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词中的乌鸦意象

2009年4月第12卷·第2期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论宋词中的乌鸦意象

封树芬

(南通大学

江苏南通·

226019)

【摘要】乌鸦作为文学意象是从《诗经》时代开始,经过楚辞的发展应用,发展至唐宋,涌现出大量的咏乌诗作,乌鸦作为

乌鸦

意象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9-8534(2009)02-0064-02

意象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宋词中经过词人的演绎,这一意象很好的反映了宋人的精神状态及文化精神。

【关键词】宋词【中图分类号】I206.2

乌鸦作为文学意象是从《诗经》开始的。《邶风·北风》中:“莫赤匪狐。莫黑匪乌。”古代民间传说中,乌啼不祥。诗人以赤狐黑乌象征妖异不祥的统治者。在这之后的文学作品中乌鸦意象屡次出现,经过楚辞的发展应用,发展到唐朝,涌现出大量的咏乌诗篇,乌鸦作为文学意象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乌鸦的神话色彩及自然生活习性使词人往往与某些情感联系在一起,使其带有特定的意蕴。在诗歌中,乌鸦往往和衰朽、渺茫、萧瑟乃至奸邪的,情感是压抑、苍凉、愁郁、凄苦的。

[1]

情。如,“难留住,那金乌箭疾,玉兔梭飞。”(张继先《沁园春》(急急修行))“岁月如驰乌兔飞。”(杨冠卿《鹧鸪天》(次韵宝溪探梅末放))“金乌玉兔最无情,驱驰不暂停。”(张抡《阮郎归》)“休问沧海桑田,看朱颜白发,转次全故,乌兔相催天也老,千古英雄坏土。”(吴季《大江东去》(自寿))“兔走,乌飞超忽。”(刘子寰《贺新郎》(登玉田峰))等等。词人都流露出对时光飞逝的哀叹,体现了宋人惜时心理,从而更加珍爱生命。这种惜时的忧患意识,较之唐人更浓烈。宋代所实行的重内轻外的政策,使其形成了不同于唐人的生活作风和文化性格。宋人的生活相对于唐人生活来说,是封闭式的而不是开放式的,性格是内向型的而不是外露的,宋人不象唐人那样张扬个性,而是内向的。这种性格可以培养敏感的诗人,自然界的风吹草动,社会人事的变迁,都能引起他们强烈的感情冲动和深沉的人生感悟,所以秦观和晏几道才被称作是“古之伤心人”(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而词在承载宋人那种幽深细婉的情绪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宋词重在言情,加上长短句式,不受格律诗诗句的束缚,他们借助于词,对人生社会发表感慨。宋人对时光的感受是非常敏感的,岁月的流动,常常引起他们无限的感慨,并进而引发他们对自身的存在价值进行认真的思考:“似此光阴催逼,念浮生、不满百。虽照人轩冕,润屋珠金,于身何益?”(柳永《尾犯》)浮生百岁,如白驹过隙,倏然而逝。功名富贵、金银珠宝都是身外之物,人生唯一值得珍视的是自己有限的生命。宋人在词作中借助于乌鸦这一意象表达了这种情怀。

二、以乌鸦抒写别恨离愁

乌鸦作为一种候鸟,春去秋来,冬去春来,总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飞南飞北。在日暮时分,也总能见到群鸦归巢的情景,鸟归人未归的感慨也时常在词人的眼前萦绕,生发出落寞孤寂漂泊之感。所以乌鸦在宋词的离别场景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难堪冷落清秋节。”“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也。”自古以来,科举送别,友人饯别,情人分手,各类分

在宋

代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词中乌鸦这一文学意象呈现出更在丰富的文化内涵。由此意象,我们可以窥出宋代文人的精神世界、文化精神及人生意趣。

一、以乌鸦抒生命之无常、时光之易逝

在古代神话中,乌鸦是太阳的象征。许慎《说文解字》中,“乌者,日中之禽。”太阳就是一只三足乌。《淮南子·精神训》云:“日中有踆乌。”高诱注曰:“踆,犹蹲也,谓三足乌。”郭璞云:“中有三足乌。”王充在《论衡·说日》中也记载:“儒者曰:旧中有三足乌。”《论衡·灵宪》说:“日,阳精之宗,积而成乌。乌有三趾。”《楚辞·天问》王逸注引《淮南子》云:“尧命弈仰射十日,中其九者,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则三足乌当指日之精,又或传为驾日车者。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在我国远古时期乌鸦被认为是运载太阳的神鸟,先民对太阳的崇拜也赋予了乌鸦以神秘的色彩,并加以崇拜,从而“三足乌”便成了历代君王们奉为祥瑞之兆的座上宾。另外,晋代崔豹在《古今注·鸟兽》中也说:“有虞至孝,三足集其庭;曾参锄瓜,三足萃其冠。”从汉代开始,“三足乌”的身上又被赋予了慈孝的伦理色彩,无怪乎人们视其为祥瑞。后世诗文中出现了诸如金乌、阳乌、火乌、灵乌等意象。贾岛《游仙》中:“借得孤鹤骑,高近金乌飞。”贯休《古意》中“阳乌烁万物,草木怀春思”。等等。这些诗句的乌都是太阳的象征。而在宋词中,常常是金乌、玉兔连用,这种组合在宋词中已然形成了典型化和符号化,意义上也更深化了,抒发时光之飞逝、生命之短暂,饱含了一种凄凉、悲哀之

