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艺术歌曲的创作及演唱风格

莫扎特艺术歌曲的创作及演唱风格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w.A.Mozart ,1756—1791)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作为欧州音乐发展史中罕见的天才作曲家,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创作了数量惊人的作品,其内容涉及歌剧、交响乐、协奏曲、奏鸣曲、室内重奏、宗教体裁等多个领域,为人类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经典。艺术歌曲在莫扎特众多的音乐作品中可以说是最弱的一环,与其在歌剧和器乐作品创作上的辉煌成就比起来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三十六首艺术歌曲就像是莫扎特休闲时信手拈来的即兴之作。阿

①尔弗雷德•爱因斯坦(A.Einstein,1880—1952)曾写到:“莫扎特自己丝毫没有看重他这些歌曲的价值,它们是副产品,是从他放着歌剧和器乐作品的桌上落下的碎屑而已”。比喻非常贴切,然而这个比喻并不意味着这些作品就无足轻重,从其艺术价值来看,它们在德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预示了后世以舒伯特为代表的德奥艺术歌曲的发展和繁荣。这些短小精悍的作品有着独特鲜明的音乐形象、简明质朴的音乐语汇,新颖敏捷的乐思,细腻多变的创作手法,词曲间处处闪烁着莫扎特音乐特有的精致、典雅和乐观明亮的光辉。而且对于众多声乐学习者来说,演唱这些小巧的艺术歌曲作品不仅有助于训练其演唱技巧、了解莫扎特独特的音乐风格,更能为他们以后演唱和驾驭莫扎特其他声乐作品(歌剧、音乐会咏叹调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多样化的音乐创作风格

莫扎特的艺术歌曲数量虽说只有屈指可数的三十六首,可里面却融合了多种多样的音乐风格,有明亮轻快的意大利歌曲式的、有充满戏剧性的歌剧咏叹调式的、有清新质朴的民谣风的、有愉悦活泼充满童趣的儿歌风的,还有充满浪漫色调的诗意气质的。这些迷人的小品无不彰显出莫扎特天才的艺术气质。

(一)意大利歌曲风格的

《Ridente La Calma》(亲切的平静)是一首用意大利文写成的充满洛可可风格的精致、典雅的小歌。歌词一共只有四句,内容是赞美内心的平静和幸福的爱。莫扎特将它多次反复,以多样的旋律写成了一个结构严谨的三段式,充满了均衡的美感。在小广板(Larghetto )的速度下,旋律显得流畅而优美,情感自然而真挚,使人感到和谐、光明和生活的美好。这首充满古典气派、优雅而从容的歌曲深受女歌者们的喜爱,经常在音乐会上选用它。

(二)歌剧咏叹调风格的

这一类典型的代表作品有两首用法文写的歌曲《Oiseaux si tous ies ans》(见异思迁的鸟) 和《Dans un bois solitaire》(我走进树林) ,它们是莫扎特22岁时的作品,是他在Manheim 逗留的时候为一位年轻的歌唱家奥古斯塔而作的,风格颇有当时流行的巴黎咏叹调风味。第一首歌曲为通谱歌,旋律和织体都非常简单,好似宣叙调一般,钢琴伴奏采用了大量的倚音,音乐显得生动优雅且活泼。第二首充满了较强的戏剧性对比,速度变化尤其丰富,此歌被莫扎特写得像一首充满悲剧气氛的咏叹调。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那首著名的《Als luise die Briefe ihres ungetreuen Liebhabers verbrante》(当露易泽焚烧她的负心情人的情书时) ,这首歌的歌名很长,是莫扎特歌曲中最为特别的一首。歌词取自Gabriele Von Baumberg的诗作《Erzeugt von heiβer phantasie》(来自炽热的幻想),由莫扎特1787年创作于维也纳,短短二十个小节的曲子却展示了无比强烈的戏剧性和悲剧气氛,表现了一位名叫露易泽的女孩子把她不忠实的爱人的来信付之一炬。歌声时而是痛苦的宣泄,时而是优美的咏叹。钢琴伴奏被写得极富变化,音乐多变,强而有力,充分表现出主人公内心情绪的变幻起伏。我们从激荡的音乐中几乎可以看见火炉中熊熊燃烧的火焰和那些逐渐化为灰烬的情书。此曲充分展示了莫扎特过人的抒情及戏剧才能,短短的一首歌就像是作曲家本人不幸人生悲剧的缩影一样。

