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三首悼亡词

  “悼亡”是纪念亡故的夫人或如夫人的专有名词。①宋词中抒写死生异路爱情悲剧的诗歌不少,但以词这一体裁悼亡并写得摇撼人心的,却要首推一代才子苏轼。发妻王弗、续弦王闰之和小妾王朝云在苏轼一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先后伴随苏轼走过艰难的人生旅程。苏轼为三位红颜知己写过不少文字,其中包括三首悼亡词②。  十年生死两茫茫:机敏沉静的王弗是初入仕途的苏轼精神家园的知音者  王弗,眉山青神人,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十六岁时,与年长三岁的苏轼结缡,生有一子苏迈。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五月二十八日,东坡自凤翔还朝,除判登闻鼓院,王弗病逝汴京,死时年仅二十七岁。卒葬眉山苏轼先妣程夫人墓侧。  机敏沉静的王弗是初入仕途的苏轼精神家园的知音者。王弗颇有文学修养,美而且慧,伉俪感情甚笃。治平三年(1066),苏轼作《亡妻王氏墓志铭》,深情记录王弗端庄守礼、机敏沉静事略。东坡在书房来凤轩读书,王弗终日陪伴,未言自己知书,然东坡读书偶有所忘,王弗却能从旁提醒。嘉祐年间,苏轼任凤翔府签判,年轻气盛,胸无城府。善解人意的妻子便成了苏轼的贤内助,客人来访,王弗常聆听于屏后,提醒夫君谨慎处世,提防曲意逢迎的小人。对初入仕途的苏轼帮助甚大,王弗堪称是苏轼文学上、政治上的知音。王弗逝后,苏洵言于苏轼:“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正月二十日,苏轼在密州知州任上,作词追怀发妻王弗: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悼亡词中的千古绝唱。绝唱是难以用文字评述的,此处仅作一些字面上的简单疏理。王弗年仅二十七岁便香消玉殒,对苏轼打击很大。“十年”为词中关键词,王弗逝后十年间,苏轼因反对新法在政治上受到排挤,在杭州三年不得调。调任密州,又赶上密州凶年,政务繁忙,自己的生活也困苦到要以吃杞菊维持的地步。压抑的心情、困苦的生活让苏轼渐渐淡忘了对前妻的思念。“不思量,自难忘”,是慨叹自己为生活所迫,居然淡忘了对前妻的感情。但是,梦中又忽然遥想起当年情境。密州距眉山王弗墓地不啻千里之遥,苏轼梦中哭泣坟前,倾诉这些年来的凄凉。然而,纵使“有处话凄凉”又如何?经历这些年的磨难,妻子可能已经认不出满鬓风霜的自己。词作如实描绘了梦境。那种梦里相顾无言,泪流千行的撕心裂肺的疼痛,是唯美的审悲画面,是人间的纯真情感。  当年江上生奇女:淡泊宁静的王闰之是沉浮宦海的苏轼日常生活的依托者  王闰之,王弗堂妹,苏轼续弦。王弗逝世后的第三年,王闰之嫁给了苏轼。王闰之比苏轼小十一岁,陪同苏轼度过了二十五年。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八月初一病亡汴京,年四十六,灵柩停京西寺院。苏轼亡故后,夫妇合葬于汝州。③王闰之留有二子苏迨、苏过。  淡泊宁静的王闰之是沉浮宦海的苏轼日常生活的依托者。王闰之为人谨慎,淡泊宁静。苏轼仕途上的波折经常使她担惊受怕。王闰之与王弗不同,她对苏轼的爱融汇在日常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之中,她与苏轼相濡以沫,同甘共苦。据苏轼《祭亡妻同安郡君文》,苏轼称赞亡妻:“妇职能修,母仪甚敦。三子如一,爱出于天。从我南行,菽水欣然。汤沐两郡,喜不见颜。”王闰之性情柔和,遇事随顺。待前妻之子苏迈如同己出,甚有妇道。尽管苏轼年龄比王闰之大一轮,可家庭中的主心骨却是王闰之。苏轼对王闰之的那份信赖和倚重,弥久不变。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二十五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元祐党争,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与之相互扶持,任劳任怨,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王闰之卒后,苏轼痛断肝肠,祭文云:“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惟有同穴”四字,写出了王闰之在苏轼心中的份量。