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周期的探讨

  经济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的增长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经济活动的上下波动,且呈现出周期性变动的特征,即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经历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这种现象被称为周期性的经济波动。   一、宏观经济波动周期的长度   Taylor和Woodford(1999)提出,衡量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波动的方法就是看总产出和其它相应经济指标的时间序列对于它们长期趋势的偏离程度,其中最基本的指标就是GDP。所以,在判断宏观经济波动是否出现时,我们主要是考察实际GDP偏离潜在GDP的程度,即   ■   其中,■是实际GDP,■是实际GDP的长期趋势,■是潜在GDP,■是随即游走项,■就是我们要最终考察的指标,就是实际GDP对潜在GDP的偏离。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秘书处对潜在GDP的定义是,在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条件下,一个国家中期的总产出水平,在这个定义下,可以近似于。则就成了我们所关注的产出波动。科学准确地估计出改革开放以后出现过的经济波动周期的起止时间,是进一步研究分析历次宏观经济波动背后深层次原因的必要基础,因此,本文利用了目前国际上公认比较成熟的方法生产函数法,对我国1978―2008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最终结果如图所示:   ■   本文以波峰―波峰为一个循环周期,根据上图的波动曲线将我国的经济波动周期划分如下:   第一个周期1980―1985,周期长度为5年   第二个周期1985―1989,周期长度为4年   第三个周期1989―1995,周期长度为6年   第四个周期1995―2001,周期长度为6年   第五个周期2001―2004,周期长度为3年   第六个周期2004―2008,周期长度为4年   二、宏观经济波动的背后成因   在1978―1980年,我国刚刚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全国进行经济建设的热情高涨,但是由于社会总需求扩张速度快于总供给的增长能力,物价水平全面上涨,产生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80―1989年第一个和第二个经济周期中,尤其是1988年、1989年开始出现恶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分别高达18.7%和17.8%,同时“抢购风”刮遍大江南北,高通货膨胀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手段,如坚决控制社会总需求,加强引导和管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坚决调整投资结构,坚持实行从紧的货币财政政策。但是由于当时对经济运行内在规律认识不够充分,宏观调控的水平相对不高,宏观调控措施相对滞后,调控措施以行政手段为主,缺乏市场调节能力。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出现较大规模的下降,引起了比较大的经济波动。在1989―1995年第三个经济周期,尤其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举国上下再次掀起改革、开放的新浪潮,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但在随后的1993―1995年,通货膨胀率也分别高达13.0%、21.7%和14.8%。面对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这个阶段的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对市场机制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政府实施了压缩银根、控制货币发行、清理固定资产在建项目和压缩政府公共开支等一系列政策。在1995―2001年第四个经济周期,1996年成功抑制通胀后,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国际经济环境,经济增速逐年走低。而在这个阶段,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得到根本性提高,并且加强了对我国经济运行内在关系的认识,调控措施第一次由控制和稳定需求转向扩大需求,政府开始出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我国的经济增长逐步回升,直到2000年,国民经济才开始逐渐走出颓势,进入新的周期。2001年至今,即在第五个和第六个周期中,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呈现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威胁着宏观经济的稳定。在这个阶段,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保持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了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保持了经济总量的大体平衡和物价基本稳定。   三、分析宏观经济波动的特征   由上图可以看出,1978―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平均每4.7年发生一次短周期波动。从1979年到1981年开始的经济处于正波动,但波动幅度较小,而以1982年开始到1984年连续3年处于负波动,在第一个波动周期里波动幅度都较小,波峰只有0.25,波谷也只有-0.35。同样的在其他的四个波动周期中,可以从图上看出,每个波峰后都紧挨着波谷,波峰的波动幅度越高,相继低谷波动幅度就越低。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每一国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过高的经济增长必然造成总量和结构关系的失调,在人为刺激下,经济发展越快,造成结构失调的程度就越严重,最后进行调整时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经济波动的破坏力也就越大。所以宏观调控也必须依照经济运行规律办事,不能盲目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因此,正确了解宏观经济波动,合理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及时减少经济波动的危害至关重要。通过1979―2008年各个周期的比较,可以看出80年代后期的经济波动幅度相对还是不小的,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明显的损伤。从1991年开始的经济波动周期中经济在较高速度区间的运行一直维持了五年,从1992年到1995年,经济增长率均在10%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90年代后期以后,经济收缩速度由快转慢,收缩期明显变长,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逐渐趋缓,反映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增强。   总的来说,在1978年以后的经济波动周期中,投资拉动的效应依然存在,但由于在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投资波动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波动在形式和内容上对经济运行和结构的直接损伤越来越少。经济波动的幅度有所缩小、烈度也有所缩小,均与我们对投资增速与经济增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优化有关。■   (李业嘉,海南三亚人,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研究方向:金融统计、风险管理)