(三)充满诗意风格的

提到此类风格,人们一定会想起那首由莫扎特在1785年6月8日创作的《紫罗兰》,这首充满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歌曲被认为是那个时代诗与乐完美结合的典范。众多音乐学者都认为此歌在德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就算是莫扎特一生只写了这一首歌,也足以让他在艺术歌曲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了。在这首歌曲中钢琴伴奏首次脱离歌唱旋律,扮演了一个独立的角色,娓娓地叙述着他自己的心声。歌词取自于1773年歌德为歌唱剧目《爱尔文和爱尔米蕾》创作的诗作,

全诗用拟人化的手法向人们表达了一种谦仰而纯真的爱情。莫扎特没有采用传统的分节歌形式,而是逐段将它写成一首含蓄优雅的通谱歌,深情地道出了紫罗兰的美好向往和不幸遭遇。音乐如泣如诉,形象逼真,为当时刚刚兴起的艺术歌曲体裁树立了典范,并为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后来人开拓出了德奥艺术歌曲的灿烂前程。

(四)充满童趣风格的

莫扎特在其临终的那年(1791年)创作了三首优美、充满童趣的儿歌《渴望春天》、《初春》和《游戏》,有人说这些歌很可能是他为自己的孩子们所作的。三首歌曲均采用了分节歌的形式,结构短小精致,旋律和节奏都非常简单质朴,但音乐语言却非常生动,优美动听,充满了天真浪漫的童趣。歌曲明亮欢快的情绪很难使人想象到这时的莫扎特正处于贫病交加、生活异常悲惨的境地。莫扎特曾说:“我的舌头已经尝到了死亡的味道,但我的创作还是乐观的”。的确,他的这些纯净、明朗、充满乐观主义精神的作品为人们展示出了一个美好的世界,让人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五)充满风趣幽默风格的

这一类作品的代表作有《Warnung 》(警告) 和《Die Alte》(老妇人)。《Warnung 》创作于1785年,这原本是莫扎特为男低音写的由交响乐伴奏的咏叹调,也很可能是某一出未完成的喜歌剧的插曲。歌曲中用糖果比喻少女,告诫父亲们要时刻当心自己的女儿,要像藏糖果那样地把女孩管起来,颇具诙谐幽默的意味,似乎是在影射当时社会风尚的败坏。旋律基本以同音反复的音型为主,具有鲜明的民间特色,自然朴实,平易流畅,表现了作曲家幽默风趣的一面。《Die Alte》被莫扎特写得特别有意思,内容描写的是一位老妇人对年轻人的品头论足,他在表情术语一栏特地标明了“带有少量的鼻音”,对歌者提出了别具一格的要求。此曲充分显示出了作曲家细致的观察能力,非常准确地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声乐旋律采用一字一音和局部的颤音处理,惟妙惟肖地模仿出了老妇人说话的特征,音乐形象异常鲜明。德国女高音歌唱家斯瓦茨科普夫深谙莫扎特的音乐风格,其演唱录音完美地诠释了该作品,非常值得一听。

以上所列举的只是对经常演唱的莫扎特艺术歌曲的一个大致的归类。他的艺术歌曲还有其它多种风格,如宗教气质的《欢乐颂》,表现人生惜别的《离别之歌》等。这些歌曲自被创作以来就深受歌唱者们的喜爱并广泛流传,影响深远。

