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第4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巩固基础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突厥的崛起和衰落

(1)崛起: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6世纪中期建立突厥汗国。

(2)东突厥:唐太宗时,俘获颉利可汗,在其旧地设都督府,任用突厥人为都督、将军。

(3)西突厥:太宗征服高昌,设安西都护府;高宗灭西突厥;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2.从回纥到回鹘

(1)回纥首领受册封:唐太宗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2)与唐交往:助唐平定安史之乱,与唐和亲,到中原经商,筑城定居。

(3)改名:8世纪后期改名回鹘;9世纪中期瓦解,迁至新疆的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 迁至今甘肃的是裕固族的祖先。

3.靺鞨和渤海国

(1)靺鞨兴起: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7世纪中叶强大。

(2)黑水靺鞨:8世纪初,唐设黑水都督府,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3)粟末靺鞨: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忽汗州都督,渤海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4.南诏的崛起:7世纪前期,云南洱海一带分布着六诏。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5.吐蕃的统一和唐蕃关系

(1)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为巩固统治,松赞干布仿唐官制,设置各级官府,建立严密的军事组织,制定了严酷的法律,创制了吐蕃文字。

(2)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带去先进技术,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此后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3)唐蕃会盟:8世纪初,金城公主入藏。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史称“长庆会盟”。

二、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1.和新罗的友好往来:①新罗留学生多,以崔致远最有名。②长安及沿海城市设“新罗坊”等。③仿唐朝制度立国,设立国学,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制瓷、制铜技艺等,日常生活带有浓厚的中华文化色彩。

2.和日本的友好往来

(1)政治:从贞观年间开始,派遣唐使十多次;由留唐学生发动的大化改新,以唐制为蓝本。

(2)文化经济:京都仿长安;学校授儒学,文字仿汉字;贸易频繁。

(3)人物:日本的吉备真备、唐朝的鉴真。

3.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

(1)东南亚: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

(2)天竺:贞观时遣使唐朝;中国的十进位记数法传入天竺;玄奘西游天竺,义净从海路到天竺。

4.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1)波斯:隋朝时互遣使节;唐朝时其国王居长安;许多波斯商人在唐开设“波斯店”;波斯舞蹈传入中国。

(2)大食:唐高宗时通使交好,持续一个半世纪;造纸术传入大食。

(3)东罗马:有使节往来,进行技术交流。

把握要点

考点一: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唐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①设置行政机构:唐初,唐太宗在东突厥旧地建都督府,以突厥贵族为都督;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在西突厥地区分别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这是唐朝在西域设置的最高统治机构;8世纪前期唐建立黑水都督府。②战争:唐初大败东突厥,俘其首领,维护了北部边境的安定;为与吐蕃争夺西域而开展长期战争。③册封:唐玄宗先后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等。④和亲:唐肃宗开始,几次同回纥可汗和亲;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与吐蕃赞普。⑤会盟:8世纪末,南诏与唐会盟,重新归附唐朝;9世纪中期,唐蕃会盟。

考点二: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形式和原因

(1)主要特点:①广泛对外开放,与各国交流。②同亚洲国家交往最为密切。③兼容并蓄,吸收和容纳外国先进事物。④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2)主要形式:使节往来、留学生、技术交流、宗教往来、艺术交流等。

(3)原因:①唐朝的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具备发展对外交往的基本条件,也吸引了各国人前来学习和贸易。②唐朝开辟了四通八达的海陆对外交通线,便于发展对外关系。③唐朝有辽阔的疆域和和睦的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对外交往。④唐朝统治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开明的态度,兼收并蓄,虚心学习,又尊重外国人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链接·提示

唐朝采取开明的外交政策,既是唐帝国强大的表现,也是进一步促进唐帝国发展的重要原因,其政策与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有天壤之别。因此,要从纵向上分析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其成效,也要从微观上分析与周边国家的交往。

难点一:唐朝民族关系取得重大发展的原因

①经济繁荣,国力增强,这是民族关系发展的物质基础。②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为民族关系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③唐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正确、开明,策略灵活,有利于改善民族关系,使不同民族和睦相处。

