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江西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

演唱风格研究

姓名:陈玉琳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音乐学

指导教师:刘明健

20080601

http://www.dragon163.com/exclusive.asp

龙摄影婚纱摄影连锁品牌,来自美丽宝岛台湾,由林树藤先生创立

于1976年至今已有34年的悠久历史。龙摄影崛起台湾,是享誉国内外的婚纱摄影连锁品牌。分别在新加坡、台北、高雄、北京、上海、沈阳、杭州、南京、重庆、合肥、兰州、郑州、银川、西宁、内蒙古等六十余个城市均设立了品牌连锁店,其区域分店达到260多家。34年来,龙摄影品牌理念融汇了中国商道文化的精髓与西方先进的思想,历炼出了“真诚、专业、完美”三大品牌理念,以这样极具创新思想和社会责任感的品牌理念推动着龙摄影一直不断发展与进步;同时凭借扎根于台湾、内陆行业中经营34年的丰富运作经验,成功打造了龙摄影连锁品牌团队。

龙摄影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注册商标,为

专业婚纱摄影及服装设计品牌。龙摄影坚持台湾名牌的专业风范,导入CIS(企业识别系统):VI企业视觉识别系统、MI企业管理理念系统、BI企业行为规范系统,鲜明地在视觉与文化上传达品牌内涵;在34年品牌辉煌发展进程中,凭借独特的品牌魅力与广大消费者的满意肯定,先后荣获了,“全国摄影行业百强企业、百家“放心消费”企业、中国十大等多项殊荣!龙摄影坚信以人为本,用企业独特的品牌文化魅力去服务好顾客的每一个细节,缔造出新人生命中最平凡最真挚的感动,让新人梦想成真,留下一生中最值得甜蜜珍藏的回忆佳作,用心打造国际化的经典婚纱品牌。

龙摄影在e时代的今天,更是把握先机,率先将数字技术更好地融

入摄影之中,把传统拍摄技艺与数字艺术精妙融合,创造出独具一派的时尚摄影风格;同时在产品研究、数码影像技术,主题研发都在不断创新,礼服更是将完美浪漫经典演绎,为新人打造绝美靓丽新娘;龙摄影一贯追求零缺陷的作风,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皆追求完美的风范,确立了龙摄影在婚纱摄影行业的领先地位,也是龙摄影在全国各地倍受结婚新人认同与喜爱的原因。昔日坚持不懈的努力与奋斗,铸造今朝品牌辉煌的成绩。今天已经取得骄人成就的龙摄影不会停下继续开拓、创新、进取的步伐,将会一直追求对品牌的完美要求,立志缔造中国婚纱摄影经典品牌的王者风范。今天龙摄影依然努力开拓,孜孜不倦地把龙的品牌做好、做大、做强,把品牌扩展到中国的每个版图,展望规划雄伟的未来蓝图,成就更加辉煌灿烂的品牌梦想。

摘要

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1756~1791),一名音乐伟人,一位旷世奇才,他的名字大家耳熟能详,他的作品人们有口皆碑。他的创作几乎涉及所有音乐体裁,而他每一种体裁的作品都被认为是时代影响力的典范,特别是他呕心创作的22部歌剧作品,提炼了德奥的歌剧精华,添置了高超的歌剧技巧,安排了妥帖的歌剧布局,呼出了时代变革的歌剧精神,将他的艺术事业推向了顶峰。如果说音乐的执着开拓了他勇攀高峰的视野,那么挑战的精神则成就了他永垂不朽的乐绩,他为后人树立了歌剧创作的楷模,同时也吸引着人们沿着他的艺术人生道路去探究歌剧艺术的奥秘。关键词:莫扎特;凯鲁比诺;创作特征;演唱风格

Abstract

WolfgangAmadeusMozart

genius,whoseworksareiswell-knownallovertheworldasoneofthemusicwidelytransmitted.AllmusictypesCanbeseeninhiscreations,everyofwhichisconsideredasthemodelofmusichavinggreatinfluenceonthedevelopmentofopera.Mozarthadcomposed22operaworkswithhisutmosteffortembodyingtheeliteofGermanandAustriaOpera,containingperfectoperatechniqueswithproperarrangement,exertingoperaspiritofreformera,whichrepresentsthetopofhiscareer.Hispersistenceformusiccreateshisperspectiveofmusicpursuitandhischallengespiritmakeshimachievedimmortalworks.Mozart,asthemodelofoperacreation,inspiresotherartiststoexploretheoperaartfollowinghisartsteps

Keywords:Mozart;Cherubino;CreationCharacteristic;SingStyle.II.

http://www.dragon163.com/marry.asp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豇承蝌签字日期:淞年易月f/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

导师签名:戳m彳厶

签字日期:≯酪年6月(|1日

http://www.dragon163.com/jewelry.asp学位论文作者签名:P乐矾澎降签字日期:Ⅻ谚年占月¨日

http://www.dragon163.com/marry.asp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豇承蝌签字日期:淞年易月f/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

导师签名:戳m彳厶

签字日期:≯酪年6月(|1日

http://www.dragon163.com/jewelry.asp学位论文作者签名:P乐矾澎降签字日期:Ⅻ谚年占月¨日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引言

莫扎特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中罕见的天才作曲家,无论在歌剧、交响乐、协奏曲、奏鸣曲、室内重奏、宗教体裁以及娱乐性的器乐曲、舞曲等领域里他都创作出了非常优秀的、超过自己前辈和其他同时代作曲家的重要作品,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莫扎特用短暂的一生写了600多部音乐作品,几乎涉及所有音乐体裁。他特别钟情于歌剧创作,一生对歌剧都非常感兴趣。从11岁创作歌剧喜歌剧《阿波罗与海辛特斯》始,至逝世前的《狄托的仁慈》,共创作了22部歌剧作品,包括意大利喜歌剧、德国歌唱剧、正歌剧、戏剧化小夜曲以及戏剧配乐等。他融意大利、法国、德奥等国的音乐元素与一炉,是超国界的。他不仅超越了蒙特威尔地、格鲁克等人,甚至把同时代的人也抛在了后面。特别是《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三部不朽的代表杰作,是18世纪歌剧艺术创作高峰中最灿烂辉煌的典范,更是至今世界歌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经典剧目。现在人们欣赏歌剧,一般也是从莫扎特开始。固然,蒙特威尔地、亨德尔和格鲁克等在歌剧史上都具里程碑式的伟人,代表作也堪称经典,其中的一些著名咏叹调至今仍令人感动,但由于创作年代的久远和时间的流逝,已慢慢地改变了人们的观赏习惯,那种凝重的情境、理想的激情,那种远离人间的所谓崇高和质朴,还有那种一成不变的程式化的格调似乎已与现代听众的欣赏观念渐行渐远,大多数作品已经消失在人们的欣赏范围内,现今已鲜有出演,尤为东方和我国,即便是将来看来也难有机会上演这类剧目。

反观莫扎特的歌剧,它们代表了18世纪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他依托于现实生活,将歌剧建立在一种平民式的感情基础上并惟其显著特点。除《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三部代表作外,还有一些中、后期的歌剧作品,如《伊多梅纽》、《后宫诱逃》、《女人心》、《狄托的仁慈》等之所以深受观众喜爱,是由于曲作者赋予了人物角色更深刻的思想高度,使这些作品蕴含着一定的哲理性,更主要的是曲作者使这些作品通过音乐这种载体的形式美所体现的剧情内容优雅,完美的情趣结合。通俗地说,就是将崇高的音乐与世俗的欢乐非常完美地结合了在一起,给予了听众很深的印象,使得人们在观赏时获得身心的愉悦而盛演不衰。他歌剧中的人物形象,哪怕是放在现今社会中,也是活灵活现的。“他所塑造的舞台人物可与莎士比亚笔下的同类人物相媲美”。n1咏叹调是歌剧中的一种独唱形式,在传统观念上相对于朗诵、说话式的宣叙

硕士学位论文

调。咏叹调的兴起使演唱者的嗓音在演唱它的过程当中焕发出了迷人的戏剧光彩,同时,作曲家也利用咏叹调这种艺术创作形式的特殊魅力为广大的演唱者们创作出了一定数量的一些具有一定技巧难度的唱段。作曲家还使咏叹调剧中的歌词词汇变得鲜明形象,使咏叹调中的旋律变得优美悦耳、沁人心脾。虽然有时咏叹调的词汇较慢的音乐配置会降低听众的听辩能力,但作曲家将宣叙调引入到咏叹调的前面,也就是事先把歌词将要表达的人物感情提示一下,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完美结合使得歌剧具备了以往所不具有的特殊魅力,使得观众们也更加热爱去观看这种舞台上的歌剧。歌剧中的咏叹调是一种既讲究旋律线条的优美动听,又注重发挥声乐表演技巧的抒情调。在戏剧情节发展的重要时刻,由某一角色在特定的情境中集中抒发人物内心的情感,并且发出声声感叹,从而倾诉人物的喜怒哀乐。演唱咏叹调时要求演唱者要认真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当中,努力做到情真意切;要善于把握好旋律的声音气息,努力掌握好换气的声乐演唱技巧,并且极富表情地演唱和处理好所演唱的音乐段落。

莫扎特生活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夕的大动荡时期,在他身上反映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种朝气蓬勃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乐观的阶级意识。1781年,莫扎特毅然与供养他的萨尔茨堡的大主教公开决裂,心甘情愿地去过贫困、自由的穷艺术家的生活。1785年,他还满腔热忱地参加了带有启蒙主义思想的秘密团体“共济会”。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取材于法国18世纪文学家博马舍的话剧,主人公费加罗这个出身于第三等级的平民以自己的足智多谋而主宰着全局,从而使得这部歌剧在当时无疑带有~些政治性的反动倾向。博马舍的这部歌剧在法国的上演上历经了曲折,博马舍将赞许和同情都给予了精明能干的费加罗以及他的未婚妻苏珊娜,莫扎特再度创作时沿袭了这个主题思想,公开颂扬了人民大众的朴实、忠诚、勇敢、机智,抨击了贵族阶级的昏庸、淫逸、无耻、卑劣。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存在着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夕的阶级对立意识,使王室直觉地感到此剧是在嘲弄一切被视为神圣的事物,所以,该剧博马舍在1778年就已经创作完成了,但却一直等到1784年才得以允许公演,值得庆幸的是;该剧自1786年首演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同时也获得了巨大的好评。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莫扎特十分注重歌剧作品中的民族性,并且力求从本国的喜歌剧以及民族音乐中汲取营养,同时更加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出其歌剧作品中的民族精神和阶级意识。

从歌剧演唱的语言上来看,历代的歌剧都是用外国的语言来演唱的,而莫扎特却开创了用本国语言来演唱歌剧的先河。莫扎特和一些进步的德国知识分子一样,都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人民。他曾为自己祖国的落后而伤心又担心,特别是对于因当时的统治阶级不重视本国本土的文化艺术而令其十分痛心。他一再强调说:“如果我们德国人能够认真地开始用德语思考、用德语交谈,按德国人2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的习惯行动,甚至用德语演唱,那么,德国就一定会振兴起来!’’n引,这种民族意识的觉醒不断地推动着他立志~定要创立出自己德国的真正民族歌剧。因此,莫扎特在其歌剧的改革活动中始终致力于以民族歌剧的体裁为基础,并且,他的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在其以后的歌剧作品中也得到了广泛地发展。此外,莫扎特还创造性地借鉴了意大利正歌剧和喜歌剧中的一些成功因素来丰富德国歌唱剧这种体裁,这也为以后的德国民族的大歌剧体裁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从歌剧作品的选材上来看,莫扎特突破了以往以古希腊神话内容为主的选材模式,转而选取一些世俗性比较强的内容为题材,莫扎特所创作的歌剧作品大都是以抨击贵族、以颂扬第三等级的勤劳和善良朴实的高尚品质为主要题材,音乐也常常将贵族宫廷中的华丽特性和偏重娱乐性的特点相结合。这种创作中的阶级意识在莫扎特早期的作品中就已经体现得十分深刻明显,例如,莫扎特根据法国作家博马舍(Beaumarchais)的话剧所创作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这部歌剧作品就选取了世俗性的题材,剧情描写的是两对不同地位的情人(即伯爵和伯爵夫人、男仆费加罗与女仆苏珊娜)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反映了作为一个第三等级的奴仆费加罗为了争取做人的权利、为了争取做人的尊严而向贵族阶级作斗争的强烈的乐观的阶级意识。这种阶级意识在他晚期的创作中所反映的不如之前的作品那么深刻明显,这种意识继而又与他所崇尚的启蒙主义者的人道主义思想相结合。

莫扎特所创作的歌剧,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它们甚至对于欧洲19世纪以后的歌剧创作与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不仅让莫扎特找到了新的戏剧创作手法,同时也使得他的喜歌剧中出现了比较严肃的戏剧成分,它是莫扎特众多歌剧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部作品,是莫扎特歌剧中的颠峰之作,也是我们大家较为熟悉的一部作品。而且,它至今仍是各大歌剧院上演次数最为频繁的歌剧之一,有如天籁的歌声和错综复杂的男女人物关系,宛如角力般、层出不穷的小计谋和角色错乱的对白,至今仍是许多观众念念不忘的经典。与格鲁克不同的是,莫扎特主张“诗必服从音乐",莫扎特的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领域,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宣叙调也富于歌唱性。莫扎特还将不同类型的音乐、将各种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鲜活又生动;他将重唱这种艺术创作形式安排为戏剧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使简练、个性化的序曲在戏剧音乐的性质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反映了十八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德奥知识分子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以及对美好社会和光明、正义、获得个人的尊严的渴望和追求。莫扎特的音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作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反映出了德奥资产阶3

硕士学位论文

级积极向上、乐观的精神状态。可以说,没有莫扎特对歌剧创作的贡献,也许就没有欧洲歌剧的今天。因此,莫扎特的这些伟大的成就使得他的歌剧作品中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和演唱风格尤为值得我们去注意和探析。

此外,我国有不少关于莫扎特的论著,这些论著也为推动我国歌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相对于丰富的歌剧实践来说,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是远远不够的。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国内目前仍处于对莫扎特歌剧的介绍和通览层面上,如:尚家骧著的《欧洲音乐发展史》;秦子超、白楠著的《莫扎特》;韩鸿鹰著的《莫扎特》;张洪岛著的《欧洲音乐史》等等,这些著作都主要是对作曲家生平简介、歌剧内容和创作风格的整体上的概述,而对莫扎特歌剧作品的具体分析却较少。关于歌剧的专门著述有钱苑、林华著的歌剧概论;王沛伦著的歌剧辞典等等著作主要是在歌剧的艺术特征、发展缘由和结构模式等方面进行论述的。而朱振山著的外国歌剧曲选等著作都是针对音乐爱好者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品研究。其他较有价值的文章主要有杨燕迪著的《莫扎特歌剧重唱中音乐与动作的关系》和饯仁康著的《歌剧“费加罗的结婚"选曲》等,他们主要是对莫扎特的歌剧作品进行了比较全面、比较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论著的观点也比较新颖,较富有创意。另外,目前国内对莫扎特歌剧的大致内容概括研究的较多,对剧中人物费加罗和伯爵夫人的咏叹调研究的较多,而关于剧中另一个主要人物凯鲁比诺的研究的论著相对较少,伯爵夫人的童仆凯鲁比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凯鲁比诺虽然身为男性,但由于他年轻,按照早期西洋歌剧中的传统,这个角色在舞台上演出一般是由女身来扮演,并且由女中音或者女高音来演唱。鉴于这个比较特殊的人物形象,作者参阅了大量有关莫扎特的音乐文献,经过认真钻研、仔细分析,文中除了介绍了莫扎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主要创作特征,还对剧中男身女唱的主要人物角色凯鲁比诺的创作特征和演唱风格进行研究分析,文中还对凯鲁比诺的两首咏叹调展开了演唱分析,并附了谱例辅助论述,以此来帮助我们更多的了解和认识“莫式”歌剧、“莫式"创作特征和“莫式”演唱风格。4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http://www.dragon163.com/theme.asp

第1章莫扎特生平和歌剧的创作背景

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w・A・Mozart,1756--一1791)是最伟大的音乐戏剧大师之一,短暂的一生写了600多部音乐作品,几乎涉及所有音乐体裁。他特别钟情于歌剧创作,他曾在信中写道:“我羡慕所有写作歌剧的人,听见一个歌剧的调子,我就会哭……写歌剧的愿望是我一刻也不能忘怀的;’’(1778年2月7日信),“对于我,第一是歌剧”(1782年8月17日信)。昭1莫扎特共创作了22部歌剧作品,包括意大利喜歌剧(OperaBuffa)①、德国歌唱剧(Singspiel)圆、意大利正歌剧(OperaSeria)固、戏剧化小夜曲以及戏剧配乐等,特别是《费加罗的婚礼》(LeNozzediFigaro)、《唐・璜》(DonJ由an)和《魔笛》(DieZauberflSte)三部代表作,不仅是当时歌剧创作中最辉煌灿烂的典范,更是世界歌剧舞台上经久不衰的经典剧目。,

艰辛的探索,执着的追求,无悔的付出,辉煌的成就。莫扎特的歌剧成就位居维也纳古典乐派榜首,他呕心创作的正歌剧、歌唱剧、喜歌剧均代表着18世纪末同类歌剧作品的最高水平,罗马教皇还曾授予他金马刺勋章。这一切卓越的成就都归功于他有着异乎寻常的音乐天赋,有着童年就涉足歌剧领域的艺术经验,有着人生坎坷道路曲折的非常经历,有着专心执着心诚志专的创作精神,有着对传统歌剧艺术认真仔细的深入研究,有着勇于创新敢闯新路的创新意识,有着挚爱音乐敢于挑战时代束缚的改革勇气。

1.1莫扎特生平

1.1.1金色的童年和欧洲之旅

莫扎特于1756年1月27日诞生在奥地利萨尔茨堡城,这座城市位于奥地利的西北部,自然环境优美,有山脉河流,有许多园林,美丽如画的大自然陶冶着莫扎特童年时的幼小心灵,也对后来莫扎特的音乐特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莫扎特的父亲莱奥波尔德・莫扎特(L・Mozart,1719~1787)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小提琴家、作曲家,同时也是莫扎特启蒙音乐教师。莫扎特从3岁起就显示出了非凡的音乐才能,他时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弹出他曾经听过的乐。喜歌剧形成于18世纪30年代的意大利,当时的正歌剧在幕问常常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喜剧性表演,这类幕间剧逐渐发展成为喜歌剧。

圆德国歌唱剧产生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是普通民众的音乐和戏剧欲望的自发性产物,与意大利歌剧相反,它是一种通俗、质朴的抒情舞台艺术形式.

。意大利正歌剧是一种严肃的歌剧,它的题材多取材于神话中英雄牧歌式的故事。5http://www.dragon163.com/art.asp

硕士学位论文

音。莫扎特还有着‘惊人的听觉和音乐记忆力。7岁的时候,他用父亲的朋友沙赫特涅尔的小提琴演奏,两天后莫扎特又在自己的提琴上练习。当沙赫特涅尔再次上门时,莫扎特对他说,我现在用的小提琴比前两天奏的那把小提琴低八分之一个音。沙赫特涅尔以为他在开玩笑,但莫扎特的父亲完全了解自己的儿子,他请朋友把小提琴从家里取来,经校对后,发现莫扎特的判断完全正确。婚1

莫扎特6岁时便在慕尼黑和维也纳举行了钢琴独奏音乐会,1763年,他随父亲和姐姐玛利亚・安娜・莫扎特(M・A・Mozart,1751"--1829)开始了长途的巡回演出,并且访问了德国、比利时、巴黎、伦敦和荷兰。这些地方给莫扎特日后的音乐风格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尤其是在此期间与巴赫的幼子一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的相识和交往,对他的早期音乐创作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H。这之后,莫扎特又相继在罗马和那不勒斯等城市举行了音乐会,在整个意大利演出期间,莫扎特不断地吮吸着意大利歌剧的精华。

1.1.2坎坷的青年和曼海姆之恋

正当少年莫扎特才华横溢的时候,一连串的不幸却降临到他头上,费尔丁安德公爵改变了留用莫扎特的主意;莫扎特父亲的保护人萨尔茨堡大主教西吉茨蒙德突然逝世,新主人却对他们百般苛刻;而莫扎特想在米兰和维也纳宫廷任职的梦想又相继落空。莫扎特不得不回到萨尔茨堡,成为了大主教阴森目光下的一名宫廷乐师,大主教经常阻止莫扎特的父亲参加宫廷的音乐生活,并且对莫扎特施加种种压力,只要一发现莫扎特稍有抵触情绪,就会采取粗暴形式加以屈辱,大主教还对莫扎特的天才嫉恨不己。在萨尔茨堡这段痛苦的时光,莫扎特的才华得不到发挥,也失去了自由和欢乐。

就在莫扎特深感痛苦之时,生活出现了新的转机,大主教终于同意让他休假,并准许他暂时离开萨尔茨堡。1777年9月,莫扎特在母亲的陪同下再次踏上了旅行演出的道路。他们先是到达慕尼黑城,不少贵族朋友为这位昔日的神毫安排了一些小型的家庭音乐会以表示他们的诚意。随后,他们来到了阿乌拉斯堡和曼海姆。曼海姆是当时德国音乐的中心,它还拥有一个很好的歌剧院,莫扎特在这里受到了当地音乐家的热烈欢迎,并且结识了著名的歌剧作曲家戈尔茨包耶尔以及他生平的第一位恋人一年轻的女歌唱家阿罗伊齐亚・韦伯(AloisiaWeber),这段感情却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再加上他们在曼海姆的旅费已经耗尽,莫扎特不得不告别自己的情人,去巴黎寻找新的机会。畸1莫扎特在巴黎没有想象的那么幸运,他们的生活十分艰苦,母亲也由于天气闷热和长期的营养不良离开了人世,莫扎特只得怀着痛苦的心情回到了萨尔茨堡。6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1.1.3成年后的“乐刀绩和最后的绝唱

莫扎特为慕尼黑宫廷的庆典活动创作的歌剧《伊多梅纽》(Idomeneo)使得他对歌剧创作充满了信心,使得他对宫廷乐师的生活越来越厌烦,也使得他终究与大主教决裂并离开了宫廷。1782年,莫扎特只身来到了维也纳,并且与康斯坦茨・韦伯(ConstanzeWeber)结了婚,结婚后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莫扎特的歌剧创作事业也出现了新的转机。莫扎特先是受到维也纳的民族剧院的委托创作了歌剧《后宫诱逃》(DieEntifuhrungansdemSersil),它的上演引起了音乐界的关注,也使得莫扎特成为了维也纳受欢迎和尊敬的音乐家。从1782年到1786年间,莫扎特的创作技巧和音乐表现力在维也纳己所向无敌,1786年,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于莫扎特亲自指挥下在维也纳上演,观众热烈的欢呼、歌剧完美的形式和鲜明的思想性无不标志着莫扎特的歌剧创作走向了顶峰。1787年,取材于西班牙民间传说的歌剧《唐・璜》在布拉格歌剧院上演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莫扎特也因此成为了布拉格城的中心人物。1790年创作的歌剧《女人心》(CosiFanTutte)虽然情节琐碎、内容平淡无奇,但却充满了欢快和迷人的气氛,上演后也获得了成功。1791年,莫扎特再次受到了维也纳歌剧院的委托创作了非常富有民族特色的歌剧《魔笛》,它是莫扎特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作品,也是最完整的一部。在创作歌剧《魔笛》的同时,莫扎特还接受了另一部巨作《安魂曲》(Requiem)的创作,超负荷的工作使得莫扎特的健康情况每况愈下,最后的绝唱《安魂曲》成为了他自己的安魂曲,这位杰出的音乐大师在这部作品未完成时便离开了人世,他的名字也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1.2时代背景对其创作的影响

