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概况

第一节 上海概述

上海简称沪或申。是中国第一大的城市。市人民政府驻黄浦区人民大道200号,邮政编码:200000,长途区号:021。上海位于北纬31°14',东经121°29'。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上海正当我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平均海拔高度为4米左右。全市面积6340.5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0.06%,南北长约120千米,东西宽约100千米。其中区域面积5299.29平方千米,县域面积1041.21平方千米。境内辖有崇明、长兴、横沙三个岛屿,其中崇明岛面积1041.21平方千米,是我国的第三大岛。

2004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352.39万人。上海散居着39个少数民族及少数未识别的民族,约有5.3万人,占全市人口的0.4%。人口最多的是回族,其次是满族,最少的是佤族、拉祜族、毛南族、普米族、京族。

2005年末,本市公安户籍登记人口1360.26万人,比上年增加7.87万人,增长0.6%。截至2006年底,上海户籍总人口1368.08万人。

而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上海到2010年常住人口预计达到1900万,这意味着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还有120万左右的增长空间,平均每年约24万左右。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春秋较短,冬夏较长,日照充足,雨量充沛。2005年,上海全年平均气温17.5℃,日照1778.3小时,降雨量1254.9毫米。

第二节 区划沿革

今上海地区,吴淞江以南于公元751年(唐天宝十载)析嘉兴东境、海盐北境、昆山南境之地置华亭县。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升华亭县为华亭府,第二年改为松江府。至清代松江府辖有华亭、娄、上海、青浦、金山、奉贤、南汇7县和川沙抚民厅。吴淞江以北于1218年1月7日(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日)设嘉定县,后又析出宝山县。长江口的沙洲于907年左右(五代初)置崇明镇,1277年升为崇明州,1369年(明洪武二年)改为崇明县。上海市区原是吴淞江下游的一个渔村,至唐宋逐渐成为繁荣的港口。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建上海镇,镇因黄浦江西的上海浦得名。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经元朝廷批准,1292年正式分设上海县,辖华亭县东北、黄浦江东西两岸的高昌、长人、北亭、海隅、新江等5乡,为松江府属县。

1927年设为上海特别市,1930年5月改称上海市。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全市划为黄浦、老闸、新成、静安、江宁、普陀、邑庙、蓬莱等20个市区和新市、江湾、吴淞、大场10个郊区。50年代,上海的行政区划作了几次调整,至1964年5月,上海市辖有黄浦、南市、卢湾、徐汇、长宁、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10个市区,以及上海、嘉定、宝山、川沙、奉贤、南汇、松江、金山、青浦、崇明10个郊县。

1980年,设立吴淞区。1982年,恢复闵行区。1988年,撤销宝山县和吴淞区设立宝山区。1992年,撤销上海县和原闵行区,设立闵行区。1992年9月,以川沙县全境、原上海县三林乡和黄浦、南市、杨浦三个区的浦东部分,设立浦东新区。1992年10月嘉定县撤县,设立嘉定区。1996年,上海市辖有黄浦、南市、卢湾、徐汇、长宁、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宝山、闵行、嘉定

和浦东新区14个区,南汇、奉贤、松江、金山、青浦、崇明6个县和石化地区。 1997年4月撤销金山县,设立金山区。1998年2月撤销松江县,设立松江区。1999年9月撤销青浦县,设立青浦区。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黄浦区和南市区撤二建一,设立新的黄浦区。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上海市总人口16407734人;其中市辖区14348535人,市辖县2059199人。各区县人口: 黄浦区 188743人、南市区 385790人、卢湾区 328918人、徐汇区 1064645人、长宁区 702239人、静安区 305329人、普陀区 1051672人、闸北区 798620人、虹口区 860726人、杨浦区 1243757人、闵行区 1217309人、宝山区 1227978人、嘉定区 753070人、浦东新区 2402343人人、金山区 580377人、松江区 641156人、青浦区 595863人、南汇县 785102人、奉贤县 624285人、崇明县 649812人。

