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名词解释 1

世界中世纪史

1. 西欧封建制度: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概念是:①封建主之间形成了特殊的封主封臣关系;②形成了与封主封臣制相适应的封土制度;③中央权力衰落,各封建主在其领地内有独立的政治权力。

2.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特征是封建的大土地所有制;农民的小生产;自然经济。即大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小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叫封建社会。

3. 封建化:即西欧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其中包括自由民的农奴化过程和封主封臣与封土制有形成与发展。它的起点是《萨利克法典》。封建化完成的标志是:封臣制与封土制相结合,土地所有权与政治统治权相结合,大贵族在其世袭领地内具有独立

的政治经济权力,而王权衰落。

4. 农村公社(马尔克):是从氏族公社会发展而来的自由农民的社会组织。其特征是土地公有私耕,行政自治,但也有人认为,它是在中世纪地主庄园内重新形成的。

5. 《萨利克法典》:萨利克法典是萨利克人的习惯法汇编,形成于六世纪初,511 年前后.它反映了五、六世纪法兰克人在进入高卢以后的社会生活状况,既包含了日耳曼人的社会因素,也反映了一些高卢一罗马人的社会因素.西欧社会的封建化过程,就以此为出发点。

6. 委身制(投托、庇护):是西欧封建化过程中,农民依附于贵族的一种形式。由于战乱、社会动荡以及官府的勒索,使众多农民无法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同时,军事制度由轻装发展到重装,农民不堪费用,便把自己的土地交给贵族,依附于贵族,从而减轻自己的负担,这种形式叫做委身制。

7. 丕平献土:751 年矮子丕平登上法兰克王位,建加洛林王朝.为报答教皇对他的支持,754、756 年两次进攻与教皇作对的伦巴德人,并把意大利中部的土地送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形成教皇国。

8. 凡尔登条约:查理帝国的皇帝虔诚者路易的三个儿子将查理帝国永久分裂的一个条约。签定于843 年,具体内容有:日耳曼路易统治东法兰克,秃头查理分得西法兰克,老大罗退尔保皇帝称号,得到的是东、西法兰克之间的领土,从意大利北部经勃艮第、阿尔萨斯、洛林到尼德兰.这一条约是查理帝国永久分裂的标志,也是造成近代德法领土纠纷的根源。 第二单元

1. 卡诺萨觐见:11 世纪时,格利格里七世进行教会改革,禁止世俗授职,结果与德皇亨利四世发生冲突,亨利拒绝这一作法,于是格利哥里宣布开除亨利教籍,废黜他的皇位.亨利面对国内诸侯和主教的趁机反叛,别无它法.1077 年1 月,他在寒冬越过阿尔陴斯山,到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萨,身披罪衣,赤足立于雪地之中,请求教皇宽恕.此即为闻名于世的卡萨觐见.

2. 阿维农之囚:1308~1377 年,教廷长期迁于法国边境阿维农,七十年间,教皇一直受法王控制,教皇称之为“阿维农之囚”.这一事件充分说明了西欧政坛上教权与王权此消彼长的趋势,从此教皇一蹶不振,罗马教廷日益衰落。

3. 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是罗马教廷、西欧骑士和意大利各城在宗教、战争狂热、物质利益的驱使下对近东各国的侵略性远征,时间从1096~1270 年.前后共八次.结果均以失败告终,曾灭亡拜占廷帝国。十字军东征虽对被侵略国家造成具大的灾

难,但却对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产生了巨大影响。

4. 沃姆斯宗教协定:1122 年德皇亨利五世与教皇签订的一个调和双方矛盾的协定。它标志着教权与王权之争趋于缓和。该协定规定:主教和修道院长由教士选举,选举时须有皇帝或其代表参加,教皇赐予主教代表教权的指环和权杖,德皇赐予主教代表世俗权力的权节.

