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学说

1、剩余价值率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剩余价值率

英文名称:

rate of surplus value

定义: 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所属学科:

资源科技(一级学科);人力资源学(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审定公布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或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程度的表现。用公式表示: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或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目录

计算方式

示例

编辑本段

计算方式

用公式表示即:

公式

剩余价值

率(m′)=■。年剩余价值率是一

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用公

式表示即:

年剩余价值率(m′)=■。

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剩余价值

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出来的。在资本家的全部

预付资本中,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c)的价值,在 生产过程中被转移到产品中去,并没有发生价值量的变

化;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v)在生产过程中则实

现了价值增殖,即带来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率是实

际发生作用的可变资本同它所带来的剩余价值之比,剩

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相比,能够表明雇佣工人所创造的价

值有多少被剥削,有多少归自己,表明资本家剥削工人的

程度。所以,剩余价值率也叫剥削率。

由于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所

花费的时间又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雇佣

工人的必要劳动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或可变资本价值等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价,而剩余劳动则生产剩余价值。所以,剩余价值率又可

用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之比或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

时间之比来表示。

年剩余价值率是表示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的。

在年剩余价值量一定的条件下,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和

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成正比,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

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这是因为,剩余价值是由实际发

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带来的,可变资本周转越快,实际发挥

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实际上剥削的劳动量也越大,因

而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大,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否则情

况就相反。

在生产过程中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即预付资本的增殖部分,

公式

首先表现为产品价值超过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总额而形成的余额。预付资本由两部分构成,即在生产资料上支出的货币额c和在劳动力上支出的货币额v,c是转化为不变资本的价值部分,

公式

v是转化为可变资本的价值部分。如以m代表剩余价值,那末产品价值就表现为

公式

c+v+m。不过,这只有在预付的不变资本全部在生产中消耗掉,它的价值全部进入新产品中去的这个限度内,才是正确的。实际上,预付在劳动资料上的不变资本在劳动过程中虽然全部发挥作用,它的价值却是在反复使用中依磨损的程度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所以,预付不变资本的价值同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不变资本的价值也就不相等了。为简单起见,暂且撇开没有参加产品价值形成的不变资本部分,假定预付的不变资本总是等于在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这样,资本家预付c+v的资本,就获得了c+v+m的产品价值,资本的价值增殖率,即剩余价值 m对预付资本c+v的比率,看来好象可以来表示。但是,对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表明,预付资本的所有部分并不是对价值增殖发生同样作用的,剩余价值只是 v的价值变动的结果,从而真正能表现资本的价值增殖率的,并不,而是从这里抽掉了在价值增殖上没有发挥积极作用的 c以后所得到,才是价值增殖率,即剩余价值率m′。

但是,如果没有不变资本,价值增殖本身也是不可想象的。在表现资本的价值增殖率上抽去不变资本,看起来是不合理的。不过,正如在一定的化学过程中蒸馏器和其他容器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当考察化学变化本身时,却不妨把蒸馏器等抽去一样。当纯粹地考察价值形成和价值变动时,不变资本仅仅是提供使流动的、形成价值的劳动得以固定的材料而已。 尽管在前面说产品价值表现为c+v+m,但工人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即价值产品,却是v+m。价值产品只是劳动的“凝结”,它是由相当于可变资本的价值部分和剩余价值这两部分构成的,从而“流动的劳

动”本身也可以说是由这两部分构成的。把工人在劳动过程的一段时间内,生产相当于可变资本价值部分的劳动时间叫做必要劳动时间,又把这段时间中所耗费的劳动叫做必要劳动;同时把劳动过程的第二段即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叫做剩余劳动时间,把这段时间中所耗费的劳动叫做剩余劳动。由于剩余价值对可变资本之比等于剩余劳动对必要劳动之比,或者说,

对象化劳动各部分之比等于流动劳动各部分之比,所以,剩余价值率m′可以用以下各式来表示:

