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国家二战后GDP曾超过美国的50%,我来说一说背后真相

昨天我推送的文章《中美日三国经济指标排行榜,不单只看GDP》中,我提到了中国是二战以后唯一一个GDP超过美国50%的。文章发出后很多网友提出异议,这里我先谢谢大家,这个问题确实有争议,因为没法一一回复网友们我为什么这样写,索性我把原文中的这部分内容去掉了。但我还是坚持我本来的观点。

网友们有争议的国家有两个,前苏联和日本。我在网友的留言下回复了一些我的观点,后来发现这类的评论太多,一一回复也回复不过来,所以干脆就这个问题再写一篇文来跟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我不认为这两个国家的GDP“真正的”达到过美国的50%。

我们先来说前苏联

有人说前苏联全盛时期GDP曾达到美国的67%,有人说只有40%,甚至也说不出个具体时间。较真一点的朋友可能想去IMF或是世行网站上去查。不过我想告诉大家别费这个劲了,你查不到官方数据,因为前苏联不统计GDP。

苏联当年官方统计的数据是工业、农业总产值,或者是社会总产值。

因为经济结构和统计方法的差异,前苏联的经济数据很难拿来和美国做直接比较。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汇率。当年由于美苏两国没有什么贸易往来,美元兑卢布汇率也一直是个迷一样的存在。1961年,前苏联确定1美元兑0.6卢布的汇率,并且在此后的30年(直到苏联解体)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但当时的苏联实行的是彻底的计划经济,生产出来多少就供给多少,商品有的过剩有的紧缺。你拿着100卢布想要买100卢布的商品,不好意思,要排队,像买个汽车什么的可能要等个好几年。计划经济的供给加上美苏两国之间没有贸易,那汇率你说多少就是多少咯?

一辆伏尔加和一辆保时捷都是一辆车,那统计在经济数据上二者就是相等的了?

保时捷我知道,然而这个伏尔加是个什么鬼?

按照1:0.6的汇率,前苏联的社会总产值在80年代超过了美国GDP的50%。但公平点说,这样直接比较毫无意义。还有一种说法是苏联的重工业比美国更发达,所以苏联在工业指标上很多都超过了美国,由此得出结论说就算苏联经济不如美国,也不会比美国差太多,达到百分之六七十还是有的。

钢产量:苏联14800万吨,美国10380万吨,是美国的143%

发电量:苏联12950亿度;美国24750亿度,是美国的52%

石油产量:苏联60300万吨;美国43000万吨 ,是美国的140%

天然气产量:苏联4060亿立方米;美国6000亿立方米,是美国的 67.7%

商品煤: 苏联65300万吨;美国78400万吨,是美国的83.3%

家用轿车产量: 苏联133万辆;美国658万辆;是美国的20.2%

塑料:苏联360万吨,美国1386万吨,苏联是美国的26%

化学纤维:苏联117.6万吨,美国390万吨,是美国的30%

化肥:苏联2480万吨,美国2240万吨,苏联是美国的111%

水泥:苏联12500万吨 美国7700万吨,苏联是美国的162%

联合收割机:苏联11.3万台,美国3.18万台 苏联是美国的355%

拖拉机:苏联55.7万台,美国27万台,苏联是美国206%

以上是1980年,苏联和美国的部分工业产品数据比较。数据源自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乍一看苏联的数据确实很多都是比美国高的,但发电量是工业的基础,苏联以美国50%的发电量生产了比美国多43%的钢材。石油产量比美国大,塑料和化纤竟然都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基础工业品产量比美国大,像汽车这样的高端工业品却远不如美国。

所以这个数据还是有疑问,前苏联并没有在工业指标上完全碾压美国。根据2015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和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数据,同样是第一、第二产业占比较重的中国,如今工业生产总值是美国的130%,汽车产量是美国的两倍,钢产量是美国的10倍,发电量是美国的135%……数据没必要列太多,即使是我们这个工业产量全面超越美国的世界工厂,GDP也只有美国的60%(2015年数据),我不知道说苏联GDP能达到美国67%的是凭借的什么数据,某论坛还是想当然?

