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战略

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

我国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对外开放以后,国际贸易量在世界各国所占位次大大提高,利用外资在发展中国家居第一位,国际旅游业空前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2001年加入WTO以后,我国需要充分利用WTO规则积极参与上述领域竞争之外,对外开放中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就是,抓住机遇,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扩大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一、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大意义

“走出去”是扩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的必由之路。“走出去”和“引进来”,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二十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侧重于“引进来”;当前,我国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对外开放的范围和程度需要扩大和深化,因而 “走出去”是切合实际的重要选择。“走出去” 也是弥“走出去”补国内资源不足、满足经济发展对重要资源需求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对一些重要战略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通过“走出去”直接投资,可以在对我国稀缺资源的使用上占据有利地位。“走出去” 还是参与国际分工、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通过“走出去”战略,可以把我国国内市场已经饱和的技术、产品、设备带出去,为引进、更新技术和国内的产业升级创造条件,有利于国内企业通过发展跨过经营,参与全球化竞争,分享国际分工的利益。

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产业方向和项目重点

1.比较优势性项目

机械、轻工、纺织、服装等行业是我国的传统加工业,国内市场已饱和,出现了过剩的加工能力和技术。通过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可以带动设备、技术和劳务出口。我国电子、化工、医药、建材、冶金等行业的一些企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到境外投资有利于其更好的发展。

2.劳务输出性项目

我国劳动力过剩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随着我国的产业升级,大量的劳动力需要消化。目前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只占国际承包市场的2%左右,劳务输出量只占劳动力流动总量的1%,劳务输出潜力巨大。应该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劳务市场,培训国际劳务市场需要的人才,注重海洋捕捞业、建筑业、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劳务输出。

3.资源性项目

石油和天然气项目。我国现在是一个石油进口量越来越大的国家。据预测,国内原油的自给率将由2000年的82%下降到2020年的20%。因而,石油安全关系我国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通过境外投资,建立稳定的境外油气基地,积极参与国外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保证油气资源的长期稳定供应,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铁矿资源比较缺乏,应积极参加国外铁矿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弥补国内不足。森林工业。世界森林覆盖率25%,我国不到14%,全国人均森林面积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6。我国木材供给量仅能满足1/2,因而,需要积极开拓国外的林木资源供应基地。

4.技术性项目

为了克服境外对我国高新技术出口中设置的障碍,打破技术封锁,

采用独资、合资、并购等方式,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设计中心,有利于直接获得最新技术。

三、完善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政策和措施

实施“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战略,需要把握两个问题:一是在“谁走出去”的问题上,既要扶持有实力的国有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也要鼓励民营经济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进行境外投资和劳务输出;二是在“往哪走”的问题上,应去向多元化,既利用发达国家政局稳定、市场体系和法律制度完备、融资便利、技术先进等条件,继续加强对有条件国家的投资,以提高我国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同时,也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潜力和资源条件,增加投资,获得比较利益。为此,需要完善的政策和措施:

一是加强宏观指导和协调。制订森工、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等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的方向、目标和区域重点。及时掌握境外投资项目的分布,对热点地区和市场及潜在市场的投资开发做好信息服务工作。有关职能部门、研究机构以及驻外使馆等,应加强对投资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研究,及时搞好企业境外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国内运输、银行、海关、商检、外汇管理等部门也要密切配合,提供方便。

二是综合利用各种经济手段予以扶持。一是在WTO框架内,给予必要的财税优惠。研究设立境外投资风险保障制度,设立境外投资风险保障基金和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对境外投资项目因所在地政局混乱或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予以补助。勘探开发境外石油等国内短缺资源的企业将产品运回国内,应提供方便。二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内外发行股票、债券,直接到国际资本市场融资。

探索建立跨国金融机构,为我境外企业在当地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清算等金融服务。三是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创造条件,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四是改革境外投资审批办法。按照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方向,改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加快审批手续,逐步实现从审批制向登记制过渡。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和大胆使用懂外语、技术、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企业领导人才,以及具有国际贸易、金融、法律和财会等专业知识的经营人才。试办境外培训基地,加强培训和再培训工作。适当吸收当地人才和留学人员。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吸引和使用人才的激励机制。

四是加强境外投资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境外投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改善境外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于国有经济的境外投资企业,要推行母子企业内外相结合,相互依靠支持的跨国经营机制。加快健全境外工程承包、劳务输出、境外投资等基本法规,减少互不配套、随意性和不连贯性。搞好与我境外投资集中的国家的双边关系和文化交流,为我国企业投资创造较好的发展环境。外交工作要为 资本、产品和劳务“走出去”搞好服务,创造条件。加强文化交流和宣传力度,树立中国投资、经营和产品的良好形象,为长期发展经济合作,创造良好的政治、舆论氛围。

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

我国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对外开放以后,国际贸易量在世界各国所占位次大大提高,利用外资在发展中国家居第一位,国际旅游业空前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2001年加入WTO以后,我国需要充分利用WTO规则积极参与上述领域竞争之外,对外开放中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就是,抓住机遇,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扩大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一、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大意义

“走出去”是扩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的必由之路。“走出去”和“引进来”,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二十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侧重于“引进来”;当前,我国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对外开放的范围和程度需要扩大和深化,因而 “走出去”是切合实际的重要选择。“走出去” 也是弥“走出去”补国内资源不足、满足经济发展对重要资源需求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对一些重要战略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通过“走出去”直接投资,可以在对我国稀缺资源的使用上占据有利地位。“走出去” 还是参与国际分工、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通过“走出去”战略,可以把我国国内市场已经饱和的技术、产品、设备带出去,为引进、更新技术和国内的产业升级创造条件,有利于国内企业通过发展跨过经营,参与全球化竞争,分享国际分工的利益。

