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与宋代文化

宋词与宋代文化

“宋代文化”其内涵极其丰富,而其外延又至为宽泛,这里试图从与文学相关的角度对它进行描述性的阐述,让同学们粗略地了解一下宋词与宋代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加深我们对宋词乃至宋代文学的体认。

一、宋代文化的特点

我们可以从几个大的方面,宏观地把握宋代文化的特质:

(1)、宋朝一开国就没有唐朝那种宏大的气象,唐朝一建国就开疆拓土,将自己的版图向北、南、西不断延伸,宋朝开国后自始至终就没有办法收复北方的幽燕与南方的交州(今天广东、广西、越南北部,此处指越南北部),而且北宋一直受到北边的辽、西北的夏,南宋又一直受到女真(金)与蒙古的威胁,宋朝与这些外族政权从开始的称兄道弟到最后的纳贡称臣,这是宋代上至皇帝下至士人内心难以言传的隐痛与屈辱,陆游的一首诗歌标题道尽了所有宋代人黄粱美梦——《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失地》,可惜“尽复汉唐失地”的确只有在梦中才能实现,所以宋朝从开国到灭亡,爱国主义的诗词都特别兴盛。

(2)宋朝不仅国家的版图从前朝向外扩张转而向内收缩,宋朝士人的精神世界也从盛唐人的开朗张扬变为内敛退缩。唐朝“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高适《燕歌行》),且不说李白夸耀自己“杀人红尘里”,即使文雅的王维也高喊“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少年行》)。宋代文人完全没有这般粗犷,逐渐变得内向、细腻、敏感,他们的心胸也没有唐人那般阔大,器宇也没有唐人那般轩昂,气势当然更没有唐人那般豪迈,他们逐渐变得越来越狭隘、萎靡、甚至有点颓唐。

(3)由于民族和国家在现实生存上一直受到威胁,长期以来入自我中心的天下主义遇到挫折时,自我中心的民族主义开始抬头。北宋的石介写了现在最早的一篇《中国论》,文人们为了民族的自尊和自存,凸显汉民族的优越与汉文化的优越。宋代理学的兴盛也与士人强调自己的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有关。由于内向,由于焦虑,由于敏感,宋代走向伦理主义,也就是生活和观念中极度高扬道德伦理,如强调“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守节事大”这样极端严峻的伦理立竿准则。这造成了人们精神生活的冲突与紧张,也造成了人们人格的普遍分裂。

(4)宋代商业的繁荣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观念的转变,大都市的形成也带来了人们对娱乐的渴求。市井生活不仅提供了新题材,创造了新的生活方式,也创造出适应这种生活的艺术形式、艺术风格。

二、宋词与宋代文化的内在联系

(1)宋词的文体特征与宋人的心态

宋词之所以能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是因为这种文学体裁本身的特点,最能适应宋代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它既是宋代文化的产儿,也是宋代文化的代表。

词的文体特点是什么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要眇”即精致微妙,“宜修”即恰到好处。晚唐五代词人喜“逐管弦之音为侧艳之词”(《旧唐书·温庭筠传》),题材不出于男欢女爱,词境只限于闺阁园亭,词风因而也婉约细腻。由于词的长短句式、音调节拍以及配乐可歌的特性,使它长于表现一种婉约细腻的女性美,即使后来苏辛的豪放词,必须豪宕之中蕴韶秀,刚健之中有柔婉,如果只一味的刚健和豪放,那词不近于叫嚣就失之浅露。说白了,词作为一种文体的审美特征是婉约的女性美,细腻柔婉是它的正宗,刚健豪放是它的变调。

晚唐五代和北宋前期的词人对词的体认也应证了词的这文体特征。如五代欧阳炯的《花间集序》说:“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妖娆之态。”可见晚唐五代词是写给歌妓舞女们唱的,使她们更加妖娆可爱,更加性感动人。欧阳修在《采桑子》词的序中也说,自己填词也不过是“因翻旧阕之词,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

细腻柔婉这一文体特征与宋人内向、细腻、敏感精神状态一拍即合,宋词将宋人细腻敏感到近于神经质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张先 [青门引]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暖”而说“乍”,“冷”而言“轻”;风吹影动以“弄”字来刻画,风吹角响以“醒”字来形容,体物既微妙,下字更精细,抒情也含蓄有味。

