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八年级音乐

八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八个主题入手对学生进行音乐熏陶,内容贯穿抒情歌曲、竖笛学习、歌曲艺

术处理、音乐剧、国内外名曲、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分单元、分板块地进行阶梯教学。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听流行音乐,正处在变声期的学生不喜欢自己演唱,这跟

他们青春期心理与生理的变化有关,因此,我想多让他们聆听音乐也是一种学习,在聆听的基础上加强音乐知识的学习,扩大学生音乐视野。

三、教学任务要求:

1. 强调正确的唱歌姿势,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

2. 加强民族行与世界性的综合,追求思想与艺术的统一。 3. 力求课堂“听、唱、认、动”相结合,提高音乐素质。 4. 做到准确轻声的歌唱,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 教改设想:音乐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 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

结合新课标,关注课堂,关注学生。

2. 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视听享受,尽可能补充延伸音乐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3. 做好每堂课的检测工作,做到学一首歌会一首歌。

4. 做到课堂优记载,人人有记录,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还要关注个别声音问题学生,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5. 积极学习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进行学科整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县教育局的号召, 本学期在唱歌课上加大力度, 为班班有合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 也根据每学期的音乐考试的要求, 加大对学生音乐乐理知识的力度, 在兴趣的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 五、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表现要素:a 对自然界和生活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b 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c 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d 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2、情绪与情感:a 听辨不同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b 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3、体裁与形式:a 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b 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c 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d 能

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

六、教学进度表如下

第一周至第二周:第一单元《歌唱祖国》《举杯祝福》《国家》

第三周至第五周:第二单元《百鸟朝凤》《江河水》《渔舟唱晚》《夜深沉》

第六周至第七周:第三单元《年轻的朋友》《都达尔和玛利亚》《阿瓦尔古丽》《银杯》 第八周至第九周:第四单元《c 小调(革命)练习曲》《A 大调波兰舞曲》《月光》《秋的喁语》

第十周:复习三、四单元的内容

第十一周至十二周:第五单元《谁说女子享清闲》《我家有个小九妹》《手拉风箱呼呼响》《对花》

第十三周至十四周:第六单元《如歌的行板》《G 大调弦乐小夜曲》《a 小调钢琴三重奏》 第十五周至十六周:第七单元《让世界充满爱》《欢乐颂》

第十七周:第八单元《北风吹》《扎红头绳》《绣红旗》 第十八周:复习。

第一单元 举杯祝福

一、教学内容说明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歌曲演唱和歌曲欣赏。教材精选了三首风格不同但各具代表意义的歌曲:《歌唱祖国》《举杯祝福》《国家》。《歌唱祖国》是一首被称为“第二国歌”的进行曲歌曲,歌曲的旋律庄重严肃,学生耳熟能详,教材中该歌曲的第一乐段采用二声部合唱,丰满明亮的和声织体,能加深学生对歌曲艺术魅力的体验;《举杯祝福》是一首乌兹别克族民歌,歌曲的旋律热情欢快,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学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体验爱国之情;《国家》则是一首时代感较强的歌曲,感情朴实真挚,旋律朗朗上口,唱起来有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三首歌曲各具特色,让学生在多元的音乐语境里感受到中华民族共同的心声:为祖国祝福,为民族自豪!

第二部分是音乐知识。五线谱识读延续了七年级对五线谱知识的学习。本课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调号的含义及作用,认识五线谱中G 大调的主音位置及音阶。

第三部分是活动与练习。

二、教学目标

1、会唱《歌唱祖国》或《举杯祝福》,能用合适的声音表达歌曲的真挚的情感。

2、能依据本课的音乐知识,说出调号、G 大调的含义。认识G 大调音阶各音的位置,能随琴击拍参与本课的试唱活动。逐步养成良好的识谱、试唱、视奏的习惯。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以学唱歌曲《歌唱祖国》或《举杯祝福》和欣赏歌曲《国家》为主的综合课。 第二课时:学唱歌曲,辅以音乐知识的学习与试唱练习。

四、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歌曲《歌唱祖国》《国家》两首歌曲的有关资料,并听一听唱一唱。

(二)导入

欣赏歌曲《爱我中华》并播放中国风景建筑图片,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提起他们的兴趣。并引出今天的课题举杯祝福

(三) 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歌唱祖国》 (1)讲解谱面上的音乐知识。

a 、歌曲的调号、拍号、作者(一带而过)。

b 、常见节奏型:大附点、小附点、大切分、小切分、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二八等等(回忆)。

c 、新的音乐符号:D.S. 反复记号

d 、弱起小节:从弱拍或次强拍起的小节叫做弱起小节(或称为不完全小节)。 (2)带问题欣赏歌曲 a 、歌曲表达了何种感情?

表现了中国人民昂扬的精神风貌和自豪感,表达了人民对祖国的歌唱和赞颂。 b 、歌曲演唱情绪?