二、独具特色的演唱风格

莫扎特是德奥声乐风格的基础,正如bel canto是意大利声乐风格的基础一样,他受到意大利古典时期均衡平稳、清晰适度的声乐风格的影响,其声乐风格和bel canto是相通的。著名声乐教育家赵梅伯在其著作《唱歌的艺术》中有这样一段话:“莫扎特懂得一切bel canto学派的优点,且能深知个中奥妙,并运用得恰到好处。他能把歌者的技巧尽量表现出来。作为bel canto学派的代表人物,莫扎特无疑是最好的,最理想的人物了。”[1]莫扎特的声乐作品要求演唱者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使作品在形式和情感上失去对称、平衡,失去分寸感和美感,这充分彰显了歌者的品味和对音乐的敏感度。为了准确演绎莫扎特的声乐作品,现将其独特的演唱风格归纳如下:

(一)必须注意其和声的变化

在莫扎特的声乐作品中和声的变化影响到了其演唱风格的诸多方面,如旋律线的行径就与终止式的使用有着极大的关系,当属和弦在重拍、主和弦在弱拍的阴性终止式情况下,演唱者往往需要有一点渐弱的、柔和的收势,这一特点也体现在其乐句的处理上,当乐句结尾出现相同音高的两个音时,实际演唱中前一个音要高后一个音一度,从而符合渐弱、柔和的收势的要求(这在莫扎特作品中常出现,因之也是演唱时的风格特征之一)。在属和弦在弱拍,主和弦在重拍的阳性终止式情况下,旋律往往采用明朗、干脆的强收。总之,演唱中的情绪、音量、音色、语气等的变化均与和声密切相关。

(二)演唱者必须按照原谱精确把握作品的速度和力度

在莫扎特的艺术歌曲里,速度几乎左右了歌曲的效果和气氛,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莫扎特的很多歌曲并没有明确的速度指示,通常只有表情提示,如Warnung(《警告》) 的表情是schezhaft (诙谐的),DerZauberer (《魔术师》) 的表情是tief erregt(非常激动),因此速度的选择一定要符合歌曲情绪的需要,否则会把歌曲唱得面目全非,歌唱的技术和难度也会随之改变,歌者在演唱时要充分考虑其自身声音的轻重、伴奏的结构和歌曲的内容,从而准确决定其速度。演唱莫扎特艺术歌曲的力度应

该稳定在中等、均衡的水平,避免力度的夸张对比,特别是演唱上行乐句时,不能用那种夸张的、大的渐强,而是含蓄温和,唱得平稳而有节制;歌者音域的运用也应留有余地,不能出现力不能及,失控的高声喊叫。

(三)演唱者应充分注意其吐字

演唱莫扎特艺术歌曲时吐字一定要清晰、准确、柔和,不能有大力度的硬起音,力度和弹性应适中,在唱高音时无论音有多高,起音时都应该是温和的、干净的,不会过于强烈,这体现了莫扎特歌者的品味和技巧。演唱时不能有“hh ”的送气声,也不应在各声区间随意变换母音,应保证母音辅音的准确到位。说到吐字必然涉及到语言的问题,莫扎特艺术歌曲采用了三种语言,有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我们在演唱时一定要注意各种语言的特点,德语内敛而富有节奏感,意大利语明亮开放充满热情,法语充满诗意且韵味十足,所以把握好歌曲的语言特征对歌曲风格的准确诠释具有重要意义。

(四)对演唱者音色的要求

莫扎特的声乐作品风格多样,适合演唱的嗓音音色也相对丰富,但总的来说莫扎特的音色应清晰、纯净、单纯,不能像演唱意大利或法国歌剧时那样有太多混合音色。莫扎特的声音也不追求富有穿透性的戏剧效果,它总是很饱满圆润,明亮或稍微有点浓郁,不要过于明亮纤细或是过于暗淡。高低声区间的音质音色要高度统一,同样柔和抒情(有的作品则需要运用多种音色来表现歌曲的情景,如歌曲《老妇人》)。还有特别要注意的是音色的运用与调性也有很大的关联,通常大调的音色要明朗或是欢快,小调的音色要较为暗淡或是忧郁,这需要歌者仔细体味。20世纪初的轻抒情女高音伊丽莎白•舒曼就是一位优秀的莫扎特歌者,她的音色明亮清晰、极富分寸感、充满优雅均衡的韵味,可谓完美的莫扎特式的音质音色。