当然也有很多经济学家因为中国庞大的工业产量而认为中国GDP被低估,这是另一个问题,我们这篇文章里先不讨论。

苏联说完我们再来说说日本

日本似乎明白的多,没有统计问题,经济从1985年开始爆发,1987年GDP就达到了美国的50%。

但是这次爆发有一个背景,那就是1985年美国和日本、西德、英、法签订的广场协议。简单说一下美国为什么要推动各国签这个协议,主要原因是当时美国陷入了财政、贸易双赤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多看看这方面资料,本文不做深入分析。

美国为了降低贸易赤字,就要推动几个主要贸易伙伴的本国货币升值。其中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最大,日元汇率升值幅度也最高。1989年9月,美元兑日元汇率为1:250,3年后这个数字变成1:120。在这短短3年的时间里,日本对美元汇率竟然升值了一倍多。

广场协议像一针兴奋剂,让日本经历了4年疯狂的“泡沫时代”,泡沫退去后则是经济陷入停滞的“失去的二十年”。

在我看来,从4年“泡沫时代”开始,日本经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这几年日本巨头企业凭着汇率优势,自身资产大幅增值,和日本民众一起开始了全球买买买模式。但同一时间各种社会成本的上升让日本中小企业产生了大规模的倒闭潮(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日本的年轻人追求大企业追求安稳工作的原因之一)。

日元大幅升值导致日本国内资产价格暴涨,似曾相识的,其中最厉害的就是房地产泡沫(比我们要严重的多)。泡沫中的日本经济是怎样的?土地价格资产价格大幅上升,各种社会成本大幅上升,资金脱实向虚,实业受损严重……

至于日本的经济泡沫是被什么戳破的,有人说是海湾战争导致的油价暴涨,有人说是大藏省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不当。于是日本股市在1990年率先崩盘,陷入了长达20年的熊市,GDP则从95年开始赚转头向下,最终被美国甩开了距离。

所以说前苏联和日本的GDP真的达到了美国的50%吗,我不能明确的说没有,但我觉得这个问题有争议。那中国GDP达到美国的50%有没有水分呢?

我们现在再拿中国的情况来做一个对比,中国和美国贸易紧密,不存在苏联那样真实汇率无法计算的问题。中国整体产业结构比苏联好的多,即使单算苏联引以为傲的重工业,中国也大大超越了当年的苏联和今天的美国。

再来对比日本的情况,人民币汇率在前十年也存在过对美元升值的情况,但无论是升值幅度还是升值速度都比当年的日元小得多,而且近期随着美元强势还出现了回调。国内房地产泡沫和资金脱实向虚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注意的问题,这一点中国确实像泡沫中的日本。同时我们也要感谢日本的惨痛历史给了我们宝贵的经验教训,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主要存在于一线城市,社会资金脱实向虚问题现在也已经开始抑制。但这两个问题还没有最终得到解决。

2016年中国的GDP达到了美国的70%,跟日本最高峰时期相同。同时也面临了很多问题,当然,如果我们未来这两年稳扎稳打,真的突破了这个关键关口。到时再说我们的GDP能超过美国的70%而且没有任何水分,才会显得底气更足一点。

昨天我推送的文章《中美日三国经济指标排行榜,不单只看GDP》中,我提到了中国是二战以后唯一一个GDP超过美国50%的。文章发出后很多网友提出异议,这里我先谢谢大家,这个问题确实有争议,因为没法一一回复网友们我为什么这样写,索性我把原文中的这部分内容去掉了。但我还是坚持我本来的观点。

网友们有争议的国家有两个,前苏联和日本。我在网友的留言下回复了一些我的观点,后来发现这类的评论太多,一一回复也回复不过来,所以干脆就这个问题再写一篇文来跟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我不认为这两个国家的GDP“真正的”达到过美国的50%。

我们先来说前苏联

有人说前苏联全盛时期GDP曾达到美国的67%,有人说只有40%,甚至也说不出个具体时间。较真一点的朋友可能想去IMF或是世行网站上去查。不过我想告诉大家别费这个劲了,你查不到官方数据,因为前苏联不统计GDP。

苏联当年官方统计的数据是工业、农业总产值,或者是社会总产值。

因为经济结构和统计方法的差异,前苏联的经济数据很难拿来和美国做直接比较。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汇率。当年由于美苏两国没有什么贸易往来,美元兑卢布汇率也一直是个迷一样的存在。1961年,前苏联确定1美元兑0.6卢布的汇率,并且在此后的30年(直到苏联解体)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但当时的苏联实行的是彻底的计划经济,生产出来多少就供给多少,商品有的过剩有的紧缺。你拿着100卢布想要买100卢布的商品,不好意思,要排队,像买个汽车什么的可能要等个好几年。计划经济的供给加上美苏两国之间没有贸易,那汇率你说多少就是多少咯?

