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课型:新授 班级:1405 小组: 课题:汉武帝大一统
年级
历史 科导学案
设计:何霞 姓名: 审核:何霞 使用时间: 12 第 1 课时 月6 累计 日 1 课时
学习过程(定向导学:教材 67 页至 70 页) 流程及学习内容 一、解读目标。(2 分钟) 1.我能掌握汉武帝的“大统一”措施。 2.我会用辩证的方法评价汉武帝。 二、自主学习和展示(18 分钟) (知识回顾) 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的 起义。 2.前 207 年,项羽在 3.西汉的建立者是 以少胜多。 ,都城 。 学习难点: 1.对“推恩令” 和“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的理解; 2.比较秦汉两个朝 代在思想方面和政 治方面的措施。 学习重点: 汉武帝大一统的措 施 学习要求和方法
快速阅读课文 67-70 页,完成下列问题, 1.西汉前期,王国势力的发展,严重威胁中央政权的统治。 ________平定七国之乱,加强对王国的控制。 2.汉武帝继位后,颁布了_____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 胁。 3.汉武帝采纳_________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的建 议,大兴儒学教育,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统治地位从此确立,一 直延续 2000 多年。 4.公元前________年,汉武帝派_________,_________攻打匈 奴,大败匈奴,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三、小组交流和展示
1.汉武帝如何解决王国问题? 2.面对思想的不统一,汉武帝采用了哪种思想来治理国家?采 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学法指导:
四、交流反馈和提升(20 分钟) 1.试比较一下,秦汉两个朝代对待儒家思想做法的异同点?
比较法、归纳法、 合作探究法
3. 汉武帝 大一统措施
政治上: 思想上: 军事上:
四、检测达标(5 分钟) 1.汉武帝时期,一位大臣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位大臣是( A.主父偃 ) B.董仲舒 ) D.汉景帝 ) C.卫青 D.霍去病
2.颁布“推恩令”的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 A.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
B.平定七国之乱 D.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
C.为巩固统治,分封刘氏子弟为王
4.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始于( A.战国时期 B.秦始皇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汉光武帝时
期 5. 我会判断历史的是非对错 (1)西汉时的最高学府是太学( ) 自我反思: 我学到了什么?
(2)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根本 着眼点都在于压制知识分子( )
(3)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中的刘彻,采取了各种措施,最终 完成了大一统的局面,汉武帝派出大将卫青,霍去病抗击的是匈奴 族。( )
(4)后人把秦始皇,汉武
帝并称为“秦皇汉武”主要是他们都加 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帝国.( 选做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毛泽东《沁园春●雪》 请回答:“秦皇”和“汉武”分别指谁?他们在加强中央集权和思 想文化方面分别采取了那些措施。 )
我的不足:
知识链接
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是以刘邦之侄吴王刘濞为首发动的一次同姓王联合大 叛乱,刘濞蓄谋叛乱,为时已久。导火线是当时景帝和晁错认为吴 王刘濞有罪,欲削他的会稽和豫章两郡。刘濞就乘机串通楚、赵、 胶西、胶东、菑川、济南六国的诸侯王,发动了联合叛乱。刘濞发 兵二十万,号称五十万,为主力。又派人与匈奴、东越、闽越贵族 勾结,用“诛晁错,清君侧”的名义,举兵西向。叛军顺利地打到 河南东部。景帝因很惶恐,就听信了谗言,捕杀了晁错,乞求刘濞 退兵。刘濞不仅不退兵,还公开声言要夺皇位。叛军至梁国(治今 商丘),为景帝之弟梁王武所阻。至此时,景帝才决心以武力进行 镇压。他命太尉周亚夫与大将军窦婴率三十六将军,以奇兵断绝了 叛军的粮道,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大破叛军。刘濞逃到东越, 为东越人所杀。其余六王皆自杀,七国都被废除。 汉武帝的功与过 汉武帝雄才大略,实现了政治上、思想上、经济、军事上的大一 统,不愧为一代杰出人物,但是晚年他也犯了一系列的过错,连年 穷兵黩武,加重赋税,给人民带来灾难,下“罪己诏”,知过能 改,做为封建帝王是难能可贵的,可见功大于过,仍要对他持有肯定 态度。 推恩令 推恩令 ——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推 “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子弟,皇帝封这些子弟为侯.新封的侯 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
