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学案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学案 (教师版)

学习目标

1: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赏析词中生动细腻地细节描写。 2:学习质朴自然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

3:体会作者在悼念亡妻的同时,委婉地抒发十年间仕途坎坷、 命运多舛的感慨。 学习重点

写景、记事、抒情纯以白描取胜的特点。 【资料补充】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26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学习指导】

悼亡诗,即借追述往事,表达对亡故亲人的悼伤与思念之情的诗歌。悼亡诗的思想内容较为单纯,除了多借追怀往事表现伤逝之情以外,还常以“记梦”的形式,多写作者与亡故亲人梦中相会的情景,借以表达对亡故亲人的悼伤与思念。由于失重的梦境“尽取材于醒时经验”,故而仍属虚实相生的手法,使人读了更觉情深意切,难以忘记。

(一)诵读全词,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

(二)下阕首五句为第一个层次。请以第一人称苏轼的口吻进行描写,加入想象,

越细腻逼真越好。(不少于100字)

答:还是那个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那亲切而又熟悉的小窗,终于见到魂牵梦萦的你,那个娇小温柔的你,你还在对镜梳妆,还没有看见我呢?我是该悄悄蒙上你的眼睛让你猜猜我是谁,还是给你一个甜蜜的拥抱呢?可是我与你相见,却没有卿卿我我,也没有共诉衷肠,而只有“相顾无言,泪流满面”! 文本探究

1、“十年生死两茫茫。”平心而论,十年不短,也不算太长。对作者来说长不长?为什么?

答:对作者来说很漫长。已经和妻子死别十年了。“生死””,是说彼此一生一死。不是一年、两年,而是长长的十年;不是暂别,而是生死的永别;不是互通音信,而是什么情况都不知道。这句词看来只是简单地记叙了事实,实际上,充满了对亡妻思念的感情。 2、“茫茫”,看不清楚。为何看不清?

答: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

3、(1)“不思量,自难忘” 可是为什么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这不显得有点矛盾吗?

答: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不矛盾。“思量”,是想念的意思。作者接下去说,十年来,对于死去的妻子即使不特意地思念,也自然地难以忘怀。一个“自”字,突出了感情的深挚真诚。

(2)作者说自己“尘满面,鬓如霜”,而其时不过40岁,如何理解?(仅仅是胡子多了些,不洗脸,又是什么让他早生华发呢?)

答:由于他十年来的奔波劳碌而灰尘满面、鬓发如霜,恐怕妻子也难以相认

了!这里在夫妻之情中又织进了仕途失意、饱经风霜的身世之感。 4、下阕首五句为第一个层次。

(1)“相顾无言”太残忍了。让他们说一句话,好不好?为什么?

答:说一句话不好。他们十年死别,一旦“重逢”,本来该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了。所以只是互相注视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代替话语的只是满面的泪水。这无言的注视和如泉的泪水,所包含的感情,是任何其它语言都难以表现得出来的。 (2)明月是象征团圆与祝福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亮团圆“千里共婵娟”。为什么不改成“残月夜”呢?“杨柳岸晓风残月”,多好。 答: “残月夜”,“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让人哀伤的景,哀景,但不如“明月夜”好。 明月夜,是乐景,明月意味团圆,而此时词人与亡妻却无法相见不能团圆,是哀情。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 诗词积累

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附【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赏析】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号东坡,眉山(在今四川省)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神宗时,他反对王安石推行新法,外放到杭州、密州(在今山东省)等处做地方宫。又被诬陷为作诗讽刺朝廷,下狱,降职到黄州(在今湖北省)。保守派执政后,他一度被召回朝。新党重新上台,他一再被贬,直到边

远的琼州(在今广东省海南岛)。他任地方官期间,较为关心民众生活,作过一些兴修水利的事情。在文学上,他的散文、诗歌都很有成就。他的词,突破了当时柔弱的词风,扩大了题材,境界开阔,语汇丰富,不拘声律,风格以豪迈为主,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首《江城子》作于乙卯(公元一○七五)年,这时他四十岁,在密州作官。一次梦见了已死去十年的妻子王弗之后,写下了这首词。