苏轼死后,苏辙将乃兄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苏轼的愿望。  苏轼对王闰之也是敬重有加。绍圣三年(1096)正月,流放惠州的苏轼以词悼亡④:  蝶恋花?同安君生日放鱼,取金光明经救鱼事  泛泛东风初破五。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佳气郁葱来绣户。当年江上生奇女。  一盏寿觞谁与举。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放尽穷鳞看圉圉。天公为下曼陀雨。  这首词作于苏轼流寓惠州期间。苏轼中年后好佛,王闰之也笃信佛教。王闰之的生日在阴历正月初五,逝后三年生日这一天,苏轼至惠州海惠寺放生池放鱼为王闰之资福,并作了这首《蝶恋花》词。上阕写王闰之的出生。微微东风拂面,迎来了正月初五。江柳微黄,丝丝缕缕,初春的喜庆佳气飘入书香之家,“当年江上生奇女”,一个奇女子诞生了。下阕写对王闰之的纪念。“膝上王文度”,指东晋人王坦之(字文度),深受父亲溺爱,长大后,王坦之还坐在父亲膝上讨论问题。于是,人们就将爱子称为“膝上王文度”。这一典实写王闰之对三子一视同仁的妇德。谁来举杯为母亲祈福呢?是三个孝子。王闰之温柔贤淑,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特别是对王弗之子视同己出,最让苏轼感动。看到将鱼全部放生,苏轼眼前幻化出天公感动得为之降下曼陀罗花雨的情景。“天公为下曼陀雨”一语双关,深深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和祝福。  高情已逐晓云空:忠义灵敏的王朝云是投荒赋闲的苏轼受伤灵魂的慰藉者  王朝云是王闰之在杭州为苏轼买的一个聪明伶俐的丫环。元丰三年(1080)随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苏轼来到黄州,元丰五年(1082)被苏轼收房。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七月五日死于惠州,年三十四。王朝云葬于惠州栖禅寺,寺僧在墓地筑六如亭以纪念。王朝云追随苏轼二十三年,生有一子,早夭。⑤  忠义灵敏的王朝云是投荒赋闲的苏轼受伤灵魂的慰藉者。特别是在苏轼贬谪惠州之时,患难见真情,“侍妾王朝云一生辛勤,万里随行”(《惠州荐朝云疏》),成为苏轼最亲密的伴侣。⑥与前两位夫人比较,王朝云精神气质上具有下列特点。其一,王朝云“敏而好义”。苏轼亲撰的《朝云墓志铭》中,赞誉王朝云“敏而好义,事先生忠敬若一”。“敏而好义”四字最能反映王朝云品格。绍圣元年(1093),苏轼南贬惠州,其“四五妾相继辞去,独朝云随予南迁”(《朝云诗序》)。王朝云对苏轼不离不弃,忠心耿耿,最令苏轼感动。⑦其二,王朝云善解人意。元祐之初,苏轼仕途得意。“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机械。’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费衮《梁溪漫志》)从中可以看出,王朝云了解苏轼嬉笑怒骂的幽默个性,看出苏轼在仕途春风得意的背后,隐藏着一种人生祸福相倚、瞬息变化的忧惧。其三,王朝云能歌善舞。《说郛》卷八四《林下诗谈》记载了如下一个故事:“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时青女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朝云歌喉将转,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政悲秋,而汝又伤春矣。’遂罢。朝云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终身不复听此词。”苏轼“悲秋”,朝云“伤春”,是《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的情感重心。大有钟子期已死,俞伯牙不复鼓琴的知音难觅之悲。王朝云多年受苏轼艺术气质的熏染,自己又生性聪慧,能歌善舞,给远谪南国孤独寂寞的苏轼,带来灵魂上的呵护。惠州六如亭的一副楹联道出了二人的心息相通:“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君。”年龄的鸿沟并没成为苏轼、王朝云情感的障碍。王朝云像一泓宁静的港湾,让苏轼在尘世中受伤的灵魂在此得到栖息。然而这是短暂的栖息,随着朝云的仙逝,东坡又被抛于天涯无助、孤独寂寞的世界。