公式

必要劳动是工人作为劳动力的价值得到报偿的部分,在这个意义上它是有偿劳动;剩余劳动则是资本家完全无偿取得的部分,在这个意义上它是无偿劳动。因此,剩余价值率是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程度的准确表现。

剩余价值率的变动取决于三个因素,即工作日的长度、劳动的标准强度和劳动生产力。在这三个因素中,如果一个不变,另外二者发生变化,或者其中两个不变,一个发生变化,或者三个因素同时变化,可以产生种种不同的组合。并且,三个因素变化的大小和方向可以不同,这些组合就更加多种多样。

由于资本家对利润的贪欲是无止境的,他们会采取种种的手段不断提高剩余价值率,加重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

编辑本段

示例 假定有甲、乙两个资本家,他们的可变资本都是6000

元,剩余价值率都是100%,甲资本家的可变资本每年周

转2次,乙资本家的可变资本每年周转10次,这样甲乙资

本家一年中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不同。甲资本家一年获

得的剩余价值总量是6000×100%×2=12000元,而乙资

本家一年中所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为6000元×100%×

10=60000元,可见,可变资本周转越快,年剩余价值量就

越多,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

总之,剩余价值率所表现的关系与年剩余价值率所

表现的关系是不同的。剩余价值率是表示剥削程度,而年

剩余价值率则表示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在量的关

系上,两者也有一定的联系。由于年剩余价值率m′=■,

其中m=m×n(n为可变资本年周转次数),所以m′=■

=■=m′· n,即年剩余价值率就是剩余价值率与可变

资本周转次数的乘积。

也叫资本注意剥削率.指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它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假设资本家的全部资本是12 500元,其中可变资本2 500元,剩余价值率就是100%.

2、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是指剩余价值产生、资本增殖的规律。它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虽有人身自由,却被剥夺了生产资料。只有当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并被资本家购买以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才能结合起来,进行资本主义生产。 目录

Law of surplus value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从劳动过程的角度看,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创造了

剩余价值规律

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从价值增殖的角度看,雇佣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形

成了商品的新价值。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比他自身的劳

动力的价值更大,为资本家提供了一个超过劳动力价值的剩余价值。资本

家进行资本主义生产,不是为了要享用工人为他生产的商品的使用价值,

而是为了攫取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实现资本增殖。资本的本性就是在不

断的价值增殖运动中,维持、发展和扩大自身。K.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的

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

编辑本段

定义

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和

占有剩余价值。即资本家用绝对或

剩余价值规律

相对地延长工人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最

大限度地获取由雇佣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它支配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

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的日益尖锐化

以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趋势。

(1)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

(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中,剩余价值规律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

第一,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增殖。资本家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执行资本的职能。

第二,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环节。资本主义生产的各环节都是为生产剩余价值服务的,并且是由获得剩余价值的多少决定的。 第三,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对剩余价值的追求驱使资本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使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加剧和扩大,再生产比例遭到破坏,产品实现困难,引发经济危机,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灭亡。

由于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编辑本段

特点和要求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虽有人身自由,却被剥夺了生产资料。只有当劳动者把自

剩余价值规律

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并被资本家购买以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才能结合起来,进行资本主义生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从劳动过程的角度看,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创造了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从价值增殖的角度看,雇佣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形成了商品的新价值。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比他自身的劳动力的价值更大,为资本家提供了一个超过劳动力价值的剩余价值。资本家进行资本主义生产,不是为了要享用工人为他生产的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攫取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实现资本增殖。资本的本性就是在不断的价值增殖运动

中,维持、发展和扩大自身。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

编辑本段

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简介

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资本不断增殖的运动,表现为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休止的追逐。资本家总是力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靠延长工作日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绝对剩余价值;另一种是靠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

剩余价值规律

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生产还建立在手工劳动的基础上,劳动生产率还比较低,资本家主要是依靠延长工作日的办法去提高剥削程度。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机器大工业阶段以后,机器生产普遍代替了手工劳动,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成为资本家加强剥削的主要方法。