18世纪的欧洲,慷慨资助一切艺术的王朝统治者为数众多,其动机一半是出于和其它君主竞争的心理,另一半才是真正出于对于艺术的热爱和美的追求。而18世纪的欧洲,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迫在眉睫,卢梭和狄德罗@宣扬的自然意义和个性的解放,给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变革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启蒙运动日益深入人心,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作用日渐增强,必须进行反封建阶级斗争的意识日渐在人们心中觉醒。

莫扎特所处的时代正是欧洲历史上反抗封建贵族、酝酿资产阶级革命、斗争最尖锐的时期,是一个批判的个人启蒙精神日益陷入与教会的和国家的封建专制主义相冲突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新旧思潮交替的伟大时代。由于莫扎特从小就经常到欧洲各大城市旅行,接触到许多进步的知识分子,因此,他的资产阶级意。狄德罗(1713—1784):法国哲学家和百科全书编纂者.7

硕士学位论文

识的成长亦较快。在1777年,他就曾在信中轻藐地写道:“我要得到你们所获得的勋章,比起你们要想变成我这个样子来要容易得多,而你们就是死而复生两次,也办不到。”1781年在致父亲的信中他还直截了当地宣称:“我对大主教恨得发狂。"这与莫扎特对待普通下层人民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说:“最好最真实的朋友是贫穷的人。富有的人不懂得友谊,尤其是那些生而富贵的,还有那些命运造成他们富有的。这些人,往往在他们的安窝中得意忘形。"刚

而在对待当时的封建统治阶级态度上,他有一种他父亲以及老一辈作曲家所不曾有过的强烈的个人自尊心。他对自己所处的卑微地位十分不满,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傲慢态度也十分愤慨,他说:“我不曾知道我是个宫廷仆役,这对我是个危险。人总有个自尊心,我虽不是伯爵,可是比起某些伯爵,我可能有着更强的自尊心。""1特别是当他毅然与主教决裂后,他明显地表露出一种类似法国“共和国公民"的高傲的思想。例如,他通过四幕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深刻地揭露和讽刺了贵族统治的无能、腐败和道德堕落,并且热情地歌颂了第三等级的机智、勇敢和正直,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即使是在对待自己的爱情、婚姻闯题上,他也同样表现出一种对封建束缚的反抗态度。他宁愿违背自己父亲的意志,也决不放弃自己所选择的爱情,决不后悔自己所决定的命运。例如,莫扎特和康斯坦茨的爱情和婚姻。

作为和莫扎特同时代人的海顿(F.J.Haydn,1732-1809),他虽然也曾对贵族怀有不满情绪,但却尽力去投主人之所好,并能够忍受某些不公的待遇,在贵族府邸长期供职,仅在艾斯哈齐公爵一家任副乐长、乐长即将近长达三十年之久。莫扎特在萨尔茨堡大主教宫廷任职期间,就不顾一切清规戒律,不断外出演奏或排练演出自己的歌剧。当大主教以更加苛刻的条件限制其活动时,他公然向大主教两次提出辞呈,被驳回并受到粗暴对待后,他便愤然同他的上司决裂。敢于触犯在当时显得神圣的一个头衔一大主教的权威,简直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这就在音乐史上开辟了一个光辉的先例,显示出了新市民阶层的力量与尊严。莫扎特的这些言论和行为,都深刻地表明了他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很大。

1.3喜歌剧对其创作的影响

莫扎特的歌剧种类很多,但重点是喜歌剧。特别是1781年以后的创作,喜歌剧更是占有着最大的比重,九部歌剧中有六部是喜歌剧(K.588:K.492:K.527:K.620:K.486;K.384),只有两部是正歌剧(K.366:K.621),其代表作品几乎全是喜歌剧或者是喜歌剧同其他歌剧的结合体。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莫扎特的歌剧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喜歌剧的改革。8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喜歌剧在17世纪中叶之前,原来只是歌剧间隙中所安排的一种引人发笑的场面,比如一群滑稽仆人在台上瞎胡闹,观众看了哈哈一乐,但是到了17世纪末这种余兴节目就开始逐渐衰弱,或者被挪到歌剧各幕的最后。从18世纪开始,人们开始提倡改革正歌剧,有人就干脆把喜歌剧的因素完全排除在外,也有人把它变成幕与幕之间的“插剧"(Intermezzi),这种带有半独立的性质的插剧最后演化成为了完全独立的意大利喜歌剧。喜歌剧不像正歌剧那样一唱就没有个完,它大量地使用三重唱、四重唱甚至更加大型的重唱,喜歌剧表现日常生活更加自然真实、有趣,不像正歌剧那样严肃。法国的喜歌剧(OperaComigue)∞,英国的“叙事歌剧"(BalladOpera)∞,德国的歌唱剧都同属于喜歌剧的类别,唯一不同的是它们的演唱用的是本国的语言。18世纪意大利的喜歌剧的音乐完全以容易重复的短小的动机为基础,它还将对话配上音乐变成宣叙调来演唱。

18世纪欧洲喜歌剧的发展对莫扎特歌剧创作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特别是他80年代以前创作的一些早期歌剧作品,这时期的作品与他早年的欧洲旅行演出,接触了众多的欧洲著名作曲家和喜歌剧作品不无关系。早期歌剧中,莫扎特运用了以意大利风格为主的各种不同的歌剧风格,尽管如此,他仍然使其所创作的每一部作品都能具有某种新的东西。例如:莫扎特在1775年所创作的歌剧《假扮园丁的姑娘》(LaFintaGiardiniera),剧中除了有富于特色的喜歌剧的急口令外,还加进了类似正歌剧中的花腔和喜歌剧所没有的伴奏宣叙调。莫扎特喜歌剧的唱腔既带有抒情性的性质,又带有诙谐性的和戏剧性的性质,各种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同性质的咏叹调各有各的用场,往往还带有讽刺意味,常常揭露现实生活中的阴暗。

此外,意大利之行对莫扎特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他一生所创作的22部歌剧中,大部分都深受意大利喜歌剧的影响。意大利是当时欧洲的音乐中心,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在意大利受过训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音乐家。罗马的宗教音乐称得上绝对一流,那不勒斯更是无可争议的歌剧之都。知名的作曲家纷纷来到意大利谱写歌剧,作品大都结构庞大,铺张华丽。莫扎特在这里饱尝了意大利音乐的精华,创作出了具有典型意大利风格的喜歌剧(如《费加罗的婚礼》),并且将意大利歌剧和德国歌剧完美地相结合,从而开创了歌剧历史上的一个新纪元。。法国喜歌剧的音乐常常采用地方的流行曲调,它是法国教区集市上出现的一种通俗的娱乐形式。

。英国叙事歌剧是以叙事手法为主并对社会事件进行讽刺,歌唱与说白轮流出现.9

硕士学位论文http://www.dragon163.com/album.asp

第2章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主要创作特征

莫扎特是一位多产的艺术家,他一生虽然只活了35岁,却几乎为所有的乐器创作了作品,但真正能够代表其综合创作成就的非歌剧莫数。一直以来,人们将莫扎特的艺术成就较之他以前的和他之后的那些饱受苦难的音乐家的苦心之作来得太过简单,用瓦格纳的话说:“天真无羁,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反思。”我认为,这种理解无论是对莫扎特其人,还是对其作品,都是一种严重的误读。哺1因为,歌剧才是他最喜好的表现媒介,而对于莫扎特歌剧的理解,更重要的认识在于,他能够无视当时格鲁克歌剧改革的巨大影响,提出了自己对于歌剧的独特见解力和美学观,并且进行创作。莫扎特用歌剧的形式来表现现实的生活,用音乐的手段来刻画人物的心理特征,展示戏剧的发展过程,渗透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莫扎特认为,音乐是歌剧戏剧结构的基础,咏叹调和重唱是其歌剧作品结构的支点,咏叹调用来刻画人物性格,重唱则用来表达多种人物的心理感情,强调人物之间的对立和联系。由于他把剧情的发展始终贯穿于音乐的创作之中,人们通常把莫扎特的歌剧看作是欧洲歌剧发展从童年走向成年的标志。

莫扎特的音乐语言平易近人,形式结构清晰严谨,音乐语言在简朴中充满了严肃认真的、思想深刻的、同时又不失地地道道的欢乐和幽默,这一音乐特点无不与他熟悉和爱好民间音乐以及他在创作思想上的民主倾向是分不开的。他在创作上始终注意听众的反应,并力求掌握听众的心理。他在1780年12月16日给父亲的信中就曾说:“你不必担心你所说的通俗性;除了驴子耳朵以外,各种人所需要的东西,我的歌剧中应有尽有了。"…1当然,莫扎特时代的音乐听众主要还只是贵族阶级以及市民阶层而不是真正广大的劳动群众,但是莫扎特的这种音乐倾向,无论如何都还是音乐艺术日渐从封建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日渐面向多数听众,日渐走向具有公开社会意义的市民艺术的具体反映。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虽然这部歌剧仍有不少喜歌剧所特有的各种喜剧性场面的穿插的手法,但戏剧的中心仍然还是集中在各个角色的矛盾复杂的人物关系里,集中在戏剧情节的矛盾事件的展开里,莫扎特还是运用重唱的艺术表现手法赋予了各个角色以深刻的抒情性、独特的个性,同时也突出了各个角色之间的突出的戏剧性的多维的矛盾情感。莫扎特在歌剧人物的塑造上、在人世百态的描绘中、在市井人物的描写时,似乎总能够刻画出生活中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无论是年少怀春的凯鲁比诺,还是聪明到有点自负的男仆费加罗;无论是多疑好色http://www.dragon163.com/frame.asp10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的贵族阶级伯爵,还是温柔美丽的专情女人伯爵夫人;无论是喜欢到处说人是非的卑鄙小人巴尔托洛,还是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苏珊娜,莫扎特都能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把他们的个性形象和性格特征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在奠扎特的艺术生涯中,歌剧是一股主流,它推动了其它音乐形式的发展,歌剧中不仅体现了他生活的快乐、忧伤,更体现了他个性中的多方面。1781年以前,莫扎特创作的歌剧基本上属于意大利正歌剧,如1764年他1l岁时创作的《善意的虚假》,以及后来的《牧人王》(IlRePastore)和《伊多梅纽》,这些作品旋律淳朴、优美、清澈,散发着对正义、智慧、美德以及美好爱隋的向往和赞美。1781年以后,莫扎特的歌剧创作达到了顶峰,如《费加罗的婚礼》这部主要的歌剧,集莫扎特歌剧创作之大成,充分体现了其歌剧艺术的创作特点:

在重唱形式的运用方面,重唱这种形式在莫扎特的歌剧创作中是起着表达多种人物的心理组合,强调人物之间的对立和联系的综合作用,莫扎特不但运用重唱来抒情,而且也应用它来展开戏剧情节和人物的心理刻画,重唱的音乐有时甚至比咏叹调、宣叙调的音乐还要更为丰富;

在歌剧序曲的创作方面,歌剧的序曲在莫扎特的歌剧作品中与歌剧音乐本身在音调、形象、气氛上开始有了具体的直接的内在联系,但还没有成为整个歌剧情节的概括,同时乐队在歌剧中的作用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在人物形象的刻画方面,莫扎特用音乐的语言复活了歌剧脚本的人物形象,让他们在音乐中呼吸,通过音乐这种特殊的媒介,让观众了解了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得剧中的每个角色的音乐都有符合他们自己基本性格的一些特点,并且在歌剧清洁的发展中始终保持他们原有的基本面貌。

在与格鲁克相比较而言,格鲁克公开承认“试图忘记自己是个音乐家”,戏剧至高无上,音乐是陪衬,以便完成整幅图画;而莫扎特则认为戏剧存在的目的是给音乐以机会,使音乐彻底地吸收、完全重塑了戏剧,音乐始终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m1。

2.1重唱形式的巧妙运用

在意大利的正歌剧时代,重唱只是不同人物异口同声地表示出同一种思想的方式,在喜歌剧中,重唱则被用作令人发笑的手段。在重唱形式的运用方面,在种重唱形式的混合使用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屡见不鲜,在《费加罗的婚礼》这部歌剧中,莫扎特不仅以重唱刻画了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而且赋予重唱以表达戏剧冲突的重任。此外,该剧最主要、最大的创作特征也是重唱,剧情发展的关键都集中在大重唱——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六重唱里,莫扎特通过重

硕士学位论文

唱使自己的音乐更加具有戏剧性,而所有这些戏剧性的高潮也都安排在重唱里,作曲家也每每以重唱这种艺术表现手段作为其高潮的铺垫,莫扎特使这些重唱成为冲突事件的中心,凡是在剧情关键的场次,都运用了这一艺术形式。莫扎特不仅通过不同声部的组合表明了剧中各个角色之间的不同关系,同时还通过这些重唱反映了各个角色对同一个事件中不同的心理状态、不同的情感表现。莫扎特更通过重唱这种得天独厚的创作手法使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同时得到展示,并且使得他们之间相互产生影响,从而使得这部歌剧的音乐具有一定程度的交响化意义,同时也深化了戏剧中的情感表现。

例如: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第二幕的终场就是由好几个重唱组成的,音乐不间断地提供机会,让众多的角色进入到剧情中,剧情从伯爵和伯爵夫人的二重唱开始发展,二重唱既有丰满的和声效果,又有清晰的线条感,几乎每部歌剧都至少会出现一两段作曲家精心创作的二重唱。剧中当伯爵夫人、凯鲁比诺和苏珊娜三个人正在筹划行事的时候,伯爵敲门请求进入,并且怀疑有个男人藏在罗西娜的房间里,罗西娜隐瞒实情,伯爵不相信并且拔出剑来,推了推内室的门,聪明伶俐的苏珊娜跑出来用讽刺的口吻唱道:

j啊老爷{为一eClUe]gtu-po-把P11b血-由p埔n—de-te,ilpa田0啦一ca_。m何拔剑相冉7用惊奇的目光,投射在我…出・telquel弹-gi0叫-M・taⅦ-de・te-b俨quelu身上!翼非把我当作顽皮小姑娘真

p晖一娜删一m-ta托・lie—t|Jioqm.

非把我当作颟度小姑娘.

伯爵只好说:

ckaco.h!ll也・s9・÷葶一

真膏怪!这叫我没

l吼-do耐v~

有话可说.12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随着剧中人物出场的增多,一直发展到六重唱,长达九百四十小节:

拖le・pm吐・加s一-ir

真有这摩巧

在六重唱中,苏珊娜、伯爵夫人和费加罗是一组,马切丽娜、巴西利奥、伯爵和巴尔托洛是另一组,莫扎特用重唱的形式不仅表现出了两组之间的矛盾,并且还生动地刻画出了每一个人物的个性,从而形成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富于戏剧性的高潮。

又如,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第一幕中,生性好色的伯爵正想要调戏苏珊娜,恰巧被音乐教师巴巴利奥撞入,而苏珊娜又为了要藏匿凯鲁比诺而紧张不安。莫扎特用一个三部性的结构的三重唱来表现这一情景。呈示部主部工有两个,该动机表现了生性多疑的伯爵的气愤和懊恼。

这个动机表现了卑鄙小人巴西利奥的惭愧道歉。

连接部由苏珊娜唱出,之后转入F大调后,副部的动机表现了苏珊娜、伯爵夫人和凯鲁比诺三个人尴尬的情绪。

硕士学位论文

E0c职一c迅-to,ilse—dut—tQr,

da.te,eBelle-cj丑.teilse—dut—tot

在传统的意大利喜歌剧里,重唱经常被作为是同类人物角色剧中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在《费加罗的婚礼》这部歌剧中则出现了对立人物角色之间的重唱,因此,这样的重唱组合安排也使得整部歌剧具有更加饱满的戏剧含量。此外,该剧的第三幕中的六重唱也具有同样的创作特征,剧中所有的争吵、误解、疑惑和遗憾、和解,作曲家都运用重唱这种和声织体将它们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从而成为该幕喜剧性冲突中的重头戏。

d丑-tl。弧.de.te。

2.2歌剧序曲的独特创作

歌剧全剧正式演出之前,由乐队演奏的一段乐曲被称作序曲(Overture)。17世纪后期,西方歌剧的开场锣鼓渐渐有了较为固定的模式,也就是一种三段体结构的乐曲,尽管有了这种模式,很多作曲家们的歌剧序曲也总是在全剧完成14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之后才匆匆添置进去的,即便是大师莫扎特也是如此。在歌剧序曲的创作方面,莫扎特的序曲通常不使用歌剧中的旋律,完全是由另外的乐思来酝酿其作品中的歌剧气氛,他所创作的序曲的音调组合、人物形象、音乐气氛与歌剧音乐本身都、有着十分具体又直接的内在联系。莫扎特的序曲虽然在音乐素材上与歌剧正文并无直接联系,但却让听众们知道当晚上演的是喜歌剧还是正歌剧。莫扎特所创作的那些才气横溢的序曲总能让人感手到孩童般的天真活泼、令人身心愉悦,并且使人能够体会到其歌剧中的某种精神。喜歌剧代表作《费加罗的婚礼》表现了第三等级的人们在向贵族阶级作斗争中的那种勇敢、机智和无畏的乐观精神。该剧的序曲可以说是一个不朽的杰作,今天它已经成为了世界乐坛上最常演奏的独立曲目之一,它还是第一个以独立的交响作品形式出现的歌剧序曲,它的序曲其实和主题并无联系;它的音乐也非常地短小精致、言简意赅、生动活泼;它的管弦乐器的编配也安排地十分细腻,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莫式”喜歌剧的轻松活泼的生活气息。《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序曲采用交响乐的手法,言简意赅地体现了这部喜歌剧所特有的轻松而无节制的欢乐情绪,进展神速的节奏运行,充满生活活力且效果辉煌的音乐使得该序曲具有相当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因此它也常常脱离歌剧而单独演奏。该序曲的音乐结构是奏鸣曲式,主部开头是三个小节的不正规乐句,表现出了莫扎特对生活充满希望和向往以及不愿意服输的豪迈气概。

付部的开头运用小提琴、中提琴和双簧管合奏出多个强音突然变为弱音的音型组合来表现出该序曲的喜剧性的音响效果:

皂’

…#。F千习●’■…抑匿珂-II㈠IF—产习芦气F—F气。气

7。H每FF。JF千瑁.PpI._I

.ff.一ml一。一。一。

.匮互重委囹.Il一t}挣扫…-仁习—高F寻—辑

,I}一-一-一-j耳●毅簧管

硕士学位论文

接着大管、中提琴等低音弦乐器奏出了似乎令人感到有些严肃紧张的音调:

太管.中提翠低音弦乐器

之后,小提琴随即而起,小提琴和大管在其他弦乐器生动活泼的音乐气氛中奏出了令人欢欣鼓舞的生活曲调,接着主部和付部经过再现,直接进入了兴高采烈的尾部主题,这首朝气蓬勃的序曲体现了莫扎特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向往美好生活的迫切心情。

2.3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

莫扎特创作的四幕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描写了仆人费加罗正当要和女仆苏姗娜结婚之时,苏姗娜却告诉他一个惊人的秘密,她说伯爵阿尔玛维瓦送他们的婚房是不怀好意,是存心要占她的便宜。费加罗听后恍然大悟,二人决心和伯爵斗一斗。另有一老管家玛尔切丽娜也痴心地想要嫁给费加罗,并以一张债据作为要挟,而给她出主意的是老医生巴尔托洛,十年前,就是因为费加罗帮助伯爵打败了想娶贵族小姐罗西娜为妻的他,而使罗西娜成为了伯爵夫人,所以,医生一直对费加罗怀恨在心。该剧总共展现的人物形象还有:独守空房向往美好爱情的伯爵夫人罗西娜;一名风度翩翩、多情少年凯鲁比诺;~个成天喜欢散布谣言且卑鄙无耻的音乐教师巴西利奥;一个糊里糊涂的法官古兹曼以及一个整天醉醺醺的花匠安东尼奥。该剧讲述的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贵族阶级和平民阶层的较量,故事以第三阶级的聪明勇敢的平民的胜利,伪善荒淫的伯爵终于当众出了丑而告终。

莫扎特用他的神来之笔将剧中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其中,费加罗的这一角色首先是全剧的亮点,莫扎特以传统的喜歌剧手法为其谱曲,在急口令式的歌唱的同时又赋予了人物坚定机智的性格,他在第一幕第八场中送凯鲁比诺去当兵时所唱的咏叹调“从军歌”因其曲调轻松活泼,耳熟能记而闻名,所以广为传唱。

Yitmze●●●●●●●●

Tm弘r

.ne・珥pof—lkBoc-CO,班n槿样,蔓m瞄tocc虹8tf。tto子管饵快做出战士把胡

№・∞.

长长.schsop・lOOm叫・h挂上霄。c虹・blmlf'sLa・co,包霄好长柱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剧中伯爵夫人罗西娜这个角色不同于其在《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是花腔女高音,此处她属于抒情女高音,优雅而矜持。例如,在第二幕幕启时,她独自一人在华丽的卧房内沉思,丈夫对对她的日渐冷漠使她十分难过并感叹着和伤心地祈祷着:“爱情的神啊,请哀怜我吧!"在长长的足以充分体现她此时心。lff的前奏引导下,她缓缓地唱出了著名的谣唱曲《求爱神给我安慰》:

刨如.豳.mar,q越r.clle五._to.加,

,.10兹的悲哀。。’…。…’和我的忧愁l

这首咏叹调具备了典型的典雅、高贵、细腻、亲切的莫扎特式的创作特征,虽然只要短短的四旬歌词(求爱神给我安慰,别让我再悲伤流泪,让我死亡,让我丈夫回转身旁),但在经过音乐的不断变化、发展,却形成了一个非常完美的唱段。从而深情地刻画了这位被遗弃的贵妇人对苏珊娜的嫉恨和害怕失去丈夫的内心伤痛,以及又不想失去她个人尊严的一种极富戏剧性的矛盾情感。

而与她相对应的典型的人物角色就是费加罗的未婚妻苏珊娜,莫扎特用活泼质朴的唱段和大量的宣叙调将其天真善良、活泼可爱的性格刻画得惟妙惟肖。例如,苏珊娜在第四幕第十场所演唱的著名曲目《美妙的时刻即将来临》就形象地描绘了她对爱情的呼唤与向往,抒发了她对费加罗的一片深情。这首曲子的宣叙调部分为4/4拍,C大调,小快板。它的宣叙调是在四小节前奏的音乐引导下进入的,这旬前奏在唱段中与歌词交替出现。在宣叙调的第三句之后又出现了此前奏的下三度模仿,这种新颖、别致的音乐创作手法把人物的心理、形象刻画得极其生动、成功。

V.眦

甜雪77。9,

#喜一#

该唱段的咏叹调部分为6/6拍,行板,F大调,音乐共由两段组成,1—18小节

硕士学位论文

为第一段,1卜50小节为第二段。

材c;eh五.嗵加n0.dax,o豳.jabel.h!

j快来。色j美妙时刻恢快来临!

