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覆盖物处理对作物及土壤中氮.磷含量的影响

地表覆盖物处理对作物及土壤中氮、磷含量的影响

Effects of Mulch on N and P Contents in Soils and Crops

地表覆盖物处理对作物及土壤中氮、磷含量的影响

摘 要

研究在不同覆盖模式下作物及土壤中氮、磷含量的变化,达到利用地表覆盖物来提高N 、P 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结果表明: (1) 秸秆覆盖情况下,青花中茎叶、根、果实全氮含量为7.61%、5.74 %和12.37%,全磷含量分别为0.66%、0.71%和1.61%。玉米中茎叶、根和果实全氮含量为3.50 %、2.93%、3.08 %和0.93 %,全磷含量分别为

1.14%、2.04%和0.41%。(2) 地膜覆盖情况下,青花茎叶、根和果实全氮含量为8.07%、

3.31%和11.90 %,全磷含量分别为1.12%、0.50%和1.52%。玉米茎、叶、根、果实全氮含量为0.84%、3.22 %,1.12 %和0.75%,全磷含量分别为1.72%、2.09%、2.00%和0.38%。(3) 未覆盖情况下,青花茎叶、根和果实全氮含量为7.84%、3.87%和11.99%,全磷含量分别为1.06%、 0.62%和1.35%。玉米茎、叶、根和果实全氮含量为1.12%、

3.13%、2.98%和2.43%,全磷含量分别为1.26%、2.12%、2.76%和0.26%。(4)在秸秆覆盖前期,在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无覆盖情况下,青花土壤中全N 含量分别为1.68g/kg、

1.73g/kg、1.61g/kg,玉米土壤中全N 含量分别为1.69g/kg、1.75g/kg、1.60g/kg;在秸秆覆盖后期,青花土壤中全N 含量分别为1.72g/kg、1.42g/kg、1.41g/kg,玉米土壤中全N 含量分别为1.70g/kg、1.37g/kg、1.34g/kg。(5)在秸秆覆盖前期,在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无覆盖情况下,青花土壤中全P 含量分别为1.36g/kg、1.11g/kg、1.26g/kg,玉米土壤中全P 含量分别为1.45g/kg、1.22g/kg、1.34g/kg;在秸秆覆盖后期,青花土壤中全P 含量分别为1.49g/kg、1.40g/kg、1.72g/kg,玉米土壤中全P 含量分别为1.55g/kg、

1.51g/kg、1.68g/kg;

关键词:蔬菜; 氮; 磷; 秸秆覆盖; 地膜覆盖;

Effects of much on N and P contents in soils and crops

ABSTRACT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research effects of mulch on N and P contents in soils and crops with different covering to improve N, P utilization rate and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With straw covering, N contents of stem and leaves, roots and fruits in cauliflower were 7.61%, 5.74% and 12.37%, P contents 0.66%, 0.71% and

1.61%, respectively. N contents of stem and leaves, roots and fruits in maize were 3.50%,

2.93, 3.08% and 0.93%, P contents 1.14%, 2.04 % and 0.41%, respectively. (2) With plastic film covering, N contents of stem and leaves, roots and fruits in cauliflower were 8.07%,

3.31% and 11.90%, P contents 1.12%, 0.50% and 1.52%, respectively. N contents of stem and leaves, roots and fruits in maize were 0.84%, 3.22%, 1.12%and 0.75%, P contents 1.72%, 2.09%, 2.00% and 0.38%, respectively. (3) With no covering, N contents of stem and leaves, roots and fruits in cauliflower were 7.84%, 3.87% and 11.99%, P contents 1.06%, 0.62% and

1.35%, respectively. N contents of stem and leaves, roots and fruits in maize were 1.12%,

3.13%, 2.98% and 2.43%, P contents 1.26%, 2.12%, 2.76% and 0.26%, respectively. (4) With straw, plastic film and no covering, N contents in soils planting cauliflower were 1.68 g/kg, 1.73 g/kg and 1.61 g/kg, and in soils planting maize 1.69 g/kg, 1.75 g/kg, 1.60 g/kg in the first stage, respectively. With straw, plastic film and no covering, N contents in soils planting cauliflower were 1.72 g/kg, 1.42 g/kg and 1.41 g/kg, and in soils planting maize

1.70 g/kg, 1.37 g/kg and 1.34 g/kg in the second stage, respectively. (5) With straw, plastic film and no covering, P contents in soils planting cauliflower were 1.36 g/kg, 1.11 g/kg and

1.26 g/kg 1.68 g/kg, and in soils planting maize 1.45 g/kg, 1.22 g/kg and 1.34 g/kg in the first stage, respectively. With straw, plastic film and no covering, P contents in soils planting cauliflower were 1.49 g/kg, 1.40 g/kg and 1.72 g/kg, and in soils planting maize 1.55 g/kg,

1.51 g/kg and 1.68 g/kg in the second stage, respectively.

Keywords : Vegetable; Nitrogen; P; Straw covering; Plastic film covering;

地表覆盖物处理对作物及土壤中氮、磷含量的影响

1 引言

世界人口的不断快速递增,大大增加了人们对粮食的需求量。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滇池流域人口的迅速增加,土地被征收,农田大面积减少,为了满足人们对粮食的大量需求,人们不得不加大对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大量使用,传统的种植方式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氮磷是植物必需的元素:氮肥是含有作物营养元素氮的化肥。元素氮对作物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植物体内氨基酸的组成部分、是构成蛋白质的成分,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起决定作用的叶绿素的组成部分[1]。施用氮肥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还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同时又是日益增长的环境污染因子[2]。据相关调查结果,滇池流域每亩耕地的氮磷化肥用量纯养分约为200-350 kg/a,部分菜地纯养分用量达到600 kg/a,而目前滇池流域坝平地的氮肥利用率约为15%-40%,氮肥的过量施用、不合理施用,造成氮肥的大量浪费,并流失到水体中,造成面源污染。因此,通过实验总结出不同覆盖物对土壤及植株中氮磷含量影响规律从而达到对其改善及其控制,对改善农田种植有巨大贡献,有利于降低农业种植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具有作用。

秸秆覆盖是一种古老的农耕保墒技术,短期秸秆覆盖通过调节地温和切断蒸发面与土壤毛管联系来抑制蒸发、增加降雨人渗,从而达到提墒保水的效果[3]。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西汉末年的《氾胜全书》中就有关于秸秆覆盖的记载,欧洲国家在三、四百年前也已经在农业上采取覆盖措施[3]。20世纪初,欧美国家对秸秆覆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4]。1933年,Duley 和Russel 使用残茬覆盖耕作法,使包括秸秆覆盖在内的残茬覆盖法几乎在美国、加拿大和前苏联都得到了大面积的试验和推广[5、6]。我国秸秆覆盖一直都有应用,但大规模的进行学术探讨与交流始于1990年[7]。据统计,1988年,我国秸秆覆盖面积超过6.67万hm 2,1991年达到350多万 hm 2,到2001年,秸秆覆盖面积已超过600万hm 2 [8]。