  经济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的增长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经济活动的上下波动,且呈现出周期性变动的特征,即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经历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这种现象被称为周期性的经济波动。   一、宏观经济波动周期的长度   Taylor和Woodford(1999)提出,衡量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波动的方法就是看总产出和其它相应经济指标的时间序列对于它们长期趋势的偏离程度,其中最基本的指标就是GDP。所以,在判断宏观经济波动是否出现时,我们主要是考察实际GDP偏离潜在GDP的程度,即   ■   其中,■是实际GDP,■是实际GDP的长期趋势,■是潜在GDP,■是随即游走项,■就是我们要最终考察的指标,就是实际GDP对潜在GDP的偏离。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秘书处对潜在GDP的定义是,在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条件下,一个国家中期的总产出水平,在这个定义下,可以近似于。则就成了我们所关注的产出波动。科学准确地估计出改革开放以后出现过的经济波动周期的起止时间,是进一步研究分析历次宏观经济波动背后深层次原因的必要基础,因此,本文利用了目前国际上公认比较成熟的方法生产函数法,对我国1978―2008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最终结果如图所示:   ■   本文以波峰―波峰为一个循环周期,根据上图的波动曲线将我国的经济波动周期划分如下:   第一个周期1980―1985,周期长度为5年   第二个周期1985―1989,周期长度为4年   第三个周期1989―1995,周期长度为6年   第四个周期1995―2001,周期长度为6年   第五个周期2001―2004,周期长度为3年   第六个周期2004―2008,周期长度为4年   二、宏观经济波动的背后成因   在1978―1980年,我国刚刚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全国进行经济建设的热情高涨,但是由于社会总需求扩张速度快于总供给的增长能力,物价水平全面上涨,产生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80―1989年第一个和第二个经济周期中,尤其是1988年、1989年开始出现恶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分别高达18.7%和17.8%,同时“抢购风”刮遍大江南北,高通货膨胀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手段,如坚决控制社会总需求,加强引导和管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坚决调整投资结构,坚持实行从紧的货币财政政策。但是由于当时对经济运行内在规律认识不够充分,宏观调控的水平相对不高,宏观调控措施相对滞后,调控措施以行政手段为主,缺乏市场调节能力。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出现较大规模的下降,引起了比较大的经济波动。在1989―1995年第三个经济周期,尤其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举国上下再次掀起改革、开放的新浪潮,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但在随后的1993―1995年,通货膨胀率也分别高达13.0%、21.7%和14.8%。面对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这个阶段的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对市场机制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政府实施了压缩银根、控制货币发行、清理固定资产在建项目和压缩政府公共开支等一系列政策。在1995―2001年第四个经济周期,1996年成功抑制通胀后,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国际经济环境,经济增速逐年走低。而在这个阶段,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得到根本性提高,并且加强了对我国经济运行内在关系的认识,调控措施第一次由控制和稳定需求转向扩大需求,政府开始出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我国的经济增长逐步回升,直到2000年,国民经济才开始逐渐走出颓势,进入新的周期。2001年至今,即在第五个和第六个周期中,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呈现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威胁着宏观经济的稳定。在这个阶段,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保持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了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保持了经济总量的大体平衡和物价基本稳定。   三、分析宏观经济波动的特征   由上图可以看出,1978―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平均每4.7年发生一次短周期波动。从1979年到1981年开始的经济处于正波动,但波动幅度较小,而以1982年开始到1984年连续3年处于负波动,在第一个波动周期里波动幅度都较小,波峰只有0.25,波谷也只有-0.35。同样的在其他的四个波动周期中,可以从图上看出,每个波峰后都紧挨着波谷,波峰的波动幅度越高,相继低谷波动幅度就越低。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每一国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过高的经济增长必然造成总量和结构关系的失调,在人为刺激下,经济发展越快,造成结构失调的程度就越严重,最后进行调整时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经济波动的破坏力也就越大。所以宏观调控也必须依照经济运行规律办事,不能盲目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因此,正确了解宏观经济波动,合理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及时减少经济波动的危害至关重要。通过1979―2008年各个周期的比较,可以看出80年代后期的经济波动幅度相对还是不小的,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明显的损伤。从1991年开始的经济波动周期中经济在较高速度区间的运行一直维持了五年,从1992年到1995年,经济增长率均在10%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90年代后期以后,经济收缩速度由快转慢,收缩期明显变长,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逐渐趋缓,反映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增强。   总的来说,在1978年以后的经济波动周期中,投资拉动的效应依然存在,但由于在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投资波动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波动在形式和内容上对经济运行和结构的直接损伤越来越少。经济波动的幅度有所缩小、烈度也有所缩小,均与我们对投资增速与经济增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优化有关。■   (李业嘉,海南三亚人,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研究方向:金融统计、风险管理)