这段咏叹调的音乐十分动听、迷人,作曲家用咏叹调与宣叙调组合的创作形式将女仆苏珊娜聪明机灵、可爱迷人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有声有色。

此外,这些人物角色彼此之间相互的或者交错的关系也都体现在他们鲜明的人物性格当中,例如,对于经常喜欢沾花若草的伯爵的讽刺揶揄;对于高贵温柔的伯爵夫人罗西娜的同情赞美;对于费加罗的机智、苏珊娜的活泼、凯鲁比诺少年的纯真以及马切琳娜妇人的强烈的嫉妒心,甚至其他的人物角色都被莫扎特用准确的音乐语言赋予给他们鲜活的人物形象。

2.4比格鲁克更宽广、更全面的戏剧意识,

与格鲁克(C.W.Gluck,1714—1787)相比较而言,格鲁克认为戏剧是第一位,而音乐只起着从属的作用;莫扎特则从另外的原则出发,他注重音乐形式的完美更甚于戏剧,主张音乐是歌剧的戏剧结构的基础,主张通过音乐本身的戏剧性来体现出歌剧作品的戏剧性。m318世纪下半叶,如何将序曲与戏剧紧密相连,并且使之成为歌剧中的有机部分,一直是很多作曲家们苦心钻研的难题。格鲁克的歌剧改革在这一换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创作出了全剧纲领的一段开场白,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序曲,他的歌剧《伊菲姬尼在陶里德》中的序曲预示了第一幕即将来临的雷鸣暴雨,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戏剧影响力,这对当时的歌剧创作来说是相当难能可贵的。格鲁克为了避免咏叹调的炫耀技巧,而选择了戏剧性的宣叙调作为其改革的基础。格鲁克歌剧改革的最根本的成就在于他能够对十八世纪各合唱场面以及有表现力的宣叙调等;把法国歌剧的抒情性与意大利的田园情调相结合等等。莫扎特则力求掌握歌剧遗产的全部财富,用它来实现自己的构思;他出上的潜在力。咏叹调和重唱仍旧是他的歌剧结构的支点,咏叹调是作为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形式,重唱则是表达各种人物矛盾心理的戏剧性手段例如,歌剧《费的咏叹调(Dehvie—ni,nontar-dar)让带有喜剧性特点的女仆苏姗娜来演唱,嫉妒种不同类别的歌剧样式进行综合性的处理,如在传统歌剧样式中加入自己喜爱的还大胆地改变了传统的形式,把这些形式加以新的处理,力求发掘它们在舞台演加罗的婚礼》不仅使莫扎特的喜歌剧创作出现了严肃的戏剧成分,同时也成功地运用了戏剧性的重唱来展开戏剧情节从而达到戏剧性冲突的高潮。莫扎特把悲壮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的带有些巴洛克风格的咏叹调(Vedr6mentreiosospiro)让伯爵来演唱,莫扎特还使剧中所有的人物都以同等的权利参于到突出戏剧性的重唱里(如:伯爵、苏姗娜和巴西利奥的三重唱)。

格鲁克和莫扎特这两位顶尖级的大师巍然屹立在世界歌剧上,波西米亚血统的德国作曲家格鲁克致力于如何改革歌剧艺术,他认为,歌剧正处在停滞不前的危险阶段中,在他看来,咏叹调已经变成了歌唱大师们炫耀声乐技巧的玩意。格鲁克为了摆脱传统的束缚,致力于创作出一种更加新颖的、更加富有活力的、表情更加激烈的戏剧,使得音乐与台词比早前能够结合得更加紧密。格鲁克所创作出的歌剧不仅有意大利文,还有法文。如,《奥菲欧与尤丽狄茜》(1762)、《阿尔切斯特》(1767)和《阿尔米德》(1777)等。他不仅为其后的伟大作曲家莫扎特所创作出的伟大作品开辟了道路,而且对19世纪的其他作曲家(如,柏辽兹)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歌剧作曲家,莫扎特的伟大成就在于用音乐来刻画人物的非凡才能,他那复杂而又发自肺腑的音乐为后来的歌剧作曲家提出了新的挑战。莫扎特根据剧情的需要和人物形象刻画的需要,大胆地容纳了多种歌剧体裁的形式和成就,并将它高度地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简单的民谣、雄伟的合唱、感官性的意大利咏叹调、冷峻的众赞歌赋格、寒光闪闪的不祥花腔、以及人文主义的赞美诗,所有这些艺术表现形式都很巧妙地突出了剧中各个角色的不同身份和不同性格,同时莫扎特还对其他歌剧艺术形式进行了吸取和提炼,严格服从于故事内容的需要,并统一于富有民族特点的歌唱剧中。

http://www.dragon163.com/about.asp?id=1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

征及演唱风格

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他的音乐是生活的画像,但那是美化了的生活,旋律尽管是精神的反映,但它必须取悦于精神,而不伤及肉体损害听觉。所以,在莫扎特那里,音乐是生活的和谐的表达,不仅他的歌剧,而且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他的音乐,无论看起来如何,总是指向心灵而非智力,并且始终在表达情感或者激情,但绝无令人不快或者唐突的激情。"阳1莫扎特在1781年9月26日的信中写道:“因为感情……无论是否激烈,永远不可用令人厌恶的方式表现,所以音乐即使在使它入迷,换句话说,要始终成为音乐。”n们因此,在演唱莫扎特的歌剧作品时,必须准确地把握其演唱风格和特征。演唱莫扎特的歌剧作品必须用中等音量、从容的声音作柔和优雅的、连贯的演唱,必须特别注意在演唱过程中旋律演绎的抒情性和演员在扮演不同角色转换时演唱要求的特殊性。

尽管莫扎特擅长各种音乐体裁的创作,但是最能充分展示出其创作天赋的当属他的歌剧。他在各类歌剧上都有所成就,这其中包括他第一部重要的戏剧作品正歌剧《伊多梅纽》,还有他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草草而就的《狄托的仁慈》。1786年,他的四幕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首度公演,歌剧脚本为意大利诗人达・庞蒂(LorenzodaPonte)①根据博马舍的剧本加以改编而成的。博马舍是18世纪后半叶法国最重要的剧作家。博马舍的戏剧以幽默讽刺的笔法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第三等级”地位的上升,歌颂了人民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博马舍喜剧的出现意味着古典主义喜剧向资产阶级喜剧的过渡完成。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产阶级意识到戏剧作为宣传手段在革命中的作用,提出“戏剧应该教育民众”的口号。革命派还有意建立人民剧院。1791年1月31日,立宪议会公布取消王室的戏剧审查制度,答应演出自由。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是他在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创作了总称为”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于1784年4月27日在巴黎法兰西剧院首演,其时法国正处于大革命的前夕,这部喜剧对揭露和讽刺封建贵族起了很大的作用。虽然这部喜剧在整个欧洲都获得好评,但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却禁止在维也纳上演这一剧目。莫扎特所请的脚本作家洛伦佐-达‘彭蒂是当时的宫廷诗人,由于他多次出面争取,最终皇帝于第二年为了缓和国内的~些冲击而口头批准改编后的歌剧可以上演。莫扎特用了一年时间谱曲,他在创作这部。罗伦佐・达・庞蒂(1749—1838)意大利诗人,剧作家,曾为莫扎特的三部歌剧写过脚本。http://www.dragon163.com/join.asp?id=2720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歌剧时保留了原作的基本思想,那愚蠢而又放荡的贵族老爷同获得胜利的聪明仆人之间的鲜明对照即为整个剧情发展和音乐描写的基础。

《费加罗的婚礼》这部歌剧作品把伯爵放在人民的对立面,暴露了贵族的腐朽堕落,同时也反映出强烈的反封建的色彩,.富有时代气息,风格明快幽默,情节曲折生动,以嬉笑怒骂的语言,突出强烈的喜剧效果,是作者最出色的代表作。创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时的莫扎特也已从萨尔兹堡大主教的樊笼中解脱了出来,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创作激情。莫扎特的歌剧保留了原作的戏剧宗旨,在作品中对伯爵妄图恢复农奴制的作法加以挞伐,表达了对自由思想的歌颂。当时这部歌剧在欧洲曾被禁演,因为它无情地揭露、讽刺了贵族统治阶级的无能、腐败和道德的堕落,而热情地歌颂了第三等级的机智、勇敢和正直。为了能取得约瑟夫二世的批准,以及适应莫扎特自己对社会的认识,歌剧的情节与原著做了一些改变。莫扎特修改了原来戏剧中对贵族阶级露骨的、无情的讽刺部分,增添了戏剧中抒情的描写。莫扎特的配乐以巧妙地运用了既能够推动情节的不断发展;能够突出剧中的人物形象;又能够细致地刻画出角色的复杂心理的二重奏与合奏而著称。1786年5月1日。《费加罗的婚礼》在维也纳国家剧院首次公演,30岁的莫扎特亲自指挥。1824年5月10日,在纽约国家公园剧院,以英文歌词演出。

在莫扎特的歌剧中,每一人物都有他自己的角色特征和性格特点,在剧中这些人物都不是孤立的,即使是独白,也都是有前因后果的,正所谓喜有喜的根源,怒有怒的对象。因此,要准确地把握好前后剧中各种角色的转换关系,也是演唱莫扎特歌剧作品时必不可少的。而且,演员在扮演各个不同角色时既要保持莫扎特作品中总的演唱风格和演唱技术要求,更要在演唱时照顾到各个角色、剧种和人物性格特征。莫扎特的歌剧具有典型的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一切特征:典雅、流畅、秀丽、明朗是其主要的演唱风格特征,切忌夸张的感情表现和过度的力度对比,切忌浪漫主义时期的华丽滑音和粗鲁、失态的大喊大叫,切忌低音部分用过分浓厚的胸声,切忌在乐句中使用随意板、速度任意伸缩变化等等。由于喜歌剧角色滑稽、怪诞、笑闹的特点以及歌剧角色转换的夸张和变形,演唱时在笑闹中要保持音色的统一,在幽默怪诞中,在嬉笑怒骂中更要把握力度的分寸和节奏进行的平稳。

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的童仆凯鲁比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角色,凯鲁比诺正处于一位少年即将成为青年的一个过渡的特殊时期,也还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由于他年龄的不成熟,对爱情又常常迷惑不解,以至于他对伯爵夫人常常产生爱慕的情绪。此外,凯鲁比诺虽然身为男性,但由于他年轻,按照早期西洋歌剧中的传统,这个角色在舞台上演出一般是由女身来扮演,21

硕士学位论文

并且由女中音或者女高音来演唱。对于这个特殊人物形象的刻画,莫扎特将天真可爱的歌词和伴奏音型结合起来活生生地勾画出了多情少年的初恋情怀,而且还用轻快跳跃的旋律、简洁明快的乐句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那不安定的复杂心态。、.

3.1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歌词与旋律的完美结合

歌词与旋律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声乐作品。但对歌词与旋律来讲,最终的音响才是它们完整的艺术存在方式。虽然,不论是歌词还是旋律,都有它们各自的相对独立性,但当它们结合在~起构成新的声乐艺术作品时,这两种相对独立的特征和规律,却在这一新的组合中显示了它们的契合点和制约性。歌词除自身的内在特征之外,还要依附于旋律的表现作用,旋律不但把歌词的语义概念音响化、表情化,而且还以旋律自身的形式美强化了作品抒情性的效果,并且使固定的情感变成为流动的情感。旋律的表现应当符合歌词情绪的变化和发展,做到有对比、有变化、有高潮。声乐艺术中的歌词与旋律结合后,以诉诸人的听觉而被感知,从而创造性地丰富了作品的情感内容。

歌词凝结了作曲家的全部创造性思维、情感、智慧和愿望,它是语言文学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特征主要是通俗性、深刻性和表情性。而表情性则是歌词所具备的根本属性,因为声乐艺术通以抒情见长,它是人类抒发情感和交流情感的本能需求。由感而发,由情而作,是歌词创作的基本契机;想象力和生活的感受与联想,是歌词表情的翅膀。在歌词的表情过程中,如何让歌词语言集中地去尽情抒情,是成为其表情的关键。正所谓,要用最恰当的歌词去完美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

旋律的构成必须要有两个基本要素,即音高和节奏。歌唱是旋律的本源,歌曲把歌词和旋律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在莫扎特的歌剧作品中,大都注有这些速度术语,快板、小快板、很快、活泼的快板、急速的快板等,而这些速度术语表现在音乐作品上则是为了追求旋律的自然轻松、精巧典雅、简洁明快、生动活泼;为了更加强调歌剧作品中旋律的内在感染力,突出旋律并使之富有更深的歌唱性、简洁性和抒情性。

例如,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演唱的两首著名的咏叹调《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Voi.che

么》(NonSOsapete.checosacosa色amor)和《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pifacosasonfaccio),作曲家用优美、典雅、悦耳动听的旋律和栩栩如生的精彩歌词将男仆凯鲁比诺在伯爵夫人面前表现出的充满孩子气的热情和羞涩以及他那种不安的、年轻的、稚痴的情感刻画得十分生动、细腻。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3.2凯鲁比诺咏叹调的演唱风格

歌唱是人声赐给音乐的无价之宝,看似平常,其实珍贵。古往今来,多少作曲家都希望能让自己的音乐充满旋律、充满歌唱,莫扎特也不例外。歌剧是莫扎特钻研最深的体裁领域,莫扎特主张,歌剧创作中应当以音乐发展的原则为基础,歌词必须绝对地服从于音乐,而不应拘泥于剧本的创作原则,古典歌剧艺术中歌词的通俗典雅、深刻流畅、秀丽明朗和音乐中的朴实自然的风格,使莫扎特歌剧中的旋律具有强烈的歌唱性、简洁性和抒情性,从而达到了古典歌剧艺术中的完美。而且,莫扎特常常以他所熟悉的意大利式的歌词写作和始终不脱离人声的旋律创作,以及一种出于音乐本能的自然表情的歌唱,从而使得莫扎特歌剧作品中的歌唱性和抒情性获得了升华,增添了天籁般的简洁与优美。尤其是莫扎特在维也纳度过的生命中的最后十年,他摆脱了早期歌剧的外在华丽,逐渐获得了创作技术上和人物心理刻画上的双重成熟。早年的神童成长为一个智慧的音乐大师,莫扎特在保留他所有天才少年的前提下,又将这种天才的种子不断锤炼、不断提纯,从而在艺术的道路上一路攀升,终究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自由完美的境地。

莫扎特的演唱风格实际上是和音乐术语中的甜美、柔和和充满感情地是分不开的,并且是以放松、自然、优美、柔和为基础的,而对于演唱者的要求主要是要有丰满、明亮、共鸣的、抒情的音质,且要唱得圆润连贯,起音要柔和、准确、轻巧,在演唱中也不得出现强烈的重音和极强的音量出现。同时,正因为这种优美柔和的演唱风格占了主导地位,所以也就防止了声嘶力竭的大喊大叫,从而也有助于保护声带和延长演唱者的寿命。

3.2.1咏叹调《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么》的演唱分析

侍仆凯鲁比诺是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之一,他整日向往着甜蜜美满的爱情,尤其对聪明活泼的苏珊娜很是衷情,对花匠之女巴巴丽娜也充满情意,更对高贵美丽的伯爵夫人罗西娜充满幻想,他的心里总是装满着痴情。伯爵对他的这些行为深感不满,但善良的苏珊娜和伯爵夫人却给予了他安慰和关怀。在歌剧第一幕中,凯鲁比诺因头天夜晚与花匠之女巴巴丽娜幽会时被伯爵发现,伯爵当场对他大发雷霆并说要把他赶走,凯鲁比诺担心惟恐会被伯爵赶出伯爵府,心烦意乱地匆匆跑来找苏珊娜,对着苏珊娜唱起了热情奔放的咏叹调《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么》,并且请求苏珊娜帮忙到伯爵夫人那儿说个好话,求个情,帮他度过这个难关。莫扎特通过这首抒情优美的咏叹调鲜明地刻画了凯鲁比诺这个盲目追求爱情的少年的内心的激动和杂乱情《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么》这首咏叹调是用活泼的小快板、6E大调、4/4拍写作成的,作曲家先让乐队奏出的短小

硕士学位论文

而快捷的6E大调主和弦分解音型:

这种短小而快速的分解和弦也是凯鲁比诺此时心境的一种情感体现j在这种规则的分解音型的强烈引导下,歌声随之而出。

不知道我自己千了什摩,有时

音调的组合首先是三个音为一组下行进行,随后模进发展,呈波浪型逐渐激动的流淌出现。乐句之间用休止符断开,构成语句间歇,形成一种推动感。其中节奏上的不断变化,加上不断的离调出现:

。当我听见7爱情这名词,我的

时品

内.再心就sal.te.m丑pet.t口,edM的.h.-地r,非常的激动,爱悟热望

这种频繁的离调现象也生动地表现出了凯鲁比诺见到伯爵夫人后心里那种不安的、年轻而充满激情的青春躁动。音乐以重复、模进、转调、变换音区等手法描绘出一个年轻人心绪杂乱的主题形象——“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

这首咏叹调的音域为:

;;

凸一蔓1

此咏叹调的速度较快,节奏多变,情绪也比较容易起伏活跃。因此,演唱时首先在气息上必需要注重协调换气,强调气息的支持和运用,咏叹调中的每一句都不能脱离开正确的气息支持,因为凡是不用正确的气息支持的歌唱,必然是挤着或者是压着嗓子在歌唱的,这样发出的声音也必然是僵硬的、没有生命力的、也必然是与感情相脱节的。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例如,在演唱这一句时,

因其节奏快但有规则,而且每个音阶都比较平稳地向上进行,因此,演唱者在画圈处换气时必须换气及时而充足,做到快而不慌乱,从而使气息与发声、与歌曲的情感内容、与舒适自如的演唱心理相结合,达到声情并茂的最高境界。其次,吐字咬字一定要做到清晰流利,特别是在演唱这几句时,

》甜蹦卜乜山r.i五o.噍城越蠡IIL.ti,血・.ca,a】ld.咄缸

因其速度较快、母音也较多、较复杂,欧洲的语言主要是由子音(或称辅音)和母音(或称元音)所组成的,且因人的发声又离不开母音,所以在母音较多的情况下演唱者要注意声音的连贯性和统~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发声部位的连贯和统一,演唱者更要将每一个字的字头要清楚,做到清晰而不含糊、断而不连、连而不断,这样才能达到母音的真正纯正,从而再着重抓住凯鲁比诺这位多情少年的青春活力的情感表现。

3.2.2咏叹调《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的演唱分析

德国音乐评论家奥托・雅恩曾写道:“凯鲁比诺在《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这首歌里不是直接表白他的感情,而是用一首浪漫曲来描述他的感情。"n们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第二幕第三场中,虽然抒情性的场面总是不断地被一些像苏姗娜和巴巴丽娜的吵架、巴尔托洛的出现、伯爵追逐苏姗娜等富有特性的闹剧的穿插出现而打断,但是,这些穿插性的闹剧场面亦都隐藏着一些作曲家精心构思出来的比较柔和抒情的旋律唱段。在伯爵夫人和苏姗娜把凯鲁比诺化妆为女人之前,凯鲁比诺穿着军装来向大家辞行,苏珊娜要求凯鲁比诺演唱《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给伯爵夫人听,并且还用六弦琴为他伴奏。・

凯鲁比诺演唱的这首著名的抒情小曲是用复三部曲式(ABA)、降B大调、2/4拍的稍快行板写成的。其中的八小节前奏由大管奏出,管乐器的独奏为这种细致的主要的音乐结构增添了无限的光彩和独特的魅力,而对于旋律的进行以及和声织体上的完整性来说,这些管弦乐器并非是必不可缺的,但是,它们本身所具有的在和声进行上的细致的笔触把凯鲁比诺的内心活动完全展现在这首咏叹调的字里行间中。

硕士学位论文

t,=/

二上r.’.●・,…-l…●I

’一广I.二.二'-I

l'-罔习=号闫号号

白p

UFP卑iwFjj

・●P卓j㈨i■●I口一,L—r。r…II…J。●lrr。--一。一I广=酮岛酮ime,、/’I--。—葺声嗣≮.二^/.广、。.●●一

rI—J

咏叹调的主旋律轻快又柔和,9至20小节为A乐段,如:

=‘'。了。=.

一一

因A段的伴奏以其流畅跳跃的分解和弦为依托,所以演唱者在演唱这个部分的旋律时必须表现得比较轻松、活泼,以此才能与凯鲁比诺的年轻、充满活力的性格特征相媲美。

此外,当凯鲁比诺唱到第二句时,.

曲调里出现的“#Fa”这个音也为第二部分的离调作了伏笔,演唱者在演唱这个音时一定要避免浅又扁平的发声,要在气息充足支持和身体放松自如的前提下追求圆润明亮而优美的音色和丰富的共鸣。

咏叹调的B乐段部分包括了21小节到6l小节,B段的变化音较多,作曲家创作时在调性上也作了连续的转调安排:2l小节至34小节为F大调,35小节至44小节为降A大调,45小节至5l小节又转入了C小调,最后的52至61小节又转变为g小调,这种频繁的转调也是凯鲁比诺见到伯爵夫人时的困惑、忧愁以及激动不安的内心变化的一种音乐展示。

在该乐段的第二部分的后半部分,作曲家运用了一系列断断续续、急促而又不稳定的音型,表现出凯鲁比诺为寻求爱情而心绪不宁的心情,这一连串短促的十六分音符又把当时的戏剧情境刻画得惟妙惟肖,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52至58小节的这种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的弱起节奏的变化,与A段的音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且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推动力,从而引出了A乐段的主题“你们可了解我的心情"的再现。整个咏叹调的调性变化频繁,先是降B调转F大调,音乐进行了十四小节后又转成了降A大调,接着再经过十小节旋律之后音乐又转回到了F大调。

总之,莫扎特通过这首极富抒情优美的咏叹调、频繁的调性转化把凯鲁比诺这个情窦初开、天真无谐的小青年因幻想得到伯爵夫人的爱情而又有些不敢勇于表白的特殊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咏叹调的演绎上,演唱者在演唱这首咏叹调时首先必须要结合当时的戏剧情景;结合凯鲁比诺当时的特殊情感,并且注意咬字上的清晰和节奏上的准确把握;特别是在咬字时要注意“子前母后",也就是子音要靠前,母音相对来说则要靠后。因为如果子音不靠前,则会产生咬字不清的浑浊现象,听众也会听不清演唱者所唱的歌词;如果母音不稍微靠后的话,而是像发子音那样向外出气,声音则会失去原本的共鸣,音色也会变得不那么圆润丰满。其次,要注重起音的轻松、明亮、准确、圆润;注重音乐语言上的流畅和气息上的连贯,因为演唱时的气息一旦不通畅,声音则会变得窄而细并且发干;气息如果冲得过猛,起音则必然粗糙、生硬;气息如果支持得不够有力,起音则会变得苍白无力、缺乏光彩,而且音又容易偏低,演唱者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将凯鲁比诺这首优美悦耳的咏叹调演绎好。

硕士学位论文

结{五当日厢

、L●

莫扎特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中罕见的天才作曲家,也是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无论在歌剧、交响乐、协奏曲、奏鸣曲、室内重奏、宗教体裁以及娱乐性的器乐曲、舞曲等等领域里,他都写出了非常优秀的、甚至超过与他同时代其他作曲家的重要作品,他的创作还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他一生共创作了22部歌剧、49部交响曲、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数百部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其中,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流。

莫扎特对歌剧创作所做的贡献是巨大而且影响深远的,他与格鲁克同是十八世纪歌剧艺术的伟大改革家,如果说格鲁克是力求使音乐从属于戏剧情节,莫扎特则把音乐作为歌剧的基础。格鲁克认为音乐应该服从于戏剧,音乐应当只是起加强剧词的表现力的作用。莫扎特主张歌剧音乐应当完美,同舞台情节密切结合,同时他还深信“在歌剧中的诗歌应当是音乐的顺从的女儿’’,n副莫扎特承接了格鲁克的歌剧改革,以其艺术天才的创作促成了歌剧艺术的成熟,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莫扎特并不轻视剧本,但是他认为歌剧创作不应拘泥于剧本的创作原则,而应该以音乐发展的原则为基础,他在1777年11月发出的一封信中写道:“我不能用诗句或者色彩来表现我的感情和思想,因为我既非诗人又非画家。但我能用声音来表现,因为我是音乐家。”n71他还认为应该要注重音乐在人物感情刻画上的作用,莫扎特的创作生涯使他的艺术思想更加深刻,使他歌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具体生动、栩栩如生、富有个性。莫扎特深喑歌剧艺术的超凡的戏剧感和迷人的魅力,因此,他用歌剧这种艺术体裁所塑造出来的舞台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细腻,戏剧情节也更加复杂、深刻。如今,莫扎特已被推崇为歌剧舞台上最深受观众喜爱的作曲家之一,专家们还认为他在歌剧舞台上塑造的人物经得起多层次多角度的推敲,无论怎样都能叫观众看后念念不忘。

此外,作为18世纪末的欧洲作曲家,莫扎特的音乐还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尤其是在其歌剧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歌颂市民阶层、批判贵族阶级的思想高度,无疑在当时具有进步的意义。莫扎特赋予歌词以通俗性、深刻性、表情性;赋予旋律以歌唱性、简洁性、抒情性;赋予综合人物形象以复杂深刻的人性洞察和矛盾多维的情感重现;赋予了更加多样的戏剧音乐所展现的幅度和广度;还赋予了比格鲁克更加宽广和全面的戏剧性。这些都突出、深刻地反映了莫扎特时代作曲家的复杂多彩的现实生活。莫扎特还是第一个敢于向贵族阶级提出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挑战的作曲家,从他毅然辞去了宫廷职位而走上了自由作曲家的贫穷道路来看,我们在莫扎特的身上看到的是隐藏在他骨子里的一种非常坚定的、勇敢乐观的阶级意识。任何生存上的艰辛坎坷都不能使他懊丧;任何生活上的贫苦交加都不能使他忧郁;任何身体上的各种疾病都不能使他屈服;任何上流社会的冷漠怪诞都不能使他动摇,这一系列生活上的乐观的生活态度无不与他在歌剧创作上所持有乐观的阶级意识相联系。

莫扎特的歌剧之所以比他的先驱和同代人的作品更加能够牢固地占领在当今的歌剧舞台上,甚至于可以同十九世纪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国的优秀歌剧作品并驾齐驱,这些都是由于莫扎特的歌剧作品闪烁着先进时代思想的光辉,符合了普通市民阶级的内心需求,适应了时代前进的潮流。此外,莫扎特还大胆地破除了一切陈腐的教条,对待权威势力不屈服,毅然走向他所开辟的新的创作道路,而他优秀的古典歌剧中所蕴含着、预示着新颖的东西(将意大利歌剧与德国民族歌剧相结合;富于民族特色的德语歌唱剧)更是成为了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歌剧的先声。

纵观莫扎特的一生,平凡但却伟大,短暂却是永恒。他所创作的歌剧,都是经典之作,他把包罗万象的创造风格、自然纯朴的创作艺术、完美高超的创作技艺和复杂多变的音乐技巧有机的融为了一体。虽同称歌剧,但与众不同,看貌似简单,却无与伦比,高雅脱俗的表面下隐藏着汹涌澎湃的激情,美仑美奂的变化中蕴涵着时代发展的深意,在今天的歌剧舞台上是久演不衰,在音乐的戏剧历史上更是长青之树。他给我们留下的22部歌剧作品,价值是无法计算的,“乐"绩是无法估量的,对于欧洲19世纪以后的歌剧创作与发展起着无与伦比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莫扎特对歌剧创作的贡献,就没有欧洲歌剧的今天。"n阳29

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

~●

.[1]麦克尔・肯尼迪,乔伊斯・布尔恩.牛津简明音乐辞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788.