  “悼亡”是纪念亡故的夫人或如夫人的专有名词。①宋词中抒写死生异路爱情悲剧的诗歌不少,但以词这一体裁悼亡并写得摇撼人心的,却要首推一代才子苏轼。发妻王弗、续弦王闰之和小妾王朝云在苏轼一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先后伴随苏轼走过艰难的人生旅程。苏轼为三位红颜知己写过不少文字,其中包括三首悼亡词②。  十年生死两茫茫:机敏沉静的王弗是初入仕途的苏轼精神家园的知音者  王弗,眉山青神人,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十六岁时,与年长三岁的苏轼结缡,生有一子苏迈。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五月二十八日,东坡自凤翔还朝,除判登闻鼓院,王弗病逝汴京,死时年仅二十七岁。卒葬眉山苏轼先妣程夫人墓侧。  机敏沉静的王弗是初入仕途的苏轼精神家园的知音者。王弗颇有文学修养,美而且慧,伉俪感情甚笃。治平三年(1066),苏轼作《亡妻王氏墓志铭》,深情记录王弗端庄守礼、机敏沉静事略。东坡在书房来凤轩读书,王弗终日陪伴,未言自己知书,然东坡读书偶有所忘,王弗却能从旁提醒。嘉祐年间,苏轼任凤翔府签判,年轻气盛,胸无城府。善解人意的妻子便成了苏轼的贤内助,客人来访,王弗常聆听于屏后,提醒夫君谨慎处世,提防曲意逢迎的小人。对初入仕途的苏轼帮助甚大,王弗堪称是苏轼文学上、政治上的知音。王弗逝后,苏洵言于苏轼:“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正月二十日,苏轼在密州知州任上,作词追怀发妻王弗: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悼亡词中的千古绝唱。绝唱是难以用文字评述的,此处仅作一些字面上的简单疏理。王弗年仅二十七岁便香消玉殒,对苏轼打击很大。“十年”为词中关键词,王弗逝后十年间,苏轼因反对新法在政治上受到排挤,在杭州三年不得调。调任密州,又赶上密州凶年,政务繁忙,自己的生活也困苦到要以吃杞菊维持的地步。压抑的心情、困苦的生活让苏轼渐渐淡忘了对前妻的思念。“不思量,自难忘”,是慨叹自己为生活所迫,居然淡忘了对前妻的感情。但是,梦中又忽然遥想起当年情境。密州距眉山王弗墓地不啻千里之遥,苏轼梦中哭泣坟前,倾诉这些年来的凄凉。然而,纵使“有处话凄凉”又如何?经历这些年的磨难,妻子可能已经认不出满鬓风霜的自己。词作如实描绘了梦境。那种梦里相顾无言,泪流千行的撕心裂肺的疼痛,是唯美的审悲画面,是人间的纯真情感。  当年江上生奇女:淡泊宁静的王闰之是沉浮宦海的苏轼日常生活的依托者  王闰之,王弗堂妹,苏轼续弦。王弗逝世后的第三年,王闰之嫁给了苏轼。王闰之比苏轼小十一岁,陪同苏轼度过了二十五年。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八月初一病亡汴京,年四十六,灵柩停京西寺院。苏轼亡故后,夫妇合葬于汝州。③王闰之留有二子苏迨、苏过。  淡泊宁静的王闰之是沉浮宦海的苏轼日常生活的依托者。王闰之为人谨慎,淡泊宁静。苏轼仕途上的波折经常使她担惊受怕。王闰之与王弗不同,她对苏轼的爱融汇在日常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之中,她与苏轼相濡以沫,同甘共苦。据苏轼《祭亡妻同安郡君文》,苏轼称赞亡妻:“妇职能修,母仪甚敦。三子如一,爱出于天。从我南行,菽水欣然。汤沐两郡,喜不见颜。”王闰之性情柔和,遇事随顺。待前妻之子苏迈如同己出,甚有妇道。尽管苏轼年龄比王闰之大一轮,可家庭中的主心骨却是王闰之。苏轼对王闰之的那份信赖和倚重,弥久不变。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二十五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元祐党争,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与之相互扶持,任劳任怨,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王闰之卒后,苏轼痛断肝肠,祭文云:“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惟有同穴”四字,写出了王闰之在苏轼心中的份量。苏轼死后,苏辙将乃兄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苏轼的愿望。  