相关文章

  • 浅析房地产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联牲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房地产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联牲 作者:于斌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14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对我国国民 ...查看


  • 贸易经济毕业论文题目(599个)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毕业二〇一五年 三月二十 日 贸易经济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 ...查看


  • 经济长波理论及中国经济长波的特殊性
  • 经济长波理论及中国经济长波的特殊性 内容提要:本文的分析表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长波运行的主要动力.中国经济长波存在超长的上升期,这一特殊性源自我国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不断进展.我们应继续以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来推动我国经济长波的高位 ...查看


  • 论房地产周期波动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 论房地产周期波动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房地产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中,但是由于地产周期波动,会对于房地产行业有很大的影响,在房地产周期波动这方面科学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所以,本文就从房地产周期波动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这 ...查看


  • 320个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1.企业破产重整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研究 2.中国经济部门价格指数波动差异性研究 3.并购方高管动机与并购贷款的特殊风险控制 4.消费金融发展的理论解释与国际经验借鉴 5.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财富效应研究 6.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中国贸易影响 ...查看


  •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措施分析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措施分析 作者:郑文杰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第14期 [摘要]工程造价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收益,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显得 ...查看


  • KD和BOLL指标对判断股价走势有效性分析
  • 第!&卷第! 期!""#年) 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XID7@69IN Y34@>Q3IDT@8;=;D;4IN V47I@6D;=:69T@BD8;7EU6@6>4M4@;WI9/!& ...查看


  • 基本分析方法及其适用性
  • 简述基本分析方法及其适用性 1. 基本分析法 基本分析又称基本面分析,是指对决定证券价值及价格的基本要素,如宏观经济指标.经济政策趋势.行业发展状况.产业市场状况.公司财务与经营管理状况等,以及其他一些影响股市供求关系的基本因素进行分析,评 ...查看


  • 中国煤炭产量预测
  • 第26卷 第5期2007年5月 工业技术经济 Vol126,No15 总第163期 中国煤炭产量预测 1 黄佐 1 邵汝军2,3 2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 (河海大学,南京 200093) 210098) 3 (扬州教育学院,扬州 2250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