[3][4][5]韩鸿鹰.莫扎特[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3—53.

[6]刘小枫.论莫扎特[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7.

[7][11][15]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129—138.[8]瓦格纳.瓦格纳论音乐[M].廖辅叔,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108.[9]罗曼.罗兰.音乐散文集[M].冷杉,代红,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2.[10]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柏利斯卡.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1.

[12][17]尚家骧.欧洲音乐发展史[M].上海:华东音乐出版社,2003.114.115.[13]赵鑫珊,周玉明.莫扎特之魂[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88.

[2][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07—433.

[16]王次火召.古典音乐大师莫扎特[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33.[18]秦子超,白楠.莫扎特[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8.20.

[19]周枫,朱小强.外国歌剧曲选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81—421.[20]王沛伦.歌剧辞典[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卜856.

[21]钱苑,林华.歌剧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297—298.

[22]D・J・Grout.AHistoryofWesternMusic[Z].NewYork,1988.326—368.[23]J・Kerman.OperaasDrama[Z].London,1980.58—169.

[24]朱振山.外国歌剧曲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15一112.

[25]莫扎特.夕}'国歌剧一费加罗的婚姻[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卜42.[263钱仁康.歌剧“费加罗的结婚”选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57.5—75.[27]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216.

[28]杨燕迪.莫扎特歌剧重唱中音乐与动作的关系[J].音乐艺术,1992(二):4-8.[29]蒋一民.音乐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0—98.

[30]唯民.莫扎特论[J].音乐研究,199l(三):2一lO.

[31]NobertElias.Mozart,ZurSoziologieeinesGenies[M].Frakfurtam

[32]JacquesChailley.Musiqueetesoterisme[M].Paris,1968.76.

[33]MaynardSolomon..Mozart.A1ife[M].NewYork,1955.85.

[34]DorotheaLeonhart.Mozart.EineBiographie[M].Zurich,1994.243.Main,1993.27.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353GeorgKnepler.Wolfgang.AmadeMozart.Annaherungen[M].Berlin,1991.276-281.

[36]Ulrich

[37]A1fredKonrad.MozartsSchaffenscoeise[M].Gottingen,1992.69.SeinCharaktersein

.Einstein.MozartWerk[M].Frankfurt.amMain,1968.251.

[38]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85-130.

[39]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58-80.

[40]贝贝特音乐馆.你不能不知道的100部歌剧[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14.

[413林伯杰.一夜变成歌剧通[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48-51.

[42]张旋.歌剧名作解说[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57-68.

[433陈复君,张旋.世界著名歌剧故事集[M].北京出版社,1988.158.

[443居其宏.歌剧美学论纲[M].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67-70.[453刘庆.音乐戏剧艺术一歌剧[M].敦煌艺术出版社,2000.87-90.

硕士学位论文

附录

《莫扎特作品表》

创作年代

1766

1767作品名称咏叹调《我亲爱的,可怜我吧!》作品编号K.78宗教小歌唱剧《第一条戒律的责任》

拉丁喜歌剧《阿波罗与海辛特斯》K.351767K.38

1768喜歌剧《巴斯蒂恩与巴斯蒂娜》

喜歌剧《装痴卖傻》K.501768K.5l

t770歌剧《庞都国王一米特里达特》

《阿斯卡尼奥在阿尔巴》

清唱剧《解放了的贝图利亚》

歌剧《希皮奥内的梦》K.871771K.11l177tK.118177lK.126

1772《路齐奥・西拉》

艺术歌曲《心满意足》K.1351772K.151

1772艺术歌曲《秘密爱情》K.1501773歌剧《埃及之王一塔英斯》

《伪装的女园丁》K.3451773K.196

1775歌剧《国王帕斯托》

歌曲《鸟儿如果整整一年》K.2801777K.307

1779歌剧《扎伊德》K.24432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1780歌曲《来吧,亲爱的齐特尔》K.35l1780歌曲《多予期望》K.390178l一歌剧《伊多梅纽》K.366178l歌曲《可怜的人,我在哪儿?》K.3691782歌剧《后宫诱逃》K.3841782咏叹调《感受上天的慈爱》K.1991783咏叹调《主啊,请告诉我!》K.1781785歌曲《结伴旅行》K.4681785清唱剧《忏悔者大卫》K.4691785歌曲《令人忧伤的世界》K.4741785艺术歌曲《紫罗兰》K.4761786歌剧《剧院经理》K.4861786歌剧《费加罗的婚礼》K.4921786艺术歌曲《让我忘掉你,别怕,我亲爱的》K.5061787歌曲《老妪》K.5171787歌曲《保守秘密》K.5181787歌曲《离别之歌》K.5191787歌曲《女儿路易斯》K.5201787歌曲《夜晚的感觉》K.5231787歌曲《致克洛埃》K.5241787歌剧《唐・璜》K.5271787艺术歌曲《梦境》K.5301787艺术歌曲《小小磨坊女》K.53l1789咏叹调《欢乐的由来》K.57933

硕士学位论文

1789歌曲《春光艳丽展笑容》

咏叹调《我走了,但去何处?》K.5801789K.583

1789咏叹调《把眼光转向他》

歌剧《女人心》K.5841790K.588

1790喜剧二重唱《恋爱中的妇人》

歌曲《渴望春天》

歌曲《春之歌》’K.6251791K.596179lK.597

179l歌曲《儿童游戏》

咏叹调《由于这美丽的手》

歌剧《魔笛》K.5981791K.612、1791K.620

179l歌剧《狄托的仁慈》K.62l

在学校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陈玉琳,刘明健.“乐以象德"…谈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csscI].北京:中国德育,2007年第4期第2卷.

后记

虽然文章已经收尾,但是“可以说,没有莫扎特对歌剧创作的贡献,就没有欧洲歌剧的今天”这句话却一直缠绕着我的思绪。的确,音乐的功效无比,《晋书・乐志》日:“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音乐的魅力无穷,“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贝多芬语);“音乐是灵魂的完美表现"(舒曼语)。

歌剧,作为以音乐、舞蹈和戏剧的综合艺术形式,更是让大家为之着迷,为之探索、为之献身。它从十六世纪诞生以来,在西方艺术的舞台上,已经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作曲家,他们以自己的天才和勤奋,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丰富和发展了歌剧艺术,创作了大量的剧目,构成了歌剧艺术发展的灿烂长河。特别是莫扎特,作为歌剧史上的突出贡献者,他有永垂不朽的乐绩,他是歌剧创作的楷模,他的代表作品在歌剧舞台上久演不衰。至于如何欣赏歌剧、表现歌剧、研究歌剧、发展歌剧,我将一如既往的学习、积累、请教、研究和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整个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我的导师刘明健副教授从选题、初稿、定稿均提出了详细、精辟的见解和意见,并给予我耐心、细致和精心的指导。刘明健副教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学风和诚恳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借此谨向刘明健副教授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

及演唱风格研究

作者:

学位授予单位:陈玉琳江西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臧海萍 短暂的生命,不朽的艺术——浅谈莫扎特的歌剧创作 2004

18世纪的欧洲乐坛中心城市是维也纳这里汇聚了当时一批天才音乐家,闪耀着永恒的音乐光芒,莫扎特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莫扎特一生的创作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从幼稚单一走向成熟,丰富短暂的一生为后人留下许多经典的歌剧作品,流传至今为人称颂,莫扎特的歌剧可分为正歌剧、喜歌剧和歌唱剧三种,其中折射出莫扎特所处的时代特征和其个人曲折的人生经历,莫扎特作为德奥民族歌剧的奠基人,其创作的歌剧极富旋律性和表现力,在演唱风格上也要求典雅、流畅、秀丽、明朗,注意时代特征。莫扎特对歌剧艺术的贡献是重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莫扎特歌剧艺术作为人类音乐艺术宝藏之一,将一直吸引我们去探索,去研究。

2.期刊论文 赵治华 莫扎特的歌剧创作及风格特征 -大理学院学报2004,3(4)

莫扎特是欧洲音乐史上伟大的作曲家,他是 18世纪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开创者之一.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体裁几乎涉及了音乐的所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后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莫扎特最重要的成就是歌剧,本文通过对莫扎特的最重要的几部歌剧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他的歌剧创作及风格特征.

3.期刊论文 余翌子.YU Yi-zi 莫扎特的歌剧创作与演唱风格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16(5)

莫扎特是音乐史上最多产的作曲家之一,特别是他的歌剧创作具有旋律性和表现力,其中大部分作品被世人传唱到今.莫扎特对歌剧艺术的贡献是重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莫扎特歌剧艺术作为人类音乐艺术宝藏之一,将一直吸引我们去探索,去研究.

4.期刊论文 傅放晴.FU Fang-qing 论莫扎特歌剧创作的艺术特征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3,17(4)

歌剧是莫扎特音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的歌剧创作中,强调音乐在刻画人物形象和反映角色内心活动的巨大作用,巧妙地运用重唱形式赋予人物个性化特点,做到通俗性与深刻性完美的结合,追求典雅、轻快的音乐风格,使每部歌剧散发出瑰丽的艺术风彩,深受人们的喜爱.

5.期刊论文 吴文瀚 在创新与综合中升华--论莫扎特的歌剧创作 -美与时代(下半月)2005(10)

莫扎特是世界音乐史上罕见的天才.在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中,歌剧创作是一个特殊的部分.对于莫扎特歌剧创作的评价,除去以往西方音乐史中所描述和记录的以外,还应从其对歌剧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不同于前人的美学观点,以及影响等方面对其进行再认识,并将其归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6.学位论文 侯延爽 论莫扎特歌剧咏叹调 2007

莫扎特(1756-1791)是欧洲音乐史上伟大的作曲家,他是 18 世纪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开创者之一,是德国民族歌剧的奠基人。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体裁几乎涉及了音乐的所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后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一生喜爱歌剧,从十一岁开始一共写了 22部歌剧,莫扎特的歌剧中最杰出的是后期的《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在莫扎特的歌剧中有14首经典的咏叹调。

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它们是莫扎特生平介绍,包括音乐天才的诞生、少年莫扎特的欧洲巡回演出、莫扎特与大主教的决裂、莫扎特的婚后生活及思想的转变、音乐天才的陨落;莫扎特歌剧咏叹调创作的美学观及风格特点,包括莫扎特歌剧咏叹调创作形成的时代背景、莫扎特歌剧咏叹调创作的美学观、莫扎特歌剧咏叹调的风格特点;莫扎特歌剧咏叹调的演唱技巧,包括适度控制音量和力度、注意表情记号的准确性、注意速度在咏叹调演唱中的变化、演唱中注意调性的变化、注意莫扎特的和声运用、演唱时要注意连贯的旋律线条、把握咏叹调中人物在全剧中的地位、根据不同的性格类型演绎女高音咏叹调、在演唱中注意呼吸的合理运用;莫扎特歌剧咏叹调创作的贡献,包括莫扎特的歌剧咏叹调发扬并创立了德国本民族的歌剧形式、莫扎特在创作歌剧咏叹调时融会了其他国家的音乐精华、莫扎特咏叹调中重唱的创作为世界的歌剧做出了典范、莫扎特歌剧咏叹调的通俗化是现代歌剧创作的楷模、莫扎特的喜歌剧创作令我们音乐工作者引发的思考。

7.期刊论文 徐艺.XU Yi 论莫扎特歌剧音乐的戏剧性--以歌剧《魔笛》为例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3) 莫扎特的歌剧观认为:音乐与台词相比较,音乐则富有更为明显的戏剧表达能力,因此,莫扎特把音乐创作看作歌剧创作的基础;其次,莫扎特认为音乐有独特的表现力、音乐是歌剧创作的基础,所以,音乐是可以独立表达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的,从而加强了歌剧创作中音乐的戏剧性表述.他特别注重歌剧创作中音乐的戏剧性.

8.学位论文 杨照民 莫扎特喜歌剧重唱艺术探索 2006

1.1莫扎特生平

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W·A·Mozan,1756-1791)生于萨尔茨堡,当时属于巴伐利亚的一个城市,现在位于奥地利西部。父亲利奥波尔德·莫扎特是萨尔茨堡宫廷里一位小提琴家兼作曲家。当他发现幼年莫扎特出众的音乐天赋,就专心致力于莫扎特的音乐教育。6岁时,莫扎特就能演奏钢琴、管风琴、小提琴,并创作了第一首小步舞曲,9岁写交响曲,12岁已经完成了第一部歌剧。莫扎特6岁-15岁期间里,一半以上的时间由父亲带领,和姐姐一起,在欧洲各地长途巡回旅行演出,足迹遍布法国、英国、奥地利、意大利、德国、比利时和荷兰,对他一生事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与各地音乐家的接触,使他获得了广博的音乐见识,其中巴赫的小儿子J·C·巴赫的歌唱性快板和协奏曲、意大利歌剧艺术和萨马丁尼的交响曲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童年的这种颠簸生活也有损于莫扎特的身心健康,他过早辞世与此不无关系。然而童年受到的神童礼遇,培养了他的艺术家的自尊和人文意识,开拓了他的艺术视野。

莫扎特生活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夕的大动荡时期,因此,在他身上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朝气蓬勃的乐观和反抗精神。1781年,莫扎特越来越难以忍受萨尔茨堡的闭塞的环境和大主教仆役的音乐职位,毅然与供养他的萨尔茨堡的大主教公开决裂,只身赴维也纳,心甘情愿地去过贫穷、自由的穷艺术家生活,成为西方音乐史上大作曲家中第一位“自由音乐家”。1785年,他又满腔热忱地参加了带有启蒙思想的秘密团体“共济会”,在他的歌剧《魔笛》中借萨拉斯特罗之口宣扬了共济会的博爱思想。他在《费加罗的婚礼》一剧中,公开歌颂了民众的朴实、忠诚、机智,抨击了贵族的昏庸、淫逸、无耻。莫扎特一生没有固定职业,1787年曾获得“宫廷室内乐作曲家”的荣誉性的任命。尽管海顿曾写信给音乐赞助人,疾呼应酬劳这位伟大的天才,莫扎特还是于1791年在贫病中死去,葬于贫民公墓。

1.2莫扎特喜歌剧创作

1.2.1喜歌剧创作背景

18世纪上半叶,欧洲一些主要国家的城市经济不断繁荣,市民阶层日益壮大;一些有识之士对传统的正歌剧空洞的形式主义表示不满,民间集市演出的流行等等因素,都为喜歌剧(Operabuffa)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后来,意大利出现了喜歌剧(OperaBaffa),这是在启蒙主义思潮影响下,一反意大利正歌剧“矫揉造作”而追求“自然”的一种新的歌剧体裁形式。喜歌剧最早出现在威尼斯乐派的正歌剧中,是在其幕问插进的短小精悍的滑稽片断,称之为“幕间插曲”(Imtermezzo)。由于它取材于市民的生活,剧中人物常常是社会中下阶层,场景多是大众十分熟悉的日常生活而非豪华的王宫深院生活。剧词幽默口语化,音乐形式也十分生动活泼,富于民族和地方色彩,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尤其符合市民的口味,因而逐渐成了喜歌剧。 意大利的佩格莱茜(GiovanniBattistaPergolesi,1710-1736)是一位有才能的正歌剧作曲家,他的《女仆作夫人》被认为是第一部意大利喜歌剧。18世纪中下叶意大利主要喜歌剧作曲家波契尼(N.Pic-cini,1728-1800)的《温顺的女儿》融入了一些严肃的抒情性。契玛罗萨(D.Cimarosa,1749-1801)的《秘密婚姻》由于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社会等级价值观念的转变而引起轰动。

9.期刊论文 马山雪 西方音乐史中的莫扎特晚期的三部歌剧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7(2)

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时期重要代表人物,歌剧在莫扎特的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了前人的歌剧创作经验,创作了惊人的具有独特性的歌剧,为整个欧洲的歌剧创作做出了巨大贡献.10.学位论文 唐蒙蒙 莫扎特歌剧《魔笛》艺术特征初探 2006

歌剧《魔笛》可以说是莫扎特歌唱剧创作中的最后集大成之作。这部歌剧在创作上具有突出的意义,本文主要以探索莫扎特歌剧《魔笛》的艺术特征为主要目的,力求对这部歌剧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人认为,歌剧《魔笛》的艺术特征主要在于在该剧中莫扎特充分发挥了音乐的独特性,在语言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刻画等方面都具有与音乐相融合的特点;此外,该歌剧中还体现了共济会思想对他的影响,表达了深刻的社会思想和道德意义;最后,从音乐方面来看,莫扎特在《魔笛》中运用了歌剧创作的各种要素,创造出了真正的综合性古典歌剧。因此,歌剧《魔笛》的多样性没有其他歌剧可以与之匹敌。

关于莫扎特的歌剧《魔笛》的研究应该说是层出不穷,但是他们大多数对剧幕的介绍、剧情的解说、部分内容的介绍或少许风格及特点的提及等等。但将莫扎特的歌剧《魔笛》进行系统性的音乐分析,深入地研究其作品的结构形式、内容形式、独唱样式、多声部形式等等各个层面的艺术特征,这仍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作为一名声乐表演方向的研究生,我认为这篇论文将有助于广大声乐学习者更加深刻地了解莫扎特、《魔笛》及其歌剧的各种艺术特征,对人物角色进行全面的诠释和演绎。全文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歌剧《魔笛》艺术特点的形成基础。这部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关于莫扎特及其三类歌剧创作作品的简要叙述;关于歌剧《魔笛》的创作时间、演出时间以及剧本作者等方面的相关基础资料;歌剧《魔笛》的题材来源;歌剧《魔笛》的剧情梗概。

第二部分,歌剧《魔笛》的结构形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概述了《魔笛》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德国歌唱剧的体裁形式;其次,从宏观上分析这部二幕歌剧的情节划分;最后,简要地叙述歌剧《魔笛》从开始到结束的剧情的大致发展结构。

第三部分,歌剧《魔笛》中音乐的表现特点。这是本文的重点,分别从该歌剧的序曲、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五个方面详细分析莫扎特歌剧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等特点。在该剧中序曲的特点与功能,宣叙调的基本特征,各种歌剧音乐语言包括正歌剧的语言、谐歌剧的浪漫方面和喜剧方面、歌唱剧等等,都在这一部分里得到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第四部分,通过本文的分析概述,总结概括了如下七点结论:第一,歌剧《魔笛》在当时社会具有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第二,莫扎特在歌剧选材和题材处理上,具有了自己独特见解,在该剧中把神话题材和现实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第三,在《魔笛》中莫扎特还扩大了题材的范围,创造性地发展了喜歌剧的形式。第四,他继承了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传统手法来写宣叙调和咏叹调,让人声与乐队和谐统一,使乐队充分为剧情服务。第五,剧中的重唱更加发挥了展开剧情的功能,充分表现了剧中的故事情节冲突;第六,为德国歌剧民族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第七,莫扎特在《魔笛》的创作中以音乐发展的原则为基础充分刻画人物的情感,突出了音乐的主导地位,创造性地使音乐与歌词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Thesis_Y1429481.aspx

授权使用:吕先竟(wfxhdx),授权号:7b7b53e8-2803-454b-ad12-9e68009250f4

下载时间:2011年1月11日

江西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

演唱风格研究

姓名:陈玉琳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音乐学

指导教师:刘明健

20080601

http://www.dragon163.com/exclusive.asp

龙摄影婚纱摄影连锁品牌,来自美丽宝岛台湾,由林树藤先生创立

于1976年至今已有34年的悠久历史。龙摄影崛起台湾,是享誉国内外的婚纱摄影连锁品牌。分别在新加坡、台北、高雄、北京、上海、沈阳、杭州、南京、重庆、合肥、兰州、郑州、银川、西宁、内蒙古等六十余个城市均设立了品牌连锁店,其区域分店达到260多家。34年来,龙摄影品牌理念融汇了中国商道文化的精髓与西方先进的思想,历炼出了“真诚、专业、完美”三大品牌理念,以这样极具创新思想和社会责任感的品牌理念推动着龙摄影一直不断发展与进步;同时凭借扎根于台湾、内陆行业中经营34年的丰富运作经验,成功打造了龙摄影连锁品牌团队。

龙摄影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注册商标,为

专业婚纱摄影及服装设计品牌。龙摄影坚持台湾名牌的专业风范,导入CIS(企业识别系统):VI企业视觉识别系统、MI企业管理理念系统、BI企业行为规范系统,鲜明地在视觉与文化上传达品牌内涵;在34年品牌辉煌发展进程中,凭借独特的品牌魅力与广大消费者的满意肯定,先后荣获了,“全国摄影行业百强企业、百家“放心消费”企业、中国十大等多项殊荣!龙摄影坚信以人为本,用企业独特的品牌文化魅力去服务好顾客的每一个细节,缔造出新人生命中最平凡最真挚的感动,让新人梦想成真,留下一生中最值得甜蜜珍藏的回忆佳作,用心打造国际化的经典婚纱品牌。

