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鲁迅野草的艺术特征

泰 州 学 院

TaiZhou University

2014 届毕业设计(论文)

课题:浅析鲁迅《野草》的艺术特征

学生姓名: 石博伟

学 号: 110133215

系 部: 人文

专 业: 语文教育

指导教师: 戴舒芩

摘 要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艺术特征鲜明,在我国现代文学中独树一帜,本文分析认为,《野草》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它的诗情与哲理的结合、象征手法、对比手法和反复手法的运用。《野草》是时代的产物,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传达出了作者顽强不屈的意志。

关键词:象征,对比,反复,情与理

Abstract

Lu Xun's prose collection "Weeds" art features distinctive, unique in our modern litera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at "Weeds" artistic features combined with its mainly in poetry and philosophy, symbolism, compared to the use of techniques and tactics repeatedly . "Weeds" is a product of the tim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ocial situation at that time, to convey the author's indomitable will.

Keywords: Symbol, Contrast, Repeatedly, Emotion and Reason

目 录

前言 .............................................................................. 1

一、象征手法 ......................................................................................................................................... 1

二、对比手法 ......................................................................................................................................... 1

三、反复手法 ......................................................................................................................................... 2

四、情与理的结合............................................................................................................................... 3 参考文献 . ................................................................................................................................................... 3 致谢 .............................................................................................................................................................. 4

前 言

《野草》写于“五四”运动后期。鲁迅通过《野草》表达出当时在黑暗反动势力统治下,自己内心的迷茫和挣扎,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对被压迫民众的期望。但是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下,大家都是看客,谁又能挑起大梁、奋起反抗呢?所以,在鲁迅的心里,期望与失望是并存的。在整本《野草》中,所有的作品都包含了鲁迅矛盾斗争的心理:对在黑暗社会统治下的悲哀,以及不甘随波逐流自我放弃的坚定意志。《野草》艺术特征鲜明,具体分析如下:

一、象征手法

《野草》中的怪异、晦涩和深奥,作者通过象征找到了他们的真实存在。 《雪》用温润委婉的江南雪、忙碌的蜜蜂、各色美丽的梅花、孩子们堆成的雪罗汉等,象征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朔方的雪,象征了作者在寒冬般严酷的环境下对黑暗社会反动统治的怒火和反抗,以及独自战斗的孤寂心境。这些描写,给人以深思,寓意深远,深刻反思了当时黑暗社会的黑暗统治。

在《过客》中,作者通过象征的手法表现了文中三个人物不同的人生态度。三个人物作为文章的主角,各有不同的意义。过客象征的便是作者自己,因为他不断地在行走、探索。老人象征的是在黑暗反动势力统治下,思维已经固化的民众,永远地安于现状。而小女孩则是年轻一代的象征,他们有探索的期望,却还没有能力去探索新的出路,在他们单纯的世界里,还感受不到黑暗社会的压迫,他们在祝福革命者的同时,又被寄予了成为下一代革命者的希望。

在《好的故事》的开头,作者写道:“昏沉的夜中,熏得昏暗的灯罩旁边,烟草的烟雾缭绕中... ”这样的环境便是象征了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一个被黑暗反动势力所统治的社会。“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这里的云锦象征了社会的美好与和谐,而被掷入水中的大石则象征了黑暗反动势力。通过这样的象征手法,作者表达了自己内心对于黑暗反动势力的不满,“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这里表现出的则是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在《秋夜》中也运用了不少象征的手法,例如枣树就象征了坚强不屈、可以为心中理想献身的革命战士形象,也是作者自己的形象。而文中描写的景象也是作者当时身处的黑暗社会以及自己内心矛盾斗争的真实写照。

二、对比手法

在《雪》中,鲁迅写到:“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

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这里描绘了江南雪的温婉柔美。在文章的最后“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里描绘的是朔方的雪,“蓬勃奋飞”、“旋转而且升腾”这些词都表现了朔方雪向上的精神。作者通过江南雪和朔方雪的对比,表现了当时社会情况下国共合作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共合作的期待。同时文章中种种景物相互对比反衬,突出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再拿曾被选入中学课本的文章来说,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写到了:“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些东西都是在百草园里的。而在后来的书塾里,有的只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一条戒尺”等等。鲁迅通过百草园中自由活泼的生活和在书塾里拘束单调生活的对比,表现出封建教育制度对于孩子身心发展的压抑。文章最后“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这些话都表现了作者坚决对抗封建教育制度的决心。