很多研究表明,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水分、化学性状和作物的产量、品质都有重要影响 [9-13] 。秸秆覆盖还可减少土壤侵蚀及板结、减少杂草、减少疾病、减少土壤中的盐分和农药污染、减少重金属的迁移和转化、促进植物生长、减少农药的使用等优点

[14]。

本实验通过研究不同地表覆盖模式下的植株及土壤中N 、P 含量的变化,探明不同覆盖模式下作物及土壤中N 、P 变化,达到利用地表覆盖物来提高N 、P 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2 材料与方法

2.1试验区概况

试验地点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上蒜乡段七村主公路东侧50 m 的台地上(东经120°13′~52′,北纬24°24′~28′) 。属低纬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拔1916m ,年平均气温为14.8℃,年平均年降雨量900mm ,干季(11-4月)的平均值为120mm ,占全年降水量的13.3%,雨季(5-10月)的平均值780mm ,占全年降水量的86.7%。土壤为山地沙质红壤,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为:有机质19.57g/kg,全氮1.39 g/kg,碱解氮131.1m g/kg,全磷0.80 g/kg,速效磷56.80mg/kg,总钾4.46 g/kg,速效钾265.3mg/kg,pH 值是6.62。

2.2试验方法

2.2.1种植模式

种植作物以青花和玉米为主,采取育苗移栽,在6月初种植;7月下旬-8月上旬收获。种植模式为裸地、青花无覆盖、青花地膜覆盖、青花秸秆覆盖、青花不盖膜、玉米不盖膜、玉米地膜覆盖、玉米秸秆覆盖。每种种植模式处理设3个小区,共21个小区,各处理随机分布。小区面积30m 2。

2.2.2种植规格

(1)LD:裸地小区整理后,不种植作物。

(2)DZ1:玉米 地膜覆盖 玉米等行距,栽培密度3700株/亩,165株/小区。

规格:80 cm(行距)×45cm (塘距)。

(3)DZ2:青花 地膜覆盖 青花等行距,栽培密度2100株/亩,95株/小区。

规格:80 cm(行距)×40cm (株距)。

(4)DZ3:玉米 无覆盖 玉米等行距,栽培密度3700株/亩,165株/小区。

规格:80 cm(行距)×45cm (塘距)。

(5)DZ4:青花 无覆盖 青花等行距,栽培密度2100株/亩,95株/小区。

规格:80 cm(行距)×40cm (株距)。

(6)FG1:青花 秸秆覆盖 青花等行距,栽培密度2100株/亩,95株/小区。

规格:80 cm(行距)×40cm (株距)

(7)FG2:玉米 秸秆覆盖 玉米等行距,栽培密度3700株/亩,165株/小区。

规格:80 cm(行距)×45cm (塘距)。

2.2.3施肥处理

所需肥料及其中所含营养元素:氨基酸微量元素肥:氮+磷+钾10%、镁+硼+锌2%、有机质30%、有基质中氨基酸含量25%;磷酸一铵:氮10%、磷50%;尿素:氮46.4%;复合肥:氮12%-磷8%-钾24%。

各处理施肥量相同,底肥:100kg/亩。追肥:3次均用复合肥。移栽7天后5kg/亩;之后2次每隔20天分别追施10 kg/亩。

2.3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植株采样:植株按照常规采样方法每个小区随机采5株回去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蒸馏水冲洗3遍,按根、茎、叶、果实将各器官分开晾干后在105℃下烘30min ,杀青,再在65℃下烘干后粉碎,过0.5mm 筛保存,待用。

植株全氮全磷的测定:植株全氮采用H 2SO 4-H 2O 2混合消煮,半微量凯氏定氮法 ;植株全磷采用H 2SO 4-H 2O 2混合消煮,钼黄比色法。

土壤采样:在各小区中分别按3点法采取土样,每点取0.5kg 组成混合样,按四分法取混合样1kg 作为该点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分析。

土壤肥力的测定:全氮含量采用凯氏法;全磷含量采用钼锑抗比色法。

2.4数据统计方法

采用Excel2003处理数据,采用统计软件DPS6.55,并用Duncan 新复极差法(n=3)分析不同覆盖物对作物各部分及土壤中氮、磷含量变化的差异性。

3. 结果与分析

3.1覆盖处理对植株中N 、P 含量的影响

3.1.1覆盖处理对植株中N 含量的影响

在秸秆覆盖情况下,青花茎叶、根部、果实含全氮量分别为7.61%、5.74%、12.37%。地膜覆盖情况下,青花茎叶、根部、果实含全氮量分别为8.07%、3.31%;、、11.90%。无覆盖情况下,青花茎叶、根部、果实含全氮量分别为7.84%、3.87%、11.99%(图1)。青花茎叶中全氮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地膜覆盖>无覆盖>秸秆覆盖;青花根部全氮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秸秆覆盖>无覆盖>地膜覆盖;青花果实全氮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秸秆覆盖>无覆盖>地膜覆盖。其中,青花根部全氮含量在秸秆覆盖情况下相对较高呈差异显著,在青花茎叶与果实中全氮含量高低与覆盖与否、不同覆盖物的差异

不显著,表明秸秆覆盖可以促进青花根部对氮的吸收,有利于青花生长。

图1不同覆盖模式下青花植株中全氮含量

Fig. 1 Effect of mulch on TN contents in cauliflower

3.1.2覆盖处理对玉米中N 含量的影响

在秸秆覆盖情况下,玉米茎、叶全氮含量分别为1.31%、3.50%;根部全氮含量为3.08%;果实全氮含量为0.93%。地膜覆盖情况下,玉米茎、叶全氮含量分别为0.84%、

3.22%;根部全氮含量为1.12%;果实全氮含量为0.75%。未覆盖情况下,玉米茎、叶全氮含量分别为1.12%、3.13%;根部全氮含量为1.98%;果实全氮含量为0.84%(图2)。玉米茎中全氮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秸秆覆盖>未覆盖>地膜覆盖;玉米叶中全氮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无覆盖;玉米根部全氮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秸秆覆盖>无覆盖>地膜覆盖;玉米果实全氮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秸秆覆盖>无覆盖>地膜覆盖。其中,玉米根部全氮含量在秸秆覆盖情况下相对较高呈差异显著,表明秸秆覆盖可以促进玉米根部对氮的吸收,有利于青花生长。

图2不同覆盖模式对玉米中全氮含量的影响

Fig. 2 Effect of mulch on TN contents in corn

3.2覆盖处理对植株中P 含量的影响

3.2.1 覆盖处理对青花中P 含量的影响

在秸秆覆盖情况下,青花茎叶、根部、果实全磷含量分别为0.66%、0.71%、1.61%。地膜覆盖情况下,青花茎叶、根部、果实全磷含量分别为1.12%、0.50%、1.52%。无覆盖情况下,青花茎叶茎叶、根部、果实全磷含量分别为1.06%、0.62%、1.35%(图3)。青花茎叶中全磷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地膜覆盖>无覆盖>秸秆覆盖;青花根部全磷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秸秆覆盖>无覆盖>地膜覆盖;青花果实全磷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无覆盖。其中,青花根部全磷含量在秸秆覆盖情况下相对较高呈差异显著,在青花茎叶与果实中全磷含量高低与覆盖与否、不同覆盖物的差异不显著,表明秸秆覆盖可以促进青花根部对磷的吸收,有利于青花生长。

