控制的评估数据,做到充分控制风险。

(作者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建松,姚星垣.论构建“123355”浙江现代金融服务体系[J].浙江金融,2011.3.

[2]海鸣.中小企业的政府金融支持创新研究[J].企业改革与发展,2010.9.

[3]王琪.香港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及风险管理[J].新财经,2010.8.

[提要] 中小企业作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主力与活力之源,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培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优质“土壤”,不仅是浙江金融业的理念,更是宏观调控背景下各类金融机构的具体实践。本文立足于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现状,构建金融服务的风险管理机制。

关键词: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风险管控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风险管控机制研究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2日

一、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现状

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在当前新的历史发展时刻,不断地整合社会资源、融合先进的管理模式、构建网络化的金融服务体系,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1、社会资源整合日益丰富。浙江省通过政府主导,针对中小企业强烈的发展诉求与资金需求,在充分调动金融业的主力军各类银行机构的主体功能基础上,全力整合风险投资机构、担保公司、基金等有效的社会资源。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集“政、银、网、担”为一体的全国首家中小企业网络融资担保服务平台。日均可受理1,000余家中小企业的融资申请业务,可替代全省所有金融机构一天申请量之和。通过举办“浙江成长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大会”,引入国内外的风险投资机构和融资服务机构与企业直接对接,并积极扶持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组建。与此同时,促进民间借贷规范化,指定加强民间融资管理的指导意见,开展规范民间融资试点,探索民间融资阳光化途径,加快新设一批小额贷款公司,帮助民间资本的高效流动。

2、管理模式融合与创新并进。针对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的现实诉求,不断融合先进的管理经验,并积极实施模式创新,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且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在充分考察调研国外小企业专门管理署、中小企业政策银行、中小企业财政专项基金、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风险投资、政府专项采购等多种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了政策引导模式、担保增信模式、专项贷款模式、债券融资模式、民资利用模式等多种方式为浙江中小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政策引导模式通过贷款风险补偿,充分发挥地方财政的放大效应和导向作用,积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信贷的支持力度。担保增信模式通过监管扶持,积极发挥融资性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增信作用。通过政银合作,建立中小企业贷款应急周转基金,防止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通过集合债、结合票据、集合信托等融资工具,募集中长期资金。

3、金融服务体系趋向网络化。结合浙江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局面着力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网络化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一方面以政府为主导,纵向延伸资金支持,设立风险补偿的财政资金、专项周转基金,鼓励各个层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横向拓展多项服务渠道,积极引入国外风险投资公司、成立担保公司、组建金融服务实体第三方服务机构。

二、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潜在问题

金融服务在立足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兼顾财政资金的有效回收与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尽管浙江金融服务运行和保障平稳,趋势向好,但仍无法回避在信贷数量爆炸式增长下的信息不对称、资金风险等系列问题。

1、财政资金支持低效率。为了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制定出台企业应急转贷资金管理办法,设立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对于经营困难的企业减免税费。但是,在宏观经济下行趋势明显与物价持续高位运行的“双重压力”,以及微观层面面临生产成本上升与要素保障困难加大的“双重压力”下,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外需减弱、成本上升、资金短缺等多重因素的困扰。在此种情形下,一些企业选择关停,一些企业选择铤而走险违规使用专项资金,最终亏损,导致财政资金与政策配置的低效率。

2、金融机构承担较大风险。在全力推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同时,中小企业群体性信用缺失,信用观念淡薄、逃废债数量大、财务信息失真严重、信息披露意识差等问题仍客观存在。尽管政府出台了小企业贷款的保障措施,并且在信贷实施过程严格执行“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贷款规定,做到实贷实付和受托支付,但是由于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识别能力弱的客观存在,仍无法完全避免贷款资金的挪用与外流,将实体经济的资金转向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导致金融机构的呆坏账率上升,经营效率欠佳,甚至一些初起步的小型金融机构缺乏经验,将要面临更大的生存风险。

3、信息不对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浙江每年都有不少小企业被淘汰,也有大量的中小企业注册诞生,平均寿命在3~5年之间。虽然全国已经出现了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中小企业担保协会、中小企业创业融资平台等社会组织,但是由于较高交易成本的存在,信息更新不够完整。因此,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较难准确获取中小企业的资产与信用数据,造成了资金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此外,企业出于增加融资金额与速度等多种动机,会刻意隐瞒并谎报财务数据、经营状况等信息,导致了信息的严重不对称。