条件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在现实生活中,它是作为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来实现的。个别资本家热衷于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直接目的是为了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以便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是刺激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各生产部门的资本家对超额剩余价值的追逐,导致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和各种商品单位价值量的普遍降低。雇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由于各种生活资料的低廉化而降低,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缩短,在工作日不变、甚至在工作日缩短的条件下,剩余劳动时间反而延长了,一切部门的资本家都榨取到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 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家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的,他们活着就是为了

赚钱。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规律时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编辑本段

作用和表现 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有许多经济规律同时存在并发生作用,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在这些经济规律中,如价值规律,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尽管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也有广阔的作用范围,但是它们只是在某个方面或某些过程中起着一定程度的决定作用。剩余价值规律则不同,它是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的。

决定资本主义生产主要过程

剩余价值规律支配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诸方面及其运动过程。资本的唯一生命冲动,就是价值增殖。资本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都由获得剩余价值及其转化形态──利润的多寡来决定的。资本主义的流通过程,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准备和实现过程。资本主义的分配过程,是各个剥削者集团占有并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也就是剩余价值转化为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资本主义地租等具体形式的过程。资本主义的消费过程,就生产消费来说,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属于生产过程,包含在生产过程内部。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以剩余价值的占有为前提;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论是在工厂内或工厂外进行,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不可缺少的要素,是为了继续生产剩余价值而提供劳动力。可见,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都是服从于并服务于生产剩余价值的。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是以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达到一定量为前提的。在行会手工业中,行东也雇佣帮工并对帮工有一定的剥削。但在小作坊中,帮工的数量很少,他主要仍靠自己的劳动来生活。在市场扩大的刺激下,当雇工人数扩大到一定的程度,雇工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仅足以保证雇主可以过上较好的生活,而且可以有一定的资本积累来不断扩大再生产,这时,作坊主就可以脱离劳动,成为依靠剥削剩余价值为生的资本家,手工业作坊也就变成资本主义工场了。

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三个历史阶段。这三个阶段,一方面是社会生产不断发展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过程,另一方面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发展、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不断加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不断扩大的过程。

在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资本家竭力榨取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进行资本积累,从而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随着资本主义积累的增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相对过剩人口增加,其结果,在一极是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在另一极则是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同时,随着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一方面使资本主义生产日益社会化,另一方面生产资料则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趋于尖锐,生产的盲目增长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尖锐化的结果,引起了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这就表明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在这种生产关系下发展起来的社会化的生产力,存在着深刻的矛盾,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

在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资本家之间为攫取剩余价值展开你死我活的竞争,资本主义竞争必然是大资本排挤和吞并中小资本,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而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这样,资本主义就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了垄断阶段。

垄断没有改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没有改变资本家唯利是图的本性。剩余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整个历史时期都发生作用。但在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时期,由于经济条件发生了某些变化,剩余价值规律获得了新的表现形式。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由于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和各部门商品价格的涨落,使各个部门不同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形成了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规律表现为平均利润率规律。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垄断阻碍了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垄断资本凭借其对生产和市场的垄断,通过规定垄断价格,攫取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垄断利润。垄断利润同平均利润一样,都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都是反映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关系的。攫取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形式。

为了追逐高额垄断利润,垄断资本不仅要加紧剥削本国的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剥夺中小资本,而且还要掠夺和奴役其他国家人民,特别是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人民,并同其他国家的垄断资本争夺世界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从而使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矛盾极大地尖锐起来,以致引起世界战争,加速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列宁说:“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这个结论,马克思是完全而且仅仅根据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得出的”。列宁这里所说的“现代社会

的经济运动规律”,主要就是指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一切主要方面。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都是剩余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所以,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

2、剩余价值学说

正如劳动价值论一样,剩余价值学说严格地说也并不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独创。而是还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产生以前,就已经由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在事实上发现并揭示出它的来源了。特别是亚当·斯密,已经非常清楚明白地把剩余价值(即他所说的“利润”)的起源归结为由工人的劳动添加在劳动对象上面的价值中,减去“维持劳动”(实际上是劳动力)所需要的那部分价值以后所剩下来的那部分价值。