一辆伏尔加和一辆保时捷都是一辆车,那统计在经济数据上二者就是相等的了?

保时捷我知道,然而这个伏尔加是个什么鬼?

按照1:0.6的汇率,前苏联的社会总产值在80年代超过了美国GDP的50%。但公平点说,这样直接比较毫无意义。还有一种说法是苏联的重工业比美国更发达,所以苏联在工业指标上很多都超过了美国,由此得出结论说就算苏联经济不如美国,也不会比美国差太多,达到百分之六七十还是有的。

钢产量:苏联14800万吨,美国10380万吨,是美国的143%

发电量:苏联12950亿度;美国24750亿度,是美国的52%

石油产量:苏联60300万吨;美国43000万吨 ,是美国的140%

天然气产量:苏联4060亿立方米;美国6000亿立方米,是美国的 67.7%

商品煤: 苏联65300万吨;美国78400万吨,是美国的83.3%

家用轿车产量: 苏联133万辆;美国658万辆;是美国的20.2%

塑料:苏联360万吨,美国1386万吨,苏联是美国的26%

化学纤维:苏联117.6万吨,美国390万吨,是美国的30%

化肥:苏联2480万吨,美国2240万吨,苏联是美国的111%

水泥:苏联12500万吨 美国7700万吨,苏联是美国的162%

联合收割机:苏联11.3万台,美国3.18万台 苏联是美国的355%

拖拉机:苏联55.7万台,美国27万台,苏联是美国206%

以上是1980年,苏联和美国的部分工业产品数据比较。数据源自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乍一看苏联的数据确实很多都是比美国高的,但发电量是工业的基础,苏联以美国50%的发电量生产了比美国多43%的钢材。石油产量比美国大,塑料和化纤竟然都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基础工业品产量比美国大,像汽车这样的高端工业品却远不如美国。

所以这个数据还是有疑问,前苏联并没有在工业指标上完全碾压美国。根据2015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和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数据,同样是第一、第二产业占比较重的中国,如今工业生产总值是美国的130%,汽车产量是美国的两倍,钢产量是美国的10倍,发电量是美国的135%……数据没必要列太多,即使是我们这个工业产量全面超越美国的世界工厂,GDP也只有美国的60%(2015年数据),我不知道说苏联GDP能达到美国67%的是凭借的什么数据,某论坛还是想当然?

当然也有很多经济学家因为中国庞大的工业产量而认为中国GDP被低估,这是另一个问题,我们这篇文章里先不讨论。

苏联说完我们再来说说日本

日本似乎明白的多,没有统计问题,经济从1985年开始爆发,1987年GDP就达到了美国的50%。

但是这次爆发有一个背景,那就是1985年美国和日本、西德、英、法签订的广场协议。简单说一下美国为什么要推动各国签这个协议,主要原因是当时美国陷入了财政、贸易双赤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多看看这方面资料,本文不做深入分析。

美国为了降低贸易赤字,就要推动几个主要贸易伙伴的本国货币升值。其中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最大,日元汇率升值幅度也最高。1989年9月,美元兑日元汇率为1:250,3年后这个数字变成1:120。在这短短3年的时间里,日本对美元汇率竟然升值了一倍多。

广场协议像一针兴奋剂,让日本经历了4年疯狂的“泡沫时代”,泡沫退去后则是经济陷入停滞的“失去的二十年”。

在我看来,从4年“泡沫时代”开始,日本经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这几年日本巨头企业凭着汇率优势,自身资产大幅增值,和日本民众一起开始了全球买买买模式。但同一时间各种社会成本的上升让日本中小企业产生了大规模的倒闭潮(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日本的年轻人追求大企业追求安稳工作的原因之一)。

日元大幅升值导致日本国内资产价格暴涨,似曾相识的,其中最厉害的就是房地产泡沫(比我们要严重的多)。泡沫中的日本经济是怎样的?土地价格资产价格大幅上升,各种社会成本大幅上升,资金脱实向虚,实业受损严重……

至于日本的经济泡沫是被什么戳破的,有人说是海湾战争导致的油价暴涨,有人说是大藏省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不当。于是日本股市在1990年率先崩盘,陷入了长达20年的熊市,GDP则从95年开始赚转头向下,最终被美国甩开了距离。

所以说前苏联和日本的GDP真的达到了美国的50%吗,我不能明确的说没有,但我觉得这个问题有争议。那中国GDP达到美国的50%有没有水分呢?