秦观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寒”决非刺骨如冰,只是“轻”而已;“阴”也并不晦暗,只是“晓阴”罢了;“飞花”如“梦”那样“轻”,“丝雨”似“愁”那样“细”;“流水”见自“画屏”,因而为“幽”;“宝帘”已被“挂”起,所以是“闲”,全篇的字面细而且柔,用笔轻而不重,生动地传出了词人那精微深婉的体验。笔轻、语丽、情柔,典型地体现了秦观的艺术个性。

这二首词都以纤柔清丽的词风,表现词人细腻幽微的感受,它们在艺术堪称绝唱。

(2)宋代文人的文化心理与宋词柔婉雅致的词风

宋代的文化总体上呈现出一种精致、优雅、细腻而又有点颓唐的特点,宋代文人具有极其雅致的审美趣味,具有极高的文化素养,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幻灭感,似乎总有一咱打不起精神的倦怠意绪,即使旷达如苏东坡,即使刚正如范仲淹,即使富贵如晏殊,在词中也常表现出幻灭、颓唐、倦怠的情绪,表现一些优美、精致然而狭小的境界:

范仲淹《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塞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

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与“先忧天下之忧而忧,后乐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判若两人。

又如晏殊《浣溪沙》二首: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

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舞莫辞频。 满目河山空

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晏殊一生安享尊荣富贵,是当时所有男人都艳羡的“太平宰相”,可他仍然感到“无可奈何”,致慨于“落花伤春”,徘徊于“小园香径”,乍读这两首词还会误以为作者是多愁善感的伤春少女。

又如欧阳修《南歌子》: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工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超脱旷达的苏轼更在诗词中常说“古今如梦”、“君臣一梦”、“人间如梦”、“未转头时皆梦”。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雨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

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那位风流潦倒的柳永更是一副嬉皮士的样子:

《传花枝》

平生自负,风流才调。口儿里、道知张陈赵。唱新词,改难令,总知颠

倒。解刷扮,能 兵嗽,表里都俏。每遇着、饮席歌筵,人人尽道。可惜许老了。 阎罗大伯曾教来,道人生,但不须烦恼。遇良辰,当美景,追欢买笑。剩取活百十年,只恁厮好。若限满,鬼使来追,待倩个、淹通著到。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

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比较一下唐诗就可见出不同的胸襟与境界: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四、五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之焕《登颧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李白《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高适《塞下曲》: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行子对飞蓬,多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起宝刀雄。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祈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王维《少年行》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3)商业的繁荣、城市的发展与词的娱乐性

文学作品不过是文学家在用笔向人倾诉衷肠,俗话说“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每个作者下笔之时心中都有一个潜在的倾诉对象,这种潜在的倾诉对象不仅决定词的内容,也决定词的语言、风格和品味。

北宋词因受众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有的是所谓“雅词”,有的是所谓“俗调”。前者取悦的受众是高雅的士人君子,后者取悦的受众是俗气的市井小民。

张先的《醉垂鞭》: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

诸般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再如晏几道《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

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柳永是城市文明热情的讴歌者,更宋代商业文明的宠儿,他在当时受到市井百姓空前的欢迎,他同时代的人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一生对功名利禄十分厌倦,对男女艳情十分眷恋。前者如:

《凤归云》

向深秋,雨余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光动,渐分山路迢迢。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何事,谩相高?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后者如:

《木兰花令》

有个人人真攀羡。问着佯佯回却面。你若无意向他人,为甚梦中频相见。 不如闻早还却愿。免使牵人虚魂乱。风流肠肚不坚牢,只恐被伊牵引断。

《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暧酥消,腻云亸。终日恹恹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菊花新》

欲掩香帏论缱绻,先敛双蛾愁夜短。催促少年郎,先去睡,鸳衾图暖。 须臾放了残针线。解罗裳,恣情无限。留取帐前灯,时时看伊娇面。

《锦堂春》

坠髻慵梳,愁蛾懒画,心绪是事阑珊。觉新来憔悴,金缕衣宽。认得这疏狂意下,向人诮譬如闲。把芳容整顿,恁地轻孤,争忍心安。 依前过了旧约,甚当初赚我,偷翦云鬟。几时得归来,香阁深关。待伊要、尤云殢雨,缠绣衾,不与同欢。尽更深,款款问伊,今后更敢无端。