目录

原理

马克思以前的一切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一个共同的局限,就是把剩余价值的某些具体形式,例如地租、利息或利润,错误地当作剩余价值的一般形式,即剩余价值本身。当然也更没有“剩余价值”这个一般的范畴或术语。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的突出的特点,则在于首先把剩余价值归结于它的一般形式,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阐明了它的来源、实质和运动,以及它的各种具体形式。具体说来,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大体可以归结为以下这些要点关于剩余价值的最一般的概念或规定。

剩余价值是与资本

是一对互相对应的范畴,因此它首先也是与资本相比较而言的。这个意义上的剩余价值,就是预付资本在运动中所实现(流回)的价值额减去预付资本价值以后的一个价值增殖额。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就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这无论对于剩余价值的哪种具体形式来说也都是适用的。

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

从全社会的角度看,剩余价值不可能是在纯粹的流通领域内产生的,而只能是在资本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由于在价值理论中我们已经把价值归结为一定的劳动时间,所以从资本的生产过程的角度看,剩余价值也就是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劳动而添加在劳动对象上的那部分新价值,减去劳动力自身的价值以后的那部分余额。这样,工人的工作日就分为两部分: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再生产出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在剩余劳动时间内生产出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就可以归结为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所购买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是归资本家所有的,因此这两种生产要素相结合而发生作用(即生产过程)所产生的结果,即全部产品及其价值也都是归资本家所有的。剩余价值作为产品价值的一部分,也不例外。所以正如政治经济学家科书中所通俗地表述的那样: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一部分价值。或者也可以说:剩余价值就是剩余劳动的凝结。而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由于在剩余价值的生产中所起的作用的不同,就区分为资本的不变部分和可变部分,简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的相对量,即剩余价值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就是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的流通和实现

剩余价值在资本流通过程中是随着产品及其价值的流通而流通和实现的。但是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从产品转化为货币以后,就被资本家用来购买个人消费品而用于他的个人消费,从而不再进入下一轮的资本循环和周转了。而在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剩余价值至少要有一部分必须用来在转化为资本,从而也就是合并到原有资本中去,继续参加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因此在这里,剩余价值分割为资本和“收入”(即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基金)的比例,对于资本再生产规模的扩大,就成为一个决定的要素。同时,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角度看,这对于生产的总形态或产品和生产的总结构,也会具有重要的影响。因为如果剩余价值中被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部分增加了,社会总生产中的奢侈品生产、从而在这些

部门中就业的工人的比例也就会相对地增加。因此社会上就会有更多的工人的生存要取决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和挥霍。

剩余价值的分配或分割。

编辑本段

用例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这是通过资本的竞争而实现的。这个竞争的第一步,首先是剩余价值不仅表现为可变资本的增加额,而且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因此剩余价值首先转化为利润。其次,在不同资本的竞争中,利润又分别转化为平均利润、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利息和企业主收入,以及地租等

1、剩余价值率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剩余价值率

英文名称:

rate of surplus value

定义: 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所属学科:

资源科技(一级学科);人力资源学(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审定公布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或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程度的表现。用公式表示: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或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目录

计算方式

示例

编辑本段

计算方式

用公式表示即:

公式

剩余价值

率(m′)=■。年剩余价值率是一

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用公

式表示即:

年剩余价值率(m′)=■。

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剩余价值

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出来的。在资本家的全部

预付资本中,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c)的价值,在 生产过程中被转移到产品中去,并没有发生价值量的变

化;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v)在生产过程中则实

现了价值增殖,即带来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率是实

际发生作用的可变资本同它所带来的剩余价值之比,剩

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相比,能够表明雇佣工人所创造的价

值有多少被剥削,有多少归自己,表明资本家剥削工人的

程度。所以,剩余价值率也叫剥削率。

由于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所

花费的时间又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雇佣

工人的必要劳动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或可变资本价值等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价,而剩余劳动则生产剩余价值。所以,剩余价值率又可