三、反复手法

在《秋夜》中,“我”注意到了文中的枣树的形象。“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枣树,一株也是枣树”,鲁迅通过反复的手法,将两棵枣树的形象呈现在了我们面前。“一株枣树,一株也是枣树”这句话的反复,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环境的空旷单调,更是让我们理解到了当时革命战士孤军奋战却坚强不屈的伟大意志。在文中,秋夜的天空是一个自以为无法无天,可以权掌天下的反动统治者形象,而枣树则象征的是一个革命战士,为了追求真理,执意与黑暗搏斗,顽强不屈。“秋天的枣树,果实和叶子都落尽了,孤零零地是剩下峭楞的枝干”,鲁迅用反复的手法让我们注意到了这些自然界的天然象征,运用枣树的自然特性表现出了革命战士挺拔不屈的姿态。两株挺拔的枣树,“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奋战力拒,不稍退转”,“不克厥敌,战则不已”。作者通过枣树这个意象,突出描绘了当时革命战士的孤军奋战却永不言败的精神。而在文章的开头,作者使用反复的手法,让我们注意到了枣树的种种特点,其实在我们记住枣树的特点的同时,已将革命战士的形象深深地刻画在了

我们心中。“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的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一句话很好地表现出后园环境的单调空旷,反复的手法,突出了坏境的孤寂。

四、情与理的结合

在《野草》中,内蕴着浓浓的抒情意蕴,并包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鲁迅把二者紧紧的结合,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比如说《秋夜》中对枣树与夜空斗争的描写,描写了战士的大无畏精神和崇高的品格;在《过客》中作者描述了三个人物,这三个人物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而正是这样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们对于人生的不同态度。通过这三个人物不同的人生态度,作者也从三个不同角度切入,深入描述了人物的心理,从而深思了不同人生态度的深浅不一的哲理,有褒有贬,是非自明。《过客》中人物的对话重点在于表现人物对人生的体悟以及人物内心的情感。它的对话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同时饱含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和作者内心的感情。所以,在读者思考品味的同时,又发人深省。

《野草》最吸引人的是它独特的艺术构思,这样的艺术构思形成了它独树一帜的艺术特征,简洁凝练,寓意深远。和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相比,《野草》显得更加的简短精干,蕴含了丰富的表现力。它用很少的语言却能表达出极其复杂的思想感情,短短几句就可以描绘出事物的特点。通过对语言的浓缩精炼,以及各式各样的表现手法,展现出了当时鲁迅内心的矛盾斗争,从而暗示了深层的哲学思想。这种哲理的追求,是鲁迅内心对真理的追寻,对黑暗社会的控诉,以及在一个人性被压抑的社会里,对于人生哲理的不辍追求。

参考文献

[1]鲁迅,《野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孙玉石,《〈野草〉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李天明,《难以直说的苦衷——鲁迅〈野草〉探秘》,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4]朱金顺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王富仁,《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第4-21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郁达夫,《怀鲁迅》,《回忆鲁迅·郁达夫谈鲁迅全编》,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

致 谢 在本论文完成之际,我要向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戴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戴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从题目的修改、论文的架构拟定到最终定稿,她给予了殷切的指导,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戴舒芩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她广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受益匪浅,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泰 州 学 院

TaiZhou University

2014 届毕业设计(论文)

课题:浅析鲁迅《野草》的艺术特征

学生姓名: 石博伟

学 号: 110133215

系 部: 人文

专 业: 语文教育

指导教师: 戴舒芩

摘 要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艺术特征鲜明,在我国现代文学中独树一帜,本文分析认为,《野草》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它的诗情与哲理的结合、象征手法、对比手法和反复手法的运用。《野草》是时代的产物,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传达出了作者顽强不屈的意志。

关键词:象征,对比,反复,情与理

Abstract

Lu Xun's prose collection "Weeds" art features distinctive, unique in our modern litera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at "Weeds" artistic features combined with its mainly in poetry and philosophy, symbolism, compared to the use of techniques and tactics repeatedly . "Weeds" is a product of the tim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ocial situation at that time, to convey the author's indomitable will.

