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默写

中考文言文默写

古诗文默写一A

1. 水陆草木之花, 。《爱莲说》

2. 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3. 予谓菊, ;牡丹, ;莲, 。《爱莲说》

4. 噫!菊之爱, ;莲之爱, ?牡丹之爱, !《爱莲说》

5. 岱宗夫如何? 。《望岳》

6. 造化钟神秀, 。《望岳》

7. 荡胸生层云, 。《望岳》

8. 会当凌绝顶, 。《望岳》

9. 水光潋滟晴方好, 。《饮湖上初晴后雨》

10. 欲把西湖比西子, 。《饮湖上初晴后雨》

11. 昔人已乘黄鹤去, 。《黄鹤楼》

12. 黄鹤一去不复返, 。《黄鹤楼》

13. 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

14. 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

15. 空山新雨后, 。《山居秋暝》

16. 明月松间照, 。《山居秋暝》

17. 竹喧归浣女, 。《山居秋暝》

18. 随意春芳歇, 。《山居秋暝》

古诗文默写二A

1.青山横北郭, 。《送友人》

2.此地一为别, 。《送友人》

3.浮云游子意, 。《送友人》

4.挥手自兹去, 。《送友人》

5.八月湖水平,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气蒸云梦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7.欲济无舟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8.坐观垂钓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劳其筋骨, ,空乏其身, ,所以动心忍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人恒过, ;困于心, ,而后作; ,发于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2.然后知生于忧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3.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公亦以此自矜。《卖油翁》

14.尝射于家圃, ,睨之, 。《卖油翁》

15.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卖油翁》

16.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 ?” 翁曰:“无他, 。”《卖油翁》

17.康肃忿然曰:“ !”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卖油翁》

古诗文默写三A

1.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

2.因曰:“我亦无他, 。”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4.中轩敞者为舱, 。《核舟记》

5.启窗而观, 。《核舟记》

6.闭之,则右刻“ , ”,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核舟记》

7.船头坐三人,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核舟记》

8.苏、黄共阅一手卷。 ,左手抚鲁直背。《核舟记》

9.鲁直左手执卷末, , 。《核舟记》

10.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 , 。《核舟记》

11.佛印绝类弥勒, , ,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12.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核舟记》

13.风急天高猿啸哀, 。《登高》

14.无边落木萧萧下, 。《登高》

15.万里悲秋常作客, 。《登高》

16.艰难苦恨繁霜鬓, 。《登高》

古诗文默写四A

1.卖炭翁, 。《卖炭翁》

2.满面尘灰烟火色, 。《卖炭翁》

3.卖炭得钱何所营? 。《卖炭翁》

4.可怜身上衣正单, 。《卖炭翁》

5.夜来城外一尺雪, 。《卖炭翁》

6.牛困人饥日已高, 。《卖炭翁》

7.翩翩两骑来是谁? 。《卖炭翁》

8.手把文书口称敕, 。《卖炭翁》

9.一车炭,千余斤, 。《卖炭翁》

10.半匹红绡一丈绫, 。《卖炭翁》

11.巴山楚水凄凉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2.怀旧空吟闻笛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3.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4.今日听君歌一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5.清晨人古寺, 。《题破山寺后禅院》

16.竹径通幽处, 。《题破山寺后禅院》

17.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

18.万籁此俱寂, 。《题破山寺后禅院》

19.日暮苍山远,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0.柴门闻犬吠,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古诗文默写五A

1.茅檐长扫静无苔, 。《书湖阴先生壁》

2.一水护田将绿绕, 。《书湖阴先生壁》

3.黔无驴, 。《黔之驴》

4.至则无可用, 。《黔之驴》

5.虎见之, , ,蔽林间窥之。《黔之驴》

6.稍出近之,慭慭然, 。《黔之驴》

7.他日,驴一鸣, , ;以为且噬己也,甚恐。《黔之驴》

8.然往来视之,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 。《黔之驴》

9.稍近,益狎, 。《黔之驴》

10.驴不胜怒, 。《黔之驴》

11.虎因喜,计之曰:“ !” 《黔之驴》

12.因跳踉大噉,断其喉, ,乃去。《黔之驴》

13.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狼》

14.途中两狼, 。《狼》

15.屠惧,投以骨。 , 。《狼》

16.复投之, 。《狼》

17.骨已尽矣, 。《狼》

18.屠大窘, 。《狼》

19.顾野有麦场。 ,苫蔽成丘。《狼》

20.屠乃奔倚其下, 。《狼》

古诗文默写六A

1.狼不敢前, 。《狼》

2.少时,一狼径去, 。《狼》

3.久之,目似瞑, 。《狼》

4.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狼》

5.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狼》

6.身已半入, 。《狼》

7.屠自后断其股, 。《狼》

8.乃悟前狼假寐, 。《狼》

9.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 。《狼》

10.浩荡离愁白日斜, 。《己亥杂诗(其五)》

11.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其五)》

12.老夫聊发少年狂, , 。《江城子·密州出猎》

13.锦帽貂裘, 。《江城子·密州出猎》

14.为报倾城随太守, , 。《江城子·密州出猎》

15.酒酣胸胆尚开张, , ?《江城子·密州出猎》

16.持节云中, ?《江城子·密州出猎》

17.会挽雕弓如满月, , 。《江城子·密州出猎》

18.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

19.试问卷帘人, 。《如梦令》

20.知否,知否? 。《如梦令》

古诗文默写七A

1.红藕香残玉簟秋。 , 。《一剪梅》

2.云中谁寄锦书来? , 。《一剪梅》

3.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剪梅》

4.此情无计可消除, , 。《一剪梅》

5.葡萄美酒夜光杯, 。《凉州词》

6.醉卧沙场君莫笑, 。《凉州词》

7.既克, 。《曹刿论战》

8.对曰:“夫战, 。……”《曹刿论战》

9.一鼓作气, , ;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10.夫大国,难测也, ;吾视其辙乱, ,故逐之。《曹刿论战》