2001年1月9日,撤销南汇县,设立南汇区;撤销奉贤县,设立奉贤区。 2003年底,上海市辖有黄浦、卢湾、徐汇、长宁、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宝山、闵行、嘉定、浦东新区、南汇、奉贤、松江、金山、青浦18个区和崇明县。

第三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经济概述

上海已经成为全中国纳税率最高的城市,上海上交的税款达全国的总税款的一半.1949年以前,在上海有很多外国银行和公司。上海是当时远东的经济贸易中心。上海不仅汇集着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四大政府银行为首的原国家资本与官僚资本金融机构以及外国在华金融机构。在外滩附近聚集了各国颇具实力的银行:英国汇丰银行、德国德华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俄国华俄道胜银行、法国东方汇理、美国花旗银行、比利时华比银行等组成了“东方华尔街”。还拥有数量众多的私人资本经营的银行、钱庄和信托公司(以下简称私营行庄公司)。经历了1927至1937年“黄金时期”的发展,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上海的私营行庄公司已达105家;而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上海私营金融业的整体资金实力实际上已大大削弱,但仍有119家私营银行、80家钱庄和5家信托公司。然而到1952年底,上海私营金融机构的数量锐减至60余家。1956年初,官方实行公私合营政策,最后全部合并为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联合总管理处。

在1949年以后,有些上海的资本家都已经逃离到香港,台湾,或者海外其他地方。也有一些留在上海,继续经营。最后在1956年初,都被公私合营。 浦东陆家嘴上海是中国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2004年人均GDP6661美元,连续十年年均经济成长超过8%。第三产业在上海的经济占了一定比重,其中最主要的产业包括了金融业、房地产业、保险业以及运输业等。位于浦东新区的陆家嘴是上海的新兴金融中心,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2005年8月在上海揭牌,主要职能是管理公开市场操作。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部分在上海设立了中国区总部、分公司和办事处。

上海工业发达,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和计划经济时期,上海的工业发展水平就已全国领先。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中央政策原因,中国东南地区飞速发展,一度使上海的工业面临边缘化的危机,但自90年来中期以来,随着浦东新区的开

发,以及财政转移支付比重减少等多方面的原因,上海的工业又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上海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主要以轻纺、重工业、冶金、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工业为主,其他还有汽车、航空、航天等工业。张江高科汇集了大量的高端制造业。农业占总体经济的比例较小,大约在1.7%左右。

由于土地、劳动力成本日益升高,加之市政府经济政策导向等原因,目前纺织业、重污染行业等低端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逐渐迁往郊区或关门停业,上海市整体产业结构进步明显,已形成并逐渐巩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上海港是西太平洋地区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中国内地最大的港口。 2004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3亿7900万吨,超过荷兰鹿特丹成为世界第二大货运港。 2005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08万TEU(标准箱),保持继新加坡、香港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集装箱港口地位,上海港2006年吞吐量为2171万TEU,同比增长20.1%,继续保持第三名。港口吞吐量约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目前正在建设的大型深水海港洋山保税港设计年集装箱吞吐量为2200万箱(2005年12月10日一期工程开港,2020年全部建成)。计划在2010年超过新加坡,成为世界第二大港。

上海经济也受到其周围省份的非经济方面的竞争。上游省份GDP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尤其是来自黄浦江上游的饮用水污染,已成为困扰上海发展和居民生活的一大难题。

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十五”以来,上海坚决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更加开放的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努力解决前进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成功战胜非典疫情等重大灾害的挑战,城市的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

(一)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平稳增长

“十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1.5%,实现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预计达到9125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万元,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进一步巩固,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工业结构和产业基地能级明显提升,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综合经济效明显改善,2005年地方财政收入预计达到1434亿元,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从“九五”期末的1.14吨标准煤降至0.93吨标准煤,降幅达18.4%。

(二)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达到18640元和8340元,收入增幅差距逐步缩小(见图1-2)。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家庭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提高到32.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21.3平方米。全面推进以“平改坡”为主要内容的旧住房综合改造,加快改善市民居住质量和环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人口管理和服务新体制初步确立。