坚定、有力、豪迈、雄壮、赞美。 2、 歌曲介绍:

《歌唱祖国》,由王莘作曲及填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著名的爱国歌曲之一。创作于1950年9月。歌曲发表后因其明快雄壮的韵律而广为传唱,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或结束曲,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二国歌”。 (3)音乐体裁

a 、进行曲:源于军队中用来统一步伐、表现雄壮军威、鼓舞士气的队列音乐,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听起来雄壮有力而又有行进感。常用2拍子和4拍子。

b 、举例:我们比较熟悉的进行曲类的作品。(并欣赏其中的几首) 《义勇军进行曲》《运动员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 《土耳其进行曲》《军队进行曲》

C 、以《运动员进行曲》为例,说明其行进感,是一种步伐节奏。 3、二声部学习

(1)教师范唱低声部旋律。 (2)学生跟琴演唱歌曲低声部。 (3)二声部合唱旋律。

(4)带词演唱歌曲合唱部分。

(5)学生齐唱歌曲第二部分,教师纠正没唱准确的节奏,分析歌曲中一、二部分情绪的对比。

(6)完整演唱歌曲。

4、欣赏歌曲《国家》观看视频 5、用手语表达这首歌 6、学生演唱歌曲 (四) 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二单元 八音和鸣(三)

一、教学内容说明

“八音和鸣”作为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作品和乐器的单元,主要由“欣赏”和“活动与练习”等板块组成。

本册“八音和鸣(三)”单元重在聆听《百鸟朝凤》《江河水》《夜深沉》《渔舟唱晚》等经典的传统民间乐曲。通过对这些乐曲的欣赏,了解和认识唢呐、京胡、古筝等相关民族乐器,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感受二胡的表现力,同时在用竖笛演奏、用打击乐器和声势动作为东北《大秧歌》的伴奏等表现活动中,学习秧歌锣鼓的鼓点。

二、教学目标

1、在哼唱主题、辨听伴奏音型与伴奏乐器、探索“循环换气”演奏法的运用等聆听活动中,能逐步熟悉和感知乐曲《百鸟朝凤》的情境与内涵,了解唢呐的历史、应用场合等相关知识。

2、能认真聆听《夜深沉》《渔舟唱晚》等乐曲,感受不同民族乐器独奏或与乐队合作时所展示的独特音色与丰富的表现力,并能用音乐的语言描述或评价乐曲所表达的情绪、情感和意境。

3、结合初听、分段赏析、复听二胡与乐队《江河水》这首乐曲的印象,参考教材中的提示,说一说对二胡表现力的认识与理解。

4、能用打击乐器和声势动作积极参与秧歌鼓鼓点的学习,感受东北秧歌的情绪、韵味,能用竖笛等旋律性乐器吹奏《大秧歌》旋律,并能用所学的秧歌锣鼓鼓点为《大秧歌》伴奏。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展示民族乐器。 (二)新课教学

1、欣赏《百鸟朝凤》 思考:(1)、唢呐模仿了什么声音? (2)、刚刚听到了哪种鸟叫的声音? 2、聆听乐曲第一主题

(1)初听主题,感受音乐情绪。 (2)哼唱曲谱。

(3)复听主题,随乐哼唱。 (4)再听主题。

思考:还听到哪些乐器?其中有一个不断反复演奏的固定曲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5、欣赏二胡曲《江河水》 思考:《江河水》的情绪是怎样的?

《江河水》原是一首东北管子曲牌的管子独奏曲,后经整理改编成二胡曲,流传更广,深受群众喜爱。我们比较一下不同乐器的演奏又带给我们什么不同的感受。 6、播放《江河水》管子演奏及二胡演奏片段,对比聆听。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二)过程

1、欣赏《夜深沉》。出示图片与介绍。

京胡音色清脆、嘹亮,竹制琴筒蒙蛇皮,琴筒较二胡小,主要用于京剧伴奏。《夜深沉》被用到了虞姬舞剑的场面中,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京剧《霸王别姬》片段。 2、欣赏京剧《霸王别姬》片段,感受京胡表现力。 3、哼唱主题片段。 4、欣赏《渔舟唱晚》。 思考:(1)乐曲的演奏乐器是什么?表现了什么情境?

(2)乐曲分为几部分?在速度、力度上有什么不同? 5、分组练习声势节奏。

第一组:双手拍击大腿外侧完成大锣节奏练习。 第二组:右手指拍击左手掌完成钹的节奏练习。 第三组:手掌平开合击完成小锣的节奏练习。 第四组:左右手交替拍击大腿完成鼓的节奏练习。 (三)小结

第三单元 泥土的歌(三)

一、教学内容说明

本单元“泥土的歌(三)”是一个包含“演唱”“欣赏”“活动与练习”三大板块的综合单元。在“演唱”和“欣赏”板块中年,教材以藏族酒歌《年轻的朋友》、哈萨克族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及蒙古族酒歌《银杯》等四首风格鲜明的少数民族民歌为载体,力图通过演唱、欣赏、随乐跟唱、体验与探究等方式让学上充分体验和感受少数民族民歌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能自信、有表情地演唱藏族酒歌《年轻的朋友》。 2、喜欢欣赏哈萨克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以及蒙古族酒歌《银杯》,品位不同少数民族民歌的风格神韵。