词的开头一句就说已经和妻子死别十年了。“生死”,是说彼此一生一死。“两茫茫”,是由于生死隔绝,互相情况茫然。“茫茫”,是迷糊而看不清的样子。不是一年、两年,而是长长的十年;不是暂别,而是生死的永别;不是互通音信,而是什么情况都不知道。这句词看来只是简单地记叙了事实,实际上,充满了感情。“思量”,是想念的意思。作者接下去说,十年来,对于死去的妻子即使不特意地思念,也自然地难以忘怀。一个“自”字,突出了感情的深挚真诚。王弗的坟墓远在四川彭山县,距离作者当时所在的密州有几千里之遥,所以说“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话”,当说讲。正是在“自难忘”的思念中,作者由自己的寂寞联想到亡妻的“孤单”,也痛感到千里阻隔,甚至连到坟墓前一诉衷肠的可能也没有。因此说,亡妻孤单单埋在几千里之外,他的寂寞、悲伤又能和谁去诉说呢!“相见”,当然已经不可能了,使作者更为悲痛的是,就算是彼此重逢,由于他十年来的奔波劳碌而灰尘满面、鬓发如霜,恐怕妻子也难以相认了!这里在夫妻之情中又织进了仕途失意、饱经风霜的身世之感。 下片转入写梦。上片已经把对亡妻的怀念写得很充分,到这里转入梦境就显得很自然,“积思成梦”,完全合乎生活的逻辑。“夜来”,是昨夜。“幽”,这里是远的意思。他在叙述昨夜作梦回到家乡的时候,用了“忽”字,这就表现了他在万般思念之中,忽然能够同亡妻在梦中相见的喜出望外的心情。以下四句具体写出梦中相见的情景。“轩”,是有廊檐的窗。“顾”,看。“惟有”,即只有。在梦中,他看到:妻子正在窗子前面梳妆打扮。他们十年死别,一旦“重逢”,本来该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了。所以只是互相注视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代替话语的只是满面的泪水。这无言的注视和如泉的泪水,所包含的感情,是任何其它语言都难以表现得出来的。最后,从梦境又回到现实,以对妻子永志不忘的深情结束。但是,他没有直接地说出,而是根据想象,描绘了那只有明月和短松相伴的千里孤坟;并且断定,那就将是使他长此以往悲痛欲绝的地方。这就使他的感情得到了形象化的表现,而让读者感到意味深长。

这首词,用家常话,写肺腑情,质朴自然,真挚动人,在悼亡词中,是写得很成功的。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学案 (教师版)

学习目标

1: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赏析词中生动细腻地细节描写。 2:学习质朴自然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

3:体会作者在悼念亡妻的同时,委婉地抒发十年间仕途坎坷、 命运多舛的感慨。 学习重点

写景、记事、抒情纯以白描取胜的特点。 【资料补充】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26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学习指导】

悼亡诗,即借追述往事,表达对亡故亲人的悼伤与思念之情的诗歌。悼亡诗的思想内容较为单纯,除了多借追怀往事表现伤逝之情以外,还常以“记梦”的形式,多写作者与亡故亲人梦中相会的情景,借以表达对亡故亲人的悼伤与思念。由于失重的梦境“尽取材于醒时经验”,故而仍属虚实相生的手法,使人读了更觉情深意切,难以忘记。

(一)诵读全词,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

(二)下阕首五句为第一个层次。请以第一人称苏轼的口吻进行描写,加入想象,

越细腻逼真越好。(不少于100字)

答:还是那个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那亲切而又熟悉的小窗,终于见到魂牵梦萦的你,那个娇小温柔的你,你还在对镜梳妆,还没有看见我呢?我是该悄悄蒙上你的眼睛让你猜猜我是谁,还是给你一个甜蜜的拥抱呢?可是我与你相见,却没有卿卿我我,也没有共诉衷肠,而只有“相顾无言,泪流满面”! 文本探究

1、“十年生死两茫茫。”平心而论,十年不短,也不算太长。对作者来说长不长?为什么?

答:对作者来说很漫长。已经和妻子死别十年了。“生死””,是说彼此一生一死。不是一年、两年,而是长长的十年;不是暂别,而是生死的永别;不是互通音信,而是什么情况都不知道。这句词看来只是简单地记叙了事实,实际上,充满了对亡妻思念的感情。 2、“茫茫”,看不清楚。为何看不清?

答: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

3、(1)“不思量,自难忘” 可是为什么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这不显得有点矛盾吗?

答: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不矛盾。“思量”,是想念的意思。作者接下去说,十年来,对于死去的妻子即使不特意地思念,也自然地难以忘怀。一个“自”字,突出了感情的深挚真诚。

(2)作者说自己“尘满面,鬓如霜”,而其时不过40岁,如何理解?(仅仅是胡子多了些,不洗脸,又是什么让他早生华发呢?)

答:由于他十年来的奔波劳碌而灰尘满面、鬓发如霜,恐怕妻子也难以相认

了!这里在夫妻之情中又织进了仕途失意、饱经风霜的身世之感。 4、下阕首五句为第一个层次。

(1)“相顾无言”太残忍了。让他们说一句话,好不好?为什么?