6
七
课型:新授 班级:1405 小组: 课题:汉武帝大一统
年级
历史 科导学案
设计:何霞 姓名: 审核:何霞 使用时间: 12 第 1 课时 月6 累计 日 1 课时
学习过程(定向导学:教材 67 页至 70 页) 流程及学习内容 一、解读目标。(2 分钟) 1.我能掌握汉武帝的“大统一”措施。 2.我会用辩证的方法评价汉武帝。 二、自主学习和展示(18 分钟) (知识回顾) 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的 起义。 2.前 207 年,项羽在 3.西汉的建立者是 以少胜多。 ,都城 。 学习难点: 1.对“推恩令” 和“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的理解; 2.比较秦汉两个朝 代在思想方面和政 治方面的措施。 学习重点: 汉武帝大一统的措 施 学习要求和方法
快速阅读课文 67-70 页,完成下列问题, 1.西汉前期,王国势力的发展,严重威胁中央政权的统治。 ________平定七国之乱,加强对王国的控制。 2.汉武帝继位后,颁布了_____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 胁。 3.汉武帝采纳_________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的建 议,大兴儒学教育,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统治地位从此确立,一 直延续 2000 多年。 4.公元前________年,汉武帝派_________,_________攻打匈 奴,大败匈奴,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三、小组交流和展示
1.汉武帝如何解决王国问题? 2.面对思想的不统一,汉武帝采用了哪种思想来治理国家?采 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学法指导:
四、交流反馈和提升(20 分钟) 1.试比较一下,秦汉两个朝代对待儒家思想做法的异同点?
比较法、归纳法、 合作探究法
3. 汉武帝 大一统措施
政治上: 思想上: 军事上:
四、检测达标(5 分钟) 1.汉武帝时期,一位大臣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位大臣是( A.主父偃 ) B.董仲舒 ) D.汉景帝 ) C.卫青 D.霍去病
2.颁布“推恩令”的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 A.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
B.平定七国之乱 D.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
C.为巩固统治,分封刘氏子弟为王
4.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始于( A.战国时期 B.秦始皇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汉光武帝时
期 5. 我会判断历史的是非对错 (1)西汉时的最高学府是太学( ) 自我反思: 我学到了什么?
(2)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根本 着眼点都在于压制知识分子( )
(3)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中的刘彻,采取了各种措施,最终 完成了大一统的局面,汉武帝派出大将卫青,霍去病抗击的是匈奴 族。( )
(4)后人把秦始皇,汉武
帝并称为“秦皇汉武”主要是他们都加 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帝国.( 选做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毛泽东《沁园春●雪》 请回答:“秦皇”和“汉武”分别指谁?他们在加强中央集权和思 想文化方面分别采取了那些措施。 )
我的不足:
知识链接
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是以刘邦之侄吴王刘濞为首发动的一次同姓王联合大 叛乱,刘濞蓄谋叛乱,为时已久。导火线是当时景帝和晁错认为吴 王刘濞有罪,欲削他的会稽和豫章两郡。刘濞就乘机串通楚、赵、 胶西、胶东、菑川、济南六国的诸侯王,发动了联合叛乱。刘濞发 兵二十万,号称五十万,为主力。又派人与匈奴、东越、闽越贵族 勾结,用“诛晁错,清君侧”的名义,举兵西向。叛军顺利地打到 河南东部。景帝因很惶恐,就听信了谗言,捕杀了晁错,乞求刘濞 退兵。刘濞不仅不退兵,还公开声言要夺皇位。叛军至梁国(治今 商丘),为景帝之弟梁王武所阻。至此时,景帝才决心以武力进行 镇压。他命太尉周亚夫与大将军窦婴率三十六将军,以奇兵断绝了 叛军的粮道,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大破叛军。刘濞逃到东越, 为东越人所杀。其余六王皆自杀,七国都被废除。 汉武帝的功与过 汉武帝雄才大略,实现了政治上、思想上、经济、军事上的大一 统,不愧为一代杰出人物,但是晚年他也犯了一系列的过错,连年 穷兵黩武,加重赋税,给人民带来灾难,下“罪己诏”,知过能 改,做为封建帝王是难能可贵的,可见功大于过,仍要对他持有肯定 态度。 推恩令 推恩令 ——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推 “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子弟,皇帝封这些子弟为侯.新封的侯 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