3、随乐跟唱或哼唱《年轻的朋友》、蒙古族酒歌《银杯》,尝试根据这两首歌的旋律、节拍、速度、调式等音乐特点,说说这两首酒歌不同的风格特点。

4、认知民间音乐常用的创作手法“换头合尾”,并能尝试用这种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旋律创作。

教学步骤:

讨论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的习惯、用边歌边舞边弹奏的形式范唱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的民歌片段。

(二)过程

1、听赏藏族民歌《年轻的朋友》

(1)思考:这首歌在曲调、旋律上的特点。

(2)简介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

(3)简介藏族酒歌的特点及藏族人民喝酒的动作程序。

(4)简介藏族舞蹈的特点及基本动作,引导学生随乐起舞。

(5)学生随乐演唱。

2、欣赏蒙古民歌《银杯》

(1)对比藏族民歌,比较这首歌从节拍、速度、调式、旋律等方面有那些不同?

(2)随乐跟唱歌曲。

3、欣赏哈萨克族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

(1)简介哈萨克族,简介代表乐器“冬不拉”。

(2)思考:这首歌有什么风格特点?

(3)学生跟唱歌曲。

4、欣赏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

(1)老师弹琴引导学生跟唱《青春舞曲》。

(2)老师范唱,学生思考:与我们熟悉的《青春舞曲》相比,这首歌曲的旋律、情绪和节拍有什么特点?

(3)练习维吾尔族典型节奏,边打节奏边唱歌。

(三)小结

第四单元 键盘上的舞蹈

一、教学内容说明

本单元是一个含“欣赏”“活动与练习”两大板块的综合单元。在“欣赏”板块中,教材安排了四首作品:“钢琴诗人”肖邦的《c 小调“革命”练习曲》《A 大调波兰舞曲》、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月光》以及当代通俗音乐作品中属于“纯音乐”范畴的《秋的喁语》。这四首作品,创作时间跨度达到了一个半世纪;音乐风格囊括了从19世纪兴起的浪漫派,19、20世纪相交时引领现代风潮的印象派以及当代通俗音乐;涵盖了“现代钢琴”制作定型成熟后各个时代的作品。

二、教学目标

1、完整聆听《c 小调“革命”练习曲》《A 大调波兰舞曲》《月光》《秋的喁语》,熟悉并能在作品欣赏中追踪乐曲的音乐主题。

2、了解和学习钢琴乐曲发展、印象派音乐、相关作曲家、作品类型及创作背景的有关知识,能在作品欣赏时运用这些知识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并大胆地说出对不同音乐作品情感意境上的体验感受和思想精神上的认识感悟。

3、认真自信地参与“活动与练习”板块学习。巩固五线谱G 调知识并能准确大胆的试唱相关曲谱。掌握多声部轮唱、合唱的实践知识,并能在实践中感受多声部音乐的韵味。

4、在欣赏过程与活动练习中,建立多元音乐视角,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播放郎朗演奏钢琴曲。

(二)过程

1、欣赏《c 小调练习曲》

(1)介绍肖邦

(2)思考: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3)分析乐曲结构

2、欣赏《A 大调波兰舞曲》

(1)思考:这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为什么会给你带来这样的感受?

(2)哼唱主题旋律。

3、欣赏《月光》

(1)思考:乐曲表现的是什么意境?

(2)总结《月光》特点。

(3)欣赏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谈谈两首曲子有什么不同。

4、欣赏《秋的喁语》

(1)思考:这首曲子和之前欣赏的钢琴曲相比,在感受上有什么不同?

(2)介绍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

(3)分组讨论:你对于古典钢琴音乐与通俗音乐有什么看法?

5、欣赏其他钢琴曲

(三)总结

第五单元 梨园百花

一、教学内容说明

本单元为学生采撷的是豫剧、越剧、花鼓戏和黄梅戏这几朵很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之花。每个剧种都是通过一个经典的名剧名家名段来展示其魅力。其中,有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的代表剧目《花木兰》中的选段《谁说女子享清闲》;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的代表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选段《我家有个小九妹》;湖南花鼓戏代表剧目《补锅》中的选段《手拉风向呼呼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 严凤英的代表剧目《打猪草》选段《对花》。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演唱等实践活动,体验豫剧、越剧、湖南花鼓戏和黄梅戏的不同风格,认识常香玉、严凤英、袁雪芬等表演艺术家。

2、能认真聆听并随乐跟唱豫剧名段《谁说女子享清闲》。

3、能分角色、有表情地演唱黄梅戏名段《对花》。

教学步骤:

(二)过程

1、听赏豫剧《谁说女子享清闲》。

(1)简介豫剧。介绍常香玉。

(2)学唱选段。纠正发音。

(3)模仿简单的动作。

(4)演唱选段。

2、欣赏《我家有个小九妹》

介绍越剧,简介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

3、欣赏《手拉风向呼呼响》

4、欣赏《对花》

(1)介绍黄梅戏。

(2)跟唱《对花》

(三)小结

第六单元 七彩的管弦

一、教学内容说明

本单元第一板块精选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a 小调钢琴三重奏》和莫扎特《G 大调弦乐小夜曲》三首器乐作品。在欣赏这几首作品的同时,教材还介绍了音乐家莫扎特和柴可夫斯基的生平与代表作品。本单元的第二板块“活动与练习”。在这一部分内容里,为了巩固G 大调的学习,首先安排了试唱两条富有民族风格的曲调。为了突出本教材的特色,编者将《如歌的行板》的音乐主题改编成短小精悍的合唱练习,通过合唱加深学生对该曲的记忆。尝试开展变奏的创作练习,这是本单元第三种活动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能专心欣赏室内乐作品《如歌的行板》和《G 大调弦乐小夜曲》,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多彩的音响结构形式,能依据本单元教材提供的有关文字,说出室内乐、小夜曲等音乐体裁与形式的基本概念。

2、乐于了解音乐大师莫扎特和柴可夫斯基的生平和代表作,熟悉《如歌的行板》《G 大调弦乐小夜曲》的主题旋律,增强对西洋经典音乐作品的兴趣和积累;能听辨小提琴、大提琴的音色特点,感受其独特魅力。

3、有兴趣聆听《a 小调钢琴三重奏》,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能发现并说出一两种变奏的创作手法,尝试根据教材提供的主题素材,进行8小节的变奏创作实践,与同学分享创作的快乐。

教学步骤:

播放莫扎特音乐视频。简介莫扎特。

(二)过程

1、听赏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G 大调弦乐小夜曲》片段,学生聆听感受并讨论不同演奏形式的音响效果。

2、简介室内乐。

3、听辨弦乐器组各乐器的音色。

4、赏析《G 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

(1)播放主题a ,并哼唱旋律。

(2)播放主题b ,讨论感受到了音乐的哪些要素。

(3)播放主题c ,通过律动表现旋律。

(4)播放主题d ,讨论音乐用了哪些音乐主题作为素材。

(5)完整地欣赏乐曲。

5、欣赏《如歌的行板》《a 小调钢琴三重奏》。

(1)简介柴可夫斯基。

(2)比较《如歌的行板》两个音乐主题。

(3)欣赏《a 小调钢琴三重奏》,讨论在变奏中有那些素材发生变化。

(三)总结

第七单元 让世界充满爱

一、教学内容说明

本单元精选了一首具有时代精神的优秀通俗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以及一首在音乐史上被称为“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之作”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主题合唱曲《欢乐颂》。一首深情、柔美,一首雄壮、磅礴。在教学中,中国聆听、感受、表现与实践,引导学生充分感悟音乐家们艺术创造的感人力量,感受音乐作品对人类、对世界的关注和热爱;引导学生在旋律的流淌中徜徉博爱的世界,在歌声中抒发祖国新一代少年“让世界充满爱”的美好情怀,并潜移默化地接受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学目标

1、能用柔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背唱歌曲《欢乐颂》的主旋律声部,感受上述音乐作品在表达“关爱”“乐观”等情感态度上的鲜明取向。

2、通过合唱实践,能够说出“合作”在合唱表现中的重要意义。

3、能够自主地运用中国民间音乐中“同头换尾”或“换头合尾”的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旋律创作。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欣赏《命运交响曲》,简介贝多芬。

(二)过程

1、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合唱)。

2、齐唱《欢乐颂》。

思考:齐唱和合唱的演唱形式在歌曲表现上有怎样的不同?

3、学唱《欢乐颂》第二声部。分析各乐句之间的关系。

4、合唱《欢乐颂》。

5、听赏《让世界充满爱》。

6、分析歌曲旋律,划分乐句。

7、跟唱《让世界充满爱》。

(三)小结

第八单元 歌剧览胜(一)

一、教学内容说明

本单元内容由“欣赏”与“活动与练习”两大板块组成。在“欣赏”板块中,教材从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歌剧《白毛女》和《江姐》中选取了三个唱段:《北风吹》《扎红头绳》《绣红旗》。在“活动与练习”板块中,结合前面的“欣赏”板块设计了两个活动:1、尝试分组排练并表演《江姐》第七场的片段,该活动属于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领域;2、合唱练习,内容为节选自歌剧《白毛女》剧终的合唱——《太阳出来了》。本单元的内容安排与新课标强调音乐教学的实践性以及重视合唱教学的理念是相吻合的。

二、教学目标

1、能叙述《白毛女》《江姐》的故事情节,能参照本单元教材内容说出歌剧的概念,能简单地阐述歌剧音乐在歌剧中所起的作用。

2、能与组内同学一起合作,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排练《江姐》片段,并大胆自信地参与表演。

3、能与班上同学一起合作,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合唱小品的练习,并大胆自信地参与演唱。

教学步骤:

1、两段视频有何不同?

2、哪一个版本的剧情性更强?

(二)过程

1、欣赏《北风吹》

(1)简介歌剧《白毛女》

(2)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的情节是什么?