图3 不同覆盖模式下青花植株中全磷含量

Fig. 3 Effect of mulch on TP contents in cauliflower

3.2.2 覆盖处理对玉米中P 含量的影响

在秸秆覆盖情况下,玉米,茎、叶、根部、果实全磷含量分别为1.14%、2.04%、 2.93%、 0.41%。地膜覆盖情况下,玉米茎、叶、根、果实全磷含量分别为1.72%、2.09%、 2.00%、 0.38%。未覆盖情况下,玉米茎、叶、根部、果实全磷含量分别为1.26%、2.12%、 2.76%、0.26%(图4)。玉米茎中全磷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地膜覆盖>无未覆盖>秸秆覆盖;玉米叶中全磷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未覆盖>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玉米根部全磷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秸秆覆盖>无覆盖>地膜覆盖;玉米果实全磷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无覆盖。其中,玉米根部全磷含量在秸秆覆盖情况下相对较高,在玉米茎、叶与果实中全磷含量高低与覆盖与否、不同覆盖物的差异不显著,表明秸秆覆盖可以促进玉米根部对磷的吸收,有利于玉米生长。

图4 不同覆盖模式下玉米植株中全磷含量

Fig. 4 Effcet of mulch on TP contents in corn

3.3覆盖处理对土壤中N 、P 含量的影响

3.3.1覆盖处理对土壤中N 含量的影响

在秸秆覆盖前期,玉米在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无覆盖情况下,土壤中全氮含量分别为1.69g/kg、1.75g/kg、1.60g/kg;青花在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无覆盖情况下,土壤中全氮含量分别为1.68g/kg、1.73g/kg、1.61g/kg(图5)。土壤中全氮含量最多的是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次之,无覆盖最少。这是因为只种植了作物而没有使用任何覆盖的小区在降雨过程中,雨水几乎没有缓冲的打击在土壤上,易使土壤中的全氮随水流失,致使土壤中全氮含量低;而对于地膜覆盖,我们采用的是全膜覆盖,对雨水的击打起到了缓冲作用,径流几乎冲刷不到覆盖的地方,地膜对土壤起到了保护作用,加之有作物对土壤全氮的固定,使土壤中的全氮含量高。玉米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和无覆盖之间差异显著;青花亦是,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和无覆盖之间差异显著。虽然秸秆覆盖土壤中全氮含量少于地膜覆盖,但是与无覆盖相比,秸秆覆盖的效果仍然更好。

图5不同覆盖模式下土壤中全氮含量(秸秆覆盖前20d )

Fig. 5 Effect of mulch on soil TN contents

在秸秆覆盖后期,玉米在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无覆盖情况下,土壤中全氮含量分别为1.70g/kg、1.37g/kg、1.34g/kg;青花在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无覆盖情况下,土壤中全氮含量分别为1.72g/kg、1.42g/kg、1.41g/kg(图6)。土壤中全氮含量最多的是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次之,最少的是无覆盖。玉米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无覆盖之间差异显著;青花亦是,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无覆盖之间差异显著。

对比图5和图6,可以发现图5秸秆覆盖前期中,地膜覆盖土壤中全氮含量比秸秆覆盖的高,随着覆盖时间的推移,到了秸秆覆盖后期(图6),秸秆覆盖土壤中全氮含量高于地膜覆盖,这是因为随着覆盖时间的推移,秸秆腐解会释放出全氮并进入土壤,使土壤中的全氮含量增加,超过了地膜覆盖。可见,秸秆覆盖效果好于地膜覆盖,不仅无污染而且还会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含量。

图6不同覆盖模式对土壤中全氮含量的影响(秸秆覆盖后40d )

Fig. 6 Effect of mulch on soil TN contents

3.3.2 覆盖处理对土壤中全磷含量的影响

在秸秆覆盖前期,玉米在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无覆盖情况下,土壤中全磷含量分别为1.45g/kg、1.22g/kg、1.34g/kg;青花在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无覆盖情况下,土壤中全氮含量分别为1.36g/kg、1.11g/kg、1.26g/kg(图7)。土壤中全磷含量最多的是秸秆覆盖,无覆盖次之,地膜覆盖最少。这是因为在相同施肥量的情况下,秸秆中含有一定的磷,在覆盖前期秸秆中的磷迅速释放,使得土壤中全磷含量升高;而在地膜与无覆盖中,由于地膜具有增温作用,更有利于微生物生长,为植物提供了更多所需的磷,使得地膜覆盖土壤中的全磷减少,以致少于无覆盖中的。玉米中秸秆覆盖与地膜覆盖之间差异显著;青花也如此。

图7不同覆盖模式对土壤中全磷含量的影响(秸秆覆盖前20d )

Fig. 7 Effect of mulch on soil TP contents

在秸秆覆盖后期,玉米在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无覆盖情况下,土壤中全磷含量分别为1.55g/kg、1.51g/kg、1.68g/kg;青花在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无覆盖情况下,土壤中全磷含量分别为1.49g/kg、1.40g/kg、1.72g/kg(图8)。土壤中全磷含量最多的是无覆盖,秸秆覆盖次之,地膜覆盖最少。这是因为在秸秆覆盖后期,秸秆中的磷由于在前期迅速释放,使得后期秸秆覆盖模式土壤中全磷含量与前期相比迅速降低,但也高于地膜覆盖模式的;而在地膜与无覆盖中,由于地膜具有增温作用,更有利于微生物生长,为植物提供了更多所需的磷,使得地膜覆盖土壤中的全磷减少,以致少于无覆盖中的。在青花、玉米中,无覆盖与地膜覆盖、秸秆覆盖之间差异显著。

图8不同覆盖模式对土壤中全磷含量的影响(秸秆覆盖后40d )

Fig.8 Effect of mulch on soil TP contents

4 讨论

由于化肥的大量施用,使土壤的肥力明显下降,秸秆覆盖可达到用养结合的目的,同时,秸秆覆盖在减少土壤表面蒸发和雨水对表土肥料淋失的过程中,间接保持了土壤肥力[15],这正是现代农业所欠缺的环节。秸秆还田后可为土壤提供氮、磷、钾等营养成分。秸秆覆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土壤和近地层大气的乱流交换,并对太阳辐射和吸收转化热量,及热量传导均有影响,秸秆覆盖对太阳辐射的阻碍作用,可减少土壤热量向大气散失,因此,秸秆覆盖下土壤温度的年变化与日变化可起到低温增温、高温降温的效果,可增加微生物的活动,肥沃土壤,更利于作物生长[16,17]。有研究表明,秸秆覆盖,