难点二:唐朝对外交往的影响和启示

(1)影响:①促进了唐朝经济的进一步繁荣;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②大大加强了中国同各国的友好关系以及民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③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亚洲和世界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启示:①唐朝的对外关系前所未有,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的繁荣发达。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经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唐朝和睦的民族关系也为对外交往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应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发展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③唐朝统治者对外国和外来文化采取开明的态度,重视对外交往。因此,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加强与外国的经济技术合作。

训练思维

【例1】(2004天津高考文综)对开发我国东北地区作出贡献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

A.大祚荣 B.皮罗阁 C.元昊 D.骨力裴罗

解析:大祚荣被唐玄宗封为渤海郡王,对开发我国东北作出了贡献。皮罗阁被封为云南王,对开发西南地区作出了贡献。元昊是西夏族的首领,属今宁夏地区。骨力裴罗是回纥族首领,在北部地区。

答案:A

讲评:本题的立意是考查少数民族对祖国历史发展的贡献,涉及不同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除了本题所示的考查方式外,还要注意少数民族首领在促进历史发展方面的举措,也可以分类分析。

链接·思考

民族大团结是重要的时政问题,历史上各民族的发展历程证明,中华民族是和睦的大家庭,这是学习民族关系史的根本所在。近几年不断有对少数民族发展内容的考查,今后要特别注意的是各少数民族对祖国发展所作的贡献,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同时还要注意对少数民族首领的评价方法。

【例2】(经典回放)唐朝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 )

A.市舶使 B.总税务司 C.澎湖巡检司 D.理藩院

解析:总税务司主要管理税务;澎湖巡检司是元朝时所设,管辖当时的澎湖和琉球;理藩院是清朝时设立,掌管少数民族事务。故本题答案为A项。

答案:A

讲评:本题的立意是考查唐朝开明的外交政策和成效。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发展是这几年普遍关注的问题,从细微处看,要关注古代具有相关职能的机构、近代外交的变化、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从宏观看,要特别关注古代、近代、当代外交的现状及其反映出的问题。

状元训练

一、选择题

复习篇

1.被北方各族尊称为“天可汗”的是( )

A.颉利可汗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答案:B

2.下图中,生活在①②③处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

A.靺鞨、西突厥、吐蕃 B.渤海、回纥、吐蕃

C.靺鞨、回纥、吐蕃 D.渤海、西突厥、南诏

解析:以地图的形式考查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境比较新颖,但题目难度不大,只要把教材中的文字表述与地图结合起来考虑,就能作出准确选择。

答案:A

3.唐太宗时期,蒙古高原一带最强大的少数民族是( )

A.鲜卑 B.突厥 C.回纥 D.吐蕃

解析:注意两个限制条件“唐太宗时期”和“蒙古高原一带”,即从存在时间和区域上

着手选择。

答案:C

4.“映日帆多宝舶来”是描写唐朝对外贸易盛况的佳句,这种局面的出现,从根本上是因为( )

A.唐朝统治开明,重视对外贸易

B.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D.唐朝航海造船技术领先于世界

解析:“从根本上”就不能从表面上看,A、C、D三项可以说都是唐朝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原因,但这一切都以国家的繁盛为基础。

答案:B

5.唐都长安成为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主要是因为( )

A.长安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最为繁华的城市

B.唐朝人思想开放、兼收并蓄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C.唐朝科技大大促进了西方文明和经济的发展

D.唐朝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解析: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封建帝国,其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

答案:D

6.隋唐时期与印度联系的主要纽带是( )

A.佛教 B.土特产品 C.婚姻关系 D.科学技术

答案:A

7.朝鲜与汉唐关系的相同点是( )

A.派遣大量留学生到中国来留学

B.政治制度深受中国影响

C.引进中国的造纸术与印刷术

D.多次通使于中国,双方交流相当频繁

解析:通过比较朝鲜与汉朝、唐朝友好往来的史实,可以排除A、B、C三项。 答案:D

8.在政治制度方面深受唐朝影响的是( )

A.日本、朝鲜 B.波斯、大食

C.越南、印度 D.日本、印度

解析:注意“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限制,唐朝与西亚、东南亚等地的往来以民间交流、政府使节互访为主,而与东亚的朝鲜、日本交往密切,在各个方面对它们产生了重大影响。 答案:A