(3)跟唱《白毛女》。

2、欣赏选段《扎红头绳》

(1)思考:选段表现的情节是什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学唱《扎红头绳》

3、欣赏《绣红旗》

思考:选段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三)小结

八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八个主题入手对学生进行音乐熏陶,内容贯穿抒情歌曲、竖笛学习、歌曲艺

术处理、音乐剧、国内外名曲、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分单元、分板块地进行阶梯教学。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听流行音乐,正处在变声期的学生不喜欢自己演唱,这跟

他们青春期心理与生理的变化有关,因此,我想多让他们聆听音乐也是一种学习,在聆听的基础上加强音乐知识的学习,扩大学生音乐视野。

三、教学任务要求:

1. 强调正确的唱歌姿势,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

2. 加强民族行与世界性的综合,追求思想与艺术的统一。 3. 力求课堂“听、唱、认、动”相结合,提高音乐素质。 4. 做到准确轻声的歌唱,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 教改设想:音乐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 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

结合新课标,关注课堂,关注学生。

2. 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视听享受,尽可能补充延伸音乐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3. 做好每堂课的检测工作,做到学一首歌会一首歌。

4. 做到课堂优记载,人人有记录,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还要关注个别声音问题学生,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5. 积极学习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进行学科整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县教育局的号召, 本学期在唱歌课上加大力度, 为班班有合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 也根据每学期的音乐考试的要求, 加大对学生音乐乐理知识的力度, 在兴趣的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 五、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表现要素:a 对自然界和生活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b 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c 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d 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2、情绪与情感:a 听辨不同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b 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3、体裁与形式:a 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b 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c 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d 能

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

六、教学进度表如下

第一周至第二周:第一单元《歌唱祖国》《举杯祝福》《国家》

第三周至第五周:第二单元《百鸟朝凤》《江河水》《渔舟唱晚》《夜深沉》

第六周至第七周:第三单元《年轻的朋友》《都达尔和玛利亚》《阿瓦尔古丽》《银杯》 第八周至第九周:第四单元《c 小调(革命)练习曲》《A 大调波兰舞曲》《月光》《秋的喁语》

第十周:复习三、四单元的内容

第十一周至十二周:第五单元《谁说女子享清闲》《我家有个小九妹》《手拉风箱呼呼响》《对花》

第十三周至十四周:第六单元《如歌的行板》《G 大调弦乐小夜曲》《a 小调钢琴三重奏》 第十五周至十六周:第七单元《让世界充满爱》《欢乐颂》

第十七周:第八单元《北风吹》《扎红头绳》《绣红旗》 第十八周:复习。

第一单元 举杯祝福

一、教学内容说明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歌曲演唱和歌曲欣赏。教材精选了三首风格不同但各具代表意义的歌曲:《歌唱祖国》《举杯祝福》《国家》。《歌唱祖国》是一首被称为“第二国歌”的进行曲歌曲,歌曲的旋律庄重严肃,学生耳熟能详,教材中该歌曲的第一乐段采用二声部合唱,丰满明亮的和声织体,能加深学生对歌曲艺术魅力的体验;《举杯祝福》是一首乌兹别克族民歌,歌曲的旋律热情欢快,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学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体验爱国之情;《国家》则是一首时代感较强的歌曲,感情朴实真挚,旋律朗朗上口,唱起来有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三首歌曲各具特色,让学生在多元的音乐语境里感受到中华民族共同的心声:为祖国祝福,为民族自豪!

第二部分是音乐知识。五线谱识读延续了七年级对五线谱知识的学习。本课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调号的含义及作用,认识五线谱中G 大调的主音位置及音阶。

第三部分是活动与练习。

二、教学目标

1、会唱《歌唱祖国》或《举杯祝福》,能用合适的声音表达歌曲的真挚的情感。

2、能依据本课的音乐知识,说出调号、G 大调的含义。认识G 大调音阶各音的位置,能随琴击拍参与本课的试唱活动。逐步养成良好的识谱、试唱、视奏的习惯。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以学唱歌曲《歌唱祖国》或《举杯祝福》和欣赏歌曲《国家》为主的综合课。 第二课时:学唱歌曲,辅以音乐知识的学习与试唱练习。

四、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歌曲《歌唱祖国》《国家》两首歌曲的有关资料,并听一听唱一唱。

(二)导入

欣赏歌曲《爱我中华》并播放中国风景建筑图片,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提起他们的兴趣。并引出今天的课题举杯祝福

(三) 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歌唱祖国》 (1)讲解谱面上的音乐知识。

a 、歌曲的调号、拍号、作者(一带而过)。

b 、常见节奏型:大附点、小附点、大切分、小切分、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二八等等(回忆)。

c 、新的音乐符号:D.S. 反复记号

d 、弱起小节:从弱拍或次强拍起的小节叫做弱起小节(或称为不完全小节)。 (2)带问题欣赏歌曲 a 、歌曲表达了何种感情?

表现了中国人民昂扬的精神风貌和自豪感,表达了人民对祖国的歌唱和赞颂。 b 、歌曲演唱情绪?