Keywords: Symbol, Contrast, Repeatedly, Emotion and Reason

目 录

前言 .............................................................................. 1

一、象征手法 ......................................................................................................................................... 1

二、对比手法 ......................................................................................................................................... 1

三、反复手法 ......................................................................................................................................... 2

四、情与理的结合............................................................................................................................... 3 参考文献 . ................................................................................................................................................... 3 致谢 .............................................................................................................................................................. 4

前 言

《野草》写于“五四”运动后期。鲁迅通过《野草》表达出当时在黑暗反动势力统治下,自己内心的迷茫和挣扎,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对被压迫民众的期望。但是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下,大家都是看客,谁又能挑起大梁、奋起反抗呢?所以,在鲁迅的心里,期望与失望是并存的。在整本《野草》中,所有的作品都包含了鲁迅矛盾斗争的心理:对在黑暗社会统治下的悲哀,以及不甘随波逐流自我放弃的坚定意志。《野草》艺术特征鲜明,具体分析如下:

一、象征手法

《野草》中的怪异、晦涩和深奥,作者通过象征找到了他们的真实存在。 《雪》用温润委婉的江南雪、忙碌的蜜蜂、各色美丽的梅花、孩子们堆成的雪罗汉等,象征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朔方的雪,象征了作者在寒冬般严酷的环境下对黑暗社会反动统治的怒火和反抗,以及独自战斗的孤寂心境。这些描写,给人以深思,寓意深远,深刻反思了当时黑暗社会的黑暗统治。

在《过客》中,作者通过象征的手法表现了文中三个人物不同的人生态度。三个人物作为文章的主角,各有不同的意义。过客象征的便是作者自己,因为他不断地在行走、探索。老人象征的是在黑暗反动势力统治下,思维已经固化的民众,永远地安于现状。而小女孩则是年轻一代的象征,他们有探索的期望,却还没有能力去探索新的出路,在他们单纯的世界里,还感受不到黑暗社会的压迫,他们在祝福革命者的同时,又被寄予了成为下一代革命者的希望。

在《好的故事》的开头,作者写道:“昏沉的夜中,熏得昏暗的灯罩旁边,烟草的烟雾缭绕中... ”这样的环境便是象征了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一个被黑暗反动势力所统治的社会。“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这里的云锦象征了社会的美好与和谐,而被掷入水中的大石则象征了黑暗反动势力。通过这样的象征手法,作者表达了自己内心对于黑暗反动势力的不满,“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这里表现出的则是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在《秋夜》中也运用了不少象征的手法,例如枣树就象征了坚强不屈、可以为心中理想献身的革命战士形象,也是作者自己的形象。而文中描写的景象也是作者当时身处的黑暗社会以及自己内心矛盾斗争的真实写照。

二、对比手法

在《雪》中,鲁迅写到:“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

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这里描绘了江南雪的温婉柔美。在文章的最后“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里描绘的是朔方的雪,“蓬勃奋飞”、“旋转而且升腾”这些词都表现了朔方雪向上的精神。作者通过江南雪和朔方雪的对比,表现了当时社会情况下国共合作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共合作的期待。同时文章中种种景物相互对比反衬,突出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再拿曾被选入中学课本的文章来说,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写到了:“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些东西都是在百草园里的。而在后来的书塾里,有的只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一条戒尺”等等。鲁迅通过百草园中自由活泼的生活和在书塾里拘束单调生活的对比,表现出封建教育制度对于孩子身心发展的压抑。文章最后“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这些话都表现了作者坚决对抗封建教育制度的决心。

三、反复手法

在《秋夜》中,“我”注意到了文中的枣树的形象。“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枣树,一株也是枣树”,鲁迅通过反复的手法,将两棵枣树的形象呈现在了我们面前。“一株枣树,一株也是枣树”这句话的反复,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环境的空旷单调,更是让我们理解到了当时革命战士孤军奋战却坚强不屈的伟大意志。在文中,秋夜的天空是一个自以为无法无天,可以权掌天下的反动统治者形象,而枣树则象征的是一个革命战士,为了追求真理,执意与黑暗搏斗,顽强不屈。“秋天的枣树,果实和叶子都落尽了,孤零零地是剩下峭楞的枝干”,鲁迅用反复的手法让我们注意到了这些自然界的天然象征,运用枣树的自然特性表现出了革命战士挺拔不屈的姿态。两株挺拔的枣树,“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奋战力拒,不稍退转”,“不克厥敌,战则不已”。作者通过枣树这个意象,突出描绘了当时革命战士的孤军奋战却永不言败的精神。而在文章的开头,作者使用反复的手法,让我们注意到了枣树的种种特点,其实在我们记住枣树的特点的同时,已将革命战士的形象深深地刻画在了