11.当年万里觅封侯, 。《诉衷情》

12.关河梦断何处, 。《诉衷情》

13.胡未灭, , 。《诉衷情》

14.此身谁料, , 。《诉衷情》

15.醉里挑灯看剑,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16.八百里分麾下炙,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17.马作的卢飞快,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18.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破阵子》

古诗文默写八A

1.东风夜放花千树。 , 。宝马雕车香满路。《青玉案·元夕》

2.凤箫声动, , 。《青玉案·元夕》

3.蛾儿雪柳黄金缕, 。《青玉案·元夕》

4.众里寻他千百度, ,那人却在, 。《青玉案·元夕》

5.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 ,心乐之。《小石潭记》

6.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小石潭记》

7.青树翠蔓, , 。《小石潭记》

8.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

9.日光下彻, , 。《小石潭记》

10.俶尔远逝, 。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11.潭西南而望, , 。《小石潭记》

12.其岸势犬牙差互, 。《小石潭记》

1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 。《小石潭记》

14.以其境过清, , 。《小石潭记》

1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逾矩。”《孔孟论学》

16.“学而不思则罔, 。” 《孔孟论学》

17.子曰:“敏而好学, ,是以谓之文也。” 《孔孟论学》

18.譬如为山, ,止,吾止也!《孔孟论学》

19.譬如平地, ,进,吾往也!《孔孟论学》

古诗文默写九A

1.早岁那知世事艰, 。《书愤》

2.楼船夜雪瓜洲渡, 。《书愤》

3.塞上长城空自许, 。《书愤》

4.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愤》

5.辛苦遭逢起一经, 。《过零丁洋》

6.山河破碎风飘絮, 。《过零丁洋》

7.惶恐滩头说惶恐, 。《过零丁洋》

8.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

9.昨夜江边春水生, 。《观书有感(其二)》

10.向来枉费推移力, 。《观书有感(其二)》

11.风劲角弓鸣, 。《观猎》 ,不

12.草枯鹰眼疾, 。《观猎》

13.忽过新丰市, 。《观猎》

14.回看射雕处, 。《观猎》

15.越明年,政通人和, 。《岳阳楼记》

16.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

17.予观夫巴陵胜状, 。《岳阳楼记》

18.衔远山,吞长江, , 。《岳阳楼记》

19.朝晖夕阴, 。《岳阳楼记》

20.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古诗文默写十A

1.然则北通巫峡,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2.若夫霪雨霏霏, ,阴风怒号, 。《岳阳楼记》

3.日星隐曜, 。《岳阳楼记》

4.商旅不行, 。《岳阳楼记》

5.薄暮冥冥, 。《岳阳楼记》

6.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满目萧然, 。《岳阳楼记》

7.至若春和景明, ,上下天光, 。《岳阳楼记》

8.沙鸥翔集, 。《岳阳楼记》

9.岸芷汀兰, 。《岳阳楼记》

10.而或长烟一空, ,浮光跃金, 。《岳阳楼记》

11.渔歌互答, !《岳阳楼记》

1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把酒临风, 。《岳阳楼记》

13.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14.何哉?不以物喜, 。《岳阳楼记》

1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岳阳楼记》

16.是进亦忧, 。《岳阳楼记》

17.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 ”欤!18.噫!微斯人, ?《岳阳楼记》

古诗文默写十一A

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 。《醉翁亭记》

2. ,琅琊也。《醉翁亭记》

3.山行六七里, ,酿泉也。《醉翁亭记》

4.峰回路转, ,醉翁亭也。《醉翁亭记》

5.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而年又最高, 。6.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记》

7.山水之乐, 。《醉翁亭记》

8.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晦明变化者, 。9.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 ,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

10.朝而往,暮而归, , 。《醉翁亭记》

11.至于负者歌于途, ,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 ,滁人游也。《醉翁亭记》

12.临溪而渔, ,酿泉为酒, ,山肴野蔌, ,太守宴也。《醉翁亭记》

13.宴酣之乐, ,射者中,弈者胜, ,起坐而喧哗者, 。《醉翁亭记》

14.苍颜白发, ,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15.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醉翁亭记》

16.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醉翁亭记》

17.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醉翁亭记》

古诗文默写十二A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醉翁亭记》

2.醉能同其乐, ,太守也。《醉翁亭记》

3.去年元夜时, 。《生查子·元夕》

4.月上柳梢头, 。《生查子·元夕》

5.今年元夜时, 。《生查子·元夕》

6.不见去年人, 。《生查子·元夕》

7.孤村落日残霞, , 。《天净沙·秋》

8.青山绿水, 。《天净沙·秋》

9.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10.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

11.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2.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3.缘溪行, 。《桃花源记》