用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之比或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

时间之比来表示。

年剩余价值率是表示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的。

在年剩余价值量一定的条件下,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和

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成正比,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

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这是因为,剩余价值是由实际发

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带来的,可变资本周转越快,实际发挥

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实际上剥削的劳动量也越大,因

而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大,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否则情

况就相反。

在生产过程中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即预付资本的增殖部分,

公式

首先表现为产品价值超过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总额而形成的余额。预付资本由两部分构成,即在生产资料上支出的货币额c和在劳动力上支出的货币额v,c是转化为不变资本的价值部分,

公式

v是转化为可变资本的价值部分。如以m代表剩余价值,那末产品价值就表现为

公式

c+v+m。不过,这只有在预付的不变资本全部在生产中消耗掉,它的价值全部进入新产品中去的这个限度内,才是正确的。实际上,预付在劳动资料上的不变资本在劳动过程中虽然全部发挥作用,它的价值却是在反复使用中依磨损的程度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所以,预付不变资本的价值同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不变资本的价值也就不相等了。为简单起见,暂且撇开没有参加产品价值形成的不变资本部分,假定预付的不变资本总是等于在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这样,资本家预付c+v的资本,就获得了c+v+m的产品价值,资本的价值增殖率,即剩余价值 m对预付资本c+v的比率,看来好象可以来表示。但是,对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表明,预付资本的所有部分并不是对价值增殖发生同样作用的,剩余价值只是 v的价值变动的结果,从而真正能表现资本的价值增殖率的,并不,而是从这里抽掉了在价值增殖上没有发挥积极作用的 c以后所得到,才是价值增殖率,即剩余价值率m′。

但是,如果没有不变资本,价值增殖本身也是不可想象的。在表现资本的价值增殖率上抽去不变资本,看起来是不合理的。不过,正如在一定的化学过程中蒸馏器和其他容器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当考察化学变化本身时,却不妨把蒸馏器等抽去一样。当纯粹地考察价值形成和价值变动时,不变资本仅仅是提供使流动的、形成价值的劳动得以固定的材料而已。 尽管在前面说产品价值表现为c+v+m,但工人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即价值产品,却是v+m。价值产品只是劳动的“凝结”,它是由相当于可变资本的价值部分和剩余价值这两部分构成的,从而“流动的劳

动”本身也可以说是由这两部分构成的。把工人在劳动过程的一段时间内,生产相当于可变资本价值部分的劳动时间叫做必要劳动时间,又把这段时间中所耗费的劳动叫做必要劳动;同时把劳动过程的第二段即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叫做剩余劳动时间,把这段时间中所耗费的劳动叫做剩余劳动。由于剩余价值对可变资本之比等于剩余劳动对必要劳动之比,或者说,

对象化劳动各部分之比等于流动劳动各部分之比,所以,剩余价值率m′可以用以下各式来表示:

公式

必要劳动是工人作为劳动力的价值得到报偿的部分,在这个意义上它是有偿劳动;剩余劳动则是资本家完全无偿取得的部分,在这个意义上它是无偿劳动。因此,剩余价值率是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程度的准确表现。

剩余价值率的变动取决于三个因素,即工作日的长度、劳动的标准强度和劳动生产力。在这三个因素中,如果一个不变,另外二者发生变化,或者其中两个不变,一个发生变化,或者三个因素同时变化,可以产生种种不同的组合。并且,三个因素变化的大小和方向可以不同,这些组合就更加多种多样。

由于资本家对利润的贪欲是无止境的,他们会采取种种的手段不断提高剩余价值率,加重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