5. 末日审判书:也叫“最终税册”。1086年英国国王征服者威廉下令编制的全国土地调查清册。目的是确定土地税额和附庸对于国王的封建义务。调查时将部分自由农降为农奴,人们

对于清查,如同面临所说的“末日审判”一样。故有“末日审判书“之称。

6. 自由大宪章:限制英国王权的一项封建契约。英国失地王约翰时,约翰对内无视封建契约,向附庸和城市征收额外捐税,对外则向教皇纳贡称臣,使他与社会各等级都处于对立地位。1215 年6 月15 日,大封建主联合骑士与城市上层以武力迫使约翰签署“自由大宪章”.大宪章共63 条,具有封建契约性质,主要是保证大封建主在经济、司法、和政治上的特权,同时也涉及骑士和市民等级的权利.大宪章把王权放在封建契约约束之下,充分反映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7. 牛津条例:亨利三世时,王权与大贵族发生矛盾。1258 年,亨利于牛津召开讨论征税的大会议,贵族发动兵谏,迫使亨利签订限制王权的“牛津条例”。牛津条例规定,议会法是最高权威,一切法令不得与其相悖,并组成由15 名贵族参加的委员会与国王共同施政,国王采取的任何措施均得他们同意,方能实施.如此形成贵族寡头政治.

8. 模范国会:1295 年英王爱德华一世为解决各项重大问题召集国会.这次会议参加者的成分与1265 年西门国会相同,不但有大贵族参加而且也有城市和骑士代表参加后被称为“模范国会”,并被认为是英国国会的开始.但这时的国会,在爱德华看来,只是作为政府机构的一部分,帮助国王治理国家,不是限制王权而是加强王权的工具。

9. “君士但丁的赠与”:这个文件出现于8 世纪后期,说君士但丁在迁都东方时,把罗马城和意大利所有的行省、城市都交给了当时的教皇西尔维斯特,归他和他的继承人永远统治。不过这个文件在15 世纪被人文主义者、语言学家罗伦佐·瓦拉揭露为伪

造的文件。

10. “黄金诏书”:1356 年德皇查理四世为稳定德国政局,阻止教皇干涉皇位选举而发布的诏书。它明确规定皇帝由七大选侯(三个主教选侯,四个世俗选侯)选举产生,大诸侯在各自领地内有独立的法律、税收权和军队,而选侯则有绝对君主权力。“黄金诏书”的颁布更加清楚地表明德国的历史已变为诸侯领地独立发展的历史。在这种情况下,帝国的瓦解过程开始。

11. 汉萨同盟:13 世纪末期形成于德意志北部的最强大、最重要的城市同盟。这主要是一个商业同盟,汉萨同盟的核心城市是吕贝克、汉堡、不来梅,后来加入的有科伦、普鲁士的但泽(现波兰的革但斯克)、哥尼斯堡。14 世纪时汉萨同盟基本控制了北海、波罗的海的贸易。汉萨同盟的主要商业活动是中介贸易,汉萨同盟的盛期维持了一百多年,到16 世纪中期走向衰落。

12. 西西里王国:

第三单元

1. 巴黎起义和扎克雷起义:14 世纪中期发生在法国的两次起义。百年战争期间,农民生活极端困苦,封建压迫日益加重,阶级矛盾不断激化,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巴黎起义发生在1357 年,巴黎市民在商会会长艾田·马赛领导下,利用了三级会议。扎克雷起义发生在1358 年5 月,由巴巴黎附近的乡下农民组成,他们提出了“消灭所有贵族,一个也不留”的口号。起义席卷法国北部,沉重地打击了大封建主的统治。由于缺乏明确的斗争纲领和坚强的组织,被法英封建主镇压。

2. 瓦特·泰勒起义:1381 年英国发生的由瓦特·泰勒领导的农民起义。(原因与巴黎起义和扎克雷起义相同)这次起义比扎克雷起义更有组织、斗争目标也较明确,给封建制度以重大打击,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3. 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 年英法两国之间的战争。持续百余年,故得名。起因于两国争夺富饶的佛兰德斯和英王在法国境内的领地。战争初期,英军先后取得克勒西战役和普瓦提埃胜利。法军惨败。国内赋税重重,导致巴黎市民起义和扎克雷起义。后法国改革财政,整饬军队,于1369年向英进攻,收复大部分失地。英国内爆发瓦特泰勒起义。至1453 年,战争最后以英国失败告终。除加来港外,法收复了英王在法国全部领地。

4. 教父哲学:在经院哲学兴起以前的一种哲学。教父哲学的最大权威是奥古斯丁。他新柏拉图主义来论证基督教义,认为精神是实体,上帝是真理,人的理性只能产生罪恶,人只有靠信仰上帝才能得救,而罗马教会是“上帝之城”在地上的投影.奥古斯丁的教父哲学反映了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夕人们由于失望所产生的虚幻理想.进入中世纪,基督教的教父哲学一直占统治地位到11 世纪。

5. 经院哲学:是11 世纪以后西欧中世纪教会学校和修道院所教授的哲学。它是论证、推理基督教神学教义的哲学,是为神学服务的哲学,它把理性和信仰结合了起来。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是托马斯·阿奎那。

6. 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他运用亚历士多德的学说来论证基督教神学,把信仰和理性、圣经和科学结合起来,从而取代了柏拉图的神学体系,建立了庞大的基督教亚历士多德神学体系.他的主要著作为《神学大全》.