*[收稿日期]2008-11-07

[作者简介]封树芬(1976-),女,江苏连云港人,南通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别都是人难以忍受的。更何况是心灵敏感多情的词人。宋词中,词人借助乌鸦意象,无论是自然实景还是词人虚构之景,都传达出一种苍凉之感,抒写离别之愁、相思之愁、感伤之愁等。在词中,常常与黄昏、柳树、夕阳、月亮等意象相结合,共同营构了场景。诸如栖鸦、归鸦、寒鸦、暮鸦、藏鸦、乱鸦、昏鸦、暝鸦等词语多见。如,秦观《满庭芳》中“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句,秦观用了隋炀帝“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语典,斜阳寒鸦,流水孤村,语言雅致,情感蕴藉,在时空的展现中涵泳了士大夫宦游失意的痛苦感触。周汝昌分析说:“少游写此,全在神理,泯其语言,盖谓,天色既暮,归禽思宿,人岂不然?流水孤村,人家是处,歌哭于斯,亦乐生也。而自家一身微官濩落,去国离群,又成游子,临岐帐饮,哪不执手哽咽乎?”[2]时间是黄昏,流水孤村及在空中飞翔的乌鸦构成的空间,词人将人生的苍凉感伤融入到其中,无一词在说凄凉但字字感伤。这就是象外之旨。这三句也使千古读者叹为绝唱。刘镇《江神子》(三月晦日西湖饯):“春柳外归鸦,点点是离愁”。柳树是春天的象征,“春来柳先知”,杨柳依依,风情万种,令人心旷神怡,代表了崭新的生命。但词人却结合了乌鸦,一下将人的情绪低沉了,“点点是离愁”,共同营造了离愁别绪。又如,王千秋《念奴娇》(扁舟东下)“万点寒鸦高下舞,凝住一天云叶。”将黄昏时江上所见之风景来衬托自己的离别之情,“悔把钗凤轻别”。又如吕渭老《薄悻》“乍听得,鸦啼莺弄,惹起新愁无限。”鸟儿歌唱也好,翻飞也好,在词人看来均惹起新愁无限。吴文英《夜行船》中,“鸦带斜阳归远树,无人听,数声钟暮,日与愁长。”在黄昏时乌鸦归巢景色来衬托自己孤单凄清,日暮钟声本来说很寂寞,无人听,更添孤寂气氛,满怀悲怆。词人通过乌鸦等外在的物象将精神折射到远离世俗的自然世界中,更进而引向玄远,登望观景中,蓦地在心头产生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闲愁。斜阳,暮鸦,远树,暮钟,词人还是将自己的孤寂投放在广阔的时空中,构成一种浑厚苍凉旷远的意境。

另外,乌鸦全身是黑色的,给人一种凄凉之感,并且喜欢食腐肉,常出没于战场、坟头,所以人们见到它总会联想到这些不祥之地及死亡,引发出一种衰败荒凉的场景。故古典诗歌中的“饥乌”意象,常与战争、孤庙、旷野、腐肉等相联,而且出现的较多。如,沈佺期《出塞》:“饥乌啼旧垒,疲马恋空城。辛苦兰皋北,胡霜损汉兵。”孟浩然《赴京途中遇雪》中“落雁迷沙渚,饥乌集野田”,岑参《阻戎泸间群盗》中“饿虎衔髑髅,饥乌啄心肝”,杜甫《晚行口号》中“落雁浮寒水,饥乌集戍楼”,皮日休《圣姑庙》诗云:“洛神有灵逸,古庙临空渚。……野风旋芝盖,饥乌衔椒糈。……”等等。

而宋词中,提及“饥乌”较少。程珌《贺新郎》中“看人间、纷纷饥乌腐鼠,触蛮交战”,仍然是继承唐代诗歌中特点,并无新意。这种情况与宋代国力和国策有关。宋代是一个国力孱弱的王朝,大多数士大夫知识分子缺乏唐人那种建功边疆的进取心,所以唐代边塞诗的铺张扬厉,在两宋几于绝响。词人边塞生活也较少,与之相关联的边塞意象也就描写得较少了。