9.为隋唐时期的中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外国友人有( )

①崔致远 ②义净 ③吉备真备 ④玄奘 ⑤皮罗阁

A.①③⑤ B.③⑤ C.①②③ D.①③

解析:注意“外国友人”的限制,排除中国的。“崔致远”在教材的小字中有介绍。 答案:D

加强篇

10.与唐朝和东南亚、西亚、欧洲交流相比,唐朝和日本、朝鲜交流内容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

A.政治制度 B.生产技术 C.宗教信仰 D.建筑艺术

解析:本题与第8题考查范围、方式接近,角度略有差异,解题方法可参照第8题。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1.比较图1和图2,分析这两个时期对外关系的不同特征,并说明唐朝出现这些新变化的原因。

图1 张骞通西域路线图

图2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解析:“不同特征”要概括全面,既要联系教材知识,又要结合地图分析。从路线上看,汉朝《张骞通西域路线图》主要是陆路,《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则是海陆兼有;从交往的范围看,唐朝的范围比汉朝更广阔;从交流看,唐朝不只是物品和技术的交流,还有政治制度的对外传播。“原因”分析要从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政府的政策等方面进行。

参考答案:特征:①交通:西汉的对外交通以陆路为主,唐朝的水陆交通都很发达。②范围:西汉主要与周边国家交往,特别是东亚国家,形成东亚文化圈;唐朝还和阿拉伯、印度及非洲的一些国家交往,形成中华文化圈。③交流领域:西汉主要是以经济为主,物品多以丝绸为主;而唐朝除了丝绸外,还有纸张、药物、瓷器等,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④西汉多为单向交流,多是周边国家主动前来;唐朝中外交流更为频繁,表现为双向交流,多边关系。

原因: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②经济繁荣。南方经济赶上北方,造船技术发达,交通发达。③民族关系融洽。④文化灿烂辉煌。⑤开放的对外政策。

12.唐太宗说:“昔人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乎?”又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上述言论讨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唐太宗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请列举重要史实说明。你认为唐太宗对汉武帝的评价正确吗?为什么?

解析:本题设问较多,各问都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即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第一问要从唐太宗的两句话中解读出“处理少数民族问题的方法”等有效信息;第二、三问的“基本政策”及相关史实,要结合教材归纳总结,强调以开明政策为主;第四问要用正确的理论观点从正反两个方面评价。

参考答案:(1)如何处理少数民族问题。

(2)基本政策:一是治安中国,中原封建王朝强大,少数民族就会向往和服从。二是“绥之以德”,与少数民族交往要以德服人,采取开明政策。

(3)史实:一方面,吸取隋朝灭亡教训,唐太宗善于用人纳谏,调整统治政策,其统治

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逐步强盛,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周边少数民族向往,表示愿意接受唐朝中央政府的领导。另一方面,唐太宗在打败东突厥后,在其旧地设立都督府;设立安西督护府,由突厥贵族任长官;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都督府,任命其首领做都督;文成公主入藏,加强了汉藏关系。

(4)不完全正确。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是正义的,虽然用兵耗费巨大,但使西汉北部边疆得到安定,保障了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第4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巩固基础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突厥的崛起和衰落

(1)崛起: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6世纪中期建立突厥汗国。

(2)东突厥:唐太宗时,俘获颉利可汗,在其旧地设都督府,任用突厥人为都督、将军。

(3)西突厥:太宗征服高昌,设安西都护府;高宗灭西突厥;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2.从回纥到回鹘

(1)回纥首领受册封:唐太宗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2)与唐交往:助唐平定安史之乱,与唐和亲,到中原经商,筑城定居。

(3)改名:8世纪后期改名回鹘;9世纪中期瓦解,迁至新疆的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 迁至今甘肃的是裕固族的祖先。

3.靺鞨和渤海国

(1)靺鞨兴起: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7世纪中叶强大。

(2)黑水靺鞨:8世纪初,唐设黑水都督府,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3)粟末靺鞨: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忽汗州都督,渤海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4.南诏的崛起:7世纪前期,云南洱海一带分布着六诏。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5.吐蕃的统一和唐蕃关系

(1)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为巩固统治,松赞干布仿唐官制,设置各级官府,建立严密的军事组织,制定了严酷的法律,创制了吐蕃文字。