14.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15.复前行, 。《桃花源记》

16.林尽水源, 。《桃花源记》

17.山有小口, 。《桃花源记》

18.便舍船,从口入。 , 。《桃花源记》

19.复行数十步, 。《桃花源记》

20.土地平旷, , 。《桃花源记》

古诗文默写十三A

1.阡陌交通, 。《桃花源记》

2.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桃花源记》

3.黄发垂髫, 。《桃花源记》

4.见渔人,乃大惊, , 。《桃花源记》

5.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

6.村中闻有此人, 。《桃花源记》

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

8.问今是何世, , 。《桃花源记》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

10.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桃花源记》

11.此中人语云:“ 。”《桃花源记》

12.既出,得其船, , 。《桃花源记》

13.闻之, 。《桃花源记》

14.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

15.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捕蛇者说》

16.则吾斯役之不幸, 。《捕蛇者说》

17.向吾不为斯役, 。《捕蛇者说》

18.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捕蛇者说》

19.而乡邻之生日蹙, ,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20.号呼而转徙, 。《捕蛇者说》

古诗文默写十四A

1.触风雨,犯寒暑, , 。《捕蛇者说》

2.曩与吾祖居者, ;《捕蛇者说》

3.与吾父居者, ;《捕蛇者说》

4.与吾居十二年者, 。《捕蛇者说》

5.非死则徙尔。 。《捕蛇者说》

6.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 。《捕蛇者说》

7.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 。《捕蛇者说》

8.谨食之, 。《捕蛇者说》

9.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捕蛇者说》

10.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捕蛇者说》

11.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 , ?《捕蛇者说》 古诗文默写一B

1. ,可爱者甚蕃。《爱莲说》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 , ,亭亭净植。 《爱莲说》

3.噫! ,陶后鲜有闻; ,同予者何人? ,宜乎众矣!《爱莲说》

4. ?齐鲁青未了。《望岳》

5. ,阴阳割昏晓。《望岳》

6. ,决眦入归鸟。《望岳》

7. ,一览众山小。《望岳》

8. ,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

9. ,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

10. ,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楼》

11. ,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

12. ,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13. ,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14. ,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

15. ,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16. ,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

17. ,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

古诗文默写二B

1. ,白水绕东城。《送友人》

2. ,孤蓬万里征。《送友人》

3. ,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4. ,萧萧班马鸣。《送友人》

5. ,涵虚混太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 ,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7. ,端居耻圣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8. ,徒有羡鱼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9. ,必先苦其心志, ,饿其体肤, ,行拂乱其所为, ,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 ,然后能改; ,衡于虑, ;征于色, ,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2.然后知 ,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3.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卖油翁》

14.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久而不去。《卖油翁》

15. ,但微颔之。《卖油翁》

16.康肃问曰:“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但手熟尔。”《卖油翁》

17.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卖油翁》

古诗文默写三B

1.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 。

2.因曰:“ ,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3.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4. ,篛篷覆之。《核舟记》

5. ,雕栏相望焉《核舟记》

6.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 , ”,石青糁之。《核舟记》

7.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核舟记》

8. 。东坡右手执卷端, 。《核舟记》

9. ,右手指卷, 。《核舟记》

10. ,鲁直现左足。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11. ,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核舟记》

12.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13. ,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

14. ,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15.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16.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古诗文默写四B

1. ,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翁》

2. ?身上衣裳口中食。《卖炭翁》

3. ,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4. ,晓驾炭车辗冰辙。《卖炭翁》

5. ,市南门外泥中歇。《卖炭翁》

6. ?黄衣使者白衫儿。《卖炭翁》

7. ,回车叱牛牵向北。《卖炭翁》

8. , ,宫使驱将惜不得。《卖炭翁》

9. ,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10. ,二十三年弃置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1. ,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2.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3. ,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4. ,初日照高林。《题破山寺后禅院》

15. ,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

16. ,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17. ,但余钟磬音。《题破山寺后禅院》

18. ,天寒白屋贫。《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9. ,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0. ,花木成畦手自栽。《书湖阴先生壁》

21. ,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

古诗文默写五B

1.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2. ,放之山下。《黔之驴》

3. ,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

4. ,慭慭然,莫相知。《黔之驴》

5.他日, ,虎大骇,远遁; , 。《黔之驴》

6. ,觉无异能者; , ,终不敢搏。《黔之驴》

7. , ,荡倚冲冒。《黔之驴》

8. ,蹄之。《黔之驴》

9. , :“技止此耳!” 《黔之驴》

10. , ,尽其肉,乃去。《黔之驴》

11.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12. ,缀行甚远。《狼》

13. ,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

14.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15.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16. ,恐前后受其敌。《狼》

17. 。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狼》

18. ,弛担持刀。《狼》

古诗文默写六B

1. ,眈眈相向。《狼》

2.少时, ,其一犬坐于前。《狼》

3.久之, ,意暇甚。《狼》

4. , ,又数刀毙之。《狼》

5.方欲行,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6. ,止露尻尾。《狼》

7. ,盖以诱敌。《狼》

8.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

9. ,吟鞭东指即天涯。《己亥杂诗(其五)》

10. ,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其五)》

11. ,左牵黄,右擎苍。《江城子·密州出猎》

12. ,千骑卷平冈。《江城子·密州出猎》

13. ,亲射虎,看孙郎。《江城子·密州出猎》

14. ,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

15. ,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

16.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17. ,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

18. ,却道海棠依旧。《如梦令》

19. , ?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古诗文默写七B

1.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剪梅》

2.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

3.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

4.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5. ,欲饮琵琶马上催。《凉州词》

6. ,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

7.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8. ,再而衰,三而竭; , 。《曹刿论战》

9. , ,惧有伏焉; ,望其旗靡, 。《曹刿论战》

10. ,匹马戍梁州。《诉衷情》

11. ,尘暗旧貂裘。《诉衷情》

12. ,鬓先秋,泪空流。《诉衷情》

13.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诉衷情》

14. ,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15.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16. ,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17. ,赢得生前身后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古诗文默写八B