(五)完美的“legato ”(连音)

莫扎特式的“legato ”意味着音的真正连贯,演唱时要求歌者必须从一个音清楚地接到第二个音,准确清晰,圆润流畅,不滥作rubato 处理,不能添加滑音和随意的延长时值,老一辈莫扎特歌唱家经常添加滑音,但今天人们更倾向于更清晰干净的连音。细致柔滑的连音能极大地增加旋律的微妙感,使歌唱发声更加优美。

(六)歌者、歌词与钢琴伴奏三者之间的完美配合

演唱莫扎特的艺术歌曲需要歌者通过声音和钢琴伴奏一起去表现音乐和歌词中的意境、情感和戏剧性,莫扎特的的很多歌曲伴奏写得就像一首独立优美的钢琴曲,所以歌词、声乐、钢琴三者密不可分,显得同等重要。此时,声音本身完全不是目的,而是成为了用音乐的手段表现歌词的奴隶,歌者和钢琴伴奏的每一个音符都必须以音乐和歌词中的词义为中心,极其敏感的体验、捕捉歌词中情绪的基调和变化,通过丰富多彩的声音手段来塑造音乐形象。这一切都需要歌者加强自身的音乐修养,训练出良好的语感和乐感,提高驾驭声音和把握作品的能力,从而完美地表现出作曲家的真实意图。

莫扎特作品中还有较为特殊的地方就是装饰音在演唱时要注意把它的时值延长(通常把装饰音的时值唱成后一个音时值的一半,有点像切分的感觉)。只有真正把握住了这些莫扎特特有的演唱特征才能准确表现作品,唱出作曲家的独特风格。

莫扎特的音乐是最美也是最难的,他赋予了每个音符极其严格的规定性,那些看似简单的作品要求的却是严谨的诠释。这些蕴含着丰富艺术内涵的歌曲作品极好地体现了欧洲科学发声体系所要求的演唱者要有连贯通畅的声音,良好的气息支持,纯正的音质等诸多特点,对于声乐学习者无论是声乐技术的完善还是艺术修养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古典乐派的音乐大师,莫扎特的作品完美地呈现了古典时期典雅流畅、秀丽明朗的音乐特征,彰显了其聪颖的智慧和高雅的艺术气质。

莫扎特艺术歌曲的创作及演唱风格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w.A.Mozart ,1756—1791)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作为欧州音乐发展史中罕见的天才作曲家,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创作了数量惊人的作品,其内容涉及歌剧、交响乐、协奏曲、奏鸣曲、室内重奏、宗教体裁等多个领域,为人类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经典。艺术歌曲在莫扎特众多的音乐作品中可以说是最弱的一环,与其在歌剧和器乐作品创作上的辉煌成就比起来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三十六首艺术歌曲就像是莫扎特休闲时信手拈来的即兴之作。阿

①尔弗雷德•爱因斯坦(A.Einstein,1880—1952)曾写到:“莫扎特自己丝毫没有看重他这些歌曲的价值,它们是副产品,是从他放着歌剧和器乐作品的桌上落下的碎屑而已”。比喻非常贴切,然而这个比喻并不意味着这些作品就无足轻重,从其艺术价值来看,它们在德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预示了后世以舒伯特为代表的德奥艺术歌曲的发展和繁荣。这些短小精悍的作品有着独特鲜明的音乐形象、简明质朴的音乐语汇,新颖敏捷的乐思,细腻多变的创作手法,词曲间处处闪烁着莫扎特音乐特有的精致、典雅和乐观明亮的光辉。而且对于众多声乐学习者来说,演唱这些小巧的艺术歌曲作品不仅有助于训练其演唱技巧、了解莫扎特独特的音乐风格,更能为他们以后演唱和驾驭莫扎特其他声乐作品(歌剧、音乐会咏叹调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多样化的音乐创作风格