(2)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带去先进技术,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此后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3)唐蕃会盟:8世纪初,金城公主入藏。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史称“长庆会盟”。

二、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1.和新罗的友好往来:①新罗留学生多,以崔致远最有名。②长安及沿海城市设“新罗坊”等。③仿唐朝制度立国,设立国学,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制瓷、制铜技艺等,日常生活带有浓厚的中华文化色彩。

2.和日本的友好往来

(1)政治:从贞观年间开始,派遣唐使十多次;由留唐学生发动的大化改新,以唐制为蓝本。

(2)文化经济:京都仿长安;学校授儒学,文字仿汉字;贸易频繁。

(3)人物:日本的吉备真备、唐朝的鉴真。

3.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

(1)东南亚: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

(2)天竺:贞观时遣使唐朝;中国的十进位记数法传入天竺;玄奘西游天竺,义净从海路到天竺。

4.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1)波斯:隋朝时互遣使节;唐朝时其国王居长安;许多波斯商人在唐开设“波斯店”;波斯舞蹈传入中国。

(2)大食:唐高宗时通使交好,持续一个半世纪;造纸术传入大食。

(3)东罗马:有使节往来,进行技术交流。

把握要点

考点一: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唐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①设置行政机构:唐初,唐太宗在东突厥旧地建都督府,以突厥贵族为都督;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在西突厥地区分别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这是唐朝在西域设置的最高统治机构;8世纪前期唐建立黑水都督府。②战争:唐初大败东突厥,俘其首领,维护了北部边境的安定;为与吐蕃争夺西域而开展长期战争。③册封:唐玄宗先后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等。④和亲:唐肃宗开始,几次同回纥可汗和亲;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与吐蕃赞普。⑤会盟:8世纪末,南诏与唐会盟,重新归附唐朝;9世纪中期,唐蕃会盟。

考点二: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形式和原因

(1)主要特点:①广泛对外开放,与各国交流。②同亚洲国家交往最为密切。③兼容并蓄,吸收和容纳外国先进事物。④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2)主要形式:使节往来、留学生、技术交流、宗教往来、艺术交流等。

(3)原因:①唐朝的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具备发展对外交往的基本条件,也吸引了各国人前来学习和贸易。②唐朝开辟了四通八达的海陆对外交通线,便于发展对外关系。③唐朝有辽阔的疆域和和睦的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对外交往。④唐朝统治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开明的态度,兼收并蓄,虚心学习,又尊重外国人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链接·提示

唐朝采取开明的外交政策,既是唐帝国强大的表现,也是进一步促进唐帝国发展的重要原因,其政策与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有天壤之别。因此,要从纵向上分析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其成效,也要从微观上分析与周边国家的交往。

难点一:唐朝民族关系取得重大发展的原因

①经济繁荣,国力增强,这是民族关系发展的物质基础。②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为民族关系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③唐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正确、开明,策略灵活,有利于改善民族关系,使不同民族和睦相处。

难点二:唐朝对外交往的影响和启示

(1)影响:①促进了唐朝经济的进一步繁荣;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②大大加强了中国同各国的友好关系以及民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③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亚洲和世界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启示:①唐朝的对外关系前所未有,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的繁荣发达。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经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唐朝和睦的民族关系也为对外交往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应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发展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③唐朝统治者对外国和外来文化采取开明的态度,重视对外交往。因此,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加强与外国的经济技术合作。

训练思维

【例1】(2004天津高考文综)对开发我国东北地区作出贡献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

A.大祚荣 B.皮罗阁 C.元昊 D.骨力裴罗

解析:大祚荣被唐玄宗封为渤海郡王,对开发我国东北作出了贡献。皮罗阁被封为云南王,对开发西南地区作出了贡献。元昊是西夏族的首领,属今宁夏地区。骨力裴罗是回纥族首领,在北部地区。

答案:A

讲评:本题的立意是考查少数民族对祖国历史发展的贡献,涉及不同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除了本题所示的考查方式外,还要注意少数民族首领在促进历史发展方面的举措,也可以分类分析。