三、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风险管控机制构建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严重存在以及浙江银行业金融机构中欠缺针对性强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已经十分必要。针对当前所突显的问题,应从充分调研与控制、加强风险计量、引入第三方风险缓释主体、定期问责资金流向等多个层面构建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风险管控机制。

1、定位直线式功能化管理。鉴于浙江中小企业对浙江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共享,从政府视角对于中小企业发展非常重视,并且不论是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专门的金融服务机构均已不同程度迈出对中小企业服务的步伐。从强化风险管控的视角,应当分级建立中小企业专门管理部门,从政府至总行与金融服务机构、总行至分行、分行至支行实现功能对接,共享并过滤的客户信息,在各级明确的功能模块上完成服务,政府发挥政策优势、总行发挥资金优势、分行与支行发挥区位优势,做到共同调研识别与防范风险,分层分级履行职责。将政府的资金风险下移,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同识别与管理风险。

2、构建风险识别与计量模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在于企业的管理模式与制度各具特色,尤其是一些成立时间不长的小企业,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与标准化的财务报表,因此无法直接获取企业的相关信息,加大了风险识别与防范的难度。为此,首先需要进行贷前充分的考察与评估,取得可资决策参考的类财务管理信息,支行可以发挥区位优势,做好风险的细节调研工作;其次逐步开发风险识别与计量模型,提取汇总中小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信息与管理者的相关信息,提高审批决策的效率,规避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

3、推进贷后追踪管理体系。在做好贷前充分的细节考察与调研及贷中严格审批与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对于贷后资金的动向以及企业的动向追踪,也是风险管控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为此,应当建立专人专管的定向问责体系,定期整理汇总授信客户的经营数据、实地考察企业运作、走访授信客户的关联企业与交易往来企业;对于“异常”情况及时向上汇报,并做到快速干预。与此同时,密切关注与授课客户项目相关的宏观经济环境的信息,适时修正各项风险控制的评估数据,做到充分控制风险。

(作者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建松,姚星垣.论构建“123355”浙江现代金融服务体系[J].浙江金融,2011.3.

[2]海鸣.中小企业的政府金融支持创新研究[J].企业改革与发展,2010.9.

[3]王琪.香港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及风险管理[J].新财经,2010.8.


相关文章

  • 2015年浙江省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 2015年浙江省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和谋划"十三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抓好食品安全工作意义重大.全省食品安全工作要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的总部署,认真贯彻落 ...查看


  • 海洋事业十三五规划(印发稿)
  • 宁波市海洋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年8月 目 录 前 言.............................................................................. ...查看


  • 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
  • 第27卷 第1期 2014年1月 宁 波 大 学 学 报(人 文 科 学 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LIBERAL ARTS EDITION) Vol. 27 No.1 Jan. 2014 互联网金融时 ...查看


  • 企业中财务管理工作
  • Management 经管空间 企业中财务管理工作分析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罗娟香 摘 要: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企业的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企业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加强企业的管理.企业管理中的财务管理是保证企业能够实现良好运作的基础 ...查看


  • 银行授信担保链_圈_风险分析和应对措施_霍震涛
  • [工作论坛] 银行授信担保链(圈)风险分析 和应对措施 霍震涛1,霍源源2 (1.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河南郑州450018:2.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 摘要:2012年经济进入下行期以来,因担保链(圈)的破裂产生的银行逾期.不良贷 ...查看


  • 中国制造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 中国制造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余晓娟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OO18 [文章摘要]平均值为26.6%,而美同为47.2%,日 本文旨在分析现阶段中国制造业整本为36.9%.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率大 体现状,指出中国制造业在人均劳动生大 ...查看


  • 民营银行发展模式研究
  • 中国民营银行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民营银行是中国金融深化改革的切入点,民营银行的开放是大势所趋.在国家的宏观政策之下,面对垄断的市场竞争环境,民营银行自身应该采取何种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管理框架.营销原理.产业发展规律,探讨了中国民 ...查看


  • 融资性担保行业风险分析
  • 融资性担保行业风险分析 摘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融资性担保是无抵押资产的广大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融资的有效途径.我国融资性担保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本文将从行业竞争.经营管理.银保合作.专业人才.地方监管等方面分析该行业潜在的风 ...查看


  • 浙江省绿色农业行动计划
  •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绿色 农业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农业局,厅各单位: 现将<浙江省绿色农业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浙江省农业厅 2017年3月16日 浙江省绿色农业行动计划 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