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时 数列的递推关系与数列求和

第14课时 数列的递推关系与数列求和

一、求通项公式

根据下列各数列的首项和递推关系,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1)a 1(3)a 1

例1、在数列{a n }中,已知a 1

=2,3a n +1=a n (2)a 1=3, a n +1=a n +2 =1, a n +1=a n +n

=3, a n +1=5a n +4,求数列{a n }的

通项公式.

变式:根据下列各数列的首项和递推关系,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1)a 1

=1, a n +1=3a n +3

a n

(2)a 1=1, a n +1=3a n +1

练习:已知{a n },首项a 1项公式.

=1,根据下列递推关系,求出数列的通

1

(1)a n +1-a n = (2)na n =(n -1) a n -1+2

n (n +1)

(3)a n -1-a n (5)a n +1

思考:

1、在数列{a n }中,已知a 1通项公式.

2、在数列{a n }中,已知a 1通项公式.

=2a n a n -1 (4)(n -1) a n =na n -1+2

(n +1) a n =

a n +n

=3, a n +1=5a n +4n ,求数列{a n }的

=3, a n +1=5a n +4n ,求数列{a n }的

二、求和

设数列{a n }满足a n

=a n -1+4,数列{b n }满足4b n =b n -1,且

,则数列{c n }的前n 项和T n

a n

a 1=b 1=2,若c n =

b n

=___

2

{a }S =an +bn +c ,且n 2、已知等差数列n 的前项和为n

S 1=3, a 3=7.

(1)求a , b , c 的值及{a n }的通项公式;

3

(2)设b n =a n ⋅a n +1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

变式: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n =

1

S n +2, n ∈N *,若3

b n =(n +1) a 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

第14课时 数列的递推关系与数列求和

一、求通项公式

根据下列各数列的首项和递推关系,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1)a 1(3)a 1

例1、在数列{a n }中,已知a 1

=2,3a n +1=a n (2)a 1=3, a n +1=a n +2 =1, a n +1=a n +n

=3, a n +1=5a n +4,求数列{a n }的

通项公式.

变式:根据下列各数列的首项和递推关系,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1)a 1

=1, a n +1=3a n +3

a n

(2)a 1=1, a n +1=3a n +1

练习:已知{a n },首项a 1项公式.

=1,根据下列递推关系,求出数列的通

1

(1)a n +1-a n = (2)na n =(n -1) a n -1+2

n (n +1)

(3)a n -1-a n (5)a n +1

思考:

1、在数列{a n }中,已知a 1通项公式.

2、在数列{a n }中,已知a 1通项公式.

=2a n a n -1 (4)(n -1) a n =na n -1+2

(n +1) a n =

a n +n

=3, a n +1=5a n +4n ,求数列{a n }的

=3, a n +1=5a n +4n ,求数列{a n }的

二、求和

设数列{a n }满足a n

=a n -1+4,数列{b n }满足4b n =b n -1,且

,则数列{c n }的前n 项和T n

a n

a 1=b 1=2,若c n =

b n

=___

2

{a }S =an +bn +c ,且n 2、已知等差数列n 的前项和为n

S 1=3, a 3=7.

(1)求a , b , c 的值及{a n }的通项公式;

3

(2)设b n =a n ⋅a n +1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

变式: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n =

1

S n +2, n ∈N *,若3

b n =(n +1) a 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


相关文章

  • 数列求和教案
  • 学案四 数列求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将不同的数列求和问题,运用公式法.分组求和法.倒 序相加法.裂项相消法和错位相减法,转化为能用公式 求解或者能通过基本运算求解的形式,达到快速而准确 求和的目的.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 ...查看


  • 等比数列求和教案(第1课时)
  • 2.5.1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第1课时) 武山第一高级中学 田娟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并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由研究等比数列的结构特点推导出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3. 情态 ...查看


  • 3.4 数列求和与递推数列
  • §3. 4 数列求和与递推数列 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 一.递推公式 1.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 则a n = 2. 已知数列{a n }前n 项之积T n , 一般可求T n-1, 则a n =. 3. 已知a n -a ...查看


  • 等比数列求和说课稿
  •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第一课时) 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第一课时.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 一. 教材分析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是高中必修5第二章第五节内容.它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 ...查看


  • 等差数列求和说课稿
  • 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 一. 教材分析(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 >是高中数学人教版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集合.函数的概念 ...查看


  •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推导的教学反思
  • 2010年6月8日 二.多方位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特点是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当学生表现出一些心理问题时,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其中隐含着的许多综合因素,从而认识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曾听 ...查看


  • 无穷等比数列的各项和(1)
  • 7.8(1)无穷等比数列的各项和(1)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小节的重点是无穷等比数列的各项和公式及简单应用.教材在前面 已经介绍了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与极限的概念,利用极限不难将"等比数列的有限求和"转化为&qu ...查看


  • 高中数学概念的自主学习探讨
  • 概念是人们思维活动的起点,而数学概念则是数学的核心所在.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学习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那么我们怎样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数学概念的自主学习呢?下面,笔者根据多年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查看


  • 数列的知识框架
  • 数列的知识框架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与函数.不等式知识一起构成中学数学中代数部分的主干线,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试题类型一般为:选择或填空题和解答题,选择题和填空题以中.易难度为主,要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