坚定、有力、豪迈、雄壮、赞美。 2、 歌曲介绍:

《歌唱祖国》,由王莘作曲及填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著名的爱国歌曲之一。创作于1950年9月。歌曲发表后因其明快雄壮的韵律而广为传唱,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或结束曲,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二国歌”。 (3)音乐体裁

a 、进行曲:源于军队中用来统一步伐、表现雄壮军威、鼓舞士气的队列音乐,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听起来雄壮有力而又有行进感。常用2拍子和4拍子。

b 、举例:我们比较熟悉的进行曲类的作品。(并欣赏其中的几首) 《义勇军进行曲》《运动员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 《土耳其进行曲》《军队进行曲》

C 、以《运动员进行曲》为例,说明其行进感,是一种步伐节奏。 3、二声部学习

(1)教师范唱低声部旋律。 (2)学生跟琴演唱歌曲低声部。 (3)二声部合唱旋律。

(4)带词演唱歌曲合唱部分。

(5)学生齐唱歌曲第二部分,教师纠正没唱准确的节奏,分析歌曲中一、二部分情绪的对比。

(6)完整演唱歌曲。

4、欣赏歌曲《国家》观看视频 5、用手语表达这首歌 6、学生演唱歌曲 (四) 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二单元 八音和鸣(三)

一、教学内容说明

“八音和鸣”作为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作品和乐器的单元,主要由“欣赏”和“活动与练习”等板块组成。

本册“八音和鸣(三)”单元重在聆听《百鸟朝凤》《江河水》《夜深沉》《渔舟唱晚》等经典的传统民间乐曲。通过对这些乐曲的欣赏,了解和认识唢呐、京胡、古筝等相关民族乐器,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感受二胡的表现力,同时在用竖笛演奏、用打击乐器和声势动作为东北《大秧歌》的伴奏等表现活动中,学习秧歌锣鼓的鼓点。

二、教学目标

1、在哼唱主题、辨听伴奏音型与伴奏乐器、探索“循环换气”演奏法的运用等聆听活动中,能逐步熟悉和感知乐曲《百鸟朝凤》的情境与内涵,了解唢呐的历史、应用场合等相关知识。

2、能认真聆听《夜深沉》《渔舟唱晚》等乐曲,感受不同民族乐器独奏或与乐队合作时所展示的独特音色与丰富的表现力,并能用音乐的语言描述或评价乐曲所表达的情绪、情感和意境。

3、结合初听、分段赏析、复听二胡与乐队《江河水》这首乐曲的印象,参考教材中的提示,说一说对二胡表现力的认识与理解。

4、能用打击乐器和声势动作积极参与秧歌鼓鼓点的学习,感受东北秧歌的情绪、韵味,能用竖笛等旋律性乐器吹奏《大秧歌》旋律,并能用所学的秧歌锣鼓鼓点为《大秧歌》伴奏。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展示民族乐器。 (二)新课教学

1、欣赏《百鸟朝凤》 思考:(1)、唢呐模仿了什么声音? (2)、刚刚听到了哪种鸟叫的声音? 2、聆听乐曲第一主题

(1)初听主题,感受音乐情绪。 (2)哼唱曲谱。

(3)复听主题,随乐哼唱。 (4)再听主题。

思考:还听到哪些乐器?其中有一个不断反复演奏的固定曲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5、欣赏二胡曲《江河水》 思考:《江河水》的情绪是怎样的?

《江河水》原是一首东北管子曲牌的管子独奏曲,后经整理改编成二胡曲,流传更广,深受群众喜爱。我们比较一下不同乐器的演奏又带给我们什么不同的感受。 6、播放《江河水》管子演奏及二胡演奏片段,对比聆听。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二)过程

1、欣赏《夜深沉》。出示图片与介绍。

京胡音色清脆、嘹亮,竹制琴筒蒙蛇皮,琴筒较二胡小,主要用于京剧伴奏。《夜深沉》被用到了虞姬舞剑的场面中,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京剧《霸王别姬》片段。 2、欣赏京剧《霸王别姬》片段,感受京胡表现力。 3、哼唱主题片段。 4、欣赏《渔舟唱晚》。 思考:(1)乐曲的演奏乐器是什么?表现了什么情境?

(2)乐曲分为几部分?在速度、力度上有什么不同? 5、分组练习声势节奏。

第一组:双手拍击大腿外侧完成大锣节奏练习。 第二组:右手指拍击左手掌完成钹的节奏练习。 第三组:手掌平开合击完成小锣的节奏练习。 第四组:左右手交替拍击大腿完成鼓的节奏练习。 (三)小结

第三单元 泥土的歌(三)

一、教学内容说明

本单元“泥土的歌(三)”是一个包含“演唱”“欣赏”“活动与练习”三大板块的综合单元。在“演唱”和“欣赏”板块中年,教材以藏族酒歌《年轻的朋友》、哈萨克族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及蒙古族酒歌《银杯》等四首风格鲜明的少数民族民歌为载体,力图通过演唱、欣赏、随乐跟唱、体验与探究等方式让学上充分体验和感受少数民族民歌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能自信、有表情地演唱藏族酒歌《年轻的朋友》。 2、喜欢欣赏哈萨克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以及蒙古族酒歌《银杯》,品位不同少数民族民歌的风格神韵。