龙摄影在e时代的今天,更是把握先机,率先将数字技术更好地融

入摄影之中,把传统拍摄技艺与数字艺术精妙融合,创造出独具一派的时尚摄影风格;同时在产品研究、数码影像技术,主题研发都在不断创新,礼服更是将完美浪漫经典演绎,为新人打造绝美靓丽新娘;龙摄影一贯追求零缺陷的作风,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皆追求完美的风范,确立了龙摄影在婚纱摄影行业的领先地位,也是龙摄影在全国各地倍受结婚新人认同与喜爱的原因。昔日坚持不懈的努力与奋斗,铸造今朝品牌辉煌的成绩。今天已经取得骄人成就的龙摄影不会停下继续开拓、创新、进取的步伐,将会一直追求对品牌的完美要求,立志缔造中国婚纱摄影经典品牌的王者风范。今天龙摄影依然努力开拓,孜孜不倦地把龙的品牌做好、做大、做强,把品牌扩展到中国的每个版图,展望规划雄伟的未来蓝图,成就更加辉煌灿烂的品牌梦想。

摘要

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1756~1791),一名音乐伟人,一位旷世奇才,他的名字大家耳熟能详,他的作品人们有口皆碑。他的创作几乎涉及所有音乐体裁,而他每一种体裁的作品都被认为是时代影响力的典范,特别是他呕心创作的22部歌剧作品,提炼了德奥的歌剧精华,添置了高超的歌剧技巧,安排了妥帖的歌剧布局,呼出了时代变革的歌剧精神,将他的艺术事业推向了顶峰。如果说音乐的执着开拓了他勇攀高峰的视野,那么挑战的精神则成就了他永垂不朽的乐绩,他为后人树立了歌剧创作的楷模,同时也吸引着人们沿着他的艺术人生道路去探究歌剧艺术的奥秘。关键词:莫扎特;凯鲁比诺;创作特征;演唱风格

Abstract

WolfgangAmadeusMozart

genius,whoseworksareiswell-knownallovertheworldasoneofthemusicwidelytransmitted.AllmusictypesCanbeseeninhiscreations,everyofwhichisconsideredasthemodelofmusichavinggreatinfluenceonthedevelopmentofopera.Mozarthadcomposed22operaworkswithhisutmosteffortembodyingtheeliteofGermanandAustriaOpera,containingperfectoperatechniqueswithproperarrangement,exertingoperaspiritofreformera,whichrepresentsthetopofhiscareer.Hispersistenceformusiccreateshisperspectiveofmusicpursuitandhischallengespiritmakeshimachievedimmortalworks.Mozart,asthemodelofoperacreation,inspiresotherartiststoexploretheoperaartfollowinghisartsteps

Keywords:Mozart;Cherubino;CreationCharacteristic;SingStyle.II.

http://www.dragon163.com/marry.asp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豇承蝌签字日期:淞年易月f/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

导师签名:戳m彳厶

签字日期:≯酪年6月(|1日

http://www.dragon163.com/jewelry.asp学位论文作者签名:P乐矾澎降签字日期:Ⅻ谚年占月¨日

http://www.dragon163.com/marry.asp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豇承蝌签字日期:淞年易月f/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

导师签名:戳m彳厶

签字日期:≯酪年6月(|1日

http://www.dragon163.com/jewelry.asp学位论文作者签名:P乐矾澎降签字日期:Ⅻ谚年占月¨日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引言

莫扎特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中罕见的天才作曲家,无论在歌剧、交响乐、协奏曲、奏鸣曲、室内重奏、宗教体裁以及娱乐性的器乐曲、舞曲等领域里他都创作出了非常优秀的、超过自己前辈和其他同时代作曲家的重要作品,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莫扎特用短暂的一生写了600多部音乐作品,几乎涉及所有音乐体裁。他特别钟情于歌剧创作,一生对歌剧都非常感兴趣。从11岁创作歌剧喜歌剧《阿波罗与海辛特斯》始,至逝世前的《狄托的仁慈》,共创作了22部歌剧作品,包括意大利喜歌剧、德国歌唱剧、正歌剧、戏剧化小夜曲以及戏剧配乐等。他融意大利、法国、德奥等国的音乐元素与一炉,是超国界的。他不仅超越了蒙特威尔地、格鲁克等人,甚至把同时代的人也抛在了后面。特别是《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三部不朽的代表杰作,是18世纪歌剧艺术创作高峰中最灿烂辉煌的典范,更是至今世界歌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经典剧目。现在人们欣赏歌剧,一般也是从莫扎特开始。固然,蒙特威尔地、亨德尔和格鲁克等在歌剧史上都具里程碑式的伟人,代表作也堪称经典,其中的一些著名咏叹调至今仍令人感动,但由于创作年代的久远和时间的流逝,已慢慢地改变了人们的观赏习惯,那种凝重的情境、理想的激情,那种远离人间的所谓崇高和质朴,还有那种一成不变的程式化的格调似乎已与现代听众的欣赏观念渐行渐远,大多数作品已经消失在人们的欣赏范围内,现今已鲜有出演,尤为东方和我国,即便是将来看来也难有机会上演这类剧目。

反观莫扎特的歌剧,它们代表了18世纪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他依托于现实生活,将歌剧建立在一种平民式的感情基础上并惟其显著特点。除《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三部代表作外,还有一些中、后期的歌剧作品,如《伊多梅纽》、《后宫诱逃》、《女人心》、《狄托的仁慈》等之所以深受观众喜爱,是由于曲作者赋予了人物角色更深刻的思想高度,使这些作品蕴含着一定的哲理性,更主要的是曲作者使这些作品通过音乐这种载体的形式美所体现的剧情内容优雅,完美的情趣结合。通俗地说,就是将崇高的音乐与世俗的欢乐非常完美地结合了在一起,给予了听众很深的印象,使得人们在观赏时获得身心的愉悦而盛演不衰。他歌剧中的人物形象,哪怕是放在现今社会中,也是活灵活现的。“他所塑造的舞台人物可与莎士比亚笔下的同类人物相媲美”。n1咏叹调是歌剧中的一种独唱形式,在传统观念上相对于朗诵、说话式的宣叙

硕士学位论文

调。咏叹调的兴起使演唱者的嗓音在演唱它的过程当中焕发出了迷人的戏剧光彩,同时,作曲家也利用咏叹调这种艺术创作形式的特殊魅力为广大的演唱者们创作出了一定数量的一些具有一定技巧难度的唱段。作曲家还使咏叹调剧中的歌词词汇变得鲜明形象,使咏叹调中的旋律变得优美悦耳、沁人心脾。虽然有时咏叹调的词汇较慢的音乐配置会降低听众的听辩能力,但作曲家将宣叙调引入到咏叹调的前面,也就是事先把歌词将要表达的人物感情提示一下,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完美结合使得歌剧具备了以往所不具有的特殊魅力,使得观众们也更加热爱去观看这种舞台上的歌剧。歌剧中的咏叹调是一种既讲究旋律线条的优美动听,又注重发挥声乐表演技巧的抒情调。在戏剧情节发展的重要时刻,由某一角色在特定的情境中集中抒发人物内心的情感,并且发出声声感叹,从而倾诉人物的喜怒哀乐。演唱咏叹调时要求演唱者要认真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当中,努力做到情真意切;要善于把握好旋律的声音气息,努力掌握好换气的声乐演唱技巧,并且极富表情地演唱和处理好所演唱的音乐段落。

莫扎特生活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夕的大动荡时期,在他身上反映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种朝气蓬勃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乐观的阶级意识。1781年,莫扎特毅然与供养他的萨尔茨堡的大主教公开决裂,心甘情愿地去过贫困、自由的穷艺术家的生活。1785年,他还满腔热忱地参加了带有启蒙主义思想的秘密团体“共济会”。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取材于法国18世纪文学家博马舍的话剧,主人公费加罗这个出身于第三等级的平民以自己的足智多谋而主宰着全局,从而使得这部歌剧在当时无疑带有~些政治性的反动倾向。博马舍的这部歌剧在法国的上演上历经了曲折,博马舍将赞许和同情都给予了精明能干的费加罗以及他的未婚妻苏珊娜,莫扎特再度创作时沿袭了这个主题思想,公开颂扬了人民大众的朴实、忠诚、勇敢、机智,抨击了贵族阶级的昏庸、淫逸、无耻、卑劣。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存在着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夕的阶级对立意识,使王室直觉地感到此剧是在嘲弄一切被视为神圣的事物,所以,该剧博马舍在1778年就已经创作完成了,但却一直等到1784年才得以允许公演,值得庆幸的是;该剧自1786年首演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同时也获得了巨大的好评。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莫扎特十分注重歌剧作品中的民族性,并且力求从本国的喜歌剧以及民族音乐中汲取营养,同时更加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出其歌剧作品中的民族精神和阶级意识。

从歌剧演唱的语言上来看,历代的歌剧都是用外国的语言来演唱的,而莫扎特却开创了用本国语言来演唱歌剧的先河。莫扎特和一些进步的德国知识分子一样,都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人民。他曾为自己祖国的落后而伤心又担心,特别是对于因当时的统治阶级不重视本国本土的文化艺术而令其十分痛心。他一再强调说:“如果我们德国人能够认真地开始用德语思考、用德语交谈,按德国人2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的习惯行动,甚至用德语演唱,那么,德国就一定会振兴起来!’’n引,这种民族意识的觉醒不断地推动着他立志~定要创立出自己德国的真正民族歌剧。因此,莫扎特在其歌剧的改革活动中始终致力于以民族歌剧的体裁为基础,并且,他的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在其以后的歌剧作品中也得到了广泛地发展。此外,莫扎特还创造性地借鉴了意大利正歌剧和喜歌剧中的一些成功因素来丰富德国歌唱剧这种体裁,这也为以后的德国民族的大歌剧体裁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从歌剧作品的选材上来看,莫扎特突破了以往以古希腊神话内容为主的选材模式,转而选取一些世俗性比较强的内容为题材,莫扎特所创作的歌剧作品大都是以抨击贵族、以颂扬第三等级的勤劳和善良朴实的高尚品质为主要题材,音乐也常常将贵族宫廷中的华丽特性和偏重娱乐性的特点相结合。这种创作中的阶级意识在莫扎特早期的作品中就已经体现得十分深刻明显,例如,莫扎特根据法国作家博马舍(Beaumarchais)的话剧所创作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这部歌剧作品就选取了世俗性的题材,剧情描写的是两对不同地位的情人(即伯爵和伯爵夫人、男仆费加罗与女仆苏珊娜)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反映了作为一个第三等级的奴仆费加罗为了争取做人的权利、为了争取做人的尊严而向贵族阶级作斗争的强烈的乐观的阶级意识。这种阶级意识在他晚期的创作中所反映的不如之前的作品那么深刻明显,这种意识继而又与他所崇尚的启蒙主义者的人道主义思想相结合。

莫扎特所创作的歌剧,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它们甚至对于欧洲19世纪以后的歌剧创作与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不仅让莫扎特找到了新的戏剧创作手法,同时也使得他的喜歌剧中出现了比较严肃的戏剧成分,它是莫扎特众多歌剧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部作品,是莫扎特歌剧中的颠峰之作,也是我们大家较为熟悉的一部作品。而且,它至今仍是各大歌剧院上演次数最为频繁的歌剧之一,有如天籁的歌声和错综复杂的男女人物关系,宛如角力般、层出不穷的小计谋和角色错乱的对白,至今仍是许多观众念念不忘的经典。与格鲁克不同的是,莫扎特主张“诗必服从音乐",莫扎特的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领域,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宣叙调也富于歌唱性。莫扎特还将不同类型的音乐、将各种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鲜活又生动;他将重唱这种艺术创作形式安排为戏剧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使简练、个性化的序曲在戏剧音乐的性质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反映了十八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德奥知识分子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以及对美好社会和光明、正义、获得个人的尊严的渴望和追求。莫扎特的音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作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反映出了德奥资产阶3

硕士学位论文

级积极向上、乐观的精神状态。可以说,没有莫扎特对歌剧创作的贡献,也许就没有欧洲歌剧的今天。因此,莫扎特的这些伟大的成就使得他的歌剧作品中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和演唱风格尤为值得我们去注意和探析。

此外,我国有不少关于莫扎特的论著,这些论著也为推动我国歌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相对于丰富的歌剧实践来说,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是远远不够的。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国内目前仍处于对莫扎特歌剧的介绍和通览层面上,如:尚家骧著的《欧洲音乐发展史》;秦子超、白楠著的《莫扎特》;韩鸿鹰著的《莫扎特》;张洪岛著的《欧洲音乐史》等等,这些著作都主要是对作曲家生平简介、歌剧内容和创作风格的整体上的概述,而对莫扎特歌剧作品的具体分析却较少。关于歌剧的专门著述有钱苑、林华著的歌剧概论;王沛伦著的歌剧辞典等等著作主要是在歌剧的艺术特征、发展缘由和结构模式等方面进行论述的。而朱振山著的外国歌剧曲选等著作都是针对音乐爱好者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品研究。其他较有价值的文章主要有杨燕迪著的《莫扎特歌剧重唱中音乐与动作的关系》和饯仁康著的《歌剧“费加罗的结婚"选曲》等,他们主要是对莫扎特的歌剧作品进行了比较全面、比较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论著的观点也比较新颖,较富有创意。另外,目前国内对莫扎特歌剧的大致内容概括研究的较多,对剧中人物费加罗和伯爵夫人的咏叹调研究的较多,而关于剧中另一个主要人物凯鲁比诺的研究的论著相对较少,伯爵夫人的童仆凯鲁比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凯鲁比诺虽然身为男性,但由于他年轻,按照早期西洋歌剧中的传统,这个角色在舞台上演出一般是由女身来扮演,并且由女中音或者女高音来演唱。鉴于这个比较特殊的人物形象,作者参阅了大量有关莫扎特的音乐文献,经过认真钻研、仔细分析,文中除了介绍了莫扎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主要创作特征,还对剧中男身女唱的主要人物角色凯鲁比诺的创作特征和演唱风格进行研究分析,文中还对凯鲁比诺的两首咏叹调展开了演唱分析,并附了谱例辅助论述,以此来帮助我们更多的了解和认识“莫式”歌剧、“莫式"创作特征和“莫式”演唱风格。4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http://www.dragon163.com/theme.asp

第1章莫扎特生平和歌剧的创作背景

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w・A・Mozart,1756--一1791)是最伟大的音乐戏剧大师之一,短暂的一生写了600多部音乐作品,几乎涉及所有音乐体裁。他特别钟情于歌剧创作,他曾在信中写道:“我羡慕所有写作歌剧的人,听见一个歌剧的调子,我就会哭……写歌剧的愿望是我一刻也不能忘怀的;’’(1778年2月7日信),“对于我,第一是歌剧”(1782年8月17日信)。昭1莫扎特共创作了22部歌剧作品,包括意大利喜歌剧(OperaBuffa)①、德国歌唱剧(Singspiel)圆、意大利正歌剧(OperaSeria)固、戏剧化小夜曲以及戏剧配乐等,特别是《费加罗的婚礼》(LeNozzediFigaro)、《唐・璜》(DonJ由an)和《魔笛》(DieZauberflSte)三部代表作,不仅是当时歌剧创作中最辉煌灿烂的典范,更是世界歌剧舞台上经久不衰的经典剧目。,

艰辛的探索,执着的追求,无悔的付出,辉煌的成就。莫扎特的歌剧成就位居维也纳古典乐派榜首,他呕心创作的正歌剧、歌唱剧、喜歌剧均代表着18世纪末同类歌剧作品的最高水平,罗马教皇还曾授予他金马刺勋章。这一切卓越的成就都归功于他有着异乎寻常的音乐天赋,有着童年就涉足歌剧领域的艺术经验,有着人生坎坷道路曲折的非常经历,有着专心执着心诚志专的创作精神,有着对传统歌剧艺术认真仔细的深入研究,有着勇于创新敢闯新路的创新意识,有着挚爱音乐敢于挑战时代束缚的改革勇气。

1.1莫扎特生平

1.1.1金色的童年和欧洲之旅

莫扎特于1756年1月27日诞生在奥地利萨尔茨堡城,这座城市位于奥地利的西北部,自然环境优美,有山脉河流,有许多园林,美丽如画的大自然陶冶着莫扎特童年时的幼小心灵,也对后来莫扎特的音乐特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莫扎特的父亲莱奥波尔德・莫扎特(L・Mozart,1719~1787)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小提琴家、作曲家,同时也是莫扎特启蒙音乐教师。莫扎特从3岁起就显示出了非凡的音乐才能,他时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弹出他曾经听过的乐。喜歌剧形成于18世纪30年代的意大利,当时的正歌剧在幕问常常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喜剧性表演,这类幕间剧逐渐发展成为喜歌剧。

圆德国歌唱剧产生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是普通民众的音乐和戏剧欲望的自发性产物,与意大利歌剧相反,它是一种通俗、质朴的抒情舞台艺术形式.

。意大利正歌剧是一种严肃的歌剧,它的题材多取材于神话中英雄牧歌式的故事。5http://www.dragon163.com/art.asp

硕士学位论文

音。莫扎特还有着‘惊人的听觉和音乐记忆力。7岁的时候,他用父亲的朋友沙赫特涅尔的小提琴演奏,两天后莫扎特又在自己的提琴上练习。当沙赫特涅尔再次上门时,莫扎特对他说,我现在用的小提琴比前两天奏的那把小提琴低八分之一个音。沙赫特涅尔以为他在开玩笑,但莫扎特的父亲完全了解自己的儿子,他请朋友把小提琴从家里取来,经校对后,发现莫扎特的判断完全正确。婚1

莫扎特6岁时便在慕尼黑和维也纳举行了钢琴独奏音乐会,1763年,他随父亲和姐姐玛利亚・安娜・莫扎特(M・A・Mozart,1751"--1829)开始了长途的巡回演出,并且访问了德国、比利时、巴黎、伦敦和荷兰。这些地方给莫扎特日后的音乐风格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尤其是在此期间与巴赫的幼子一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的相识和交往,对他的早期音乐创作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H。这之后,莫扎特又相继在罗马和那不勒斯等城市举行了音乐会,在整个意大利演出期间,莫扎特不断地吮吸着意大利歌剧的精华。

1.1.2坎坷的青年和曼海姆之恋

正当少年莫扎特才华横溢的时候,一连串的不幸却降临到他头上,费尔丁安德公爵改变了留用莫扎特的主意;莫扎特父亲的保护人萨尔茨堡大主教西吉茨蒙德突然逝世,新主人却对他们百般苛刻;而莫扎特想在米兰和维也纳宫廷任职的梦想又相继落空。莫扎特不得不回到萨尔茨堡,成为了大主教阴森目光下的一名宫廷乐师,大主教经常阻止莫扎特的父亲参加宫廷的音乐生活,并且对莫扎特施加种种压力,只要一发现莫扎特稍有抵触情绪,就会采取粗暴形式加以屈辱,大主教还对莫扎特的天才嫉恨不己。在萨尔茨堡这段痛苦的时光,莫扎特的才华得不到发挥,也失去了自由和欢乐。

就在莫扎特深感痛苦之时,生活出现了新的转机,大主教终于同意让他休假,并准许他暂时离开萨尔茨堡。1777年9月,莫扎特在母亲的陪同下再次踏上了旅行演出的道路。他们先是到达慕尼黑城,不少贵族朋友为这位昔日的神毫安排了一些小型的家庭音乐会以表示他们的诚意。随后,他们来到了阿乌拉斯堡和曼海姆。曼海姆是当时德国音乐的中心,它还拥有一个很好的歌剧院,莫扎特在这里受到了当地音乐家的热烈欢迎,并且结识了著名的歌剧作曲家戈尔茨包耶尔以及他生平的第一位恋人一年轻的女歌唱家阿罗伊齐亚・韦伯(AloisiaWeber),这段感情却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再加上他们在曼海姆的旅费已经耗尽,莫扎特不得不告别自己的情人,去巴黎寻找新的机会。畸1莫扎特在巴黎没有想象的那么幸运,他们的生活十分艰苦,母亲也由于天气闷热和长期的营养不良离开了人世,莫扎特只得怀着痛苦的心情回到了萨尔茨堡。6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1.1.3成年后的“乐刀绩和最后的绝唱

莫扎特为慕尼黑宫廷的庆典活动创作的歌剧《伊多梅纽》(Idomeneo)使得他对歌剧创作充满了信心,使得他对宫廷乐师的生活越来越厌烦,也使得他终究与大主教决裂并离开了宫廷。1782年,莫扎特只身来到了维也纳,并且与康斯坦茨・韦伯(ConstanzeWeber)结了婚,结婚后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莫扎特的歌剧创作事业也出现了新的转机。莫扎特先是受到维也纳的民族剧院的委托创作了歌剧《后宫诱逃》(DieEntifuhrungansdemSersil),它的上演引起了音乐界的关注,也使得莫扎特成为了维也纳受欢迎和尊敬的音乐家。从1782年到1786年间,莫扎特的创作技巧和音乐表现力在维也纳己所向无敌,1786年,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于莫扎特亲自指挥下在维也纳上演,观众热烈的欢呼、歌剧完美的形式和鲜明的思想性无不标志着莫扎特的歌剧创作走向了顶峰。1787年,取材于西班牙民间传说的歌剧《唐・璜》在布拉格歌剧院上演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莫扎特也因此成为了布拉格城的中心人物。1790年创作的歌剧《女人心》(CosiFanTutte)虽然情节琐碎、内容平淡无奇,但却充满了欢快和迷人的气氛,上演后也获得了成功。1791年,莫扎特再次受到了维也纳歌剧院的委托创作了非常富有民族特色的歌剧《魔笛》,它是莫扎特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作品,也是最完整的一部。在创作歌剧《魔笛》的同时,莫扎特还接受了另一部巨作《安魂曲》(Requiem)的创作,超负荷的工作使得莫扎特的健康情况每况愈下,最后的绝唱《安魂曲》成为了他自己的安魂曲,这位杰出的音乐大师在这部作品未完成时便离开了人世,他的名字也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1.2时代背景对其创作的影响

18世纪的欧洲,慷慨资助一切艺术的王朝统治者为数众多,其动机一半是出于和其它君主竞争的心理,另一半才是真正出于对于艺术的热爱和美的追求。而18世纪的欧洲,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迫在眉睫,卢梭和狄德罗@宣扬的自然意义和个性的解放,给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变革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启蒙运动日益深入人心,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作用日渐增强,必须进行反封建阶级斗争的意识日渐在人们心中觉醒。

莫扎特所处的时代正是欧洲历史上反抗封建贵族、酝酿资产阶级革命、斗争最尖锐的时期,是一个批判的个人启蒙精神日益陷入与教会的和国家的封建专制主义相冲突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新旧思潮交替的伟大时代。由于莫扎特从小就经常到欧洲各大城市旅行,接触到许多进步的知识分子,因此,他的资产阶级意。狄德罗(1713—1784):法国哲学家和百科全书编纂者.7

硕士学位论文

识的成长亦较快。在1777年,他就曾在信中轻藐地写道:“我要得到你们所获得的勋章,比起你们要想变成我这个样子来要容易得多,而你们就是死而复生两次,也办不到。”1781年在致父亲的信中他还直截了当地宣称:“我对大主教恨得发狂。"这与莫扎特对待普通下层人民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说:“最好最真实的朋友是贫穷的人。富有的人不懂得友谊,尤其是那些生而富贵的,还有那些命运造成他们富有的。这些人,往往在他们的安窝中得意忘形。"刚