编辑本段

示例 假定有甲、乙两个资本家,他们的可变资本都是6000

元,剩余价值率都是100%,甲资本家的可变资本每年周

转2次,乙资本家的可变资本每年周转10次,这样甲乙资

本家一年中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不同。甲资本家一年获

得的剩余价值总量是6000×100%×2=12000元,而乙资

本家一年中所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为6000元×100%×

10=60000元,可见,可变资本周转越快,年剩余价值量就

越多,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

总之,剩余价值率所表现的关系与年剩余价值率所

表现的关系是不同的。剩余价值率是表示剥削程度,而年

剩余价值率则表示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在量的关

系上,两者也有一定的联系。由于年剩余价值率m′=■,

其中m=m×n(n为可变资本年周转次数),所以m′=■

=■=m′· n,即年剩余价值率就是剩余价值率与可变

资本周转次数的乘积。

也叫资本注意剥削率.指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它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假设资本家的全部资本是12 500元,其中可变资本2 500元,剩余价值率就是100%.

2、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是指剩余价值产生、资本增殖的规律。它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虽有人身自由,却被剥夺了生产资料。只有当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并被资本家购买以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才能结合起来,进行资本主义生产。 目录

Law of surplus value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从劳动过程的角度看,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创造了

剩余价值规律

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从价值增殖的角度看,雇佣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形

成了商品的新价值。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比他自身的劳

动力的价值更大,为资本家提供了一个超过劳动力价值的剩余价值。资本

家进行资本主义生产,不是为了要享用工人为他生产的商品的使用价值,

而是为了攫取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实现资本增殖。资本的本性就是在不

断的价值增殖运动中,维持、发展和扩大自身。K.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的

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

编辑本段

定义

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和

占有剩余价值。即资本家用绝对或

剩余价值规律

相对地延长工人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最

大限度地获取由雇佣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它支配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

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的日益尖锐化

以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趋势。

(1)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

(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中,剩余价值规律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

第一,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增殖。资本家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执行资本的职能。

第二,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环节。资本主义生产的各环节都是为生产剩余价值服务的,并且是由获得剩余价值的多少决定的。 第三,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对剩余价值的追求驱使资本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使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加剧和扩大,再生产比例遭到破坏,产品实现困难,引发经济危机,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灭亡。

由于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编辑本段

特点和要求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虽有人身自由,却被剥夺了生产资料。只有当劳动者把自

剩余价值规律

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并被资本家购买以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才能结合起来,进行资本主义生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从劳动过程的角度看,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创造了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从价值增殖的角度看,雇佣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形成了商品的新价值。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比他自身的劳动力的价值更大,为资本家提供了一个超过劳动力价值的剩余价值。资本家进行资本主义生产,不是为了要享用工人为他生产的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攫取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实现资本增殖。资本的本性就是在不断的价值增殖运动

中,维持、发展和扩大自身。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

编辑本段

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简介

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资本不断增殖的运动,表现为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休止的追逐。资本家总是力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靠延长工作日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绝对剩余价值;另一种是靠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

剩余价值规律

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生产还建立在手工劳动的基础上,劳动生产率还比较低,资本家主要是依靠延长工作日的办法去提高剥削程度。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机器大工业阶段以后,机器生产普遍代替了手工劳动,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成为资本家加强剥削的主要方法。

条件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在现实生活中,它是作为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来实现的。个别资本家热衷于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直接目的是为了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以便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是刺激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各生产部门的资本家对超额剩余价值的追逐,导致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和各种商品单位价值量的普遍降低。雇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由于各种生活资料的低廉化而降低,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缩短,在工作日不变、甚至在工作日缩短的条件下,剩余劳动时间反而延长了,一切部门的资本家都榨取到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 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家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的,他们活着就是为了

赚钱。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规律时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编辑本段

作用和表现 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有许多经济规律同时存在并发生作用,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在这些经济规律中,如价值规律,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尽管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也有广阔的作用范围,但是它们只是在某个方面或某些过程中起着一定程度的决定作用。剩余价值规律则不同,它是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的。