三、以乌鸦抒写国破家亡之愁

中华民族有着深沉的家国胸怀,以不同的情感形式体现在诗词里,如亡国之痛、故国之思、报国之志。这种情怀在宋词

中表现得更加婉转凄凉。宋朝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后期,唐代的辉煌已成旧事,经过五代的乱离,时代的巨变,异族的入侵,偏安的朝廷,对中原故土的不忘,宋人的心理是比较感伤的。词人将这种心灵震撼蕴含到众多意象当中,创作了带有鲜明时代色彩的词作。

清人王昶论两宋词说:“南宋词多黍离麦秀之悲,北宋词多北风雨雪之感。”(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3]形象的说出了宋词中所深蕴的忧世意识。在中国历代统一王朝中,边患之频繁,边事之复杂性,无过于宋,对外关系之软弱,也无过于宋。士大夫们莫不忧心忡忡。这种忧世情怀,在以写艳情为主的词中也多有表现。如辛弃疾《鹧鸪天》“落日残鸦更断肠”,迟暮的景色,流露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写出了内心悲苦、悲哀的情绪。另一首《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写的是早春的傍晚,风格清丽,但其中“斜阳寒林点暮鸦”句却透露出词实际上还是愁苦之音,体现出力图恢复而一筹莫展的愁情。吴文英《八声甘州》(渺空烟)一词,是写登临所见之景,借吴越争霸的往事以写其满眼兴亡、一腔悲慨之感。“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鸦是乱的,日是斜的,且落向渔汀,这又似乎象征南宋灭亡之前岌岌可危奄奄一息的国势,在这种萧瑟的秋景中流露出国破家亡之感慨。所以周汝昌赏析称,“‘送乱鸦斜日落渔汀’,真是好极!此方是一篇之警策,全幅之精神。”[2]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创作于宋恭宗德祐二年(1276),是年二月,元军攻陷临安,三月掳恭宗及太后北去。面对一片狼藉残红,词人自然联想到“落花流水春去也”的国势,感慨万千,写下此词。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以为“题是送春,词是悲宋”。词中,“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一“乱”字,一“荒”字,写尽了亡国后的荒凉,流露出亡国后的悲痛及绝望。抒写了悲苦的心情。文天祥《沁园春》(题睢阳庙)中“古庙幽沉,仪容俨然,枯木寒鸦几夕阳”,这几句写景句,将读者带进了幽淡古异的词境,后人对之评价颇高。枯木寒鸦夕阳,意味着无限流逝之时间,让世人油然而生人生易老之哀感。文天祥却以之写出精神生命之不朽。枯木虽枯,夕阳将夕,自然物象之易衰易变,却可反衬出古庙之依然不改,英雄仪容之栩栩如生,可见世事自有公道,忠臣孝子虽死犹荣。由此引出对卖国贼的斥责,写出了对当时国事的忧虑,歌颂张巡、许远这两位英雄,激励宋人当图强卫国。志情激越,富于感染力。

另外,乌鸦为祥瑞之鸟、孝鸟的观念在宋代仍然存在。如,苏轼《江神子》(梦中了了醉中醒)中“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睛”,丁几仲《贺新郎》(贺人妾生子)中“起推衣,平章窦桂,湿鸦飞动,果报佳音传络秀”,等等。在唐诗中报喜的乌鸦还是较多的,但在宋词中却变少了,而更多的表现出一种时代苍凉感,这也反映出乌鸦意象作为祥瑞之鸟的意义已在逐步的弱化了。

审美意象是一种想象力所形成的形象显现,它是丰富多样的,很难找出它所表现的是某一种确定的概念。在宋词中乌鸦意象的内涵是较复杂的。但主要的意蕴还是抒发一种愁情。从《诗经》时代开始到宋代的发展变化,乌鸦意象吸附了众多的情感要素,但又不断有新变。在宋词中主

(下转第81页)

4.学生自我管理方式创新

越普遍。面对巨大的网络,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是严防还是疏导?在管理上,我们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并且作为管理者可以利用网络拓宽工作平台,发掘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例如: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利用即时通信软件与学生网上零距离接触。可以通过QQ 、MSN 、UC 等即时通信软件提供的群聊功能开网络班会,举行关于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的大讨论。避免了面对面时的尴尬和拘谨,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心理有障碍的或者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可以通过私聊进行心理疏导和劝诫。可以通过校园网BBS 开展一些不记名调查。深入了解学生真实思想。也可以通过BBS 开展一些热门问题的大讨论。还可以利用辅导员或班主任网络日志(BLOG )及时宣传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学改革、疑难解答等,同时,还可以通过利用网络提供的这个广大的信息平台对我们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重新包装,吸引大学生的关注,以便对学生成才做出正面引导。通过这种管理方式的创新,学生工作一定会焕发生机与活力。创新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最终目标就是要通过创新促使学生工作能够与时俱进。服务高校的发展与稳定,服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在高校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中,高校通常实行在学生处直接领导下的、以辅导员为中心的绝对学生管理方式,学生处于从属和被动的地位。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常出现不到位和管理滞后的现象,有时甚至使学生产生比较严重的对立情绪。尤其是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其个性相对比较强,如果强制的对其进行管理,则更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因此,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其个性特征。在实际管理中逐步施行以学校管理为主向学生自主管理为主转变。这种管理方式,一方面是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步消除对家庭、社会和学校的依赖思想,培养其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精神;另一方面是要增强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管住自己、自己管好自己的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真正负责。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相对学生管理方式,学生本身既是管理者,又是受管理者,使学生在角色转换中提高掌握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以利于消除大学生对被管理的逆反心理,实现其自我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校、学生的和谐发展,才能凸显当代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培养其自理、自立、自主、自制的能力。参考文献:

[1]谢安邦.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2005[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百年[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上官倩芡.研究生教育中人才失效的故障树分析[J ].教学研究,2000,(04).

[4]刘瑞河.试论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02).

[5]相征.从人本观念入手解读高校学生工作[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06).

3.心理健康教育创新

独立学院的学生作为一个群体,与其他大学生相比,有其共性也有其与众不同的一面。大多数学生承受着多方面的心理压力,挫折感、孤独感较强,比较敏感,易冲动,更容易自我否定。加强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要不断研究学生心理变化,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群体、不同心理特点的学生,在学生中开展必要的心理保健和心理咨询活动,排解学生的困惑与烦恼,引导学生克服矛盾心理,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首先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上,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普及和增强学生的心理卫生知识。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增进交往、接触社会、锻炼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舞台。再次,心理咨询工作一定要做实、做细,建立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

(上接第65页)

的丰富创造力,赋予了它五彩斑澜的色彩,具有深厚宽广的思想内容,蕴育了丰厚的美学内涵。无论是带有神话色彩的金乌,还是自然间界中出入于田间远树之乌鸦,在词人的笔下都蕴含了那个时代的文人人生之愁情,爱别离,家国恨,也为我们解读宋词提供了一点线索。参考文献:

[1]陈金琳.日落归飞急

霜台夕影寒—试论中国古典诗

歌中的乌鸦意象[J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2]贺新辉.全宋词鉴赏辞典[M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要定格为愁,这一方面与乌鸦本身的特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词体和宋代的时代背景有关。词体本身,似乎是一种最适宜于写愁的文体。当然也时代背景密切相关。重内轻外的国策,积贫积弱的国势,儒学精神向心性本体的沉潜、内转,造就了宋人这样的心理特点:“静弱而不雄强,向内收敛而不向外扩展,喜深微而不喜广阔。”(霍然《宋代美学思潮》序)[4]宋代文人士大夫的性格是内向,沉静的,思致是深微的,人生是精致的,极富艺术性。内向者往往沉静多思,文学创作充满了哲性理趣,内向者也往往多情敏感。《文心雕龙·明诗》曰:“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5]自然物候的替嬗,社会人事的变迁,都能引起宋代文人们那幽幽的歌吟、深深的咏叹。

乌鸦本无所谓悲喜,是一种无情的飞禽。然而经过宋词人

2000:434,1353.

[3]张璋等.历代词话[M ].郑州:大象出版社,2002:1606.[4]霍然.宋代美学思潮[M ].长春:长春出版社,1997.[5]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 ].北京:中华书局,2005:56.

2009年4月第12卷·第2期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论宋词中的乌鸦意象

封树芬

(南通大学

江苏南通·

226019)

【摘要】乌鸦作为文学意象是从《诗经》时代开始,经过楚辞的发展应用,发展至唐宋,涌现出大量的咏乌诗作,乌鸦作为

乌鸦

意象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9-8534(2009)02-0064-02

意象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宋词中经过词人的演绎,这一意象很好的反映了宋人的精神状态及文化精神。

【关键词】宋词【中图分类号】I206.2

乌鸦作为文学意象是从《诗经》开始的。《邶风·北风》中:“莫赤匪狐。莫黑匪乌。”古代民间传说中,乌啼不祥。诗人以赤狐黑乌象征妖异不祥的统治者。在这之后的文学作品中乌鸦意象屡次出现,经过楚辞的发展应用,发展到唐朝,涌现出大量的咏乌诗篇,乌鸦作为文学意象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乌鸦的神话色彩及自然生活习性使词人往往与某些情感联系在一起,使其带有特定的意蕴。在诗歌中,乌鸦往往和衰朽、渺茫、萧瑟乃至奸邪的,情感是压抑、苍凉、愁郁、凄苦的。

[1]