7. 唯实论与唯名论:经院哲学中两种对立的哲学观点。唯实论认为,一般概念要比个别更“实在”,即“人”要比这个男人或女人更“实在”.这个理论着重强调各种抽象观念的优越实在性,使中世纪的人在攻击个别教士之时仍能坚定不移地信仰教会,在谴责历代教皇为恶棍时仍能相信教皇的统治,从而能毫无困难地把面包和酒这样的东西看做是实实在在的.

世界中世纪史

1. 西欧封建制度: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概念是:①封建主之间形成了特殊的封主封臣关系;②形成了与封主封臣制相适应的封土制度;③中央权力衰落,各封建主在其领地内有独立的政治权力。

2.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特征是封建的大土地所有制;农民的小生产;自然经济。即大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小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叫封建社会。

3. 封建化:即西欧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其中包括自由民的农奴化过程和封主封臣与封土制有形成与发展。它的起点是《萨利克法典》。封建化完成的标志是:封臣制与封土制相结合,土地所有权与政治统治权相结合,大贵族在其世袭领地内具有独立

的政治经济权力,而王权衰落。

4. 农村公社(马尔克):是从氏族公社会发展而来的自由农民的社会组织。其特征是土地公有私耕,行政自治,但也有人认为,它是在中世纪地主庄园内重新形成的。

5. 《萨利克法典》:萨利克法典是萨利克人的习惯法汇编,形成于六世纪初,511 年前后.它反映了五、六世纪法兰克人在进入高卢以后的社会生活状况,既包含了日耳曼人的社会因素,也反映了一些高卢一罗马人的社会因素.西欧社会的封建化过程,就以此为出发点。

6. 委身制(投托、庇护):是西欧封建化过程中,农民依附于贵族的一种形式。由于战乱、社会动荡以及官府的勒索,使众多农民无法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同时,军事制度由轻装发展到重装,农民不堪费用,便把自己的土地交给贵族,依附于贵族,从而减轻自己的负担,这种形式叫做委身制。

7. 丕平献土:751 年矮子丕平登上法兰克王位,建加洛林王朝.为报答教皇对他的支持,754、756 年两次进攻与教皇作对的伦巴德人,并把意大利中部的土地送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形成教皇国。

8. 凡尔登条约:查理帝国的皇帝虔诚者路易的三个儿子将查理帝国永久分裂的一个条约。签定于843 年,具体内容有:日耳曼路易统治东法兰克,秃头查理分得西法兰克,老大罗退尔保皇帝称号,得到的是东、西法兰克之间的领土,从意大利北部经勃艮第、阿尔萨斯、洛林到尼德兰.这一条约是查理帝国永久分裂的标志,也是造成近代德法领土纠纷的根源。 第二单元

1. 卡诺萨觐见:11 世纪时,格利格里七世进行教会改革,禁止世俗授职,结果与德皇亨利四世发生冲突,亨利拒绝这一作法,于是格利哥里宣布开除亨利教籍,废黜他的皇位.亨利面对国内诸侯和主教的趁机反叛,别无它法.1077 年1 月,他在寒冬越过阿尔陴斯山,到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萨,身披罪衣,赤足立于雪地之中,请求教皇宽恕.此即为闻名于世的卡萨觐见.

2. 阿维农之囚:1308~1377 年,教廷长期迁于法国边境阿维农,七十年间,教皇一直受法王控制,教皇称之为“阿维农之囚”.这一事件充分说明了西欧政坛上教权与王权此消彼长的趋势,从此教皇一蹶不振,罗马教廷日益衰落。

3. 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是罗马教廷、西欧骑士和意大利各城在宗教、战争狂热、物质利益的驱使下对近东各国的侵略性远征,时间从1096~1270 年.前后共八次.结果均以失败告终,曾灭亡拜占廷帝国。十字军东征虽对被侵略国家造成具大的灾

难,但却对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产生了巨大影响。

4. 沃姆斯宗教协定:1122 年德皇亨利五世与教皇签订的一个调和双方矛盾的协定。它标志着教权与王权之争趋于缓和。该协定规定:主教和修道院长由教士选举,选举时须有皇帝或其代表参加,教皇赐予主教代表教权的指环和权杖,德皇赐予主教代表世俗权力的权节.

