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史实。

②正确评价汉武帝。

③认识“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在统一思想方面采取措施的异同。

②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客观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会国家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及其作用。 ②正确评价汉武帝。

难点:汉武帝为什么要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三、教学方法

导学法、探究法、表演法、讨论法、比较法、讲授法。

四、学法指导

比较学习法、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由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秦皇汉武”,引出课题。

2.解题:介绍大一统的含义。

3.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1.出示学习提纲,讲明要求。

(1)公元前202年,——称帝,建立汉朝,定都——,史称西汉。

(2)汉武帝采纳——的建议,把——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推行————政策。

(3)汉武帝采纳——的建议,颁布——,削弱封国势力。

(4)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上,派——,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打击地方豪富。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板书“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结构图。

3.学生展示交流。

(三)合作探究

1.喜忧参半——原因篇

(1)西汉初期,经济萧条,国力衰微。

(2)武帝之喜: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到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奖励耕作、提倡节俭、以德化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到了汉武帝刘彻时,国力达到最昌盛时期,这为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武帝之忧:

资料一: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

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资料二: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通过两则史料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汉武帝统治时期,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思想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二是诸侯王势力大,威胁到皇帝的地位。

2.披荆斩棘——过程篇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情景剧表演,对比了解各学派的观点,明确武帝的决断。 ②介绍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说,让学生认识到儒家思想顺应了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被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③理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

④了解为落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汉武帝在选拔官员和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

⑤分析归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⑥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思想统治措施的异同。

(2)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

①西汉王国问题的产生和危机。

②议一议:当时,诸侯王势力壮大,直接威胁到皇帝的地位,需不需要削弱诸侯的势力?让学生认识到削弱封国势力的必要性。

③讨论削弱封国势力的危险性。

④列举汉景帝发布“削藩令”,引发“七国之乱”的史事,让学生认识强制削藩的弊端,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巧妙削弱

封国势力形成对比。

⑤明确“推恩令”的内容,并用图形分割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推恩令”的内容,并能认识到其巧妙之处。

⑥总结“推恩令”的巧妙之处,概括其作用。

(3)强化监察制度

①出示“汉武帝时期监察制度表”,了解汉武帝强化强化监察制度的具体措施。

②比较秦始皇、汉武帝监察制度的优劣。

③想一想:汉武帝强化监察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认识汉武帝强化监察制度的作用。

3.巩固大统——影响篇

①总结归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②补充汉武帝在经济上、军事上、外交上的功绩。

③总结:汉武帝统治时期,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巩固和发展,为我国大一统帝国的形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④赞扬汉武帝的功绩。

(四)评价人物

①讲解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②引导学生列举汉武帝的功与过。

③同桌评价交流。

④全班展示交流。

⑤布置课后作业:撰写历史小论文《我眼中的汉武帝》。

(五)趣味练习

模拟采访汉武帝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史实。

②正确评价汉武帝。

③认识“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在统一思想方面采取措施的异同。

②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客观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会国家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及其作用。 ②正确评价汉武帝。

难点:汉武帝为什么要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三、教学方法

导学法、探究法、表演法、讨论法、比较法、讲授法。

四、学法指导

比较学习法、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由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秦皇汉武”,引出课题。

2.解题:介绍大一统的含义。

3.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1.出示学习提纲,讲明要求。

(1)公元前202年,——称帝,建立汉朝,定都——,史称西汉。

(2)汉武帝采纳——的建议,把——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推行————政策。

(3)汉武帝采纳——的建议,颁布——,削弱封国势力。

(4)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上,派——,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打击地方豪富。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板书“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结构图。

3.学生展示交流。

(三)合作探究

1.喜忧参半——原因篇

(1)西汉初期,经济萧条,国力衰微。

(2)武帝之喜: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到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奖励耕作、提倡节俭、以德化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到了汉武帝刘彻时,国力达到最昌盛时期,这为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武帝之忧:

资料一: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

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资料二: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通过两则史料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汉武帝统治时期,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思想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二是诸侯王势力大,威胁到皇帝的地位。

2.披荆斩棘——过程篇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情景剧表演,对比了解各学派的观点,明确武帝的决断。 ②介绍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说,让学生认识到儒家思想顺应了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被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③理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

④了解为落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汉武帝在选拔官员和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

⑤分析归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⑥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思想统治措施的异同。

(2)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

①西汉王国问题的产生和危机。

②议一议:当时,诸侯王势力壮大,直接威胁到皇帝的地位,需不需要削弱诸侯的势力?让学生认识到削弱封国势力的必要性。

③讨论削弱封国势力的危险性。

④列举汉景帝发布“削藩令”,引发“七国之乱”的史事,让学生认识强制削藩的弊端,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巧妙削弱

封国势力形成对比。

⑤明确“推恩令”的内容,并用图形分割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推恩令”的内容,并能认识到其巧妙之处。

⑥总结“推恩令”的巧妙之处,概括其作用。

(3)强化监察制度

①出示“汉武帝时期监察制度表”,了解汉武帝强化强化监察制度的具体措施。

②比较秦始皇、汉武帝监察制度的优劣。

③想一想:汉武帝强化监察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认识汉武帝强化监察制度的作用。

3.巩固大统——影响篇

①总结归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②补充汉武帝在经济上、军事上、外交上的功绩。

③总结:汉武帝统治时期,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巩固和发展,为我国大一统帝国的形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④赞扬汉武帝的功绩。

(四)评价人物

①讲解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②引导学生列举汉武帝的功与过。

③同桌评价交流。

④全班展示交流。

⑤布置课后作业:撰写历史小论文《我眼中的汉武帝》。

(五)趣味练习

模拟采访汉武帝


相关文章

  •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反思
  •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课后反思) 1.新课导入,开门见山.引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引入新课,并指出:‚他们都为我国'大一统'格局的形成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教学中比较学习做了铺垫,导入简 ...查看


  • 课堂实录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课堂实录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课程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一.教学内容分析与处理: 秦汉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先秦文明的基础上,秦汉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发展到一个新 ...查看


  • 西汉的强盛和衰亡
  • 教学目标 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汉武帝的用人政策:"推恩令":盐铁专营,五铢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 二.通过了解汉武帝用人政策.兴办太学的做法等,认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后世封 ...查看


  • 北师大七年级上册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 北师大年级七上册第 5 1汉武帝大课统的一施 措 备 课题 课 授课 第 51课 武汉推帝进一统格大 课型 局新授 课学教知识 了解武帝汉"罢黜百家独,尊术"儒颁布".推令恩".化强察制监 度能 等史 ...查看


  • 七上 [历史]第13课~第18课
  •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教学目标 了解秦统一的背景,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完成统一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 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 ...查看


  • 浙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 第一单元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 亚非大河文明 课标要求: 1. 图文结合,了解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产生的自然环 境,勾勒人类文明起源的脉络和方向. 2.体会尼罗河在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流域在古代西亚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要点: ...查看


  •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历史与社会复习
  • 第三单元:延绵不绝的中华文明(-)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一.秦朝的建立:1.时间:公元前221年 2.建立者:秦始皇(嬴政) 3.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4.疆域:北至长城,南到南海,东到东海,西 ...查看


  •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 资料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1.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元始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 2.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3.北京人. (1) 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 ...查看


  • 初一历史重点知识
  • 第一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 . 2.距今约 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被称为"北京人". 3. 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上具备了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