(三)城市建设管理和环境整治取得重大进展

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要突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建成开港,上海港连续三年保持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港地位,建成浦东国际机场第二跑道,市域高速公路网框架基本建成,轨道交通建设取得新进展(见图1-3)。信息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燃气、交通、环卫、水务等行业改革不断推进,城市规划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全市统一的灾害综合管理新模式框架初步确立。环境建设与保护取得阶段性突破,全面完成两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中心城区河道水质得到改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建成国家园林城市,成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

(四)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

科教兴市主战略向纵深推进,科技创新动力进一步增强,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明显增多,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34%,高技术产业自主知识产权拥有率达到27%(见图1-4)。政府财政性教育投入明显增加,实现“三个增长”的法定要求,中小学校舍建设达标工程基本完成,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初步完成,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门急诊条件得到改善。建成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等一批文化教育设施,成功举办F1汽车赛、第48届世乒赛、网球大师杯赛等重要赛事和文化节庆活动,在奥运会和全运会上取得良好成绩,涌现出一批世界级的优秀运动员。

(五)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政府、企业、市场、社会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国有控股公司和大企业集团改革重组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形成国有资产管理、营运、监督体系。非公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证券、期货市场稳步发展,外汇、债券、钻石、黄金、产权、土地等要素市场加快发展(见图1-5)。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市、区(县)政府机构改革和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完成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规范清理,率先在全国推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初步构建起社会诚信体系框架。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加快发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成效。

(六)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提高到新水平

APEC会议、全球扶贫大会、世界工程师大会等重大国际性会议在上海成功举办。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拓展。推进“大通关”工程,洋山保税港区投入运营,口岸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2005年上海口岸进出口总额预计达到3506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实到金额累计超过280亿美元(见图1-6)。与长江三角洲及全国其它地区的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对口支援工作取得新进展。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经贸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指出,东部地区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国家要求,上海提出把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作为“十一五”期间的发展主线,体现了“十五”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发展主线在新阶段的延续,紧扣了上海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奋斗目标,凝聚了全市人民抓住机遇、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共同愿望。城市国际竞争力是在全球发展的坐标系中城市综合发展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反映在经济实力和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创新能力、城市管理、教育文化和市民素质等多个方面。

“十一五”期间,上海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全面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以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为发展主线,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把握国际大都市发展规律,抓住发展机遇、激发创造活力、转变发展模式、创新发展体制,从各个方面把中央提出的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落到实处。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用发展的办法和改革的思路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十一五”期间要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遵循科学发展规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决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尊重科学、因势利导、积极主动,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点,把工作的着力点落实到加快体制改革、转变增长方式上来,努力实现又快又好的经济发展,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创造宽松环境。

——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发展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必须充分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供强大动力。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核心是增强城市的创新能力。要牢牢抓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这个中心环节,营造激励创新的体制环境,深入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引进的基础上加大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力度,重点推进集成创新,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点。

——坚持转变城市发展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转向创新带动发展的模式,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十分重要,是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要按照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方向,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注重发展知识经济,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注重发展集群经济,实现产业布局结构的转变。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坚持惠及广大群众的发展理念,促进城市和谐安康。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导向和核心理念。国际城市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综合素质的竞争。要率先发展先进文化,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花更大力气解决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加强收入分配调节。抓好平安建设,推进和谐社区与和谐村镇建设,加强人口综合调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坚持发挥浦东新区先行先试的作用,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必须形成更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关键要增强制度的竞争力。坚持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法治化,聚焦突破,率先推进浦东新区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体制创新,深入推进政府、企业、市场和社会联动配套改革。转变利用外资与外贸增长方式,坚持扩大“引进来”与主动“走出去”相结合,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

——坚持以办好世博会为载体,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和文明发展环境。办好上海世博会是落实国家战略、提高城市国际地位的重大举措。筹备办好世博会,必须加快完善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城市文明建设,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要运用世博会的平台,提高国际交往能力,推进城区、郊区协调发展,促进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共同发展,实现与中西部互动发展。

贯彻上述指导方针和原则,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提高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能力,提高推进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和法治化建设的能力,提高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力地促进城市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