可以提供土壤养分含量,且再烟株进入成熟期后土壤碱解氮含量呈平稳的下降趋势,这对优质烤烟的生产时十分有利的[18]。研究表明,秸秆覆盖可提高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19]。秸秆覆盖可以增加作物出苗率,提高作物产量,对速效氮及全氮的提高有缓慢影响,且在秸秆覆盖情的同时不改变氮肥的使用总量,作物生长前期可适当增大氮肥施用比例,有利于降低土壤碳氮比,促进秸秆腐解,防止微生物争氮带来的不利影响

[20,21]

。秸秆覆盖与实地氮肥管理技术相结合,可减少氮肥用量40%,且使水稻产量有所

提高[22]。

本研究表明,秸秆覆盖对作物根系氮磷含量影响差异显著,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是植物营养的主要来源,秸秆覆盖使作物根部氮磷含量增高,表明秸秆覆盖能够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此外,秸秆覆盖后青花的果实中氮磷含量也高于地膜覆盖与无覆盖;玉米的茎、叶、花、果实中氮均高于地膜覆盖与无覆盖,果实中的磷也高于地膜覆盖与无覆盖,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作物对氮磷的吸收有所增加。

5 结论

(1)从实验可以看出在秸秆覆盖模式下玉米和青花根部全氮含量明显高于在地膜覆盖和无覆盖区,其表明在秸秆覆盖模式下更有利于作物根部对氮的吸收。

(2)在青花植株中,全氮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果实>茎叶>根,其中各种模式中在茎叶和果实中秸秆覆盖模式全氮含量高于其他两个模式,其中以青花果实在秸秆覆盖模式下最高。

(3) 玉米的叶和根部含全氮最高,茎部含量最低,其中玉米无覆盖模式与秸秆覆盖模式全氮含量高于地膜覆盖模式,其中以秸秆覆盖模式下玉米叶的全氮含量最高。 (4)青花中全磷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果实>茎叶>根,其中青花单作模式下果实全磷含量最高。

(5)玉米种全磷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根>叶>茎>果实,地膜覆盖模式下玉米根部全磷含量高于低于其他两种模式,但是在茎与玉米果实中地膜覆盖模式中全磷含量高于其他两种模式,玉米根中无覆盖模式下,全磷含量最高。

与未覆盖及地膜覆盖模式相比,秸秆覆盖情况下,作物根部氮磷的含量显著增高。地膜覆盖,与裸地、未覆盖相比,作物根部氮磷含量有所降低。秸秆覆盖在青花茎叶中全氮含量相对较低,根与果实中相对含量较高,在青花官中根部及果实部分全磷含量较

高;在玉米各器官中全氮含量均较高,在玉米根部及果实中全磷含量相对较高。秸秆覆盖情况下,作物根部氮磷含量较高,说明了秸秆覆盖可促进作物根部对氮磷的吸收,同时对保持土壤肥力具有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段永惠, 张乃明, 洪波, 等. 滇池流域农田土壤氮磷流失影响因素探析[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13(2):116-118.

[2]. 魏洪武, 袁家富. 秸秆覆盖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土壤肥料, 1995,(4):25-27.

[3].刘永忠, 张克强, 王根全等. 旱地农业覆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5):202-205.

[4]. Ciesiolka C A, Coughlan K J, Rose C W, et al. Methodology for a multi-country study of soil erosion management[J]. Soil Technology,1995(3):179-192

[5]. 刘玉含, 张展羽, 伊德里萨等. 农田秸秆覆盖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 水利经济, 2007.

25(2):53-56.

[6]. 魏洪武, 袁家富. 秸秆覆盖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土壤肥料, 1995(4):25-27.

[7]. 郑宪滨, 张正杨, 刘国顺, 等. 秸秆覆盖对烟田土壤性状和烟叶质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

学, 2007(10):47-50.

[8]. 吕强, 熊瑛, 陈明灿, 等. 不同覆盖方式对烟苗根系生长及耕层生态环境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

研究, 2008, 26(1):86-89,105.

[9]. 徐国伟, 吴长付, 刘辉, 等. 麦秸还田及氮肥管理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

报, 2007.33(2):284-291.

[10].徐国伟, 谈桂露, 王志琴, 等. 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直播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8): 2736-2746.

[11].逄焕成. 秸秆覆盖对土壤环境及冬小麦产量状况的影响[J]. 土壤通报, 1999.30(4):174-175. [12].吴玉林. 秸秆覆盖栽培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 作物研究, 2002.16(4):168-169.

[13]. S cott LC. Impact of mulches on landscape plants and the environment-a review[J]. J. Environ Hort,

2007, (25): 239-249.

[14].Gross CM, Angle JS, Hill RL. Runoff and sediment losses from tall fescue under simulated rainfall[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1991,20: 604-607.

[15]. 王明权, 李效栋, 景明. 覆盖免耕的节水效应与土壤温度的变化[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7.

42(1):119-122.

[16]. D rury C F, W.T.W.E Red clover and tillage influence on soil temperature,water content,and corn

emergence[J]. Agronomy Journal, 1999. 1(91): p. 101-108.

[17]. U nger PW. Straw-mulch rate effect on soil water storage and sorghum yield[J].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1978(42): p. 486-491.

[18]. 丁永乐, 宋瑞芳, 肖春生. 桂阳烤烟田间不同栽培方式土壤速效养分动态变化[J].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23(6): 410-413.

[19].LI J. Study Of effect of returning of rice stalk to field on incresing crop yield[J]. Soil and Fertilizer,

1994(1): 16-19.

[20]. 周江明, 徐大连, 薛才余. 秸秆还田综合效益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2. 18(4): 7-10.

[21]. 洪春来. 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对土壤肥力及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

生命科学版), 2003. 29(6): 627-633.

[22]. 逄焕成. 秸秆覆盖对土壤环境及冬小麦产量状况的影响[J].土壤通报,1999.30(4):174-175.

地表覆盖物处理对作物及土壤中氮、磷含量的影响

Effects of Mulch on N and P Contents in Soils and Crops

地表覆盖物处理对作物及土壤中氮、磷含量的影响

摘 要

研究在不同覆盖模式下作物及土壤中氮、磷含量的变化,达到利用地表覆盖物来提高N 、P 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结果表明: (1) 秸秆覆盖情况下,青花中茎叶、根、果实全氮含量为7.61%、5.74 %和12.37%,全磷含量分别为0.66%、0.71%和1.61%。玉米中茎叶、根和果实全氮含量为3.50 %、2.93%、3.08 %和0.93 %,全磷含量分别为

1.14%、2.04%和0.41%。(2) 地膜覆盖情况下,青花茎叶、根和果实全氮含量为8.07%、

3.31%和11.90 %,全磷含量分别为1.12%、0.50%和1.52%。玉米茎、叶、根、果实全氮含量为0.84%、3.22 %,1.12 %和0.75%,全磷含量分别为1.72%、2.09%、2.00%和0.38%。(3) 未覆盖情况下,青花茎叶、根和果实全氮含量为7.84%、3.87%和11.99%,全磷含量分别为1.06%、 0.62%和1.35%。玉米茎、叶、根和果实全氮含量为1.12%、