《法曲第二》

青翼传情,香径偷期,自觉当初草草。未省同衾枕,便轻许相将,平生欢笑。怎生向,人间好事到头少。漫悔懊。 细追思,恨从前容易,致得恩爱成烦恼。心下事千种,尽凭音耗。以此萦牵,等伊来,自家问道。洎相

见,喜欢存问,又还忘了。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宋词与宋代文化

“宋代文化”其内涵极其丰富,而其外延又至为宽泛,这里试图从与文学相关的角度对它进行描述性的阐述,让同学们粗略地了解一下宋词与宋代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加深我们对宋词乃至宋代文学的体认。

一、宋代文化的特点

我们可以从几个大的方面,宏观地把握宋代文化的特质:

(1)、宋朝一开国就没有唐朝那种宏大的气象,唐朝一建国就开疆拓土,将自己的版图向北、南、西不断延伸,宋朝开国后自始至终就没有办法收复北方的幽燕与南方的交州(今天广东、广西、越南北部,此处指越南北部),而且北宋一直受到北边的辽、西北的夏,南宋又一直受到女真(金)与蒙古的威胁,宋朝与这些外族政权从开始的称兄道弟到最后的纳贡称臣,这是宋代上至皇帝下至士人内心难以言传的隐痛与屈辱,陆游的一首诗歌标题道尽了所有宋代人黄粱美梦——《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失地》,可惜“尽复汉唐失地”的确只有在梦中才能实现,所以宋朝从开国到灭亡,爱国主义的诗词都特别兴盛。

(2)宋朝不仅国家的版图从前朝向外扩张转而向内收缩,宋朝士人的精神世界也从盛唐人的开朗张扬变为内敛退缩。唐朝“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高适《燕歌行》),且不说李白夸耀自己“杀人红尘里”,即使文雅的王维也高喊“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少年行》)。宋代文人完全没有这般粗犷,逐渐变得内向、细腻、敏感,他们的心胸也没有唐人那般阔大,器宇也没有唐人那般轩昂,气势当然更没有唐人那般豪迈,他们逐渐变得越来越狭隘、萎靡、甚至有点颓唐。

(3)由于民族和国家在现实生存上一直受到威胁,长期以来入自我中心的天下主义遇到挫折时,自我中心的民族主义开始抬头。北宋的石介写了现在最早的一篇《中国论》,文人们为了民族的自尊和自存,凸显汉民族的优越与汉文化的优越。宋代理学的兴盛也与士人强调自己的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有关。由于内向,由于焦虑,由于敏感,宋代走向伦理主义,也就是生活和观念中极度高扬道德伦理,如强调“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守节事大”这样极端严峻的伦理立竿准则。这造成了人们精神生活的冲突与紧张,也造成了人们人格的普遍分裂。

(4)宋代商业的繁荣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观念的转变,大都市的形成也带来了人们对娱乐的渴求。市井生活不仅提供了新题材,创造了新的生活方式,也创造出适应这种生活的艺术形式、艺术风格。

二、宋词与宋代文化的内在联系

(1)宋词的文体特征与宋人的心态

宋词之所以能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是因为这种文学体裁本身的特点,最能适应宋代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它既是宋代文化的产儿,也是宋代文化的代表。

词的文体特点是什么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要眇”即精致微妙,“宜修”即恰到好处。晚唐五代词人喜“逐管弦之音为侧艳之词”(《旧唐书·温庭筠传》),题材不出于男欢女爱,词境只限于闺阁园亭,词风因而也婉约细腻。由于词的长短句式、音调节拍以及配乐可歌的特性,使它长于表现一种婉约细腻的女性美,即使后来苏辛的豪放词,必须豪宕之中蕴韶秀,刚健之中有柔婉,如果只一味的刚健和豪放,那词不近于叫嚣就失之浅露。说白了,词作为一种文体的审美特征是婉约的女性美,细腻柔婉是它的正宗,刚健豪放是它的变调。