1. 。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青玉案·元夕》

2.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青玉案·元夕》

3. ,笑语盈盈暗香去。《青玉案·元夕》

4. ,蓦然回首, ,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5.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闻水声,如鸣佩环, 。《小石潭记》

6.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小石潭记》

7. ,蒙络摇缀, 。《小石潭记》

8. ,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9. ,影布石上, ;《小石潭记》

10. ,往来翕忽。 。《小石潭记》

11.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12. ,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13.坐潭上, ,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14.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15.子曰:“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孟论学》

16. “ ,思而不学则殆。” 《孔孟论学》

17.子曰:“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孟论学》

18. ,未成一篑,止,吾止也!《孔孟论学》

19. ,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孔孟论学》

古诗文默写九B

1. ,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

2. ,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

3. ,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

4. ,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5. ,干戈寥落四周星。《过零丁洋》

6. ,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

7. ,零丁洋里叹零丁。《过零丁洋》

8. ,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9. ,艨艟巨舰一毛轻。《观书有感(其二)》

10. ,此日中流自在行。《观书有感(其二)》

11. ,将军猎渭城。《观猎》

12. ,雪尽马蹄轻。《观猎》

13. ,还归细柳营。《观猎》

14. ,千里暮云平。《观猎》

15.越明年, ,百废俱兴。《岳阳楼记》

16. ,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17. ,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18. ,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

19. ,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20.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古诗文默写十B

1.然则 ,南极潇湘, ,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2.若夫 ,连月不开, ,浊浪排空。《岳阳楼记》

3. ,山岳潜形。《岳阳楼记》

4. ,樯倾楫摧。《岳阳楼记》

5. ,虎啸猿啼。《岳阳楼记》

6.登斯楼也, ,忧谗畏讥, ,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7.至若 ,波澜不惊, ,一碧万顷。《岳阳楼记》

8. ,锦鳞游泳。《岳阳楼记》

9. ,郁郁青青。《岳阳楼记》

10.而或 ,皓月千里, ,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11. ,此乐何极!《岳阳楼记》

12.登斯楼也,则有 ,宠辱偕忘, ,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13.嗟夫!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14.何哉? ,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15.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16. ,退亦忧。《岳阳楼记》

17.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18.噫!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古诗文默写十一B

1.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记》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亭记》

3.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醉翁亭记》

4.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记》

5. , , ,故自号曰醉翁也。

6. ,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7.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8. ,云归而岩穴暝, ,山间之朝暮也。

9. ,佳木秀而繁阴, ,水落而石出者, 。《醉翁亭记》

10. ,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11. ,行者休于树, , ,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醉翁亭记》

12. ,溪深而鱼肥, ,泉香而酒冽,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醉翁亭记》

13. ,非丝非竹, , ,觥筹交错, ,众宾欢也。《醉翁亭记》

14. ,颓然乎其间者, 。《醉翁亭记》

15.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16. ,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

17. ,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古诗文默写十二B

1.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2.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3. ,花市灯如昼。《生查子·元夕》

4. ,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

5. ,月与灯依旧。《生查子·元夕》

6. ,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7. ,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天净沙·秋》

8. ,白草红叶黄花。《天净沙·秋》

9. ,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

10. ,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

11. ,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2. ,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3. ,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14. , ,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15. ,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16. ,便得一山。《桃花源记》

17. ,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

18. , 。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

19. ,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20.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古诗文默写十三B

1. ,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2. , ,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3. ,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4. , ,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5. ,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6. ,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7.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8.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9. ,皆叹惋。《桃花源记》

10. ,皆出酒食。《桃花源记》

11. ,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12. , 。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13. 。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14.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捕蛇者说》

15. ,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16. ,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

17. ,殚其地之出, 。《捕蛇者说》

18. ,饥渴而顿踣。《捕蛇者说》

古诗文默写十四B

1. , ,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捕蛇者说》

2. ,今其室十无一焉。《捕蛇者说》

3. ,今其室十无二三焉;《捕蛇者说》

4. ,今其室十五四五焉。《捕蛇者说》

5. 。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6. , , ,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捕蛇者说》

7. 。 ,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捕蛇者说》

8. ,时而献焉。《捕蛇者说》

9. ,以尽吾齿。《捕蛇者说》

10. ,其余则熙熙而乐。《捕蛇者说》

11. !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

中考文言文默写

古诗文默写一A

1. 水陆草木之花, 。《爱莲说》

2. 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3. 予谓菊, ;牡丹, ;莲, 。《爱莲说》

4. 噫!菊之爱, ;莲之爱, ?牡丹之爱, !《爱莲说》

5. 岱宗夫如何? 。《望岳》

6. 造化钟神秀, 。《望岳》

7. 荡胸生层云, 。《望岳》

8. 会当凌绝顶, 。《望岳》

9. 水光潋滟晴方好, 。《饮湖上初晴后雨》

10. 欲把西湖比西子, 。《饮湖上初晴后雨》

11. 昔人已乘黄鹤去, 。《黄鹤楼》

12. 黄鹤一去不复返, 。《黄鹤楼》

13. 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

14. 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

15. 空山新雨后, 。《山居秋暝》

16. 明月松间照, 。《山居秋暝》

17. 竹喧归浣女, 。《山居秋暝》

18. 随意春芳歇, 。《山居秋暝》

古诗文默写二A

1.青山横北郭, 。《送友人》

2.此地一为别, 。《送友人》

3.浮云游子意, 。《送友人》

4.挥手自兹去, 。《送友人》

5.八月湖水平,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气蒸云梦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7.欲济无舟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8.坐观垂钓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劳其筋骨, ,空乏其身, ,所以动心忍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人恒过, ;困于心, ,而后作; ,发于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2.然后知生于忧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3.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公亦以此自矜。《卖油翁》