第四章 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框架

根据中央对上海发展的定位,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综合考虑未来五年发展环境和基础条件,“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框架,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阶段性进展,为上海从2011年到2020年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具体是:

——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健康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全市年均经济增长率预期为9%以上,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5万亿元,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地方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保持同步增长。

——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重大转变。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型城市建设取得全面进展,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加快形成多元化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在进一步巩固国内金融中心地位的基础上,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金融中心之一。基本建成洋山深水枢纽港和上海航空枢纽港。形成内外贸一体、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并举的发展格局。通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互动融合,经济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实现各类社会保障基本全覆盖。居民普遍享有便利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市民素质和文明程度普遍提高,城市公共安全保障有力。

——率先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更符合国际惯例的体制环境。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取得重要突破。民主法制建设和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社会信用制度和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新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左右(见图4-1),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国内外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的地区总部及国际机构进一步集聚。开放型经济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城市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法治化程度明显提高。

第一节 上海概述

上海简称沪或申。是中国第一大的城市。市人民政府驻黄浦区人民大道200号,邮政编码:200000,长途区号:021。上海位于北纬31°14',东经121°29'。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上海正当我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平均海拔高度为4米左右。全市面积6340.5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0.06%,南北长约120千米,东西宽约100千米。其中区域面积5299.29平方千米,县域面积1041.21平方千米。境内辖有崇明、长兴、横沙三个岛屿,其中崇明岛面积1041.21平方千米,是我国的第三大岛。

2004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352.39万人。上海散居着39个少数民族及少数未识别的民族,约有5.3万人,占全市人口的0.4%。人口最多的是回族,其次是满族,最少的是佤族、拉祜族、毛南族、普米族、京族。

2005年末,本市公安户籍登记人口1360.26万人,比上年增加7.87万人,增长0.6%。截至2006年底,上海户籍总人口1368.08万人。

而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上海到2010年常住人口预计达到1900万,这意味着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还有120万左右的增长空间,平均每年约24万左右。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春秋较短,冬夏较长,日照充足,雨量充沛。2005年,上海全年平均气温17.5℃,日照1778.3小时,降雨量1254.9毫米。

第二节 区划沿革

今上海地区,吴淞江以南于公元751年(唐天宝十载)析嘉兴东境、海盐北境、昆山南境之地置华亭县。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升华亭县为华亭府,第二年改为松江府。至清代松江府辖有华亭、娄、上海、青浦、金山、奉贤、南汇7县和川沙抚民厅。吴淞江以北于1218年1月7日(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日)设嘉定县,后又析出宝山县。长江口的沙洲于907年左右(五代初)置崇明镇,1277年升为崇明州,1369年(明洪武二年)改为崇明县。上海市区原是吴淞江下游的一个渔村,至唐宋逐渐成为繁荣的港口。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建上海镇,镇因黄浦江西的上海浦得名。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经元朝廷批准,1292年正式分设上海县,辖华亭县东北、黄浦江东西两岸的高昌、长人、北亭、海隅、新江等5乡,为松江府属县。

1927年设为上海特别市,1930年5月改称上海市。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全市划为黄浦、老闸、新成、静安、江宁、普陀、邑庙、蓬莱等20个市区和新市、江湾、吴淞、大场10个郊区。50年代,上海的行政区划作了几次调整,至1964年5月,上海市辖有黄浦、南市、卢湾、徐汇、长宁、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10个市区,以及上海、嘉定、宝山、川沙、奉贤、南汇、松江、金山、青浦、崇明10个郊县。

1980年,设立吴淞区。1982年,恢复闵行区。1988年,撤销宝山县和吴淞区设立宝山区。1992年,撤销上海县和原闵行区,设立闵行区。1992年9月,以川沙县全境、原上海县三林乡和黄浦、南市、杨浦三个区的浦东部分,设立浦东新区。1992年10月嘉定县撤县,设立嘉定区。1996年,上海市辖有黄浦、南市、卢湾、徐汇、长宁、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宝山、闵行、嘉定