3.13%、2.98%和2.43%,全磷含量分别为1.26%、2.12%、2.76%和0.26%。(4)在秸秆覆盖前期,在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无覆盖情况下,青花土壤中全N 含量分别为1.68g/kg、

1.73g/kg、1.61g/kg,玉米土壤中全N 含量分别为1.69g/kg、1.75g/kg、1.60g/kg;在秸秆覆盖后期,青花土壤中全N 含量分别为1.72g/kg、1.42g/kg、1.41g/kg,玉米土壤中全N 含量分别为1.70g/kg、1.37g/kg、1.34g/kg。(5)在秸秆覆盖前期,在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无覆盖情况下,青花土壤中全P 含量分别为1.36g/kg、1.11g/kg、1.26g/kg,玉米土壤中全P 含量分别为1.45g/kg、1.22g/kg、1.34g/kg;在秸秆覆盖后期,青花土壤中全P 含量分别为1.49g/kg、1.40g/kg、1.72g/kg,玉米土壤中全P 含量分别为1.55g/kg、

1.51g/kg、1.68g/kg;

关键词:蔬菜; 氮; 磷; 秸秆覆盖; 地膜覆盖;

Effects of much on N and P contents in soils and crops

ABSTRACT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research effects of mulch on N and P contents in soils and crops with different covering to improve N, P utilization rate and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With straw covering, N contents of stem and leaves, roots and fruits in cauliflower were 7.61%, 5.74% and 12.37%, P contents 0.66%, 0.71% and

1.61%, respectively. N contents of stem and leaves, roots and fruits in maize were 3.50%,

2.93, 3.08% and 0.93%, P contents 1.14%, 2.04 % and 0.41%, respectively. (2) With plastic film covering, N contents of stem and leaves, roots and fruits in cauliflower were 8.07%,

3.31% and 11.90%, P contents 1.12%, 0.50% and 1.52%, respectively. N contents of stem and leaves, roots and fruits in maize were 0.84%, 3.22%, 1.12%and 0.75%, P contents 1.72%, 2.09%, 2.00% and 0.38%, respectively. (3) With no covering, N contents of stem and leaves, roots and fruits in cauliflower were 7.84%, 3.87% and 11.99%, P contents 1.06%, 0.62% and

1.35%, respectively. N contents of stem and leaves, roots and fruits in maize were 1.12%,

3.13%, 2.98% and 2.43%, P contents 1.26%, 2.12%, 2.76% and 0.26%, respectively. (4) With straw, plastic film and no covering, N contents in soils planting cauliflower were 1.68 g/kg, 1.73 g/kg and 1.61 g/kg, and in soils planting maize 1.69 g/kg, 1.75 g/kg, 1.60 g/kg in the first stage, respectively. With straw, plastic film and no covering, N contents in soils planting cauliflower were 1.72 g/kg, 1.42 g/kg and 1.41 g/kg, and in soils planting maize

1.70 g/kg, 1.37 g/kg and 1.34 g/kg in the second stage, respectively. (5) With straw, plastic film and no covering, P contents in soils planting cauliflower were 1.36 g/kg, 1.11 g/kg and

1.26 g/kg 1.68 g/kg, and in soils planting maize 1.45 g/kg, 1.22 g/kg and 1.34 g/kg in the first stage, respectively. With straw, plastic film and no covering, P contents in soils planting cauliflower were 1.49 g/kg, 1.40 g/kg and 1.72 g/kg, and in soils planting maize 1.55 g/kg,

1.51 g/kg and 1.68 g/kg in the second stage, respectively.

Keywords : Vegetable; Nitrogen; P; Straw covering; Plastic film covering;

地表覆盖物处理对作物及土壤中氮、磷含量的影响

1 引言

世界人口的不断快速递增,大大增加了人们对粮食的需求量。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滇池流域人口的迅速增加,土地被征收,农田大面积减少,为了满足人们对粮食的大量需求,人们不得不加大对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大量使用,传统的种植方式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氮磷是植物必需的元素:氮肥是含有作物营养元素氮的化肥。元素氮对作物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植物体内氨基酸的组成部分、是构成蛋白质的成分,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起决定作用的叶绿素的组成部分[1]。施用氮肥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还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同时又是日益增长的环境污染因子[2]。据相关调查结果,滇池流域每亩耕地的氮磷化肥用量纯养分约为200-350 kg/a,部分菜地纯养分用量达到600 kg/a,而目前滇池流域坝平地的氮肥利用率约为15%-40%,氮肥的过量施用、不合理施用,造成氮肥的大量浪费,并流失到水体中,造成面源污染。因此,通过实验总结出不同覆盖物对土壤及植株中氮磷含量影响规律从而达到对其改善及其控制,对改善农田种植有巨大贡献,有利于降低农业种植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具有作用。

秸秆覆盖是一种古老的农耕保墒技术,短期秸秆覆盖通过调节地温和切断蒸发面与土壤毛管联系来抑制蒸发、增加降雨人渗,从而达到提墒保水的效果[3]。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西汉末年的《氾胜全书》中就有关于秸秆覆盖的记载,欧洲国家在三、四百年前也已经在农业上采取覆盖措施[3]。20世纪初,欧美国家对秸秆覆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4]。1933年,Duley 和Russel 使用残茬覆盖耕作法,使包括秸秆覆盖在内的残茬覆盖法几乎在美国、加拿大和前苏联都得到了大面积的试验和推广[5、6]。我国秸秆覆盖一直都有应用,但大规模的进行学术探讨与交流始于1990年[7]。据统计,1988年,我国秸秆覆盖面积超过6.67万hm 2,1991年达到350多万 hm 2,到2001年,秸秆覆盖面积已超过600万hm 2 [8]。

很多研究表明,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水分、化学性状和作物的产量、品质都有重要影响 [9-13] 。秸秆覆盖还可减少土壤侵蚀及板结、减少杂草、减少疾病、减少土壤中的盐分和农药污染、减少重金属的迁移和转化、促进植物生长、减少农药的使用等优点

[14]。

本实验通过研究不同地表覆盖模式下的植株及土壤中N 、P 含量的变化,探明不同覆盖模式下作物及土壤中N 、P 变化,达到利用地表覆盖物来提高N 、P 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2 材料与方法

2.1试验区概况

试验地点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上蒜乡段七村主公路东侧50 m 的台地上(东经120°13′~52′,北纬24°24′~28′) 。属低纬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拔1916m ,年平均气温为14.8℃,年平均年降雨量900mm ,干季(11-4月)的平均值为120mm ,占全年降水量的13.3%,雨季(5-10月)的平均值780mm ,占全年降水量的86.7%。土壤为山地沙质红壤,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为:有机质19.57g/kg,全氮1.39 g/kg,碱解氮131.1m g/kg,全磷0.80 g/kg,速效磷56.80mg/kg,总钾4.46 g/kg,速效钾265.3mg/kg,pH 值是6.62。