莫扎特的艺术歌曲数量虽说只有屈指可数的三十六首,可里面却融合了多种多样的音乐风格,有明亮轻快的意大利歌曲式的、有充满戏剧性的歌剧咏叹调式的、有清新质朴的民谣风的、有愉悦活泼充满童趣的儿歌风的,还有充满浪漫色调的诗意气质的。这些迷人的小品无不彰显出莫扎特天才的艺术气质。

(一)意大利歌曲风格的

《Ridente La Calma》(亲切的平静)是一首用意大利文写成的充满洛可可风格的精致、典雅的小歌。歌词一共只有四句,内容是赞美内心的平静和幸福的爱。莫扎特将它多次反复,以多样的旋律写成了一个结构严谨的三段式,充满了均衡的美感。在小广板(Larghetto )的速度下,旋律显得流畅而优美,情感自然而真挚,使人感到和谐、光明和生活的美好。这首充满古典气派、优雅而从容的歌曲深受女歌者们的喜爱,经常在音乐会上选用它。

(二)歌剧咏叹调风格的

这一类典型的代表作品有两首用法文写的歌曲《Oiseaux si tous ies ans》(见异思迁的鸟) 和《Dans un bois solitaire》(我走进树林) ,它们是莫扎特22岁时的作品,是他在Manheim 逗留的时候为一位年轻的歌唱家奥古斯塔而作的,风格颇有当时流行的巴黎咏叹调风味。第一首歌曲为通谱歌,旋律和织体都非常简单,好似宣叙调一般,钢琴伴奏采用了大量的倚音,音乐显得生动优雅且活泼。第二首充满了较强的戏剧性对比,速度变化尤其丰富,此歌被莫扎特写得像一首充满悲剧气氛的咏叹调。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那首著名的《Als luise die Briefe ihres ungetreuen Liebhabers verbrante》(当露易泽焚烧她的负心情人的情书时) ,这首歌的歌名很长,是莫扎特歌曲中最为特别的一首。歌词取自Gabriele Von Baumberg的诗作《Erzeugt von heiβer phantasie》(来自炽热的幻想),由莫扎特1787年创作于维也纳,短短二十个小节的曲子却展示了无比强烈的戏剧性和悲剧气氛,表现了一位名叫露易泽的女孩子把她不忠实的爱人的来信付之一炬。歌声时而是痛苦的宣泄,时而是优美的咏叹。钢琴伴奏被写得极富变化,音乐多变,强而有力,充分表现出主人公内心情绪的变幻起伏。我们从激荡的音乐中几乎可以看见火炉中熊熊燃烧的火焰和那些逐渐化为灰烬的情书。此曲充分展示了莫扎特过人的抒情及戏剧才能,短短的一首歌就像是作曲家本人不幸人生悲剧的缩影一样。

(三)充满诗意风格的

提到此类风格,人们一定会想起那首由莫扎特在1785年6月8日创作的《紫罗兰》,这首充满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歌曲被认为是那个时代诗与乐完美结合的典范。众多音乐学者都认为此歌在德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就算是莫扎特一生只写了这一首歌,也足以让他在艺术歌曲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了。在这首歌曲中钢琴伴奏首次脱离歌唱旋律,扮演了一个独立的角色,娓娓地叙述着他自己的心声。歌词取自于1773年歌德为歌唱剧目《爱尔文和爱尔米蕾》创作的诗作,

全诗用拟人化的手法向人们表达了一种谦仰而纯真的爱情。莫扎特没有采用传统的分节歌形式,而是逐段将它写成一首含蓄优雅的通谱歌,深情地道出了紫罗兰的美好向往和不幸遭遇。音乐如泣如诉,形象逼真,为当时刚刚兴起的艺术歌曲体裁树立了典范,并为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后来人开拓出了德奥艺术歌曲的灿烂前程。