和浦东新区14个区,南汇、奉贤、松江、金山、青浦、崇明6个县和石化地区。 1997年4月撤销金山县,设立金山区。1998年2月撤销松江县,设立松江区。1999年9月撤销青浦县,设立青浦区。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黄浦区和南市区撤二建一,设立新的黄浦区。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上海市总人口16407734人;其中市辖区14348535人,市辖县2059199人。各区县人口: 黄浦区 188743人、南市区 385790人、卢湾区 328918人、徐汇区 1064645人、长宁区 702239人、静安区 305329人、普陀区 1051672人、闸北区 798620人、虹口区 860726人、杨浦区 1243757人、闵行区 1217309人、宝山区 1227978人、嘉定区 753070人、浦东新区 2402343人人、金山区 580377人、松江区 641156人、青浦区 595863人、南汇县 785102人、奉贤县 624285人、崇明县 649812人。

2001年1月9日,撤销南汇县,设立南汇区;撤销奉贤县,设立奉贤区。 2003年底,上海市辖有黄浦、卢湾、徐汇、长宁、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宝山、闵行、嘉定、浦东新区、南汇、奉贤、松江、金山、青浦18个区和崇明县。

第三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经济概述

上海已经成为全中国纳税率最高的城市,上海上交的税款达全国的总税款的一半.1949年以前,在上海有很多外国银行和公司。上海是当时远东的经济贸易中心。上海不仅汇集着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四大政府银行为首的原国家资本与官僚资本金融机构以及外国在华金融机构。在外滩附近聚集了各国颇具实力的银行:英国汇丰银行、德国德华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俄国华俄道胜银行、法国东方汇理、美国花旗银行、比利时华比银行等组成了“东方华尔街”。还拥有数量众多的私人资本经营的银行、钱庄和信托公司(以下简称私营行庄公司)。经历了1927至1937年“黄金时期”的发展,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上海的私营行庄公司已达105家;而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上海私营金融业的整体资金实力实际上已大大削弱,但仍有119家私营银行、80家钱庄和5家信托公司。然而到1952年底,上海私营金融机构的数量锐减至60余家。1956年初,官方实行公私合营政策,最后全部合并为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联合总管理处。

在1949年以后,有些上海的资本家都已经逃离到香港,台湾,或者海外其他地方。也有一些留在上海,继续经营。最后在1956年初,都被公私合营。 浦东陆家嘴上海是中国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2004年人均GDP6661美元,连续十年年均经济成长超过8%。第三产业在上海的经济占了一定比重,其中最主要的产业包括了金融业、房地产业、保险业以及运输业等。位于浦东新区的陆家嘴是上海的新兴金融中心,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2005年8月在上海揭牌,主要职能是管理公开市场操作。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部分在上海设立了中国区总部、分公司和办事处。

上海工业发达,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和计划经济时期,上海的工业发展水平就已全国领先。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中央政策原因,中国东南地区飞速发展,一度使上海的工业面临边缘化的危机,但自90年来中期以来,随着浦东新区的开

发,以及财政转移支付比重减少等多方面的原因,上海的工业又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上海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主要以轻纺、重工业、冶金、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工业为主,其他还有汽车、航空、航天等工业。张江高科汇集了大量的高端制造业。农业占总体经济的比例较小,大约在1.7%左右。

由于土地、劳动力成本日益升高,加之市政府经济政策导向等原因,目前纺织业、重污染行业等低端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逐渐迁往郊区或关门停业,上海市整体产业结构进步明显,已形成并逐渐巩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上海港是西太平洋地区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中国内地最大的港口。 2004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3亿7900万吨,超过荷兰鹿特丹成为世界第二大货运港。 2005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08万TEU(标准箱),保持继新加坡、香港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集装箱港口地位,上海港2006年吞吐量为2171万TEU,同比增长20.1%,继续保持第三名。港口吞吐量约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目前正在建设的大型深水海港洋山保税港设计年集装箱吞吐量为2200万箱(2005年12月10日一期工程开港,2020年全部建成)。计划在2010年超过新加坡,成为世界第二大港。

上海经济也受到其周围省份的非经济方面的竞争。上游省份GDP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尤其是来自黄浦江上游的饮用水污染,已成为困扰上海发展和居民生活的一大难题。