3、随乐跟唱或哼唱《年轻的朋友》、蒙古族酒歌《银杯》,尝试根据这两首歌的旋律、节拍、速度、调式等音乐特点,说说这两首酒歌不同的风格特点。

4、认知民间音乐常用的创作手法“换头合尾”,并能尝试用这种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旋律创作。

教学步骤:

讨论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的习惯、用边歌边舞边弹奏的形式范唱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的民歌片段。

(二)过程

1、听赏藏族民歌《年轻的朋友》

(1)思考:这首歌在曲调、旋律上的特点。

(2)简介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

(3)简介藏族酒歌的特点及藏族人民喝酒的动作程序。

(4)简介藏族舞蹈的特点及基本动作,引导学生随乐起舞。

(5)学生随乐演唱。

2、欣赏蒙古民歌《银杯》

(1)对比藏族民歌,比较这首歌从节拍、速度、调式、旋律等方面有那些不同?

(2)随乐跟唱歌曲。

3、欣赏哈萨克族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

(1)简介哈萨克族,简介代表乐器“冬不拉”。

(2)思考:这首歌有什么风格特点?

(3)学生跟唱歌曲。

4、欣赏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

(1)老师弹琴引导学生跟唱《青春舞曲》。

(2)老师范唱,学生思考:与我们熟悉的《青春舞曲》相比,这首歌曲的旋律、情绪和节拍有什么特点?

(3)练习维吾尔族典型节奏,边打节奏边唱歌。

(三)小结

第四单元 键盘上的舞蹈

一、教学内容说明

本单元是一个含“欣赏”“活动与练习”两大板块的综合单元。在“欣赏”板块中,教材安排了四首作品:“钢琴诗人”肖邦的《c 小调“革命”练习曲》《A 大调波兰舞曲》、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月光》以及当代通俗音乐作品中属于“纯音乐”范畴的《秋的喁语》。这四首作品,创作时间跨度达到了一个半世纪;音乐风格囊括了从19世纪兴起的浪漫派,19、20世纪相交时引领现代风潮的印象派以及当代通俗音乐;涵盖了“现代钢琴”制作定型成熟后各个时代的作品。

二、教学目标

1、完整聆听《c 小调“革命”练习曲》《A 大调波兰舞曲》《月光》《秋的喁语》,熟悉并能在作品欣赏中追踪乐曲的音乐主题。

2、了解和学习钢琴乐曲发展、印象派音乐、相关作曲家、作品类型及创作背景的有关知识,能在作品欣赏时运用这些知识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并大胆地说出对不同音乐作品情感意境上的体验感受和思想精神上的认识感悟。

3、认真自信地参与“活动与练习”板块学习。巩固五线谱G 调知识并能准确大胆的试唱相关曲谱。掌握多声部轮唱、合唱的实践知识,并能在实践中感受多声部音乐的韵味。

4、在欣赏过程与活动练习中,建立多元音乐视角,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播放郎朗演奏钢琴曲。

(二)过程

1、欣赏《c 小调练习曲》

(1)介绍肖邦

(2)思考: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3)分析乐曲结构

2、欣赏《A 大调波兰舞曲》

(1)思考:这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为什么会给你带来这样的感受?

(2)哼唱主题旋律。

3、欣赏《月光》

(1)思考:乐曲表现的是什么意境?

(2)总结《月光》特点。

(3)欣赏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谈谈两首曲子有什么不同。

4、欣赏《秋的喁语》

(1)思考:这首曲子和之前欣赏的钢琴曲相比,在感受上有什么不同?

(2)介绍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

(3)分组讨论:你对于古典钢琴音乐与通俗音乐有什么看法?

5、欣赏其他钢琴曲

(三)总结

第五单元 梨园百花

一、教学内容说明

本单元为学生采撷的是豫剧、越剧、花鼓戏和黄梅戏这几朵很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之花。每个剧种都是通过一个经典的名剧名家名段来展示其魅力。其中,有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的代表剧目《花木兰》中的选段《谁说女子享清闲》;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的代表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选段《我家有个小九妹》;湖南花鼓戏代表剧目《补锅》中的选段《手拉风向呼呼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 严凤英的代表剧目《打猪草》选段《对花》。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演唱等实践活动,体验豫剧、越剧、湖南花鼓戏和黄梅戏的不同风格,认识常香玉、严凤英、袁雪芬等表演艺术家。

2、能认真聆听并随乐跟唱豫剧名段《谁说女子享清闲》。

3、能分角色、有表情地演唱黄梅戏名段《对花》。

教学步骤:

(二)过程

1、听赏豫剧《谁说女子享清闲》。

(1)简介豫剧。介绍常香玉。

(2)学唱选段。纠正发音。

(3)模仿简单的动作。

(4)演唱选段。

2、欣赏《我家有个小九妹》

介绍越剧,简介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

3、欣赏《手拉风向呼呼响》

4、欣赏《对花》

(1)介绍黄梅戏。

(2)跟唱《对花》

(三)小结

第六单元 七彩的管弦

一、教学内容说明

本单元第一板块精选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a 小调钢琴三重奏》和莫扎特《G 大调弦乐小夜曲》三首器乐作品。在欣赏这几首作品的同时,教材还介绍了音乐家莫扎特和柴可夫斯基的生平与代表作品。本单元的第二板块“活动与练习”。在这一部分内容里,为了巩固G 大调的学习,首先安排了试唱两条富有民族风格的曲调。为了突出本教材的特色,编者将《如歌的行板》的音乐主题改编成短小精悍的合唱练习,通过合唱加深学生对该曲的记忆。尝试开展变奏的创作练习,这是本单元第三种活动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能专心欣赏室内乐作品《如歌的行板》和《G 大调弦乐小夜曲》,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多彩的音响结构形式,能依据本单元教材提供的有关文字,说出室内乐、小夜曲等音乐体裁与形式的基本概念。

2、乐于了解音乐大师莫扎特和柴可夫斯基的生平和代表作,熟悉《如歌的行板》《G 大调弦乐小夜曲》的主题旋律,增强对西洋经典音乐作品的兴趣和积累;能听辨小提琴、大提琴的音色特点,感受其独特魅力。

3、有兴趣聆听《a 小调钢琴三重奏》,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能发现并说出一两种变奏的创作手法,尝试根据教材提供的主题素材,进行8小节的变奏创作实践,与同学分享创作的快乐。

教学步骤:

播放莫扎特音乐视频。简介莫扎特。

(二)过程

1、听赏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G 大调弦乐小夜曲》片段,学生聆听感受并讨论不同演奏形式的音响效果。

2、简介室内乐。

3、听辨弦乐器组各乐器的音色。

4、赏析《G 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

(1)播放主题a ,并哼唱旋律。

(2)播放主题b ,讨论感受到了音乐的哪些要素。

(3)播放主题c ,通过律动表现旋律。

(4)播放主题d ,讨论音乐用了哪些音乐主题作为素材。

(5)完整地欣赏乐曲。

5、欣赏《如歌的行板》《a 小调钢琴三重奏》。

(1)简介柴可夫斯基。

(2)比较《如歌的行板》两个音乐主题。

(3)欣赏《a 小调钢琴三重奏》,讨论在变奏中有那些素材发生变化。

(三)总结

第七单元 让世界充满爱

一、教学内容说明

本单元精选了一首具有时代精神的优秀通俗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以及一首在音乐史上被称为“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之作”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主题合唱曲《欢乐颂》。一首深情、柔美,一首雄壮、磅礴。在教学中,中国聆听、感受、表现与实践,引导学生充分感悟音乐家们艺术创造的感人力量,感受音乐作品对人类、对世界的关注和热爱;引导学生在旋律的流淌中徜徉博爱的世界,在歌声中抒发祖国新一代少年“让世界充满爱”的美好情怀,并潜移默化地接受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学目标

1、能用柔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背唱歌曲《欢乐颂》的主旋律声部,感受上述音乐作品在表达“关爱”“乐观”等情感态度上的鲜明取向。

2、通过合唱实践,能够说出“合作”在合唱表现中的重要意义。

3、能够自主地运用中国民间音乐中“同头换尾”或“换头合尾”的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旋律创作。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欣赏《命运交响曲》,简介贝多芬。

(二)过程

1、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合唱)。

2、齐唱《欢乐颂》。

思考:齐唱和合唱的演唱形式在歌曲表现上有怎样的不同?

3、学唱《欢乐颂》第二声部。分析各乐句之间的关系。

4、合唱《欢乐颂》。

5、听赏《让世界充满爱》。

6、分析歌曲旋律,划分乐句。

7、跟唱《让世界充满爱》。

(三)小结

第八单元 歌剧览胜(一)

一、教学内容说明

本单元内容由“欣赏”与“活动与练习”两大板块组成。在“欣赏”板块中,教材从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歌剧《白毛女》和《江姐》中选取了三个唱段:《北风吹》《扎红头绳》《绣红旗》。在“活动与练习”板块中,结合前面的“欣赏”板块设计了两个活动:1、尝试分组排练并表演《江姐》第七场的片段,该活动属于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领域;2、合唱练习,内容为节选自歌剧《白毛女》剧终的合唱——《太阳出来了》。本单元的内容安排与新课标强调音乐教学的实践性以及重视合唱教学的理念是相吻合的。

二、教学目标

1、能叙述《白毛女》《江姐》的故事情节,能参照本单元教材内容说出歌剧的概念,能简单地阐述歌剧音乐在歌剧中所起的作用。

2、能与组内同学一起合作,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排练《江姐》片段,并大胆自信地参与表演。

3、能与班上同学一起合作,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合唱小品的练习,并大胆自信地参与演唱。

教学步骤:

1、两段视频有何不同?

2、哪一个版本的剧情性更强?

(二)过程

1、欣赏《北风吹》

(1)简介歌剧《白毛女》

(2)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的情节是什么?

(3)跟唱《白毛女》。

2、欣赏选段《扎红头绳》

(1)思考:选段表现的情节是什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学唱《扎红头绳》

3、欣赏《绣红旗》

思考:选段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三)小结


相关文章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