而在对待当时的封建统治阶级态度上,他有一种他父亲以及老一辈作曲家所不曾有过的强烈的个人自尊心。他对自己所处的卑微地位十分不满,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傲慢态度也十分愤慨,他说:“我不曾知道我是个宫廷仆役,这对我是个危险。人总有个自尊心,我虽不是伯爵,可是比起某些伯爵,我可能有着更强的自尊心。""1特别是当他毅然与主教决裂后,他明显地表露出一种类似法国“共和国公民"的高傲的思想。例如,他通过四幕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深刻地揭露和讽刺了贵族统治的无能、腐败和道德堕落,并且热情地歌颂了第三等级的机智、勇敢和正直,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即使是在对待自己的爱情、婚姻闯题上,他也同样表现出一种对封建束缚的反抗态度。他宁愿违背自己父亲的意志,也决不放弃自己所选择的爱情,决不后悔自己所决定的命运。例如,莫扎特和康斯坦茨的爱情和婚姻。

作为和莫扎特同时代人的海顿(F.J.Haydn,1732-1809),他虽然也曾对贵族怀有不满情绪,但却尽力去投主人之所好,并能够忍受某些不公的待遇,在贵族府邸长期供职,仅在艾斯哈齐公爵一家任副乐长、乐长即将近长达三十年之久。莫扎特在萨尔茨堡大主教宫廷任职期间,就不顾一切清规戒律,不断外出演奏或排练演出自己的歌剧。当大主教以更加苛刻的条件限制其活动时,他公然向大主教两次提出辞呈,被驳回并受到粗暴对待后,他便愤然同他的上司决裂。敢于触犯在当时显得神圣的一个头衔一大主教的权威,简直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这就在音乐史上开辟了一个光辉的先例,显示出了新市民阶层的力量与尊严。莫扎特的这些言论和行为,都深刻地表明了他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很大。

1.3喜歌剧对其创作的影响

莫扎特的歌剧种类很多,但重点是喜歌剧。特别是1781年以后的创作,喜歌剧更是占有着最大的比重,九部歌剧中有六部是喜歌剧(K.588:K.492:K.527:K.620:K.486;K.384),只有两部是正歌剧(K.366:K.621),其代表作品几乎全是喜歌剧或者是喜歌剧同其他歌剧的结合体。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莫扎特的歌剧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喜歌剧的改革。8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喜歌剧在17世纪中叶之前,原来只是歌剧间隙中所安排的一种引人发笑的场面,比如一群滑稽仆人在台上瞎胡闹,观众看了哈哈一乐,但是到了17世纪末这种余兴节目就开始逐渐衰弱,或者被挪到歌剧各幕的最后。从18世纪开始,人们开始提倡改革正歌剧,有人就干脆把喜歌剧的因素完全排除在外,也有人把它变成幕与幕之间的“插剧"(Intermezzi),这种带有半独立的性质的插剧最后演化成为了完全独立的意大利喜歌剧。喜歌剧不像正歌剧那样一唱就没有个完,它大量地使用三重唱、四重唱甚至更加大型的重唱,喜歌剧表现日常生活更加自然真实、有趣,不像正歌剧那样严肃。法国的喜歌剧(OperaComigue)∞,英国的“叙事歌剧"(BalladOpera)∞,德国的歌唱剧都同属于喜歌剧的类别,唯一不同的是它们的演唱用的是本国的语言。18世纪意大利的喜歌剧的音乐完全以容易重复的短小的动机为基础,它还将对话配上音乐变成宣叙调来演唱。

18世纪欧洲喜歌剧的发展对莫扎特歌剧创作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特别是他80年代以前创作的一些早期歌剧作品,这时期的作品与他早年的欧洲旅行演出,接触了众多的欧洲著名作曲家和喜歌剧作品不无关系。早期歌剧中,莫扎特运用了以意大利风格为主的各种不同的歌剧风格,尽管如此,他仍然使其所创作的每一部作品都能具有某种新的东西。例如:莫扎特在1775年所创作的歌剧《假扮园丁的姑娘》(LaFintaGiardiniera),剧中除了有富于特色的喜歌剧的急口令外,还加进了类似正歌剧中的花腔和喜歌剧所没有的伴奏宣叙调。莫扎特喜歌剧的唱腔既带有抒情性的性质,又带有诙谐性的和戏剧性的性质,各种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同性质的咏叹调各有各的用场,往往还带有讽刺意味,常常揭露现实生活中的阴暗。

此外,意大利之行对莫扎特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他一生所创作的22部歌剧中,大部分都深受意大利喜歌剧的影响。意大利是当时欧洲的音乐中心,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在意大利受过训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音乐家。罗马的宗教音乐称得上绝对一流,那不勒斯更是无可争议的歌剧之都。知名的作曲家纷纷来到意大利谱写歌剧,作品大都结构庞大,铺张华丽。莫扎特在这里饱尝了意大利音乐的精华,创作出了具有典型意大利风格的喜歌剧(如《费加罗的婚礼》),并且将意大利歌剧和德国歌剧完美地相结合,从而开创了歌剧历史上的一个新纪元。。法国喜歌剧的音乐常常采用地方的流行曲调,它是法国教区集市上出现的一种通俗的娱乐形式。

。英国叙事歌剧是以叙事手法为主并对社会事件进行讽刺,歌唱与说白轮流出现.9

硕士学位论文http://www.dragon163.com/album.asp

第2章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主要创作特征

莫扎特是一位多产的艺术家,他一生虽然只活了35岁,却几乎为所有的乐器创作了作品,但真正能够代表其综合创作成就的非歌剧莫数。一直以来,人们将莫扎特的艺术成就较之他以前的和他之后的那些饱受苦难的音乐家的苦心之作来得太过简单,用瓦格纳的话说:“天真无羁,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反思。”我认为,这种理解无论是对莫扎特其人,还是对其作品,都是一种严重的误读。哺1因为,歌剧才是他最喜好的表现媒介,而对于莫扎特歌剧的理解,更重要的认识在于,他能够无视当时格鲁克歌剧改革的巨大影响,提出了自己对于歌剧的独特见解力和美学观,并且进行创作。莫扎特用歌剧的形式来表现现实的生活,用音乐的手段来刻画人物的心理特征,展示戏剧的发展过程,渗透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莫扎特认为,音乐是歌剧戏剧结构的基础,咏叹调和重唱是其歌剧作品结构的支点,咏叹调用来刻画人物性格,重唱则用来表达多种人物的心理感情,强调人物之间的对立和联系。由于他把剧情的发展始终贯穿于音乐的创作之中,人们通常把莫扎特的歌剧看作是欧洲歌剧发展从童年走向成年的标志。

莫扎特的音乐语言平易近人,形式结构清晰严谨,音乐语言在简朴中充满了严肃认真的、思想深刻的、同时又不失地地道道的欢乐和幽默,这一音乐特点无不与他熟悉和爱好民间音乐以及他在创作思想上的民主倾向是分不开的。他在创作上始终注意听众的反应,并力求掌握听众的心理。他在1780年12月16日给父亲的信中就曾说:“你不必担心你所说的通俗性;除了驴子耳朵以外,各种人所需要的东西,我的歌剧中应有尽有了。"…1当然,莫扎特时代的音乐听众主要还只是贵族阶级以及市民阶层而不是真正广大的劳动群众,但是莫扎特的这种音乐倾向,无论如何都还是音乐艺术日渐从封建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日渐面向多数听众,日渐走向具有公开社会意义的市民艺术的具体反映。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虽然这部歌剧仍有不少喜歌剧所特有的各种喜剧性场面的穿插的手法,但戏剧的中心仍然还是集中在各个角色的矛盾复杂的人物关系里,集中在戏剧情节的矛盾事件的展开里,莫扎特还是运用重唱的艺术表现手法赋予了各个角色以深刻的抒情性、独特的个性,同时也突出了各个角色之间的突出的戏剧性的多维的矛盾情感。莫扎特在歌剧人物的塑造上、在人世百态的描绘中、在市井人物的描写时,似乎总能够刻画出生活中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无论是年少怀春的凯鲁比诺,还是聪明到有点自负的男仆费加罗;无论是多疑好色http://www.dragon163.com/frame.asp10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的贵族阶级伯爵,还是温柔美丽的专情女人伯爵夫人;无论是喜欢到处说人是非的卑鄙小人巴尔托洛,还是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苏珊娜,莫扎特都能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把他们的个性形象和性格特征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在奠扎特的艺术生涯中,歌剧是一股主流,它推动了其它音乐形式的发展,歌剧中不仅体现了他生活的快乐、忧伤,更体现了他个性中的多方面。1781年以前,莫扎特创作的歌剧基本上属于意大利正歌剧,如1764年他1l岁时创作的《善意的虚假》,以及后来的《牧人王》(IlRePastore)和《伊多梅纽》,这些作品旋律淳朴、优美、清澈,散发着对正义、智慧、美德以及美好爱隋的向往和赞美。1781年以后,莫扎特的歌剧创作达到了顶峰,如《费加罗的婚礼》这部主要的歌剧,集莫扎特歌剧创作之大成,充分体现了其歌剧艺术的创作特点:

在重唱形式的运用方面,重唱这种形式在莫扎特的歌剧创作中是起着表达多种人物的心理组合,强调人物之间的对立和联系的综合作用,莫扎特不但运用重唱来抒情,而且也应用它来展开戏剧情节和人物的心理刻画,重唱的音乐有时甚至比咏叹调、宣叙调的音乐还要更为丰富;

在歌剧序曲的创作方面,歌剧的序曲在莫扎特的歌剧作品中与歌剧音乐本身在音调、形象、气氛上开始有了具体的直接的内在联系,但还没有成为整个歌剧情节的概括,同时乐队在歌剧中的作用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在人物形象的刻画方面,莫扎特用音乐的语言复活了歌剧脚本的人物形象,让他们在音乐中呼吸,通过音乐这种特殊的媒介,让观众了解了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得剧中的每个角色的音乐都有符合他们自己基本性格的一些特点,并且在歌剧清洁的发展中始终保持他们原有的基本面貌。

在与格鲁克相比较而言,格鲁克公开承认“试图忘记自己是个音乐家”,戏剧至高无上,音乐是陪衬,以便完成整幅图画;而莫扎特则认为戏剧存在的目的是给音乐以机会,使音乐彻底地吸收、完全重塑了戏剧,音乐始终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m1。

2.1重唱形式的巧妙运用

在意大利的正歌剧时代,重唱只是不同人物异口同声地表示出同一种思想的方式,在喜歌剧中,重唱则被用作令人发笑的手段。在重唱形式的运用方面,在种重唱形式的混合使用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屡见不鲜,在《费加罗的婚礼》这部歌剧中,莫扎特不仅以重唱刻画了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而且赋予重唱以表达戏剧冲突的重任。此外,该剧最主要、最大的创作特征也是重唱,剧情发展的关键都集中在大重唱——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六重唱里,莫扎特通过重

硕士学位论文

唱使自己的音乐更加具有戏剧性,而所有这些戏剧性的高潮也都安排在重唱里,作曲家也每每以重唱这种艺术表现手段作为其高潮的铺垫,莫扎特使这些重唱成为冲突事件的中心,凡是在剧情关键的场次,都运用了这一艺术形式。莫扎特不仅通过不同声部的组合表明了剧中各个角色之间的不同关系,同时还通过这些重唱反映了各个角色对同一个事件中不同的心理状态、不同的情感表现。莫扎特更通过重唱这种得天独厚的创作手法使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同时得到展示,并且使得他们之间相互产生影响,从而使得这部歌剧的音乐具有一定程度的交响化意义,同时也深化了戏剧中的情感表现。

例如: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第二幕的终场就是由好几个重唱组成的,音乐不间断地提供机会,让众多的角色进入到剧情中,剧情从伯爵和伯爵夫人的二重唱开始发展,二重唱既有丰满的和声效果,又有清晰的线条感,几乎每部歌剧都至少会出现一两段作曲家精心创作的二重唱。剧中当伯爵夫人、凯鲁比诺和苏珊娜三个人正在筹划行事的时候,伯爵敲门请求进入,并且怀疑有个男人藏在罗西娜的房间里,罗西娜隐瞒实情,伯爵不相信并且拔出剑来,推了推内室的门,聪明伶俐的苏珊娜跑出来用讽刺的口吻唱道:

j啊老爷{为一eClUe]gtu-po-把P11b血-由p埔n—de-te,ilpa田0啦一ca_。m何拔剑相冉7用惊奇的目光,投射在我…出・telquel弹-gi0叫-M・taⅦ-de・te-b俨quelu身上!翼非把我当作顽皮小姑娘真

p晖一娜删一m-ta托・lie—t|Jioqm.

非把我当作颟度小姑娘.

伯爵只好说:

ckaco.h!ll也・s9・÷葶一

真膏怪!这叫我没

l吼-do耐v~

有话可说.12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随着剧中人物出场的增多,一直发展到六重唱,长达九百四十小节:

拖le・pm吐・加s一-ir

真有这摩巧

在六重唱中,苏珊娜、伯爵夫人和费加罗是一组,马切丽娜、巴西利奥、伯爵和巴尔托洛是另一组,莫扎特用重唱的形式不仅表现出了两组之间的矛盾,并且还生动地刻画出了每一个人物的个性,从而形成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富于戏剧性的高潮。

又如,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第一幕中,生性好色的伯爵正想要调戏苏珊娜,恰巧被音乐教师巴巴利奥撞入,而苏珊娜又为了要藏匿凯鲁比诺而紧张不安。莫扎特用一个三部性的结构的三重唱来表现这一情景。呈示部主部工有两个,该动机表现了生性多疑的伯爵的气愤和懊恼。

这个动机表现了卑鄙小人巴西利奥的惭愧道歉。

连接部由苏珊娜唱出,之后转入F大调后,副部的动机表现了苏珊娜、伯爵夫人和凯鲁比诺三个人尴尬的情绪。

硕士学位论文

E0c职一c迅-to,ilse—dut—tQr,

da.te,eBelle-cj丑.teilse—dut—tot

在传统的意大利喜歌剧里,重唱经常被作为是同类人物角色剧中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在《费加罗的婚礼》这部歌剧中则出现了对立人物角色之间的重唱,因此,这样的重唱组合安排也使得整部歌剧具有更加饱满的戏剧含量。此外,该剧的第三幕中的六重唱也具有同样的创作特征,剧中所有的争吵、误解、疑惑和遗憾、和解,作曲家都运用重唱这种和声织体将它们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从而成为该幕喜剧性冲突中的重头戏。

d丑-tl。弧.de.te。

2.2歌剧序曲的独特创作

歌剧全剧正式演出之前,由乐队演奏的一段乐曲被称作序曲(Overture)。17世纪后期,西方歌剧的开场锣鼓渐渐有了较为固定的模式,也就是一种三段体结构的乐曲,尽管有了这种模式,很多作曲家们的歌剧序曲也总是在全剧完成14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之后才匆匆添置进去的,即便是大师莫扎特也是如此。在歌剧序曲的创作方面,莫扎特的序曲通常不使用歌剧中的旋律,完全是由另外的乐思来酝酿其作品中的歌剧气氛,他所创作的序曲的音调组合、人物形象、音乐气氛与歌剧音乐本身都、有着十分具体又直接的内在联系。莫扎特的序曲虽然在音乐素材上与歌剧正文并无直接联系,但却让听众们知道当晚上演的是喜歌剧还是正歌剧。莫扎特所创作的那些才气横溢的序曲总能让人感手到孩童般的天真活泼、令人身心愉悦,并且使人能够体会到其歌剧中的某种精神。喜歌剧代表作《费加罗的婚礼》表现了第三等级的人们在向贵族阶级作斗争中的那种勇敢、机智和无畏的乐观精神。该剧的序曲可以说是一个不朽的杰作,今天它已经成为了世界乐坛上最常演奏的独立曲目之一,它还是第一个以独立的交响作品形式出现的歌剧序曲,它的序曲其实和主题并无联系;它的音乐也非常地短小精致、言简意赅、生动活泼;它的管弦乐器的编配也安排地十分细腻,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莫式”喜歌剧的轻松活泼的生活气息。《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序曲采用交响乐的手法,言简意赅地体现了这部喜歌剧所特有的轻松而无节制的欢乐情绪,进展神速的节奏运行,充满生活活力且效果辉煌的音乐使得该序曲具有相当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因此它也常常脱离歌剧而单独演奏。该序曲的音乐结构是奏鸣曲式,主部开头是三个小节的不正规乐句,表现出了莫扎特对生活充满希望和向往以及不愿意服输的豪迈气概。

付部的开头运用小提琴、中提琴和双簧管合奏出多个强音突然变为弱音的音型组合来表现出该序曲的喜剧性的音响效果:

皂’

…#。F千习●’■…抑匿珂-II㈠IF—产习芦气F—F气。气

7。H每FF。JF千瑁.PpI._I

.ff.一ml一。一。一。

.匮互重委囹.Il一t}挣扫…-仁习—高F寻—辑

,I}一-一-一-j耳●毅簧管

硕士学位论文

接着大管、中提琴等低音弦乐器奏出了似乎令人感到有些严肃紧张的音调:

太管.中提翠低音弦乐器

之后,小提琴随即而起,小提琴和大管在其他弦乐器生动活泼的音乐气氛中奏出了令人欢欣鼓舞的生活曲调,接着主部和付部经过再现,直接进入了兴高采烈的尾部主题,这首朝气蓬勃的序曲体现了莫扎特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向往美好生活的迫切心情。

2.3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

莫扎特创作的四幕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描写了仆人费加罗正当要和女仆苏姗娜结婚之时,苏姗娜却告诉他一个惊人的秘密,她说伯爵阿尔玛维瓦送他们的婚房是不怀好意,是存心要占她的便宜。费加罗听后恍然大悟,二人决心和伯爵斗一斗。另有一老管家玛尔切丽娜也痴心地想要嫁给费加罗,并以一张债据作为要挟,而给她出主意的是老医生巴尔托洛,十年前,就是因为费加罗帮助伯爵打败了想娶贵族小姐罗西娜为妻的他,而使罗西娜成为了伯爵夫人,所以,医生一直对费加罗怀恨在心。该剧总共展现的人物形象还有:独守空房向往美好爱情的伯爵夫人罗西娜;一名风度翩翩、多情少年凯鲁比诺;~个成天喜欢散布谣言且卑鄙无耻的音乐教师巴西利奥;一个糊里糊涂的法官古兹曼以及一个整天醉醺醺的花匠安东尼奥。该剧讲述的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贵族阶级和平民阶层的较量,故事以第三阶级的聪明勇敢的平民的胜利,伪善荒淫的伯爵终于当众出了丑而告终。

莫扎特用他的神来之笔将剧中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其中,费加罗的这一角色首先是全剧的亮点,莫扎特以传统的喜歌剧手法为其谱曲,在急口令式的歌唱的同时又赋予了人物坚定机智的性格,他在第一幕第八场中送凯鲁比诺去当兵时所唱的咏叹调“从军歌”因其曲调轻松活泼,耳熟能记而闻名,所以广为传唱。

Yitmze●●●●●●●●

Tm弘r

.ne・珥pof—lkBoc-CO,班n槿样,蔓m瞄tocc虹8tf。tto子管饵快做出战士把胡

№・∞.

长长.schsop・lOOm叫・h挂上霄。c虹・blmlf'sLa・co,包霄好长柱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剧中伯爵夫人罗西娜这个角色不同于其在《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是花腔女高音,此处她属于抒情女高音,优雅而矜持。例如,在第二幕幕启时,她独自一人在华丽的卧房内沉思,丈夫对对她的日渐冷漠使她十分难过并感叹着和伤心地祈祷着:“爱情的神啊,请哀怜我吧!"在长长的足以充分体现她此时心。lff的前奏引导下,她缓缓地唱出了著名的谣唱曲《求爱神给我安慰》:

刨如.豳.mar,q越r.clle五._to.加,

,.10兹的悲哀。。’…。…’和我的忧愁l

这首咏叹调具备了典型的典雅、高贵、细腻、亲切的莫扎特式的创作特征,虽然只要短短的四旬歌词(求爱神给我安慰,别让我再悲伤流泪,让我死亡,让我丈夫回转身旁),但在经过音乐的不断变化、发展,却形成了一个非常完美的唱段。从而深情地刻画了这位被遗弃的贵妇人对苏珊娜的嫉恨和害怕失去丈夫的内心伤痛,以及又不想失去她个人尊严的一种极富戏剧性的矛盾情感。

而与她相对应的典型的人物角色就是费加罗的未婚妻苏珊娜,莫扎特用活泼质朴的唱段和大量的宣叙调将其天真善良、活泼可爱的性格刻画得惟妙惟肖。例如,苏珊娜在第四幕第十场所演唱的著名曲目《美妙的时刻即将来临》就形象地描绘了她对爱情的呼唤与向往,抒发了她对费加罗的一片深情。这首曲子的宣叙调部分为4/4拍,C大调,小快板。它的宣叙调是在四小节前奏的音乐引导下进入的,这旬前奏在唱段中与歌词交替出现。在宣叙调的第三句之后又出现了此前奏的下三度模仿,这种新颖、别致的音乐创作手法把人物的心理、形象刻画得极其生动、成功。

V.眦

甜雪77。9,

#喜一#

该唱段的咏叹调部分为6/6拍,行板,F大调,音乐共由两段组成,1—18小节

硕士学位论文

为第一段,1卜50小节为第二段。

材c;eh五.嗵加n0.dax,o豳.jabel.h!

j快来。色j美妙时刻恢快来临!