苏轼对王闰之也是敬重有加。绍圣三年(1096)正月,流放惠州的苏轼以词悼亡④:  蝶恋花?同安君生日放鱼,取金光明经救鱼事  泛泛东风初破五。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佳气郁葱来绣户。当年江上生奇女。  一盏寿觞谁与举。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放尽穷鳞看圉圉。天公为下曼陀雨。  这首词作于苏轼流寓惠州期间。苏轼中年后好佛,王闰之也笃信佛教。王闰之的生日在阴历正月初五,逝后三年生日这一天,苏轼至惠州海惠寺放生池放鱼为王闰之资福,并作了这首《蝶恋花》词。上阕写王闰之的出生。微微东风拂面,迎来了正月初五。江柳微黄,丝丝缕缕,初春的喜庆佳气飘入书香之家,“当年江上生奇女”,一个奇女子诞生了。下阕写对王闰之的纪念。“膝上王文度”,指东晋人王坦之(字文度),深受父亲溺爱,长大后,王坦之还坐在父亲膝上讨论问题。于是,人们就将爱子称为“膝上王文度”。这一典实写王闰之对三子一视同仁的妇德。谁来举杯为母亲祈福呢?是三个孝子。王闰之温柔贤淑,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特别是对王弗之子视同己出,最让苏轼感动。看到将鱼全部放生,苏轼眼前幻化出天公感动得为之降下曼陀罗花雨的情景。“天公为下曼陀雨”一语双关,深深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和祝福。  高情已逐晓云空:忠义灵敏的王朝云是投荒赋闲的苏轼受伤灵魂的慰藉者  王朝云是王闰之在杭州为苏轼买的一个聪明伶俐的丫环。元丰三年(1080)随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苏轼来到黄州,元丰五年(1082)被苏轼收房。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七月五日死于惠州,年三十四。王朝云葬于惠州栖禅寺,寺僧在墓地筑六如亭以纪念。王朝云追随苏轼二十三年,生有一子,早夭。⑤  忠义灵敏的王朝云是投荒赋闲的苏轼受伤灵魂的慰藉者。特别是在苏轼贬谪惠州之时,患难见真情,“侍妾王朝云一生辛勤,万里随行”(《惠州荐朝云疏》),成为苏轼最亲密的伴侣。⑥与前两位夫人比较,王朝云精神气质上具有下列特点。其一,王朝云“敏而好义”。苏轼亲撰的《朝云墓志铭》中,赞誉王朝云“敏而好义,事先生忠敬若一”。“敏而好义”四字最能反映王朝云品格。绍圣元年(1093),苏轼南贬惠州,其“四五妾相继辞去,独朝云随予南迁”(《朝云诗序》)。王朝云对苏轼不离不弃,忠心耿耿,最令苏轼感动。⑦其二,王朝云善解人意。元祐之初,苏轼仕途得意。“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机械。’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费衮《梁溪漫志》)从中可以看出,王朝云了解苏轼嬉笑怒骂的幽默个性,看出苏轼在仕途春风得意的背后,隐藏着一种人生祸福相倚、瞬息变化的忧惧。其三,王朝云能歌善舞。《说郛》卷八四《林下诗谈》记载了如下一个故事:“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时青女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朝云歌喉将转,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政悲秋,而汝又伤春矣。’遂罢。朝云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终身不复听此词。”苏轼“悲秋”,朝云“伤春”,是《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的情感重心。大有钟子期已死,俞伯牙不复鼓琴的知音难觅之悲。王朝云多年受苏轼艺术气质的熏染,自己又生性聪慧,能歌善舞,给远谪南国孤独寂寞的苏轼,带来灵魂上的呵护。惠州六如亭的一副楹联道出了二人的心息相通:“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君。”年龄的鸿沟并没成为苏轼、王朝云情感的障碍。王朝云像一泓宁静的港湾,让苏轼在尘世中受伤的灵魂在此得到栖息。然而这是短暂的栖息,随着朝云的仙逝,东坡又被抛于天涯无助、孤独寂寞的世界。