(四)充满童趣风格的

莫扎特在其临终的那年(1791年)创作了三首优美、充满童趣的儿歌《渴望春天》、《初春》和《游戏》,有人说这些歌很可能是他为自己的孩子们所作的。三首歌曲均采用了分节歌的形式,结构短小精致,旋律和节奏都非常简单质朴,但音乐语言却非常生动,优美动听,充满了天真浪漫的童趣。歌曲明亮欢快的情绪很难使人想象到这时的莫扎特正处于贫病交加、生活异常悲惨的境地。莫扎特曾说:“我的舌头已经尝到了死亡的味道,但我的创作还是乐观的”。的确,他的这些纯净、明朗、充满乐观主义精神的作品为人们展示出了一个美好的世界,让人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五)充满风趣幽默风格的

这一类作品的代表作有《Warnung 》(警告) 和《Die Alte》(老妇人)。《Warnung 》创作于1785年,这原本是莫扎特为男低音写的由交响乐伴奏的咏叹调,也很可能是某一出未完成的喜歌剧的插曲。歌曲中用糖果比喻少女,告诫父亲们要时刻当心自己的女儿,要像藏糖果那样地把女孩管起来,颇具诙谐幽默的意味,似乎是在影射当时社会风尚的败坏。旋律基本以同音反复的音型为主,具有鲜明的民间特色,自然朴实,平易流畅,表现了作曲家幽默风趣的一面。《Die Alte》被莫扎特写得特别有意思,内容描写的是一位老妇人对年轻人的品头论足,他在表情术语一栏特地标明了“带有少量的鼻音”,对歌者提出了别具一格的要求。此曲充分显示出了作曲家细致的观察能力,非常准确地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声乐旋律采用一字一音和局部的颤音处理,惟妙惟肖地模仿出了老妇人说话的特征,音乐形象异常鲜明。德国女高音歌唱家斯瓦茨科普夫深谙莫扎特的音乐风格,其演唱录音完美地诠释了该作品,非常值得一听。

以上所列举的只是对经常演唱的莫扎特艺术歌曲的一个大致的归类。他的艺术歌曲还有其它多种风格,如宗教气质的《欢乐颂》,表现人生惜别的《离别之歌》等。这些歌曲自被创作以来就深受歌唱者们的喜爱并广泛流传,影响深远。

二、独具特色的演唱风格

莫扎特是德奥声乐风格的基础,正如bel canto是意大利声乐风格的基础一样,他受到意大利古典时期均衡平稳、清晰适度的声乐风格的影响,其声乐风格和bel canto是相通的。著名声乐教育家赵梅伯在其著作《唱歌的艺术》中有这样一段话:“莫扎特懂得一切bel canto学派的优点,且能深知个中奥妙,并运用得恰到好处。他能把歌者的技巧尽量表现出来。作为bel canto学派的代表人物,莫扎特无疑是最好的,最理想的人物了。”[1]莫扎特的声乐作品要求演唱者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使作品在形式和情感上失去对称、平衡,失去分寸感和美感,这充分彰显了歌者的品味和对音乐的敏感度。为了准确演绎莫扎特的声乐作品,现将其独特的演唱风格归纳如下:

(一)必须注意其和声的变化

在莫扎特的声乐作品中和声的变化影响到了其演唱风格的诸多方面,如旋律线的行径就与终止式的使用有着极大的关系,当属和弦在重拍、主和弦在弱拍的阴性终止式情况下,演唱者往往需要有一点渐弱的、柔和的收势,这一特点也体现在其乐句的处理上,当乐句结尾出现相同音高的两个音时,实际演唱中前一个音要高后一个音一度,从而符合渐弱、柔和的收势的要求(这在莫扎特作品中常出现,因之也是演唱时的风格特征之一)。在属和弦在弱拍,主和弦在重拍的阳性终止式情况下,旋律往往采用明朗、干脆的强收。总之,演唱中的情绪、音量、音色、语气等的变化均与和声密切相关。