链接·思考

民族大团结是重要的时政问题,历史上各民族的发展历程证明,中华民族是和睦的大家庭,这是学习民族关系史的根本所在。近几年不断有对少数民族发展内容的考查,今后要特别注意的是各少数民族对祖国发展所作的贡献,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同时还要注意对少数民族首领的评价方法。

【例2】(经典回放)唐朝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 )

A.市舶使 B.总税务司 C.澎湖巡检司 D.理藩院

解析:总税务司主要管理税务;澎湖巡检司是元朝时所设,管辖当时的澎湖和琉球;理藩院是清朝时设立,掌管少数民族事务。故本题答案为A项。

答案:A

讲评:本题的立意是考查唐朝开明的外交政策和成效。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发展是这几年普遍关注的问题,从细微处看,要关注古代具有相关职能的机构、近代外交的变化、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从宏观看,要特别关注古代、近代、当代外交的现状及其反映出的问题。

状元训练

一、选择题

复习篇

1.被北方各族尊称为“天可汗”的是( )

A.颉利可汗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答案:B

2.下图中,生活在①②③处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

A.靺鞨、西突厥、吐蕃 B.渤海、回纥、吐蕃

C.靺鞨、回纥、吐蕃 D.渤海、西突厥、南诏

解析:以地图的形式考查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境比较新颖,但题目难度不大,只要把教材中的文字表述与地图结合起来考虑,就能作出准确选择。

答案:A

3.唐太宗时期,蒙古高原一带最强大的少数民族是( )

A.鲜卑 B.突厥 C.回纥 D.吐蕃

解析:注意两个限制条件“唐太宗时期”和“蒙古高原一带”,即从存在时间和区域上

着手选择。

答案:C

4.“映日帆多宝舶来”是描写唐朝对外贸易盛况的佳句,这种局面的出现,从根本上是因为( )

A.唐朝统治开明,重视对外贸易

B.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D.唐朝航海造船技术领先于世界

解析:“从根本上”就不能从表面上看,A、C、D三项可以说都是唐朝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原因,但这一切都以国家的繁盛为基础。

答案:B

5.唐都长安成为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主要是因为( )

A.长安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最为繁华的城市

B.唐朝人思想开放、兼收并蓄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C.唐朝科技大大促进了西方文明和经济的发展

D.唐朝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解析: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封建帝国,其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

答案:D

6.隋唐时期与印度联系的主要纽带是( )

A.佛教 B.土特产品 C.婚姻关系 D.科学技术

答案:A

7.朝鲜与汉唐关系的相同点是( )

A.派遣大量留学生到中国来留学

B.政治制度深受中国影响

C.引进中国的造纸术与印刷术

D.多次通使于中国,双方交流相当频繁

解析:通过比较朝鲜与汉朝、唐朝友好往来的史实,可以排除A、B、C三项。 答案:D

8.在政治制度方面深受唐朝影响的是( )

A.日本、朝鲜 B.波斯、大食

C.越南、印度 D.日本、印度

解析:注意“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限制,唐朝与西亚、东南亚等地的往来以民间交流、政府使节互访为主,而与东亚的朝鲜、日本交往密切,在各个方面对它们产生了重大影响。 答案:A

9.为隋唐时期的中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外国友人有( )

①崔致远 ②义净 ③吉备真备 ④玄奘 ⑤皮罗阁

A.①③⑤ B.③⑤ C.①②③ D.①③

解析:注意“外国友人”的限制,排除中国的。“崔致远”在教材的小字中有介绍。 答案:D

加强篇

10.与唐朝和东南亚、西亚、欧洲交流相比,唐朝和日本、朝鲜交流内容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

A.政治制度 B.生产技术 C.宗教信仰 D.建筑艺术

解析:本题与第8题考查范围、方式接近,角度略有差异,解题方法可参照第8题。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1.比较图1和图2,分析这两个时期对外关系的不同特征,并说明唐朝出现这些新变化的原因。

图1 张骞通西域路线图

图2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解析:“不同特征”要概括全面,既要联系教材知识,又要结合地图分析。从路线上看,汉朝《张骞通西域路线图》主要是陆路,《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则是海陆兼有;从交往的范围看,唐朝的范围比汉朝更广阔;从交流看,唐朝不只是物品和技术的交流,还有政治制度的对外传播。“原因”分析要从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政府的政策等方面进行。