14.尝射于家圃, ,睨之, 。《卖油翁》

15.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卖油翁》

16.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 ?” 翁曰:“无他, 。”《卖油翁》

17.康肃忿然曰:“ !”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卖油翁》

古诗文默写三A

1.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

2.因曰:“我亦无他, 。”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4.中轩敞者为舱, 。《核舟记》

5.启窗而观, 。《核舟记》

6.闭之,则右刻“ , ”,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核舟记》

7.船头坐三人,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核舟记》

8.苏、黄共阅一手卷。 ,左手抚鲁直背。《核舟记》

9.鲁直左手执卷末, , 。《核舟记》

10.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 , 。《核舟记》

11.佛印绝类弥勒, , ,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12.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核舟记》

13.风急天高猿啸哀, 。《登高》

14.无边落木萧萧下, 。《登高》

15.万里悲秋常作客, 。《登高》

16.艰难苦恨繁霜鬓, 。《登高》

古诗文默写四A

1.卖炭翁, 。《卖炭翁》

2.满面尘灰烟火色, 。《卖炭翁》

3.卖炭得钱何所营? 。《卖炭翁》

4.可怜身上衣正单, 。《卖炭翁》

5.夜来城外一尺雪, 。《卖炭翁》

6.牛困人饥日已高, 。《卖炭翁》

7.翩翩两骑来是谁? 。《卖炭翁》

8.手把文书口称敕, 。《卖炭翁》

9.一车炭,千余斤, 。《卖炭翁》

10.半匹红绡一丈绫, 。《卖炭翁》

11.巴山楚水凄凉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2.怀旧空吟闻笛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3.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4.今日听君歌一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5.清晨人古寺, 。《题破山寺后禅院》

16.竹径通幽处, 。《题破山寺后禅院》

17.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

18.万籁此俱寂, 。《题破山寺后禅院》

19.日暮苍山远,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0.柴门闻犬吠,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古诗文默写五A

1.茅檐长扫静无苔, 。《书湖阴先生壁》

2.一水护田将绿绕, 。《书湖阴先生壁》

3.黔无驴, 。《黔之驴》

4.至则无可用, 。《黔之驴》

5.虎见之, , ,蔽林间窥之。《黔之驴》

6.稍出近之,慭慭然, 。《黔之驴》

7.他日,驴一鸣, , ;以为且噬己也,甚恐。《黔之驴》

8.然往来视之,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 。《黔之驴》

9.稍近,益狎, 。《黔之驴》

10.驴不胜怒, 。《黔之驴》

11.虎因喜,计之曰:“ !” 《黔之驴》

12.因跳踉大噉,断其喉, ,乃去。《黔之驴》

13.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狼》

14.途中两狼, 。《狼》

15.屠惧,投以骨。 , 。《狼》

16.复投之, 。《狼》

17.骨已尽矣, 。《狼》

18.屠大窘, 。《狼》

19.顾野有麦场。 ,苫蔽成丘。《狼》

20.屠乃奔倚其下, 。《狼》

古诗文默写六A

1.狼不敢前, 。《狼》

2.少时,一狼径去, 。《狼》

3.久之,目似瞑, 。《狼》

4.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狼》

5.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狼》

6.身已半入, 。《狼》

7.屠自后断其股, 。《狼》

8.乃悟前狼假寐, 。《狼》

9.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 。《狼》

10.浩荡离愁白日斜, 。《己亥杂诗(其五)》

11.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其五)》

12.老夫聊发少年狂, , 。《江城子·密州出猎》

13.锦帽貂裘, 。《江城子·密州出猎》

14.为报倾城随太守, , 。《江城子·密州出猎》

15.酒酣胸胆尚开张, , ?《江城子·密州出猎》

16.持节云中, ?《江城子·密州出猎》

17.会挽雕弓如满月, , 。《江城子·密州出猎》

18.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

19.试问卷帘人, 。《如梦令》

20.知否,知否? 。《如梦令》

古诗文默写七A

1.红藕香残玉簟秋。 , 。《一剪梅》

2.云中谁寄锦书来? , 。《一剪梅》

3.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剪梅》

4.此情无计可消除, , 。《一剪梅》

5.葡萄美酒夜光杯, 。《凉州词》

6.醉卧沙场君莫笑, 。《凉州词》

7.既克, 。《曹刿论战》

8.对曰:“夫战, 。……”《曹刿论战》

9.一鼓作气, , ;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10.夫大国,难测也, ;吾视其辙乱, ,故逐之。《曹刿论战》

11.当年万里觅封侯, 。《诉衷情》

12.关河梦断何处, 。《诉衷情》

13.胡未灭, , 。《诉衷情》

14.此身谁料, , 。《诉衷情》

15.醉里挑灯看剑,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16.八百里分麾下炙,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17.马作的卢飞快,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18.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破阵子》

古诗文默写八A

1.东风夜放花千树。 , 。宝马雕车香满路。《青玉案·元夕》

2.凤箫声动, , 。《青玉案·元夕》

3.蛾儿雪柳黄金缕, 。《青玉案·元夕》

4.众里寻他千百度, ,那人却在, 。《青玉案·元夕》

5.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 ,心乐之。《小石潭记》

6.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小石潭记》

7.青树翠蔓, , 。《小石潭记》

8.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

9.日光下彻, , 。《小石潭记》

10.俶尔远逝, 。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11.潭西南而望, , 。《小石潭记》

