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寻 梅

郝卫宁

我爱死梅花了,但长这么大,竟没见过梅花。

我之爱梅大概是在十岁左右的时候。其实,我生长在一个没有梅树的城市,根本没见过梅花,而且,确切地说,除了喇叭花和月季花,其他的花我都见得少。忽然有一天,听到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了毛主席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呀!我所敬爱的毛主席原来如此地喜爱梅花啊!梅花真是高洁之品、人间奇绝呢。于是,梅花,走进了我的心里。

我一位同学的父亲是个画家。曾有一阵子,我天天缠着她的父亲要学画梅花。人家说这里没有梅花,你没见过,不好画的。我说,龙你见过吗,不照样画!屈原你见过吗,不照样画!于是,人家就不好再说什么,只好捺着性子,抽着空教我画梅。他教我的是宋朝杨无咎的墨梅画法,他说杨无咎一生坎坷,终身寻梅、观梅、画梅,他的墨梅在线条上更有书法的笔意和梅的风骨。画家的话我似懂非懂,我画的梅也多是“有墨无梅”。画家说梅花傲霜斗雪,高洁雅淡,你心中要有梅,才能画好。我说我们这个城市没有梅,观察不到,心中怎么能有梅!他就沉默了。有时候,他会在他画得比较满意的画儿上写一两句古代赞梅的诗,比如“一树寒梅白玉条” “尚余孤瘦雪霜姿”……

那是一些淡淡的、清幽的日子。画家潇洒泼墨,笔下的梅花从蓓蕾、小蕊、大蕊到欲开、大开、烂漫、欲谢、就实,各种形态鲜鲜活活,冲淡了外面世事的喧闹。后来,我的“墨梅”一直没画好,这个同学已经举家南迁了。

丈夫的表姐梅英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一所大学教授中文。一天打电话来说她的美国学生在上课时问到了她名字的中文含义,她说是梅的婴儿——她在闪念之间把“梅英”改作了“梅婴”。她让我帮她找些有关梅花的中国古诗词之类,她说她忽然意识到也许这是一个特别好的介绍中国文化的突破口。我答应了她。我很想再走近梅。

我狂翻了所有有关梅花的书藉。我告诉梅英,“梅文化”中的人文色彩和“仙”风“道”骨,深深震撼了我,一句话说完:“人间奇绝,只有梅花枝上雪”!

书海“寻梅”,又让我很长一段时间遗憾没见到真正的梅花。寻梅不见梅,心里非常难过。

真梅到底在哪儿?我问自己。古往今来,骚人墨客以梅言志,咏梅、画梅、唱梅、赞梅,梅的风骨、气节和韵味远远超出了她的本身。我想,或许见梅者未必识梅,或许识梅者未必见梅。画家的梅花,“梅婴”的梅花,带给我许许多多有“梅”陪伴的日子,使我孤寂中有了希望;身本洁来还洁去,叫我浮躁中有了恬淡。难道这就是“心中有梅”的含义?梅花本无形,寻梅之于我,恐怕是今生一世的精神之旅了。

(《散文选刊》2007年第5期有删改)

1.文章开头以“我爱死梅花了,但长这么大,竟没见过梅花。”独立成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本文标题是“寻梅”,阅读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作者“寻梅”的历程。

3.作者在文中说“见梅者未必识梅,识梅者未必见梅”, 这句话说明了一种现象,包含了一种哲理。请你谈谈你的理解,说说你身边属于这种情况的现象。

4.作者寻梅最终也没有见到梅花,但是作者表示要寻找一辈子,请探究作者寻找的“真梅”是什么?请举两个写“梅”的古典名句说说你对梅花的认识(文中出现过的不得再引)。

阅读答案:

1.答案:①开头点题,开门见山。②用对比来说明作者对梅花特殊的感情,爱死了梅花,却没见过梅花,吸引读者注意,引起读者思考。③引起下文,为下文写自己寻梅经历作铺垫。④首尾照应,开头写没见过梅花同结尾写寻找“真梅”形成照应,深化了文章中心。