这段咏叹调的音乐十分动听、迷人,作曲家用咏叹调与宣叙调组合的创作形式将女仆苏珊娜聪明机灵、可爱迷人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有声有色。

此外,这些人物角色彼此之间相互的或者交错的关系也都体现在他们鲜明的人物性格当中,例如,对于经常喜欢沾花若草的伯爵的讽刺揶揄;对于高贵温柔的伯爵夫人罗西娜的同情赞美;对于费加罗的机智、苏珊娜的活泼、凯鲁比诺少年的纯真以及马切琳娜妇人的强烈的嫉妒心,甚至其他的人物角色都被莫扎特用准确的音乐语言赋予给他们鲜活的人物形象。

2.4比格鲁克更宽广、更全面的戏剧意识,

与格鲁克(C.W.Gluck,1714—1787)相比较而言,格鲁克认为戏剧是第一位,而音乐只起着从属的作用;莫扎特则从另外的原则出发,他注重音乐形式的完美更甚于戏剧,主张音乐是歌剧的戏剧结构的基础,主张通过音乐本身的戏剧性来体现出歌剧作品的戏剧性。m318世纪下半叶,如何将序曲与戏剧紧密相连,并且使之成为歌剧中的有机部分,一直是很多作曲家们苦心钻研的难题。格鲁克的歌剧改革在这一换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创作出了全剧纲领的一段开场白,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序曲,他的歌剧《伊菲姬尼在陶里德》中的序曲预示了第一幕即将来临的雷鸣暴雨,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戏剧影响力,这对当时的歌剧创作来说是相当难能可贵的。格鲁克为了避免咏叹调的炫耀技巧,而选择了戏剧性的宣叙调作为其改革的基础。格鲁克歌剧改革的最根本的成就在于他能够对十八世纪各合唱场面以及有表现力的宣叙调等;把法国歌剧的抒情性与意大利的田园情调相结合等等。莫扎特则力求掌握歌剧遗产的全部财富,用它来实现自己的构思;他出上的潜在力。咏叹调和重唱仍旧是他的歌剧结构的支点,咏叹调是作为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形式,重唱则是表达各种人物矛盾心理的戏剧性手段例如,歌剧《费的咏叹调(Dehvie—ni,nontar-dar)让带有喜剧性特点的女仆苏姗娜来演唱,嫉妒种不同类别的歌剧样式进行综合性的处理,如在传统歌剧样式中加入自己喜爱的还大胆地改变了传统的形式,把这些形式加以新的处理,力求发掘它们在舞台演加罗的婚礼》不仅使莫扎特的喜歌剧创作出现了严肃的戏剧成分,同时也成功地运用了戏剧性的重唱来展开戏剧情节从而达到戏剧性冲突的高潮。莫扎特把悲壮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的带有些巴洛克风格的咏叹调(Vedr6mentreiosospiro)让伯爵来演唱,莫扎特还使剧中所有的人物都以同等的权利参于到突出戏剧性的重唱里(如:伯爵、苏姗娜和巴西利奥的三重唱)。

格鲁克和莫扎特这两位顶尖级的大师巍然屹立在世界歌剧上,波西米亚血统的德国作曲家格鲁克致力于如何改革歌剧艺术,他认为,歌剧正处在停滞不前的危险阶段中,在他看来,咏叹调已经变成了歌唱大师们炫耀声乐技巧的玩意。格鲁克为了摆脱传统的束缚,致力于创作出一种更加新颖的、更加富有活力的、表情更加激烈的戏剧,使得音乐与台词比早前能够结合得更加紧密。格鲁克所创作出的歌剧不仅有意大利文,还有法文。如,《奥菲欧与尤丽狄茜》(1762)、《阿尔切斯特》(1767)和《阿尔米德》(1777)等。他不仅为其后的伟大作曲家莫扎特所创作出的伟大作品开辟了道路,而且对19世纪的其他作曲家(如,柏辽兹)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歌剧作曲家,莫扎特的伟大成就在于用音乐来刻画人物的非凡才能,他那复杂而又发自肺腑的音乐为后来的歌剧作曲家提出了新的挑战。莫扎特根据剧情的需要和人物形象刻画的需要,大胆地容纳了多种歌剧体裁的形式和成就,并将它高度地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简单的民谣、雄伟的合唱、感官性的意大利咏叹调、冷峻的众赞歌赋格、寒光闪闪的不祥花腔、以及人文主义的赞美诗,所有这些艺术表现形式都很巧妙地突出了剧中各个角色的不同身份和不同性格,同时莫扎特还对其他歌剧艺术形式进行了吸取和提炼,严格服从于故事内容的需要,并统一于富有民族特点的歌唱剧中。

http://www.dragon163.com/about.asp?id=1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

征及演唱风格

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他的音乐是生活的画像,但那是美化了的生活,旋律尽管是精神的反映,但它必须取悦于精神,而不伤及肉体损害听觉。所以,在莫扎特那里,音乐是生活的和谐的表达,不仅他的歌剧,而且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他的音乐,无论看起来如何,总是指向心灵而非智力,并且始终在表达情感或者激情,但绝无令人不快或者唐突的激情。"阳1莫扎特在1781年9月26日的信中写道:“因为感情……无论是否激烈,永远不可用令人厌恶的方式表现,所以音乐即使在使它入迷,换句话说,要始终成为音乐。”n们因此,在演唱莫扎特的歌剧作品时,必须准确地把握其演唱风格和特征。演唱莫扎特的歌剧作品必须用中等音量、从容的声音作柔和优雅的、连贯的演唱,必须特别注意在演唱过程中旋律演绎的抒情性和演员在扮演不同角色转换时演唱要求的特殊性。

尽管莫扎特擅长各种音乐体裁的创作,但是最能充分展示出其创作天赋的当属他的歌剧。他在各类歌剧上都有所成就,这其中包括他第一部重要的戏剧作品正歌剧《伊多梅纽》,还有他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草草而就的《狄托的仁慈》。1786年,他的四幕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首度公演,歌剧脚本为意大利诗人达・庞蒂(LorenzodaPonte)①根据博马舍的剧本加以改编而成的。博马舍是18世纪后半叶法国最重要的剧作家。博马舍的戏剧以幽默讽刺的笔法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第三等级”地位的上升,歌颂了人民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博马舍喜剧的出现意味着古典主义喜剧向资产阶级喜剧的过渡完成。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产阶级意识到戏剧作为宣传手段在革命中的作用,提出“戏剧应该教育民众”的口号。革命派还有意建立人民剧院。1791年1月31日,立宪议会公布取消王室的戏剧审查制度,答应演出自由。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是他在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创作了总称为”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于1784年4月27日在巴黎法兰西剧院首演,其时法国正处于大革命的前夕,这部喜剧对揭露和讽刺封建贵族起了很大的作用。虽然这部喜剧在整个欧洲都获得好评,但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却禁止在维也纳上演这一剧目。莫扎特所请的脚本作家洛伦佐-达‘彭蒂是当时的宫廷诗人,由于他多次出面争取,最终皇帝于第二年为了缓和国内的~些冲击而口头批准改编后的歌剧可以上演。莫扎特用了一年时间谱曲,他在创作这部。罗伦佐・达・庞蒂(1749—1838)意大利诗人,剧作家,曾为莫扎特的三部歌剧写过脚本。http://www.dragon163.com/join.asp?id=2720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歌剧时保留了原作的基本思想,那愚蠢而又放荡的贵族老爷同获得胜利的聪明仆人之间的鲜明对照即为整个剧情发展和音乐描写的基础。

《费加罗的婚礼》这部歌剧作品把伯爵放在人民的对立面,暴露了贵族的腐朽堕落,同时也反映出强烈的反封建的色彩,.富有时代气息,风格明快幽默,情节曲折生动,以嬉笑怒骂的语言,突出强烈的喜剧效果,是作者最出色的代表作。创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时的莫扎特也已从萨尔兹堡大主教的樊笼中解脱了出来,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创作激情。莫扎特的歌剧保留了原作的戏剧宗旨,在作品中对伯爵妄图恢复农奴制的作法加以挞伐,表达了对自由思想的歌颂。当时这部歌剧在欧洲曾被禁演,因为它无情地揭露、讽刺了贵族统治阶级的无能、腐败和道德的堕落,而热情地歌颂了第三等级的机智、勇敢和正直。为了能取得约瑟夫二世的批准,以及适应莫扎特自己对社会的认识,歌剧的情节与原著做了一些改变。莫扎特修改了原来戏剧中对贵族阶级露骨的、无情的讽刺部分,增添了戏剧中抒情的描写。莫扎特的配乐以巧妙地运用了既能够推动情节的不断发展;能够突出剧中的人物形象;又能够细致地刻画出角色的复杂心理的二重奏与合奏而著称。1786年5月1日。《费加罗的婚礼》在维也纳国家剧院首次公演,30岁的莫扎特亲自指挥。1824年5月10日,在纽约国家公园剧院,以英文歌词演出。

在莫扎特的歌剧中,每一人物都有他自己的角色特征和性格特点,在剧中这些人物都不是孤立的,即使是独白,也都是有前因后果的,正所谓喜有喜的根源,怒有怒的对象。因此,要准确地把握好前后剧中各种角色的转换关系,也是演唱莫扎特歌剧作品时必不可少的。而且,演员在扮演各个不同角色时既要保持莫扎特作品中总的演唱风格和演唱技术要求,更要在演唱时照顾到各个角色、剧种和人物性格特征。莫扎特的歌剧具有典型的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一切特征:典雅、流畅、秀丽、明朗是其主要的演唱风格特征,切忌夸张的感情表现和过度的力度对比,切忌浪漫主义时期的华丽滑音和粗鲁、失态的大喊大叫,切忌低音部分用过分浓厚的胸声,切忌在乐句中使用随意板、速度任意伸缩变化等等。由于喜歌剧角色滑稽、怪诞、笑闹的特点以及歌剧角色转换的夸张和变形,演唱时在笑闹中要保持音色的统一,在幽默怪诞中,在嬉笑怒骂中更要把握力度的分寸和节奏进行的平稳。

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的童仆凯鲁比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角色,凯鲁比诺正处于一位少年即将成为青年的一个过渡的特殊时期,也还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由于他年龄的不成熟,对爱情又常常迷惑不解,以至于他对伯爵夫人常常产生爱慕的情绪。此外,凯鲁比诺虽然身为男性,但由于他年轻,按照早期西洋歌剧中的传统,这个角色在舞台上演出一般是由女身来扮演,21

硕士学位论文

并且由女中音或者女高音来演唱。对于这个特殊人物形象的刻画,莫扎特将天真可爱的歌词和伴奏音型结合起来活生生地勾画出了多情少年的初恋情怀,而且还用轻快跳跃的旋律、简洁明快的乐句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那不安定的复杂心态。、.

3.1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歌词与旋律的完美结合

歌词与旋律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声乐作品。但对歌词与旋律来讲,最终的音响才是它们完整的艺术存在方式。虽然,不论是歌词还是旋律,都有它们各自的相对独立性,但当它们结合在~起构成新的声乐艺术作品时,这两种相对独立的特征和规律,却在这一新的组合中显示了它们的契合点和制约性。歌词除自身的内在特征之外,还要依附于旋律的表现作用,旋律不但把歌词的语义概念音响化、表情化,而且还以旋律自身的形式美强化了作品抒情性的效果,并且使固定的情感变成为流动的情感。旋律的表现应当符合歌词情绪的变化和发展,做到有对比、有变化、有高潮。声乐艺术中的歌词与旋律结合后,以诉诸人的听觉而被感知,从而创造性地丰富了作品的情感内容。

歌词凝结了作曲家的全部创造性思维、情感、智慧和愿望,它是语言文学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特征主要是通俗性、深刻性和表情性。而表情性则是歌词所具备的根本属性,因为声乐艺术通以抒情见长,它是人类抒发情感和交流情感的本能需求。由感而发,由情而作,是歌词创作的基本契机;想象力和生活的感受与联想,是歌词表情的翅膀。在歌词的表情过程中,如何让歌词语言集中地去尽情抒情,是成为其表情的关键。正所谓,要用最恰当的歌词去完美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

旋律的构成必须要有两个基本要素,即音高和节奏。歌唱是旋律的本源,歌曲把歌词和旋律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在莫扎特的歌剧作品中,大都注有这些速度术语,快板、小快板、很快、活泼的快板、急速的快板等,而这些速度术语表现在音乐作品上则是为了追求旋律的自然轻松、精巧典雅、简洁明快、生动活泼;为了更加强调歌剧作品中旋律的内在感染力,突出旋律并使之富有更深的歌唱性、简洁性和抒情性。

例如,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演唱的两首著名的咏叹调《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Voi.che

么》(NonSOsapete.checosacosa色amor)和《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pifacosasonfaccio),作曲家用优美、典雅、悦耳动听的旋律和栩栩如生的精彩歌词将男仆凯鲁比诺在伯爵夫人面前表现出的充满孩子气的热情和羞涩以及他那种不安的、年轻的、稚痴的情感刻画得十分生动、细腻。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3.2凯鲁比诺咏叹调的演唱风格

歌唱是人声赐给音乐的无价之宝,看似平常,其实珍贵。古往今来,多少作曲家都希望能让自己的音乐充满旋律、充满歌唱,莫扎特也不例外。歌剧是莫扎特钻研最深的体裁领域,莫扎特主张,歌剧创作中应当以音乐发展的原则为基础,歌词必须绝对地服从于音乐,而不应拘泥于剧本的创作原则,古典歌剧艺术中歌词的通俗典雅、深刻流畅、秀丽明朗和音乐中的朴实自然的风格,使莫扎特歌剧中的旋律具有强烈的歌唱性、简洁性和抒情性,从而达到了古典歌剧艺术中的完美。而且,莫扎特常常以他所熟悉的意大利式的歌词写作和始终不脱离人声的旋律创作,以及一种出于音乐本能的自然表情的歌唱,从而使得莫扎特歌剧作品中的歌唱性和抒情性获得了升华,增添了天籁般的简洁与优美。尤其是莫扎特在维也纳度过的生命中的最后十年,他摆脱了早期歌剧的外在华丽,逐渐获得了创作技术上和人物心理刻画上的双重成熟。早年的神童成长为一个智慧的音乐大师,莫扎特在保留他所有天才少年的前提下,又将这种天才的种子不断锤炼、不断提纯,从而在艺术的道路上一路攀升,终究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自由完美的境地。

莫扎特的演唱风格实际上是和音乐术语中的甜美、柔和和充满感情地是分不开的,并且是以放松、自然、优美、柔和为基础的,而对于演唱者的要求主要是要有丰满、明亮、共鸣的、抒情的音质,且要唱得圆润连贯,起音要柔和、准确、轻巧,在演唱中也不得出现强烈的重音和极强的音量出现。同时,正因为这种优美柔和的演唱风格占了主导地位,所以也就防止了声嘶力竭的大喊大叫,从而也有助于保护声带和延长演唱者的寿命。

3.2.1咏叹调《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么》的演唱分析

侍仆凯鲁比诺是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之一,他整日向往着甜蜜美满的爱情,尤其对聪明活泼的苏珊娜很是衷情,对花匠之女巴巴丽娜也充满情意,更对高贵美丽的伯爵夫人罗西娜充满幻想,他的心里总是装满着痴情。伯爵对他的这些行为深感不满,但善良的苏珊娜和伯爵夫人却给予了他安慰和关怀。在歌剧第一幕中,凯鲁比诺因头天夜晚与花匠之女巴巴丽娜幽会时被伯爵发现,伯爵当场对他大发雷霆并说要把他赶走,凯鲁比诺担心惟恐会被伯爵赶出伯爵府,心烦意乱地匆匆跑来找苏珊娜,对着苏珊娜唱起了热情奔放的咏叹调《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么》,并且请求苏珊娜帮忙到伯爵夫人那儿说个好话,求个情,帮他度过这个难关。莫扎特通过这首抒情优美的咏叹调鲜明地刻画了凯鲁比诺这个盲目追求爱情的少年的内心的激动和杂乱情《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么》这首咏叹调是用活泼的小快板、6E大调、4/4拍写作成的,作曲家先让乐队奏出的短小

硕士学位论文

而快捷的6E大调主和弦分解音型:

这种短小而快速的分解和弦也是凯鲁比诺此时心境的一种情感体现j在这种规则的分解音型的强烈引导下,歌声随之而出。

不知道我自己千了什摩,有时

音调的组合首先是三个音为一组下行进行,随后模进发展,呈波浪型逐渐激动的流淌出现。乐句之间用休止符断开,构成语句间歇,形成一种推动感。其中节奏上的不断变化,加上不断的离调出现:

。当我听见7爱情这名词,我的

时品

内.再心就sal.te.m丑pet.t口,edM的.h.-地r,非常的激动,爱悟热望

这种频繁的离调现象也生动地表现出了凯鲁比诺见到伯爵夫人后心里那种不安的、年轻而充满激情的青春躁动。音乐以重复、模进、转调、变换音区等手法描绘出一个年轻人心绪杂乱的主题形象——“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

这首咏叹调的音域为:

;;

凸一蔓1

此咏叹调的速度较快,节奏多变,情绪也比较容易起伏活跃。因此,演唱时首先在气息上必需要注重协调换气,强调气息的支持和运用,咏叹调中的每一句都不能脱离开正确的气息支持,因为凡是不用正确的气息支持的歌唱,必然是挤着或者是压着嗓子在歌唱的,这样发出的声音也必然是僵硬的、没有生命力的、也必然是与感情相脱节的。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例如,在演唱这一句时,

因其节奏快但有规则,而且每个音阶都比较平稳地向上进行,因此,演唱者在画圈处换气时必须换气及时而充足,做到快而不慌乱,从而使气息与发声、与歌曲的情感内容、与舒适自如的演唱心理相结合,达到声情并茂的最高境界。其次,吐字咬字一定要做到清晰流利,特别是在演唱这几句时,

》甜蹦卜乜山r.i五o.噍城越蠡IIL.ti,血・.ca,a】ld.咄缸

因其速度较快、母音也较多、较复杂,欧洲的语言主要是由子音(或称辅音)和母音(或称元音)所组成的,且因人的发声又离不开母音,所以在母音较多的情况下演唱者要注意声音的连贯性和统~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发声部位的连贯和统一,演唱者更要将每一个字的字头要清楚,做到清晰而不含糊、断而不连、连而不断,这样才能达到母音的真正纯正,从而再着重抓住凯鲁比诺这位多情少年的青春活力的情感表现。

3.2.2咏叹调《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的演唱分析

德国音乐评论家奥托・雅恩曾写道:“凯鲁比诺在《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这首歌里不是直接表白他的感情,而是用一首浪漫曲来描述他的感情。"n们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第二幕第三场中,虽然抒情性的场面总是不断地被一些像苏姗娜和巴巴丽娜的吵架、巴尔托洛的出现、伯爵追逐苏姗娜等富有特性的闹剧的穿插出现而打断,但是,这些穿插性的闹剧场面亦都隐藏着一些作曲家精心构思出来的比较柔和抒情的旋律唱段。在伯爵夫人和苏姗娜把凯鲁比诺化妆为女人之前,凯鲁比诺穿着军装来向大家辞行,苏珊娜要求凯鲁比诺演唱《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给伯爵夫人听,并且还用六弦琴为他伴奏。・

凯鲁比诺演唱的这首著名的抒情小曲是用复三部曲式(ABA)、降B大调、2/4拍的稍快行板写成的。其中的八小节前奏由大管奏出,管乐器的独奏为这种细致的主要的音乐结构增添了无限的光彩和独特的魅力,而对于旋律的进行以及和声织体上的完整性来说,这些管弦乐器并非是必不可缺的,但是,它们本身所具有的在和声进行上的细致的笔触把凯鲁比诺的内心活动完全展现在这首咏叹调的字里行间中。

硕士学位论文

t,=/

二上r.’.●・,…-l…●I

’一广I.二.二'-I

l'-罔习=号闫号号

白p

UFP卑iwFjj

・●P卓j㈨i■●I口一,L—r。r…II…J。●lrr。--一。一I广=酮岛酮ime,、/’I--。—葺声嗣≮.二^/.广、。.●●一

rI—J

咏叹调的主旋律轻快又柔和,9至20小节为A乐段,如:

=‘'。了。=.

一一

因A段的伴奏以其流畅跳跃的分解和弦为依托,所以演唱者在演唱这个部分的旋律时必须表现得比较轻松、活泼,以此才能与凯鲁比诺的年轻、充满活力的性格特征相媲美。

此外,当凯鲁比诺唱到第二句时,.

曲调里出现的“#Fa”这个音也为第二部分的离调作了伏笔,演唱者在演唱这个音时一定要避免浅又扁平的发声,要在气息充足支持和身体放松自如的前提下追求圆润明亮而优美的音色和丰富的共鸣。

咏叹调的B乐段部分包括了21小节到6l小节,B段的变化音较多,作曲家创作时在调性上也作了连续的转调安排:2l小节至34小节为F大调,35小节至44小节为降A大调,45小节至5l小节又转入了C小调,最后的52至61小节又转变为g小调,这种频繁的转调也是凯鲁比诺见到伯爵夫人时的困惑、忧愁以及激动不安的内心变化的一种音乐展示。

在该乐段的第二部分的后半部分,作曲家运用了一系列断断续续、急促而又不稳定的音型,表现出凯鲁比诺为寻求爱情而心绪不宁的心情,这一连串短促的十六分音符又把当时的戏剧情境刻画得惟妙惟肖,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52至58小节的这种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的弱起节奏的变化,与A段的音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且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推动力,从而引出了A乐段的主题“你们可了解我的心情"的再现。整个咏叹调的调性变化频繁,先是降B调转F大调,音乐进行了十四小节后又转成了降A大调,接着再经过十小节旋律之后音乐又转回到了F大调。

总之,莫扎特通过这首极富抒情优美的咏叹调、频繁的调性转化把凯鲁比诺这个情窦初开、天真无谐的小青年因幻想得到伯爵夫人的爱情而又有些不敢勇于表白的特殊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咏叹调的演绎上,演唱者在演唱这首咏叹调时首先必须要结合当时的戏剧情景;结合凯鲁比诺当时的特殊情感,并且注意咬字上的清晰和节奏上的准确把握;特别是在咬字时要注意“子前母后",也就是子音要靠前,母音相对来说则要靠后。因为如果子音不靠前,则会产生咬字不清的浑浊现象,听众也会听不清演唱者所唱的歌词;如果母音不稍微靠后的话,而是像发子音那样向外出气,声音则会失去原本的共鸣,音色也会变得不那么圆润丰满。其次,要注重起音的轻松、明亮、准确、圆润;注重音乐语言上的流畅和气息上的连贯,因为演唱时的气息一旦不通畅,声音则会变得窄而细并且发干;气息如果冲得过猛,起音则必然粗糙、生硬;气息如果支持得不够有力,起音则会变得苍白无力、缺乏光彩,而且音又容易偏低,演唱者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将凯鲁比诺这首优美悦耳的咏叹调演绎好。

硕士学位论文

结{五当日厢

、L●

莫扎特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中罕见的天才作曲家,也是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无论在歌剧、交响乐、协奏曲、奏鸣曲、室内重奏、宗教体裁以及娱乐性的器乐曲、舞曲等等领域里,他都写出了非常优秀的、甚至超过与他同时代其他作曲家的重要作品,他的创作还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他一生共创作了22部歌剧、49部交响曲、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数百部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其中,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流。

莫扎特对歌剧创作所做的贡献是巨大而且影响深远的,他与格鲁克同是十八世纪歌剧艺术的伟大改革家,如果说格鲁克是力求使音乐从属于戏剧情节,莫扎特则把音乐作为歌剧的基础。格鲁克认为音乐应该服从于戏剧,音乐应当只是起加强剧词的表现力的作用。莫扎特主张歌剧音乐应当完美,同舞台情节密切结合,同时他还深信“在歌剧中的诗歌应当是音乐的顺从的女儿’’,n副莫扎特承接了格鲁克的歌剧改革,以其艺术天才的创作促成了歌剧艺术的成熟,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莫扎特并不轻视剧本,但是他认为歌剧创作不应拘泥于剧本的创作原则,而应该以音乐发展的原则为基础,他在1777年11月发出的一封信中写道:“我不能用诗句或者色彩来表现我的感情和思想,因为我既非诗人又非画家。但我能用声音来表现,因为我是音乐家。”n71他还认为应该要注重音乐在人物感情刻画上的作用,莫扎特的创作生涯使他的艺术思想更加深刻,使他歌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具体生动、栩栩如生、富有个性。莫扎特深喑歌剧艺术的超凡的戏剧感和迷人的魅力,因此,他用歌剧这种艺术体裁所塑造出来的舞台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细腻,戏剧情节也更加复杂、深刻。如今,莫扎特已被推崇为歌剧舞台上最深受观众喜爱的作曲家之一,专家们还认为他在歌剧舞台上塑造的人物经得起多层次多角度的推敲,无论怎样都能叫观众看后念念不忘。

此外,作为18世纪末的欧洲作曲家,莫扎特的音乐还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尤其是在其歌剧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歌颂市民阶层、批判贵族阶级的思想高度,无疑在当时具有进步的意义。莫扎特赋予歌词以通俗性、深刻性、表情性;赋予旋律以歌唱性、简洁性、抒情性;赋予综合人物形象以复杂深刻的人性洞察和矛盾多维的情感重现;赋予了更加多样的戏剧音乐所展现的幅度和广度;还赋予了比格鲁克更加宽广和全面的戏剧性。这些都突出、深刻地反映了莫扎特时代作曲家的复杂多彩的现实生活。莫扎特还是第一个敢于向贵族阶级提出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挑战的作曲家,从他毅然辞去了宫廷职位而走上了自由作曲家的贫穷道路来看,我们在莫扎特的身上看到的是隐藏在他骨子里的一种非常坚定的、勇敢乐观的阶级意识。任何生存上的艰辛坎坷都不能使他懊丧;任何生活上的贫苦交加都不能使他忧郁;任何身体上的各种疾病都不能使他屈服;任何上流社会的冷漠怪诞都不能使他动摇,这一系列生活上的乐观的生活态度无不与他在歌剧创作上所持有乐观的阶级意识相联系。

莫扎特的歌剧之所以比他的先驱和同代人的作品更加能够牢固地占领在当今的歌剧舞台上,甚至于可以同十九世纪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国的优秀歌剧作品并驾齐驱,这些都是由于莫扎特的歌剧作品闪烁着先进时代思想的光辉,符合了普通市民阶级的内心需求,适应了时代前进的潮流。此外,莫扎特还大胆地破除了一切陈腐的教条,对待权威势力不屈服,毅然走向他所开辟的新的创作道路,而他优秀的古典歌剧中所蕴含着、预示着新颖的东西(将意大利歌剧与德国民族歌剧相结合;富于民族特色的德语歌唱剧)更是成为了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歌剧的先声。

纵观莫扎特的一生,平凡但却伟大,短暂却是永恒。他所创作的歌剧,都是经典之作,他把包罗万象的创造风格、自然纯朴的创作艺术、完美高超的创作技艺和复杂多变的音乐技巧有机的融为了一体。虽同称歌剧,但与众不同,看貌似简单,却无与伦比,高雅脱俗的表面下隐藏着汹涌澎湃的激情,美仑美奂的变化中蕴涵着时代发展的深意,在今天的歌剧舞台上是久演不衰,在音乐的戏剧历史上更是长青之树。他给我们留下的22部歌剧作品,价值是无法计算的,“乐"绩是无法估量的,对于欧洲19世纪以后的歌剧创作与发展起着无与伦比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莫扎特对歌剧创作的贡献,就没有欧洲歌剧的今天。"n阳29

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

~●

.[1]麦克尔・肯尼迪,乔伊斯・布尔恩.牛津简明音乐辞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788.