12.其岸势犬牙差互, 。《小石潭记》

1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 。《小石潭记》

14.以其境过清, , 。《小石潭记》

1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逾矩。”《孔孟论学》

16.“学而不思则罔, 。” 《孔孟论学》

17.子曰:“敏而好学, ,是以谓之文也。” 《孔孟论学》

18.譬如为山, ,止,吾止也!《孔孟论学》

19.譬如平地, ,进,吾往也!《孔孟论学》

古诗文默写九A

1.早岁那知世事艰, 。《书愤》

2.楼船夜雪瓜洲渡, 。《书愤》

3.塞上长城空自许, 。《书愤》

4.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愤》

5.辛苦遭逢起一经, 。《过零丁洋》

6.山河破碎风飘絮, 。《过零丁洋》

7.惶恐滩头说惶恐, 。《过零丁洋》

8.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

9.昨夜江边春水生, 。《观书有感(其二)》

10.向来枉费推移力, 。《观书有感(其二)》

11.风劲角弓鸣, 。《观猎》 ,不

12.草枯鹰眼疾, 。《观猎》

13.忽过新丰市, 。《观猎》

14.回看射雕处, 。《观猎》

15.越明年,政通人和, 。《岳阳楼记》

16.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

17.予观夫巴陵胜状, 。《岳阳楼记》

18.衔远山,吞长江, , 。《岳阳楼记》

19.朝晖夕阴, 。《岳阳楼记》

20.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古诗文默写十A

1.然则北通巫峡,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2.若夫霪雨霏霏, ,阴风怒号, 。《岳阳楼记》

3.日星隐曜, 。《岳阳楼记》

4.商旅不行, 。《岳阳楼记》

5.薄暮冥冥, 。《岳阳楼记》

6.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满目萧然, 。《岳阳楼记》

7.至若春和景明, ,上下天光, 。《岳阳楼记》

8.沙鸥翔集, 。《岳阳楼记》

9.岸芷汀兰, 。《岳阳楼记》

10.而或长烟一空, ,浮光跃金, 。《岳阳楼记》

11.渔歌互答, !《岳阳楼记》

1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把酒临风, 。《岳阳楼记》

13.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14.何哉?不以物喜, 。《岳阳楼记》

1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岳阳楼记》

16.是进亦忧, 。《岳阳楼记》

17.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 ”欤!18.噫!微斯人, ?《岳阳楼记》

古诗文默写十一A

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 。《醉翁亭记》

2. ,琅琊也。《醉翁亭记》

3.山行六七里, ,酿泉也。《醉翁亭记》

4.峰回路转, ,醉翁亭也。《醉翁亭记》

5.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而年又最高, 。6.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记》

7.山水之乐, 。《醉翁亭记》

8.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晦明变化者, 。9.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 ,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

10.朝而往,暮而归, , 。《醉翁亭记》

11.至于负者歌于途, ,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 ,滁人游也。《醉翁亭记》

12.临溪而渔, ,酿泉为酒, ,山肴野蔌, ,太守宴也。《醉翁亭记》

13.宴酣之乐, ,射者中,弈者胜, ,起坐而喧哗者, 。《醉翁亭记》

14.苍颜白发, ,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15.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醉翁亭记》

16.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醉翁亭记》

17.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醉翁亭记》

古诗文默写十二A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醉翁亭记》

2.醉能同其乐, ,太守也。《醉翁亭记》

3.去年元夜时, 。《生查子·元夕》

4.月上柳梢头, 。《生查子·元夕》

5.今年元夜时, 。《生查子·元夕》

6.不见去年人, 。《生查子·元夕》

7.孤村落日残霞, , 。《天净沙·秋》

8.青山绿水, 。《天净沙·秋》

9.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10.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

11.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2.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3.缘溪行, 。《桃花源记》

14.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15.复前行, 。《桃花源记》

16.林尽水源, 。《桃花源记》

17.山有小口, 。《桃花源记》

18.便舍船,从口入。 , 。《桃花源记》

19.复行数十步, 。《桃花源记》

20.土地平旷, , 。《桃花源记》

古诗文默写十三A

1.阡陌交通, 。《桃花源记》

2.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桃花源记》

3.黄发垂髫, 。《桃花源记》

4.见渔人,乃大惊, , 。《桃花源记》

5.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

6.村中闻有此人, 。《桃花源记》

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

8.问今是何世, , 。《桃花源记》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

10.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桃花源记》

11.此中人语云:“ 。”《桃花源记》

12.既出,得其船, , 。《桃花源记》

13.闻之, 。《桃花源记》

14.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

15.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捕蛇者说》

16.则吾斯役之不幸, 。《捕蛇者说》

17.向吾不为斯役, 。《捕蛇者说》

18.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捕蛇者说》

19.而乡邻之生日蹙, ,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20.号呼而转徙, 。《捕蛇者说》

古诗文默写十四A

1.触风雨,犯寒暑, , 。《捕蛇者说》

2.曩与吾祖居者, ;《捕蛇者说》

3.与吾父居者, ;《捕蛇者说》

4.与吾居十二年者, 。《捕蛇者说》

5.非死则徙尔。 。《捕蛇者说》

6.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 。《捕蛇者说》

7.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 。《捕蛇者说》

8.谨食之, 。《捕蛇者说》

9.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捕蛇者说》

10.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捕蛇者说》

11.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 , ?《捕蛇者说》 古诗文默写一B

1. ,可爱者甚蕃。《爱莲说》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 , ,亭亭净植。 《爱莲说》