我们现在再拿中国的情况来做一个对比,中国和美国贸易紧密,不存在苏联那样真实汇率无法计算的问题。中国整体产业结构比苏联好的多,即使单算苏联引以为傲的重工业,中国也大大超越了当年的苏联和今天的美国。

再来对比日本的情况,人民币汇率在前十年也存在过对美元升值的情况,但无论是升值幅度还是升值速度都比当年的日元小得多,而且近期随着美元强势还出现了回调。国内房地产泡沫和资金脱实向虚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注意的问题,这一点中国确实像泡沫中的日本。同时我们也要感谢日本的惨痛历史给了我们宝贵的经验教训,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主要存在于一线城市,社会资金脱实向虚问题现在也已经开始抑制。但这两个问题还没有最终得到解决。

2016年中国的GDP达到了美国的70%,跟日本最高峰时期相同。同时也面临了很多问题,当然,如果我们未来这两年稳扎稳打,真的突破了这个关键关口。到时再说我们的GDP能超过美国的70%而且没有任何水分,才会显得底气更足一点。


相关文章

  • 西方国家高赤字发展模式是社会福利惹的祸吗?
  • 作者:樊鹏 政治学研究 2012年09期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尤其是随着希腊政府债务危机的爆发和不断升级,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高赤字.高负债问题浮出水面.西方投资专家一句名言描绘的恰如其分:"当你在屋里发现一只蟑螂,那屋里就肯定不 ...查看


  • 世界经济专题研究作业
  • 与BRICs一起梦想 通往2050年的道路-高盛 2003年10月,该公司在题为<与BRICs一起梦想:通往2050 年的道路>(Dreaming with BRICs:The Path to 2050)的全球经济报告中预言,B ...查看


  •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实质
  • [摘要]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快速发展,资本占有形式日益社会化.劳资关系有所缓和.收入分配政策有所调整,阶级结构日益复杂化,上层建筑的一些重要环节进行了调整.当代资本主义在根本性质未变的条件下进行着自我否定,不断为未来社会创造条件. [关键词] ...查看


  • 广东产业结构升级转型
  • 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探寻广东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李海鹰1 [摘要]:改革开放近30年,广东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许多问题,一是长期以牺牲自身资源.能源.环境以及低劳动力成本为代价:二是外向型经济中出口产品大多处于制造产业"微笑曲线&q ...查看


  • 后3·11日本:政局危机重重
  • 每一个国家,都有其特定历史区分.对日本来说,2011年3·11巨震,日本史翻开新的一页.有学者断言,日本史从此可分为"3·11前"和"3·11后".我们这一代人,因身处这一时代,也许无法宏观叙述整个历 ...查看


  • 国际背景下的节能减排
  • 国际背景下的节能减排 八国集团首脑会议6月8日下午在德国海利根达姆闭幕.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会后表示,"这是一次成功的峰会,达成了足够多的决议".但对于会前各方关注的焦点--温室气体减排问题,八国并未真正达成决议.八国领导人 ...查看


  • 人均GDP与中美国家利益界定的二元性
  • 作者:钟飞腾 国际观察 2016年01期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12(2015)06-0038-50 中美两国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可能也是最复杂的一对双边关系,然而,双方之间的"战略互疑&q ...查看


  •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积极影响
  • 金融危机:一场全球化式清算 所有泡沫都会破灭,所有失衡都会再平衡,这是经济史昭示的基本道理,无论是地产泡沫.股票泡沫还是债务泡沫,无论是贸易失衡.货币失衡还是债务失衡.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一场泡沫破灭和经济失衡的调整.全球失衡表现在五大方面 ...查看


  • 国外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基本类型
  • "十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是,到2005年,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将达到适龄人口(18-22岁)的15%,这预示着我国将在21世纪初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迈向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征程中,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已经实现了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