情。如,“难留住,那金乌箭疾,玉兔梭飞。”(张继先《沁园春》(急急修行))“岁月如驰乌兔飞。”(杨冠卿《鹧鸪天》(次韵宝溪探梅末放))“金乌玉兔最无情,驱驰不暂停。”(张抡《阮郎归》)“休问沧海桑田,看朱颜白发,转次全故,乌兔相催天也老,千古英雄坏土。”(吴季《大江东去》(自寿))“兔走,乌飞超忽。”(刘子寰《贺新郎》(登玉田峰))等等。词人都流露出对时光飞逝的哀叹,体现了宋人惜时心理,从而更加珍爱生命。这种惜时的忧患意识,较之唐人更浓烈。宋代所实行的重内轻外的政策,使其形成了不同于唐人的生活作风和文化性格。宋人的生活相对于唐人生活来说,是封闭式的而不是开放式的,性格是内向型的而不是外露的,宋人不象唐人那样张扬个性,而是内向的。这种性格可以培养敏感的诗人,自然界的风吹草动,社会人事的变迁,都能引起他们强烈的感情冲动和深沉的人生感悟,所以秦观和晏几道才被称作是“古之伤心人”(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而词在承载宋人那种幽深细婉的情绪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宋词重在言情,加上长短句式,不受格律诗诗句的束缚,他们借助于词,对人生社会发表感慨。宋人对时光的感受是非常敏感的,岁月的流动,常常引起他们无限的感慨,并进而引发他们对自身的存在价值进行认真的思考:“似此光阴催逼,念浮生、不满百。虽照人轩冕,润屋珠金,于身何益?”(柳永《尾犯》)浮生百岁,如白驹过隙,倏然而逝。功名富贵、金银珠宝都是身外之物,人生唯一值得珍视的是自己有限的生命。宋人在词作中借助于乌鸦这一意象表达了这种情怀。

二、以乌鸦抒写别恨离愁

乌鸦作为一种候鸟,春去秋来,冬去春来,总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飞南飞北。在日暮时分,也总能见到群鸦归巢的情景,鸟归人未归的感慨也时常在词人的眼前萦绕,生发出落寞孤寂漂泊之感。所以乌鸦在宋词的离别场景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难堪冷落清秋节。”“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也。”自古以来,科举送别,友人饯别,情人分手,各类分

在宋

代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词中乌鸦这一文学意象呈现出更在丰富的文化内涵。由此意象,我们可以窥出宋代文人的精神世界、文化精神及人生意趣。

一、以乌鸦抒生命之无常、时光之易逝

在古代神话中,乌鸦是太阳的象征。许慎《说文解字》中,“乌者,日中之禽。”太阳就是一只三足乌。《淮南子·精神训》云:“日中有踆乌。”高诱注曰:“踆,犹蹲也,谓三足乌。”郭璞云:“中有三足乌。”王充在《论衡·说日》中也记载:“儒者曰:旧中有三足乌。”《论衡·灵宪》说:“日,阳精之宗,积而成乌。乌有三趾。”《楚辞·天问》王逸注引《淮南子》云:“尧命弈仰射十日,中其九者,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则三足乌当指日之精,又或传为驾日车者。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在我国远古时期乌鸦被认为是运载太阳的神鸟,先民对太阳的崇拜也赋予了乌鸦以神秘的色彩,并加以崇拜,从而“三足乌”便成了历代君王们奉为祥瑞之兆的座上宾。另外,晋代崔豹在《古今注·鸟兽》中也说:“有虞至孝,三足集其庭;曾参锄瓜,三足萃其冠。”从汉代开始,“三足乌”的身上又被赋予了慈孝的伦理色彩,无怪乎人们视其为祥瑞。后世诗文中出现了诸如金乌、阳乌、火乌、灵乌等意象。贾岛《游仙》中:“借得孤鹤骑,高近金乌飞。”贯休《古意》中“阳乌烁万物,草木怀春思”。等等。这些诗句的乌都是太阳的象征。而在宋词中,常常是金乌、玉兔连用,这种组合在宋词中已然形成了典型化和符号化,意义上也更深化了,抒发时光之飞逝、生命之短暂,饱含了一种凄凉、悲哀之