2.答:①跟画家学画梅花,但终无所成; ②“书海寻梅”,感受到梅花孤傲、高雅;③感悟到寻梅是“今生一世的精神之旅”。

3.答案:这句话说明了生活中的一种现象:生活在梅花之下,天天看见梅花,不一定喜爱梅花,成为梅花的知音;了解梅花傲雪凌霜的特点,喜爱梅花,心中有梅花,没见过梅花也无妨。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神交、心仪等等现象。这句话包含了一种哲理:心有灵犀一点通,无缘对面不相识。我们身边那些天天见面、非常熟悉的人,如果没有共同语言往往和不相识的没有什么不同,而没见过面的网友、笔友,却可以成为很知心的朋友,可以无话不谈,互相支持帮助的情况都属于这种现象。(言之成理即可)

4.答案:①“真梅”是指风骨、气节和韵味。在本文,梅花已经成了气节和品质的象征,作者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痴爱,实际上表达了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文章昭示我们在生活中要追求高洁,决不低俗。②举例如:梅花香自苦寒来。零落成泥輾作尘,只有香如故。分析梅花,君子的象征,不畏严寒,对生命永远充满希望,让人精神一振。梅花珍惜早春的消息、保持晚春的气节,永远俏丽,永远欢笑,正是这种冷绝群芳的特性,使她成为审美的极致、人格的象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寻 梅

郝卫宁

我爱死梅花了,但长这么大,竟没见过梅花。

我之爱梅大概是在十岁左右的时候。其实,我生长在一个没有梅树的城市,根本没见过梅花,而且,确切地说,除了喇叭花和月季花,其他的花我都见得少。忽然有一天,听到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了毛主席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呀!我所敬爱的毛主席原来如此地喜爱梅花啊!梅花真是高洁之品、人间奇绝呢。于是,梅花,走进了我的心里。

我一位同学的父亲是个画家。曾有一阵子,我天天缠着她的父亲要学画梅花。人家说这里没有梅花,你没见过,不好画的。我说,龙你见过吗,不照样画!屈原你见过吗,不照样画!于是,人家就不好再说什么,只好捺着性子,抽着空教我画梅。他教我的是宋朝杨无咎的墨梅画法,他说杨无咎一生坎坷,终身寻梅、观梅、画梅,他的墨梅在线条上更有书法的笔意和梅的风骨。画家的话我似懂非懂,我画的梅也多是“有墨无梅”。画家说梅花傲霜斗雪,高洁雅淡,你心中要有梅,才能画好。我说我们这个城市没有梅,观察不到,心中怎么能有梅!他就沉默了。有时候,他会在他画得比较满意的画儿上写一两句古代赞梅的诗,比如“一树寒梅白玉条” “尚余孤瘦雪霜姿”……

那是一些淡淡的、清幽的日子。画家潇洒泼墨,笔下的梅花从蓓蕾、小蕊、大蕊到欲开、大开、烂漫、欲谢、就实,各种形态鲜鲜活活,冲淡了外面世事的喧闹。后来,我的“墨梅”一直没画好,这个同学已经举家南迁了。

丈夫的表姐梅英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一所大学教授中文。一天打电话来说她的美国学生在上课时问到了她名字的中文含义,她说是梅的婴儿——她在闪念之间把“梅英”改作了“梅婴”。她让我帮她找些有关梅花的中国古诗词之类,她说她忽然意识到也许这是一个特别好的介绍中国文化的突破口。我答应了她。我很想再走近梅。

我狂翻了所有有关梅花的书藉。我告诉梅英,“梅文化”中的人文色彩和“仙”风“道”骨,深深震撼了我,一句话说完:“人间奇绝,只有梅花枝上雪”!

书海“寻梅”,又让我很长一段时间遗憾没见到真正的梅花。寻梅不见梅,心里非常难过。

真梅到底在哪儿?我问自己。古往今来,骚人墨客以梅言志,咏梅、画梅、唱梅、赞梅,梅的风骨、气节和韵味远远超出了她的本身。我想,或许见梅者未必识梅,或许识梅者未必见梅。画家的梅花,“梅婴”的梅花,带给我许许多多有“梅”陪伴的日子,使我孤寂中有了希望;身本洁来还洁去,叫我浮躁中有了恬淡。难道这就是“心中有梅”的含义?梅花本无形,寻梅之于我,恐怕是今生一世的精神之旅了。

(《散文选刊》2007年第5期有删改)

1.文章开头以“我爱死梅花了,但长这么大,竟没见过梅花。”独立成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本文标题是“寻梅”,阅读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作者“寻梅”的历程。