(二)演唱者必须按照原谱精确把握作品的速度和力度

在莫扎特的艺术歌曲里,速度几乎左右了歌曲的效果和气氛,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莫扎特的很多歌曲并没有明确的速度指示,通常只有表情提示,如Warnung(《警告》) 的表情是schezhaft (诙谐的),DerZauberer (《魔术师》) 的表情是tief erregt(非常激动),因此速度的选择一定要符合歌曲情绪的需要,否则会把歌曲唱得面目全非,歌唱的技术和难度也会随之改变,歌者在演唱时要充分考虑其自身声音的轻重、伴奏的结构和歌曲的内容,从而准确决定其速度。演唱莫扎特艺术歌曲的力度应

该稳定在中等、均衡的水平,避免力度的夸张对比,特别是演唱上行乐句时,不能用那种夸张的、大的渐强,而是含蓄温和,唱得平稳而有节制;歌者音域的运用也应留有余地,不能出现力不能及,失控的高声喊叫。

(三)演唱者应充分注意其吐字

演唱莫扎特艺术歌曲时吐字一定要清晰、准确、柔和,不能有大力度的硬起音,力度和弹性应适中,在唱高音时无论音有多高,起音时都应该是温和的、干净的,不会过于强烈,这体现了莫扎特歌者的品味和技巧。演唱时不能有“hh ”的送气声,也不应在各声区间随意变换母音,应保证母音辅音的准确到位。说到吐字必然涉及到语言的问题,莫扎特艺术歌曲采用了三种语言,有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我们在演唱时一定要注意各种语言的特点,德语内敛而富有节奏感,意大利语明亮开放充满热情,法语充满诗意且韵味十足,所以把握好歌曲的语言特征对歌曲风格的准确诠释具有重要意义。

(四)对演唱者音色的要求

莫扎特的声乐作品风格多样,适合演唱的嗓音音色也相对丰富,但总的来说莫扎特的音色应清晰、纯净、单纯,不能像演唱意大利或法国歌剧时那样有太多混合音色。莫扎特的声音也不追求富有穿透性的戏剧效果,它总是很饱满圆润,明亮或稍微有点浓郁,不要过于明亮纤细或是过于暗淡。高低声区间的音质音色要高度统一,同样柔和抒情(有的作品则需要运用多种音色来表现歌曲的情景,如歌曲《老妇人》)。还有特别要注意的是音色的运用与调性也有很大的关联,通常大调的音色要明朗或是欢快,小调的音色要较为暗淡或是忧郁,这需要歌者仔细体味。20世纪初的轻抒情女高音伊丽莎白•舒曼就是一位优秀的莫扎特歌者,她的音色明亮清晰、极富分寸感、充满优雅均衡的韵味,可谓完美的莫扎特式的音质音色。

(五)完美的“legato ”(连音)

莫扎特式的“legato ”意味着音的真正连贯,演唱时要求歌者必须从一个音清楚地接到第二个音,准确清晰,圆润流畅,不滥作rubato 处理,不能添加滑音和随意的延长时值,老一辈莫扎特歌唱家经常添加滑音,但今天人们更倾向于更清晰干净的连音。细致柔滑的连音能极大地增加旋律的微妙感,使歌唱发声更加优美。

(六)歌者、歌词与钢琴伴奏三者之间的完美配合

演唱莫扎特的艺术歌曲需要歌者通过声音和钢琴伴奏一起去表现音乐和歌词中的意境、情感和戏剧性,莫扎特的的很多歌曲伴奏写得就像一首独立优美的钢琴曲,所以歌词、声乐、钢琴三者密不可分,显得同等重要。此时,声音本身完全不是目的,而是成为了用音乐的手段表现歌词的奴隶,歌者和钢琴伴奏的每一个音符都必须以音乐和歌词中的词义为中心,极其敏感的体验、捕捉歌词中情绪的基调和变化,通过丰富多彩的声音手段来塑造音乐形象。这一切都需要歌者加强自身的音乐修养,训练出良好的语感和乐感,提高驾驭声音和把握作品的能力,从而完美地表现出作曲家的真实意图。