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产业方向和项目重点

1.比较优势性项目

机械、轻工、纺织、服装等行业是我国的传统加工业,国内市场已饱和,出现了过剩的加工能力和技术。通过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可以带动设备、技术和劳务出口。我国电子、化工、医药、建材、冶金等行业的一些企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到境外投资有利于其更好的发展。

2.劳务输出性项目

我国劳动力过剩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随着我国的产业升级,大量的劳动力需要消化。目前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只占国际承包市场的2%左右,劳务输出量只占劳动力流动总量的1%,劳务输出潜力巨大。应该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劳务市场,培训国际劳务市场需要的人才,注重海洋捕捞业、建筑业、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劳务输出。

3.资源性项目

石油和天然气项目。我国现在是一个石油进口量越来越大的国家。据预测,国内原油的自给率将由2000年的82%下降到2020年的20%。因而,石油安全关系我国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通过境外投资,建立稳定的境外油气基地,积极参与国外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保证油气资源的长期稳定供应,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铁矿资源比较缺乏,应积极参加国外铁矿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弥补国内不足。森林工业。世界森林覆盖率25%,我国不到14%,全国人均森林面积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6。我国木材供给量仅能满足1/2,因而,需要积极开拓国外的林木资源供应基地。

4.技术性项目

为了克服境外对我国高新技术出口中设置的障碍,打破技术封锁,

采用独资、合资、并购等方式,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设计中心,有利于直接获得最新技术。

三、完善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政策和措施

实施“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战略,需要把握两个问题:一是在“谁走出去”的问题上,既要扶持有实力的国有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也要鼓励民营经济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进行境外投资和劳务输出;二是在“往哪走”的问题上,应去向多元化,既利用发达国家政局稳定、市场体系和法律制度完备、融资便利、技术先进等条件,继续加强对有条件国家的投资,以提高我国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同时,也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潜力和资源条件,增加投资,获得比较利益。为此,需要完善的政策和措施:

一是加强宏观指导和协调。制订森工、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等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的方向、目标和区域重点。及时掌握境外投资项目的分布,对热点地区和市场及潜在市场的投资开发做好信息服务工作。有关职能部门、研究机构以及驻外使馆等,应加强对投资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研究,及时搞好企业境外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国内运输、银行、海关、商检、外汇管理等部门也要密切配合,提供方便。

二是综合利用各种经济手段予以扶持。一是在WTO框架内,给予必要的财税优惠。研究设立境外投资风险保障制度,设立境外投资风险保障基金和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对境外投资项目因所在地政局混乱或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予以补助。勘探开发境外石油等国内短缺资源的企业将产品运回国内,应提供方便。二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内外发行股票、债券,直接到国际资本市场融资。

探索建立跨国金融机构,为我境外企业在当地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清算等金融服务。三是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创造条件,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四是改革境外投资审批办法。按照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方向,改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加快审批手续,逐步实现从审批制向登记制过渡。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和大胆使用懂外语、技术、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企业领导人才,以及具有国际贸易、金融、法律和财会等专业知识的经营人才。试办境外培训基地,加强培训和再培训工作。适当吸收当地人才和留学人员。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吸引和使用人才的激励机制。

四是加强境外投资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境外投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改善境外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于国有经济的境外投资企业,要推行母子企业内外相结合,相互依靠支持的跨国经营机制。加快健全境外工程承包、劳务输出、境外投资等基本法规,减少互不配套、随意性和不连贯性。搞好与我境外投资集中的国家的双边关系和文化交流,为我国企业投资创造较好的发展环境。外交工作要为 资本、产品和劳务“走出去”搞好服务,创造条件。加强文化交流和宣传力度,树立中国投资、经营和产品的良好形象,为长期发展经济合作,创造良好的政治、舆论氛围。


相关文章

  • 中国企业走出去分析
  • 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国际经济合作2012 年第 2 期跨国经营两国:其 1.95 万亿美元的营业总收入超过巴西2009 年的 GDP ,可以排名全球第八大经济体: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9 年, 中国5 ...查看


  • "走出去"战略对策
  • 作者:张建平 中国投资 2014年08期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经济深度融入全球化进程,形成了现有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我国需要加快"走出去"投资步伐,改变国际分工地位,拓展国际市场,减少国际贸易摩擦,平衡国际收支,降 ...查看


  • 我国企业在引进来走出去战略中的得与失竹枫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 ----在"引进来""走出去"中的得与失 从"引进来"本地化再到"走出去",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不断深化."引进来"不 ...查看


  •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
  •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 第十二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学案 基础知识结构 一.面对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①生产全球化 ②贸易全球化 ③资本全球化 (3)经 ...查看


  • 走出去战略 1
  • 沈阳市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产业选择分析 一.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意义 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不断扩大和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跨国公司已经成为主宰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一股强大力量,代 ...查看


  • 江苏民营企业走出去的问题及对策
  • 南 京 财 经 大 学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学生姓名:丁盛学号: 院(系):专业:指导教师: 目录 摘要及关键词............................................................... ...查看


  • 关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思考
  • 关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思考 班级:铁车 姓名:邓粮玉 学号: 2班 20137581 摘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提高,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为中国铁路"走出去"站略的意义和总体形势,从知识产权和推出中国标准,中 ...查看


  • 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战略之思考
  • 摘要:从产业价值链角度,分析了中国民营企业在世界市场经济竞争中的战略定位后,具体提出了中国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理论模式及程序模式. 关键词: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模式 一个国家拥有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已成为衡量其经 ...查看


  • 我国"走出去"政策与实践
  • 我国"走出去"政策与实践 赵  闯 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副司长平 [打印本稿] 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在一起交流思想.探讨问题.刚才王主任讲用十分钟的时间讲自己的想法,我主要是讲走出去的事,走出去战略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