参考答案:特征:①交通:西汉的对外交通以陆路为主,唐朝的水陆交通都很发达。②范围:西汉主要与周边国家交往,特别是东亚国家,形成东亚文化圈;唐朝还和阿拉伯、印度及非洲的一些国家交往,形成中华文化圈。③交流领域:西汉主要是以经济为主,物品多以丝绸为主;而唐朝除了丝绸外,还有纸张、药物、瓷器等,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④西汉多为单向交流,多是周边国家主动前来;唐朝中外交流更为频繁,表现为双向交流,多边关系。

原因: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②经济繁荣。南方经济赶上北方,造船技术发达,交通发达。③民族关系融洽。④文化灿烂辉煌。⑤开放的对外政策。

12.唐太宗说:“昔人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乎?”又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上述言论讨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唐太宗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请列举重要史实说明。你认为唐太宗对汉武帝的评价正确吗?为什么?

解析:本题设问较多,各问都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即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第一问要从唐太宗的两句话中解读出“处理少数民族问题的方法”等有效信息;第二、三问的“基本政策”及相关史实,要结合教材归纳总结,强调以开明政策为主;第四问要用正确的理论观点从正反两个方面评价。

参考答案:(1)如何处理少数民族问题。

(2)基本政策:一是治安中国,中原封建王朝强大,少数民族就会向往和服从。二是“绥之以德”,与少数民族交往要以德服人,采取开明政策。

(3)史实:一方面,吸取隋朝灭亡教训,唐太宗善于用人纳谏,调整统治政策,其统治

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逐步强盛,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周边少数民族向往,表示愿意接受唐朝中央政府的领导。另一方面,唐太宗在打败东突厥后,在其旧地设立都督府;设立安西督护府,由突厥贵族任长官;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都督府,任命其首领做都督;文成公主入藏,加强了汉藏关系。

(4)不完全正确。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是正义的,虽然用兵耗费巨大,但使西汉北部边疆得到安定,保障了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相关文章

  • 中国古代史分为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条线索
  • 五条线索 一.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问题 1.统一与分裂 古代历史上,统一和分裂这一对矛盾长期存在.但是,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第一,先秦时期中国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国家发展的早期阶段,或称为"部族国家&qu ...查看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复习整理教案
  • 七下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复习课教学设计 九年级 戴华平 复习目标: 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了解 ...查看


  •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
  •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 1.2夏商周的交替 1.夏朝的建立:时间,地点,建立人 2.为什么说夏朝的建立使中国进入奴隶社会 3.[河南]省二里头文化的地域和距今年代和史籍上记载的夏朝相符 4.夏朝的灭亡:王国君,有关语言,时间,标志 5.商朝 ...查看


  • 5.隋唐试卷及答案
  • △.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据此回答: 一.选择题: 11. 关于隋唐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B.唐太宗任用高官主考,以后成为定制 △.关于隋朝的历史回答: C.贞观年间,考试科目 ...查看


  •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秦汉 -明清)2
  • 三. 隋唐时期 (581 - 907 年 ) :本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中国处于世界发展前列,是最文明先进,最繁荣发达,最富庶的强大国家. 1.政治: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定的完善时期,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进一 ...查看


  • 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共包括3个单元.19节正课和2节活动课,本书主要叙述的是从隋朝到鸦片战争以前的历史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具备一定的阅读. ...查看


  • 初一历史下册对外友好往来导学案
  • 年级 六 学科 历史 第 6 课时学案 (编号: 6 ) 6.对外友好往来 导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把握遣唐使的交 流活动以及深远影响. 2.掌握鉴真东渡日本和玄奘西游有关史实. 3.了解隋唐与新罗频 ...查看


  •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教案,试卷
  • *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1.繁荣一时的隋朝 * 2."贞观之治" * 3."开元盛世" * 4.科举制的创立 * 5."和同为一家" * 6.对外友好往来 * 7.辉煌 ...查看


  • 七年级历史下册大题解题技巧
  • 七年级历史下册大题解题技巧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想想看,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1.隋文帝在位时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为大运河的开通打下了经济基础.2.隋朝时国家统一,人口增加.3.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