*[收稿日期]2008-11-07

[作者简介]封树芬(1976-),女,江苏连云港人,南通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别都是人难以忍受的。更何况是心灵敏感多情的词人。宋词中,词人借助乌鸦意象,无论是自然实景还是词人虚构之景,都传达出一种苍凉之感,抒写离别之愁、相思之愁、感伤之愁等。在词中,常常与黄昏、柳树、夕阳、月亮等意象相结合,共同营构了场景。诸如栖鸦、归鸦、寒鸦、暮鸦、藏鸦、乱鸦、昏鸦、暝鸦等词语多见。如,秦观《满庭芳》中“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句,秦观用了隋炀帝“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语典,斜阳寒鸦,流水孤村,语言雅致,情感蕴藉,在时空的展现中涵泳了士大夫宦游失意的痛苦感触。周汝昌分析说:“少游写此,全在神理,泯其语言,盖谓,天色既暮,归禽思宿,人岂不然?流水孤村,人家是处,歌哭于斯,亦乐生也。而自家一身微官濩落,去国离群,又成游子,临岐帐饮,哪不执手哽咽乎?”[2]时间是黄昏,流水孤村及在空中飞翔的乌鸦构成的空间,词人将人生的苍凉感伤融入到其中,无一词在说凄凉但字字感伤。这就是象外之旨。这三句也使千古读者叹为绝唱。刘镇《江神子》(三月晦日西湖饯):“春柳外归鸦,点点是离愁”。柳树是春天的象征,“春来柳先知”,杨柳依依,风情万种,令人心旷神怡,代表了崭新的生命。但词人却结合了乌鸦,一下将人的情绪低沉了,“点点是离愁”,共同营造了离愁别绪。又如,王千秋《念奴娇》(扁舟东下)“万点寒鸦高下舞,凝住一天云叶。”将黄昏时江上所见之风景来衬托自己的离别之情,“悔把钗凤轻别”。又如吕渭老《薄悻》“乍听得,鸦啼莺弄,惹起新愁无限。”鸟儿歌唱也好,翻飞也好,在词人看来均惹起新愁无限。吴文英《夜行船》中,“鸦带斜阳归远树,无人听,数声钟暮,日与愁长。”在黄昏时乌鸦归巢景色来衬托自己孤单凄清,日暮钟声本来说很寂寞,无人听,更添孤寂气氛,满怀悲怆。词人通过乌鸦等外在的物象将精神折射到远离世俗的自然世界中,更进而引向玄远,登望观景中,蓦地在心头产生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闲愁。斜阳,暮鸦,远树,暮钟,词人还是将自己的孤寂投放在广阔的时空中,构成一种浑厚苍凉旷远的意境。

另外,乌鸦全身是黑色的,给人一种凄凉之感,并且喜欢食腐肉,常出没于战场、坟头,所以人们见到它总会联想到这些不祥之地及死亡,引发出一种衰败荒凉的场景。故古典诗歌中的“饥乌”意象,常与战争、孤庙、旷野、腐肉等相联,而且出现的较多。如,沈佺期《出塞》:“饥乌啼旧垒,疲马恋空城。辛苦兰皋北,胡霜损汉兵。”孟浩然《赴京途中遇雪》中“落雁迷沙渚,饥乌集野田”,岑参《阻戎泸间群盗》中“饿虎衔髑髅,饥乌啄心肝”,杜甫《晚行口号》中“落雁浮寒水,饥乌集戍楼”,皮日休《圣姑庙》诗云:“洛神有灵逸,古庙临空渚。……野风旋芝盖,饥乌衔椒糈。……”等等。

而宋词中,提及“饥乌”较少。程珌《贺新郎》中“看人间、纷纷饥乌腐鼠,触蛮交战”,仍然是继承唐代诗歌中特点,并无新意。这种情况与宋代国力和国策有关。宋代是一个国力孱弱的王朝,大多数士大夫知识分子缺乏唐人那种建功边疆的进取心,所以唐代边塞诗的铺张扬厉,在两宋几于绝响。词人边塞生活也较少,与之相关联的边塞意象也就描写得较少了。

三、以乌鸦抒写国破家亡之愁

中华民族有着深沉的家国胸怀,以不同的情感形式体现在诗词里,如亡国之痛、故国之思、报国之志。这种情怀在宋词

中表现得更加婉转凄凉。宋朝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后期,唐代的辉煌已成旧事,经过五代的乱离,时代的巨变,异族的入侵,偏安的朝廷,对中原故土的不忘,宋人的心理是比较感伤的。词人将这种心灵震撼蕴含到众多意象当中,创作了带有鲜明时代色彩的词作。