决定资本主义生产主要过程

剩余价值规律支配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诸方面及其运动过程。资本的唯一生命冲动,就是价值增殖。资本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都由获得剩余价值及其转化形态──利润的多寡来决定的。资本主义的流通过程,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准备和实现过程。资本主义的分配过程,是各个剥削者集团占有并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也就是剩余价值转化为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资本主义地租等具体形式的过程。资本主义的消费过程,就生产消费来说,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属于生产过程,包含在生产过程内部。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以剩余价值的占有为前提;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论是在工厂内或工厂外进行,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不可缺少的要素,是为了继续生产剩余价值而提供劳动力。可见,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都是服从于并服务于生产剩余价值的。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是以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达到一定量为前提的。在行会手工业中,行东也雇佣帮工并对帮工有一定的剥削。但在小作坊中,帮工的数量很少,他主要仍靠自己的劳动来生活。在市场扩大的刺激下,当雇工人数扩大到一定的程度,雇工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仅足以保证雇主可以过上较好的生活,而且可以有一定的资本积累来不断扩大再生产,这时,作坊主就可以脱离劳动,成为依靠剥削剩余价值为生的资本家,手工业作坊也就变成资本主义工场了。

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三个历史阶段。这三个阶段,一方面是社会生产不断发展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过程,另一方面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发展、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不断加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不断扩大的过程。

在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资本家竭力榨取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进行资本积累,从而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随着资本主义积累的增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相对过剩人口增加,其结果,在一极是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在另一极则是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同时,随着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一方面使资本主义生产日益社会化,另一方面生产资料则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趋于尖锐,生产的盲目增长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尖锐化的结果,引起了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这就表明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在这种生产关系下发展起来的社会化的生产力,存在着深刻的矛盾,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

在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资本家之间为攫取剩余价值展开你死我活的竞争,资本主义竞争必然是大资本排挤和吞并中小资本,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而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这样,资本主义就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了垄断阶段。

垄断没有改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没有改变资本家唯利是图的本性。剩余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整个历史时期都发生作用。但在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时期,由于经济条件发生了某些变化,剩余价值规律获得了新的表现形式。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由于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和各部门商品价格的涨落,使各个部门不同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形成了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规律表现为平均利润率规律。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垄断阻碍了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垄断资本凭借其对生产和市场的垄断,通过规定垄断价格,攫取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垄断利润。垄断利润同平均利润一样,都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都是反映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关系的。攫取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形式。

为了追逐高额垄断利润,垄断资本不仅要加紧剥削本国的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剥夺中小资本,而且还要掠夺和奴役其他国家人民,特别是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人民,并同其他国家的垄断资本争夺世界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从而使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矛盾极大地尖锐起来,以致引起世界战争,加速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列宁说:“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这个结论,马克思是完全而且仅仅根据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得出的”。列宁这里所说的“现代社会

的经济运动规律”,主要就是指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一切主要方面。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都是剩余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所以,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

2、剩余价值学说

正如劳动价值论一样,剩余价值学说严格地说也并不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独创。而是还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产生以前,就已经由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在事实上发现并揭示出它的来源了。特别是亚当·斯密,已经非常清楚明白地把剩余价值(即他所说的“利润”)的起源归结为由工人的劳动添加在劳动对象上面的价值中,减去“维持劳动”(实际上是劳动力)所需要的那部分价值以后所剩下来的那部分价值。

目录

原理

马克思以前的一切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一个共同的局限,就是把剩余价值的某些具体形式,例如地租、利息或利润,错误地当作剩余价值的一般形式,即剩余价值本身。当然也更没有“剩余价值”这个一般的范畴或术语。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的突出的特点,则在于首先把剩余价值归结于它的一般形式,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阐明了它的来源、实质和运动,以及它的各种具体形式。具体说来,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大体可以归结为以下这些要点关于剩余价值的最一般的概念或规定。

剩余价值是与资本

是一对互相对应的范畴,因此它首先也是与资本相比较而言的。这个意义上的剩余价值,就是预付资本在运动中所实现(流回)的价值额减去预付资本价值以后的一个价值增殖额。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就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这无论对于剩余价值的哪种具体形式来说也都是适用的。