莫扎特作品中还有较为特殊的地方就是装饰音在演唱时要注意把它的时值延长(通常把装饰音的时值唱成后一个音时值的一半,有点像切分的感觉)。只有真正把握住了这些莫扎特特有的演唱特征才能准确表现作品,唱出作曲家的独特风格。

莫扎特的音乐是最美也是最难的,他赋予了每个音符极其严格的规定性,那些看似简单的作品要求的却是严谨的诠释。这些蕴含着丰富艺术内涵的歌曲作品极好地体现了欧洲科学发声体系所要求的演唱者要有连贯通畅的声音,良好的气息支持,纯正的音质等诸多特点,对于声乐学习者无论是声乐技术的完善还是艺术修养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古典乐派的音乐大师,莫扎特的作品完美地呈现了古典时期典雅流畅、秀丽明朗的音乐特征,彰显了其聪颖的智慧和高雅的艺术气质。


相关文章

  • 音乐专业论文题目
  • 邓丽君歌曲演唱特色研究 试论蒙古族盅碗舞舞蹈的形式美 中国民族唱法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异同 浅谈高师声乐专业学生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谈钢琴教学中对" 放松" 的把握 郧阳<凤凰灯舞>初探 上庸地方民俗音乐初探- ...查看


  •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 江西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 演唱风格研究 姓名:陈玉琳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音乐学 指导教师:刘明健 20080601 http://www.dragon163.co ...查看


  • 2016年12月20日打印花城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 学校:黎溪中学班级:八年级(科目:音乐科任:刘文几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 年 级 上 册 音 乐 备 课 教 案 1-6)班 第一单元 岭南春早(之二) 歌曲<伟人-孙中山>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l ...查看


  • 浅析莫扎特歌剧的艺术风格
  • 浅析莫扎特歌剧的艺术风格 摘要:莫扎特是一名伟大的音乐家, 他的作品不仅在国际舞台久演不衰, 同时也是声乐学习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素材.本文从多方面总结莫扎特歌剧的艺术风格, 以期对于声乐学习和演唱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莫扎特; 歌剧; 艺术 ...查看


  • 新版八年级音乐
  • 八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八个主题入手对学生进行音乐熏陶,内容贯穿抒情歌曲.竖笛学习.歌曲艺 术处理.音乐剧.国内外名曲.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分单元.分板块地进行阶梯教学.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听 ...查看


  • 歌曲的三大类-民歌,艺术歌曲和通俗歌曲
  • 民歌 民歌原本是指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每个民族的先民都有他们自古代已有的歌曲,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谁是作者,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至今.不过今天我们所说的民歌,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所指的是主要以木吉他为伴奏乐 ...查看


  • 中小学音乐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小学音乐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 每空2分,共22分 ) 1.<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原名为 2.兴趣 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音乐教育以审美 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3.创造 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 ...查看


  •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2014
  • 八年级下16节教案 第一单元 生命之杯 教学内容:学唱<我和你><我们是冠军> 教学目标:1.能够对体育盛会音乐作品感兴趣积极参与活动,能够用连贯圆润的歌声来表达歌曲我和你的情感. 2.学唱歌曲我们是冠军,感受和体验 ...查看


  •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女高音咏叹调探析
  • 摘 要: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 在世界上可谓是人人皆知,其知名度可见一斑.他三十五年的生命可谓短暂,但留给人类的音乐遗产却极其宝贵而丰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歌剧创作就有<费加罗的婚礼>.这部歌剧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是通过女高音咏叹调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