5. 末日审判书:也叫“最终税册”。1086年英国国王征服者威廉下令编制的全国土地调查清册。目的是确定土地税额和附庸对于国王的封建义务。调查时将部分自由农降为农奴,人们

对于清查,如同面临所说的“末日审判”一样。故有“末日审判书“之称。

6. 自由大宪章:限制英国王权的一项封建契约。英国失地王约翰时,约翰对内无视封建契约,向附庸和城市征收额外捐税,对外则向教皇纳贡称臣,使他与社会各等级都处于对立地位。1215 年6 月15 日,大封建主联合骑士与城市上层以武力迫使约翰签署“自由大宪章”.大宪章共63 条,具有封建契约性质,主要是保证大封建主在经济、司法、和政治上的特权,同时也涉及骑士和市民等级的权利.大宪章把王权放在封建契约约束之下,充分反映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7. 牛津条例:亨利三世时,王权与大贵族发生矛盾。1258 年,亨利于牛津召开讨论征税的大会议,贵族发动兵谏,迫使亨利签订限制王权的“牛津条例”。牛津条例规定,议会法是最高权威,一切法令不得与其相悖,并组成由15 名贵族参加的委员会与国王共同施政,国王采取的任何措施均得他们同意,方能实施.如此形成贵族寡头政治.

8. 模范国会:1295 年英王爱德华一世为解决各项重大问题召集国会.这次会议参加者的成分与1265 年西门国会相同,不但有大贵族参加而且也有城市和骑士代表参加后被称为“模范国会”,并被认为是英国国会的开始.但这时的国会,在爱德华看来,只是作为政府机构的一部分,帮助国王治理国家,不是限制王权而是加强王权的工具。

9. “君士但丁的赠与”:这个文件出现于8 世纪后期,说君士但丁在迁都东方时,把罗马城和意大利所有的行省、城市都交给了当时的教皇西尔维斯特,归他和他的继承人永远统治。不过这个文件在15 世纪被人文主义者、语言学家罗伦佐·瓦拉揭露为伪

造的文件。

10. “黄金诏书”:1356 年德皇查理四世为稳定德国政局,阻止教皇干涉皇位选举而发布的诏书。它明确规定皇帝由七大选侯(三个主教选侯,四个世俗选侯)选举产生,大诸侯在各自领地内有独立的法律、税收权和军队,而选侯则有绝对君主权力。“黄金诏书”的颁布更加清楚地表明德国的历史已变为诸侯领地独立发展的历史。在这种情况下,帝国的瓦解过程开始。

11. 汉萨同盟:13 世纪末期形成于德意志北部的最强大、最重要的城市同盟。这主要是一个商业同盟,汉萨同盟的核心城市是吕贝克、汉堡、不来梅,后来加入的有科伦、普鲁士的但泽(现波兰的革但斯克)、哥尼斯堡。14 世纪时汉萨同盟基本控制了北海、波罗的海的贸易。汉萨同盟的主要商业活动是中介贸易,汉萨同盟的盛期维持了一百多年,到16 世纪中期走向衰落。

12. 西西里王国:

第三单元

1. 巴黎起义和扎克雷起义:14 世纪中期发生在法国的两次起义。百年战争期间,农民生活极端困苦,封建压迫日益加重,阶级矛盾不断激化,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巴黎起义发生在1357 年,巴黎市民在商会会长艾田·马赛领导下,利用了三级会议。扎克雷起义发生在1358 年5 月,由巴巴黎附近的乡下农民组成,他们提出了“消灭所有贵族,一个也不留”的口号。起义席卷法国北部,沉重地打击了大封建主的统治。由于缺乏明确的斗争纲领和坚强的组织,被法英封建主镇压。

2. 瓦特·泰勒起义:1381 年英国发生的由瓦特·泰勒领导的农民起义。(原因与巴黎起义和扎克雷起义相同)这次起义比扎克雷起义更有组织、斗争目标也较明确,给封建制度以重大打击,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3. 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 年英法两国之间的战争。持续百余年,故得名。起因于两国争夺富饶的佛兰德斯和英王在法国境内的领地。战争初期,英军先后取得克勒西战役和普瓦提埃胜利。法军惨败。国内赋税重重,导致巴黎市民起义和扎克雷起义。后法国改革财政,整饬军队,于1369年向英进攻,收复大部分失地。英国内爆发瓦特泰勒起义。至1453 年,战争最后以英国失败告终。除加来港外,法收复了英王在法国全部领地。

