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家格言教案

《治家格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 名贤集》(一)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过程设计

上新课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学生参与)。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名贤集》。

教学流程:

一、背景介绍:

《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二、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1、重点字词:

末儿

2、重点句子:

3、翻译:

3、课文知识的补充

曹娥碑:

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贤集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我国谜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语,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到东汉时期,隐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利用方块字在离合增损中形、音、义的变化,产生了第一条文义字谜,即“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汉,就开始逐步趋向于谜语,当时流行的射覆,已成为民间和宫廷的娱乐品了。并且大量的隐语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现出对其的特别钟爱。

2、用猜谜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

1)谜面:呀 (打一成语)

2)谜面:群英会(打一教育机构)

3)谜面:欧美民族(打一人名)

谜底:1)唇齿相依 2)幼儿园 3)西施

《治家格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 名贤集》(一)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过程设计

上新课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学生参与)。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名贤集》。

教学流程:

一、背景介绍:

《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二、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1、重点字词:

末儿

2、重点句子:

3、翻译:

3、课文知识的补充

曹娥碑:

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贤集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我国谜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语,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到东汉时期,隐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利用方块字在离合增损中形、音、义的变化,产生了第一条文义字谜,即“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汉,就开始逐步趋向于谜语,当时流行的射覆,已成为民间和宫廷的娱乐品了。并且大量的隐语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现出对其的特别钟爱。

2、用猜谜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

1)谜面:呀 (打一成语)

2)谜面:群英会(打一教育机构)

3)谜面:欧美民族(打一人名)

谜底:1)唇齿相依 2)幼儿园 3)西施


相关文章

  •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笠翁对韵>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 ...查看


  • 国学经典教案
  • 课题: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教学目的:让小朋友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教 ...查看


  • 柏林中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 柏林中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诵国学经典美文 扬中华传统美德 奠人生幸福之基 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区教育局经典诵读教学进校园会议精神,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引领我校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人文 ...查看


  • 2015读[朱子治家格言]心得体会
  • 孔子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家风清简,是君子图大业的开始.过去,有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去这里天下,对于刚出生的子女的教养是:心正.齐家.治国.平天下.你不能一步走多远,只能一点一滴做好每件事情.朱伯庐写了一本治理家的小书,内容简短易懂,给世人 ...查看


  • [朱子家训]和[朱柏庐治家格言]的争议
  • <朱子家训>和<朱柏庐治家格言>的争议 --蒋沐原整理版 "一提<朱子家训>大多数老年人和喜爱古文的人都认为指的是<朱柏庐治家格言>,即"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 ...查看


  • 怎样写议论文教案
  • 怎样写议论文教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议论文问题常识: 2. 学会写简单的议论文, 一. 议论文常识: 议论文的概念: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 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二. 议论文三要素: ...查看


  • 中国古代家训经典
  • 中国古代家训经典 中国古代家训经典老班教育 一.养子须教子 1.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增广贤文>) 2.养不教,父之过.(<三字经>) 3.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增广贤文>) 4. ...查看


  • 闫佳岐学习朱子治家格言读后感
  • <朱子治家格言>读后感 伏羲二年级闫佳岐家长 孩子学习伏羲文化后, 自己有幸接触 <朱子治家格言> , 读后颇有感触,下面说说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 "宜未雨而绸 ...查看


  • [敬业与乐业]表格式教案
  • 课题 <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型 综合性 学习 三 维 目 标 知识目标 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3.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