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十五”以来,上海坚决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更加开放的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努力解决前进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成功战胜非典疫情等重大灾害的挑战,城市的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

(一)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平稳增长

“十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1.5%,实现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预计达到9125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万元,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进一步巩固,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工业结构和产业基地能级明显提升,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综合经济效明显改善,2005年地方财政收入预计达到1434亿元,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从“九五”期末的1.14吨标准煤降至0.93吨标准煤,降幅达18.4%。

(二)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达到18640元和8340元,收入增幅差距逐步缩小(见图1-2)。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家庭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提高到32.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21.3平方米。全面推进以“平改坡”为主要内容的旧住房综合改造,加快改善市民居住质量和环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人口管理和服务新体制初步确立。

(三)城市建设管理和环境整治取得重大进展

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要突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建成开港,上海港连续三年保持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港地位,建成浦东国际机场第二跑道,市域高速公路网框架基本建成,轨道交通建设取得新进展(见图1-3)。信息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燃气、交通、环卫、水务等行业改革不断推进,城市规划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全市统一的灾害综合管理新模式框架初步确立。环境建设与保护取得阶段性突破,全面完成两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中心城区河道水质得到改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建成国家园林城市,成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

(四)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

科教兴市主战略向纵深推进,科技创新动力进一步增强,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明显增多,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34%,高技术产业自主知识产权拥有率达到27%(见图1-4)。政府财政性教育投入明显增加,实现“三个增长”的法定要求,中小学校舍建设达标工程基本完成,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初步完成,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门急诊条件得到改善。建成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等一批文化教育设施,成功举办F1汽车赛、第48届世乒赛、网球大师杯赛等重要赛事和文化节庆活动,在奥运会和全运会上取得良好成绩,涌现出一批世界级的优秀运动员。

(五)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政府、企业、市场、社会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国有控股公司和大企业集团改革重组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形成国有资产管理、营运、监督体系。非公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证券、期货市场稳步发展,外汇、债券、钻石、黄金、产权、土地等要素市场加快发展(见图1-5)。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市、区(县)政府机构改革和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完成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规范清理,率先在全国推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初步构建起社会诚信体系框架。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加快发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成效。

(六)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提高到新水平

APEC会议、全球扶贫大会、世界工程师大会等重大国际性会议在上海成功举办。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拓展。推进“大通关”工程,洋山保税港区投入运营,口岸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2005年上海口岸进出口总额预计达到3506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实到金额累计超过280亿美元(见图1-6)。与长江三角洲及全国其它地区的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对口支援工作取得新进展。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经贸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指出,东部地区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国家要求,上海提出把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作为“十一五”期间的发展主线,体现了“十五”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发展主线在新阶段的延续,紧扣了上海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奋斗目标,凝聚了全市人民抓住机遇、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共同愿望。城市国际竞争力是在全球发展的坐标系中城市综合发展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反映在经济实力和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创新能力、城市管理、教育文化和市民素质等多个方面。

“十一五”期间,上海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全面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以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为发展主线,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把握国际大都市发展规律,抓住发展机遇、激发创造活力、转变发展模式、创新发展体制,从各个方面把中央提出的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落到实处。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用发展的办法和改革的思路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十一五”期间要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遵循科学发展规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决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尊重科学、因势利导、积极主动,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点,把工作的着力点落实到加快体制改革、转变增长方式上来,努力实现又快又好的经济发展,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创造宽松环境。

——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发展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必须充分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供强大动力。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核心是增强城市的创新能力。要牢牢抓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这个中心环节,营造激励创新的体制环境,深入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引进的基础上加大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力度,重点推进集成创新,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点。

——坚持转变城市发展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转向创新带动发展的模式,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十分重要,是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要按照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方向,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注重发展知识经济,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注重发展集群经济,实现产业布局结构的转变。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坚持惠及广大群众的发展理念,促进城市和谐安康。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导向和核心理念。国际城市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综合素质的竞争。要率先发展先进文化,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花更大力气解决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加强收入分配调节。抓好平安建设,推进和谐社区与和谐村镇建设,加强人口综合调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坚持发挥浦东新区先行先试的作用,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必须形成更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关键要增强制度的竞争力。坚持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法治化,聚焦突破,率先推进浦东新区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体制创新,深入推进政府、企业、市场和社会联动配套改革。转变利用外资与外贸增长方式,坚持扩大“引进来”与主动“走出去”相结合,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