3.作者在文中说“见梅者未必识梅,识梅者未必见梅”, 这句话说明了一种现象,包含了一种哲理。请你谈谈你的理解,说说你身边属于这种情况的现象。

4.作者寻梅最终也没有见到梅花,但是作者表示要寻找一辈子,请探究作者寻找的“真梅”是什么?请举两个写“梅”的古典名句说说你对梅花的认识(文中出现过的不得再引)。

阅读答案:

1.答案:①开头点题,开门见山。②用对比来说明作者对梅花特殊的感情,爱死了梅花,却没见过梅花,吸引读者注意,引起读者思考。③引起下文,为下文写自己寻梅经历作铺垫。④首尾照应,开头写没见过梅花同结尾写寻找“真梅”形成照应,深化了文章中心。

2.答:①跟画家学画梅花,但终无所成; ②“书海寻梅”,感受到梅花孤傲、高雅;③感悟到寻梅是“今生一世的精神之旅”。

3.答案:这句话说明了生活中的一种现象:生活在梅花之下,天天看见梅花,不一定喜爱梅花,成为梅花的知音;了解梅花傲雪凌霜的特点,喜爱梅花,心中有梅花,没见过梅花也无妨。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神交、心仪等等现象。这句话包含了一种哲理:心有灵犀一点通,无缘对面不相识。我们身边那些天天见面、非常熟悉的人,如果没有共同语言往往和不相识的没有什么不同,而没见过面的网友、笔友,却可以成为很知心的朋友,可以无话不谈,互相支持帮助的情况都属于这种现象。(言之成理即可)

4.答案:①“真梅”是指风骨、气节和韵味。在本文,梅花已经成了气节和品质的象征,作者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痴爱,实际上表达了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文章昭示我们在生活中要追求高洁,决不低俗。②举例如:梅花香自苦寒来。零落成泥輾作尘,只有香如故。分析梅花,君子的象征,不畏严寒,对生命永远充满希望,让人精神一振。梅花珍惜早春的消息、保持晚春的气节,永远俏丽,永远欢笑,正是这种冷绝群芳的特性,使她成为审美的极致、人格的象征。


相关文章

  • 卜算子咏梅卜算子咏梅阅读答案
  • 对比阅读毛泽东和陆游的咏梅诗. 卜算子 咏梅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陆游 风雨送春归, 驿外断桥边, 飞雪迎春到. 寂寞开无主. 已是悬崖百丈冰, 已是黄昏独自愁, 犹有花枝俏. 更著风和雨. 俏也不争春, 无意苦争春, 只把春来报. 一任 ...查看


  • 卜算子·咏梅阅读答案 3
  • 阅读<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完成文后各题. 风雨送春归, 俏也不争春, 飞雪迎春到. 只把春来报. 已是悬崖百丈冰, 待到山花烂漫时, 犹有花枝俏. 她在丛中笑. (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面分析不正 ...查看


  • 卜算子·旅雁阅读答案 1
  • 阅读唐诗,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卜算子·旅雁 朱敦儒①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②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①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朱敦儒加入了流亡队伍,开 ...查看


  • 卜算子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1)从全词看,词人所描写的"蝶衣"是什么形象?有什么特点? ...查看


  • [卜算子辛弃疾]阅读答案
  • 卜算子①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③,舍我其谁也? [注]①这首词是辛弃疾因力主抗金遭贬,赋闲在江西农村时所作.②李蔡:李广堂弟,才能平庸,元朔五年被封为乐安 ...查看


  •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阅读答案
  • 卜算子  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权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8.海棠的& ...查看


  •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 这首词是元丰三年(1080年) 苏轼初到黄 ...查看


  • 鉴赏诗歌的形象之事物形象答案
  • 鉴赏诗歌的形象之事物形象答案 四.从课本中来 1.选修 卜算子 咏梅 思考:作者通过梅花这一意象寄托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在恶劣的环境中,梅花寂寞凄凉的.饱受摧残,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依旧保持着清香.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咏梅自 ...查看


  • 野花为谁而开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野花为谁而开 曾纪恭 ①一行人走在初秋寂寞而蜿蜒的天柱山山道上,没有风声.虫声.鸟叫,静谧笼罩山野.我们也沉默着,静静地感受着周围的一切.空谷足音清晰地回荡袅绕,别有一番情趣与韵味. ②突然,我见到了道旁的一朵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