晚唐五代和北宋前期的词人对词的体认也应证了词的这文体特征。如五代欧阳炯的《花间集序》说:“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妖娆之态。”可见晚唐五代词是写给歌妓舞女们唱的,使她们更加妖娆可爱,更加性感动人。欧阳修在《采桑子》词的序中也说,自己填词也不过是“因翻旧阕之词,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

细腻柔婉这一文体特征与宋人内向、细腻、敏感精神状态一拍即合,宋词将宋人细腻敏感到近于神经质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张先 [青门引]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暖”而说“乍”,“冷”而言“轻”;风吹影动以“弄”字来刻画,风吹角响以“醒”字来形容,体物既微妙,下字更精细,抒情也含蓄有味。

秦观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寒”决非刺骨如冰,只是“轻”而已;“阴”也并不晦暗,只是“晓阴”罢了;“飞花”如“梦”那样“轻”,“丝雨”似“愁”那样“细”;“流水”见自“画屏”,因而为“幽”;“宝帘”已被“挂”起,所以是“闲”,全篇的字面细而且柔,用笔轻而不重,生动地传出了词人那精微深婉的体验。笔轻、语丽、情柔,典型地体现了秦观的艺术个性。

这二首词都以纤柔清丽的词风,表现词人细腻幽微的感受,它们在艺术堪称绝唱。

(2)宋代文人的文化心理与宋词柔婉雅致的词风

宋代的文化总体上呈现出一种精致、优雅、细腻而又有点颓唐的特点,宋代文人具有极其雅致的审美趣味,具有极高的文化素养,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幻灭感,似乎总有一咱打不起精神的倦怠意绪,即使旷达如苏东坡,即使刚正如范仲淹,即使富贵如晏殊,在词中也常表现出幻灭、颓唐、倦怠的情绪,表现一些优美、精致然而狭小的境界:

范仲淹《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塞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

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与“先忧天下之忧而忧,后乐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判若两人。

又如晏殊《浣溪沙》二首: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

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舞莫辞频。 满目河山空

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晏殊一生安享尊荣富贵,是当时所有男人都艳羡的“太平宰相”,可他仍然感到“无可奈何”,致慨于“落花伤春”,徘徊于“小园香径”,乍读这两首词还会误以为作者是多愁善感的伤春少女。

又如欧阳修《南歌子》: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工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超脱旷达的苏轼更在诗词中常说“古今如梦”、“君臣一梦”、“人间如梦”、“未转头时皆梦”。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雨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

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那位风流潦倒的柳永更是一副嬉皮士的样子:

《传花枝》

平生自负,风流才调。口儿里、道知张陈赵。唱新词,改难令,总知颠

倒。解刷扮,能 兵嗽,表里都俏。每遇着、饮席歌筵,人人尽道。可惜许老了。 阎罗大伯曾教来,道人生,但不须烦恼。遇良辰,当美景,追欢买笑。剩取活百十年,只恁厮好。若限满,鬼使来追,待倩个、淹通著到。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

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比较一下唐诗就可见出不同的胸襟与境界: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四、五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之焕《登颧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李白《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高适《塞下曲》: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行子对飞蓬,多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起宝刀雄。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祈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王维《少年行》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3)商业的繁荣、城市的发展与词的娱乐性

文学作品不过是文学家在用笔向人倾诉衷肠,俗话说“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每个作者下笔之时心中都有一个潜在的倾诉对象,这种潜在的倾诉对象不仅决定词的内容,也决定词的语言、风格和品味。

北宋词因受众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有的是所谓“雅词”,有的是所谓“俗调”。前者取悦的受众是高雅的士人君子,后者取悦的受众是俗气的市井小民。

张先的《醉垂鞭》: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

诸般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再如晏几道《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

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柳永是城市文明热情的讴歌者,更宋代商业文明的宠儿,他在当时受到市井百姓空前的欢迎,他同时代的人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一生对功名利禄十分厌倦,对男女艳情十分眷恋。前者如:

《凤归云》

向深秋,雨余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光动,渐分山路迢迢。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何事,谩相高?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后者如:

《木兰花令》

有个人人真攀羡。问着佯佯回却面。你若无意向他人,为甚梦中频相见。 不如闻早还却愿。免使牵人虚魂乱。风流肠肚不坚牢,只恐被伊牵引断。

《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暧酥消,腻云亸。终日恹恹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菊花新》