——坚持以办好世博会为载体,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和文明发展环境。办好上海世博会是落实国家战略、提高城市国际地位的重大举措。筹备办好世博会,必须加快完善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城市文明建设,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要运用世博会的平台,提高国际交往能力,推进城区、郊区协调发展,促进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共同发展,实现与中西部互动发展。

贯彻上述指导方针和原则,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提高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能力,提高推进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和法治化建设的能力,提高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力地促进城市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

第四章 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框架

根据中央对上海发展的定位,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综合考虑未来五年发展环境和基础条件,“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框架,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阶段性进展,为上海从2011年到2020年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具体是:

——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健康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全市年均经济增长率预期为9%以上,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5万亿元,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地方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保持同步增长。

——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重大转变。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型城市建设取得全面进展,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加快形成多元化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在进一步巩固国内金融中心地位的基础上,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金融中心之一。基本建成洋山深水枢纽港和上海航空枢纽港。形成内外贸一体、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并举的发展格局。通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互动融合,经济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实现各类社会保障基本全覆盖。居民普遍享有便利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市民素质和文明程度普遍提高,城市公共安全保障有力。

——率先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更符合国际惯例的体制环境。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取得重要突破。民主法制建设和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社会信用制度和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新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左右(见图4-1),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国内外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的地区总部及国际机构进一步集聚。开放型经济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城市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法治化程度明显提高。


相关文章

  • 上海在建项目
  • 工程名称:上海试四化学品有限公司年产600吨DBC80药物中间体项目 工程造价:7000万 建筑面积:-- 工程类别:工业建筑 项目类型:新建 工程阶段:主体施工 工程地址:甲方地址:上海市金山第二工业区华通路. 开工日期: 竣工日期: 工 ...查看


  • 2012年1月上海高端酒店式公寓市场报告
  • 银亿集团·上海浦三路1229号项目 2012年1月市场月报 目录 区域市场 内环内市场走势浦东新区市场走势浦东世博板块市场走势区域市场小结 竞争市场 竞品个案分析竞品汇总分析竞争市场小结 板块住宅市场总结 目录 区域市场 内环内市场走势浦东 ...查看


  • 2016年企业加速器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2015年版中国企业加速器市场专题研究分 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5957A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 ...查看


  • 上海1#楼抗震鉴定报告
  • 沪抗鉴007证字第2010– 05 – 号 上海新华树脂厂1#楼 抗震鉴定报告 共(25)页 同济大学建设工程抗震鉴定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六日 同济大学建设工程抗震鉴定委员会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东大楼抗震鉴定报告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查看


  • 上海概况导游词
  •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进入花桥收费站呢,就标志着我们开始进入大上海了.很奇怪,为什么我们总是在上海前面加一个"大"字呢?就因为这坐城市的规模.面积.人口世界之最,就连土尔其的伊斯坦布尔也无法与上海相提并论.来到这座城市展现在 ...查看


  • 单位工程概况表
  • 单位工程概况表 单位工程 名 称 单位工程 规 模 工程地址 工程性质 开工日期 竣工日期 单位工程 质量等级 结构型式 工程简介: 三林镇西中汾泾河道整治工程是三林镇 2009 年基建河道整治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单项合同工 程,共分为 1 个 ...查看


  • 中国诊断试剂盒市场调研报告
  • 2012-2016年中国诊断试剂盒市场调研与投资 前景分析报告 报告简介 诊断试剂盒是指能对人体体液.血液等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物质作出定性.定量的检测.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诊断试剂盒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查看


  • 2016年人身保险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 全球及中国人身保险项目可行性分析与发 展趋势预测报告(2016版) 报告编号:162375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 ...查看


  • 2016年面膜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2016-2021年中国面膜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与 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61607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 ...查看


  • 中国护肤品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