4. 教父哲学:在经院哲学兴起以前的一种哲学。教父哲学的最大权威是奥古斯丁。他新柏拉图主义来论证基督教义,认为精神是实体,上帝是真理,人的理性只能产生罪恶,人只有靠信仰上帝才能得救,而罗马教会是“上帝之城”在地上的投影.奥古斯丁的教父哲学反映了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夕人们由于失望所产生的虚幻理想.进入中世纪,基督教的教父哲学一直占统治地位到11 世纪。

5. 经院哲学:是11 世纪以后西欧中世纪教会学校和修道院所教授的哲学。它是论证、推理基督教神学教义的哲学,是为神学服务的哲学,它把理性和信仰结合了起来。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是托马斯·阿奎那。

6. 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他运用亚历士多德的学说来论证基督教神学,把信仰和理性、圣经和科学结合起来,从而取代了柏拉图的神学体系,建立了庞大的基督教亚历士多德神学体系.他的主要著作为《神学大全》.

7. 唯实论与唯名论:经院哲学中两种对立的哲学观点。唯实论认为,一般概念要比个别更“实在”,即“人”要比这个男人或女人更“实在”.这个理论着重强调各种抽象观念的优越实在性,使中世纪的人在攻击个别教士之时仍能坚定不移地信仰教会,在谴责历代教皇为恶棍时仍能相信教皇的统治,从而能毫无困难地把面包和酒这样的东西看做是实实在在的.


相关文章

  • 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
  • 中图分类号:N04:N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4)01-0023-03 张柏春,1960年生,工学 (机械工程)学士,理学 (科学技术史)硕士.博士.曾担任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 ...查看


  • [佛说阿弥陀经]解释
  • <佛说阿弥陀经>解释 "佛":就是释迦牟尼佛,佛是大觉者,所有一切都觉悟了,丝毫的迷惑也没有.佛有三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佛具足说,叫佛陀耶.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四智(大圆镜智.妙观察智.成所 ...查看


  • [世界经济概论]名词解释
  • <世界经济概论>名词解释 1.世界经济:是指人们超越国界进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微观:四项基本活动)等活动的总和:是世界各国的经济在相互联系中形成的全球范围内的有机总体. 2.市场经济地位:(简称MES)是根据一国经济制度和 ...查看


  • 现代世界史1
  • <现代世界史>学习大纲 学习目的: 美国自学成功的计算机界奇葩詹姆斯•巴哈就说:"教育不是一堆事实的总和,也不是求学的年数,更不是标准答案,它是从你所学的东西中脱颖而出的'你'. 主要参考书 : 1. 吴于廑.齐世荣主 ...查看


  • 历史学考研模拟题
  • 一. 选择题.(20*2) 1. 春秋战国时期,提出"三表法"的著名思想家是( D ) A. 孔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墨子 2. 西域都护始设于汉代(C ) A. 汉文帝 B.汉武帝 C.汉宣帝 D.汉光武帝 ...查看


  • 俄语语言学论文
  • 2011年第4期 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2011, №4 总第34期 Russi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Serial №34 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的生命体与非生命体 李绍哲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 ...查看


  • 中小学生世界水日"水资源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初中组)
  • 中小学生世界水日"水资源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初中组) 中小学生世界水日"水资源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初中组) 问题1:1993 年 1 月 18 日,第四十七届联大作出决议,确定每年( )为" ...查看


  • 可解释世界一切不可解释现象--唯物论与唯心论
  •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统一 唯物与唯心,这个哲学本原(体)问题,世界本原问题,宇宙本原问题,搅了人几千年,现在还在争论,到底谁是本原?其实这个问题马克思已作了答复: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即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我今天还是这个观点- ...查看


  • 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国际关系史]复习题
  • 名词解释: 东亚封贡体系 穆斯林世界 欧洲秩序 尼德兰革命 简答题: 1.概述1500年前后的世界形势. 2.简述西欧的兴起. 思考题: 现代国际关系为何会从欧洲产生?它对国际关系史演进产生了哪些影响? 第二章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名词解释: ...查看


  • _量子力学的各种解释
  • Journal of Huaiyin Teach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 Vol.35 3,2013 量子力学的各种解释 吴新忠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上海200240) 摘 要:量子力学建立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