[3][4][5]韩鸿鹰.莫扎特[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3—53.

[6]刘小枫.论莫扎特[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7.

[7][11][15]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129—138.[8]瓦格纳.瓦格纳论音乐[M].廖辅叔,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108.[9]罗曼.罗兰.音乐散文集[M].冷杉,代红,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2.[10]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柏利斯卡.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1.

[12][17]尚家骧.欧洲音乐发展史[M].上海:华东音乐出版社,2003.114.115.[13]赵鑫珊,周玉明.莫扎特之魂[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88.

[2][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07—433.

[16]王次火召.古典音乐大师莫扎特[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33.[18]秦子超,白楠.莫扎特[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8.20.

[19]周枫,朱小强.外国歌剧曲选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81—421.[20]王沛伦.歌剧辞典[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卜856.

[21]钱苑,林华.歌剧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297—298.

[22]D・J・Grout.AHistoryofWesternMusic[Z].NewYork,1988.326—368.[23]J・Kerman.OperaasDrama[Z].London,1980.58—169.

[24]朱振山.外国歌剧曲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15一112.

[25]莫扎特.夕}'国歌剧一费加罗的婚姻[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卜42.[263钱仁康.歌剧“费加罗的结婚”选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57.5—75.[27]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216.

[28]杨燕迪.莫扎特歌剧重唱中音乐与动作的关系[J].音乐艺术,1992(二):4-8.[29]蒋一民.音乐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0—98.

[30]唯民.莫扎特论[J].音乐研究,199l(三):2一lO.

[31]NobertElias.Mozart,ZurSoziologieeinesGenies[M].Frakfurtam

[32]JacquesChailley.Musiqueetesoterisme[M].Paris,1968.76.

[33]MaynardSolomon..Mozart.A1ife[M].NewYork,1955.85.

[34]DorotheaLeonhart.Mozart.EineBiographie[M].Zurich,1994.243.Main,1993.27.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353GeorgKnepler.Wolfgang.AmadeMozart.Annaherungen[M].Berlin,1991.276-281.

[36]Ulrich

[37]A1fredKonrad.MozartsSchaffenscoeise[M].Gottingen,1992.69.SeinCharaktersein

.Einstein.MozartWerk[M].Frankfurt.amMain,1968.251.

[38]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85-130.

[39]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58-80.

[40]贝贝特音乐馆.你不能不知道的100部歌剧[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14.

[413林伯杰.一夜变成歌剧通[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48-51.

[42]张旋.歌剧名作解说[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57-68.

[433陈复君,张旋.世界著名歌剧故事集[M].北京出版社,1988.158.

[443居其宏.歌剧美学论纲[M].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67-70.[453刘庆.音乐戏剧艺术一歌剧[M].敦煌艺术出版社,2000.87-90.

硕士学位论文

附录

《莫扎特作品表》

创作年代

1766

1767作品名称咏叹调《我亲爱的,可怜我吧!》作品编号K.78宗教小歌唱剧《第一条戒律的责任》

拉丁喜歌剧《阿波罗与海辛特斯》K.351767K.38

1768喜歌剧《巴斯蒂恩与巴斯蒂娜》

喜歌剧《装痴卖傻》K.501768K.5l

t770歌剧《庞都国王一米特里达特》

《阿斯卡尼奥在阿尔巴》

清唱剧《解放了的贝图利亚》

歌剧《希皮奥内的梦》K.871771K.11l177tK.118177lK.126

1772《路齐奥・西拉》

艺术歌曲《心满意足》K.1351772K.151

1772艺术歌曲《秘密爱情》K.1501773歌剧《埃及之王一塔英斯》

《伪装的女园丁》K.3451773K.196

1775歌剧《国王帕斯托》

歌曲《鸟儿如果整整一年》K.2801777K.307

1779歌剧《扎伊德》K.24432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1780歌曲《来吧,亲爱的齐特尔》K.35l1780歌曲《多予期望》K.390178l一歌剧《伊多梅纽》K.366178l歌曲《可怜的人,我在哪儿?》K.3691782歌剧《后宫诱逃》K.3841782咏叹调《感受上天的慈爱》K.1991783咏叹调《主啊,请告诉我!》K.1781785歌曲《结伴旅行》K.4681785清唱剧《忏悔者大卫》K.4691785歌曲《令人忧伤的世界》K.4741785艺术歌曲《紫罗兰》K.4761786歌剧《剧院经理》K.4861786歌剧《费加罗的婚礼》K.4921786艺术歌曲《让我忘掉你,别怕,我亲爱的》K.5061787歌曲《老妪》K.5171787歌曲《保守秘密》K.5181787歌曲《离别之歌》K.5191787歌曲《女儿路易斯》K.5201787歌曲《夜晚的感觉》K.5231787歌曲《致克洛埃》K.5241787歌剧《唐・璜》K.5271787艺术歌曲《梦境》K.5301787艺术歌曲《小小磨坊女》K.53l1789咏叹调《欢乐的由来》K.57933

硕士学位论文

1789歌曲《春光艳丽展笑容》

咏叹调《我走了,但去何处?》K.5801789K.583

1789咏叹调《把眼光转向他》

歌剧《女人心》K.5841790K.588

1790喜剧二重唱《恋爱中的妇人》

歌曲《渴望春天》

歌曲《春之歌》’K.6251791K.596179lK.597

179l歌曲《儿童游戏》

咏叹调《由于这美丽的手》

歌剧《魔笛》K.5981791K.612、1791K.620

179l歌剧《狄托的仁慈》K.62l

在学校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陈玉琳,刘明健.“乐以象德"…谈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csscI].北京:中国德育,2007年第4期第2卷.

后记

虽然文章已经收尾,但是“可以说,没有莫扎特对歌剧创作的贡献,就没有欧洲歌剧的今天”这句话却一直缠绕着我的思绪。的确,音乐的功效无比,《晋书・乐志》日:“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音乐的魅力无穷,“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贝多芬语);“音乐是灵魂的完美表现"(舒曼语)。

歌剧,作为以音乐、舞蹈和戏剧的综合艺术形式,更是让大家为之着迷,为之探索、为之献身。它从十六世纪诞生以来,在西方艺术的舞台上,已经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作曲家,他们以自己的天才和勤奋,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丰富和发展了歌剧艺术,创作了大量的剧目,构成了歌剧艺术发展的灿烂长河。特别是莫扎特,作为歌剧史上的突出贡献者,他有永垂不朽的乐绩,他是歌剧创作的楷模,他的代表作品在歌剧舞台上久演不衰。至于如何欣赏歌剧、表现歌剧、研究歌剧、发展歌剧,我将一如既往的学习、积累、请教、研究和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整个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我的导师刘明健副教授从选题、初稿、定稿均提出了详细、精辟的见解和意见,并给予我耐心、细致和精心的指导。刘明健副教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学风和诚恳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借此谨向刘明健副教授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创作特征

及演唱风格研究

作者:

学位授予单位:陈玉琳江西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臧海萍 短暂的生命,不朽的艺术——浅谈莫扎特的歌剧创作 2004

18世纪的欧洲乐坛中心城市是维也纳这里汇聚了当时一批天才音乐家,闪耀着永恒的音乐光芒,莫扎特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莫扎特一生的创作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从幼稚单一走向成熟,丰富短暂的一生为后人留下许多经典的歌剧作品,流传至今为人称颂,莫扎特的歌剧可分为正歌剧、喜歌剧和歌唱剧三种,其中折射出莫扎特所处的时代特征和其个人曲折的人生经历,莫扎特作为德奥民族歌剧的奠基人,其创作的歌剧极富旋律性和表现力,在演唱风格上也要求典雅、流畅、秀丽、明朗,注意时代特征。莫扎特对歌剧艺术的贡献是重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莫扎特歌剧艺术作为人类音乐艺术宝藏之一,将一直吸引我们去探索,去研究。

2.期刊论文 赵治华 莫扎特的歌剧创作及风格特征 -大理学院学报2004,3(4)

莫扎特是欧洲音乐史上伟大的作曲家,他是 18世纪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开创者之一.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体裁几乎涉及了音乐的所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后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莫扎特最重要的成就是歌剧,本文通过对莫扎特的最重要的几部歌剧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他的歌剧创作及风格特征.

3.期刊论文 余翌子.YU Yi-zi 莫扎特的歌剧创作与演唱风格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16(5)

莫扎特是音乐史上最多产的作曲家之一,特别是他的歌剧创作具有旋律性和表现力,其中大部分作品被世人传唱到今.莫扎特对歌剧艺术的贡献是重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莫扎特歌剧艺术作为人类音乐艺术宝藏之一,将一直吸引我们去探索,去研究.

4.期刊论文 傅放晴.FU Fang-qing 论莫扎特歌剧创作的艺术特征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3,17(4)

歌剧是莫扎特音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的歌剧创作中,强调音乐在刻画人物形象和反映角色内心活动的巨大作用,巧妙地运用重唱形式赋予人物个性化特点,做到通俗性与深刻性完美的结合,追求典雅、轻快的音乐风格,使每部歌剧散发出瑰丽的艺术风彩,深受人们的喜爱.

5.期刊论文 吴文瀚 在创新与综合中升华--论莫扎特的歌剧创作 -美与时代(下半月)2005(10)

莫扎特是世界音乐史上罕见的天才.在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中,歌剧创作是一个特殊的部分.对于莫扎特歌剧创作的评价,除去以往西方音乐史中所描述和记录的以外,还应从其对歌剧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不同于前人的美学观点,以及影响等方面对其进行再认识,并将其归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6.学位论文 侯延爽 论莫扎特歌剧咏叹调 2007

莫扎特(1756-1791)是欧洲音乐史上伟大的作曲家,他是 18 世纪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开创者之一,是德国民族歌剧的奠基人。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体裁几乎涉及了音乐的所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后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一生喜爱歌剧,从十一岁开始一共写了 22部歌剧,莫扎特的歌剧中最杰出的是后期的《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在莫扎特的歌剧中有14首经典的咏叹调。

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它们是莫扎特生平介绍,包括音乐天才的诞生、少年莫扎特的欧洲巡回演出、莫扎特与大主教的决裂、莫扎特的婚后生活及思想的转变、音乐天才的陨落;莫扎特歌剧咏叹调创作的美学观及风格特点,包括莫扎特歌剧咏叹调创作形成的时代背景、莫扎特歌剧咏叹调创作的美学观、莫扎特歌剧咏叹调的风格特点;莫扎特歌剧咏叹调的演唱技巧,包括适度控制音量和力度、注意表情记号的准确性、注意速度在咏叹调演唱中的变化、演唱中注意调性的变化、注意莫扎特的和声运用、演唱时要注意连贯的旋律线条、把握咏叹调中人物在全剧中的地位、根据不同的性格类型演绎女高音咏叹调、在演唱中注意呼吸的合理运用;莫扎特歌剧咏叹调创作的贡献,包括莫扎特的歌剧咏叹调发扬并创立了德国本民族的歌剧形式、莫扎特在创作歌剧咏叹调时融会了其他国家的音乐精华、莫扎特咏叹调中重唱的创作为世界的歌剧做出了典范、莫扎特歌剧咏叹调的通俗化是现代歌剧创作的楷模、莫扎特的喜歌剧创作令我们音乐工作者引发的思考。

7.期刊论文 徐艺.XU Yi 论莫扎特歌剧音乐的戏剧性--以歌剧《魔笛》为例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3) 莫扎特的歌剧观认为:音乐与台词相比较,音乐则富有更为明显的戏剧表达能力,因此,莫扎特把音乐创作看作歌剧创作的基础;其次,莫扎特认为音乐有独特的表现力、音乐是歌剧创作的基础,所以,音乐是可以独立表达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的,从而加强了歌剧创作中音乐的戏剧性表述.他特别注重歌剧创作中音乐的戏剧性.

8.学位论文 杨照民 莫扎特喜歌剧重唱艺术探索 2006

1.1莫扎特生平

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W·A·Mozan,1756-1791)生于萨尔茨堡,当时属于巴伐利亚的一个城市,现在位于奥地利西部。父亲利奥波尔德·莫扎特是萨尔茨堡宫廷里一位小提琴家兼作曲家。当他发现幼年莫扎特出众的音乐天赋,就专心致力于莫扎特的音乐教育。6岁时,莫扎特就能演奏钢琴、管风琴、小提琴,并创作了第一首小步舞曲,9岁写交响曲,12岁已经完成了第一部歌剧。莫扎特6岁-15岁期间里,一半以上的时间由父亲带领,和姐姐一起,在欧洲各地长途巡回旅行演出,足迹遍布法国、英国、奥地利、意大利、德国、比利时和荷兰,对他一生事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与各地音乐家的接触,使他获得了广博的音乐见识,其中巴赫的小儿子J·C·巴赫的歌唱性快板和协奏曲、意大利歌剧艺术和萨马丁尼的交响曲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童年的这种颠簸生活也有损于莫扎特的身心健康,他过早辞世与此不无关系。然而童年受到的神童礼遇,培养了他的艺术家的自尊和人文意识,开拓了他的艺术视野。

莫扎特生活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夕的大动荡时期,因此,在他身上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朝气蓬勃的乐观和反抗精神。1781年,莫扎特越来越难以忍受萨尔茨堡的闭塞的环境和大主教仆役的音乐职位,毅然与供养他的萨尔茨堡的大主教公开决裂,只身赴维也纳,心甘情愿地去过贫穷、自由的穷艺术家生活,成为西方音乐史上大作曲家中第一位“自由音乐家”。1785年,他又满腔热忱地参加了带有启蒙思想的秘密团体“共济会”,在他的歌剧《魔笛》中借萨拉斯特罗之口宣扬了共济会的博爱思想。他在《费加罗的婚礼》一剧中,公开歌颂了民众的朴实、忠诚、机智,抨击了贵族的昏庸、淫逸、无耻。莫扎特一生没有固定职业,1787年曾获得“宫廷室内乐作曲家”的荣誉性的任命。尽管海顿曾写信给音乐赞助人,疾呼应酬劳这位伟大的天才,莫扎特还是于1791年在贫病中死去,葬于贫民公墓。

1.2莫扎特喜歌剧创作

1.2.1喜歌剧创作背景

18世纪上半叶,欧洲一些主要国家的城市经济不断繁荣,市民阶层日益壮大;一些有识之士对传统的正歌剧空洞的形式主义表示不满,民间集市演出的流行等等因素,都为喜歌剧(Operabuffa)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后来,意大利出现了喜歌剧(OperaBaffa),这是在启蒙主义思潮影响下,一反意大利正歌剧“矫揉造作”而追求“自然”的一种新的歌剧体裁形式。喜歌剧最早出现在威尼斯乐派的正歌剧中,是在其幕问插进的短小精悍的滑稽片断,称之为“幕间插曲”(Imtermezzo)。由于它取材于市民的生活,剧中人物常常是社会中下阶层,场景多是大众十分熟悉的日常生活而非豪华的王宫深院生活。剧词幽默口语化,音乐形式也十分生动活泼,富于民族和地方色彩,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尤其符合市民的口味,因而逐渐成了喜歌剧。 意大利的佩格莱茜(GiovanniBattistaPergolesi,1710-1736)是一位有才能的正歌剧作曲家,他的《女仆作夫人》被认为是第一部意大利喜歌剧。18世纪中下叶意大利主要喜歌剧作曲家波契尼(N.Pic-cini,1728-1800)的《温顺的女儿》融入了一些严肃的抒情性。契玛罗萨(D.Cimarosa,1749-1801)的《秘密婚姻》由于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社会等级价值观念的转变而引起轰动。

9.期刊论文 马山雪 西方音乐史中的莫扎特晚期的三部歌剧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7(2)

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时期重要代表人物,歌剧在莫扎特的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了前人的歌剧创作经验,创作了惊人的具有独特性的歌剧,为整个欧洲的歌剧创作做出了巨大贡献.10.学位论文 唐蒙蒙 莫扎特歌剧《魔笛》艺术特征初探 2006

歌剧《魔笛》可以说是莫扎特歌唱剧创作中的最后集大成之作。这部歌剧在创作上具有突出的意义,本文主要以探索莫扎特歌剧《魔笛》的艺术特征为主要目的,力求对这部歌剧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人认为,歌剧《魔笛》的艺术特征主要在于在该剧中莫扎特充分发挥了音乐的独特性,在语言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刻画等方面都具有与音乐相融合的特点;此外,该歌剧中还体现了共济会思想对他的影响,表达了深刻的社会思想和道德意义;最后,从音乐方面来看,莫扎特在《魔笛》中运用了歌剧创作的各种要素,创造出了真正的综合性古典歌剧。因此,歌剧《魔笛》的多样性没有其他歌剧可以与之匹敌。

关于莫扎特的歌剧《魔笛》的研究应该说是层出不穷,但是他们大多数对剧幕的介绍、剧情的解说、部分内容的介绍或少许风格及特点的提及等等。但将莫扎特的歌剧《魔笛》进行系统性的音乐分析,深入地研究其作品的结构形式、内容形式、独唱样式、多声部形式等等各个层面的艺术特征,这仍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作为一名声乐表演方向的研究生,我认为这篇论文将有助于广大声乐学习者更加深刻地了解莫扎特、《魔笛》及其歌剧的各种艺术特征,对人物角色进行全面的诠释和演绎。全文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歌剧《魔笛》艺术特点的形成基础。这部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关于莫扎特及其三类歌剧创作作品的简要叙述;关于歌剧《魔笛》的创作时间、演出时间以及剧本作者等方面的相关基础资料;歌剧《魔笛》的题材来源;歌剧《魔笛》的剧情梗概。

第二部分,歌剧《魔笛》的结构形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概述了《魔笛》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德国歌唱剧的体裁形式;其次,从宏观上分析这部二幕歌剧的情节划分;最后,简要地叙述歌剧《魔笛》从开始到结束的剧情的大致发展结构。

第三部分,歌剧《魔笛》中音乐的表现特点。这是本文的重点,分别从该歌剧的序曲、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五个方面详细分析莫扎特歌剧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等特点。在该剧中序曲的特点与功能,宣叙调的基本特征,各种歌剧音乐语言包括正歌剧的语言、谐歌剧的浪漫方面和喜剧方面、歌唱剧等等,都在这一部分里得到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第四部分,通过本文的分析概述,总结概括了如下七点结论:第一,歌剧《魔笛》在当时社会具有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第二,莫扎特在歌剧选材和题材处理上,具有了自己独特见解,在该剧中把神话题材和现实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第三,在《魔笛》中莫扎特还扩大了题材的范围,创造性地发展了喜歌剧的形式。第四,他继承了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传统手法来写宣叙调和咏叹调,让人声与乐队和谐统一,使乐队充分为剧情服务。第五,剧中的重唱更加发挥了展开剧情的功能,充分表现了剧中的故事情节冲突;第六,为德国歌剧民族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第七,莫扎特在《魔笛》的创作中以音乐发展的原则为基础充分刻画人物的情感,突出了音乐的主导地位,创造性地使音乐与歌词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Thesis_Y1429481.aspx

授权使用:吕先竟(wfxhdx),授权号:7b7b53e8-2803-454b-ad12-9e68009250f4

下载时间:2011年1月11日


相关文章

  • 管窥莫扎特歌剧音乐创作特征_以_费加罗婚礼_三首咏叹调为例
  • 管窥莫扎特歌剧音乐创作特征 --以<费加罗婚礼>三首咏叹调为例 崔 志 (吉林省长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130031) 摘要:咏叹调是歌剧艺术中最具有艺术魅力的声乐表现形式之一.<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咏叹调堪称经典,本人 ...查看


  • 从_费加罗的婚礼_管窥莫扎特喜歌剧的创作特征
  • 2005年第5期第7卷(总第33期)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HUAINANNORMALUNIVERSITY No.5,2005 GeneralNo.33,Vol.7 从<费加罗的婚礼>管窥莫扎特喜歌剧的创作特征 张 ...查看


  • [穿T恤听古典音乐]考试答案2016
  • 1咏叹调<啊,满园鲜花>选自().1.0 分 A .<费加罗的婚礼> B .<图兰朵> C .<梦游女> D .<茶花女>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卡门>这部 ...查看


  • 浅析莫扎特歌剧的艺术风格
  • 浅析莫扎特歌剧的艺术风格 摘要:莫扎特是一名伟大的音乐家, 他的作品不仅在国际舞台久演不衰, 同时也是声乐学习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素材.本文从多方面总结莫扎特歌剧的艺术风格, 以期对于声乐学习和演唱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莫扎特; 歌剧; 艺术 ...查看


  •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女高音咏叹调探析
  • 摘 要: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 在世界上可谓是人人皆知,其知名度可见一斑.他三十五年的生命可谓短暂,但留给人类的音乐遗产却极其宝贵而丰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歌剧创作就有<费加罗的婚礼>.这部歌剧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是通过女高音咏叹调来 ...查看


  • 莫扎特歌剧_费加罗的婚礼_中伯爵夫人的咏叹调分析
  •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的咏叹调分析 林 婕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摘要:文章以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演唱的<求爱神给我安慰>和<何处寻觅美妙时光>两 ...查看


  • 浅析[美妙时刻即将来临]的角色演绎
  • 浅析<美妙时刻即将来临>的角色演绎 [摘要]:<美妙时刻即将来临>是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经典咏叹调.是莫扎特歌剧中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 ...查看


  • 转载 古典音樂史上最優美的慢板樂章(赫伯特·冯·卡拉扬)
  • 古典音樂史上最優美的慢板樂章(赫伯特·冯·卡拉扬) 制作人:雪父 歌曲数:31 标签:古典不灭神话 .....卡拉扬,虾小米首页推荐 精选集介绍: 赫伯特·冯·卡拉扬 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1908年4 ...查看


  • 公共艺术重点
  • 音乐鉴赏整理 一. 辨音(听力) 苏武牧歌(学堂乐歌) 词:蒋荫棠 曲:田锡侯 1914 带帽分节歌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词:张枚同 曲:谷建芬 1980 主.副歌 舞曲风格 天鹅之歌小夜曲 词:{奥}雷尔斯塔布 曲:{奥}舒伯特 1828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