相关文章

  • 从悼亡诗看古代文人的情结[散文欣赏]
  • 悼亡诗,是古代诗人用以祭奠妻子或心仪女人.用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抚思的一种诗歌形式.近年来,人们对悼亡诗格外关注,有人特别编著了悼亡诗史,用以研究古代诗人的情愫.这是因为人们对情爱的重视,对古代诗人的人格重视.因为研究悼亡诗不仅能更深地挖掘 ...查看


  • 从悼亡诗看古代诗人的女恋情结
  • 2011-10-17 06:11 悼亡诗,是古代诗人用以祭奠妻子或心仪女人.用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抚思的一种诗歌形式.近年来,人们对悼亡诗格外关注,有人特别编著了悼亡诗史,用以研究古代诗人的情愫.这是因为人们对情爱的重视,对古代诗人的人格重 ...查看


  • [诗经].苏轼.元稹.潘岳.沈约及国外作者悼亡诗,详细译文.赏析.对比阅读.
  • <悼亡诗研究课题> 作者:吴亭慧 巫悦 郭欣璐 (惠州一中) 悼亡诗导语: "我们都是红尘中人,一定承受着尘世之苦"法国味道作 家巴尔扎克说过这样的花,大概是岁月在任何人脸上都会留 下年轮,相濡以沫.感情无论 ...查看


  • 苏轼诗词中的狡狯技法
  • 苏轼诗词中的狡狯技法 作者:朱新祥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6年第05期 苏轼写诗词常用狡狯的手法.刘贡父<彭城集·见苏子瞻所作小诗因寄>诗云:"千里相思无见期,喜闻乐府短长诗.灵均此秘未 ...查看


  • 当爱成为往事
  • 当爱成为往事 [摘要]周之琦时清代嘉道词坛上颇具特色的词人.其论词绝句已为学界所注意,而于其词作则鲜论及.本文仅就其悼亡之作略作论述,阐明其独特的抒情形象,以见其词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周之琦 悼亡词 抒情形象 艺术风格 古之悼亡词,自苏 ...查看


  • 江城子与孤雁儿--苏轼与李清照悼亡词比较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一枝梅花奈何堪 --苏轼与李清照悼亡词比较 提及宋词,人们总会不自觉地就想起苏轼,一代大文豪,多面全才,历史也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苏轼在文学方面是革新的主将.他对于词的发展上所作出的贡献,超越了所有的人.他摧毁了词的狭隘的藩 ...查看


  • 苏轼词风研究综述_关茂
  • 第17卷第4期2015年8月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anggang Polyteechnic VOL.17.No.4Aug.2015 苏轼词风研究综述 关 茂 (西藏大学 文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摘 要: ...查看


  • 悼亡诗的前身一般可追溯到
  • 悼亡诗的前身一般可追溯到<诗经>中的<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I兮! 兮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 ...查看


  •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学案
  •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学案 (教师版) 学习目标 1: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赏析词中生动细腻地细节描写. 2:学习质朴自然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 3:体会作者在悼念亡妻的同时,委婉地抒发十年间仕途坎坷. 命运多舛的感慨. 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