3.噫! ,陶后鲜有闻; ,同予者何人? ,宜乎众矣!《爱莲说》

4. ?齐鲁青未了。《望岳》

5. ,阴阳割昏晓。《望岳》

6. ,决眦入归鸟。《望岳》

7. ,一览众山小。《望岳》

8. ,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

9. ,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

10. ,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楼》

11. ,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

12. ,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13. ,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14. ,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

15. ,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16. ,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

17. ,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

古诗文默写二B

1. ,白水绕东城。《送友人》

2. ,孤蓬万里征。《送友人》

3. ,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4. ,萧萧班马鸣。《送友人》

5. ,涵虚混太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 ,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7. ,端居耻圣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8. ,徒有羡鱼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9. ,必先苦其心志, ,饿其体肤, ,行拂乱其所为, ,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 ,然后能改; ,衡于虑, ;征于色, ,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2.然后知 ,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3.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卖油翁》

14.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久而不去。《卖油翁》

15. ,但微颔之。《卖油翁》

16.康肃问曰:“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但手熟尔。”《卖油翁》

17.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卖油翁》

古诗文默写三B

1.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 。

2.因曰:“ ,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3.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4. ,篛篷覆之。《核舟记》

5. ,雕栏相望焉《核舟记》

6.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 , ”,石青糁之。《核舟记》

7.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核舟记》

8. 。东坡右手执卷端, 。《核舟记》

9. ,右手指卷, 。《核舟记》

10. ,鲁直现左足。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11. ,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核舟记》

12.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13. ,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

14. ,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15.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16.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古诗文默写四B

1. ,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翁》

2. ?身上衣裳口中食。《卖炭翁》

3. ,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4. ,晓驾炭车辗冰辙。《卖炭翁》

5. ,市南门外泥中歇。《卖炭翁》

6. ?黄衣使者白衫儿。《卖炭翁》

7. ,回车叱牛牵向北。《卖炭翁》

8. , ,宫使驱将惜不得。《卖炭翁》

9. ,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10. ,二十三年弃置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1. ,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2.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3. ,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4. ,初日照高林。《题破山寺后禅院》

15. ,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

16. ,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17. ,但余钟磬音。《题破山寺后禅院》

18. ,天寒白屋贫。《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9. ,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0. ,花木成畦手自栽。《书湖阴先生壁》

21. ,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

古诗文默写五B

1.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2. ,放之山下。《黔之驴》

3. ,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

4. ,慭慭然,莫相知。《黔之驴》

5.他日, ,虎大骇,远遁; , 。《黔之驴》

6. ,觉无异能者; , ,终不敢搏。《黔之驴》

7. , ,荡倚冲冒。《黔之驴》

8. ,蹄之。《黔之驴》

9. , :“技止此耳!” 《黔之驴》

10. , ,尽其肉,乃去。《黔之驴》

11.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12. ,缀行甚远。《狼》

13. ,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

14.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15.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16. ,恐前后受其敌。《狼》

17. 。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狼》

18. ,弛担持刀。《狼》

古诗文默写六B

1. ,眈眈相向。《狼》

2.少时, ,其一犬坐于前。《狼》

3.久之, ,意暇甚。《狼》

4. , ,又数刀毙之。《狼》

5.方欲行,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6. ,止露尻尾。《狼》

7. ,盖以诱敌。《狼》

8.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

9. ,吟鞭东指即天涯。《己亥杂诗(其五)》

10. ,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其五)》

11. ,左牵黄,右擎苍。《江城子·密州出猎》

12. ,千骑卷平冈。《江城子·密州出猎》

13. ,亲射虎,看孙郎。《江城子·密州出猎》

14. ,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

15. ,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

16.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17. ,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

18. ,却道海棠依旧。《如梦令》

19. , ?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古诗文默写七B

1.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剪梅》

2.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

3.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

4.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5. ,欲饮琵琶马上催。《凉州词》

6. ,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

7.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8. ,再而衰,三而竭; , 。《曹刿论战》

9. , ,惧有伏焉; ,望其旗靡, 。《曹刿论战》

10. ,匹马戍梁州。《诉衷情》

11. ,尘暗旧貂裘。《诉衷情》

12. ,鬓先秋,泪空流。《诉衷情》

13.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诉衷情》

14. ,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15.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16. ,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17. ,赢得生前身后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古诗文默写八B

1. 。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青玉案·元夕》

2.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青玉案·元夕》

3. ,笑语盈盈暗香去。《青玉案·元夕》

4. ,蓦然回首, ,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5.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闻水声,如鸣佩环, 。《小石潭记》

6.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小石潭记》

7. ,蒙络摇缀, 。《小石潭记》

8. ,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9. ,影布石上, ;《小石潭记》

10. ,往来翕忽。 。《小石潭记》

11.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12. ,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13.坐潭上, ,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14.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15.子曰:“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孟论学》

16. “ ,思而不学则殆。” 《孔孟论学》

17.子曰:“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孟论学》

18. ,未成一篑,止,吾止也!《孔孟论学》

19. ,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孔孟论学》

古诗文默写九B

1. ,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

2. ,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

3. ,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

4. ,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5. ,干戈寥落四周星。《过零丁洋》

6. ,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

7. ,零丁洋里叹零丁。《过零丁洋》

8. ,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9. ,艨艟巨舰一毛轻。《观书有感(其二)》

10. ,此日中流自在行。《观书有感(其二)》

11. ,将军猎渭城。《观猎》

12. ,雪尽马蹄轻。《观猎》

13. ,还归细柳营。《观猎》

14. ,千里暮云平。《观猎》

15.越明年, ,百废俱兴。《岳阳楼记》

16. ,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17. ,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18. ,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

19. ,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20.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古诗文默写十B