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

从全社会的角度看,剩余价值不可能是在纯粹的流通领域内产生的,而只能是在资本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由于在价值理论中我们已经把价值归结为一定的劳动时间,所以从资本的生产过程的角度看,剩余价值也就是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劳动而添加在劳动对象上的那部分新价值,减去劳动力自身的价值以后的那部分余额。这样,工人的工作日就分为两部分: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再生产出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在剩余劳动时间内生产出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就可以归结为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所购买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是归资本家所有的,因此这两种生产要素相结合而发生作用(即生产过程)所产生的结果,即全部产品及其价值也都是归资本家所有的。剩余价值作为产品价值的一部分,也不例外。所以正如政治经济学家科书中所通俗地表述的那样: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一部分价值。或者也可以说:剩余价值就是剩余劳动的凝结。而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由于在剩余价值的生产中所起的作用的不同,就区分为资本的不变部分和可变部分,简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的相对量,即剩余价值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就是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的流通和实现

剩余价值在资本流通过程中是随着产品及其价值的流通而流通和实现的。但是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从产品转化为货币以后,就被资本家用来购买个人消费品而用于他的个人消费,从而不再进入下一轮的资本循环和周转了。而在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剩余价值至少要有一部分必须用来在转化为资本,从而也就是合并到原有资本中去,继续参加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因此在这里,剩余价值分割为资本和“收入”(即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基金)的比例,对于资本再生产规模的扩大,就成为一个决定的要素。同时,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角度看,这对于生产的总形态或产品和生产的总结构,也会具有重要的影响。因为如果剩余价值中被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部分增加了,社会总生产中的奢侈品生产、从而在这些

部门中就业的工人的比例也就会相对地增加。因此社会上就会有更多的工人的生存要取决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和挥霍。

剩余价值的分配或分割。

编辑本段

用例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这是通过资本的竞争而实现的。这个竞争的第一步,首先是剩余价值不仅表现为可变资本的增加额,而且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因此剩余价值首先转化为利润。其次,在不同资本的竞争中,利润又分别转化为平均利润、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利息和企业主收入,以及地租等


相关文章

  •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关系辨析
  • [摘 要]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是一般形态的历史哲学,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主义这一特殊历史形态的历史哲学,它们相伴而生,唯物史观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有指导作用,剩余价值理论又证明了一般形态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和剩余 ...查看


  • 经济学说史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 绪论. 一. 名词解释: 1, 经济学説史:经济学说史研究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经济学说是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的.学习经济学说史的目的在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二.问题题 1.从经济学说与经济学说史的关系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说史. 答: ...查看


  • 研究生考试重点考点知识要点经济学说史教程
  • 研究生考试重点考点知识要点经济学说史教程 经济学说史研究的经济学说,就是人们对自己在生产活动中所结成的生产(包括生产.交换.消费诸方面关系)的认识.经济学说史就是研究经济经济学说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在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查看


  •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与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
  •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与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都是非常大的研究课题,非一两篇短文所能说清,本文试从方法与价值观的角度切入,谈一谈自己的粗浅看法,同时对当代哲学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作一简单探讨,以求教于学界. 一.引入新的研究方法 让我们先从学理层面马克 ...查看


  • 我眼中的马克思主义
  • 我眼中的马克思主义 这个学期我学习了关于马克思的课程,了解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我自己也对马克思主义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它虽然诞生于 19 世纪,但是没有停留于 ...查看


  • 马克思重点
  • 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 A :从创立者的角度: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B :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C :从 ...查看


  • 法国重农学派经济学说
  • 法国重农学派经济学说 ●弗朗斯瓦. 魁奈 Francois Quesnay ●杜尔哥 A.R.J. Turgot 重农主义是18世纪下半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法国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为什么?因为研究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运行机制和剩余价值 ...查看


  • 经济思想史的读书笔记
  • 经济思想史的读书笔记 一.重商主义学说 一.产生的历史条件: 在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初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是商业支配产业,流通支配生产,商业资本的力量大大超过了产业资本,这些客观决定了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必然是一种代 ...查看


  • 简述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重要意义
  • 简述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重要意义. : 第一,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3分) 第二,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