欲掩香帏论缱绻,先敛双蛾愁夜短。催促少年郎,先去睡,鸳衾图暖。 须臾放了残针线。解罗裳,恣情无限。留取帐前灯,时时看伊娇面。

《锦堂春》

坠髻慵梳,愁蛾懒画,心绪是事阑珊。觉新来憔悴,金缕衣宽。认得这疏狂意下,向人诮譬如闲。把芳容整顿,恁地轻孤,争忍心安。 依前过了旧约,甚当初赚我,偷翦云鬟。几时得归来,香阁深关。待伊要、尤云殢雨,缠绣衾,不与同欢。尽更深,款款问伊,今后更敢无端。

《法曲第二》

青翼传情,香径偷期,自觉当初草草。未省同衾枕,便轻许相将,平生欢笑。怎生向,人间好事到头少。漫悔懊。 细追思,恨从前容易,致得恩爱成烦恼。心下事千种,尽凭音耗。以此萦牵,等伊来,自家问道。洎相

见,喜欢存问,又还忘了。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相关文章

  • 唐诗宋词第一周文本
  • 唐诗繁荣表现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巅峰期 唐人街:唐代非常的强大 唐代的强大表现在很多方面 唐诗是唐代强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表征 唐代文学:唐诗是其中重要的部分,但不是唯一的 "古文运动" 韩愈.柳宗元都是古文运动的重 ...查看


  • 宋词中女性形象众多的原因探微
  • 科学教育2008.04 宋词中女性形象众多的原因探微 ■刘建芳 (河北大学人文学院2006级古代文学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摘 要:词中女性形象众多的原因,分以下几方面论述:从词的产生特点,宋词产生的地域,宋词的题材, ...查看


  • 宋词与宋代士大夫心理
  • 宋代士人心理与词的内在契合 徐辉 摘要:士人是中国文化的主体,他们的心理对文学有着决定作用.宋代士人的心理转向契合了宋词的特质:宋代士人偏重内心关怀,词则长于情绪抒写:宋代士人有无法言说的内心愁绪,词则婉转曲折.伤感缠绵.另外词虽为艳科,宋 ...查看


  • 试论唐宋文化的差异
  • 试论唐宋文化的差异 [摘要]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时代不同,文化也不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唐宋时期的文化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当时社会的发展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两个朝代在时间 ...查看


  • 论宋词中的乌鸦意象
  • 2009年4月第12卷·第2期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论宋词中的乌鸦意象 封树芬 (南通大学 江苏南通· 226019) [摘要]乌鸦作为文学意象是从<诗经>时代开始,经过楚辞的发展应用,发展至唐宋,涌现出大量的咏乌诗作,乌鸦作为 乌 ...查看


  • 宋代诗词中的牡丹情结与文化解读
  • 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审美过程中,牡丹始终象征着尊贵.华丽.富贵.古人云:花本无言.古代诗人常借物言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牡丹由于其自身特殊的象征意义而深受广大文人喜爱.经过对<文渊四库全书>的检索发现,宋代诗词中歌咏牡丹的数量较 ...查看


  • 论宋词主体意象
  • 论宋词主体意象 汉师0711 0720301111 陈晓珊 词在宋代二百余年间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成为宋代最有成就的文学形式.从而得到与唐诗并峙的崇高地位.宋词作为中国文学的高峰,蕴藏了无尽的审美价值.在宋词中细细品味,我们可以找到生活得韵 ...查看


  • 试析妓女对宋词创作的影响
  • 试析妓女对宋词创作的影响 朱春海 (六盘水师范学院 中文系:贵州 六盘水 553001) 摘 要: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属于自己的主流文学.汉有汉赋,唐有唐诗,宋有宋词,元有元曲,明清有小说.宋代,是属于词的时代,是词创作的黄金时代.隋唐五代 ...查看


  • 我与中国文化
  • 我与中国文化 齐培培 04120819 汉语言文学(师范) 中国是世界闻名古国,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如诸子思想.唐宋诗词.坛庙公关.陵墓石窟等.我想关于中国文化的象征物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