2.2试验方法

2.2.1种植模式

种植作物以青花和玉米为主,采取育苗移栽,在6月初种植;7月下旬-8月上旬收获。种植模式为裸地、青花无覆盖、青花地膜覆盖、青花秸秆覆盖、青花不盖膜、玉米不盖膜、玉米地膜覆盖、玉米秸秆覆盖。每种种植模式处理设3个小区,共21个小区,各处理随机分布。小区面积30m 2。

2.2.2种植规格

(1)LD:裸地小区整理后,不种植作物。

(2)DZ1:玉米 地膜覆盖 玉米等行距,栽培密度3700株/亩,165株/小区。

规格:80 cm(行距)×45cm (塘距)。

(3)DZ2:青花 地膜覆盖 青花等行距,栽培密度2100株/亩,95株/小区。

规格:80 cm(行距)×40cm (株距)。

(4)DZ3:玉米 无覆盖 玉米等行距,栽培密度3700株/亩,165株/小区。

规格:80 cm(行距)×45cm (塘距)。

(5)DZ4:青花 无覆盖 青花等行距,栽培密度2100株/亩,95株/小区。

规格:80 cm(行距)×40cm (株距)。

(6)FG1:青花 秸秆覆盖 青花等行距,栽培密度2100株/亩,95株/小区。

规格:80 cm(行距)×40cm (株距)

(7)FG2:玉米 秸秆覆盖 玉米等行距,栽培密度3700株/亩,165株/小区。

规格:80 cm(行距)×45cm (塘距)。

2.2.3施肥处理

所需肥料及其中所含营养元素:氨基酸微量元素肥:氮+磷+钾10%、镁+硼+锌2%、有机质30%、有基质中氨基酸含量25%;磷酸一铵:氮10%、磷50%;尿素:氮46.4%;复合肥:氮12%-磷8%-钾24%。

各处理施肥量相同,底肥:100kg/亩。追肥:3次均用复合肥。移栽7天后5kg/亩;之后2次每隔20天分别追施10 kg/亩。

2.3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植株采样:植株按照常规采样方法每个小区随机采5株回去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蒸馏水冲洗3遍,按根、茎、叶、果实将各器官分开晾干后在105℃下烘30min ,杀青,再在65℃下烘干后粉碎,过0.5mm 筛保存,待用。

植株全氮全磷的测定:植株全氮采用H 2SO 4-H 2O 2混合消煮,半微量凯氏定氮法 ;植株全磷采用H 2SO 4-H 2O 2混合消煮,钼黄比色法。

土壤采样:在各小区中分别按3点法采取土样,每点取0.5kg 组成混合样,按四分法取混合样1kg 作为该点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分析。

土壤肥力的测定:全氮含量采用凯氏法;全磷含量采用钼锑抗比色法。

2.4数据统计方法

采用Excel2003处理数据,采用统计软件DPS6.55,并用Duncan 新复极差法(n=3)分析不同覆盖物对作物各部分及土壤中氮、磷含量变化的差异性。

3. 结果与分析

3.1覆盖处理对植株中N 、P 含量的影响

3.1.1覆盖处理对植株中N 含量的影响

在秸秆覆盖情况下,青花茎叶、根部、果实含全氮量分别为7.61%、5.74%、12.37%。地膜覆盖情况下,青花茎叶、根部、果实含全氮量分别为8.07%、3.31%;、、11.90%。无覆盖情况下,青花茎叶、根部、果实含全氮量分别为7.84%、3.87%、11.99%(图1)。青花茎叶中全氮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地膜覆盖>无覆盖>秸秆覆盖;青花根部全氮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秸秆覆盖>无覆盖>地膜覆盖;青花果实全氮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秸秆覆盖>无覆盖>地膜覆盖。其中,青花根部全氮含量在秸秆覆盖情况下相对较高呈差异显著,在青花茎叶与果实中全氮含量高低与覆盖与否、不同覆盖物的差异

不显著,表明秸秆覆盖可以促进青花根部对氮的吸收,有利于青花生长。

图1不同覆盖模式下青花植株中全氮含量

Fig. 1 Effect of mulch on TN contents in cauliflower

3.1.2覆盖处理对玉米中N 含量的影响

在秸秆覆盖情况下,玉米茎、叶全氮含量分别为1.31%、3.50%;根部全氮含量为3.08%;果实全氮含量为0.93%。地膜覆盖情况下,玉米茎、叶全氮含量分别为0.84%、

3.22%;根部全氮含量为1.12%;果实全氮含量为0.75%。未覆盖情况下,玉米茎、叶全氮含量分别为1.12%、3.13%;根部全氮含量为1.98%;果实全氮含量为0.84%(图2)。玉米茎中全氮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秸秆覆盖>未覆盖>地膜覆盖;玉米叶中全氮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无覆盖;玉米根部全氮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秸秆覆盖>无覆盖>地膜覆盖;玉米果实全氮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秸秆覆盖>无覆盖>地膜覆盖。其中,玉米根部全氮含量在秸秆覆盖情况下相对较高呈差异显著,表明秸秆覆盖可以促进玉米根部对氮的吸收,有利于青花生长。

图2不同覆盖模式对玉米中全氮含量的影响

Fig. 2 Effect of mulch on TN contents in corn

3.2覆盖处理对植株中P 含量的影响

3.2.1 覆盖处理对青花中P 含量的影响

在秸秆覆盖情况下,青花茎叶、根部、果实全磷含量分别为0.66%、0.71%、1.61%。地膜覆盖情况下,青花茎叶、根部、果实全磷含量分别为1.12%、0.50%、1.52%。无覆盖情况下,青花茎叶茎叶、根部、果实全磷含量分别为1.06%、0.62%、1.35%(图3)。青花茎叶中全磷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地膜覆盖>无覆盖>秸秆覆盖;青花根部全磷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秸秆覆盖>无覆盖>地膜覆盖;青花果实全磷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无覆盖。其中,青花根部全磷含量在秸秆覆盖情况下相对较高呈差异显著,在青花茎叶与果实中全磷含量高低与覆盖与否、不同覆盖物的差异不显著,表明秸秆覆盖可以促进青花根部对磷的吸收,有利于青花生长。

图3 不同覆盖模式下青花植株中全磷含量

Fig. 3 Effect of mulch on TP contents in cauliflower

3.2.2 覆盖处理对玉米中P 含量的影响

在秸秆覆盖情况下,玉米,茎、叶、根部、果实全磷含量分别为1.14%、2.04%、 2.93%、 0.41%。地膜覆盖情况下,玉米茎、叶、根、果实全磷含量分别为1.72%、2.09%、 2.00%、 0.38%。未覆盖情况下,玉米茎、叶、根部、果实全磷含量分别为1.26%、2.12%、 2.76%、0.26%(图4)。玉米茎中全磷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地膜覆盖>无未覆盖>秸秆覆盖;玉米叶中全磷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未覆盖>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玉米根部全磷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秸秆覆盖>无覆盖>地膜覆盖;玉米果实全磷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无覆盖。其中,玉米根部全磷含量在秸秆覆盖情况下相对较高,在玉米茎、叶与果实中全磷含量高低与覆盖与否、不同覆盖物的差异不显著,表明秸秆覆盖可以促进玉米根部对磷的吸收,有利于玉米生长。