清人王昶论两宋词说:“南宋词多黍离麦秀之悲,北宋词多北风雨雪之感。”(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3]形象的说出了宋词中所深蕴的忧世意识。在中国历代统一王朝中,边患之频繁,边事之复杂性,无过于宋,对外关系之软弱,也无过于宋。士大夫们莫不忧心忡忡。这种忧世情怀,在以写艳情为主的词中也多有表现。如辛弃疾《鹧鸪天》“落日残鸦更断肠”,迟暮的景色,流露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写出了内心悲苦、悲哀的情绪。另一首《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写的是早春的傍晚,风格清丽,但其中“斜阳寒林点暮鸦”句却透露出词实际上还是愁苦之音,体现出力图恢复而一筹莫展的愁情。吴文英《八声甘州》(渺空烟)一词,是写登临所见之景,借吴越争霸的往事以写其满眼兴亡、一腔悲慨之感。“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鸦是乱的,日是斜的,且落向渔汀,这又似乎象征南宋灭亡之前岌岌可危奄奄一息的国势,在这种萧瑟的秋景中流露出国破家亡之感慨。所以周汝昌赏析称,“‘送乱鸦斜日落渔汀’,真是好极!此方是一篇之警策,全幅之精神。”[2]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创作于宋恭宗德祐二年(1276),是年二月,元军攻陷临安,三月掳恭宗及太后北去。面对一片狼藉残红,词人自然联想到“落花流水春去也”的国势,感慨万千,写下此词。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以为“题是送春,词是悲宋”。词中,“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一“乱”字,一“荒”字,写尽了亡国后的荒凉,流露出亡国后的悲痛及绝望。抒写了悲苦的心情。文天祥《沁园春》(题睢阳庙)中“古庙幽沉,仪容俨然,枯木寒鸦几夕阳”,这几句写景句,将读者带进了幽淡古异的词境,后人对之评价颇高。枯木寒鸦夕阳,意味着无限流逝之时间,让世人油然而生人生易老之哀感。文天祥却以之写出精神生命之不朽。枯木虽枯,夕阳将夕,自然物象之易衰易变,却可反衬出古庙之依然不改,英雄仪容之栩栩如生,可见世事自有公道,忠臣孝子虽死犹荣。由此引出对卖国贼的斥责,写出了对当时国事的忧虑,歌颂张巡、许远这两位英雄,激励宋人当图强卫国。志情激越,富于感染力。

另外,乌鸦为祥瑞之鸟、孝鸟的观念在宋代仍然存在。如,苏轼《江神子》(梦中了了醉中醒)中“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睛”,丁几仲《贺新郎》(贺人妾生子)中“起推衣,平章窦桂,湿鸦飞动,果报佳音传络秀”,等等。在唐诗中报喜的乌鸦还是较多的,但在宋词中却变少了,而更多的表现出一种时代苍凉感,这也反映出乌鸦意象作为祥瑞之鸟的意义已在逐步的弱化了。

审美意象是一种想象力所形成的形象显现,它是丰富多样的,很难找出它所表现的是某一种确定的概念。在宋词中乌鸦意象的内涵是较复杂的。但主要的意蕴还是抒发一种愁情。从《诗经》时代开始到宋代的发展变化,乌鸦意象吸附了众多的情感要素,但又不断有新变。在宋词中主

(下转第81页)

4.学生自我管理方式创新

越普遍。面对巨大的网络,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是严防还是疏导?在管理上,我们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并且作为管理者可以利用网络拓宽工作平台,发掘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例如: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利用即时通信软件与学生网上零距离接触。可以通过QQ 、MSN 、UC 等即时通信软件提供的群聊功能开网络班会,举行关于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的大讨论。避免了面对面时的尴尬和拘谨,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心理有障碍的或者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可以通过私聊进行心理疏导和劝诫。可以通过校园网BBS 开展一些不记名调查。深入了解学生真实思想。也可以通过BBS 开展一些热门问题的大讨论。还可以利用辅导员或班主任网络日志(BLOG )及时宣传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学改革、疑难解答等,同时,还可以通过利用网络提供的这个广大的信息平台对我们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重新包装,吸引大学生的关注,以便对学生成才做出正面引导。通过这种管理方式的创新,学生工作一定会焕发生机与活力。创新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最终目标就是要通过创新促使学生工作能够与时俱进。服务高校的发展与稳定,服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在高校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中,高校通常实行在学生处直接领导下的、以辅导员为中心的绝对学生管理方式,学生处于从属和被动的地位。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常出现不到位和管理滞后的现象,有时甚至使学生产生比较严重的对立情绪。尤其是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其个性相对比较强,如果强制的对其进行管理,则更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因此,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其个性特征。在实际管理中逐步施行以学校管理为主向学生自主管理为主转变。这种管理方式,一方面是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步消除对家庭、社会和学校的依赖思想,培养其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精神;另一方面是要增强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管住自己、自己管好自己的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真正负责。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相对学生管理方式,学生本身既是管理者,又是受管理者,使学生在角色转换中提高掌握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以利于消除大学生对被管理的逆反心理,实现其自我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校、学生的和谐发展,才能凸显当代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培养其自理、自立、自主、自制的能力。参考文献:

[1]谢安邦.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2005[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百年[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上官倩芡.研究生教育中人才失效的故障树分析[J ].教学研究,2000,(04).

[4]刘瑞河.试论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02).

[5]相征.从人本观念入手解读高校学生工作[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06).