答:说一句话不好。他们十年死别,一旦“重逢”,本来该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了。所以只是互相注视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代替话语的只是满面的泪水。这无言的注视和如泉的泪水,所包含的感情,是任何其它语言都难以表现得出来的。 (2)明月是象征团圆与祝福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亮团圆“千里共婵娟”。为什么不改成“残月夜”呢?“杨柳岸晓风残月”,多好。 答: “残月夜”,“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让人哀伤的景,哀景,但不如“明月夜”好。 明月夜,是乐景,明月意味团圆,而此时词人与亡妻却无法相见不能团圆,是哀情。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 诗词积累

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附【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赏析】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号东坡,眉山(在今四川省)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神宗时,他反对王安石推行新法,外放到杭州、密州(在今山东省)等处做地方宫。又被诬陷为作诗讽刺朝廷,下狱,降职到黄州(在今湖北省)。保守派执政后,他一度被召回朝。新党重新上台,他一再被贬,直到边

远的琼州(在今广东省海南岛)。他任地方官期间,较为关心民众生活,作过一些兴修水利的事情。在文学上,他的散文、诗歌都很有成就。他的词,突破了当时柔弱的词风,扩大了题材,境界开阔,语汇丰富,不拘声律,风格以豪迈为主,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首《江城子》作于乙卯(公元一○七五)年,这时他四十岁,在密州作官。一次梦见了已死去十年的妻子王弗之后,写下了这首词。

词的开头一句就说已经和妻子死别十年了。“生死”,是说彼此一生一死。“两茫茫”,是由于生死隔绝,互相情况茫然。“茫茫”,是迷糊而看不清的样子。不是一年、两年,而是长长的十年;不是暂别,而是生死的永别;不是互通音信,而是什么情况都不知道。这句词看来只是简单地记叙了事实,实际上,充满了感情。“思量”,是想念的意思。作者接下去说,十年来,对于死去的妻子即使不特意地思念,也自然地难以忘怀。一个“自”字,突出了感情的深挚真诚。王弗的坟墓远在四川彭山县,距离作者当时所在的密州有几千里之遥,所以说“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话”,当说讲。正是在“自难忘”的思念中,作者由自己的寂寞联想到亡妻的“孤单”,也痛感到千里阻隔,甚至连到坟墓前一诉衷肠的可能也没有。因此说,亡妻孤单单埋在几千里之外,他的寂寞、悲伤又能和谁去诉说呢!“相见”,当然已经不可能了,使作者更为悲痛的是,就算是彼此重逢,由于他十年来的奔波劳碌而灰尘满面、鬓发如霜,恐怕妻子也难以相认了!这里在夫妻之情中又织进了仕途失意、饱经风霜的身世之感。 下片转入写梦。上片已经把对亡妻的怀念写得很充分,到这里转入梦境就显得很自然,“积思成梦”,完全合乎生活的逻辑。“夜来”,是昨夜。“幽”,这里是远的意思。他在叙述昨夜作梦回到家乡的时候,用了“忽”字,这就表现了他在万般思念之中,忽然能够同亡妻在梦中相见的喜出望外的心情。以下四句具体写出梦中相见的情景。“轩”,是有廊檐的窗。“顾”,看。“惟有”,即只有。在梦中,他看到:妻子正在窗子前面梳妆打扮。他们十年死别,一旦“重逢”,本来该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了。所以只是互相注视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代替话语的只是满面的泪水。这无言的注视和如泉的泪水,所包含的感情,是任何其它语言都难以表现得出来的。最后,从梦境又回到现实,以对妻子永志不忘的深情结束。但是,他没有直接地说出,而是根据想象,描绘了那只有明月和短松相伴的千里孤坟;并且断定,那就将是使他长此以往悲痛欲绝的地方。这就使他的感情得到了形象化的表现,而让读者感到意味深长。

这首词,用家常话,写肺腑情,质朴自然,真挚动人,在悼亡词中,是写得很成功的。


相关文章

  •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赏析资料总结归纳
  • 本文通过以下5个方面进行赏析 1.写作时间与作家本人的际遇 2.派别语言技巧结构内容 3.主题的解读.诗词的名称.选择鉴赏.艺术特色 4.情感与哲理的体现 5.拓展升华---文学史上的意义.现实.价值地位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查看


  • 情诗:十年生死两茫茫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 ...查看


  • 苏轼[江城子]赏析
  •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感情深挚的悼亡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 ...查看


  • 江城子与孤雁儿--苏轼与李清照悼亡词比较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一枝梅花奈何堪 --苏轼与李清照悼亡词比较 提及宋词,人们总会不自觉地就想起苏轼,一代大文豪,多面全才,历史也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苏轼在文学方面是革新的主将.他对于词的发展上所作出的贡献,超越了所有的人.他摧毁了词的狭隘的藩 ...查看


  •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2 引言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大学语文>教材"爱情与婚姻"章节中的一篇.此篇与陆 ...查看


  • ]苏轼李清照婉约词的比较赏析
  • 三.语言特色上 苏轼提出了"以诗为词"的理论,不仅使词的内容扩大丰富,表现了广阔的生活天地,而且诗. 词.辞赋.散文.书信.语录等文种体裁的语言特点三.语言特色上 苏轼提出了"以诗为词"的理论,不仅使 ...查看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作家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苏轼<江城子·记梦>与李清照<一剪梅>的相同处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赵明剑 摘要: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 ...查看


  •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 [年代]:宋[作者]:苏轼--<江城子>[内容]: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1]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 ...查看


  • 表白的话:十年生死两茫茫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两情若是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