1.然则 ,南极潇湘, ,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2.若夫 ,连月不开, ,浊浪排空。《岳阳楼记》

3. ,山岳潜形。《岳阳楼记》

4. ,樯倾楫摧。《岳阳楼记》

5. ,虎啸猿啼。《岳阳楼记》

6.登斯楼也, ,忧谗畏讥, ,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7.至若 ,波澜不惊, ,一碧万顷。《岳阳楼记》

8. ,锦鳞游泳。《岳阳楼记》

9. ,郁郁青青。《岳阳楼记》

10.而或 ,皓月千里, ,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11. ,此乐何极!《岳阳楼记》

12.登斯楼也,则有 ,宠辱偕忘, ,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13.嗟夫!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14.何哉? ,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15.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16. ,退亦忧。《岳阳楼记》

17.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18.噫!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古诗文默写十一B

1.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记》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亭记》

3.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醉翁亭记》

4.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记》

5. , , ,故自号曰醉翁也。

6. ,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7.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8. ,云归而岩穴暝, ,山间之朝暮也。

9. ,佳木秀而繁阴, ,水落而石出者, 。《醉翁亭记》

10. ,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11. ,行者休于树, , ,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醉翁亭记》

12. ,溪深而鱼肥, ,泉香而酒冽,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醉翁亭记》

13. ,非丝非竹, , ,觥筹交错, ,众宾欢也。《醉翁亭记》

14. ,颓然乎其间者, 。《醉翁亭记》

15.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16. ,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

17. ,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古诗文默写十二B

1.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2.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3. ,花市灯如昼。《生查子·元夕》

4. ,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

5. ,月与灯依旧。《生查子·元夕》

6. ,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7. ,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天净沙·秋》

8. ,白草红叶黄花。《天净沙·秋》

9. ,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

10. ,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

11. ,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2. ,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3. ,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14. , ,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15. ,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16. ,便得一山。《桃花源记》

17. ,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

18. , 。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

19. ,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20.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古诗文默写十三B

1. ,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2. , ,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3. ,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4. , ,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5. ,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6. ,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7.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8.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9. ,皆叹惋。《桃花源记》

10. ,皆出酒食。《桃花源记》

11. ,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12. , 。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13. 。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14.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捕蛇者说》

15. ,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16. ,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

17. ,殚其地之出, 。《捕蛇者说》

18. ,饥渴而顿踣。《捕蛇者说》

古诗文默写十四B

1. , ,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捕蛇者说》

2. ,今其室十无一焉。《捕蛇者说》

3. ,今其室十无二三焉;《捕蛇者说》

4. ,今其室十五四五焉。《捕蛇者说》

5. 。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6. , , ,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捕蛇者说》

7. 。 ,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捕蛇者说》

8. ,时而献焉。《捕蛇者说》

9. ,以尽吾齿。《捕蛇者说》

10. ,其余则熙熙而乐。《捕蛇者说》

11. !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


相关文章

  • 中考语文总结(07年)
  • 2006年--2007年度第二学期 初三语文教学总结 耿富梅 2007年7月 2006年--2007年度第二学期初三语文教学总结 一.中考复习取得的经验: 1. 对学生充满信心. 进入初三以后,校长和年级组长多次为我们初三老师开会,给我们鼓 ...查看


  • 安徽省近五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备考建议
  • 桐城市黄岗中学:舒林 安徽省中考语文一直保持其"以稳为主,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大格局照旧,小枝节变化,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精神,突出语文学习的规律和特点,科学地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应用能力,有明确的导向功能. 安徽省中考 ...查看


  • 2016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 2016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常青藤教育首发 今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整体难度不大,重基础 古诗词默写难度降低,作文容易但拿高分需立意新 6月17日上午,江西中考语文科目考试结束.考完之后,常青藤教育的学员们纷纷表示"作文题 ...查看


  • 上海中考近三年考试大纲变化
  • 2016 年上海市初中语文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 (并与2015,2014进行了对比) 一.评价的性质.目的和对象 上海市初中毕业语文统一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评价.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落实"教考一致"的要求,切实减 ...查看


  • 2015年邢台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 2015年中考邢台市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一.试卷的特点 2015年邢台市中考语文试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试题在稳定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试题既强调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运用及语文基本能力的考查,又注重 ...查看


  • 2015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默写自测
  • 1 2015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默写自测 卷一(A) 1.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 ,山岛竦峙.(<观沧海>) 3. 满面尘灰烟火色,.(<卖炭翁>) 4. ,左牵黄,右擎苍.(<江城 ...查看


  • 从江西中考语文命题看评价改革的新导向
  • 从江西中考语文命题看评价改革的新导向 作者:徐林根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9年第05期 江西省中考语文评价改革始于2005年,当年的第一份课标版试卷,成了全省初中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成了引导全省初中语文教学的 ...查看


  •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2015
  •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2015 一.初中常见错别字举例 莫明其妙 (名) 不加思索 (假) 费寝忘食(废) 再接再励 (厉) 变本加利 (厉) 掩旗息鼓 (偃) 别出新裁(心) 谈笑风声 (生) 流光溢采 (彩) 沤心沥血 (呕) 大相经庭(径 ...查看


  • 2013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语文复习计划
  • 2013--201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语文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语文课程标准>和潍坊考试说明为依据,立足教材,立足课内,延伸课外,结合实际,面向全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复习方法和计划,力求达到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 ...查看


  • 中考文言文复习计划
  • 1 中考文言文复习计划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为了做好本年度的初中语文总复习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总体水平在短期内有较大提高使各项复习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从而加强对全体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我们遵照区教研室的指示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