3.心理健康教育创新

独立学院的学生作为一个群体,与其他大学生相比,有其共性也有其与众不同的一面。大多数学生承受着多方面的心理压力,挫折感、孤独感较强,比较敏感,易冲动,更容易自我否定。加强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要不断研究学生心理变化,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群体、不同心理特点的学生,在学生中开展必要的心理保健和心理咨询活动,排解学生的困惑与烦恼,引导学生克服矛盾心理,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首先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上,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普及和增强学生的心理卫生知识。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增进交往、接触社会、锻炼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舞台。再次,心理咨询工作一定要做实、做细,建立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

(上接第65页)

的丰富创造力,赋予了它五彩斑澜的色彩,具有深厚宽广的思想内容,蕴育了丰厚的美学内涵。无论是带有神话色彩的金乌,还是自然间界中出入于田间远树之乌鸦,在词人的笔下都蕴含了那个时代的文人人生之愁情,爱别离,家国恨,也为我们解读宋词提供了一点线索。参考文献:

[1]陈金琳.日落归飞急

霜台夕影寒—试论中国古典诗

歌中的乌鸦意象[J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2]贺新辉.全宋词鉴赏辞典[M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要定格为愁,这一方面与乌鸦本身的特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词体和宋代的时代背景有关。词体本身,似乎是一种最适宜于写愁的文体。当然也时代背景密切相关。重内轻外的国策,积贫积弱的国势,儒学精神向心性本体的沉潜、内转,造就了宋人这样的心理特点:“静弱而不雄强,向内收敛而不向外扩展,喜深微而不喜广阔。”(霍然《宋代美学思潮》序)[4]宋代文人士大夫的性格是内向,沉静的,思致是深微的,人生是精致的,极富艺术性。内向者往往沉静多思,文学创作充满了哲性理趣,内向者也往往多情敏感。《文心雕龙·明诗》曰:“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5]自然物候的替嬗,社会人事的变迁,都能引起宋代文人们那幽幽的歌吟、深深的咏叹。

乌鸦本无所谓悲喜,是一种无情的飞禽。然而经过宋词人

2000:434,1353.

[3]张璋等.历代词话[M ].郑州:大象出版社,2002:1606.[4]霍然.宋代美学思潮[M ].长春:长春出版社,1997.[5]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 ].北京:中华书局,2005:56.


相关文章

  • 唐诗宋词是许多人从小喜爱的
  • 唐诗宋词是许多人从小喜爱的,即使工作后,也会在忙碌之余欣赏一首诗词,放松一下.但是由于时代的久远加之诗歌本身的高度集中含蓄以及典故多的特点,就使得古诗词鉴赏难之更难.下面习古堂国学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解读唐诗宋词中的意象群. 在中国文学史 ...查看


  • 中国古代诗词重要意象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重要意象研究 摘 要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共同存在.相辅相成,有着本质的联系又有所区别,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前者服务于诗句,后者服务于全诗.意象作为诗词的细胞是其不可缺少的 ...查看


  •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复习--诗歌的意境
  •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复习--诗歌的意境未 2009-02-05 1928所谓"意境",旧时诗论家也称"境界",就是指文学作品中呈现的那种 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正如王国维 ...查看


  • 论宋词主体意象
  • 论宋词主体意象 汉师0711 0720301111 陈晓珊 词在宋代二百余年间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成为宋代最有成就的文学形式.从而得到与唐诗并峙的崇高地位.宋词作为中国文学的高峰,蕴藏了无尽的审美价值.在宋词中细细品味,我们可以找到生活得韵 ...查看


  • 高三高考古诗鉴赏
  • 古诗鉴赏应试策略 中 一.诗 国 古体诗 五言古诗 ( 汉代文人诗) 古 (古风) 典 (古诗) 诗 近体诗 五言律诗 歌 律诗 分 七言律诗 (排 律) 类 体 近体诗 裁 (今体诗) 五言绝句 绝句 七言绝句 (格律诗) 二.词 又叫 ...查看


  • 14.诗歌鉴赏教案(4课时)
  • 2015年山东高考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指导 整体解题思路:读懂-----鉴赏-----表述.读懂是基础,鉴赏是关键,表述是目的. 第 一 课 时 学习目标:1 .理解什么是诗歌的意象.意境和人物形象: 2. 学会解答意象.意境和人物形象题 ...查看


  • 宋词之柳永词全集赏析(13首)
  • 柳永:曲玉管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 ...查看


  • 中西诗歌中乌鸦意象的共同审美特质
  • 第3期(总第52期) 2006年9月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m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文学研究# No. 3Sept. 2006 文章编号:1008) 8075(2006) 03) 0060 ...查看


  • 语句扩展5
  • [使用说明] 语文:扩展语句复习学案 编写人:慎邦超 审核人:张丁华 学科领导:刘彬 1.结合专题复习相关资料和学情选择有针对性题型训练. 2.掌握扩展语句的步骤.具体方法和注意点,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学习目标] 1.了解扩展语 ...查看


热门内容