我们心中。“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的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一句话很好地表现出后园环境的单调空旷,反复的手法,突出了坏境的孤寂。

四、情与理的结合

在《野草》中,内蕴着浓浓的抒情意蕴,并包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鲁迅把二者紧紧的结合,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比如说《秋夜》中对枣树与夜空斗争的描写,描写了战士的大无畏精神和崇高的品格;在《过客》中作者描述了三个人物,这三个人物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而正是这样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们对于人生的不同态度。通过这三个人物不同的人生态度,作者也从三个不同角度切入,深入描述了人物的心理,从而深思了不同人生态度的深浅不一的哲理,有褒有贬,是非自明。《过客》中人物的对话重点在于表现人物对人生的体悟以及人物内心的情感。它的对话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同时饱含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和作者内心的感情。所以,在读者思考品味的同时,又发人深省。

《野草》最吸引人的是它独特的艺术构思,这样的艺术构思形成了它独树一帜的艺术特征,简洁凝练,寓意深远。和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相比,《野草》显得更加的简短精干,蕴含了丰富的表现力。它用很少的语言却能表达出极其复杂的思想感情,短短几句就可以描绘出事物的特点。通过对语言的浓缩精炼,以及各式各样的表现手法,展现出了当时鲁迅内心的矛盾斗争,从而暗示了深层的哲学思想。这种哲理的追求,是鲁迅内心对真理的追寻,对黑暗社会的控诉,以及在一个人性被压抑的社会里,对于人生哲理的不辍追求。

参考文献

[1]鲁迅,《野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孙玉石,《〈野草〉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李天明,《难以直说的苦衷——鲁迅〈野草〉探秘》,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4]朱金顺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王富仁,《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第4-21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郁达夫,《怀鲁迅》,《回忆鲁迅·郁达夫谈鲁迅全编》,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

致 谢 在本论文完成之际,我要向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戴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戴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从题目的修改、论文的架构拟定到最终定稿,她给予了殷切的指导,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戴舒芩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她广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受益匪浅,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相关文章

  • 浅析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
  • 浅析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的时代特征和艺术价值 摘要:民国时期的书籍封面设计,虽然年代跨度不长,但上承中国传统书籍的设计特质,吸收西方生产技术和艺术手法,是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发端时期.此阶段中国书籍设计由传统走向现代,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本文 ...查看


  • 鲁迅野草-题辞
  • 鲁迅<野草·题辞>赏析 鲁迅<野草·题辞>赏析 <野草>题辞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 ...查看


  • 鲁迅研究名词
  • 名词 1."匕首"."投枪"--这是鲁迅对杂文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他认为杂文应该针砭时弊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具有独特的战斗性. 2."过客"--这是鲁迅在散文诗<野草>中 ...查看


  • 文艺学美学论文选题参考
  • 2013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文艺学部分) 1."诗言志"与"诗缘情"辨析 2.先秦儒家文论研究 3.先秦道家文艺观研究 3.意境理论的确立和发展 4.李渔戏曲理论研究 5.金圣叹小说 ...查看


  •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
  •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有的为毕业论文选题范围) 语言学方面: "对立原则和××方言的音位" "互补原则和××方言的音位" 说汉语的音节 说同音词 说同义词 说汉语的词类划分 汉语的联合 ...查看


  • 散文诗与现代精神
  • 作者:张洁宇 星星·诗歌理论 2015年03期 与诗或散文的悠久传统相比,散文诗的历史并不算长.也正因为如此,这一文体的现代特质才特别值得关注和讨论.在我看来,之所以会在散文和诗之外出现这样一个新的文体形式,正与现代历史的发展密切相关.也就 ...查看


  • 毕业论文题目
  • 成都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这是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自考的论文题目供自考学生选用,学生也可自拟题目. 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论文选题1 1.20世纪西方现代哲学与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的关系 2.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与2 ...查看


  •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
  •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有的为毕业论文选题范围) 语言学方面: "对方原则和XX 方言的音位" "互补原则和XX 方言的音位" 说汉语的音节 说同音词 说同义词 说汉语的词类划分 汉语的 ...查看


  •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3
  •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有的为毕业论文选题范围) 语言学方面: "对方原则和XX 方言的音位" "互补原则和XX 方言的音位" 说汉语的音节 说同音词 说同义词 说汉语的词类划分 汉语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