图4 不同覆盖模式下玉米植株中全磷含量

Fig. 4 Effcet of mulch on TP contents in corn

3.3覆盖处理对土壤中N 、P 含量的影响

3.3.1覆盖处理对土壤中N 含量的影响

在秸秆覆盖前期,玉米在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无覆盖情况下,土壤中全氮含量分别为1.69g/kg、1.75g/kg、1.60g/kg;青花在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无覆盖情况下,土壤中全氮含量分别为1.68g/kg、1.73g/kg、1.61g/kg(图5)。土壤中全氮含量最多的是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次之,无覆盖最少。这是因为只种植了作物而没有使用任何覆盖的小区在降雨过程中,雨水几乎没有缓冲的打击在土壤上,易使土壤中的全氮随水流失,致使土壤中全氮含量低;而对于地膜覆盖,我们采用的是全膜覆盖,对雨水的击打起到了缓冲作用,径流几乎冲刷不到覆盖的地方,地膜对土壤起到了保护作用,加之有作物对土壤全氮的固定,使土壤中的全氮含量高。玉米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和无覆盖之间差异显著;青花亦是,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和无覆盖之间差异显著。虽然秸秆覆盖土壤中全氮含量少于地膜覆盖,但是与无覆盖相比,秸秆覆盖的效果仍然更好。

图5不同覆盖模式下土壤中全氮含量(秸秆覆盖前20d )

Fig. 5 Effect of mulch on soil TN contents

在秸秆覆盖后期,玉米在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无覆盖情况下,土壤中全氮含量分别为1.70g/kg、1.37g/kg、1.34g/kg;青花在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无覆盖情况下,土壤中全氮含量分别为1.72g/kg、1.42g/kg、1.41g/kg(图6)。土壤中全氮含量最多的是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次之,最少的是无覆盖。玉米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无覆盖之间差异显著;青花亦是,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无覆盖之间差异显著。

对比图5和图6,可以发现图5秸秆覆盖前期中,地膜覆盖土壤中全氮含量比秸秆覆盖的高,随着覆盖时间的推移,到了秸秆覆盖后期(图6),秸秆覆盖土壤中全氮含量高于地膜覆盖,这是因为随着覆盖时间的推移,秸秆腐解会释放出全氮并进入土壤,使土壤中的全氮含量增加,超过了地膜覆盖。可见,秸秆覆盖效果好于地膜覆盖,不仅无污染而且还会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含量。

图6不同覆盖模式对土壤中全氮含量的影响(秸秆覆盖后40d )

Fig. 6 Effect of mulch on soil TN contents

3.3.2 覆盖处理对土壤中全磷含量的影响

在秸秆覆盖前期,玉米在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无覆盖情况下,土壤中全磷含量分别为1.45g/kg、1.22g/kg、1.34g/kg;青花在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无覆盖情况下,土壤中全氮含量分别为1.36g/kg、1.11g/kg、1.26g/kg(图7)。土壤中全磷含量最多的是秸秆覆盖,无覆盖次之,地膜覆盖最少。这是因为在相同施肥量的情况下,秸秆中含有一定的磷,在覆盖前期秸秆中的磷迅速释放,使得土壤中全磷含量升高;而在地膜与无覆盖中,由于地膜具有增温作用,更有利于微生物生长,为植物提供了更多所需的磷,使得地膜覆盖土壤中的全磷减少,以致少于无覆盖中的。玉米中秸秆覆盖与地膜覆盖之间差异显著;青花也如此。

图7不同覆盖模式对土壤中全磷含量的影响(秸秆覆盖前20d )

Fig. 7 Effect of mulch on soil TP contents

在秸秆覆盖后期,玉米在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无覆盖情况下,土壤中全磷含量分别为1.55g/kg、1.51g/kg、1.68g/kg;青花在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无覆盖情况下,土壤中全磷含量分别为1.49g/kg、1.40g/kg、1.72g/kg(图8)。土壤中全磷含量最多的是无覆盖,秸秆覆盖次之,地膜覆盖最少。这是因为在秸秆覆盖后期,秸秆中的磷由于在前期迅速释放,使得后期秸秆覆盖模式土壤中全磷含量与前期相比迅速降低,但也高于地膜覆盖模式的;而在地膜与无覆盖中,由于地膜具有增温作用,更有利于微生物生长,为植物提供了更多所需的磷,使得地膜覆盖土壤中的全磷减少,以致少于无覆盖中的。在青花、玉米中,无覆盖与地膜覆盖、秸秆覆盖之间差异显著。

图8不同覆盖模式对土壤中全磷含量的影响(秸秆覆盖后40d )

Fig.8 Effect of mulch on soil TP contents

4 讨论

由于化肥的大量施用,使土壤的肥力明显下降,秸秆覆盖可达到用养结合的目的,同时,秸秆覆盖在减少土壤表面蒸发和雨水对表土肥料淋失的过程中,间接保持了土壤肥力[15],这正是现代农业所欠缺的环节。秸秆还田后可为土壤提供氮、磷、钾等营养成分。秸秆覆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土壤和近地层大气的乱流交换,并对太阳辐射和吸收转化热量,及热量传导均有影响,秸秆覆盖对太阳辐射的阻碍作用,可减少土壤热量向大气散失,因此,秸秆覆盖下土壤温度的年变化与日变化可起到低温增温、高温降温的效果,可增加微生物的活动,肥沃土壤,更利于作物生长[16,17]。有研究表明,秸秆覆盖,

可以提供土壤养分含量,且再烟株进入成熟期后土壤碱解氮含量呈平稳的下降趋势,这对优质烤烟的生产时十分有利的[18]。研究表明,秸秆覆盖可提高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19]。秸秆覆盖可以增加作物出苗率,提高作物产量,对速效氮及全氮的提高有缓慢影响,且在秸秆覆盖情的同时不改变氮肥的使用总量,作物生长前期可适当增大氮肥施用比例,有利于降低土壤碳氮比,促进秸秆腐解,防止微生物争氮带来的不利影响

[20,21]

。秸秆覆盖与实地氮肥管理技术相结合,可减少氮肥用量40%,且使水稻产量有所

提高[22]。

本研究表明,秸秆覆盖对作物根系氮磷含量影响差异显著,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是植物营养的主要来源,秸秆覆盖使作物根部氮磷含量增高,表明秸秆覆盖能够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此外,秸秆覆盖后青花的果实中氮磷含量也高于地膜覆盖与无覆盖;玉米的茎、叶、花、果实中氮均高于地膜覆盖与无覆盖,果实中的磷也高于地膜覆盖与无覆盖,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作物对氮磷的吸收有所增加。

5 结论

(1)从实验可以看出在秸秆覆盖模式下玉米和青花根部全氮含量明显高于在地膜覆盖和无覆盖区,其表明在秸秆覆盖模式下更有利于作物根部对氮的吸收。

(2)在青花植株中,全氮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果实>茎叶>根,其中各种模式中在茎叶和果实中秸秆覆盖模式全氮含量高于其他两个模式,其中以青花果实在秸秆覆盖模式下最高。

(3) 玉米的叶和根部含全氮最高,茎部含量最低,其中玉米无覆盖模式与秸秆覆盖模式全氮含量高于地膜覆盖模式,其中以秸秆覆盖模式下玉米叶的全氮含量最高。 (4)青花中全磷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果实>茎叶>根,其中青花单作模式下果实全磷含量最高。

(5)玉米种全磷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根>叶>茎>果实,地膜覆盖模式下玉米根部全磷含量高于低于其他两种模式,但是在茎与玉米果实中地膜覆盖模式中全磷含量高于其他两种模式,玉米根中无覆盖模式下,全磷含量最高。

与未覆盖及地膜覆盖模式相比,秸秆覆盖情况下,作物根部氮磷的含量显著增高。地膜覆盖,与裸地、未覆盖相比,作物根部氮磷含量有所降低。秸秆覆盖在青花茎叶中全氮含量相对较低,根与果实中相对含量较高,在青花官中根部及果实部分全磷含量较

高;在玉米各器官中全氮含量均较高,在玉米根部及果实中全磷含量相对较高。秸秆覆盖情况下,作物根部氮磷含量较高,说明了秸秆覆盖可促进作物根部对氮磷的吸收,同时对保持土壤肥力具有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段永惠, 张乃明, 洪波, 等. 滇池流域农田土壤氮磷流失影响因素探析[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13(2):116-118.

[2]. 魏洪武, 袁家富. 秸秆覆盖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土壤肥料, 1995,(4):25-27.

[3].刘永忠, 张克强, 王根全等. 旱地农业覆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5):202-205.

[4]. Ciesiolka C A, Coughlan K J, Rose C W, et al. Methodology for a multi-country study of soil erosion management[J]. Soil Technology,1995(3):179-192

[5]. 刘玉含, 张展羽, 伊德里萨等. 农田秸秆覆盖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 水利经济, 2007.

25(2):53-56.

[6]. 魏洪武, 袁家富. 秸秆覆盖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土壤肥料, 1995(4):25-27.

[7]. 郑宪滨, 张正杨, 刘国顺, 等. 秸秆覆盖对烟田土壤性状和烟叶质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

学, 2007(10):47-50.

[8]. 吕强, 熊瑛, 陈明灿, 等. 不同覆盖方式对烟苗根系生长及耕层生态环境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

研究, 2008, 26(1):86-89,105.

[9]. 徐国伟, 吴长付, 刘辉, 等. 麦秸还田及氮肥管理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

报, 2007.33(2):284-291.

[10].徐国伟, 谈桂露, 王志琴, 等. 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直播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8): 2736-2746.

[11].逄焕成. 秸秆覆盖对土壤环境及冬小麦产量状况的影响[J]. 土壤通报, 1999.30(4):174-175. [12].吴玉林. 秸秆覆盖栽培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 作物研究, 2002.16(4):168-169.

[13]. S cott LC. Impact of mulches on landscape plants and the environment-a review[J]. J. Environ Hort,

2007, (25): 239-249.

[14].Gross CM, Angle JS, Hill RL. Runoff and sediment losses from tall fescue under simulated rainfall[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1991,20: 604-607.

[15]. 王明权, 李效栋, 景明. 覆盖免耕的节水效应与土壤温度的变化[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7.

42(1):119-122.

[16]. D rury C F, W.T.W.E Red clover and tillage influence on soil temperature,water content,and corn

emergence[J]. Agronomy Journal, 1999. 1(91): p. 101-108.

[17]. U nger PW. Straw-mulch rate effect on soil water storage and sorghum yield[J].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1978(42): p. 486-491.

[18]. 丁永乐, 宋瑞芳, 肖春生. 桂阳烤烟田间不同栽培方式土壤速效养分动态变化[J].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23(6): 410-413.

[19].LI J. Study Of effect of returning of rice stalk to field on incresing crop yield[J]. Soil and Fertilizer,

1994(1): 16-19.

[20]. 周江明, 徐大连, 薛才余. 秸秆还田综合效益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2. 18(4): 7-10.

[21]. 洪春来. 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对土壤肥力及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

生命科学版), 2003. 29(6): 627-633.

[22]. 逄焕成. 秸秆覆盖对土壤环境及冬小麦产量状况的影响[J].土壤通报,1999.30(4):174-175.


相关文章

  • 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
  • 第26卷第3期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Vol.26No.3 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 李小涵1,郝明德1,2,王朝辉1,李利利1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 ...查看


  • 土地复垦技术标准(整理)
  • 土地复垦技术标准(整理) 一.总则 1.制定依据: 为了加强土地复垦管理,促进土地整治与保护,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依据<土地复垦规定>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采挖废弃土地 ...查看


  • 第六章果园土肥水管理
  • 第六章果园土.肥.水管理 果树的根系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以供其正常生长和开花结果的需要.土壤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使分布其中的根系能充分地行使吸收功能.这对果树健壮生长.连年丰产稳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土壤管理 土壤 ...查看


  • 土壤含水量遥感监测
  • 譬767714 分类号: UDC密级:编号: 咿幽撼毋 硕士学位论文 土壤含水量遥感监测 学位申请人:宋承运 一 导师姓名及职称 专业名称邓孺孺副教授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二oO五年六月七日 ◇土壤含水量遥感监测 土壤含水量遥感监测 专业: ...查看


  • 5固体废物污染的环境修复技术
  • 第一节 固废的排放量及处理处置概况 第十章 固体废物污染的环境修复技术 第十章 固体废物污染的环境修复技术 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逐年增加,目前我国人均日产生活垃圾约1.2kg. 生活垃圾成分:以有机垃圾为主,可回收物的比例不断增长,可燃物增 ...查看


  • 土壤改良技术
  • 土壤改良技术 在果树土壤改良中,果树要求团粒结构良好,土层深厚,水.肥.气.热协调的土壤,一般壤土.沙壤土.黏壤土都适合果树的栽培,但遇到理化性状较差的黏性土和沙性土时就需要用微生物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 按照土壤性质分类改良措施 (1)黏性 ...查看


  • 耕作学考试复习资料
  • 基本原理,第一节,第四节 作物布局,设计,原理 复种 方式 间种 增产原理 轮作与连作 茬口相关理论 土壤耕作 全部(40%) 风蚀 水蚀 耕作学:研究和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理论及其技术体系的科学 耕作制度:也称农作制,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 ...查看


  • 尾矿库溃坝预测
  • 9.2.3 项目尾矿库垮坝影响预测 1.尾矿库最大泄漏量 从环保角度考虑最不利的溃坝情况,即在尾矿库使用后期(坝高23m)发生溃坝,有效库容完全排空,此时库区有效库容为78.97万m3. 2.尾矿库溃坝后泥石流流量估算 Qm=Qw(1+φ) ...查看


  • 广西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目 录 1 概述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